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作业指导书编写计划 - 制度大全

合集下载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作业指导书制度是指为了规范和统一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下面是作业指导书制度的标准格式文本:一、目的和背景为了规范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作业指导书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制定本作业指导书制度。

二、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全公司所有部门和岗位的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使用。

三、定义1. 作业指导书:包括工作流程、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安全要求等内容的文档,用于指导员工进行工作。

2. 编制人员:负责编制作业指导书的员工。

3. 审核人员:负责审核作业指导书的员工。

4. 发布人员:负责发布作业指导书的员工。

四、作业指导书编制流程1. 需求采集:编制人员与相关部门沟通,了解作业指导书的需求和要求。

2. 信息搜集:编制人员采集相关工作流程、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信息。

3. 文档编制:编制人员根据采集到的信息,编写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4. 审核:审核人员对编制完成的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核,确保内容准确、清晰、完整。

5. 修订:根据审核意见,编制人员对作业指导书进行修订。

6. 发布:发布人员将修订完成的作业指导书进行发布,并通知相关岗位员工。

五、作业指导书编制要求1. 内容准确: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应准确反映实际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

2. 清晰简明:作业指导书的语言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操作。

3. 结构合理:作业指导书应按照逻辑顺序编写,各个步骤和要点之间应有明确的分隔。

4. 注意事项:作业指导书应包含相关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工作质量。

5. 图文并茂:作业指导书可以适当使用图片、图表等辅助说明,提高可读性和操作性。

六、作业指导书使用和更新1. 使用:作业指导书应由相关岗位员工按照指导书进行操作,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更新:作业指导书应定期进行更新和修订,以适应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的变化。

七、责任和监督1. 部门负责人负责对本部门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作业指导书制度编制一、背景介绍作业指导书是企业内部用于规范和指导员工在工作中进行操作的文件,它包含了工作流程、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内容,对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使用,制定作业指导书制度是必要的。

二、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质量和使用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 范围:适合于公司内所有部门和岗位的作业指导书编制工作。

三、编制程序1. 需求确认:由相关部门提出作业指导书编制需求,并明确编制的目的、范围和内容。

2. 资料采集:采集相关的工作流程、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资料,包括现有的作业指导书、技术规范、标准操作程序等。

3. 制定大纲:根据需求和资料采集结果,制定作业指导书的大纲,明确各个章节的内容和结构。

4. 编写内容:根据大纲,逐步编写作业指导书的内容,确保内容准确、详细、易懂。

5. 校对审查:由专业人员对编写好的作业指导书进行校对和审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6. 发布和培训:将编制好的作业指导书进行发布,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大家了解和掌握作业指导书的使用方法和要求。

7. 定期更新: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定期对作业指导书进行更新和修订,确保其与实际操作保持一致。

四、编制要求1. 内容准确: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要准确反映实际操作流程和规范要求,避免浮现错误和矛盾。

2. 详细全面:作业指导书应包含全面的工作流程、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内容,确保员工能够全面了解工作要求。

3. 易懂易用:作业指导书的语言要简洁明了,结构要清晰,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让员工容易理解和应用。

4. 规范统一:作业指导书的格式、排版、标识等要求要统一,确保整体风格一致。

5. 反馈改进:鼓励员工对作业指导书提出意见和改进建议,及时进行反馈和改进。

五、责任和监督1. 部门负责人:负责对本部门的作业指导书编制工作进行组织和协调。

2. 编制人员:负责按照编制程序和要求进行作业指导书的编写。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作业指导书制度编制一、背景和目的作业指导书是企业内部用于规范和指导员工工作的重要文件,它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统一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使用,提高编制质量和适合性,制定本作业指导书制度。

二、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公司内所有部门和岗位。

三、定义1. 作业指导书:指对于特定工作内容和流程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文件。

2. 编制人员:指负责编制作业指导书的相关人员。

四、编制流程1. 需求调研:编制人员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沟通,了解工作流程和需求。

2. 确定编制范围:根据需求调研结果,确定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范围和内容。

3. 采集资料:编制人员采集相关资料,包括工作流程、标准操作规程等。

4. 编写草稿:根据采集到的资料,编制人员编写作业指导书的草稿。

5. 审核和修订:草稿完成后,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草稿进行审核,提出修改意见。

6. 最终编制:根据审核意见,编制人员对作业指导书进行修订和完善。

7. 发布和培训:最终编制完成后,作业指导书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发布,并进行培训。

