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维设计》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二章(6)

合集下载

三维设计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三维设计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图5-4-2
有压力。已知AP=2R,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从P到
B运动过程中
()
15
第15页
A.重力做功 2mgR B.机械能减少 mgR C.合外力做功 mgR D.克服摩擦力做功12mgR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下列三点: (1)小球对B点正好没有压力含义。 (2)摩擦力为变力,应从功效关系上求小球克服摩擦 力做功。 (3)机械能减少许与哪个力做功相相应。
功效关系
[想一想]
如图 5-4-1 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在力 F 的作用下由 静止从地面运动到离地 h 高处,已知 F=54mg,试分别求出在 此过程中重力、力 F 和合力的功,以及物体的重力势能、动能 和机械能的变化量,并分析这些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1
第1页
图5-4-1
提示:重力做功-mgh,力 F 做功54mgh,合力做功41mgh, 重力势能增加 mgh,动能增加14mgh,机械能增加54mgh。关系: 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变化量的负值,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动 能的变化量,力 F 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
33
第33页
求解相对滑动物体能量问题办法 (1)正确分析物体运动过程,做好受力情况分析。 (2)利用运动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 速度关系及位移关系。 (3)公式Q=Ff·l相对中l相对为两接触物体间相对位 移,若物体在传送带上往复运动时,则l相对为总相对 路程。
解得:v=1 m/s,t1=1 s<1.5 s
32
第32页
故滑块与小车同速后,小车继续向左匀速行驶了 0.5 s,则小车右端距 B 端的距离为 l 车=v2t1+v(1.5- t1)=1 m。
(3)Q=μmgl 相对=μmg(vB+2 vt1-v2t1)=6 J。 [答案] (1)30 N (2)1 m (3)6 J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41ppt)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41ppt)

D.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两个弹簧秤的弹力的图示,
如图乙所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出这两个 力的合力F′
图实-3-9
(1)在步骤C中,弹簧秤的读数为________N。
(2)在步骤D中,合力F′=________N。 (3)若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解析:(1)弹簧秤读数时需要估读,最终的读数要以有效数字的 形式给出,根据图甲弹簧秤指针的位置,可读出力的大小为 3.00 N。 (2)根据力的大小可以用线段的长度来表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 板在图乙上由已知的两个力作出平行四边形,测量出平行四边 形的对角线的长度,与标度1 N的长度进行比较,可求出F′的 大小为(5.2±0.2) N。 (3)若F′在竖直方向且数值与F近似相等,则在实验误差允许的 范围内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答案:(1)3.00 相等 (2)5.2±0.2 (3)F′在竖直方向且数值与F近似
——[高考命题常涉及的几种创新角度]—————————
一、本题创新点分析
1.源于教材——本例的实验原理与教材实验的原理
相同,所选用的橡皮筋、细绳套及验证方法也与本实验 相同。 2.高于教材——本实验没有使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 而是用钩码的重力作为绳的拉力,同时用两个光滑硬棒
则F=5G、F1=4G、F2=3G,由三角函数关系可知三力 恰好构成直角三角形,则cos α=3/5,cos β=4/5,所以cos
α/cos β=3/4。
[答案] 细线方向)
(1)结点 O 的位置
钩码个数
拉力方向(或
橡皮筋与细线的结点 O 与步骤 B 中结点位置 3 (2)4
重合钩码个数和对应细线的方向
(2)平行四边形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二章相互作用第2单元 力的合成与分解(50张ppt)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二章相互作用第2单元  力的合成与分解(50张ppt)

