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_《鬼谷子》谋略术_原文_逐句_注释_译文_解读_案例_点评
中国最完善的《鬼谷子》原文、注释、译文

中国最完善的《鬼谷子》原文、注释、译文捭阖①第一粤若稽古②,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③。
观阴阳④之开阖以命物⑤。
知存亡之门户,筹策⑥万类⑦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⑧焉,而守司⑨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⑩。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11。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12,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13。
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14之。
审定有无,以其实15虚,随其嗜欲16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17,阖而捭之18,以求其利19。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20。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21有守22,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23,即欲阖之贵密。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24。
捭之者,料其情25也;阖之者,结其诚26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27,乃为之度数28,圣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29;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捭阖者,天地之道。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30。
纵横31,反出、反复、反忤32必由此33矣。
捭阖者,道之化,说之变34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
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阴阳其和,终始其义35。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诸言36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37,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鬼谷子的36条忠告

鬼谷子的36条忠告1、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解释:世间万物是千变万化的,各有特定的归宿;有的表现为阴,有的表现为阳;有的柔弱,有的刚强;有的开放,有的紧闭;有的松弛,有的紧张。
所以,圣人能够始终把握事物间的阴阳变化,并以此审查先后,权衡轻重缓急,比较人才的优劣短长,以便任贤使能,君临天下。
2、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解释:人们的资质是有差别的,有的贤能,有的不肖;有的聪明,有的愚蠢;有的勇敢,有的怯懦。
针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对待方式,可以对人开放,也可以对人封闭;可以引进,也可以辞退;可以轻视,也可以尊重,要用无为的方式管理他们。
3、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解释:详查对方的有无虚实,放纵欲望和喜好来任用,判断其真实的志向与意念。
略微排斥其言辞,开启之后加以反复揣摩,通过询问来考察其真伪虚实。
贵在得到其内心旨意和要害,通过闭合开启,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
4、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解释:用开启之术,要对对方实情了如指掌;用闭合之术,要和对方结为同心。
对待人才,皆能衡量其轻重缓急,弄清对方真实意图想法,并作出切实规划,圣人善于根据实情为对方考虑。
假如不能猜中对方的轻重缓急,圣人就要考虑自己的退路了。
5、人言者,动也。
己默者,静也。
因其言,听其辞。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解释:对方说话,表现为动;自己沉默,表现为静。
从动静的哲学看待交往双方的言谈。
根据对方的话语揣测他的真实意思。
如果对方言语有不合情理处,随即加以责问,对方一定会作出回应。
6、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鬼谷子37句名言及翻译

鬼谷子37句名言及翻译1. 鬼谷子名言翻译鬼谷子名言翻译1.鬼谷子名言名句,经典语录这个世上,胜者生,而败者亡,在世事的胜负面前,生与死不过是必然的因果。
鬼谷子己欲平静以听其辞,观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鬼谷子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然后能之。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鬼谷子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鬼谷子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
鬼谷子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鬼谷子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
鬼谷子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鬼谷子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鬼谷子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
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
鬼谷子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
所处环境是命,所逢机遇是运。
鬼谷子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
鬼谷子知之始已,自知而后知人也。
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纵横捭阖,冷心为上。
2.鬼谷子的名言有哪些· 对那些外表亲善而内心疏远的要从内心入手进行游说;对那些内心亲善而外表疏远的要从表面入手进行游说。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
(《鬼谷子》谋篇第十)· 要根据对方的疑问所在来改变自己游说的内容;要根据对方的表现来判断游说是否得法;要根据对方的言辞来归纳出游说的要点;要根据情势的变化适时说服对方;要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危害来权衡利弊;要根据对方可能造成的祸患来设法防范。
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
(《鬼谷子》谋篇第十)· 揣摩之后加以威胁;摩而恐之;抬高之后加以策动;高而动之;削弱之后加以扶正;微而证之;符验之后加以响应;符而应之;拥堵之后加以阻塞;拥而塞之;搅乱之后加以迷惑。
鬼谷子·权篇原文