五、编制要求1. 内容准确:作业指导书应准确反映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员工按照指导书进行工作。

2. 语言简明:作业指导书应使用清晰简明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行业术语和难懂的句子。

3. 结构合理:作业指导书应按照工作流程的顺序进行编写,结构合理、层次清晰。

4. 图文并茂:作业指导书应配以合适的图表和图片,以便员工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工作。

5. 容易查阅:作业指导书应具备便于查阅的特点,如目录、索引等。

6. 可持续更新:作业指导书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确保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

六、编制责任1. 部门负责人:负责确定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范围和内容,并指定编制人员。

2. 编制人员:负责根据需求调研和相关资料,编写作业指导书的草稿,并根据审核意见进行修订和完善。

七、监督和评估1. 监督: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使用情况。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作业指导书制度编制一、背景和目的作业指导书是指为了规范和统一作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而制定的一种操作指南。

为了确保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使用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将就作业指导书制度的编制进行详细说明。

二、适合范围本作业指导书制度适合于公司内所有部门和岗位的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工作。

三、编制原则1. 规范性原则:作业指导书应符合公司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要求。

2. 实用性原则:作业指导书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能够指导操作人员正确执行工作。

3. 简洁性原则:作业指导书应简明扼要,避免冗长和重复。

4. 可审查性原则:作业指导书应具备可审查性,方便上级领导或者内部审核人员对作业流程进行审查。

四、编制流程1. 需求分析:明确作业指导书的编制需求,包括作业流程、操作规范等。

2. 资料采集:采集相关的法规、政策、标准等资料,作为编制作业指导书的依据。

3. 制定框架:根据需求分析和资料采集,制定作业指导书的框架结构,包括目录、章节等。

4. 撰写内容:根据框架结构,逐步撰写作业指导书的具体内容,包括作业流程、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5. 审核修改:将初稿提交给相关部门或者岗位的负责人进行审核,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6. 发布执行:经过审核修改后,将作业指导书正式发布,并通知相关部门和岗位执行。

五、编制要求1. 格式规范:作业指导书应采用统一的格式,包括字体、字号、行距、页眉页脚等。

2. 语言简明:作业指导书应使用简炼、明确的语言,避免使用含糊、含糊不清的词汇。

3. 图表使用:作业指导书可以使用适当的图表、流程图、示意图等来说明作业流程和操作步骤。

4. 审核制度:作业指导书的审核工作应有明确的程序和责任人,确保审核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5. 更新维护:作业指导书应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六、附则1.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工作由各部门的负责人或者指定人员负责,确保编制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作业指导书制度编制一、背景介绍作业指导书是企业内部用于规范和指导员工在工作中进行操作的文件,其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能够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制定作业指导书制度是必要的。

二、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符合标准化、规范化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2. 范围: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部门和岗位,涵盖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审批、发布、变更等全过程。

三、作业指导书编制的基本要求1.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应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操作流程的规范化。

2. 易读性:作业指导书应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结构清晰,便于员工理解和操作。

3. 全面性:作业指导书应覆盖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步骤,确保员工在各个工作环节都能够准确操作。

4. 可操作性:作业指导书应具有可操作性,即员工能够根据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5. 可追溯性:作业指导书应具有可追溯性,即能够追溯到具体的编制人员、审批人员和发布日期等信息。

四、作业指导书编制的流程1. 确定编制需求:根据工作流程和操作要求,确定需要编制作业指导书的岗位和环节。

2. 收集资料:收集相关的工作流程、操作规范、技术标准等资料,作为编制作业指导书的依据。

3. 制定编制计划:根据编制需求和资料收集情况,制定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计划,明确编制人员和时间节点。

4. 编制作业指导书:由专业人员根据资料和相关要求,编制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格式。

5. 审核和审批: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成后,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审批,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6. 发布和培训:经过审核和审批的作业指导书,由负责人进行发布,并组织相关培训,确保员工理解和掌握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7. 变更管理:对于已发布的作业指导书,如有需要进行变更,应按照变更管理程序进行,确保变更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五、作业指导书制度的实施和监督1. 实施:作业指导书制度的实施应由相关部门负责,包括对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审核、发布、培训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作业指导书制度是一种规范和指导作业流程的文件,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下面是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的标准格式文本:一、背景和目的作业指导书制度的背景和目的是为了确保作业流程的一致性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错误和失误的发生。

