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卷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

精准测试1:七上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A •千岛湖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B •杭州植物园内哪种花卉最美观C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存冬季开花D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2、规范、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确保实验顺利开展的基础。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3、某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读数为14.20分米,则该读数的准确值和估计值各是()A、14分米和0.20分米B、14.2分米和0.00分米C、14分米和0.00分米D、14.2 和0.004、伽利略对问题的研究比较全面,先是通过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理论初步得出结论,再通过实验对结论进行检验,并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从而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下列关于实验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可以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B、只要条件满足,实验可以复返再现C、在实验过程中必然存在误差,无法避免D、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远离了生活生产,不足为信5、下表王任宇同学研究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记录情况,则他采用的记录方法是()气体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其他气体空气中的气体(%)78 21 0. 03 0 • 07 0 • 9呼出的气体(%)78 16 4 1 • 1 0 • 9A、文字描述法、表格记录法、图形记录法、以上都不上6、实验前,小明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马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B •小明说:我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C.小灵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D •小高说:你们这样只能减少实验误差,不可能没有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7、如图,利用量筒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如果仰视读数,其结果会不会偏低?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也锻炼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你应该采用的方法是()A •询问老师或同学B •利用光学知识,进行作图分析C.查阅有关资料或笔记D•利用盛有一定量水的量筒进行对照8、在相同条件下,由于铜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因此用同一把铜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的长度,夏天和冬天的测量结果比较是()C、冬天测得的数据大些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9、在科学课堂上,同学们为了一个问题争论不休,0C的冰与0C的水相比较到底哪个冷呢?请你告诉他们()A . 0C的水与0C的冰冷热程度相同 B.0C的水比0C的冰冷C. 0C的冰比0C的水冷D.以上说法都正确10、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科学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科学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科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析出,且产生少量的气体。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氧气B.完全反应后溶液呈黄色C.硫酸铜溶液可能显酸性D.实验中没有发生置反应2 . 下列各个量中接近80厘米的是()A.科学课本的长度B.铅笔的长度C.黑板的长度D.课桌的高度3 . 物理研究中常常会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转换法”等研究方法,下列研究实例中,采用“转换法”的是()A.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B.研究磁场时,引入了磁感线来描述磁场C.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时,通过U形管压强计中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反映D.探究两个阻值均为R的电阻串联时,可用一个阻值为2R的电阻来代替4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量筒量取液体C.将固体药品装入试管中D.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5 . 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的发明人弗莱明在培养细菌的器具中发现一种青霉菌,在这种青霉菌的周围没有其他的细菌生存。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实验:在液体中培养青霉菌之后,实验考察这种培养液对细菌增殖的影响结果:培养液使细菌增殖停止。

最适合作为这个实验猜想的是:()A.青霉菌与细菌间可能是互利关系B.可能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存的环境C.可能青霉菌产生了对人类有益的物质D.可能青霉菌产生了可以抑制细菌增殖的物质6 . 某同学在用量筒取液体时,先用俯视读得液体体积为70毫升,倒出一部分液体后,用仰视读得液体体积为18毫升,则倒出的液体体积是()A.等于52毫升B.大于52毫升C.小于52毫升D.无法判断7 .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检查气密性D.给液体加热8 . 用手表测量某同学的脉搏为每分钟75次,则该同学的心脏跳动一次所用时间为()A.0.8秒B.0.08秒C.0.6秒D.1.33秒9 . 小明想探究鸡蛋在清水和盐水中沉浮的现象,有如下仪器,你觉的哪种仪器是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的()A.药匙B.量筒C.玻璃棒D.烧杯10 . 春天里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在花朵中爬进爬出,忙于采蜜。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卷(试卷和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卷(试卷和答案)

第1页,共8页 第2页,共8页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卷(试卷和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 刚进入初中的你,对自己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 A .身高约160厘米 B .平静时每分钟心跳18次 C .体温约35℃ D .100米跑步成绩约50秒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若发生意外要立即采取恰当的处理方法,并及时向老师报告。

下列处理方法不当的是( )A .做实验时,如果被火烫伤,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烧伤膏B .如果意外伤害较严重,则应立即躺在床上休息,过一段时间看情况再决定是否去医院C .如果实验室发生严重火灾,必须有序撤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D .做实验时,如果被化学试剂灼伤,立即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3.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小科同学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

