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反应时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辨别反应时实验报告

辨别反应时实验报告

性别对辨别反应时的影响张聪丽(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心理系心理一班,************)摘要:以75名心理系学生为被试,探讨性别因素对辨别反应时的影响。

采用测量辨别反应时的实验测试被试的反应时。

研究结果发现男生和女生的辨别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辨别反应时要优于男生。

即性别对辨别反应时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辨别反应时;性别;影响一.实验背景辨别反应时是指当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时,要求被试只对其中的一个刺激作出反应,对其它刺激不做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测得的刺激呈现到被试作出辨别反应的时间间隔就是被试的辨别反应时。

Donders称之为C反应时。

本实验是通过呈现的不同特征的视觉刺激,测量视觉辨别反应时。

二.实验目的1.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特征视觉刺激的辨别反应时,学习测定辨别反应时的方法,并且分析性别是否会对辨别反应时产生显著性影响。

2.学习和掌握个体信息加工中的辨别加工过程。

三.实验方法1.被试75名心理系学生,36个男生,39个女生,视觉或矫正视力正常,颜色知觉正常。

2.实验仪器与材料2.1 实验仪器:计算机、辨别反应时实验设计程序。

2.2 实验材料:不同颜色实心圆,分别为红色和绿色。

3.实验设计本实验自变量为性别,为2*1实验设计4.实验程序与实验过程4.1 在计算机的实验心理学系统中选择“辨别反应时”实验,然后进入实验设计主界面。

4.2 阅读指导语,本实验指导语为:下面是一个反应速度实验。

请你注意屏幕中央,实验开始时,屏幕会出现两种不同颜色实心圆,要求你看到绿圆按绿键,看到红圆不作反应。

但是不可以在圆还没呈现时抢按反应键,否则结果无效。

如果反应错了,请立即纠正。

明白上述指导语后按“开始实验”。

4.3 被试按照指导语开始实验,对红色和绿色圆分别进行反应,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

以看见绿圆反应的有效次数的时间均值为被试的辨别反应时。

结果中给出辨别反应时和错误次数两个指标。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了解反应时的影响因素,并学会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二、实验原理。

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出现到被试做出反应所经历的时间。

在实验中,通常通过测量被试在接收到刺激后做出反应的时间来确定反应时。

反应时的测定是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反映出被试对刺激的敏感程度和对刺激的处理速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1. 计时器。

2. 反应时实验器材。

3. 实验记录表格。

4. 实验数据处理软件。

四、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将实验仪器设置好,确保计时器的准确性。

2. 实验操作,被试接收到刺激后,立即做出反应,记录下反应时。

3.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输入到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4. 实验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反应时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5.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对反应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结论。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出了一组反应时的数据。

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反应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刺激的强度、被试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刺激的种类等。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刺激强度越大,被试的反应时越短;被试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越高,反应时越短;不同种类的刺激对反应时也有不同的影响。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了解了反应时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结论。

反应时的测定是心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实验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对刺激的处理方式和速度,对于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使我们对反应时的测定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实验操作的技巧,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参考文献。

1. 《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XXX,XXX出版社,XXXX年。

2. 《实验心理学》,XXX,XXX出版社,XXXX年。

颜色辨别反应时实验报告

颜色辨别反应时实验报告

颜色辨别反应时实验报告一、引言反应时(reaction time),指个体接受刺激到做出反应之间的间隔,即刺激---反应的加工过程,又称反应潜伏期(response latencies)。

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讲,感受器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由上行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信息进行加工;最后神经冲动又由神经中枢沿下行神经传递至效应器,效应器作出反应。

这中经典的神经反应模型即“反射弧”,简单课概括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延搁---传出神经---效应器。

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讲,这种刺激---反应的加工过程包括了个体识别刺激、反应准备(反应选择与组织)和反应执行三个过程。

反应时的概念源于天文学家在天文观测中发现的人差方程,即贝塞尔的反应时-阿格兰德的反应时=1.223s,说明不同观测者所得数据之间有明显差异。

继人差方程和赫尔姆霍兹(1850)对青蛙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之后,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第一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时。

唐德斯设计了三类反应时任务---简单反应时(simple reaction time)、选择反应时(choice reaction time)和辨别反应时(identification reaction time)。

简单反应时(又称A反应时)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的情况下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选择反应时(又称B反应时)指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辨别反应时(又称C反应时)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对某一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对其它刺激不做反应,被试在刺激呈现到做出辨别反应的这段时间。

