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的危害与防治
硫化氢的危害及防治

硫化氢的危害及防治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刺激性和毒性。
,主要来源于化肥、农药、石油、煤矿、化工等行业的生产过程。
硫化氢还会在一些天然界环境中出现,如沼泽、硫泉等处。
它的存在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引起安全注意。
硫化氢存在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体的危害。
硫化氢在高浓度下有很强的刺激性和麻醉作用,并且有毒性,长时间接触会严重影响人的呼吸、中枢神经和消化系统等健康。
低浓度下容易造成呼吸困难、头痛、嗜睡等不适症状。
2.对环境和生态的危害。
硫化氢能够杀死一些微生物对一些植物起到毒害作用,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此外,硫化氢还会被氧化成为二氧化硫等二次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也应引起重视。
因此,关于硫化氢的防治,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1.从生产环节入手。
工厂和企业可以通过降低产量、改变生产工艺等来减少硫化氢的产生。
2.加强排放管理。
对于产生硫化氢的企业,应建立专门的排放管理制度,并配备检测仪器,及时掌握并排查问题。
3.加强安全教育和防护措施。
企业应确保员工接受完善的硫化氢危害知识和防护措施培训。
提供一定的防护设备和装备,如呼吸器等,确保员工的安全。
4.采用新技术降低排放。
加强技术研发,将新型无污染生产技术逐渐应用于企业生产中,降低硫化氢的排放。
总之,硫化氢的危害不容忽视,企业和政府应加强监管和管理,采取措施减少硫化氢的产生和排放,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员工的安全。
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高人们对于硫化氢的危害认识,从而充分认识到硫化氢带给我们的危害,并意识到积极防范的重要性。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它在许多工业和自然环境中存在,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化学工厂、污水处理厂和火山活动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化氢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硫化氢的危害1. 呼吸系统影响:硫化氢进入呼吸系统后,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气喘和呼吸困难。
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导致肺水肿和严重的呼吸衰竭。
2. 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硫化氢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在高浓度下,它还会导致意识丧失、昏迷甚至死亡。
3. 循环系统影响:硫化氢会干扰血液中的氧气传递,导致缺氧和心血管系统的不稳定。
长期暴露于硫化氢环境中的人可能会出现心脏病、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问题。
4. 皮肤和眼睛刺激: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导致皮肤发红、刺痛和灼伤。
眼睛接触硫化氢后会出现痛苦、流泪和视力模糊等症状。
二、硫化氢的预防措施1. 工作场所安全措施:a. 适当通风:确保工作场所有足够的通风,以减少硫化氢浓度。
使用机械通风设备或开启窗户门等方式增加空气流动。
b.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可能暴露于硫化氢的工作环境中,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
c. 做好防护措施培训:对从事与硫化氢相关工作的员工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教授他们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以及应急处理方法。
2. 监测和检测:a. 安装气体检测仪:在潜在的硫化氢暴露区域内安装气体检测仪,及时监测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
确保检测仪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b.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气体检测仪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校准仪器以保持准确的测量结果。
3. 应急响应:a. 紧急撤离:一旦发生硫化氢泄漏或事故,立即启动紧急撤离计划,确保员工的安全。
b. 呼叫急救: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向他们提供详细的硫化氢泄漏或事故的信息。
c. 提供急救措施: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根据员工的症状提供适当的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
硫化氢危害的安全防范与应急措施

硫化氢危害的安全防范与应急措施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见于石油、天然气、煤矿等行业中。
由于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性,对硫化氢的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硫化氢危害的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硫化氢的危害1.气味浓度低,但毒性高:硫化氢具有令人难以忍受的强烈恶臭味道,但当浓度高于一定程度时,味道可能无法察觉。
