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材分析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件(生字课件),学生齐读。
2.齐读儿歌一遍。
二、细读课文。
1.引导学生接力读课文。
(1)师生接力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读前一句,同学们读后一句。
例如:老师读:你拍一,我拍一,学生读:人靠大树好休息。
(2)男生读前一句,女生读后一句。
(3)全班同学拍手齐读。
2.小组比赛读。
(1)指名2或3个小组读儿歌,看哪一组读得好。
(2)师生点评。
3.读完了儿歌,聪明的你发现这些汉字有什么特点?生:这些生字有一部分由偏旁和独体字组合而成。
例:拍→扌+白=拍。
生:有些是由两个独体字组合而成。
例:蚕→天+虫。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添上“扌”后的字,它表达了什么意思?拍:要用手,所以加上提手旁。
4.教师进行补充:利用字理教学学习“拍”“谷”字。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5.教师小结。
6.拓展说字。
师:你还认识哪些带有“扌”旁的字?7.玩“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例如:一生:上面是“合”,下面是“手”,这个字是……另一生:我知道这个字是拿。
三、指导编儿歌。
1.齐读儿歌。
2.学生小组交流编儿歌。
3.教师范读新编儿歌。
4.学生汇报。
5.师生评议。
6.师小结。
四、学生谈学习收获。
的画。
(6)谁能读好这句话?(7)看他读得真好呀,我们也来学学他的样子,来读一读。
3.就在这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出示图画)让学生观察(1)这是怎么回事呢?赶快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出示第四节)(2)自己读读这一段,这时玲玲的心情又会怎样呢?指名回答(板书:难受、着急)(3)指名读。
问:玲玲你为什么那么伤心啊?孩子你呢?你呢?师:“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是怎么做的?请你们接着读课文。
4.自由读。
谁来说说玲玲是怎么做的?生回答。
(1)出示图,看,这就是玲玲修改后的画,你觉得怎样?这只小花狗真是可爱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全册教案(带单元分析)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全册教案(带单元分析)第一单元:《小兔的课》学习目标1.了解小兔子的学习过程。
2.掌握旁听的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阅读短文,掌握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小兔子的学习过程。
2.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
3.阅读短文并理解。
教学难点1.旁听的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的训练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课时一:小兔的课1.学习小兔子的学习过程,比较自己的学习过程;2.培养学生的旁听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二:阅读短文并理解1.阅读短文《小兔的课》,了解故事情节;2.训练思维,加强阅读理解能力。
课时三:小兔的课后1.回顾小兔子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2.探索学习的乐趣。
参考教材1.《小兔的课》2.《小兔的课后》第二单元:《七色的彩虹》学习目标1.了解彩虹的由来及构成。
2.增强对彩虹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观察和颜色分类能力。
教学重点1.彩虹的由来及构成。
2. 色彩分类能力。
3. 对彩虹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难点1.彩虹的由来及构成。
2.观察和颜色分类能力的培养。
3.彩虹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课时一:彩虹的由来及构成1.学习彩虹形成的原理;2.探究彩虹的组成。
课时二:颜色分类1.学习颜色分类;2.通过活动巩固颜色分类能力。
课时三:认识彩虹1.对彩虹的认识和理解;2.活动中加强彩虹的认识。
参考教材1.《七色的彩虹》2.《我们眼中的彩虹》第三单元:《种豆》学习目标1.了解种豆的过程。
2.探究种豆的生长特点,发现植物的神奇之处。
3.培养体验、探究和观察等探究学习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1.种豆的生长过程。
2.植物的生长特点。
3.体验、探究和观察等探究学习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1.植物的生长特点。
2.体验、探究和观察等探究学习方面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课时一:种豆1.了解豆子的种类和生长环境;2.实地观察豆子并进行比较分析。
课时二:实地观察1.实地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2.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教案(表格式)

学会生字、生词。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 变化形成的。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方法 或手段
教具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 14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4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赶快来猜猜吧! 对,是水,水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水即能帮助人类,也 能给人类带来灾害,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与水有关的课文。 2、生读课题:我是什么 (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 同学们, 你想知道水都有哪些变化吗?那你们就认真读一读课文吧! 1、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由读课文。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 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 强调标出生字、词语,注意难点的字音。如:"躁、灾"是平舌音;"稼" 是第四声,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2、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2、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语。 二、谜语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教师说谜面,学生猜,回答) (1)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 吹它就走。