根据唐德斯提出的唐德斯减数法,将简单反应时作为基线时间,而相对复杂的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是基线时间和其他的认知加工过程所需时间的和。

选择时间=基线时间+辨别时间+选择时间,辨别反应时=基线时间+辨别时间。

简单、辨别、选择反应时实验报告

简单、辨别、选择反应时实验报告
简单反应时是指呈现一个刺激,要求被试从看到或听到刺激到立
即作出反应的这段时间间隔。又称 A 反应时。例如要求被试 一见到仪器呈现红色信号光就立刻按键。
选择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
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从刺激呈 现到做出选择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选择反应时,又称 B 反应 时。例如仪器有可能呈现红光也有可能呈现绿光,要求被试 看见红光用右手按键,看见绿光用左手按键。
25
25
在.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RT_ C .531
25 .000
25
25
RT_A
统计量 N 25
极小值 570.00
极大值 1220.00
均值 789.3200
标准差 200.69457
RT_B
25
581.00 975.00 765.2800 99.61238
RT_C
25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RT_ A RT_ B RT _ C
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RT_ A 1
.162 .132
RT_ B .162
1 .789**
RT_ C .132 .789**

变量之间的显著性(双侧)
RT_A RT _ B RT _ C
RT _ A
RT _B
.438
25
25
.438
25
25
.531
.000
566.00 858.00 714.0800 89.10804
研究结果表明:
1.同一个体对不同刺激的反应时存在明显差异。 2.同一个体对不同模式的反应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3. 随着实验难度的增加,被试的反应时间也随着增长:同一被试对

视觉辨别选择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视觉辨别选择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视觉辨别选择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视觉辨别选择简单反应的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原理:视觉辨别选择简单反应实验是通过观察实验材料的不同特征,根据实验要求做出选择反应,检测被试者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该实验通常采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实验材料可以是数字、字母、符号、图形等,实验要求可以是选择正确符号、数字大小比较等。

实验过程中,被试者需要在显示器上注意并辨别出正确的实验材料并作出选择反应。

实验结果通常包括反应时间和正确率两个方面。

实验过程:本次实验共招募了30名被试者,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

实验采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实验材料为数字,实验要求为选择数字大小。

实验过程中,被试者需要在显示器上观察数字大小并按键作出反应。

实验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共30个实验材料,被试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正确地完成实验。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分析发现,被试者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男性被试者的反应时间平均值为0.52s,女性被试者的反应时间平均值为0.58s;男性被试者的正确率平均值为92%,女性被试者的正确率平均值为88%。

而且,随着实验进行,被试者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均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实验任务的难度逐渐增大,被试者的注意力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视觉辨别选择简单反应实验是一种有效的实验方法,可以通过被试者的反应时间、正确率等指标反映出被试者的认知能力和注意力水平。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实验材料、实验要求和实验难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视觉辨别选择简单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提高了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为今后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9光辨别反应时

9光辨别反应时

光辨别反应时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光辨别反应时姓名:张雪琳地点:绵阳师范学院一教203基础实验室学号:1406020105时间:2015.10.29 班级:教科院2014级1班【摘要】本实验选用被试,定红光为标准刺激光,在红光刺激后被试手指迅速离开启位键由此测量反应时,其他刺激光不作任何反应。

【关键词】刺激光反应时辨别一、引言: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到有机体作出外显应答之间的时间间隔,即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之间的潜伏期。

反应是方法的基本测量程序是给被试呈现特定的刺激,要求在刺激呈现之后快速地做出反应,同时通过待定的仪器记录从刺激开始呈现到被试做出外显反应的时间。

被试的这段反应时间可以反映刺激在大脑的认知加工过程。

辨别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

对其他刺激不作反应,被试在刺激呈现到做出辨别反应的这段时间,就是被是的辨别反应时,Donders把它称为C反应时。

二、实验方法:1.被试在校大学生,应用心理学专业2.实验仪器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T202-5反应时装置3.将主机与附机EPT202-5反应时装置连接好,打开电源,按(运行/待机)键4.按先前分配好的工作,主试、记录员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主试根据显示屏内容设置:联机模式→选择反应时→学号→姓名→次数(20),再由主试向被试说指导语,按(确定)键,主机背后的绿灯亮,实验开始。

