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信仰》观后感

合集下载

《信仰》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

观《信仰》有感李显强近日观看了《信仰》这部电视纪录片。

主要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共产党员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撒热血,前仆后继;为了共产主义信念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

建国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代代革命先辈,他们为了民族的复兴,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

从社会主义初期的“土地改革”到“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从人民公社到改革开放,从天宫1号到神九飞天。

如今中国的国力生产总值已位于世界第二。

纪录片《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

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

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实现现代化道路的力量源泉。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

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

1992年,邓小平曾经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ABC》,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的信仰,发挥了他永恒的魅力。

九十年前,《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烧田契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信仰之光。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

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

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更新,但毛泽东主席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

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

方志敏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一定有一个可爱的光明前途。

2023年《信仰》观后感_3

2023年《信仰》观后感_3

2023年《信仰》观后感2023年《信仰》观后感1曾经,在念大学的时候,"信仰"对我而言是很空、很大,虚无缥缈,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我从未认真考虑过自己的信仰是什么?自己应该追求怎样的信仰?但当我踏上区妇联的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开始有了一种信仰,那种信仰激励我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特别是近日,在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信仰》纪录片,更是感触颇多,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有明确的奋斗方向,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正如纪录片里所说:"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

"事实表明,共产主义信仰在万众一心的集体进取中迸发了超常力量,催生了一系列的苦难辉煌;从建党伟业到建国大业,从独立自主到自力更生,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从初级阶段到小康社会,从中国特色到和谐社会,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信仰的力量引领一个古老的民族持续实现复兴的梦想。

坚定信仰,需要勇气。

晋朝刘琨讲过:"胆识坚定,临难无苟免之意"。

在前行道路上,面对困难挫折风险,都能做到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是需要有点勇气的。

只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离开了勇气,也就离开了坚定,失去了信仰。

对照自己,更需不断锤炼这种可贵的品格,努力做到在任何情况下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风雨不动安如山"。

坚定信仰,需要实践。

坚定的信仰需要在实践中锤炼,更需要用实践进行检验,不断增强坚定信仰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别人眼中,我是典型的“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掌握的只是书本知识,缺少工作阅历、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于坚守信仰信念增强规矩意识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坚守信仰信念增强规矩意识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6月关于坚守信仰信念增强规矩意识心得体
会范文
2024年6月,我深刻体会到了坚守信仰信念对于增强规矩意识的重要性。

信仰信念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力量,是我们行动的动力和准则。

只有坚守信仰信念,才能够真正
增强我对规矩的意识。

首先,坚守信仰信念可以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规矩的重要性。

信仰信念是一种精神
力量,它使我从内心深处明白,遵守规矩是我们社会公民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在面
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只有坚守信仰信念,我才能够始终牢记规矩的重要性,并用行
动践行。

其次,坚守信仰信念可以提高我的自律能力。

信仰信念是一个人对于自己行为的约束
和规范,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慎重谨慎,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例如,在工
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按时完成任务,不迟到不早退;在家庭中,我注重家庭成员间
的互助和合作。

只有坚守信仰信念,我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律能力,更好地遵守规矩。

最后,坚守信仰信念可以帮助我更好地面对外界困难和诱惑。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试探,可能会有人试图让我偏离规矩。

但是,有了坚定
的信仰信念,我就能够更好地抵御外界的影响,保持自己的清醒和理智。

无论遇到什
么困难和诱惑,我始终按照规矩和原则行事,不偏离正轨。

综上所述,坚守信仰信念对于增强规矩意识至关重要。

它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规矩
的重要性,提高了我的自律能力,并帮助我更好地面对外界的困难和诱惑。

在未来的
生活中,我将继续坚守信仰信念,始终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遵守,为社会的和谐与进
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3篇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3篇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3篇大型纪录片《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信仰》纪录片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1近日,观看了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该片以党的90多年光辉历程为主线,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深刻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使我深刻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要学会选择信仰。

信仰决定命运,共产党人选择了以共产主义为信仰,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中国了革命的胜利和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瞩目成就。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淡泊名利,带头抵制不良风气,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要学会坚守信仰。

通过观看电视片《信仰》,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书写了中国革命史,这段历史激励着我们每一名年轻党员。