(云) (2)线儿又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 了笑嘻嘻。(雨) (3)白色花无人栽,无根无枝又无叶。一夜北风遍地开,此花源自 天上来。(雪花) (4)大小珍珠光又亮,霹雳啪啦从天降。小孩捡起捧在手,慢慢变 成水一汪。(冰雹) 2、同学们猜谜语的本领可真高,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些谜底,你发 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它们有关的课文,我们亲切的跟它打声 招呼吧!(板书:我是什么)指名读、齐读课题。 三、品读课文: 学习课文的 1、2、3 自然段。 1、同学们的生字掌握得这么好,相信课文也一定读得好,请小朋友 边读边想:我是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回答。) 2、出示水珠图片:多么可爱的小水珠呀!它还会变魔术呢?看看它 能变成什么?谁来读?(板书:汽 云 雨 雹子 雪)(指名读,回答) 3、水魔术师能有这么多变化,真是太神奇了!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它是怎样变成汽的? 4、水珠哪去了,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范 读,指名读,自由练读。 5、课件出示描写云的句子和句子对照的图,细细地品读,让学生感 受云就像一位爱美的小姑娘,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美读。 6、自由读——指名读。 7、学着他们的样子,自由读──男女赛读──大家齐读。 8、飘浮在空中的云还会变呢?请小朋友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 自然段。 9、练习说话:我是云,我会变成( )( )和( )。 10、同学们,他们从天而降的样子一样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重点理解“落、打、飘”)指导读雨落得温柔,冰雹打得野蛮。雪花 飘得轻逸。(出示课件用这几个词填空)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全册表格式第四单元 古诗二首 优质版教案

水滚滚流入大海。
(2)学习“依”字。
(出示课件10)点拨:本诗中“依”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太阳依偎在群山的怀抱里。
①交流识字方法:同学们,“依”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加一加”)②字理辅助识字。
课件出示“依”的字理演变图:解读字理:甲骨文的“依”就像是婴儿包裹在被子里一样,包婴儿的被子就像是成年人的衣服,后来人们将“人”从“衣”中分离出来。
所以“依”是依存、依靠的意思。
组词:依靠、依赖、相依为命。
3.学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板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理解诗词含义。
(出示课件11)“欲”是想要。
“穷”是穷尽。
“千里目”就是“目千里”。
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看得远。
(2)感悟道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
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4.想象画面,总结哲理。
(1)提问: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了什么?在楼上又想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2)(板书:登楼所见登楼所思)课件出示插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同学们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出示课件13)预设: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下沉,滔滔的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2)引导:诗人想把所有美景全部都看完,所以他踮起脚,伸(2)拓展积累。
(出示课件22)在唐代,有许多诗人都到过鹳雀楼,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有一位叫畅当的诗人,他站在鹳雀楼上,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尘俗,所以他就挥笔写下了一首《登鹳雀楼》。
大家感兴趣的话下课后也可以背一背。
登鹳雀楼【唐】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3.课堂演练。
(出示课件23、24)4.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25)(1)背诵《登鹳雀楼》。
(2)给爸爸、妈妈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瀑、布、炉、烟、遥、川”6个生字,会写“照、炉、烟、挂、川、直”6个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表格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表格版)小学语文教案XX——XX学年度学期珲春市哈达门乡小学校教学班级:二年一班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16人,男生9人,男生7人。
学生进入二年级后,在识字方面突破识记的难关,孩子们记字的速度加快,但由于识字量加大,同音字混淆有时会出现。
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
已基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
班级大多数学生基础较扎实、成绩稳定,能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孩子们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努力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认识450个字,会写25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
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的识字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制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语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
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教材的重、难点:教学重点: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全册表格式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优质版教案

课题语文园地一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阅读《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科学常识,体会阅读的乐趣。
语言运用: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思维能力:通过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
