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t锅炉操作规程
锅炉操作规程

锅炉操作规程一、引言锅炉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热能转换设备,为了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和高效工作,制定和遵守一套科学合理的锅炉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锅炉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
二、锅炉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 检查锅炉设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包括检查锅炉本体、附属设备、管道、阀门等是否正常运行、无渗漏、无损坏等情况。
2. 检查燃料供应系统,确保燃料质量符合要求,燃料供应管道畅通无堵塞,并检查燃料储备量是否充足。
3. 检查水处理系统,确保水质符合要求,水处理设备运行正常,水位、压力和流量传感器准确可靠。
4. 检查电气系统,确保电气设备运行正常,电气线路无短路、漏电等问题。
三、锅炉启动操作1. 打开给水阀,使锅炉水位恢复到正常工作水位。
2. 检查锅炉排污阀是否关闭,打开排污阀,排除锅炉内的杂质和空气。
3. 检查燃料供应系统,打开燃料供应阀,确保燃料供应正常。
4. 打开引风机和鼓风机,确保燃料充分燃烧所需的氧气供应。
5. 打开点火装置,点燃燃料,观察火焰情况,确保燃烧稳定。
6. 根据需要,调整锅炉的水位、压力和温度,保持在正常工作范围内。
四、锅炉运行中的操作1. 监测锅炉的水位、压力和温度,确保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2. 定期检查锅炉的燃烧情况,调整燃烧参数,确保燃烧效率高、燃烧稳定。
3. 定期清洁锅炉的烟道和燃烧室,确保烟气畅通,避免积灰和结焦影响锅炉的热交换效果。
4. 定期检查锅炉的安全阀和压力表,确保其正常工作,避免超压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5. 定期检查锅炉的水处理设备,保证水质符合要求,避免水垢和腐蚀对锅炉的损害。
6. 定期检查锅炉的电气系统,确保电气设备运行正常,电气线路安全可靠。
五、锅炉停机操作1. 关闭燃料供应阀,停止燃料供应。
2. 关闭引风机和鼓风机,停止氧气供应。
3. 关闭点火装置,停止燃烧。
4. 关闭给水阀,停止给水。
5. 关闭锅炉排污阀,停止排污。
6. 关闭锅炉主电源,确保锅炉停电。
220t循环硫化床锅炉运行规程

HG—220/9.8—L.MN17锅炉运行规程1 锅炉的基本特性1.1 概述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效率、低污染和良好综合利用的燃煤技术,由于它在煤种适应性和变负荷能力以及污染物排放上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得到迅速发展。
我厂锅炉由德国EVT公司负责锅炉的性能设计,并提供技术支持。
哈尔滨锅炉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国内现行标准、材料完成施工设计和制造。
这种锅炉采用了新的燃烧方式,具有以下优点:(1) 燃料适应性广与煤粉炉相比,其煤种的适应性较广。
(2) 低硫排放燃烧室内添加石灰石直接脱硫,无需在尾部设置烟气脱硫设备,即可满足环保标准要求。
(3) 高燃烧效率气固间高滑移速度导致固体颗粒在床内横向、纵向混合良好,且有较长的停留时间,因此可以保证最佳的碳燃尽率。
(4) 低NO x排放低燃烧温度和分级燃烧可降低NO x排放量,无需对烟气处理也能满足最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
(5) 消除溶渣低温燃烧不产生溶渣,降低了碱性盐的挥发,因而减少了锅炉的腐蚀和对流受热面的沾污。
(6) 较大的负荷调节比从稳定燃烧的观点出发,不投油稳燃的锅炉负荷为30%。
负荷的调节比较大。
1.2 锅炉的主要规范型号:HG—220/9.8—L.MN17制造厂:哈尔滨锅炉制造厂燃料:设计煤种为70%煤泥+30%煤矸石;校核煤种为40%煤泥+60%煤矸石和原煤燃烧方式:循环流化过热蒸汽压力:9.81MPa锅炉燃烧额定蒸发量:220t/h汽包压力:10.8MPa给水温度:215℃过热蒸汽温度:540℃锅炉效率:89.81%预热器进口温度:25℃排烟温度:142℃1.3 燃料特性1.3.1 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数值名称符号单位煤泥煤矸石设计煤校核煤种煤泥70%+煤矸石30%煤泥40%+煤矸石60%原煤收到基碳 C % 43.25 30.46 39.41 35.58 62.92 收到基氢H % 2.89 2.07 2.64 2.40 3.95 收到基氧O % 6.59 8.2 7.07 7.56 7.84 收到基氮N % 0.8 0.52 0.72 0.62 1.13 收到基硫S % 0.42 0.62 0.48 0.54 0.56 收到基全水分W % 029 4.3 21.59 14.18 9.7收到基灰份A % 17.05 53.83 28.06 39.12 13.9 低热值Q kJ/kg 16309 