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最新)
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认识和理解

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认识和理解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是指中国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乡村振兴是建设美丽乡村、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现代农业、现代农村和农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将迎来一场历史性的变革。
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具体包括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首先,乡村振兴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条件。
其次,乡村振兴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加大农产品的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
同时,要支持发展农村产业,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此外,乡村振兴还强调农村治理创新,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提升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
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乡村振兴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和实现小康生活,就必须把农民放在首位,关心他们的利益和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乡村振兴要坚持以农业农村发展为中心,注重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同时,乡村振兴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农村发展的同时,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确保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实施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等制度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其次,农村人口流失和农村劳动力短缺是乡村振兴的现实问题,需要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农村发展。
同时,农村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也需要加强,提高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后,乡村振兴需要多部门的合力推进,需要加强政策协同和资源整合,形成乡村振兴的合力。
总之,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是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的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和小康生活。
乡村振兴涉及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产业培育、农村治理创新等多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乡村振兴规划目标与原则解读

乡村振兴规划目标与原则解读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战略,旨在实现乡村经济社会全面振兴。
为了明确乡村振兴的目标和原则,下文将对乡村振兴规划进行解读。
一、乡村振兴的内涵和意义乡村振兴是指通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革命和农村社会进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不仅有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乡村振兴的目标1. 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2. 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推动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
3.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4.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促进农村优质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5.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三、乡村振兴的原则1. 有序推进:乡村振兴要按照阶段性、连续性、可持续性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2. 区域协同:乡村振兴要注重城乡协同发展,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推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3. 实事求是:乡村振兴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注重特色与可行性的统一。
4. 创新驱动:乡村振兴要以创新为驱动,加快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业态创新,提高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竞争力。
5. 公平公正:乡村振兴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注重解决农民的土地、财产、收入等问题,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政策倾斜和财政资金支持,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保障。
2. 推进产业升级: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等新兴产业。
3. 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农村金融,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023年村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2023年-2025年)1500字

2023年村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2023年-2025年)1500字2023年村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2023年-2025年)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村乡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农业生产面临诸多挑战,村镇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于2018年提出了村乡振兴战略,旨在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推动农村现代化。
为了更好地实现村乡振兴的目标,制定村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显得十分必要。
二、总体目标在2023年-2025年期间,我们将着力实现以下目标:1.全面推进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打造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2.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镇的基础设施水平;4.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工作;5.加强农村治理,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
三、重点任务1.推进农业现代化(1)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2)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优化农田规划布局,提高农田质量和利用率。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灌溉、排水等基础设施水平。
2.发展乡村产业(1)制定并实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2)加强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推动农民就业创业,提供多样化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3.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提高乡村道路的通达率和质量。
(2)提升农村供水和供电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3)推进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互联网接入能力。
4.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1)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力度。
(2)加强农村生态修复,推动农田退耕还林还湿、河湖水源地保护和生态补偿。
(3)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管控,保障农村环境质量。
5.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1)推动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解读

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乡村振兴战略是指中国政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
该战略旨在通过整体规划和综合措施,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实现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
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农村问题一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农业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社会事业相对滞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二、战略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具体目标包括: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三、战略措施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 农业农村发展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地集约利用。
2. 农民增收政府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金融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此外,政府还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农村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方面。
同时,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提升农村电商平台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促进农产品流通和销售。
4.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进步。
四、成效与前景展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事业得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乡村振兴战略解读

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乡村振兴战略是指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
一、背景介绍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战略,旨在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着农业发展不稳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二、战略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2. 农村产业振兴: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提高农村生活条件。
4. 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实施路径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实施路径:1. 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与乡村振兴战略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包括农业支持政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支持。
2.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任务,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
3. 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对乡村振兴的财政投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4.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四、成效评估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农业发展:评估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情况,包括农作物产量增加、农产品质量改善等。
2. 农民收入增长:评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情况,包括农民工收入、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等。
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评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情况,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的完善程度。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一、背景介绍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门话题。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化乡村的关键。
本文将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进行解读。
二、乡村振兴的意义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更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乡村振兴对于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农业现代化,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之一。
农业现代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通过引入现代科技和管理理念,农业现代化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四、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产业升级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农村经济模式受到了发展的制约,需要通过产业升级来转变。
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乡村人口就业,实现乡村振兴。
五、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态环境的破坏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也会影响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乡村的绿色发展。
六、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保障。
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要注重建设农村道路、水电供应、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提升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七、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农村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应注重加强教育和培训,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农村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八、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创新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农业效益,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应注重科技创新的引导和支持,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九、社会关爱与乡村振兴社会关爱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美丽乡村的政策解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美丽乡村的政策解读近年来,我国加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打造美丽乡村,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将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美丽乡村的相关政策进行解读。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与意义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政策措施1.提升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政府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
此外,还将支持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2.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打造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
政府将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乡村供水供电供气能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推进宽带网络覆盖,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
3.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政府将通过调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鼓励农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化建设,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4.促进农民增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增加农民收入。
政府将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如提高农民工收入水平,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
此外,还将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电商销售等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5.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为了提高农村社会治理能力,政府将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的改革,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
同时,加强农村法律援助和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农民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与展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逐步增加。
乡村振兴政策解读与解析

乡村振兴政策解读与解析乡村振兴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针对乡村振兴政策,本文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与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政策并为其实践提供指导。
一、政策背景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农业模式面临许多问题,如农村人口外流、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
二、政策目标乡村振兴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具体来说,政策旨在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三、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核心。
乡村振兴政策致力于打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此外,政策还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政策提倡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通过扶持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企业创新发展等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政策鼓励农村开展多元化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新型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乡村振兴政策提出了一系列举措。
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农村通讯等方面的改善,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条件。
六、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乡村振兴政策着力推动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重点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
政策鼓励农村学校提质增效,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文化。
七、政策实施路径乡村振兴政策实施的路径并非一蹴而就。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振兴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支持力度,引导资本和技术向农村流动,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解析] 由材料信息“19世纪七十年代,由江苏沿江居民 到上海”可判断最有可能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答案] C
[题组冲关]
1.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 )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 的变化资料
[合作探究·提认知]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 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 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 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 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筹办航空事宜
处
三、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 (1)初办邮政: 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 , 邮传邮正传式部脱离海关。 (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万国。邮联大会
2.电讯 (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台设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 办电报的开端。
精品课件欢迎使用
[自读教材·填要点]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地位 铁路是 交通建运设输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 发展的动脉。 2.出现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至开胥平各庄铁 路建成通车。 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3.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修。筑权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救的亡强图烈存愿望。 (2)成果:1909年 京建张成铁通路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 权收归国有。 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 正轨。
2.特点 (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 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 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
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
A.电话
B.汽车
C.电报
D.火车
解析:从“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推断为火车。
答案:D
[典题例析]
[例1]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
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
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串点成面·握全局]
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 进中国社会发展。 (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 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 了物质条件。
(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 化。
3.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 (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 ,出行 方式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 捷。
(3)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 多。姿多彩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最新)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年9月26日 正式公布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解读
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 响
(1)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 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 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 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 会生活。
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
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
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
()
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
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 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 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C、D 三项表述都有错误。 答案:A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872年,
轮船正招式成商立局,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
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
2.航空
(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
研制 。
(2)发展水:上1飞918机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