就“小科同学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假设 C .进行实验 D .分析论证4.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数据不准确,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为2℃,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l02℃,现测得气温为20℃,那么室内实际的气温是 ( ) A .18℃ B .20℃ C . 22℃ D .24℃ 5. 裁剪衣服要量身高,下列测量工具较合适的是( ) A .最小刻度是厘米的软尺 B .最小刻度是毫米的软尺 C .最小刻度是米的测绳 D .以上三种测量工具都不能用6. 当你感冒到医院里看病时,通常医生会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等,然后给你量体温,医生采取的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 .建立假设 B .制定计划 C .获取事实与证据 D .检验与评价 7. 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 .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 .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 .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8. 运动会上裁判员科学的测量能体现体育运动公正的精神。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入门综合测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入门综合测试

第一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下列问题不是科学研究范围的是()A.月相的变化规律B.地球自转方向C.日本常发生地震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2.关于“刻度尺、量筒、量杯、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有“零刻度”B.都是量程越小的工具,精确度越高C.刻度线都是均匀的D.测量的精确值都是由最小刻度决定的3.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下列是小)A.AB.BC.CD.D4.某同学先后4次测量同一个小球的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 1.73厘米、1.75厘米、1.71厘米、1.93厘米,则小球的直径为()A.1.73 厘米B.1.765 厘米C.1.77 厘米D.1.78 厘米5.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测出塑料空盒体积的是()A.③④B.①④C.①②D.①③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给液体加热B.闻气体气味C.读液体体积D.熄灭酒精灯7.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点的刻度值应该小于A点的刻度值B.如果B点为室温刻度值,则A点可能为0C.液柱上升,表明气体缩小,此时气温上升D.液柱下降,表明液体缩小,此时气温下降8.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9.分析以下实验:①用刻度尺测细铜丝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40圈,然后用刻度尺量出线圈的总长度,再除以40;②测小石块的体积:先在量筒中放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再用细线吊着小石块浸没在水中,读出体积V 2,小石块的体积是V 2-V 1;③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先测100个大头针的质量,再除以100。

实验思想方法相同的是( )A.①与②B.②与③C.①与③D.全部不相同10.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A.180秒=180秒×1/60=3分B.1.8米=1.8×1000 =1800毫米C.0.5千克=0.5千克×1000克=500克D.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11.下列有关于科学及科学观察、测量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社会造福的同时,也给人带来诸多负面影响B.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C.用工具可以拓展观察力,如用天文望远镜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D.由于测量工具本身的精确度和环境等因素等影响,测量一定存在误差12.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B.第三次肯定正确,第一、二次也可能正确C.只有第一、三次正确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13.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75厘米=75厘米×米=0.75米 B.9.5厘米 3=9.5×=9.5×10-6米3 C.0.08米=0.08米×1000=80毫米 D.16分米 3=16×米 3=0.016米3 14.身高为160cm 某同学,利用自己身体的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其中接近真实值的是( )A.教室长10步幅,约30m (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B.课桌长4拃,约2.8m (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C.科学课本厚1指宽,约10cmD.教室宽5臂展,约8m (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15.为比较蔬菜中维生素 C 含量,小明同学根据维生素 C 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支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2 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边滴边震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实验结果如下:据表可知维生素C 含量最少的蔬菜是( )A.黄瓜B.青椒C.芹菜D.白菜16.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卷A)课件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卷A)课件新版浙教版

(1)全班同学们讨论后认为: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光照能影响叶绿
素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
个。
(2)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3
①环境条件的设计:
甲组
,乙组

阴暗,适宜温度
光照充足,适宜温度
②实验材料选择:
同样多株韭苗或同样多。株蒜苗
(3)请写出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预期:甲组植株
℃。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为
99
时,响度最大。现在你对“响水不开,开水不响”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
解9?5℃左右

开水并不是不响,只是响声减小一些
(2) 当 时 他 们 是 在 如 图 乙 中 所 示 的 气 温 下 进 行 实 验 的 , 则 当 时 气 温 应 该 读
可知课本的厚度是
厘米,每张纸的厚度是
毫米;
0.60
(2)小金同学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用一根金属丝在圆杆铅笔上密绕20圈,如下图所
示,用刻度尺0量.0出6 20圈的宽度是 cm,那么这根金属丝的直径是
mm;
2.00 1
(3)小董和小金同学的实验都用到“特殊”测量方法,这种方法叫做
法,这是
一 累种积常 用 的 科 学 测 量 方 法 , 使 用 这 种 方 法 的 好 处
40
60
70
80
85
90
95
M
t/℃
声强 37.5 38.0 40.5 43.4 46.8 52.9 54.4 55.2 52.8
/dB
现象
更多小
水面有
有小气 少量气 上升气 大量气
气泡形
无气泡 无气泡