而其毒性非常强,能够使人产生头晕、恶心、呕吐、昏迷甚至死亡。
2.着火和爆炸的危险:硫化氢与空气混合后,当其浓度达到爆炸下限(4.3%)和爆炸上限(46%)之间时,会产生爆炸。
这对于石油、天然气和煤矿等行业的工作环境来说尤为危险。
3.与火源一起使用危险:硫化氢在空气中可以形成易燃易爆的混合物。
在与引火源接触时,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4.对材料的腐蚀:硫化氢能够对金属、橡胶和塑料等材料产生腐蚀作用,导致设备损坏。
二、硫化氢的安全防范1.工艺改进:通过改良工艺,减少或阻止硫化氢的产生和释放。
2.良好的通风系统:在工作场所中,确保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排除室内的硫化氢气体。
通风系统需要在硫化氢泄漏时及时启动,确保室内的空气质量。
3.监测设备:安装气体检测仪器,如硫化氢气体检测仪,以及可燃气体检测仪等。
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预防潜在的硫化氢泄漏。
4.个人防护装备:在可能暴露于硫化氢的情况下,工人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呼吸器以及防护眼镜等。
5.教育和培训:对从事可能暴露于硫化氢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硫化氢的危害性以及预防措施,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三、硫化氢的应急措施1.确认泄漏源:如有硫化氢泄漏,第一步是确认泄漏源,然后立即采取措施阻止进一步泄漏。
2.告知他人:通知附近的人员和相关部门,并通知他们采取紧急撤离和隔离的措施。
3.撤离:当硫化氢泄漏超过安全浓度时,立即撤离有风险的区域,并帮助其他人员撤离。
4.避免火源:硫化氢是易燃气体,若泄漏时有明火存在,应立即熄灭明火,避免引发火灾。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见于石油、天然气、污水处理等工业过程中。
它具有高度的毒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化氢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硫化氢的危害1. 健康危害:硫化氢对人体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严重的损害作用。
吸入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眼痛、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
在高浓度下,硫化氢可导致窒息和昏迷,甚至致死。
2. 环境危害:硫化氢的释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它可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对植物、动物和水生生物造成毒害。
此外,硫化氢还参与大气污染反应,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大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二、硫化氢的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控制硫化氢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工程控制措施:通过工程手段来减少硫化氢的产生和释放。
例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密闭系统、有效的通风设备和排气系统来控制硫化氢的浓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吸附剂和催化剂来净化废气中的硫化氢。
2. 个体防护措施:对于那些可能暴露在硫化氢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必须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
这包括呼吸防护设备(如防毒面具或呼吸器)、防护服、防护手套、安全鞋等。
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的方法。
3. 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是预防硫化氢危害的关键。
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充分的培训,了解硫化氢的危害性、安全操作程序和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
此外,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并确保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4. 紧急响应措施:在发生硫化氢泄漏或事故时,必须迅速采取紧急响应措施。
这包括立即撤离受影响区域,并向相关人员发出警报。
紧急响应团队应及时到达现场,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泄漏、修复设备,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援。
5. 定期监测:对可能存在硫化氢泄漏的工作区域进行定期监测是必要的。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毒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广泛存在于石油、天然气、煤矿等工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化氢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以确保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安全。