鬼谷子·权篇原文【原文】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
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
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
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
(言或反覆,欲相却也。
)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佞言者,谄而干忠;谀言者,博而干智;平言者,决而干勇;戚言者,权而干信;静言者,反而干胜。
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纵舍不疑者,决也;策选进谋者,权也;他分不足以窒非者,反也。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
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
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
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者见)要得理。
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也五音。
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
不可以来者,无所受之也。
物有不通者,圣人故不事也。
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者,有讳忌也。
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
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
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
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
故禽兽知用其长,而谈者亦知其用而用也。
故曰:辞言有五:曰病、曰恐、曰忧、曰怒、曰喜。
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
恐者,肠绝而无主也。
忧者,闭塞而不泄也。
怒者,妄动而不治也。
喜者,宣散而无要也。
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
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
是故与智者言,将以此明之;与不智者言,将以此教之;而甚难为也。
故言多类,事多变。
故终日言不失其类,而事不乱;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
故智贵不忘。
听贵聪,辞贵奇。
【注释】权:权衡。
干:同于或为。
【译文】所谓游说就是对人进行劝说。
对人进行游说的目的,就是说服人啊。
游说者要会粉言饰词,用花言巧语来说服他人。
鬼谷子大智慧:聪明人不会告诉你的话术技巧

鬼谷子大智慧:聪明人不会告诉你的话术技巧鬼谷子大智慧:聪明人不会告诉你的话术技巧话术不等于口才,中华古代典籍这样认为:你可以看到一个人说话很快,那只是他有表达欲望,君不见世界上能说话的人多了,还不是一样吃亏上当受骗?话术到底是什么?一些人把它简单的理解为说话的技术,但是更应该理解为“语言的艺术”。
1:观察——鬼谷子为什么算命极准?那是因为他可以一眼就从你身上得到很多信息2:语气——只有创造出一个非常好的谈话条件才可以让别人愿意同你交谈3:语调——只有说话抑扬顿挫才可以“说的比唱的好听”,让人忘记了时间听你“废话”4:语法——只有频繁的运用各种排比反问才可以达到你想要的效果,比如排比之后加反问,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比如(我觉得,我觉得,我觉得,你觉得呢?难道不是么?:5:表情——只有表情丰富才可以增加对方的投入度,也达到了对话的基本表现力6:眼神——如果你不敢去看对方的眼睛,那么你的话术非常弱,不应该去吃话术这行饭,要让眼睛会说话,会笑,自然可以说动别人7:动作——适当的动作可以增加语言氛围的立体感,太多小动作会让别人反感你。
8:关键——把握语言的关键是话术高低的分水岭,如果你不能三句话引起别人的兴趣,建议你放弃后面所有的话!举例(如果你是问别人借钱,如果三句话不能很好的传达出铺陈,句子重点,厉害关系,那么后面的辅助都可以节省了,因为谈话越久,他对于你的戒心和反感就越重,如果对方已经起了结束谈话的意念的话,无论你要做任何事,全部都会失败!:9:心绪——谈话要一心四用,1嘴上说的要控制语速和情感,2眼睛观察对方的表情3分析他们鬼谷子话术赏析:鬼谷子话术1: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
鬼谷子话术2: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
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鬼谷子话术3: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
故与阳言者,依崇高。
与阴言者,依卑小。
鬼谷子第十三篇