11182 14771 13233 24732 粒度范围mm 0.1~5 0.1~5 0.1~5 1.3.2 点火用油(0#柴油)Cy Hy Oy Ny Sy 低热值闪点凝点单位% % % % % kj/kg ℃℃数值85.5~86.513.5~14.50.034 0.034 0.082 10200 68 01.4 石灰石数值名称符号单位数值碳酸钙CaCO3 % 92.8 碳酸镁MgCO3 % 6.5水H2O % 0.0 惰性物质% 0.7 石灰石粒度:max<1mm<0.5mm <0.2mm <0.1mm <0.05mm d50 mm%%%%%mm1100987030100.151.5 启动用砂:单位数值Na2O % 1.0~2.0K2O % 2.0~3.0 粒度范围:max<1mm<0.5 mm <0.2 mm <0.1 mm <0.05 mm d50 mm%%%%%mm1100987030100.151.6 锅炉具体设计特点1.6.1 设计煤种(70%煤泥+30%煤矸石)负荷% 100 70 50 30 高加不投水/蒸汽参数给水流量t/h 220 154 110 66 203 蒸汽流量t/h 220 154 110 66 203 排污量t/h 2.2 1.54 1.10 0.66 2.03 喷水幅度% 3.83 5.15 4.53 1.46 6.37 一级喷水量t/h 5.24 4.75 2.99 0.58 7.78二级喷水量t/h 3.38 3.17 1.98 0.40 5.18MPa 11.02 10.50 10.25 10.08 10.84 省煤器入口压力锅筒压力MPa 10.8 10.30 10.06 9.90 10.64 过热器出口MPa 9.80 9.80 9.80 9.80 9.80 压力℃215 196 183 170 158 省煤器入口温度℃540 540 540 540 540 过热器出口温度汽水温度省煤器入口℃215 196 183 170 158 省煤器出口℃280 267 263 285 252℃316 313 311 310 315 包墙过热器入口℃328 329 330 329 329 包墙过热器出口SHI入口℃328 329 330 329 329 SHI出口℃448 453 453 469 467 SHII入口℃429 425 429 460 429 SHII出口℃500 501 503 513 507 SHIII入口℃485 481 485 507 480 SHIII出口℃540 540 540 540 540汽水压力省煤器入口MPa 11.02 10.50 10.25 10.08 10.84 省煤器出口MPa 11.00 10.48 10.24 10.07 10.82 包墙过热器MPa 10.80 10.30 10.06 9.90 10.64 入口包墙过热器MPa 10.47 10.13 9.97 9.87 10.37 出口SHI入口MPa 10.47 10.13 9.97 9.87 10.37 SHI出口MPa 10.33 10.06 9.93 9.85 10.25 SHII入口MPa 10.25 10.02 9.91 9.84 10.18SHII出口MPa 10.00 9.90 9.85 9.82 9.97SHIII入口MPa 9.92 9.86 9.83 9.81 9.90 SHIII出口MPa 9.80 9.80 9.80 9.80 9.80烟气温度炉膛出口℃850 827 767 639 850 床温℃860 845 815 790 860 SHIII入口℃812 782 723 615 813 SHIII出口℃715 679 635 574 715 SHI出口℃438 412 396 397 443 省煤器出口℃268 236 219 217 226℃142 130 124 120 128 空气预热器出口空气温度空气入口℃14.5 14.5 14.5 14.5 .14.5空气预热器℃25 30 37 40 32 入口(平均)空气预热器℃185 174 167 164 162 出口(平均)质量流量煤kg/s 11.768 8.431 6.239 4.056 11.792 总燃烧空气kg/s 71.21 51.22 42.11 42.34 71.36kg/s 65.45 45.38 36.26 36.50 65.51 通过空气预热器空气烟气kg/s 79.45 57.15 46.44 45.07 79.61烟气流速(平均)炉膛m/s 6.0 4.2 3.3 2.9 6.1 SHIII m/s 9.0 6.2 4.8 4.3 9.0 SHI m/s 9.5 6.6 5.1 4.8 9.5 省煤器m/s 7.5 5.2 4.1 4.0 7.3 空气预热器m/s 8.8 6.0 4.8 4.6 8.3效率计算(按MN1942)过剩空气% 20 20 34.8 114.8 20 环境温度℃14.5 14.5 14.5 14.5 14.5计算的基准℃25 25 25 25 25 温度未燃碳损失% 3.11 2.70 3.86 6.73 3.10 灰渣热损失% 0.72 0.76 0.67 0.50 0.71 散热损失% 0.62 0.90 1.23 1.94 0.63 排烟热损失% 5.74 5.15 5.27 7.42 4.99 锅炉效率% 89.81 90.49 88.97 83.41 90.57 1.6.2 校核煤种(40%煤泥+60%煤矸石和原煤)原煤燃料40%煤泥+60%煤矸石负荷% 100 50 100 50水/水蒸气参数给水流量t/h 220 110 220 110 蒸汽流量t/h 220 110 220 110 排污量t/h 2.20 1.10 2.20 1.10 喷水幅度% 3.67 4.46 