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直线与方程1. 直线的一般方程直线的一般方程可以表示为:Ax + By + C = 0。

其中A、B、C是常数,A和B 不同时为0。

这个方程可以通过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坐标来确定。

2.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可以表示为:y = kx + b。

其中k是直线的斜率,b是y轴截距。

通过斜截式方程,我们可以方便地确定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3.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可以表示为:y - y1 = k(x - x1)。

其中(x1, y1)是直线上的一个已知点,k是直线的斜率。

根据点斜式方程,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点和斜率来确定直线的方程。

4.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可以表示为:(y - y1)/(x - x1) = (y2 - y1)/(x2 - x1)。

其中(x1, y1)和(x2, y2)是直线上的两个已知点。

通过两点式方程,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已知点的坐标来确定直线的方程。

5. 直线的斜率公式和截距公式直线的斜率可以通过斜率公式来计算:k = (y2 - y1)/(x2 - x1)。

直线的截距可以通过截距公式来计算:b = y1 - kx1。

通过斜率公式和截距公式,我们可以方便地计算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6. 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如果直线1的斜率等于直线2的斜率,则直线1和直线2平行。

如果直线1的斜率与直线2的斜率的乘积为-1,则直线1和直线2垂直。

7. 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直线与x轴的交点可以通过将y设为0得到,直线与y轴的交点可以通过将x 设为0得到。

8. 直线的倾斜角直线的倾斜角可以通过斜率来计算:θ = arctan(k),其中k是直线的斜率。

9. 直线的距离公式直线Ax + By + C = 0到点(x0, y0)的距离可以通过公式计算:d = |Ax0 + By0 +C|/√(A²+B²)。

10. 直线与线段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线段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直线与线段相交•直线与线段不相交•直线与线段重合通过计算直线与线段的交点,可以确定它们的位置关系。

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总结

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总结

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总结数学考试要注重计算,很多孩子成绩丢分在计算上,解题步骤没有问题,但是计算的过程中出现马虎的问题,导致丢分,影响整体成绩。

下面是整理的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次函数应用题解题技巧:例1:一个弹簧,不挂物体时长12cm,挂上物体后会伸长,伸长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

如果挂上3kg物体后,弹簧总长是13.5cm,求弹簧总长是y(cm)与所挂物体质量x(k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果弹簧最大总长为23cm,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分析:此题由物理的定性问题转化为数学的定量问题,同时也是实际问题,其核心是弹簧的总长是空载长度与负载后伸长的长度之和,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则可由最大总长→最大伸长→最大质量及实际的思路来处理.解:由题意设所求函数为y=kx+12则13.5=3k+12解k=0.5∴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0.5x+12由题意,得:23=0.5x+12=22解之,x=22∴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22例2:(1)y与x成正比例函数,当y=5时,x=2.5,求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1,2)和B(3,-5)两点,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解:(1)设所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把y=5,x=2.5代入上式得,5=2.5k解得k=2∴所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设所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此图象经过A(-1,2)、B(3,-5)两点,此两点的坐标必满足y=kx+b,将x=-1、y=2和x=3、y=-5分别代入上式,得2=-k+b,-5=3k+b解得k=-7/4,b=1/4∴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7x/4+1/4例3:拖拉机开始工作时,油箱中有油20升,如果每小时耗油5升,求油箱中的剩余油量Q(升)与工作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并且画出图象.分析:拖拉机一小时耗油5升,t小时耗油5t升,以20升减去5t升就是余下的油量.解:函数关系式:Q=20-5t,其中t的取值范围:0≤t≤4。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D x x f y ∈=,把使0)(=x f 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D x x f y ∈=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x f y =的零点就是方程0)(=x f 实数根,亦即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0)(=x f 有实数根⇔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x f y =有零点.3、函数零点的求法:○1○24(1(2(356Eg7、确定零点在某区间(),a b 个数是唯一的条件是:①()f x 在区间上连续,且()()0f a f b <②在区间(),a b 上单调。

