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钻井作业中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中毒措施

合集下载

煤矿瓦斯中硫化氢的危害与防治范文(二篇)

煤矿瓦斯中硫化氢的危害与防治范文(二篇)

煤矿瓦斯中硫化氢的危害与防治范文煤矿瓦斯中的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具有剧毒的气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从硫化氢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硫化氢的来源煤矿瓦斯中的硫化氢主要来自煤炭中的硫化铁和有机硫化物等。

在采煤过程中,煤炭中的硫化物经煤炭坍塌、挤压、摩擦等作用,释放出硫化氢。

二、硫化氢的危害硫化氢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1. 对人体的危害硫化氢进入人体后,会与血红蛋白结合,阻碍氧气在体内的输送。

低浓度的硫化氢会引起头痛、眼痒、咳嗽等症状,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引发中毒反应,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痉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昏迷和死亡。

2. 对环境的危害硫化氢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硫化氢会与水蒸气中的水分反应生成硫酸,进而对环境中的植物、土壤和建筑物等造成腐蚀;另一方面,硫化氢会通过空气传播,污染大气。

三、硫化氢的防治措施为了保障矿工及环境的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 控制硫化氢的产生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应加强瓦斯抽放和通风工作,提高瓦斯的控制效果,减少瓦斯中硫化氢的含量。

2. 加强个人防护在煤矿工作场所,矿工应按要求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硫化氢。

3. 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煤矿企业应加强瓦斯中硫化氢的危害教育,提高矿工对硫化氢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加强矿工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应对硫化氢事故的能力。

4. 定期检测和监测煤矿企业应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硫化氢浓度的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确保矿工的健康和安全。

5. 加强应急准备和救援能力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在硫化氢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和救助。

综上所述,煤矿瓦斯中的硫化氢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的气体。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和环境的安全,应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控制硫化氢的产生、加强个人防护、安全教育和培训、定期检测和监测以及加强应急准备和救援能力等。

硫化氢危害的安全防范与应急措施[共五篇]

硫化氢危害的安全防范与应急措施[共五篇]

硫化氢危害的安全防范与应急措施[共五篇]第一篇:硫化氢危害的安全防范与应急措施硫化氢危害的安全防范与应急措施2006年3月下旬,重庆开县高桥镇一座矿井发生井漏,泄漏的硫化氢气体从河底及附近山体缝隙冒出。

以事故点和距事故点一公里处的出气点这两个为圆心,一公里为半径范围的1.5万多名居民被紧急疏散。

该矿井就位于12~23特大井喷事故矿井旁,10万人连夜疏散,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多万元。

硫化氢对人体的伤害和其产生的灾害冲击触目惊心,震惊了全国。

谈及硫化氢和硫化氢的危害,人们自然十分惊恐。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硫化氢,也有硫化氢的危险和危害,被人们称之为“神秘的杀手”。

近年来,在我们周围就发生过不少硫化氢事故的惨痛教训:有的从业人员进入污水处理池或窨井时,没有佩戴或者正确佩戴过滤防毒面具,结果无声无息地被硫化氢气体所“陷害”;有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存在疏漏,废液在半路“分流”,其反应产生的硫化氢气体致使现场从业人员中毒或死亡;有的从业人员在作业现场中随便吸烟,乱扔的烟蒂而引燃了沉浮的硫化氢气体,造成从业人员致残或者性命葬送。

硫化氢可溶于水和乙醇,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导起燃烧爆炸。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烈和爆炸的危险。

硫化氢是许多工业生产中的副产物。

目前,有70多种职业有机会接触硫化氢。

这些职业包括采矿、石油开采与提炼、皮革制造、橡胶合成、煤气制取、人造纤维、造纸、染料、印染、制糖、食品加工等。

此外,有机物腐败场地也有硫化氢产生,因此清理垃圾、阴沟、粪池、菜窖时,也会接触硫化氢。

一、硫化氢的理化特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CAS:7783-06-4,分子式H2-S,为无色、有“臭皮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分子量34.08,熔点:-82.9℃,沸点:-61.8℃,相对密度(空气=1):1.19,饱和蒸气压:2026.5kPa(25.5℃),临界温度:100.4℃,临界压力:9.01MPa,爆炸下限:4.3%,爆炸上限45.5%,引燃温度:260℃,最小点火能:0.077mJ,最大爆炸压力:0.490Mpa,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

