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共15页
1简述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

1简述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特征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3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决定的作用的主要表现
4简答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P162)
5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6试述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及遵守社会公德的主要意义(P173)
7理想理念的基本特点
时代性、现实性、多样性、实践性、阶级性、超越性、稳定性、执着性、亲合性、多样性8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P139)
9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P25)
10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P20)。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道德观念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遵守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国家对公民行为的规范,公民应该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只有遵守法律法规,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才能保障公民的权益和利益。
公民应该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有违法行为,不得为了个人利益而违反法律法规。
二、尊重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一些基本规范,如遵守交通规则、文明用语、不随地吐痰等。
公民应该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有不文明行为,不得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三、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特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公民应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优秀传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
公民应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四、倡导和谐家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公民应该尊重家庭成员,关爱家庭,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不得有家庭暴力、虐待老人、儿童等不良行为。
五、维护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指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权利的公正保障。
公民应该维护社会公正,不得有贪污受贿、行贿、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等不正当行为。
公民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正事务,为社会公正贡献力量。
六、保护环境环境保护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公民应该自觉保护环境,不得有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不良行为。
公民应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务,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七、守信用信用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守信用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公民应该自觉守信用,不得有欺诈、虚假宣传、违约等不良行为。
公民应该树立诚信意识,自觉遵守合同,履行承诺,维护社会信用体系。
总之,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内涵:1、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社会公德主要规范: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4、家庭美德的主要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一、公民道德的内涵所谓公民道德,就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综合。
这个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德建设作为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德着力点。
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德整个工作中,如何把上述内容和要求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德行为规范,是摆在我们面前德一项重要而紧迫德任务。
因此,我们说,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一般说来,公民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
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先进性和群众性的统一,它既包括对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要求的共产主义道德;也包括对广大公民要求的公民道德。
对于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来说,要求他们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不应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同时,对于广大群众来说,不应当也不可能要求他们都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
当然,我国是社会主义的国家,仍然要对所有的公民提倡和宣传共产主义的高尚品德。
二、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内涵《纲要》在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中,以广大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将我国公民应遵守、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20个字,即: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这些规范是第一次系统地、集中地作为我国公民地基本道德规范被提出来,应当引起全社会地高度重视。
《公民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规范》(一)道德修养的涵义道德修养,包括个人的道德意识(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和道德行为(言行、行动和习惯)的修养。
道德修养涵盖面很广。
大而言之,包括怎样做一个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做一个乐于奉献的集体主义者,做一个有理想的社会主义者,做一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者;小而言之,包括怎样做一个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合格公民,怎样做一个文明的社会公民,等等。
(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三)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四)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政治坚定、忠于国家、勤政为民、依法行政、务实创新、清正廉洁、团结协作、品行端正。