审美创造:借助拼音自主阅读,交流不会的问题。
【课前解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安排了一组表示生活用品的词语,旨在拓宽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途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字学词。
“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
二是联系生活,学习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的句式说句子,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词语与日常生活情境建立联系,在迁移运用中发展表达能力。
“书写提示”揭示了左右结构的字的宽窄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左窄右宽”和“左宽右窄”的字,练习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日积月累”安排了古诗《梅花》,诗的大意是: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有梅花淡淡的香气飘来。
诗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背诵积累。
“我爱阅读”安排了童话故事《企鹅寄冰》,讲南极的企鹅给住在非洲的狮子大王寄冰的趣事,暗含了非洲炎热、南极寒冷的气候特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学习与野外活动有关的8个词语,认识11个生字。
2.通过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
3.能联系日常生活,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
4.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左边宽,右边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梅花》。
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6.借助拼音自主阅读《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科学常识,体会阅读的乐趣,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重点】1.通过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
2.能联系日常生活,用词语“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

性状。
2.小组内介绍。
3.选出小组内介绍的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学生预习环节的延续,在老师的要求下,课前从多角度观察植物,并做好观察记录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写作方法指导:1.写好植物的形态'抓住不同植物的特点,有目的地描写。
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颜色、花期;植物叶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
总之,要抓住所写的植物与其它植物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自然界的植物千差万别,只有抓住不同于别的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才能将植物写生动。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般来讲,写植物的顺序有两种:一是按茎、叶、花、果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的顺序;二是按生长顺序。
【设计意图:这样可使文章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3.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1)对比法例如:在这千姿百态的植物世界里,我喜爱的既不是花中之王牡丹,也不是娇艳欲滴的玫瑰,而是可治百病的芦荟(2)比喻法例如:万寿菊有的是未开的青色的花骨朵,远远地望去像一个个小小的话筒,竖在枝头,花瓣一层又层,密密地重叠在一起,像一个淡黄色的绣球。
](3)拟人法例如:《石榴》春天来了,石榴树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4)衬托法芦荟不像牡丹那样艳压群芳,也不像文竹那样温文尔雅,更没有玫瑰那样的馨香四溢。
但就是它的朴实无华和默默为人奉献的内涵深深打动了我的心,(5)远近结合法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
例如:近看:盛开的菊花真是漂亮,花朵极大,像个大绣球,淡黄色的花瓣,一丝一丝的,菊瓣弯曲带钩,中间金黄的花蕊像一个小太阳,菊花的茎都非常挺直远看:a远远望去,许多串红连成一片,红得耀眼,真像燃烧得火苗,漂亮极了b我家养了一盆吊兰。
远看,她犹如一位眉清目秀、亭亭玉立的少女,尽显自己的风采。
【设计意图: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来描写植物,可使植物更形象、生动,语言更加鲜明活泼。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全册教案(带单元分析)1500字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全册教案(带单元分析)1500字一、教材分析《语文》(部编版)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材,全册分为六个单元,共计12课时。
每一课时内容具体包括“开学才见到的新面孔”、“家在哪里?”、“长长的假期”、“我的新老师”、“爸爸的爱好”等等。
教材在内容上涵盖了识字、读写、欣赏等方面,同时融入了情感、思维、生活等多个方面。
二、教学目标1.能认读单个汉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朗读课文。
3.能通过听讲和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给出简单的概括归纳。
4.能在初步认读与理解的基础上,开展口语表达、听说训练。
5.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主动学习,遇到问题能够积极向老师请教。
三、教学重难点1.认读生字词。
2.认真听讲,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到一些生活常识和相关知识。
4.开展口语表达、听说训练。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学生跟读;2.小组讨论、交流;3.图画辅助教学;4.阅读辅助教学;5.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1.教师为学生介绍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讲解新出生字和重点词语的意思;3.教师出示课文,提供背景知识,辅助学生理解课文;4.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理解课文;5.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常识和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6.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模板练习写作;7.学生分小组进行口语表达、听说训练;8.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练习,克服胆怯心理。