Eg :求函数2)1lg(2)(-++=x x f x 的零点个数。

8、函数零点的性质:从“数”的角度看:即是使0)(=x f 的实数;从“形”的角度看:即是函数)(x f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若函数)(x f 的图象在0x x =处与x 轴相切,则零点0x 通常称为不变号零点; 若函数)(x f 的图象在0x x =处与x 轴相交,则零点0x 通常称为变号零点.Eg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讨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的基本类型 设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0≠a)的两实根为1x ,2x ,且21x x ≤.表二:(两根与k的大小比较)k k k表三:(根在区间上的分布)Eg :(1)关于x 的方程0142)3(22=++++m x m x 有两个实根,且一个大于1,一个小于1,求m 的取值范围?(2)关于x 的方程0142)3(22=++++m x m x 有两实根在[0,4]内,求m 的取值范围?(3)关于x 的方程0142)3(22=++++m x m mx 有两个实根,且一个大于4,一个小于4,求m 的取值范围?9)(x f10(1(2(3①若f ②若f ③若f (4~(41112① ② ③ ④ 还原:将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得出的结论,还原为实际问题的意义.13、函数的模型不符合14。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三章《函数的应用》思维导图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三章《函数的应用》思维导图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三章《函数
的应用》思维导图
用思维导图复习,一天顶一个月。

高中数学必修和选修课本共计13本,通常两年内学完,平均一年6本,每学期3本。

每本平均三到四章,每学期5个月,大约半月学完一章。

而高考总复习的时间则更为宝贵,如果高考一轮复习的时候,在基础知识模块,大家还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去翻看教材显然得不偿失。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教材不重要,相反,教材非常重要。

而是希望大家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总结梳理的习惯,尤其是在高一高二的时候。

只要大家学会使用思维导图梳理,这样在高三的时候就可以快人一步,将更多的宝贵时间拿来突破自己的弱项,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已经进入高三的同学,也不用担心,后续我们会持续更新,大家关注我们的文章即可,我们会帮大家梳理好,大家可以通过文章末尾留言免费获取。

本文,我们主要梳理了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1(也就是高一数学)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主要内容大纲如下:
其中重点在于零点问题、函数模型及函数的应用。

下面我们逐一展开回忆下。

一、函数与方程
二、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到本文为止,有关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也就是高一数学必修1)的内容,我们就在前面三篇文章给大家梳理完了,至于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及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请大家查阅我们前面两天的文章即可。

大家如果觉得这种方式好,可以自己下载思维导图软件尝试下。

时间紧迫,需要x mind 思维导图原图进行复习的同学,可以在评论区联系我们获取。

高一上数学必修一第三章《3.1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知识点梳理

高一上数学必修一第三章《3.1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知识点梳理

高一上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知识点梳理3.1.1函数及其表示方法学习目标:(1)在初中用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描述函数的基础上,用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刻画函数,建立完整的函数概念,体会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值域;(3)通过具体问题情境总结共性,抽象出函数概念,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重点】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函数分段不超过三段).【难点】1、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回顾初中所学的函数,在情境与问题中感受高中函数表达方式与初中的不同。

一、函数的概念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函数的知识,例如已经总结出: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再例如,我们知道y=2x是正比例函数,y=-3x-1是一次函数,y=-2是反比例函数,y=x2+2x-3是二次函数,等等。

【情境与问题】(1)国家统计局的课题组公布,如果将2005年中国创新指数记为100,近些年来中国创新指数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以y表示年度值,i表示中国创新指数的取值,则i是y的的函数吗?如果是,这个函数用数学符号可以怎样表示?(2)利用医疗仪器可以方便地测量出心脏在各时刻的指标值,据此可以描绘出心电图,如下图所示。