坚定信仰就是胜利,作为中国共产党员我们必须坚定信仰不动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科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2一位西方的哲人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反复的思索就越会发现它永远新颖,并不断增长对它的赞叹和敬仰:一个是头上的星空,一个是心中的道德。

”而共产党人头上的星空是信仰,心中的道德是为人们服务。

“没有信仰人会活得很飘”这是时代楷模郭明义的一句话。

是的,我也深深的认同他的话,没有信仰我们总会容易迷失,甚至会对善恶的评判失去平衡。

人具有社会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因此,我觉得人活着并不总是为自己活着,应该为社会有所作为。

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应该得到统一。

一辈子很短,如果用他来谋取物质的享受和个人的利益,生命如随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丝痕迹。

《信仰》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旅游公司韩鹏按照隆力奇集团公司党委的通知,本人于9月25日在江苏先锋网观看了党员教育电视片《信仰》,该片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在电视片《信仰》观看过程中,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使我深感震撼,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献身革命事业的优秀品质,看到了信仰的力量。

90多年来,正是这种信仰的力量感染、鼓舞、召唤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也正是这些信念坚定、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植根中国大地,献身革命事业,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砥砺奋进,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富强、走向复兴。

通过电视片《信仰》的观看,特别是众多英雄模范人物的演绎,认为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所需要一生坚守的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一个人有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就有了为之追求的目标,就会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为人民谋利益而感到自豪。

那么,又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呢?首先,要把信仰永久的刻印在脑海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信仰》电视片所反映的建国初期王大锹、张秉贵、王进喜等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沈浩、蒋筑英、郭明义、徐虎等模范人物,他们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是在信仰旗帜的感召下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鞠躬尽瘁。

他们是党的骄傲,民众的楷模。

其次,要把信仰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去。

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信仰》主题教育片观后感

《信仰》主题教育片观后感

《信仰》主题教育片观后感11月11日晚上,在党校的组织下,我们一些入党积极分子一起观看了《信仰》系列主题教育片。

这个主题教育片一共有三集,名字分别是《只要主义真》、《壮志换青天》和《时代先锋者》。

说起“信仰”这个词的时候,我想起了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创造的《仰望星空》这首诗,以下是这首诗歌的片段:“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这片星空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信仰,让共产党人仰望着,并且给予他们方向。

在《只要主义真》中,记录了很多人为了选择共产主义的信仰,抛弃了过去的背景和家庭,投身于工人运动之中。

在1949年11、27大屠杀事件发生时,在生死考验中,渣滓洞里的共产党人不肯屈服,依然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

那一面他们自己画的国旗,依然是他们的希望。

看到当年的幸存者在回忆这件事情的时候,我的眼泪抑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他们是多么伟大啊!为了共产主义信仰而放弃生命,这些共产党人的精神令人感到震撼。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有信仰的人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在困境中,信仰给人希望。

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在很多方面面临窘境。

但是仍然有一批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情况下,坚守着共产主义的信仰,开天辟地。

朱亚光、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从美国回来支持中国的高科技事业,为中国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科学没有国家,但是科学家有祖国。

”为了祖国为了共产主义,他们孜孜不倦,他们到达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高地。

“没有信仰人会活得很飘”这是时代楷模郭明义的一句话。

郭明义虽然是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但是他爱岗敬业,积极奉献自己的爱心,献血和资助贫困学生是他的生活日常。

他的行为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肝胆疾病外科手术医生吴孟超同志在九十高龄的情况下依然为病人做手术,兢兢业业,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叶欣作为一名护士,在非典期间,勇敢地和非典抗争,照顾病人毫不马虎,最终染病去世。

《坚守的信仰》观后感

《坚守的信仰》观后感

《坚守的信仰》观后感电影,《坚守的信仰》,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

它以真实的故事为基础,通过细腻而真实的表演,将观众带入一个人性与信仰的交织之地。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宗教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类精神追求的电影。

影片以一个小镇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年轻的牧师在面对困境时,坚守自己的信仰,为了维护正义而与整个社区展开斗争的故事。