1. 硫化氢的危害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严重危害。
以下是硫化氢的主要危害:1.1 对人体的危害硫化氢对人体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眼睛等造成严重伤害。
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导致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肺水肿等症状,甚至可导致昏迷和死亡。
1.2 对环境的危害硫化氢的排放会对大气、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高浓度的硫化氢会破坏植物叶片,影响植物生长,对水生生物也具有毒性。
2. 硫化氢的预防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减少硫化氢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2.1 工作场所控制在可能产生硫化氢的工作场所,应采取有效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并及时排除硫化氢。
此外,应设置气体检测仪器,实时监测硫化氢浓度,一旦超过安全限值,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2.2 个人防护装备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呼吸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
这些装备能有效阻挡硫化氢的侵入,保护工作人员免受危害。
2.3 培训和教育对从事与硫化氢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硫化氢的危害性、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方法。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4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和管道,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防止泄漏。
及时修复或更换老化和损坏的设备,减少硫化氢泄漏的风险。
2.5 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紧急疏散程序和急救措施等。
在发生硫化氢泄漏事故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3. 结论硫化氢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气体,对人体和环境都带来严重风险。
为了预防硫化氢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工作场所控制、个人防护装备、培训和教育、定期检查和维护以及制定应急预案等。
硫化氢的危害和防治(三篇)

硫化氢的危害和防治理化性质为无色气体。
具有臭蛋气味。
分子式H2-S。
分子量34.08。
相对密度1.19。
熔点-82.9℃。
沸点-61.8℃。
易溶于水,亦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
可燃上限为45.5%,下限为4.3%。
燃点292℃。
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
关闭钢瓶阀门,切断气流,以杀火势。
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钢瓶冷却,并用雾状水保护去关闭阀门的人员。
储运须知包装标志:有毒气体。
副标志:毒害品。
包装方法:钢瓶装。
储运条件:防止容器碰撞。
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低温库房。
远离热源、火源。
防止日光曝晒和静电。
与硝酸、强氧化剂、腐蚀性液体或气体、高压容器或钢瓶相隔离。
并严防产生静电,避免日光直射和受热。
泄漏处理处理泄漏物必须穿戴包括氧气防毒面具的全身防护服。
对残余废气或钢瓶泄漏出的气体用排风机送到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接触机会在采矿和从矿石中提炼铜、镍、钴等,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橡胶、人造丝、鞣革、硫化染料、造纸、颜料、菜腌渍、甜菜制糖、动物胶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开挖和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潜涵、隧道和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以及分析化学实验室工作者都有接触硫化氢的机会;天然气、矿泉水、火山喷气和矿下积水,也常伴有硫化氢存在。
由于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中,有时可随水或油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
侵入途径硫化氢经粘膜吸收快,皮肤吸收甚少。
误服含硫盐类与胃酸作用后产生硫化氢可经肠道吸收而引起中毒。
毒理学简介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
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
其毒作用的主要靶器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伴有心脏等多器官损害,对毒作用最敏感的组织是脑和粘膜接触部位。
人吸入LCL0:600ppm/30M,800ppm/5M。
人(男性)吸入LCL0:5700ug/kg。
大鼠吸入LC50:444ppm。
小鼠吸入LC50:634ppm/1H。
