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歌 的 起 源
诗歌的由来

诗歌的由来篇一:诗歌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当时,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被视为表达思想、情感和美感的重要手段。
在古希腊,诗歌形式非常多样,包括抒情诗、叙事诗、喜剧和悲剧等。
在罗马时期,诗歌进一步发展和成熟,成为了罗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诗歌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包括抒情诗、叙事诗、儿歌、乐府等。
诗歌也在古代成为了重要的文学形式,许多诗人留下了他们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发展和变化。
现代诗歌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需要更多的表达方式,诗歌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现代诗歌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包括抒情诗、叙事诗、象征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除了形式的变化,诗歌的内容也不断发展。
现代诗歌的内容更加广泛,涵盖了社会、政治、文化、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
许多诗人用诗歌来表达他们对社会和人类的看法,促进了文学和思想的发展。
诗歌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学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
通过诗歌,人们可以表达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可以了解历史和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诗歌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篇二:诗歌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的韵律诗歌,这些诗歌形式通过特定的音韵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逐渐成为了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了人类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古代,诗歌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抒情诗、叙事诗、史诗、神话等。
其中,抒情诗通常是以表达情感为主要目的,而叙事诗则是以讲述故事为主要目的。
史诗和神话则是以讲述历史和传说为主要目的,这些诗歌通常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现代诗歌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出现了许多新的诗歌形式和风格,例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表现主义等。
在现代诗歌中,诗人通常通过特定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不断探索诗歌的可能性和意义。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一、先秦时期:1.《诗经》: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 305 篇,也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楚辞》: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
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
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
“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离骚》是其代表作。
《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
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二、两汉时期:1.汉乐府诗歌: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
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
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2.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的姓名。
《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萧统编纂的《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诗的起源文档

诗的起源引言诗歌作为一种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人类语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不同的文化中拥有独特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诗的起源,分析它在各个文明中的演变和发展。
人类起源与诗歌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生活在野外,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
他们面临着困难和挑战,需要通过语言来交流和传递信息。
诗歌作为一种直观而生动的表达形式,成为他们沟通情感和经验的工具。
早期的诗歌经常与宗教仪式和神秘主义联系在一起。
人们相信通过吟唱经过精心选定的诗句,可以与神灵沟通,并获得他们的恩赐和保佑。
这种信仰推动了早期社会的文化发展,促使人们创作出具有宗教意义的诗歌作品。
诗歌的演变和发展古埃及的诗歌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拥有文字记录的文明之一。
埃及人在墓葬中发现的墓志铭和箭头标记等文物,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对死亡的独特的认知。
古埃及的诗歌往往与神话和祭祀仪式相关,表达人们对神明的崇拜和敬意。
古希腊的诗歌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希腊的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希腊人将诗歌作为一种音乐表达的形式,并发展出了复杂的韵律和节奏。
古希腊著名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视为古希腊诗歌的巅峰之作,它们以英雄事迹为主题,反映了古希腊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古中国的诗歌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诗歌写作和鉴赏体系的国家之一。
先秦时期的《诗经》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之作,它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闻名。
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意境和抒情,通过简洁而含蓄的语言传递感人的情感。
古印度的诗歌古印度的文化以吠陀文献为代表,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诗歌形式。
印度的诗歌常常与宗教和哲学有关,强调人类与宇宙之间的紧密联系。
古印度的诗歌作品也以其富有想象力和哲学思考而著称。
结论诗歌作为一种古老而普遍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从古埃及到古希腊,从古中国到古印度,不同文明中的诗歌呈现出多样的风貌和风格。
它们向世人展示了各个文明的特色和独特之处,成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歌的起源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诗歌的起源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诗歌,有着中华人民千百年的历史,在文学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对于诗歌的起源,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诗歌的起源,仅供大家参考!诗歌起源的说法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样式。
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要靠文字记录才能流传,而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赖文字。
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1.诗歌的起源和劳动有关系。
有充分资料证明,文学诞生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原始劳动歌谣。
诗歌的韵律来源于起伏间歇的劳动呼声,生产劳动的内容是诗歌最早的内容。
即劳动产生了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人们以这种声音来协调动作,统一行动,减轻疲劳,加强效率。
这就是诗歌节奏、韵律的起源。
这种劳动呼声虽然有声无义,但在具体场合中,有时也蕴含着某种情感意向。
随着语言的发展,“当表现情感的某些劳动呼声被相适应的语言所代替时,语言和劳动呼声便结合为一体:语言有了它的歌唱形式,呼声有了它的确切含意。
这是劳动呼声的发展与提高。
同时这也使语言更加强化而带有一定的节奏性和音乐性。
从而便形成了原始人们抒发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诗歌。
”当原始人因生产力极其低下,必须通过集体劳作维持生命,并且生活的主要内容也仅仅是劳动时,语言对劳动呼声的替代最早只能发生在集体劳动中,所以劳动内容自然就是最早的诗歌的内容,原始劳动歌谣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诗歌的起源还同宗教和娱乐有关系。
古书《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部落。
他们的宗教兼娱乐活动是,由三个人拿着牛尾巴,边跳舞,边唱歌,歌辞有八段。
歌辞没有流传下来,但从同书所记的《玄鸟》、《遂草木》、《奋五谷》等题目推测,内容大约是有关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和农业生产的。
古代有“ 玄鸟生商” 的说法,商民族奉“ 玄鸟” (燕子)为图腾,这里的“ 玄鸟” 可能也是类似的神话传说。
诗的起源是什么