浅谈钻井作业中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中毒措施(2020版)

浅谈钻井作业中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中毒措施(2020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浅谈钻井作业中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中毒措施(2020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浅谈钻井作业中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中毒措施(2020版)一、分析H2S的危害谈到H2S的危害,我们必须先了解H2S的特性,因为H2S自身特殊的性质,使得它对钻井工作人员及设备造成很大的危害。

下面着重阐述H2S的特性、H2S对人体的危害及中毒症状以及H2S对设备的腐蚀危害。

(一)H2S的特性H2S是一种可燃性气体,H2S燃点为260℃,燃烧时为蓝色火焰,并生成危及人眼睛和肺部的二氧化硫;H2S也是一种极易爆炸的气体,当H2S在空气中浓度达到4.3~46%时,形成的混合气体,遇火将产生强烈的爆炸;H2S还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人体吸入H2S后,可致人眼、喉、呼吸道发炎;H2S易溶于水和油,H2S及其水溶液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如果溶液中同时含有CO2或O2,其腐蚀作用更快;H2S及其水溶液还能加速橡胶、油浸石墨等非金属材料的老化;最重要的是H2S剧毒性,H2S的毒性比CO大5—6倍,可与氰化物相比,是一种致命的气体。

它对人体的致死浓度为500ppm,在正常条件下,对人的安全临界浓度是不能超过30PPm。

(二)H2S对人体的危害及中毒症状•1、H2S对人体的危害。

H2S是一种神经毒剂,也是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造成心脏等多个器官损害,对其作用最敏感的部位是脑和粘膜。

H2S被吸入人体,通过呼吸道,经肺部,由血液运送到人体各个器官。

浅谈钻井作业中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中毒措施

浅谈钻井作业中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中毒措施

一、分析 H2S 的危害谈到 H2S 的危害,我们必需先了解 H2S 的特性,由于 H2S 自身特殊的性质,使得它对钻井工作人员及设备造成很大的危害。

下面着重阐述H2S 的特性、H2S 对人体的危害及中毒病症以及 H2S 对设备的腐蚀危害。

(一)H2S 的特性H2S 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H2S 燃点为 260℃,燃烧时为蓝色火焰,并生成危及人眼睛和肺部的二氧化硫;H2S 也是一种极易爆炸的气体,当 H2S在空气中浓度到达 4.3~46%时,形成的混合气体,遇火将产生剧烈的爆炸; H2S 还具有剧烈的腐蚀性,人体吸入 H2S 后,可致人眼、喉、呼吸道发炎; H2S 易溶于水和油, H2S 及其水溶液对金属有剧烈的腐蚀作用,假如溶液中同时含有 CO2 或者 O2,其腐蚀作用更快; H2S 及其水溶液还能加速橡胶、油浸石墨等非金属材料的老化;最重要的是H2S 剧毒性, H2S的毒性比 CO 大 5—6 倍,可与氰化物相比,是一种致命的气体。

它对人体的致死浓度为 500ppm,在正常条件下,对人的安全临界浓度是不能超过30PPm。

(二)H2S 对人体的危害及中毒病症1、H2S 对人体的危害。

H2S 是一种神经毒剂,也是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造成心脏等多个器官伤害,对其作用最敏感的部位是脑和粘膜。

H2S 被吸入人体,通过呼吸道,经肺部,由血液运送到人体各个器官。

首先刺激呼吸道,使嗅觉钝化、咳嗽,眼睛被刺痛,严峻时将失明;刺激各个神经系统,导致头晕,丢失平衡,呼吸艰难;心脏加速跳动,严峻时,心脏缺氧死亡。

H2S 进入人体,将与血液中的溶解氧发生化学反响,当H2S 浓度极低时,对人体威逼不大,当浓度较高时,将夺去血液中的氧,使人体器官缺氧中毒,甚至死亡。

2、H2S 中毒时的病症H2S 中毒普通有两种,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 第一,急性中毒。