硫化氢在体内大部分经氧化代谢形成硫代硫酸盐和硫酸盐而解毒,在代谢过程中谷胱甘肽可能起激发作用;少部分可经甲基化代谢而形成毒性较低的甲硫醇和甲硫醚,但高浓度甲硫醇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强烈的毒性和易燃性。
它广泛存在于石油、天然气、煤矿等工业领域,同时也是一些细菌产生的副产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化氢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硫化氢的危害:1. 呼吸系统影响:硫化氢进入呼吸系统后,会对上呼吸道、肺部和支气管产生刺激作用,引起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导致窒息甚至死亡。
2. 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硫化氢可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液,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短期暴露会导致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长期暴露则可能引发神经系统疾病。
3. 心血管系统影响:硫化氢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
4. 皮肤和眼睛刺激: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引起皮肤灼伤、红肿、疼痛等症状,同时也会刺激眼睛,导致眼结膜充血、眼痛等不适。
硫化氢的预防:1. 工作场所安全措施:在涉及硫化氢的工作场所,应建立完善的安全措施,包括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同时,要定期进行通风换气,确保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低于安全标准。
2. 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并执行硫化氢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正确使用设备、严格控制硫化氢的泄漏和排放,以及进行事故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3. 定期检测和监测:建立硫化氢的定期检测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危险源。
可以使用气体检测仪器进行空气中硫化氢浓度的监测,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4. 个人防护意识培养: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硫化氢危害的认识和个人防护意识,让他们明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5. 应急处理和救援准备: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和救援准备措施,包括事故报告机制、事故处理流程、急救设备和人员培训等,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硫化氢泄漏和事故。
总结:硫化氢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的气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和眼睛都会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为了预防硫化氢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工作场所安全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定期检测和监测、个人防护意识培养以及应急处理和救援准备。
2024年煤矿瓦斯中硫化氢的危害与防治

2024年煤矿瓦斯中硫化氢的危害与防治引言:煤矿在全球能源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从煤矿开采中产生的瓦斯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其中硫化氢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气体。
本文将探讨硫化氢在煤矿瓦斯中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硫化氢的危害煤矿瓦斯中存在的硫化氢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和高毒性的气体。
以下是硫化氢的主要危害:1. 毒性作用:硫化氢在低浓度下会导致头痛、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高浓度下可引起中毒甚至致命。
2. 爆炸性:硫化氢易形成可燃炸药,当其浓度超过爆炸下限时,遇到火花或明火会引发爆炸。
3. 腐蚀性:硫化氢能对金属和建筑材料产生腐蚀作用,损害设备和构筑物的完整性。
4. 环境污染:硫化氢的释放会对大气、水体和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对人民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威胁。
二、硫化氢的防治为了减少煤矿瓦斯中硫化氢的危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1. 加强通风管理:通过合理设计和管理煤矿瓦斯抽放系统,确保瓦斯及时排出,避免其积聚到可燃浓度。
2. 及早发现和预警:煤矿应配备气体检测仪和报警系统,及时监测和发现硫化氢的浓度,一旦超过安全标准即时报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3. 强化安全培训:煤矿工人需要接受相关培训,学习有关硫化氢的危害,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4. 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工人在作业时应配备适当的呼吸器和防护服,以防止硫化氢侵入呼吸系统或对皮肤产生腐蚀作用。