诗的起源是什么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那么,诗的起源是什么呢?中国诗歌最早起源于远古先民们在劳动中发出的有节奏的举重劝力之歌。
如,民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载于《吴越春秋》,相传是上古炎黄时期的诗歌,内容记载了当时人们的劳动情景。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在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 这500多年的时间中,我国古代诗歌取得了卓越成就。
产生于这一历史时期的《诗经》,共收存诗歌305篇,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是当时十五个诸侯国带有地方色彩的的民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也叫做庙堂音乐。
西方诗歌产生于古希腊青铜时代晚期。
源于氏族社会解体时期古代民间传说、行吟的英雄歌谣和神话故事。
相传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在此基础上整理成长篇文字史料《荷马史诗》,它包括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内容包括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以及2000年前的迈锡尼文明。
主要歌颂本部落、本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种种英雄业绩,包括原始人开创历史的艰难险阻,抵御外侮的斗争,以及有关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其他重大题材。
成为欧洲文学史上最古老的文学作品。
现代诗歌叙事诗和抒情诗①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
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②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
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
古诗「歌」的前世今生(上辑)

古诗「歌」的前世今生(上辑)《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诗乐舞在文化发端之源本是一体的,《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从先秦鼓瑟歌诗三百到乐府诗再到诸宫调宋词元曲,诗与歌、文字与韵律,从来都是相互交织融通的。
转屐相寻,会逢一曲在红尘之外,在木栈桥边。
先秦.汉魏六朝《幽兰.古琴与编钟乐团》先秦汉魏六朝古曲用于祭祀和民歌演唱,前者称为“雅乐”,与周礼互为表里,然春秋礼乐崩坏渐至消亡,唐时曾修太常雅乐,歌舞大盛东传日韩,他们在改造唐乐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雅乐,以致如今中国雅乐彻底失传,而在日韩却相对完整地保留下来,令人扼腕。
后者如《诗经》里的“风”,汉乐府诗歌,南北朝乐府诗等等,都无谱留存,且地方色彩浓厚,只能从诗文中一窥其貌了。
《九歌.东皇太一》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九歌.少司命》少司命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驾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芈月传》中这两首曲不知俘获了多少人心,中国古典的音乐元素融合入表现力丰富的管弦乐,加上亚洲爱乐合唱团的专业的演唱,着实给人一种梦回苍茫远古的感觉。
《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节选)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