3.59 4.78 一级喷水量t/h 4.86 2.95 4.75 3.17 二级喷水量t/h 3.24 1.98 3.17 2.09 省煤器入口MPa 11.02 10.25 11.02 10.24 压力锅筒压力MPa 10.80 10.06 10.80 10.07 过热器出口MPa 9.80 9.80 9.80 9.80 压力℃215 183 215 183 省煤器入口温度℃540 540 540 540 过热器出口温度汽水温度省煤器入口℃215 183 215 183 省煤器出口℃280 263 273 256℃316 311 317 311 包墙过热器入口包墙过热器℃327 330 327 330出口SHI入口℃327 330 327 330 SHI出口℃449 454 441 449 SHII入口℃430 430 423 423 SHII出口℃499 502 497 499 SHIII入口℃485 484 483 480 SHIII出口℃540 540 540 540汽水压力省煤器入口MPa 11.02 10.25 11.02 10.24 省煤器出口MPa 11.00 10.24 11.00 10.23 包墙过热器MPa 10.80 10.06 10.80 10.07 入口MPa 10.47 9.97 10.47 9.97 包墙过热器出口SHI入口MPa 10.47 9.97 10.47 9.97 SHI出口MPa 10.33 9.93 10.33 9.93 SHII入口MPa 10.25 9.91 10.25 9.91 SHII出口MPa 10.00 9.85 10.00 9.85 SHIII入口MPa 9.92 9.83 9.92 9.83 SHIII出口MPa 9.80 9.80 9.80 9.80烟气温度炉膛出口℃854 771 888 805 SHIII入口℃817 728 845 755 SHIII出口℃720 638 733 649 SHI出口℃439 398 432 392 省煤器出口℃264 219 258 214 空气预热器℃142 124 135 120 出口空气温度风机入口℃14.5 14.5 14.5 14.5空气预热器℃25 37 25 40 入口(平均)空气预热器℃185 167 179 163出口(平均)质量流量煤kg/s 13.17 6.968 6.891 3.625 总燃烧空气kg/s 71.57 42.24 67.27 39.79 通过空气预kg/s 65.70 36.37 61.42 33.94 热器空气烟气kg/s 79.41 46.35 73.08 42.84烟气流速(平均)炉膛m/s 6.0 3.3 5.7 3.1 SHIII m/s 8.9 4.8 8.3 4.5 SHI m/s 9.4 5.1 8.6 4.7 省煤器m/s 7.5 4.1 6.7 3.7 空气预热器m/s 8.7 4.8 7.8 4.3效率计算(按DIN1942)过剩空气% 20 34.7 20 34.8 环境温度℃14.5 14.5 14.5 14.5℃25 25 25 25 计算的基准温度未燃碳损失% 2.77 3.45 2.55 3.18 灰渣热损失% 1.38 1.23 0.30 0.23 散热损失% 0.63 1.23 0.64 1.25 排烟热损失% 5.68 5.21 4.94 4.65 锅炉效率% 89.54 88.88 91.57 90.69 1.6.3 烟气压降计算燃料70%煤泥+30%煤矸石负荷% 100烟气压降数值旋风筒Pa 1500旋风筒出口烟道Pa 50转向室Pa 20SHIII(包括静压头)Pa 40SHI(包括静压头)Pa 264省煤器(包括静压头)Pa 285空气预热器(包括静压头)Pa 577烟气压力值炉膛出口kPa 102.20旋风筒出口kPa 100.70转向室出口kPa 100.63 SHIII出口kPa 100.59SHI出口kPa 100.33省煤器出口kPa 100.04空气预热器出口kPa 99.46大气压力kPa 100.701.6.4 空气分配流率流率流率范围% kg/s Kg/s一次风50 35.6 28.5—42.7 二次风17.2 12.2 2.2—21.4 通过燃烧器的空气17.2 12.2 5.4—22.0 给煤风 6.7 4.8冷渣器用风 4.1 2.9回料阀用风 1.6 1.1石灰石输送风0.4 0.3密封风 2.0 1.4火焰监视器用风0.3 0.2煤泥分配风0.6 0.4总燃烧用风100 71.2通过空气预热器风91.8 65.4冷风8.2 5.81.6.5 灰量分配70%煤泥+30%煤矸石40%煤泥+60%煤矸石100%原煤煤量kg/s11.77 13.17 6.89 石灰石量kg/s 0.31 0.34 0.27正常工况总灰量kg/s 3.62 5.52 1.21 底渣量kg/s 1.45 3.04 0.60 飞灰量kg/s 2.17 2.48 0.60 排渣温度℃100 100 100 飞灰温度℃142 142 135设计工况Max.底渣量kg/s 4.17Max飞灰量kg/s 3.61Max.