这个小镇看似平静,但实际上隐藏着许多不公与偏见。

牧师的信仰成为了他与社区之间的隔阂,他不仅仅要面对外界的压力,还要应对内心的挣扎。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仅是在为自己的信仰而战斗,更是在为整个社区的正义而战斗。

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信仰的力量。

影片中的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动人的情感,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是出于对信仰的坚守和对正义的追求。

他们不是简单地分为善与恶,而是在灰色地带中寻找自己的坚守。

这种复杂性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也让观众思考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选择。

影片的叙事手法也非常出色。

导演运用了细腻而真实的镜头语言,将观众带入了角色的内心世界。

通过镜头的细微变化和演员的精湛表演,观众能够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挣扎。

尤其是在关键场景中,导演运用了慢镜头和音乐的配合,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体验到角色的内心痛苦和坚定。

除了故事和叙事手法,影片的主题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信仰作为人类精神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宗教的象征,更是一种对人类自身的追求和寻找。

在这个物质主义泛滥的时代,信仰往往被忽视或者嘲笑。

但是,这部电影通过牧师的坚守,告诉我们信仰的力量是无可替代的。

它可以给予人们力量和勇气,使他们在困境中保持坚定和正义。

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人生信念,信仰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电影《坚守的信仰》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

它通过真实的故事、细腻的叙事和深入的主题,向观众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信仰的力量。

它让我们思考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选择,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信仰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信仰》的观后感

《信仰》的观后感

《信仰》的观后感《信仰》的观后感1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通过讲述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纪录片中所展现的一个个真实的人物,是我们党的优秀儿女的杰出代表,其中许多人物的事迹、故事我也知晓。

青少年时期,他们是我心目中崇拜的英雄,是引导我追求进步的动力和榜样。

这次观看纪录片《信仰》,我再一次感受到他们对党忠诚、坚守信念、为人民的利益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再一次被他们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感动。

在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随着物质高度丰富和生活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进入了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时期,一些人信仰迷失产生焦虑,面对崇高敬而远之,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主流意识和社会认同。

还有一些人认为信仰离不开物质,一旦信仰脱离了物质什么作用也产生不了。

这种认识是否正确呢?影片《信仰》里的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华西村书记吴仁宝、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副研究员蒋筑英、青岛港工人许振超、中科院院士吴孟超、养路工郭明义、水电维修工徐虎等等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在崇高信仰的引领下,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已经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信仰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对社会、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追求的思考和判断,在人的思维、意识上与客观社会的物质因素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并不断发生变化。

一个人树立起了正确的信仰,有了追求的目标,他在生活中才会感觉到实在而有意义,而不会把生命耗在盲目的“及时行乐”之中虚度年华。

正确的信仰会引导人对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反之,则会使人逐渐变得生活无聊、意志消沉、精神颓废,在历史前进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庸碌无为。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建党91周年纪念日期间播映,有着其深远的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信仰》以革命的史实为鉴,深入探讨信念、理想和坚守,奏响了信仰之歌。

它启迪人们坚定理想信念,指导人们悟出应该怎样去追求、奋斗,并思考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怎样去结合,在平凡的岗位上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守
——《信仰》观后感
为响应集团公司党委号召,趁周末业余时间观看了《信仰》一片,这部由中组部等联合拍摄的三集纪录片真实的反映了建党九十多年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

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延续于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其精髓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叫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其未来,必将是共产主义。

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而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信仰的追求和坚守却从未间断过,有时间和中国的发展历程作为见证。

从1920年8月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到1921年略显清瘦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就凭着不足50个共产党员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和执着,掀开了现代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他们绝对称得上是当时中国的领路人。

择信仰难,守信仰更难。

在坚守信仰的路上,铺满了荆棘,更有可能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新党员入党誓词中“永不叛党”这四个坚守信仰的汉字,是数以万计的共产党人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

4.12反革命政变中,有超过26000名党员英勇牺牲,为守护共产党人的信仰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当然,也有人在鲜血和死亡面前胆怯,在金钱或功名面前迷失,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够坚守信仰,有人叛变,有人投敌,但是,更多的共产党人选择了坚守自己的信仰,在大浪淘沙的历史进程中,他们终将被历史所铭记。