• 吸入高浓度的 H2S 气体味导致气喘,脸色苍白,肌肉痉挛;当H2S 浓度大于 700ppm时,人很快失去知觉,几秒钟后就会窒息,呼吸和心脏停顿工作,假如未准时抢救,会快速死亡。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用化学式为H2S。

它广泛存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化工、污水处理等行业中,是一种常见的有毒气体。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化氢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硫化氢的危害硫化氢是一种具有高度毒性的气体,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严重危害。

以下是硫化氢的主要危害:1. 呼吸系统危害:硫化氢进入呼吸道后,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硫化氢环境中,可能导致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2. 中枢神经系统危害:硫化氢可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短期暴露于高浓度硫化氢环境中,可能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

长期暴露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引起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3. 眼睛和皮肤刺激:接触高浓度硫化氢的气体或液体,可能导致眼睛和皮肤的刺激、烧灼感、红肿等症状。

4. 高浓度硫化氢的爆炸性:硫化氢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4.3%时,会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一旦遇到明火或高温,极易发生爆炸。

5. 长期暴露的慢性健康影响:长期暴露于低浓度硫化氢环境中,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问题、肝脏损害等。

二、硫化氢的预防措施为了保护人员和环境安全,必须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减少硫化氢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1. 工作场所通风:在可能产生硫化氢的工作场所,应确保通风设备正常运行,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通风系统应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工作。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硫化氢的工作环境中,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这包括防毒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并确保其正确使用和维护。

3. 定期检测:在可能存在硫化氢泄漏的场所,应定期进行气体检测。

使用可靠的气体检测仪器,确保及时发现和报警。

4. 培训和教育:对从事涉及硫化氢的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应包括硫化氢的危害、预防措施、急救知识等。

硫化氢的危害与预防

硫化氢的危害与预防
新疆石油管理局井下作 业公司 11
硫化氢的危害与预防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 硫化氢对人体:可嗅到臭蛋气味, ---4.6ppm 1、0.13ppm---4.6ppm:可嗅到臭蛋气味,对 人体不产生危害。 人体不产生危害。 4.6ppm以上 刚接触到有刺热感, 以上: 2、4.6ppm以上:刚接触到有刺热感,但会迅 速消失。 速消失。 10ppm(20ppm):允许 小时暴露值, 允许8 3、10ppm(20ppm):允许8小时暴露值,即安全 临界浓度值(TLV), ),超过安全临界浓度必 临界浓度值(TLV),超过安全临界浓度必 须戴上防毒面具。各国采用的安全临界浓 须戴上防毒面具。 度值不尽相同,美国职业与安全署(OSHA) 度值不尽相同,美国职业与安全署(OSHA) 10ppm。 标准为10ppm 标准为10ppm。我国现采用的标准允许空气 中最高接触浓度为10ppm 中最高接触浓度为10ppm
新疆石油管理局井下作 业公司 14
硫化氢的危害与预防
皮肤:灼伤皮肤。 皮肤:灼伤皮肤。 呼吸道:硫化氢由呼吸道进入人体, 呼吸道:硫化氢由呼吸道进入人体,刺 激呼吸道,产生呛咳,使嗅觉迟钝, 激呼吸道,产生呛咳,使嗅觉迟钝,严 重时使呼吸道烧伤,导致呼吸困难。 重时使呼吸道烧伤,导致呼吸困难。刺 激神经系统,导致头晕,丧失平衡, 激神经系统,导致头晕,丧失平衡,产 生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影响心脏, 生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影响心脏,使 心率加快,严重时使心脏缺氧导致死亡。 心率加快,严重时使心脏缺氧导致死亡。 硫化氢随空气被吸入, 硫化氢随空气被吸入,人体与血液中的 氧产生化学反应, 氧产生化学反应,当硫化氢含量少时可 被氧化,对人体不产生危害。 被氧化,对人体不产生危害。但硫化氢 浓度高时,它可夺取人体中的氧, 浓度高时,它可夺取人体中的氧,使人 体各部分缺氧产生中毒,甚至死亡。 体各部分缺氧产生中毒,甚至死亡。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

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极强的毒性。

它广泛存在于石油、天然气、煤矿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也可由一些细菌产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1. 硫化氢的危害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呼吸系统危害:硫化氢进入人体后,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引起咳嗽、呼吸难点甚至窒息。