130.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_试卷及答案

130.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_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科学阶段测试卷(三)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实验中既能做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A.烧杯B.试管C.量筒D.集气瓶2.下列问题不是科学研究范围的是()A.月亮形状的变化B.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C.太平洋周边地区常发生地震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3.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现象的是()A.“蛟龙号”潜水B.“神舟九号”飞天C.沙漠干旱沙雨D.夜晚闪烁的霓虹灯4.下列仪器的用途错误的是( )A.试管是进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B.停表可以测量时间间隔C.酒精灯是实验室常见的热源D.药匙主要用于取用少量液体药品5.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猜想与假设;②评估;③提出问题;④分析论证;⑤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⑥进行实验收集证据;⑦交流与合作。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③①⑤⑥④②⑦C.③①④⑤⑥②⑦D.③①⑤④⑥②⑦6.如图所示,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第7题图第8题图7.如图所示,在图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都对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闻药品的气味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9.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错误的是()A.科学是一门研究周围自然环境的学科B.科学就在我们身边C.科学能改变我们的身活D.科学无所不能,有了科学技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10.实验室里的量筒常常做得细而高,而不做成矮而粗的形状,这主要是为了()A.美观、好看B.提高稳度C.便于操作D.提高测量的精确度11.某同学的下列观察结果不确切的是( )A.绿色植物不一定生长在土壤中B.将一根筷子倾斜地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玻璃茶杯中,从上往下看,筷子弯折了C.澄清的水是白色的D.食盐加入到水中会慢慢地消失12.用“小方格法”测不规则物体的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不占有整个小方格就不算入该物体面积B.只要占有小方格就应算入该物体面积C.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叶片的真实面积D.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1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①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②应该用酒精灯的焰心给物质加热③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④不能用口尝药品的味道⑤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⑥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

第一章科学入门综合练习(有难度)答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综合练习(有难度)答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综合练习(有难度)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1、你认为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B. C. D.[解析]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应先将试管平放,用镊子取块状固体先放在试管口,然后再慢慢竖起试管,使固体沿着试管内壁慢慢滑落试管底,而不是直接将固体竖直落到试管底,这样会造成试管底破裂。

[答案]D2、我国北方的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至-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关于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以下可能正确的是()A.4℃B.一定是-40℃C.0℃D.应该略高于-40℃[解析] 冰水混合物中的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度,晶体在熔化时和晶体在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冰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当外界温度高于0度时,热传递只能促进冰熔化成水,外界温度低于0度时热传递只能促进水凝固成冰,外界温度等于0度时冰水混合物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所以无论外界温度怎样变化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总是0度,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

[答案]C3、下列有关科学量与其测量工具的相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 温度:温度计B. 长度:刻度尺C. 体积:量筒D. 体温:温度计[解析]测量体温不能使用普通温度计,一是使用范围不合适,二是分度值不合适,应该使用专用的温度计,即体温计。

D符合题意。

[答案]D4、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①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书本的宽度毫米;②在10毫升试管中加热5毫升水;③用100mL量筒量取食盐水;④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62℃;⑤用10mL量筒量取6mL的食盐水A.①②B.②③④C.④⑤D.①⑤[解析] ①对于毫米这个测量结果,“3”对应的单位是毫米,“6”是估读值,符合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要求,故①合理;②使用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所以10毫升试管中加热水的体积在3毫升左右,故②不合理;③用100mL量筒的分度值一般为1ml,因此量取的食盐水,测量误差较大,故③不合理;④普通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不可能精确到25.62℃,故④不合理;⑤用10mL 量筒量取6mL的食盐水,量程和分度值都比较合适,故⑤合理。

3.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综合测评(科学入门)

3.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综合测评(科学入门)