六、教学评价1.通过个案评价,看每个学生识字、读写的情况。
2.通过小组评价,看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3.通过写作评价,看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4.通过口语表达评价,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整体评价,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
七、总结《语文》(部编版)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识字、读写、欣赏等语文基本技能,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及生活常识。
在教学中,我们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小蝌蚪找妈妈2我是什么3植物妈妈有办法1 场景歌1.识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为了避免单一出示生字集中学习,教师要借助语境识字,把识字和读文结合起来。
2.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教师可以发挥字理图的作用,引导学生趣味识字。
例如:“耐”左边像脸上长满胡子,右面表示手,用手拔掉胡子是一种惩罚,需要经受得住,这就是“耐”的意思。
“守”上面表示房子,下面表示手,手握成拳头待在家里,表示守卫家园的意思。
“化”左边是一个头朝上、身朝左躺着的人,后边是一个头朝下,身朝右躺着的人,人的姿势不同,有变化,这就是“化”的本义。
3.“疆”的识字方法很多,既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字理图,左边是一张弓,右边是分割开的田地,古人用弓箭丈量田地,划分边界。
也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编字谜,例如,一把弓箭藏着土,三条线分开两块田。
4.“银”字可以和“很”“跟”“根”等形近的字进行对比,用换部首的方法识字,例如,“很”字去掉“彳”,换成“钅”就是“银”。
还可以编字歌:有木为树根,有足()为脚跟,双人(彳)为很多,金属(钅)为银色。
3拍手歌4田家四季歌4曹冲称象6一封信7妈妈睡了8古诗二首9黄山奇石10日月潭11葡萄沟12 坐井观天13 寒号鸟导学案设计15大禹治水16朱德的扁担导学案设计一、出示图片,质疑导入(用时:3分钟)1.出示有雾的情境图片,请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天气现象。
2.出示生字卡片“雾”,引导学生识记。
3.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这种天气现象就是雾。
2.读准字音,观察字形,想办法记住“雾”。
(换一换:“雷”的“田”换成“务”。
)3.齐读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1.读课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一说自己最想知道什么。
2.注意梳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读文识字,合作交流(用时:15分钟)1.教师范读。
2.组织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3.课件出示自学生字的要求,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自学要求:拼一拼,记一记,考一考。
4.开展小组识字擂台赛。
课件出示游戏“送小青蛙回家”。
每片荷叶上都有生字,正确读出该荷叶上的字就可以把小青蛙送回家。
5.“我说你找”游戏。
教师说出生字,请学生快速举起字卡。
1.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小组长领学,出示生字卡,组内成员一起拼一拼。
(2)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用的是什么方法,然后给生字组词。
(3)组长出示生字卡考一考小组成员生字掌握的情况。
4.参加小组识字擂台赛。
小组成员轮流读荷叶上的字,生字读正确最多的小组为获胜组。
5.听老师说生字,快速从字卡中找到相应的字,大声读出生字的字音。
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时,教师要讲清自学要求。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可以请一个小组做示范。
2.小组合作学习结束时,教师可以相机总结小组合作情况,对于合作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在识字游戏中,相机指导个别生字的读音:“梁”是三拼音节的字,“甚、至”都是翘舌音的字,“散”是平舌音的字。
三、再读课文,重点点拨(用时:10分钟)1.指名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淘、顽”,积累词语“又淘气又顽皮”,扩展“又____又____”结构的词语。
2.指名读第2、3自然段,学习生字“论”。
出示顿号,认识顿号,引导学生观察顿号的形状,指导朗读时注意的地方。
3.读第4自然段,学习生字“暗”。
出示对比图,引导学生感受“明”“暗”的区别。
4.指名读第5、6自然段,学习相关内容。
(1)识记生字,重点点拨:岸、街、切、梁、屋、甚、至。
(2)出示“海岸、桥梁”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出示句子:“房屋、街道、树木、桥梁……都看不见了。
”教师范读,指名读。
5.学习第7、8自然段,识读生字。
(1)指名读第7、8自然段,请其他学生评议。
(2)指导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
(3)学习生字“躲”。
6.组织学习第9自然段。
(1)请学生找一找这段共有几句话,指导读好第1句话。
(2)字理识字:“散”和“步”。
出示“步”的字理图,启发学生观察、发现,甲骨文、金文的步字,像一前一后两个脚趾的形状,表示一左一右两足交替前行的意思。
1.读第1自然段。
(1)识记生字“淘、顽”。
(换一换:淘——萄。
加一加:元+页=顽。
)(2)说几个“又____又____”这样的词语。
2.读第2、3自然段。
(1)用多种方法识记“论”。
形声字识记:“论”左表形,表示与语言有关,右表声。
组词:无论,讨论。
(2)观察顿号,长得就像小芝麻,在朗读时,停顿的时间比逗号稍短。
3.读第4自然段,注意“躲藏”的发音。
识记生字“暗”。
(猜谜语识记:明中月隐身,只有音相伴。
)4.学习5、6自然段。
(1)找出第6自然段中出现的生字。
想办法识记。
(加一加:山+厂+干=岸;顺口溜识:两土穿于行之间。
)(2)看图片,弄清“海岸”“桥梁”的意思。
(3)先自由读这个句子,然后听老师读,注意顿号的停顿,声调的高低和语气的轻重。
可以把“甚至、一切、什么”恰当地重读。
5.练习读第7、8自然段。
(1)读第7、8自然段,认真倾听别人朗读,提出合理的建议。
(2)想一想,雾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话,带着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
6.学习第9自然段。
(1)一边读一边思考,这段话由两句话构成。
第1句较长,朗读时注意高低变化。
(2)找一找第9自然段的生字,想办1.在拓展“又____又____”这样的词语时,告诉学生不能填反义词。