1.2 神经系统危害:高浓度的硫化氢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引起头晕、头痛、昏迷等症状。

1.3 眼睛和皮肤刺激:接触硫化氢会导致眼睛和皮肤发生灼烧、红肿、疼痛等刺激反应。

1.4 毒性作用:硫化氢可与人体内的铁离子结合,形成硫化铁,影响体内的氧运输和细胞呼吸,严重时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2. 硫化氢的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硫化氢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2.1 工作场所通风:确保工作场所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及时排除硫化氢气体,减少其浓度。

2.2 个人防护装备: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呼吸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防止硫化氢接触。

2.3 安全培训:对从事与硫化氢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使其了解硫化氢的危害性、急救措施等,提高安全意识。

2.4 检测监控:在可能产生硫化氢的工作区域安装气体检测仪器,定期监测硫化氢浓度,一旦超过安全标准即将采取措施。

2.5 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紧急疏散、急救措施等,以应对硫化氢泄漏事故。

2.6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对设备、管道等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防止硫化氢泄漏。

3. 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以下是一个实例分析:某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硫化氢泄漏,工人接触到高浓度的硫化氢,造成多人中毒。

事故发生后,企业即将采取了以下措施:3.1 紧急疏散:即将启动紧急疏散预案,将工人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3.2 急救措施:即将对中毒人员进行急救,包括进行人工呼吸、使用氧气面罩等,保证其呼吸道通畅。

2024年煤矿瓦斯中硫化氢的危害与防治(三篇)

2024年煤矿瓦斯中硫化氢的危害与防治(三篇)

2024年煤矿瓦斯中硫化氢的危害与防治硫化氢(H2S)是一种剧毒的可燃气体,无色,带有臭鸡蛋气味。

其化学活动性极大,能使银、铜等金属表面发黑。

H2S极易溶于水形成氢硫酸,H2S在水中的溶解度是CO2的2.7倍,是CH4的93倍多。

H2S 比空气重(相对密度为1.17)。

人体能够闻到硫化氢气味的浓度下限为(0.2-0.3)10-6。

当硫化氢浓度为(20-30)10-6时就出现强烈气味,当浓度为(100-150)10-6时,将使人嗅觉麻痹,当浓度在100010-6时,在数秒钟内会致人死亡。

1、H2S的成因根据硫化氢的成因机理可将自然界中的硫化氢分为5种成因类型:生物降解、微生物硫酸盐还原、热化学分解、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和岩浆成因。

生物降解是在腐败作用主导下形成硫化氢的过程。

腐败作用是在含硫有机质形成之后,当同化作用的环境发生变化,发生含硫有机质的腐败分解,从而释放出硫化氢。

这种方式出现在煤化作用早期,生成的硫化氢规模和含量不会很大,也难以聚集。

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茵利用各种有机质或烃类来还原硫酸盐,在异化作用下直接形成硫化氢。

在这个作用过程中,硫酸盐还原茵只将一小部分代谢的硫结合进细胞中,大部分硫被需氧生物所吸收来完成能量代谢过程。

一些菌种的有机质分解产物可能会成为另一些菌种所需吸收的营养,这会使有机质被硫酸盐还原茵吸收转化效率提高,从而产生大量的硫化氢。

这种硫酸盐还原茵将硫酸盐还原生成硫化氢的方式又被称为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BSR)。

该过程是硫化氢生物化学成因的主要作用类型,由于这种异化还原作用是在严格的厌氧环境中进行的,故有利于所生成硫化氢的保存和聚集,但是形成的硫化氢丰度一般不会超过2%,且地层介质条件必须适宜硫酸盐还原茵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在深层难以发生。

生物降解、微生物硫酸盐还原形成的H2S气体多为原生生物成因气,是在煤化作用早期阶段,由相对低温和浅埋深的泥炭沼泽环境中的泥炭或低煤级煤(褐煤),通过细菌分解等一系列复杂过程所生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钻井作业中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中毒措施摘要:2003年12月23日四川重庆高桥镇罗家16号井发生井喷特大工业事故,大量H2S有毒气体从井底喷出,造成243人死亡,396人中毒住院,造成3万多附近村民紧急疏散,周围约五公里范围内被封闭。