底渣温度℃150Max飞灰温度℃1701.6.6 石灰石量和Ca/S70%煤泥+30%煤矸石40%煤泥+60%煤矸石100%原煤煤量kg/s 11.77 13.17 6.89 含硫量% 0.48 0.54 0.56 含灰量% 28.09 39.11 13.9 灰中CaO量% 3.52 3.43 3.36 石灰石中CaCO3量% 92.8 92.8 92.8 石灰石反应能力High High High 脱硫率% 90.7 90 90 SO2量(在含O26%干烟气中)Mg/m3N 167 225 131 需要的Ca/S比 2.1 2 2.3 石灰石流量kg/s 0.306 0.344 0.271 1.7 锅炉基本尺寸炉膛宽度(两侧水冷壁中心线距离) 6450mm炉膛深度(前后水冷壁中心线距离) 6450 mm尾部对流烟道宽度(两侧包墙中心线距离) 7500 mm尾部对流烟道深度(前后包墙中心线距离) 4240 mm尾部对流烟道宽度(空气预热器烟道宽度) 8530 mm尾部对流烟道深度(空气预热器烟道深度) 4240 mm 锅筒中心线标高 39830 mm 省煤器进口集箱标高 18000 mm 过热器出口集箱标高 36930 mm 锅炉运转层标高 8000 mm 锅炉最高点标高(顶板上标高) 45000 mm 锅炉宽度(两侧外支柱中心线距离) 19450 mm 锅炉深度(K1柱至K4柱中心线距离) 30860 mm 1.8 锅炉水容积名称单位锅筒水冷壁下水管连接管过热器省煤器总计水压时m3 19.23 36 30.43 17 102.66 正常运行时m3 6.9 36 0 17 59.9 1.9 锅炉整体布置本锅炉系高压参数、单锅筒、自然循环蒸汽锅炉,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高温分离。
电厂高炉煤气锅炉运行规程

河北钢铁集团九江线材有限公司九江电能公司第三发电厂锅炉运行操作规程编制:周志全审定:张传国批准:穆良2012年 9月发布2012年9月实施目录1. 总则12. 锅炉设备技术规范22.1主要内容与使用范围22.2锅炉设备规范及辅机23. 锅炉机组的启动53.1启动前的检查53.2启动前的准备工作63.3锅炉水压试验103.4安全门定坨113.5冷态滑参数启动113.6热态滑参数启动133.7定参数启动133.8锅炉并汽144. 锅炉机组的运行与调整15 4.1锅炉正常运行时的参数控制15 4.2锅炉运行调整164.3锅炉排污174.4自动装置的使用185. 锅炉机组的停止185.1停炉前的准备195.2滑参数停炉195.3定参数停炉195.4停炉后防腐206. 锅炉机组故障处理216.1紧急停炉条件216.2申请停炉条件216.3紧急停炉操作216.4锅炉满水226.5锅炉缺水226.6锅炉水位不明236.7汽水共腾246.8 汽包水位计损坏246.9 水冷壁损坏256.10省煤器损坏256.11过热器损坏266.12锅炉蒸汽、给水管道破裂26 6.13给水压力下降276.14给水管道冲击、振动276.15蒸汽管道冲击、振动286.16锅炉灭火286.17可燃物在烟道燃烧296.18炉墙损坏306.19负荷骤减306.20负荷骤增316.21 380V 电源中断316.22 10KV 电源中断316.23仪表电源中断及仪表损坏32 6.24两台吸风机同时跳闸326.25两台吸风机运行、一台吸风机跳闸33 6.26两台送风机同时跳闸336.27两台送风机运行、一台送风机跳闸336.28风机故障347. 锅炉保护定值357.1 1#锅炉保护定值357.2 2#锅炉保护定值35锅炉设备运行规程本规程是参照《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部颁《锅炉运行规程》、制造厂家、设计院的说明书、现场实际系统及有关资料编写的。
220t锅炉操作规程

锅炉运行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锅炉及辅助系统运行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注意事项及事故处理。
本规程适用于锅炉及辅助系统的运行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3 术语和定义3.1锅炉是一种热量转换的设备,它是利用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将水进行加热、生产热水或蒸汽的热力设施。
由锅和炉构成。
3.2流态化现象当气体或液体以一定的速度向上流过固体颗粒层时,固体颗粒层出现类似于液体状态的现象,称为流态化现象。
3.3饱和温度水在一定压力下沸腾时的温度称为饱和温度。
3.4过热蒸汽温度高于对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的蒸汽称为过热蒸汽。
3.5炉膛差压是一个反映炉膛内固体物料浓度的参数。
通常将所测得的燃烧室上界面与炉膛出口之间的压力差作为炉膛差压的监测数值。
炉膛差压值越大,说明炉膛内的物料浓度越高,炉膛的传热系数越大,则炉膛负荷可以带得越高,因此在锅炉运行中应根据所带负荷的要求,来调整炉膛差压。
一般炉膛差压控制在500~1500Pa之间,通过锅炉分离装置下的放灰管排放的循环灰量的多少来控制。
此外,炉膛差压还是监视返料器是否正常工作的一个参数。
在锅炉运行中,如果物料循环停止,则炉膛差压会突然降低,运行中需要特别注意。
3.6料层差压是一个反映炉膛内固体物料浓度的参数。
通常将所测得的风室与燃烧室上界面之间的压力差值作为料层差压的监测数值,在运行中都是通过监视料层差压值来得到料层厚度大小的。
料层厚度越大,测得的差压值也越高。
在锅炉运行中,,料层厚度大小会直接影响锅炉的流化质量。
料层的厚度(即料层差压)可以通过炉底放渣管排放底料的方法来调节。
3.7CFB循环流化床。
3.8PLC可编程控制。
3.9DCS分散控制系统。
3.10MFT主燃料切除。
3.11MCR最大连续出力。
3.12ECR经济连续出力。
4锅炉机组设备介绍4.1锅炉设备概况锅炉型号:YG-220/9.8-M5型。