该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岗位的作业流程。

二、适用范围该作业指导书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岗位的作业流程。

所有员工都应遵守该制度的规定。

三、定义和缩写- 作业指导书:指导员工进行具体作业的文件,包括作业流程、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 缩写:根据需要,可以在作业指导书中使用缩写,但应提供相应的解释和说明。

四、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流程1. 确定编制的目标和范围:明确编制作业指导书的目标和适用范围,确定需要编制的作业流程。

2. 收集相关资料:收集与作业流程相关的资料和文件,包括工作流程图、操作手册、规范文件等。

3. 分析和整理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理清作业流程的每个步骤和关键点。

4. 编写作业指导书:根据分析和整理的资料,编写作业指导书,包括作业流程、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5. 审核和修改:将编写好的作业指导书提交给相关部门或岗位进行审核和修改,确保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6. 发布和培训:经过审核和修改后,将作业指导书发布给相关部门和岗位,并进行培训,确保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作业流程。

7. 定期审查和更新:定期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查和更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五、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要求作业指导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 作业流程:清晰描述作业流程的每个步骤和关键点,确保员工能够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作业。

2. 操作步骤:详细说明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要求,包括所需工具、材料、环境等。

3. 注意事项:列出作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常见问题,提醒员工避免错误和失误。

4. 安全要求:指导员工在作业过程中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要求,确保作业安全。

5. 质量要求:明确作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确保作业结果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作业指导书制度编制一、背景和目的作业指导书是为了规范和统一作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作业质量而制定的一种制度。

本文旨在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以便员工能够准确、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岗位的员工。

三、作业指导书编制的原则1.准确性: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能够清晰地指导员工进行工作。

2.简洁明了:作业指导书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复杂的术语和长句,以便员工易于理解和操作。

3.规范性:作业指导书要符合公司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作业过程合法合规。

4.更新性:作业指导书应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进行定期更新,以适应公司发展和变化。

四、作业指导书编制的步骤1.确定编制目标:明确作业指导书的编制目标,包括所涉及的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等。

2.收集资料:收集相关的工作资料和参考文件,包括公司内部文件、行业标准、相关法律法规等。

3.制定大纲:根据编制目标和收集的资料,制定作业指导书的大纲,明确各个章节和内容的安排。

4.编写内容:根据大纲,逐步编写作业指导书的内容,确保准确、简洁、规范。

5.内部审批:将编写好的作业指导书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内部审批,确保内容合理、符合公司要求。

6.试行和修订:将审批通过的作业指导书进行试行,收集员工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7.发布和培训:修订完善后的作业指导书进行正式发布,并组织相关培训,确保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作业指导书。

五、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要求1.作业流程:详细描述作业的流程和步骤,包括前期准备、中期执行和后期总结等环节。

2.岗位职责: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工作分工明确、责任明确。

3.操作规范:规定作业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包括安全操作、环境保护、质量控制等方面。

4.数据要求:明确作业过程中所需的数据要求和数据处理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问题处理:提供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和解决方案,帮助员工能够快速解决遇到的问题。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作业指导书制度是一种规范和指导作业流程的文件,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下面是一份标准格式的作业指导书制度的示例:一、目的本作业指导书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所有员工在进行工作时遵循统一的标准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并确保工作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质量控制、销售和客户服务等。

三、责任与权限1. 部门经理负责制定和更新作业指导书,确保其与实际工作流程相符。

2. 员工应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执行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报告任何问题或异常情况。

3. 所有员工有权提出对作业指导书的修改建议,并提交给部门经理进行评估和决策。

四、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流程1. 部门经理根据实际工作流程和要求,制定作业指导书的草稿。

2. 草稿应包括作业的目的、步骤、所需材料和工具、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3. 草稿应由部门经理和相关员工进行评审和修改,确保其准确、完整和易于理解。

4. 经过评审和修改后,草稿应提交给质量管理部门进行最终审核和批准。

5. 审核通过后,作业指导书应进行编号、打印和分发给相关员工。

五、作业指导书的使用与更新1. 所有员工在进行相关工作时,应查阅并按照作业指导书执行工作。

2. 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员工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在作业指导书上记录。

3. 部门经理应定期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核和更新,确保其与实际工作流程保持一致。