2005年长庆井下处某井,一名职工下到罐底清罐时,被H2S熏倒,同班2人发现后,立即配戴防毒面具去施救。

在救人过程中,因配戴的是不防硫化氢的活性炭滤毒罐,也被硫化氢熏倒,造成3人死亡的重大工业事故。

H2S气体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环境恶性污染,同时,它对金属设备、工具及用具也将造成严重的腐蚀破坏。

由于H2S腐蚀造成钻具断裂,以致使井下造成复杂事故,其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因此,为确保人员的绝对安全,杜绝H2S井的井喷事故发生,我们必须要了解H2S的危害,掌握H2S气体的防护知识,预防H2S中毒,将H2S造成的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认识H2S的危害性,分析H2S在钻井作业中的主要来源,以及当有H2S存在时如何在钻井作业中检测预防,并进一步阐述一旦H2S中毒如何紧急抢救。

关键词:H2S 危害中毒措施一、分析H2S的危害谈到H2S的危害,我们必须先了解H2S的特性,因为H2S自身特殊的性质,使得它对钻井工作人员及设备造成很大的危害。

下面着重阐述H2S的特性、H2S对人体的危害及中毒症状以及H2S对设备的腐蚀危害。

(一)H2S的特性H2S是一种可燃性气体,H2S燃点为260℃,燃烧时为蓝色火焰,并生成危及人眼睛和肺部的二氧化硫;H2S也是一种极易爆炸的气体,当H2S在空气中浓度达到4.3~46%时,形成的混合气体,遇火将产生强烈的爆炸;H2S还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人体吸入H2S后,可致人眼、喉、呼吸道发炎;H2S易溶于水和油,H2S及其水溶液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如果溶液中同时含有CO2或O2,其腐蚀作用更快;H2S及其水溶液还能加速橡胶、油浸石墨等非金属材料的老化;最重要的是H2S剧毒性,H2S的毒性比CO大5—6倍,可与氰化物相比,是一种致命的气体。

它对人体的致死浓度为500ppm,在正常条件下,对人的安全临界浓度是不能超过30PPm。

(二)H2S对人体的危害及中毒症状•1、H2S对人体的危害。

H2S是一种神经毒剂,也是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造成心脏等多个器官损害,对其作用最敏感的部位是脑和粘膜。

H2S 被吸入人体,通过呼吸道,经肺部,由血液运送到人体各个器官。

首先刺激呼吸道,使嗅觉钝化、咳嗽,眼睛被刺痛,严重时将失明;刺激各个神经系统,导致头晕,丧失平衡,呼吸困难;心脏加速跳动,严重时,心脏缺氧死亡。

H2S进入人体,将与血液中的溶解氧发生化学反应,当H2S浓度极低时,对人体威胁不大,当浓度较高时,将夺去血液中的氧,使人体器官缺氧中毒,甚至死亡。

2、H2S中毒时的症状H2S中毒一般有两种,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第一,急性中毒。

•吸入高浓度的H2S气体会导致气喘,脸色苍白,肌肉痉挛;当H2S浓度大于700ppm时,人很快失去知觉,几秒钟后就会窒息,呼吸和心脏停止工作,如果未及时抢救,会迅速死亡。

而当H2S浓度大于2000ppm时,人体只需吸一口气,就很难抢救而立即死亡。

•第二,慢性中毒•人体暴露在低浓度H2S环境(如50-100ppm)下,将会慢慢中毒,症状是:头痛、晕眩、兴奋、恶心、口干、昏睡、眼睛感到剧痛,连续咳嗽、胸闷或皮肤过敏等。

长时间在低浓度H2S条件下工作,也可能造成人员窒息死亡。

当人受H2S伤害时,往往反映神智不清、肌肉痉挛、僵硬、随之重重的摔倒、碰伤和摔死。

H2S的中毒机制和毒性作用,随接触浓度和接触时间变化而不同。

浓度越高则对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较低时对粘膜刺激作用明显。

下面附不同浓度H2S 对人体的危害表,进一步说明H2S对人的危害性极大。

不同浓度H2S对人体危害表(三)H2S对设备的腐蚀损害。

H2S的职业危害大部分是由H2S对设备腐蚀造成泄漏而引发的,在钻井作业中,H2S对油气田设备的腐蚀主要包括电化学腐蚀和硫化物的腐蚀破裂。

钻具暴露在空气中或在井内钻井液中,受到硫化氢的腐蚀,发生电化学反应,放了出氢气,渗入钢材内部,体积增大,在金属内部产生很大应力,致使低强度钢和软钢发生鼓泡,高强度钢产生裂纹,使钢材变脆,再受外力断裂,产生“氢脆”现象。