[尝试解题] 法一 力的作用效果分解法
绳子 OC 的拉力 FC 等于重物重力 G。将 FC 沿 AO 和 BO 方向分解,两个分力分别为 FA′、 FA′ FC FB′,如图甲所示,可得: F =tan θ, =cos θ,又 FB′ C FA′=FA,FB′=FB, G 所以 FA=Gtan θ,FB=cos θ, 故 A、C 正确。
[例1]
一物体受到三个共面共点
力F1、F2、F3的作用,三力的矢量关
系如图2-2-6所示(小方格边长相等),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2-2-6
A.三力的合力有最大值F1+F2+F3,方向不确定 B.三力的合力有唯一值3F3,方向与F3同向
C.三力的合力有唯一值2F3,方向与F3同向
D.由题给条件无法求出合力大小
答案:AC
力的合成问题 1.几种特殊情况的共点力的合成 类型 互相垂直 作图 合力的计算
F= F12+F22 F1 tan θ=F 2
两力等大,夹 角θ
θ F=2F1cos 2 θ F 与 F1 夹角为2
两力等大且 夹角120°
合力与分力等大
2.合力的大小范围 (1)两个共点力的合成:|F1-F2|≤F合≤F1+F2 即两个力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当两力反向时,合力最小,为|F1-F2|,当两力同向时,合 力最大,为F1+F2。 (2)三个共点力的合成: ①三个力共线且同向时,其合力最大,为F1+F2+F3。 ②任取两个力,求出其合力的范围,如果第三个力在 这个范围之内,则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为零,如果第三 个力不在这个范围内,则合力的最小值为最大的一个力减 去另外两个较小的力的和的绝对值。
答案:A
[随堂巩固落实]
1.如图2-2-12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40张)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40张)

弹簧总长/cm
弹簧伸长/cm
五、数据处理 (1)以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为横坐标,根据 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 (2)按照图中各点的分布与走向,作出一条平滑的图
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都在这条图线上,但要注意使
图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3)以弹簧的伸长为自变量,写出图线所代表的函数 表达式,并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原长。
(3)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待钩码静止时测出弹簧的长度l,
求出弹簧的伸长量x和所受的外力F(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 (4)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实验,要尽量多测几组
数据,将所测数据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记录表:弹簧原长l0=________ cm。 次数 内容 拉力F/N 1 2 3 4 5 6
一、实验目的
(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2)学会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 二、实验原理 (1)如图实-2-1所示,弹簧在下端悬挂钩码 时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 重力大小相等。
图实-2-1
(2)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同钩码拉力下的伸长量x,
建立直角坐标系,以纵坐标表示弹力大小F,以横坐标表 示弹簧的伸长量x,在坐标系中描出实验所测得的各组(x、 F)对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根据实验所得的 图线,就可探知弹力大小与伸长量间的关系。
该弹簧的原长为L0=______ cm,劲度系数k=______
N/m。
(3)试根据以上该同学的实验情况,请你帮助他设计一 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不必填写其实验测得的具体数 据) [解析] (1)如图实-2-12所示
图实-2-12
(2)由图线可得出的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力和弹
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弹簧的原长为10 cm,劲度系数k= 25 N/m。 (3)如下表所示 次数 弹力F/N 弹簧的长度 L/(10-2m ) [答案] 见解析 1 2 3 4 5 6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六章 静电场第2单元 电场能的性质(56张ppt)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六章 静电场第2单元 电场能的性质(56张ppt)

[答案] C
电场中的功能关系的应用 (1)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做功取决于初、末位置的电 势差,与路径无关。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2)如果只有电场力做功,则动能和电势能相互转化,动能 (Ek)和电势能(Ep)的总和守恒,即:①ΔEp=-ΔEk;②电场力做
正功,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加;③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由题图等势面可知两固定的
等量异号点电荷的电场分布如图6-2-10
所示。带负电的粒子在等量异号点电荷所 产生电场中的偏转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
图6-2-10
粒子在电场中做曲线运动。电场力对带负电的粒子先做正功 后做负功,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故C正确。 [答案] C
[题后悟道] 分析该类问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图6-2-6
解析:由题图和几何关系可知M和P两点不处在同一等 势面上,而且有φM>φP,A对;将负电荷由O点移到P点 U 要克服电场力做功,即电场力做负功,B错;由 E = d 及电场线疏密程度可知O、M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应大于 M、N两点间的电势差,C错;从O点释放带正电粒子 后,该粒子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始终沿y轴正方向,则带 电粒子将沿y轴做直线运动,D对。
M点的动能较大,选项C正确。由于相邻等势面之间电势 差相等,因N点等势面较密,则EN>EM,即qEN>qEM。由
牛顿第二定律知,带电粒子从M点运动到N点时,加速度
增大,选项D正确。 答案:CD
电势差,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想一想] 如图6-2-5所示,在xOy平面内
有一个以O为圆心、半径R=0.1 m的圆, P为圆周上的一点,O、P两点连线与x轴 正方向的夹角为θ。若空间存在沿y轴负 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100 V/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