3³22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配2³25MW高压双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220t锅炉运行规程(DOC)

第一章锅炉运行规程1 设备概况1.1 基本概况额定蒸发量 220 t/h最大连续蒸发量 260 t/h额定蒸汽温度 540 ℃额定蒸汽压力(表压) 9.8 MPa给水温度 150 ℃锅炉排烟温度 135 ℃排污率≤1 %空气预热器进风温度 20 ℃锅炉计算热效率 90.77 %(按设计煤种)锅炉保证热效率 90%一次热风温度 170 ℃二次热风温度170 ℃一、二次风量比 55:45循环倍率 25 ~ 30锅炉飞灰份额 ~66 %脱硫效率(钙硫摩尔比为3时)≥ 88 %燃煤低位发热量 19040KJ/kg燃煤煤颗粒度粒度范围0~10mm燃料消耗量 42.89 t/h(按设计煤种)石灰石消耗量 3.287 t/h(按设计煤种)锅炉基本尺寸如下:炉膛宽度(两侧水冷壁中心线间距离) 8770mm炉膛深度(前后水冷壁中心线间距离) 7090mm炉膛顶棚管标高 40100mm锅筒中心线标高 44500mm 锅炉最高点标高 48800mm 运转层标高 9000mm 操作层标高 6400mm 锅炉宽度(两侧柱间中心距离) 23000mm锅炉深度(柱Z1与柱Z4之间距离) 26280mm1.2 锅炉结构简述本锅炉采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结合无锡锅炉厂多年来生产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经验,是双方合作开发的新一代产品。
锅炉为高温高压,单锅筒横置式,单炉膛,自然循环,全悬吊结构,全钢架π型布置。
锅炉运转层以上露天,运转层以下封闭,在运转层9m标高设置混凝土平台。
炉膛采用膜式水冷壁,锅炉中部是蜗壳式汽冷旋风分离器,尾部竖井烟道布置两级三组对流过热器,过热器下方布置三组省煤器及一、二次风各二组空气预热器。
锅炉燃烧系统流程:给煤机将煤送入落煤管进入炉膛,锅炉燃烧所需空气分别由一、二次风机提供。
一次风机送出的空气经一次风空气预热器预热后由左右两侧风道引入炉下水冷风室,通过水冷布风板上的风帽进入燃烧室;二次风机送出的风经二次风空气预热器预热后,通过分布在炉膛前后墙上的喷口喷入炉膛,补充空气,加强扰动与混合。
锅炉操作规程

锅炉操作规程一、引言锅炉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热能转换设备,为了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和高效工作,制定并严格执行锅炉操作规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锅炉操作规程的标准格式,包括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操作步骤、操作注意事项以及操作后的处理措施。
二、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 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关的锅炉操作培训和资质证书,并了解锅炉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2. 检查锅炉设备的完好性,包括水位、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等是否正常工作,如有异常应及时报修。
3. 检查锅炉周围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紧急停机按钮等是否齐全有效。
4. 确保锅炉操作区域的通风良好,排除可燃物质和易燃气体。
三、操作步骤1. 打开锅炉的给水阀门,确保水位达到正常工作水位。
2. 打开锅炉的燃料供给系统,点火并调整燃烧器的火焰大小和稳定性。
3. 检查锅炉的压力表和温度计,确保压力和温度在安全范围内。
4. 根据生产需求,调整锅炉的负荷和蒸汽产量。
5. 定期检查锅炉的水位、压力和温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6. 如发现锅炉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如关闭燃料供给、停机排除故障等。
7. 定期清洗锅炉的燃烧室和烟道,保持锅炉的高效工作状态。
四、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时刻关注锅炉的运行状态,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2. 严禁在操作过程中随意调整锅炉的参数,如压力、温度等。
3. 燃料供给系统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燃料的供应充足和稳定。
4. 锅炉操作区域应保持整洁,避免杂物堆放和易燃物质存在。
5. 操作人员应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6. 锅炉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节约能源,避免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五、操作后的处理措施1. 操作结束后,关闭锅炉的燃料供给系统,确保安全。
2. 关闭锅炉的给水阀门,排空锅炉内的水。