5.按<确定>键,主机背后的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实验开始。

呈现绿色指示灯后,被试手按EPT202-5反应时上的<启识位〉键,待光刺激呈现,手迅速离开,如此往复,直到黄色指示灯亮,实验结束。

6.同一被试刺激光颜色要一致,不能中途变化。

正式试验之前要被试进行练习,以熟悉实验程序。

7.被试做完20次后可休息1分钟,继续实验,直到做满60次,再查看记录成绩。

三、实验结果数据在附录一平均数:0.3534四、讨论与分析比较光辨别反应时中有效刺激颜色的反应时与简单反应时的差别,试分析原因选择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

视觉辨别选择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视觉辨别选择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视觉辨别选择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讨视觉辨别选择对简单反应时的影响。

通过对被试进行简单的视觉辨别选择任务,测量他们在面对不同刺激时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刺激对反应时间有显著影响,而正确率则受到不同的选择条件和刺激类型的组合的影响。

1. 引言1.1 背景视觉辨别选择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认知任务,涉及到对不同刺激的辨别和选择。

简单反应时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来研究认知过程中的基本反应时间。

通过结合视觉辨别选择与简单反应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加工过程。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不同类型的视觉刺激对简单反应时的影响,并分析不同选择条件下的正确率差异。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刺激和选择条件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2. 方法2.1 受试者本实验共招募了40名大学生作为受试者,其中男性20名,女性20名。

受试者年龄范围在18至25岁之间,均无视觉或认知相关的疾病。

2.2 实验材料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计算机、显示屏、实验软件和键盘。

实验软件用于呈现刺激、记录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2.3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2 (刺激类型: A vs. B) × 2 (选择条件: 选择A vs. 选择B) 的被试内设计。

每位受试者需要完成四个条件下的实验,任务顺序随机分配。

2.4 实验步骤1.受试者坐在实验室的计算机前,调整合适的视角。

2.实验员向受试者解释实验流程,并确认他们已经理解任务的要求。

3.受试者开始进行实验,根据屏幕上呈现的刺激进行选择。

刺激类型根据实验设计确定。

4.实验软件记录受试者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5.受试者完成实验后,实验员向他们提供反馈和感谢,并解答可能存在的问题。

2.5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受试者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采用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3.1 反应时间的分析结果表明刺激类型对反应时间有显著影响(F = 4.32, p < 0.05)。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时间,了解人体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实验仪器和材料,计时器、尺子、笔记本、笔。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将实验仪器进行检查,确保计时器正常运转,尺子准确无误。

2. 实验者坐直,保持警觉状态,准备开始实验。

3. 实验者伸出手掌,将手指放在桌子边缘,手指悬空,但不要碰到桌面。

4. 另一名实验者准备好计时器,当实验者听到“开始”口令时,立即按下计时器启动按钮。

5. 实验者在听到口令后,立即用力按下手指,手指触碰到桌面,计时器立即停止计时。

6. 记录下实验者的反应时间,并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得出实验者的平均反应时间为0.25秒。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时间大约在0.25秒左右。

这个时间包括了感觉神经的传导时间和肌肉收缩的时间。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在0.1-0.2m/s,而肌肉收缩时间在0.1秒左右,所以总的反应时间在0.25秒左右是合理的。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时间大约在0.25秒左右。

这个实验结果对于我们了解人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反应速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专注,避免受到外界干扰。

2. 实验者要保持警觉状态,做好准备,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者要注意手指按下的力度和速度要一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时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这个实验结果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分析与讨论
发现时间久了,会存在疲劳效应,键盘的灵敏度也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注意力的不够集中也会存在不好的影响。
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存在的联系是时间呈递增状态。
六、参考文献
邓铸编著《用实验心理学》2006-2上海教育出版社
七、附录
2.当看见电脑屏幕上颜色选择时选择红色与绿色并进行命名,以便在试验中能够敏捷的分辨出来。
3.点击开始按钮,当屏幕上出现红色圆点时按小键盘上的加号键,出现绿色圆点时不按
键。
4.试验次数试20次,中间有时间休息。
.5.当试验结束后,查看试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分别计算个体选择反应时的平均数、标准差。算出本组选择反应时的平均数、标准差
辨别反应时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辨别反应时实验报告
学号
619009306
姓名
邵思思
专业、班级
09应心3班
实验地点
试验教室
指导教师
周甦
时间
一、实验目的
了解个体从接受刺激作用再进行分辨到做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二、实验设备及实验材料
电子狗及电脑实验系统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将电子狗连接到电脑上,打开实验系统,选择选择反应时的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