鬼谷子第十三篇第一篇大意是说:与人辩论,要先抑制一下对方的势头,诱使对手反驳,以试探对方实力。
有时也可以信口开河,以让对方放松警惕,倾吐衷肠;有时专听对方陈说,以考察其诚意。
要反驳别人就要抓牢证据,要不让人抓到证据,就要滴水不漏。
对付对手有时要开放,有时要封锁,能把放开与封锁灵活运用就可以滔滔不绝,变化多端。
只有这样才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第二篇大意是说:与人辩论,要运用反复的手法。
反过去可以知其过去,复回来可知其现今。
如果反反复复地试探,没有摸不到的底细。
有时可以运用反辞来试探对手,要想听到声音就先沉默,要想张开,就先关闭;要想升高,就先下降;要想夺取,就先给予。
第三篇大意是说:要掌握进退的诀窍,这诀窍就是抓住君主的爱好,只要抓住了就可以随心所欲,独往独来。
如能顺着君主的情绪去引导或提出建议,就能随机应变,说服君主。
第四篇大意说:凡事都不是铁板一块,都是有裂痕的。
在辩论中要能利用别人的裂痕,同时,还要防止自己一方的裂痕。
秋毫一样的裂痕,可以发展为泰山那样大。
所以当裂痕小时要补住,大点时要切断裂缝,当大到不可收拾时就干脆将其打破,裂痕也就消灭了。
第五篇大意说:与人雄辩要设法钩出对方的意图,用飞扬之法套出对方的真话,再用钳子钳住,使其不得缩回,只好被牵着走。
这样就可纵可横,可南可北,可东可西,可反可复。
第六篇大意说:要想说服他人,必先衡量一下自己的才能长短,比较优劣,自身才质不如他人,就不可能战胜他人。
第七篇大意说:要游说天下人君,必须会揣测诸侯真情,当人极度兴奋时,就无法隐瞒真情,当人极度恐惧时也无法隐瞒真情。
在这时才能有效地游说和说服人。
第八篇大意说:善于摩意的人就象钓鱼一样不动声色,让鱼自动上钩,“摩”的目的就是刺激对方,让他不由自主地上你的钩。
把事情办成功,使人不知不觉。
第九篇大意说:要游说入主,就要量天下之权,要比较各诸侯国的地形、谋略、财货、宾客、天时、安危,然后才能去游说。
鬼谷子

子部·鬼谷子鬼谷子目录捭阖第一 (1)反应第二 (3)内揵第三 (5)抵巇第四 (6)飞箝第五 (7)忤合第六 (8)揣篇第七 (9)摩篇第八 (10)权篇第九 (12)谋篇第十 (14)决篇第十一 (16)符言第十二 (17)本经阴符七篇 (19)转丸第十三 亡佚 (25)胠乱第十四 亡佚 (26)捭阖第一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
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审定有无,以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
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捭阖者,天地之道。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
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预审其变化。
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
故关之捭阖,子部·鬼谷子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鬼谷子(原文及译文)

鬼谷子(原文及译文)捭(bǎi)阖(hé)第一粤(yuè)若稽(jī)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
观阴阳之开阖(hé)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眹焉,而守司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duó)权量(liàng)能,校(jiào)其伎(jì)巧短长。
【译文】先让我们来考察一下历史吧。
古代那些存于世间的大智大勇的圣者,都是芸芸众生的先导。
他们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对事物作出判断,并进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径。
计算和预测事物的发生过程,通晓人们思想变化的关键,发现世上事物、人事的发展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
所以,圣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从古到今,其遵循的规律都是一样的。
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归宿;或归于阴,或归于阳;或以柔为特征,或以刚为特征;或以开放为主导,或以闭藏为主导;或松弛不固,或紧张难入。
所以圣人把握事物的关键,审察事物的前因后果、轻重缓急。
权衡对方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比较其技巧优劣长短,然后借物举事。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
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
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
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
故禽兽知用其长,而谈者知用其所用也。
【出处】
本句出自《鬼谷子》:权篇
【原文】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
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
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①。
故介虫之捍②也,必以坚厚;螫虫③之动也,必以毒螫。
故禽兽知用其长,而谈者知用其所用也。
【注释】
①“言其”句:说话对我有利,就要依从自己的长处;说话对我有害,就要避开自己的短处。
②介虫之捍:甲虫的防御。
介通甲,指有甲壳的昆虫或水族。
③螫虫:指有毒刺的昆虫。
【译文】
人之常情,说话就希望有人接受,做事就希望获得成功。
所以,智者总是不用自己的短处,而是采用愚者的长处;总是不用自己的愚拙,而是采用愚人的工巧,这样就不会使自己困窘。
谈到事物有利的一面,就要发扬它的长处;谈到事物有害的一面,就要回避它的短处。
所以,甲虫防御天敌,必须用坚硬的甲壳;毒虫攻击对方,必须用有毒的尖刺。
禽兽都知道发扬自己所长,游说之士更应该懂得发挥自己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