5. 加强设备维护和更新:煤矿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瓦斯抽放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行,并根据最新技术更新设备,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6. 强化监管措施:政府和煤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煤矿的监管,确保相关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罚。
三、技术创新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的技术也可以用于硫化氢的防治,例如:1. 生物气体净化技术:利用生物技术去除煤矿瓦斯中的硫化氢,将其转化成无害物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基于人工智能的监测与预测:通过建立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煤矿瓦斯中硫化氢的浓度,利用大数据分析和预测算法,预测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提前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化氢的危害与防治0 引言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气体,比重为1. 1895(空气比重为1 000),熔点为一85. 5C,沸点为一 60. 7~C,溶于水,乙醇,甘油,二硫化碳和石油等。
其标准电极电位(s /s )一0. 48V, (S /H2S)=0. 14V,水溶液为氢硫酸。
在空气中H S能被氧气所氧化。
硫根离子能与多种金属离子作用,生成不溶于水或酸的硫化物沉淀。
硫化氢分子是极性分子。
1 H2S的危害硫化氢是剧毒的危险性气体,当空气中浓度超过28mg/m时,人就无法正常工作;超过1000mg/m时,就可引起急性中毒,造成人员死亡。
大多数油气田都存在着硫化氢的污染和危害。
钻井过程中遇到酸性油层,或含有硫酸盐还原菌的各种流体,以及钻井液热分解时,都可能产生硫化氢气体,一旦释放,其含量就非常大 (1000 mg/m 以上),将造成重大危害。
一般来说,石油地层伴生气中硫化氢的含量可达 1000~2000mg/dm 或更高。
主要是由含硫地层的高价硫 (如硫酸盐 )溶于地下水,此地下水中已不含氧,且其中的还原性有机物 (腐植质、沥青、石油等 )与高价硫化物相互作用还原成H S;同时地层中也存在硫酸盐的还原菌还可将高价硫酸盐还原成H S;此外,地层中存在的难溶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可产生H S。
由实验可知硫化氢在油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所以上述各种原因产生的硫化氢既溶于地下水,也溶于油层中,更混合于天然气或石油的伴生气中。
由于硫化氢沸点很低,常以气体形式存在,在钻井过程中遇到酸性地层或酸性钻井液,一有缝隙就流出地面。
在钻井完成后产油时,石油一出井口,压力降低,溶在石油中的硫化氢流入空气中,造成极大危害。
例如在我国华北某油田曾发生硫化氢大量逸出,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事件。
在 60年代,四川塘河某井就因发生硫化氢应力破裂引起大火,造成财产巨大损失。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采油过程中硫化氢从设备缝隙处微量泄漏出来,沉积在地势低洼处,在工作人员进入这些地带时造成人员伤亡。
硫化氢的另一个主要危害是造成油气田设备的腐蚀。
硫化氢对油气田设备的危害不在于增加对钢铁的腐蚀速度,而在于加剧钢的渗氢作用,从而导致氢脆,使设备产生硫化氢应力腐蚀破裂,特别是硫化氢存在时会加速H 对钢铁设备的腐蚀,使氢脆现象更为严重。
硫化氢与钢铁的作用较符合实际的解释是阳极反应:Fe+H2S+H20=Fe(HS吸 +H30Fe(H「)吸附一(FeHS) +2e(FeHS) +H30 一 Fe +H2S+H20由于Fe与S原子的电负性相差较大,在金属表面形成化学吸附的催化剂Fe(HS) 的作用下,Fe与s原子结合较牢固,使金属原子间的结合力减弱,从而使Fe的电子容易失去而形成Fe,电离出的Fe与H隸反应Fe +HS---~FeS+H进行。
而阴极反应为:Fe+H2S+H20=Fe(H一)吸 +H30Fe(SI■一)吸附+H30 =Fe(H— S— H)吸+H20 Fe(H— S- H)吸附 +e— Fe(HS)吸附 +H 吸由此可见氢脆系由金属Fe在阴极区吸收阴极产物氢原子。
由于氢原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使金属表面氢原子浓度大增,使其逐步向金属内部渗入占据金属原子空穴而引起氢脆。
当氢原子从金属表面向其内部扩散至某些微裂纹的界面处,并在其浓度积都很小,;K SP (NiS)=3 . 0X 10 -19 。
上吸附时,降低了金属的表面能,在外力的作用下,断裂面就会扩大。
当微小的氢 原子扩散到金属内部微裂纹处,并聚集到足以使裂纹扩展所需的时间,当裂纹扩展 到临界值,就会产生裂纹失稳扩展而急剧破坏。
另外,滞留在金属内部的氢原子含量超过一定浓度时,就可能在金属内部微小孔隙处变成氢分 子。
这些氢分子易于在晶界、相界和微裂纹等内部缺陷处聚集,使金属产生鼓泡、 白点等。
钢铁中的Fe 。
C 在高温高压的氢气中可分解成甲烷气体, 气泡的形成会在金 属内部产生30MP 或更高的压力,使金属原子间隔或微裂纹增大产生氢脆, 引起金属 设备的突然爆裂,发生掉油管及油管破裂造成设备腐蚀损坏报废事故。
看来在进行 含硫化氢的油气田施工中,除防止酸性物质对设备的腐蚀外,硫化氢存在而引起的 氢脆也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而不要误认为电极电位E(S/ HzS)低,硫化氢有还原 作用,腐蚀作用不大。
2 去除硫化氢的常用措施2.1沉淀法二元弱酸氢硫酸电离出硫离子, 可与许多金属离子生成难溶物, 如:K SF (C U S) :6.0X1036;K SP (ZnS)=1.6X 10-24; K sP (FeS)=6.0 X 10-18油井中或钻井液中加入上述金属离子的盐或氧化物,与硫离子作用生成难溶化 合物除去硫化氢。