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古时候,古代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欢迎大家阅读!古代诗歌起源1古典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皆出现于先秦时期,一是现实主义源头《诗经》;二是浪漫主义源头《楚辞》。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由众位采诗官收录、加工、编订,集合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05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其归纳为“赋、比、兴”,“赋”是铺陈叙述,可以是直接叙事、直言其志;“比”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起兴,触物以起情谓之兴,一般处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中国诗歌的另一源头是《楚辞》。
楚辞是在战国后期,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相比中原文化,楚文化更绚丽浪漫。
楚辞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屈原,但《楚辞》非其一家之言,而是辑录了自战国至东汉三四百年间以此题材写就的诗文。
现传17卷本《楚辞》中含有屈原的《离骚》《天问》、宋玉的《九辩》、东方朔的《七谏》和刘向的《九叹》等。
在《诗经》三、四字句的基础上,《楚辞》发展了五言、七言句式,在内容上首开中华文学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先河,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诗歌起源2古时候,古代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
诗词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诗词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诗词的历史渊源1. 诗的起源:中国古代诗歌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歌谣和歌辞,最早的诗歌是用于宗教祭祀和祈福的歌谣,后来在礼仪、宴会等场合中也开始有所应用。
2. 词的起源: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楚辞、国风等,最早是作为一种民歌而出现,后来在汉代开始有文人创作,进而发展成为具有严格格律的文学体裁。
3. 诗、词的结合:诗与词在中唐时期开始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学形式——词。
这种文学形式具有较为独特的韵律格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诗词的基本结构和形式1. 诗的基本结构:诗的基本结构一般由词、韵、律、曲和字等组成。
词指的是诗的主要内容;韵是指诗句的韵脚,是诗歌的一种声韵形式;律是指诗的韵律格律,包括平仄、押韵等;曲是指诗的曲调,是在演唱时所取的调子;字是指诗歌的语言文字。
2. 词的基本结构:词一般由曲子和词牌组成,曲子用以配合歌唱,唱词时使用;词牌是指一种特定的韵文模式。
3. 诗的形式:古代诗歌的形式很多,有长短句、平仄、切韵等不同方面的要求,常见的诗体有诗三百首、唐诗宋词等。
4. 词的形式:古代词的形式有很多种,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牌、歌谣等。
五、诗词的艺术特点1. 含蓄、抒情:诗词以及词牌的表现形式基本上都是含蓄、抒情的,善于通过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情感,显示出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2. 清新、婉转:诗词的表达形式往往清新、婉转,用词简练、意境深远,深得人心,给人以美的享受。
3. 寄托思想:诗词常常借助音乐、曲调、韵律等手法,通过意象的融合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审美追求,达到美的境界。
4. 丰富表现:诗词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如偶作、对仗、转折、排比、夸张、比喻等,使诗词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六、诗词的流派和代表作品1. 唐诗: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包括了300多种格律体制,属于古典诗歌的一种。
代表作有:《静夜思》《登鹳雀楼》《长恨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起源
作为文学样式的诗歌,它的起源应该是最为古老的。
诗歌是伴随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同时进步的。
诗歌的起源与上古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并是伴随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同时进步的。
远古时期,人类的最主要的社会活动是狩猎,因而有了关于狩猎的诗歌:《诗经》中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应该就是当时狩猎活动的记载。
“断竹:砍伐野竹;续竹:接驳弓竹;飞土:打出泥弹;逐肉:追捕猎物”。
除了狩猎,还应该有各种祭祀活动,《礼记》中《蜡辞》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意思是“土,回到你的地方去;水回到你的沟里去;虫不要吃我的庄家;草木,回到你的河边去”每年的12月,我们的古人要举行祭祀百神之礼,称为蜡礼,蜡礼上所用的祷辞,即称蜡辞。
这首短歌就是“蜡辞”。
什么是诗歌呢?《尚书·虞书》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志指情志。
歌是吟唱表达思想情感,“咏”是曲调,记录下来就是曲谱。
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
为了使歌能更好地表达感情,就需要声(配乐)的支持,用自身协调的声来配合歌,于是就产生了和谐的歌曲。
这就是歌曲的自然的诞生过程。
《礼记·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这里告诉我们,原来的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诗原本就是歌词,远古时期,人们的表演时候,诗是配着音乐、舞蹈而歌唱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诗、歌、乐、舞也脱离原貌,自成一体了。
可见:诗与歌统称就是诗歌。
诗和歌原本不是同样的概念。
诗是人类的社会活动中最具有文学特征。
而作为表示情感的歌,产生于诗之前。
歌源于古代人民的劳动号子及民歌。
远在文字、文学产生之前,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的号子是歌的最初形式。
最初,远古的人们们在劳动中用“啊、兮、哦、唉”等感叹词来解除枯燥,去除疲惫,增加劳动情趣。
慢慢地加加进了双音词,比如“哼唷、哼唷”来表示情绪。
在这些用单音词和双音词表达情感的时候,可能语言还没有出现,或者是语言很不成熟。
这就是原始的歌。
随着语言的产生,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逐渐深化,感情也更加丰富,仅用几个感叹字来表达思想就远远不够了。
于是,人们在歌里加进了实词,以满足情感表达的需要。
比如一群男子在打夯筑基,有个姑娘路过,带头喊号的就会即兴发挥,喊道:“大家看呀——哼唷——河边来了——哼唷——一位姑娘——哼唷——腰似柳枝……”增加的实词,就成了诗与歌结合的雏形。
当文字产生以后,先人们为了方便把生产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传授,会自觉和不自觉地编成了类似于顺口溜的韵文,这一方面便于记忆,另一方面也利于传播。
用文字书写的歌词终于出现了。
这时,一支歌就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
音乐是用来抒情的,歌词就是诗,是用来记事的。
这样看来,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
而单独出现就是诗。
由于最初的诗都是配上音乐来表演的,因此在当时的人看来,歌就是诗,诗就是歌。
我们说“诗言志”,据专家考证:所谓“诗”与“志”本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
“志”表示停止在心上,意思就是记忆。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文字以后,就能够用文字记载下社会活动,这就是“志”。
我们现在见到的乡志、史志等就是这个意思。
诗言志,志就是诗的文字表述。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从它诞生之时开始,就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歌紧密相联的。
《毛诗序》中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尚书》中说:“诗言志,歌永言。
”这都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之间内在的联系。
因此,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称为“诗歌”。
而现在,“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诗歌与舞蹈也是密不可分的。
舞蹈是凭借人体动作去抒发情感的表演艺术,诗歌在吟唱中加上形体动作,增强诗歌的表达的情趣这是很自然的事。
说到现在,我们知道了诗、歌、舞是人类情感宣泄的不同方式:诗是用四声;歌用五调;舞是用形体,而贯穿其间的则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