因为需要填写的词语是形容一个事物的,一个事物不可能同时具备相反的特性。
2.对于顿号的认识,学生只要了解其名称,知道朗读时停顿的时间较逗号稍短就可以,顿号的用法不用涉及太多。
3.在指导第6自然段的重点句朗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停顿,语调的高低变化。
同时注意“甚至、藏、什么”的读音。
4.在指导朗读第7、8自然段时,可以请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启发学生想一想:如果你现在就是雾,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藏的东西了,你会怎么想呢?5.指导朗读第9自然段的第1句话时,引导学生注意语调的高低变化,必要时教师可做示范。
7.合作读第10自然段。
法进行识记。
散:换一换,放——散。
步:猜谜语识记,正少都缺一笔,行走从这开始。
做动作:请一名同学做散步的动作。
7.师生合作分句读第10自然段,注意要正确读出问句的语气。
四、练习巩固,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1.指导写独体字。
(1)出示生字:久、于。
请学生观察这些生字重要笔画所占的位置。
(2)教师讲解要领。
(3)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4)组织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2.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1)课件出示“论、散、切”,引导学生发现结构安排特点。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要领。
“论”左窄右宽,“散”左右等宽。
(3)巡视学生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指导评议,投影展示写得好的字。
1.写好独体字。
(1)仔细观察“于、久”笔画所占的位置,把握好独体字的书写要领。
(2)掌握重要笔画的位置。
(“于”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久”的横撇与捺在甩出笔锋处要相平。
)(3)认真看老师示范,跟随老师书空。
(4)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2.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1)观察这些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特点。
(2)认真看示范,掌握书写要领。
(3)描红、练习书写。
3.看一看其他小伙伴写的字。
(1)同桌互相评一评。
(2)推选写得好的字,全班展示。
(3)说一说其他同学的字写得好在哪儿,有什么地方值得自己去学习。
1.分类指导后,教师要适当进行总结。
强调独体字要关注重要笔画所在的位置,字的重心不要写偏。
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避让原则,左右部件宽窄安排要合理,两个部件要写得紧凑一些,避免把字写散。
2.指导书写时,强调“散”的写法:第五笔是竖,第八笔横不要封口,右边是“攵”,不是“夂”。
3.关注学生书写姿势,强调注意“三个一”。
五、小结收获,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1.说一说在本节课中自己都学到了什么。
2.把课文有感情地读给家长听。
强调朗读时注意的地方:顿号的停顿,语气的高低变化。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回顾特点,引入新课(用时:2分钟)1.回顾课文内容,请学生说一说雾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设置疑问:为什么说雾是一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1.回忆第一课时的学习,可以感受到“雾”是一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2.带着疑问再一次走进课文。
注意抓住关键词“又淘气又顽皮”这个切入点引入新课学习。
二、细读课文,感悟特点(用时:20分钟)1.指名读课文,思考开课时提出的问题。
2.指名汇报自己对问题的解决。
3.指导学生自学。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①找一找,画一画相关句子,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完成活动卡。
②小组内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
③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汇报。
(2)组织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出示课文的重点句子:“雾把大海藏了起来。
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指名读,引导学生总结回答问题的方法。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重点句1.分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前提出的问题。
2.说一说为什么雾是一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雾喜欢把东西藏起来。
)3.围绕自学提示,进行自学。
(1)明确自学提示的要求。
(2)自由读课文,画一画相关的句子,并且完成活动卡。
结合活动卡的内容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可以根据他人的发言适当地修改、补充活动卡。
4.小组中推荐出一个代表汇报其中的一个方面。
先说一说雾把什么藏起来了,再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怎样的。
(1)找出描写雾把大海藏起来后的景色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汇报相关内容时,可以仿照这个句子进行汇报:“雾把______藏起来。
无论是__________,还是1.在小组汇报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顺序进行汇报。
2.学生在汇报时,引导学生表达有序,必要时可先出示雾把大海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描写做示范。
3.在请学生表达自己眼中的雾是什么时,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请学生说一说原因。
如“雾是一个捣蛋鬼。
因为雾总是喜欢藏东西,有时会让人们很着急。
”只要想象合理即可。
但是,教师要恰当引导,从天真、调皮的角度来说明雾的特点。
子。
“雾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起来。
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指导学生理解“霎时”。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重点句子:“雾把海岸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引导学生说一说仿佛看到了什么。
(4)引导学生思考:“雾”又把谁藏起来了,结果怎么样?①课件出示重点语句:“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都露出来了。
”②指导学生发现句子规律。
5.出示课文相关的几幅图片,组织学生进行复述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