医生在看心电图时,会根据图形的整体形态来给出诊断结果(如根据两个峰值的间距来得出心率等).初中实际上是用变量的观点和解析式来描述函数的,但从情境与问题中的两个实例可知,初中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情境与问题中的i是y的函数,v是t的函数,但是这两个函数与初中的函数有所不同,比如都很难用一个解析式表示,而且每个变量的取值范围也有了限制,等等。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1-全册-知识点总结全文编辑修改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1-全册-知识点总结全文编辑修改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1 全册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把某些特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叫做集合.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非空真子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Bx ∈A A=∅=∅A B A⊆B B ⊆ B{|x x x ∈A A =A ∅=⑼ 集合的运算律: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结合律:)()();()(C B A C B A C B A C B A ==分配律:)()()();()()(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 0-1律:,,,A A A UA A UA U Φ=ΦΦ===等幂律:.,A A A A A A == 求补律:A ∩ A ∪=U反演律:(A ∩B)=(A)∪(B) (A ∪B)=(A)∩(B)第二章函数§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一、映射1.映射: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对于集合A 中的 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 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 到 的映射;记作 .2.象与原象:如果f :A →B 是一个A 到B 的映射;那么和A 中的元素a 对应的 叫做象; 叫做原象.二、函数1.定义:设A 、B 是 ;f :A →B 是从A 到B 的一个映射;则映射f :A →B 叫做A 到B 的 ;记作 .2.函数的三要素为 、 、 ;两个函数当且仅当 分别相(3)A B A ⊇A B B⊇补集{|,}x x U x A ∈∉且%1 (%1%1%1 %1同时;二者才能称为同一函数.3.函数的表示法有 、 、 .§2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定义域:1.函数的定义域就是使函数式 的集合. 2.常见的三种题型确定定义域:① 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就是 .② 复合函数f [g(x )]的有关定义域;就要保证内函数g(x )的 域是外函数f (x )的 域.③实际应用问题的定义域;就是要使得 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集合. 二、值域:1.函数y =f (x )中;与自变量x 的值 的集合.2.常见函数的值域求法;就是优先考虑 ;取决于 ;常用的方法有:①观察法;②配方法;③反函数法;④不等式法;⑤单调性法;⑥数形法;⑦判别式法;⑧有界性法;⑨换元法(又分为 法和 法)例如:① 形如y =221x +;可采用 法;② y =)32(2312-≠++x x x ;可采用法或 法;③ y =a [f (x )]2+bf (x )+c ;可采用 法;④ y =x -x-1;可采用 法;⑤ y =x -21x -;可采用 法;⑥ y =xx cos 2sin -可采用 法等.§3函数的单调性一、单调性1.定义:如果函数y =f (x )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x 2时;①都有 ;则称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而这个区间称函数的一个 ;②都有 ;则称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而这个区间称函数的一个 .若函数f (x )在整个定义域l 内只有唯一的一个单调区间;则f (x )称为 .2.判断单调性的方法:(1) 定义法;其步骤为:① ;② ;③ .(2) 导数法;若函数y =f (x )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可导;①若 ;则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②若 ;则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单调性的有关结论1.若f (x ), g (x )均为增(减)函数;则f (x )+g (x ) 函数; 2.若f (x )为增(减)函数;则-f (x )为 ; 3.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有 的单调性;4.复合函数y =f [g(x )]是定义在M 上的函数;若f (x )与g(x )的单调相同;则f [g(x )]为 ;若 f (x ), g(x )的单调性相反;则f [g(x )]为 .5.奇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 ;偶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 .§4函数的奇偶性1.奇偶性:① 定义:如果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x 都有 ;则称f (x )为奇函数;若 ;则称f (x )为偶函数. 如果函数f (x )不具有上述性质;则f (x )不具有 . 如果函数同时具有上述两条性质;则f (x ) . ② 简单性质:1) 图象的对称性质:一个函数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 对称;一个函数是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 对称. 2) 函数f (x )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其定义域关于 对称. 2.与函数周期有关的结论:①已知条件中如果出现)()(x f a x f -=+、或m x f a x f =+)()((a 、m 均为非零常数;0>a );都可以得出)(x f 的周期为 ;②)(x f y =的图象关于点)0,(),0,(b a 中心对称或)(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b x a x ==,轴对称;均可以得到)(x f 周期第三章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1 正整数指数函数 §2 指数扩充及其运算性质1.正整数指数函数函数y =a x (a>0;a≠1;x ∈N +)叫作________指数函数;形如y =ka x (k ∈R ;a >0;且a ≠1)的函数称为________函数. 2.分数指数幂(1)分数指数幂的定义:给定正实数a ;对于任意给定的整数m ;n (m ;n 互素);存在唯一的正实数b ;使得b n =a m ;我们把b 叫作a 的mn 次幂;记作b=m na ;(2)正分数指数幂写成根式形式:m na =nam(a >0); (3)规定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m na-=__________________(a >0;m 、n ∈N +;且n >1);(4)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____;0的负分数指数幂__________. 3.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a m a n =________(a >0); (2)(a m )n =________(a >0); (3)(ab )n=________(a >0;b >0).§3 指数函数(一)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________________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2.指数函数y =a x (a >0;且a ≠1)的图像和性质§4 对数(二)1.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a >0;且a ≠1;M >0;N >0;则: (1)log a (MN )=________________; (2)log a MN=________;(3)log a M n =__________(n ∈R ). 2.对数换底公式 log b N =logaNlogab(a ;b >0;a ;b ≠1;N >0); 特别地:log a b ·log b a =____(a >0;且a ≠1;b >0;且b ≠1).a >10<a <1图像定义域 R 值域(0;+∞) 性 质过定点过点______;即x =____时;y =____ 函数值 的变化 当x >0时;______; 当x <0时;________ 当x >0时;________; 当x <0时;________ 单调性是R 上的________是R 上的________§5 对数函数(一)1.对数函数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_为常用对数函数;y =________为自然对数函数. 2.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对数函数y =log a x (a >0且a ≠1)和指数函数____________________互为反函数.第四章 函数应用 §1 函数与方程1.1 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2.函数y =f (x )的零点就是方程f (x )=0的实数根;也就是函数y =f (x )的图像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定义 y =log a x (a >0;且a ≠1) 底数 a >1 0<a <1 图像定义域 ______ 值域 ______单调性 在(0;+∞)上是增函数 在(0;+∞)上是减函数共点性 图像过点______;即log a 1=0函数值 特点 x ∈(0,1)时; y ∈______; x ∈[1;+∞)时;y ∈______.x ∈(0,1)时; y ∈______; x ∈[1;+∞)时; y ∈______.对称性函数y =log a x 与y =1log a x 的图像关于______对称3.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像与x轴有________⇔函数y=f(x)有________.4.函数零点的存在性的判定方法如果函数y=f(x)在闭区间[a;b]上的图像是连续曲线;并且在区间端点的函数值符号相反;即f(a)·f(b)____0;则在区间(a;b)内;函数y=f(x)至少有一个零点;即相应的方程f(x)=0在区间(a;b)内至少有一个实数解.1.2 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1.二分法的概念每次取区间的中点;将区间__________;再经比较;按需要留下其中一个小区间的方法称为二分法.由函数的零点与相应方程根的关系;可用二分法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二分法求函数f(x)零点近似值的步骤(给定精确度ε)(1)确定区间[a;b];使____________.(2)求区间(a;b)的中点;x1=__________.(3)计算f(x1).①若f(x1)=0;则________________;②若f(a)·f(x1)<0;则令b=x1(此时零点x0∈(a;x1));③若f(x1)·f(b)<0;则令a=x1(此时零点x0∈(x1;b)).(4)继续实施上述步骤;直到区间[a n;b n];函数的零点总位于区间[a n;b n]上;当a n和b n按照给定的精确度所取的近似值相同时;这个相同的近似值就是函数y=f(x)的近似零点;计算终止.这时函数y=f(x)的近似零点满足给定的精确度.。