3. 清理锅炉操作区域,保持整洁。
4. 锅炉停机后,及时记录运行数据,如压力、温度、负荷等。
5. 如发现锅炉存在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锅炉操作规程

锅炉操作规程引言概述:锅炉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设备,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和高效利用,制定并遵守一套科学合理的锅炉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锅炉的启动、运行、停车、检修和安全等方面,详细阐述锅炉操作规程。
一、锅炉的启动1.1 燃料准备燃料是锅炉正常运行的基础,操作人员应确保燃料的供应充足,并按照规定的比例和方式进行投料。
同时,要定期清理燃料仓,防止积存的杂物对燃料的正常供应造成影响。
1.2 点火操作在启动锅炉之前,必须进行点火操作。
操作人员应按照规程,先打开点火器,然后逐层点火,确保火焰稳定。
在点火过程中,要注意检查点火器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除故障。
1.3 燃烧调整点火后,需要对燃烧进行调整,以确保燃烧效率和安全性。
操作人员应根据锅炉的负荷情况,适时调整燃烧器的进气量和燃料供给量,保持燃烧稳定,避免过热或过冷现象的发生。
二、锅炉的运行2.1 运行参数监测在锅炉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时刻监测运行参数,包括水位、压力、温度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
2.2 水质管理锅炉水质对锅炉的安全运行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操作人员应定期对锅炉水质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同时,要定期进行排污和补水操作,保持锅炉水质的稳定。
2.3 烟气排放控制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操作人员应通过调整燃烧参数,控制烟气排放的浓度和温度。
此外,还要定期清理锅炉的烟道和除尘设备,确保烟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三、锅炉的停车3.1 停炉前准备在停炉前,操作人员应先关闭燃料供应系统,并逐渐降低锅炉的负荷。
同时,要关闭给水系统,并逐渐降低锅炉的压力和温度。
3.2 炉膛清理停炉后,操作人员应对炉膛进行清理,清除燃料残留物和烟灰,以免对下次启动产生影响。
清理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护,避免烫伤和呼吸有害气体。
3.3 锅炉设备检查停炉期间,要对锅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燃烧器、水处理设备、安全阀等。
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

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点火燃烧器没有投入运行时MFT动作,床温低至650℃无论点火燃烧器是否投入运行MFT均动作。
床层温度过高,且持续时间过长,会造成床层结焦而无法运行。
反之,床层温度过低,燃烧不完全,甚至会发生灭火。
调节床层温度的主要手段是调节给煤量和一次风量;也可通过改变石灰石供给量和排渣量来调节床温。
当床温超出正常范围时,调整配风、给煤。
床温高时,适当减少给煤量,加大流化风量;床温低时反之。
防止床温过高,可增大石灰石供给和关掉冷渣器,来增加床料量以降低床温,降低负荷,直到床温开始下降为止。
床温低则反之。
床压调节床压是CFB锅炉监视的重要参数,是监视床层流化质量,料层厚度的重要指标。
锅炉正常运行时,床压应控制在6KPa左右;一般情况下通过改变排渣量及石灰石量来维持床压正常;床压高时,可增加一次风率,使排渣更容易,使床压降至正常值;床压过高时,注意床层是否结焦,减少给料,加强排渣;注意床层是否结焦;床压低时,减少排渣量及石灰石给料量。
NOx、SO2排放浓度调节烟气排放系数(正常运行中):SO2排放值:350mg/Nm3NOx排放值:250mg/Nm3CO 排放值:200mg/Nm3检查锅炉SO2的排放,手动或自动调节石灰石的给料速率,保证SO2的排放值符合当地法规;SO2的排放值不允许长时间地低于标准的75%,因为这能导致锅炉低效率运行。
控制烟气中NOx排放值的手段之一是调节床温,当床温高于940℃时,NOx会明显升高,通过改变一、二次风及二次风间的配比、调节过剩空气系数等手段进行调节。
床温范围在820~900℃之间,NOx排放值最低。
配风调节一、二次风的调整原则是:一次风调整床料流化、床温和床压。
二次风控制总风量,在一次风满足流化、床温和料层差压的前提下,在总风量不足时,可逐渐开启二次风门,随负荷的增加,二次风量逐渐增加。
当断定部分床料尚未适应流化时,临时增大一次风流量和排渣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锅炉运行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锅炉及辅助系统运行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注意事项及事故处理。