龙华监狱关押的50名重要共产党人,他们牺牲前,或受尽酷刑折磨,或被许诺高官厚禄,敌人的目的只有一个:背叛中国共产党,但他们都毅然选择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信仰。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酷刑和诱降,方志敏说“背弃自己原来的主义信仰就是猪狗不如”,“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生命的代价所坚守的就是那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的可爱的中国。

从1921年到1949年,有超过370万中国共产党人以牺牲自己生命的代价践行和坚守自己的信仰。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还有什么比生死抉择更大的考验?为什么他们能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是信仰,是信仰的力量引领和支撑着他们去顶天立地。

晚年的张学良曾经回忆,当年和红军作战失败后,他曾经同部下讨论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他问自己的将领,谁能在缺衣少食、围追堵截中把这样的队伍带出来,而且依旧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强悍的战斗力?还不早把人带跑光了?红军为什么打不散,散了还会回来,主要是共产党、红军信仰他的主义,甚至每一个兵,都信仰他们的主义,正是有了这份矢志不移的坚守,才有了每一次节节的胜利。

毅然赴铡刀下的刘胡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而这个15岁的小姑娘,她毅然放弃生命要坚守的到底是什么?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按她的理解,共产党“为穷人办事”,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更多的老百姓得到土地,而这正是是她以命相搏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不仅是真理,还在于他们能够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坚守自己的信仰。

正是一批批如夏明翰一样共产党人的舍身奋斗,才换来了革命的胜利。

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这样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

鞍钢从一片废墟到高炉流淌出第一炉铁水仅用时16个月,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对于理想社会信仰的坚守,才有了新中国大地上绽放的那一枝枝美丽的花朵;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站柜台一战就是32年,接待过近400万名顾客,卖糖的时候把温暖送到顾客心里,而正是这种对待顾客的热情,把原本一个很平凡的劳动,给人们带来了如此多的快乐;石油工人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没有机器,就用撬杠撬、大绳拉,没有水,就破冰取水,用脸盆端、水桶挑,而就单凭人力,创下了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其朴实的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信仰,那个为建设社会主义而艰苦创业的信仰;在河南林县,数万民工,肩膀扛、小车推,历时五年零两个月,硬是开凿出了穿行在太行山
腰蜿蜒起伏长达70.6公里的人间天河,敢用壮志换新天,“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在这里,共产党人的信仰筑起了一座座丰碑;封沙、治水、改地,焦裕禄把他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兰考这片大地,死了也要埋在焦作的沙丘上,要看着群众把沙丘治好;福建省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从9株木麻黄,到90株、900株、9000株……,用时14年,将东山岛从一个荒岛变成了一个绿树掩映的美丽绿岛;甘祖昌,解放军少将,毅然请辞回家务农,回乡29年,甘祖昌和乡亲们一起修起了3座水库,25公里长的管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邓稼先,在飞沙走石的戈壁滩一呆就是8年,而正是有了他们的默默奉献,才有了“两弹一星”的科学奇迹。

信仰,是一种可以传递、可以倍增、可以扎根的力量,而正是有了这千千万万以生命践行信仰的带头人,他们带领人民在信仰的旗帜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六年两任,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都给了小岗村;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历经30年,华西村已经走在了共同富裕的前列,全村一年创造千亿元的工农业生产总值;“X线成像望远镜地面测试设备”,蒋筑英至死都放不下的事业;郭明义,初中文化,一个普通的养路工,一条路上走了15年,鲜血2万毫升,用自己的一个共产党员的言行影响着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王顺友,一个普通的山区邮递员,一人一马,24年跋涉了26万公里,没有丢失过一份邮件,没有耽误过一次班期,创造了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对于他们来说,无论自己身居什么岗位,都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

善洲林场第一任场长杨善洲,历时22年,将一个荒山变成了一个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并无偿捐给国家。

他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坚守一辈子。

一辈子很短,如果用它来谋取物质的享受和个人的利益,生命如随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丝痕迹。

一辈子也很长。

如果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那就成为了信仰的坚守,即使生命归于结束,在信仰的坚守和传承中,一辈子就变成了永远。

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

在信仰这面旗帜下面,全国8000万共产党员必将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用行动去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

为了信仰,前面还有更长的道路要走;因为信仰,中国必将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wwf
2012年7月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