人教版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平时数学考试会发现,马虎精彩导致算错,所以要想提高数学成绩,一定要注意细节。

在考试的过程做到不该丢的不能丢,分分计较。

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3、函数零点的求法:求函数的零点: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4、二次函数的零点:二次函数.1)△&gt;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数学映射、函数、反函数知识点1、对应、映射、函数三个概念既有共性又有区别,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而函数又是一种特殊的映射.2、对于函数的概念,应注意如下几点:(1)掌握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会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2)掌握三种表示法——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能根实际问题寻求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特别是会求分段函数的解析式.(3)如果y=f(u),u=g(x),那么y=f[g(x)]叫做f和g的复合函数,其中g(x)为内函数,f(u)为外函数.3、求函数y=f(x)的反函数的一般步骤:(1)确定原函数的值域,也就是反函数的定义域;(2)由y=f(x)的解析式求出x=f-1(y);(3)将x,y对换,得反函数的习惯表达式y=f-1(x),并注明定义域.注意①:对于分段函数的反函数,先分别求出在各段上的反函数,然后再合并到一起.②熟悉的应用,求f-1(x0)的值,合理利用这个结论,可以避免求反函数的过程,从而简化运算.数学的学习方法1、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学习资料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学习资料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学习资料第三章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
三、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又称海伦公式,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数学定理,它的含义是:
对于任意的三角形,它的任意边a、b、c和它的两个夹角A、B之间是存在一个正弦
定理的关系,即:
a^2=b^2+c^2-2bc\cos A
余弦定理,又称余玄定理,是当我们知道三角形内两个边和一个夹角的值时,求另外
一条边的长度的有用定理,一般写作 c^2 = a^2 + b^2 - 2ab \cos C 。