(五)仪陇县党政机关干部道德规范爱党爱国、牢记宗旨、依法办事、勤政优政、清正廉洁、文明礼貌。
(四)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五)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六)家庭美德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七)市民文明守则1、热爱祖国,建设仪陇,不失国格人格,不做不文明事。
2、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不说脏话粗话,不损人利己。
3、讲究卫生,仪表端庄,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污物。
4、团结友爱,敬老爱幼,不打架斗殴,不闹邻里纠纷。
5、爱护公物,保护环境,不损坏公用设施,不践踏花木。
6、遵纪守法,维护公共秩序,不起哄闹事,不酗酒赌博。
7、弘扬正气,见义勇为,不放纵坏人,不助长歪风邪气。
8、计划生育,破除陋习,不看淫秽书刊录像,不奢办红白喜事。
(八)党政干部职业道德1、要树立牢固的“社会公仆”观念,为社会整体谋利益,向人民负责。
2、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善于学习,勤奋工作,不畏艰难,开拓进取。
公民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规范
立身
立身处世,诚信为本:踏实做事,老实做人; 自尊自强,求知求真:积极进取,敬业勤奋;
修养
严以律已,宽以待人;见贤思齐,谦虚谨慎; 扬善去恶,知耻尚廉:顾全大局,心胸坦诚;
处世
举止有礼,语言文明:与人为善,将心比心; 求同存异,互尊互信;实事求是,是非分清;
爱国
毋忘历史,知国知乡:立足本职,卫国兴邦; 礼敬国旗,高唱国歌;维护国格,不卑不亢;
守法
公民权利,牢记在心:法定义务,自觉履行; 学法知法,依法行事:遵守秩序,维护安定;
风尚
破除迷信,崇尚科学,扫除黄害,远离赌毒; 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婚丧简办,移风易俗;
公益
热心公益,关爱集体:爱护公物,利人利己; 扶贫济困,帮弱助残;服务社会,人人出力;
环保
种草植树,绿化环境;防污治污,讲究卫生; 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善待自然,造福后人;。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指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二十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爱国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守法指人们按照法律规范进行活动。
明礼就是对社会交往规则、仪式和习惯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诚信通常指诚实守信。
团结指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而在思想和行动上相互一致,友善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友好帮助共求进步。
勤俭即勤劳节俭,自强指人对自己的能力和行为所具有的自信和进取意识。
敬业指要有正确的职业观念,热爱本职工作和对技术精益求精,奉献指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计个人得失。
这些基本行为准则,在同一道德体系中具有内容的广延性和层次的多样性,既包括社会主义的公民所必须共同遵守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又涵盖了家庭、职业、公共生活等各个领域所应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适用于不同社会群体,与不同社会领域的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四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它是人们立身处世之本和事业成败的关键。
诚实守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它以各种形式,历史性出现在各民族的道德箴言中,出现在各种文化的道德要求中,诚实守信是初始性道德,是道德体系中的母德,一切道德规范都是在此基础上得以建立的,更高的道德规范是以诚信为基础的。
失去诚信,整个道德体系都要动摇;失去诚信,一切道德将不再成为道德。
换句话说,没有诚信就没有道德本身。
诚实守信应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必修课目。
(一)诚实与谎言1、诚实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主要是为人处事时的道德准则,这一准则要求人们与人交往时说实话,向别人传递真实信息,不掩盖或歪曲事实真相。
“诚”是人的态度,指人以一种求真的态度对待事物,人以一种忠实于事物的真的态度去反映事物,所以诚又有忠诚的意思。
“实”是实在,以实表现真,指事物本真状态,是说事物的真,存在的真。
诚实实际就是实事求是。
诚实作为一条道德义务,是最古老的道德义务。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这就强调个人的非独立性和依赖性。
人的生存依赖于真实性,人的存在排斥虚假性,诚实就表达了人类的这一生存需求。
2、不说谎不说谎是诚实的否定表达。
道德要求的正命题表现为强命题,逆命题表现为弱命题,是道德规范体系的常见状态,但若逆命题的强度大于正命题的规范,一定具有道德警示线意义的道德规范。
不说谎是全人类的道德诉求。
3、必要言谎必要谎言是一种被认为具有合理性的现象。
这种谎言有存在的合理性和限定的范围。
大致可分为四类:战争中的必要谎言、外交场合的必要谎言、义务性必要谎言和非义务性必要谎言。
公民的基本德规则

公民的基本德规则1.尊重他人:公民应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不歧视他人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等,不侮辱、伤害或歧视他人,并且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人格自由。
2.遵守法律:公民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秩序,不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不损害国家和他人的利益。
这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的基础。
3.诚实守信:公民应当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不撒谎、不欺骗他人,履行承诺,尊重约定。
只有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才能建立起有效的信任基础。
4.责任心与奉献精神:公民应当具备良好的责任心,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不以个人利益为先,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备奉献精神,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5.社会公正:公民应当追求社会公正,关心弱势群体的权益,不从事剥削和压迫他人的活动,关心社会公共事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6.爱护环境:公民应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遵守环保法规,不乱丢垃圾,不滥用化学物质,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7.文明礼貌:公民应当遵守社交礼仪,有良好的公民道德修养,不携带武器、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感受,不对他人进行辱骂、恶言相向,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8.教育素养:公民应具备基本的教育素养,注重自我学习与提升,具备科学知识、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不相信迷信、谣言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9.公共安全:公民应当对公共安全负责,不从事恐怖主义、暴力犯罪等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关注公共安全问题,积极报警,主动参与公共安全维护工作。
10.爱国爱家:公民应当热爱祖国和家乡,维护国家利益,推动国家发展,遵守国家法律,关心父母、照顾子女,为家庭和社会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以上是公民的基本德规则的一些内容,公民应当牢记并遵守这些规则,通过自身行为的规范和努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