第一章综合测评(检测内容:科学入门)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图标,装运氢氧化钠(有腐蚀性)的箱子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2. 下列说法中,关于科学探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B. 制定的探究计划要具有可操作性C. 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唯一方法D. 交流与合作能避免个人看法的片面性3. 某年某月某天,科学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课外观察月亮的活动,小欣同学通过观察作了以下记录,其中通过直接观察不可能得出的记录是( )A. 月亮是一个球体B. 月亮象一个银色的盘子C. 月亮象一艘弯弯的小船D. 月亮悬挂在东方45°的天空中4. 一幢7层的普通住宅楼高约( )A. 2400厘米B. 40米C. 0.24千米D. 350分米5. 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6厘米的是( )A. 科学课本的长度B. 乒乓球的直径C. 钢笔的长度D. 墨水瓶的高度6. 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物体边长的方法中,正确的是图( )A B C D7. (2011·菏泽)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A. 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B. 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C. 细高的量筒与矮粗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D. 矮粗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8. 下列是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当量筒放置在较低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B.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形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C. 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D. 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其放在水平桌面上,并使量筒刻度线正对自己9. 下列玻璃仪器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A B C D10. (2013·长沙)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给液体加热B. 闻气体气味C. 读取液体体积D. 熄灭酒精灯11. 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A. 人的正常体温B.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C.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D.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12. 我们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 所有变量都不同B.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C. 所有变量都相同D.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13. 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1.700米,则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 米B. 分米C. 厘米D. 毫米14. 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七年级(上册)科学综合测试卷(一)第一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烧杯B.量筒C.试管D.漏斗2.下列危险警告标志中,其图形符号与名称不相对应的是()A.注意安全B.当心中毒C.当心爆炸D.当心落物3.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A.B.C.D.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B.C.D.6.下列关于温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B.标准状况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C.人体正常的体温(口腔)约为37 ℃D.人的手指头伸到水中,感到不冷也不热的温度约为53 ℃7.下列不属于科学研究的是()A.小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B.杭州植物园内哪种花开的最鲜艳C.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D.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8.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B.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C.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D.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9.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1立方米=100升B.1微米=1000000纳米C.5.6米=560厘米D.1毫升=1000立方厘米10.在探究某种古代金属钱币时,有同学认为他能和铁一样有磁性,提出“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出结论11.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C.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D.玻璃棒:常用作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12.用“小方格法”测不规则物体的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不占有整个小方格就不算入该物体的面积B.只要占有小方格就应算入该物体面积C.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叶片的真实面积D.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13.下列有关测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小明想测量一个桃子的体积,可以用量筒和水来测量②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③测量技术现在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没必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4.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亦大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15.在观察校园生物时,以下同学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C.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D.小伟的观察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16.下列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划③建立猜想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⑥⑤③②①C.④③②⑥⑤①D.③④⑥①②⑤17.一同学在做测量小石块体积时由于操作步骤错误,先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然后拿出石块测水的体积,问这样测得的石块体积比实际值()A.大B.小C.一样D.都有可能18.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可以对着实验者B.为了操作方便,对于没有毒性和腐蚀性的药品,可以直接用手去拿C.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一D.为了防止试剂污染,滴管应悬在试管正上方滴加液体,不要直接接触试管19.意大利科学家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

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

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20.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向青少年连续开展多次报告。

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A 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B 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C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D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21.有下列现象:①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②火山爆发;③“海市蜃楼”;④含羞草开花;⑤人民币升值;⑥“神舟十号”上天;⑦种子发芽;⑧大雁南飞;⑨昆虫蜕皮;⑩青蛙冬眠。

其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有。

22.请在下面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枚硬币厚度为2.1___________。

(2)一位同学的身高为160 。

(3)某位病人体温为39 。

(4)一个饮料罐的容积约为0.35 。

23.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A.防止药品污染B.防止试管破裂C.防止实验误差D.防止液体溅出(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填序号,下同)(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

(3)蒸发液体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

24.孙老师在上课时,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脸色有些苍白,显得很疲劳,同时伴有咳嗽,他推测该同学可能体温不正常,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

上述信息中,老师的推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属于,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

25.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 ℃;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4 ℃。

把该温度计放在教室里的示数为22 ℃,那么教室里的实际温度是℃。

26.有一个T形工件,如图所示。

根据我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小于下面一竖(cd)的高度。

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观察判断,你用什么仪器来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

检验结果是:。

从以上的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27.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是,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其分度值是,物体的读数为cm。

第27题图第28题图28.如图所示是使用托盘天平时的实验情景:(1)请你指出实验时存在的两处错误:①;②。

(2)纠正错误后,重新进行实验。

天平平衡时,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g。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29.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材料用具:一段劈开的竹筒(长15厘米)、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2)本实验的假设是。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预测一:若实验结果为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

(4)小雨认为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实验蚂蚁数量太少,没有设置重复实验,你认为小雨的说法正确吗?。

30.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Ⅰ:如图是酒精灯的火焰的示意图,如图的火焰中的①是;②是。

Ⅱ: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温度最高。

该小组同学向老师请教,老师提示该层火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1)由下表得出结论:(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该小组同学对该研究的结果产生疑虑,老师对该小组同学对该问题质疑的胆量表示赞赏,同时告诉该小组同学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最多,酒精灯加铁丝网或防风罩有利于外焰温度的提高。

(2)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3)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①;②。

三、解答题(第31题,每空2分,第32题8分;共16分)31.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错误的步骤是,应怎样改正。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32.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体积,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那么矿石的体积是厘米3;由于取出矿石时会带出一些水,由此导致矿石体积的测量值真实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