六、作业指导书的存档与追溯1. 所有作业指导书应按照编号和日期进行存档,确保其易于查找和追溯。

2. 存档的作业指导书应定期进行备份,并妥善保存。

3. 如有需要,员工和相关部门可以随时查阅作业指导书的存档副本。

七、作业指导书的评估与改进1. 部门经理应定期对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2. 员工应提供对作业指导书的改进建议,并与部门经理进行讨论和决策。

3. 部门经理应根据评估结果和改进建议,及时更新和改进作业指导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作业指导书编写计划-制度大全
企业作业指导书编写计划之相关制度和职责,企业作业指导书编写计划方案编写好企业的生产作业、产品检验作业和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使之成为指导员工正确进行生产作业、产品检验和设备操作的基本规范,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的一项必不...
企业作业指导书编写计划方案
编写好企业的生产作业、产品检验作业和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使之成为指导员工正确进行生产作业、产品检验和设备操作的基本规范,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工作。

有许多中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在生产、质检和生产操作方面没有一套规范的作业指导书,导致企业生产工艺混乱、产品检验失控、设备操作保养无序,造成生产现场秩序混乱、不合格品增多、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浪费严重、生产效率低下等不良情况;不仅给企业培养、提升新员工的生产技能造成困难,而且还给企业进行生产作业的规范化管理带来不可逾越的障碍。

因此,编辑一套适合企业生产实际的作业指导书,已经成为企业实现提高品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改善管理的一个治标治本的根本措施,如何快速、有效地编辑一套适合企业生产实际的作业指导书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现将我多年以前在给企业编写作业指导书时,起草的工作计划方案在此发布,以供相关企业参考。

关于编写作业指导书的工作计划方案
一、成立由总经理挂帅的工作小组;
组长:总经理;副组长:z老师、企业生产副总、生产总监、技术总监等,具体工作由生产总监全面负责;
小组成员:由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工装、质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二、召开小组会议,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分工与职责;
1、由各生产工序、质检员、设备操作人员负责作业指导书的初稿起草;
2、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等相关人员参与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审核、校准等工作;
3、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汇总:由生产总监负责。

4、作业指导书的审核、评审:由生产、技术、设备、工装、质检等人参与;
三、具体工作步骤:
1)首先由宋小平老师对如何编写生产作业、质量检验和设备操作指导书进行做一次《作业指导书编制方法》专题培训,并提供、讲解生产作业、检验作业和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的表格模板式样等;
2)由设备操作人员(或维修班组长)、质检员(化验员)和生产主管分别起草编写生产作业、质量检验和设备操作指导书的初稿;
3)由宋小平老师及生产、技术、设备、工装、质检等人参与对《指导书初稿》的审阅、评审,修改、完善;
4)由宋小平老师对通过初步审核的《指导书初稿》,按照标准格式或标准表单(模板)并对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进行修改、完善配置、插入相关的图纸、照片、技术参数等;对作业指导书的格式进行编号、套版、完善,实现其初步的规范化、标准化,形成《作业指导书的二审稿》;
5)作业指导书标准化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是:
关键因素; 相关文件和参考资料
操作示意图、设备示意图; 操作前准备
操作步骤; 常见故障及简单排除方法
紧急情况的处理; 操作流程图
注意事项(开机前、停机前和停机后)。

四、组织指导书的试运行并录制视频
1、将《指导书二审稿》,在全公司内部下达执行(试行),试行2-3个月后,再次组织一次对作业指导书文件全面的评审和修订、完善等;
2、在通过评审确认后,在请专业技能较高的操作人员进行实际操作的演练、示范,并用照相机进行全程拍照或用摄像机录制视频,对录制的视频或照片进行编辑、审阅、校对。

3、在作业指导书文件中插入操作方法的演示照片、视频,包括正确的操作方法和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开机前和停机前的注意事项等。

五、指导书文件的定稿、排版、装订、发行;
待试行结束后,由公司工作小组研究确认,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正式交付有关的音像、印刷出版厂商刻录光盘、印刷指导书,成为公司永久保存的一份技术资料。

六、培训学习、提升技能
按照新编辑的生产作业、检验作业和设备操作指导书组织对生产一线全体员工进行全面培训、考核,作为今后员工确定上岗技能资格、技术等级、工资档次的一个重要依据,成为公司考核员工的一个标准规范文件。

临床制度事业部制度事务所制度
欢迎下载使用,分享让人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