本规程适用于锅炉及辅助系统的运行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3 术语和定义3.1锅炉是一种热量转换的设备,它是利用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将水进行加热、生产热水或蒸汽的热力设施。
由锅和炉构成。
3.2流态化现象当气体或液体以一定的速度向上流过固体颗粒层时,固体颗粒层出现类似于液体状态的现象,称为流态化现象。
3.3饱和温度水在一定压力下沸腾时的温度称为饱和温度。
3.4过热蒸汽温度高于对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的蒸汽称为过热蒸汽。
3.5炉膛差压是一个反映炉膛内固体物料浓度的参数。
通常将所测得的燃烧室上界面与炉膛出口之间的压力差作为炉膛差压的监测数值。
炉膛差压值越大,说明炉膛内的物料浓度越高,炉膛的传热系数越大,则炉膛负荷可以带得越高,因此在锅炉运行中应根据所带负荷的要求,来调整炉膛差压。
一般炉膛差压控制在500~1500Pa之间,通过锅炉分离装置下的放灰管排放的循环灰量的多少来控制。
此外,炉膛差压还是监视返料器是否正常工作的一个参数。
在锅炉运行中,如果物料循环停止,则炉膛差压会突然降低,运行中需要特别注意。
3.6料层差压是一个反映炉膛内固体物料浓度的参数。
通常将所测得的风室与燃烧室上界面之间的压力差值作为料层差压的监测数值,在运行中都是通过监视料层差压值来得到料层厚度大小的。
料层厚度越大,测得的差压值也越高。
在锅炉运行中,,料层厚度大小会直接影响锅炉的流化质量。
料层的厚度(即料层差压)可以通过炉底放渣管排放底料的方法来调节。
3.7CFB循环流化床。
3.8PLC可编程控制。
3.9DCS分散控制系统。
3.10MFT主燃料切除。
3.11MCR最大连续出力。
3.12ECR经济连续出力。
4锅炉机组设备介绍4.1锅炉设备概况锅炉型号:YG-220/9.8-M5型。
3×22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配2×25MW高压双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该炉采用了循环流化床的燃烧方式,设计燃料为烟煤,掺烧化工废气(富甲烷气),也可以燃用贫煤、褐煤、煤矸石等燃料,燃烧效率达95-99%。
由于采用了分段燃烧方式,可大幅度降低NOx的排放,尤其对燃用含硫较高的燃料,可通过向炉内添加石灰石脱硫,从而显著降低SO2的排放,降低硫对设备的腐蚀和烟气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灰渣的活性好,可以作为水泥等材料的掺合料。
本锅炉是一种自然循环的水管锅炉。
采用由膜式壁、高温绝热式旋风分离器、水冷料腿、返料器、流化床组成的循环燃烧系统,炉膛为膜式水冷壁结构,过热器分Ⅲ级布置,中间设Ⅰ、Ⅱ级喷水减温器,尾部设三级省煤器和一、二次风预热器。
锅炉为全封闭布置,锅炉标高从零米层算起,锅炉运转层8米;锅炉的构架为全钢结构。
24.2锅炉主要参数4.2.1锅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有关数据额定蒸发量(铭牌出力) 220t/h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 240t/h额定蒸汽压力(表压) 9.8Mpa额定蒸汽温度 540℃给水温度 158℃汽包额度工作压力: 11.4 MPa锅炉汽水容积: 134 m3空气预热器进风温度 20℃一次热风温度 200℃二次热风温度 200℃一、二次风量比 55:45锅炉排烟温度(额度工况下) 140℃高温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 99.5%热效率(设计煤种低位发热量、额定负荷) 90%二氧化硫排放量<300mg/Nm3NO排放量<400mg/Nm3x脱硫效率(钙硫摩尔比为2.3时)≥85%钙硫摩尔比 2.2~2.5燃料颗粒度要求≤10mm石灰石颗粒度要求≤2mm排污率<2%(额定负荷时1%)锅炉外形尺寸:炉膛宽度 10800mm (包括平台21200mm) 炉膛深度 6410mm(包括平台28300mm)锅筒中心线标高 42570mm本体最高点标高 47625mm4.2.2燃料特性表1 燃料特性表4.2.3灰渣特性表2 灰渣特性表4.2.4石灰石特性表3 石灰石特性表4.2.5点火天然气(火天然气压力为1.0MPa)4表4 点火天然气特性表4.2.6锅炉给水质量满足《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GB12145-2008)。
PH值(25℃) 9.2~9.6(无铜系统)电导率µS/cm ≤0.3总硬度µmol/L ≈0溶解氧µg/L ≤7二氧化硅µg/L ≤20铁µg/L ≤30铜µg/L ≤5联铵µg/L ≤30油mg/L ≤0.5TOC µg/L ≤5004.2.7 炉水及蒸汽品质表5 炉水及蒸汽品质表4.3锅炉结构4.3.1锅筒锅筒内径为1600mm,壁厚为100mm,筒体全长12300mm,筒身由p355GH(19Mn6)钢板卷焊而成,封头是用同种钢板冲压而成。
锅筒及锅筒内部装置总重约59吨。
锅筒内部装置由旋风分离器、水清洗装置、顶部均流板、连续排污管、加药管等组成。
旋风分离器直径为Φ350,共36只。