此外,还应该掌握的是正弦定理的非角度版本和余弦定理的非角度版本,分别是:
a :
b :
c = sin A : sin B : sin C
c^2 = a^2 + b^2 - 2ab cosC。

其中,a,b和c分别是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A,B和C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度,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对应的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还可以被运用到多边形中,对于多边形中任意一边及两个相邻顶
点形成的夹角,都可以应用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进行推导,从而求解出与之相关的边或角。

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是数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定理,它可以求解出三角形、正多边形
之间的关系,广泛应用于几何分析中,帮助我们分析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中的
问题,可谓是一个十分实用的定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D x x f y ∈=0)(=x f x 数的零点。

))((D x x f y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
)(x f y =0)(=x f 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x f y =x 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0)(=x f ⇔)(x f y =x ⇔有零点.
)(x f y =3、函数零点的求法: (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10)(=x f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2)(x f y =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基本初等函数的零点:
①正比例函数仅有一个零点。

(0)y kx k =≠②反比例函数没有零点。

(0)k
y k x
=
≠③一次函数仅有一个零点。

(0)y kx b k =+≠④二次函数.
)0(2
≠++=a c bx ax y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2
0(0)ax bx c a ++=≠x 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2
0(0)ax bx c a ++=≠x 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2
0(0)ax bx c a ++=≠x 二次函数无零点.
⑤指数函数没有零点。

(0,1)x
y a a a =>≠且⑥对数函数仅有一个零点1.
log (0,1)a y x a a =>≠且⑦幂函数,当时,仅有一个零点0,当时,没有零点。

y x α
=0n >0n ≤5、非基本初等函数(不可直接求出零点的较复杂的函数),函数先把转化成
()f x ,再把复杂的函数拆分成两个我们常见的函数(基本初等函数)
,这另()0f x =12,y y 个函数图像的交点个数就是函数零点的个数。

()f x 6、选择题判断区间上是否含有零点,只需满足。

(),a b ()()0f a f b <7、确定零点在某区间个数是唯一的条件是:①在区间(),a b ()f x 上连续,且②在区间上单调。

()()0f a f b <(),a b 8、函数零点的性质:
从“数”的角度看:即是使的实数;
0)(=x f
从“形”的角度看:即是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x f x 若函数的图象在处与轴相切,则零点通常称为不变号零点;)(x f 0x x =x 0x 若函数的图象在处与轴相交,则零点通常称为变号零点.)(x f 0x x =x 0x 9、二分法的定义
对于在区间,上连续不断,且满足的函数
[a ]b ()()0f a f b ⋅<,通过不断地把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
)(x f y =)(x f 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10、给定精确度ε,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步骤:()f x (1)确定区间,,验证,给定精度;[a ]b ()()f a f b ⋅0<ε(2)求区间,的中点;(a )b 1x (3)计算:
1()f x ①若=,则就是函数的零点;
1()f x 01x ②若<,则令=(此时零点);
()f a ⋅1()f x 0b 1x 01(,)x a x ∈③若<,则令=(此时零点);
1()f x ⋅()f b 0a 1x 01(,)x x b ∈(4)判断是否达到精度;即若,则得到零点值(或
ε||a b ε-<a );否则重复步骤(2)~(4).
b 11、二分法的条件·表明用二分法求函数的近似零()f a ()f b 0<点都是指变号零点。

12、解决应用题的一般程序:
① 审题: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
② 建模: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③ 解模:求解数学模型,得出数学结论;
④ 还原:将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得出的结论,还原为实际问题的意义.
13、函数的模型
3
14、根据散点图设想比较接近的可能的函数模型:一次函数模型:()(0);f x kx b k =+≠二次函数模型:2
()(0);g x ax bx c a =++≠幂函数模型:12
()(0);
h x ax b a =+≠指数函数模型:(>0,)
()x l x ab c =+0,a b ≠1b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各解析式,并对各模型进行分析评价,选出合适的函数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