如果油井中伴生气体中含有硫化氢,可使伴生气体通过含上述物 质的水溶液, 硫化氢气体与盐水溶液作用而沉淀脱去硫化氢。
常用的物质有硫酸铜、 碳酸亚铜、碱式碳酸锌、氧化锌、醋酸锌、锌鳌合物、氧化铁、氧化亚铁、铁鳌合 剂、碱式碳酸镍等。
2. 2物理吸收法硫化氢分子是极性分子, 分子间具有取向力、 诱导力和色散力, 其偶极矩为 6. 84 x i0_。
德拜单位,利用这些分子间力的作用使用物理方法脱除硫化氢。
这些方法 包括有加压水洗法、活性炭法、分子筛法、冷甲醇等、碳酸丙烯酯法、环丁酯法、 聚乙二醇二甲 酰法等。
活性炭和分子筛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就吸附而言, 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这里利用活性炭和分子筛与极性的硫化氢分子作用产生物理吸附而被清除。
加压水 洗法和冷甲醇法中的水和甲醇都是极性溶剂,水分子的偶极矩为 1. 84x 10-18德拜 -18单位,CH0H 的偶极矩为1. 69 X 10-德拜单位。
水和甲醇对极性的硫化氢分子吸附 很强。
甲醇的沸点为64. 65T ,容易挥发,在吸收硫化氢时温度低一点为好。
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在碳酸丙烯酯中的溶解度分别是水中的 4倍多,碳酸丙烯酯是 一种有机溶剂,性质稳定,无毒无腐蚀,挥发性小。
对于天然气和合成氨工业中的 酸性气体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有机硫化物等是一种良好的吸附剂。
因它具有在较高 分压下有效地吸收酸性气体,在较低分压下不需要热量而容易解吸的特点,被认为 是一种优良、 高效的物理吸收剂。
它脱硫脱碳具有节能、 流程短和操作简单等优点。
环丁砜法又称物理化学吸收法,环丁砜(C H 0 S)为无色液体,熔点27. 4〜27. 8C ,沸点285C ,是一种良好的极性溶剂,与水、丙酮、甲苯互溶,用于吸 收石油、合成氨等工业中的硫化氢等酸性废气。
2. 3钾碱法和氨水法氢硫酸是二元弱酸,在水溶液中以H 2S 、HS 、S 2-三种形式存在,根据理论计算可 知,当Ph=4 10、13左右时,分别主要以HzS HS-、S 的形式存在,约占99左右。
钾碱法是将浓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盛在用通气管连接的数个球形设备中,将含硫化 氢或其他酸性物质的气体通过该钾碱球管,根据上述二元弱酸碱的离解原理而被吸收。
氨水法类似钾碱法,氨水是一种弱碱,当其初始浓度为C时,其溶液的氢氧根离子浓度近似为C(0H)= ' ,代:为NH • H20的标准电离平衡常数,氨水的初始浓度越大,碱度越大。
当C=0. 1 mol /dm,pH-i 1 . 12,此时硫化氢溶液中主要以HS^和S2-形式存在,不会放出气体硫化氢。
2. 4氧化法E(S/F2S)=0. 14 V; E(S/S ) 一0. 48 V,标准电极电位值很低,要把 H S和 S2-氧化成单质硫较容易。
如H S0 (浓)、SO、0、Fe 0。
等都可将H S或S2-氧化,可根据油气田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处理剂。
2. 5金属氧化物吸收法许多油气田和煤气厂用金属氧化物及其混合物来脱除硫化氢,在低温下,这些金属氧化物的脱硫效果较差,在高温下的脱硫效果很好。
高温脱硫技术的进展主要依赖于可再生硫的吸收剂研究。
1976年,维斯特莫兰(westmoreland)和哈利森 (Harris。
n)对高温脱硫剂进行了系统研究,在400〜1200E的范围内做了实验,选择了ZnO FeO Fe203。
、CuO A1203。
、ZrO2、TQ2、MnO CaO MgO口V、Sr、Ba C0 W勺氧化物及上述氧化物的混合物,如 ZnFez0、ZnTiO。
、Zn TiO、Zn Ti。
0等。
发现混合物比单一的金属氧化物吸硫效果更好。
影响吸收剂吸收效果的因素有:硫化氢气体的杂质含量,吸收剂的载硫能力,吸收剂的再生性,吸收剂的机械强度和活性耐久性。
甚至吸收剂的制备程序、添加物的含量、锻烧温度、程序路线不同脱硫效率也不同。
总体看来,铁锌氧化物的混合物是最有效的,脱硫率有时达98.9,虽然还存在一些缺点,但是,这类物质存在许多潜在的改进能力。
2. 6高压静电法硫化氢和硫醇具有强烈的臭味,物质分子结构与嗅觉之间的关系,目前大约有30多种学说来解释,但至今未能完全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但主要学说有两种,一种是发臭基团学说,另一种是分子振动学说。
发臭基团学说认为物质发臭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化合物具有特征发臭基团,如硫基(-S),巯基(一SH),硫氰基(一SCN的化合物往往具有臭味。
这些含有特征发臭基团的气体分子与嗅觉细胞的作用,经嗅觉神经向脑部神经的信息传递,使人实现对不同气味的鉴别。
分子振动学说认为:喇曼光谱是任何纯物质均有的特性,当单色光被一种纯物质散射时,所有散射光的波长均大于或小于原单色光的波长,这种效应称为Raman喇曼)效应,此波长的变化量称为Rama位移。
分子振动学说认为物质的气味取决于其分子内部的振动,即Raman位移与气味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
对甲基硫醇、乙基硫醇、丙基硫醇以及戊基硫醇等烷基硫醇作Rama光谱分析,发现它们都有2567~2586cm的Rama位移。
其他的化合物没有这一数值的Rama位移,同时也没有硫醇的气味,它们的分子也没有硫醇分子内部的那种振动。
高压静电场脱硫的核心问题是电晕辉光放电,在高压电晕线周围的可见电辉光区的氧气可生成臭氧(03),其体积浓度可达百万分之几,同时可持续不断地产生紫外线和高能电子流,这些物质均可使气体分子激活,生成一些氧化性极强的活性粒子或自由基,甚至还有资料报告,电晕辉光放电可使放电极周围的气体迅速生成高浓度的等离子体。
分子中的巯基-SH 和硫基一S在高压静电场中很容易被氧化,改变其本身的化学结构,变成没有硫基和巯基的物质,如变成单质硫或硫氧键(一S一0)型的物质。
其他防治硫化氢等气体的方法,基本原理与上述大体一致,只是处理剂不同或工艺流程不同。
这就不再赘述了,可以根据基本原理进行研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