由旋风分离器出来的蒸汽经过水清洗装置穿过锅筒顶部的均流板,然后由蒸汽引出管到过热器系统。
在集中下降管进口处布置了十字挡板,改善下降管带汽及抽孔现象。
锅筒上除布置的管座外,还布置了再循环管座,吹灰管座,备用管座。
为防止低温的给水与温度较高的锅筒筒壁直接接触,在管子与锅筒筒壁的连接处装有套管接头。
给水进入锅筒之后,一部分分配到水清洗装置,另一部分进入水容积中,给水沿锅筒纵向均匀分布。
锅筒内正常水位在锅筒中心线下180mm处,最高、最低安全水位距正常水位为上下各50mm。
锅筒装有两只就地水位表,此外还装有两只电接点水位表,可把锅筒水位显示在操纵盘上并具有报警的功能。
另外。
锅筒上配有备用水位管座,可用于装设水位计录仪表,与电接点水位计共同监测水位。
为提高蒸汽的品质,降低炉水的含盐浓度,锅筒上装有连续排污管和炉内水处理用的加药管,排污率为2%。
锅筒通过两套悬吊装置悬挂于钢架上,可沿轴向自由胀缩。
4.3.2水冷系统炉壁、炉顶均由膜式水冷壁组成,通过水冷上集箱的上吊杆悬挂于钢架上,炉膛横截面为10800×6410mm2;炉顶标高为38720mm,膜式水冷壁由Φ60×5和6×20.5mm扁钢焊制而成。
燃烧室为Φ60×5的膜式壁管组成,其上焊有销钉,用以固定耐火材料,燃烧室上部与炉膛膜式水冷壁相接,下部与水冷风室及水冷布风板相接。
水冷风室由膜式水冷壁钢管组成,内焊销钉,以固定耐火材料,水冷布风板由Φ60×5钢管及6×101扁钢组焊而成,在扁钢上开有小孔与风帽相接。
膜式水冷壁(除个别外)在制造厂分段组装出厂,在工地整体组合。
在两片膜式壁之间拼缝≤6mm可用6mm后的碳钢拼焊,在>6mm处允许少量的拼缝用12Cr18Ni9钢板拼接,在燃烧器区拼缝一般不大于8mm。
炉膛部分分成左、右、前、后四个水循环回路,引汽管由Φ168×14及Φ219×16钢管组成,5根Φ377×25大直径下降管由锅筒引出后布置在炉前、后, 再由Φ168和Φ159管子引入各下集箱。
在炉膛中上部处,沿炉宽布置有6片屏式过热器和3片翼型水冷壁,各屏弯头部位敷设浇铸材料以防磨。
以上所用钢管材料均为20G GB5310-1995(屏过除外)无缝钢管。
4.3.3过热器6本锅炉过热器分三部分,分别由低温过热器、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组成,饱和蒸汽由锅筒上的饱和蒸汽连接管引入顶棚管、吊管,再进入尾部烟道低温过热器,经过第一级喷水减温器减温后引入屏式过热器加热,然后经过第二级减温再引入高温过热器,最后进入高过出口集箱。
过热蒸汽由高温过热器出口集箱引入炉后的集汽集箱,经主汽阀送往汽轮机。
低温蛇形管系由Φ42×4.5的管子组成,高温蛇形管系由Φ38×5的管子组成,为降低磨损均采用顺列布置。
屏式过热器由Φ42×6管子组成。
过热器系统采用喷水减温。
减温器置于屏式过热器前后,这样即可保证汽轮机获得合乎要求的过热蒸汽,又能保证过热器管不至于因工作条件恶化而烧坏。
为保证安全运行,低温过热器采用20G(GB5310)和15CrMoG的无缝钢管,屏式过热器采用12Cr1MoVG、12Cr2MoWVTiB无缝钢管,高温过热器采用12Cr2MoWVTiB的低合金无缝钢管。
4.3.4省煤器省煤器系Ⅲ级布置,均为Φ32×4的20G(GB5310-1995)无缝钢弯制的蛇形管组成。
给水沿蛇形管自下而上,与烟气成逆向流动。
4.3.5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采用管式一、二次风间隔的卧式布置,一、二次风进出口在同一标高。
中间为一次风空气预热器,两侧为二次风空气预热器,空气分别由一次风机二次风机送入用Φ51×2焊接钢管制成的一、二次风预热器。
烟气在管外冲刷,空气在管内流动,一、二次风均流经三个行程,为方便更换和维修,分三组控制。
一、二次风预热温度分别达到200℃,为使管箱在热状态下能自由膨胀,在管箱上部装置有膨胀节。
空气预热器设置安装露点测量装置的预留位置。
空预器下部烟风接口距地面有足够的净空,供烟风道及除灰设备的布置。
4.3.6燃烧系统燃烧系统由燃烧室、炉膛、旋风分离器和返料器组成。
炉膛下部是密相料层,最低部是水冷布风板,布风板截面均匀布置了风帽。
风帽为钟罩型风帽,材质为ZG-4Cr26Ni4Mn3NRe耐热耐磨铸钢,其允许运行温度为1100℃,平均运行寿命为2.5年。
经过预热器的一次风,由风室经过这些风帽均匀进入炉膛。
燃煤经设在炉前的4台称重式皮带给煤机送入燃烧室。
落煤管上设置了播煤风(来自一次热风)。
二次风在燃烧室上部分层送入炉膛,化工废气经8个燃烧器与二次风混合后送入炉膛左右两侧燃烧(炉膛温度大于750℃时)。
二次风约占总空气量的45%(根据煤种稍有区别),经喷嘴进入炉膛,喷嘴分上、下两层布置,以利燃烧的调整和控制碳氧化物的排放。
整个燃烧过程是在较高流化风速下进行,炉温控制在850-950℃。
含灰烟气在炉膛出口处分为左右两股,进入两个旋风分离器,被分离的细颗粒经返料器返回炉膛循环再燃,离开旋风分离器的烟气经过热器进入尾部烟道,随烟气排走的微细颗粒可由锅炉后部的除尘器收集。
旋风分离器采用切向进气方式,分离效果≥99.5%。
由于分离效率高,可保证炉膛内有足够的循环灰量,减少尾部烟气含灰量,有利于尾部受热面的防磨。
为了降低返料温度、降低炉墙重量,缩短起炉时间,增加密封性及运行的可靠性,在旋风分离器设置了两个水冷套。
每个水冷套由管子和上下两个环行集箱焊接而成,管子上焊有销钉以敷设高强浇注料,整个水冷套由下集箱支撑在返料器耐火材料上整体向上膨胀,上集箱与锥体固定耐火材料处设有膨胀缝且上集箱引出管与护板设有膨胀节以保证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