H2S腐蚀会造成钻具发生氢脆断裂而无法压井,被迫完钻。

尤其在含硫油气田钻井中,硫化氢对油管、套管、钻杆腐蚀比较严重,其中由于钻杆受到拉、压、挤、扭、冲等复杂载荷的作用,且工作环境十分恶劣,造成钻杆的H2S腐蚀最为严重。

因此H2S对油田的管材设备和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和破坏。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只要有钻井作业中有H2S存在,其必然对我们现场工作人员和钻井设备带来很大的危害,那么,钻井现场的H2S主要来自于哪里呢?下面我们重点介绍钻井作业中H2S的主要来源。

二、钻井作业中H2S的主要来源。

在钻井作业中,H2S主要来自于地层。

原始有机质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的过程中会产生H2S。

H2S贮藏在地层中,当我们进行钻井作业时将地层打开,地层内的H2S气体释放出来,进入井眼内,对井眼内的钻头、钻具和套管产生很强的腐蚀作用。

同时H2S向上运移到达地面,如果没有预防措施或突然发生井喷失控,大量H2S从井里喷出,势必造成严重的灾难性事故。

因此钻井现场必须有H2S预警装置,有预防设施,并且每一位现场职工都清楚H2S的危害性及紧急逃生路线,以防发生事故时,能够快速离开危险区域,杜绝事故的发生。

三、预防硫化氢中毒措施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性气体,对人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因此,在含硫气田进行钻井作业时,应严格执行SY/T 5087《含硫化氢油气井安全钻井推荐作法》的规定,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和减轻硫化氢溢出的危害。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1、制定防硫化氢应急预案。

2、硫化氢防护的技术培训,了解硫化氢的性质、主要危害掌握检测防护知识及现场急救方法。

3、配备硫化氢监测报警器及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4、在有可能产生硫化氢场所工作业时,应有人监护。

5、必须对井场一定范围以内的居民住宅、学校、厂矿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告之可能会遇到硫化氢溢出的危害,当这种危害发生时,应有可行的通信联系方法,通知上述人员迅速撤离。

6、进行日常安全检查。

在每天开始工作之前,应由监督实行日常检查。

应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检查项目:已经或可能出现硫化氢的工作场地;风向标;硫化氢监测设备及警报(功能试验);人员保护呼吸设备的安置;消防设备的布置;急救药箱和氧气瓶。

(一)制订H2S应急预案为了使井场上的所有作业人员都能高效地应对H2S紧急情况,在含硫地区钻井时,应当每天进行一次H2S防护演习。

若所有人员的演习都能达到规定要求,该防护演习可放宽到每星期一次。

当H2S报警器发出警报时,应采取下列步骤:1、所有必要人员都要戴上呼吸器,井队的HSE监督应检查空气供应阀,作业人员应按应急计划采取必要的措施(应急预案)。

2、如配备了鼓风机,要保证其工况良好。

3、保证至少两人在一起工作,禁止任何人单独出入H2S 污染区。

4、如果有不必要的人员在井场,他们须戴上呼吸器离开现场。

5、封锁井场大门,并派人巡逻。

在大门口插上红旗,警告钻机附近有极度危险。

6、发出H2S情况解除信号后,井队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监督应做到:1)检查呼吸器空气软管等,并判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必要的整改;2)给呼吸器充气,以供下次使用;检查有无故障或损坏,必要时进行维修和更换,呼吸器要存放在取用方便、卫生的地方;3)检查H2S传感和检测设备、发现故障及时整改;4)用手提式检查仪检测低洼区、空气不通区,以及钻机周围有无H2S聚集;5)汇报各种H2S检测设备、防护设备等有无破损情况。

7、H2S防护演习应记录在值班日志上,记录内容应包括:日期、培训、钻进深度、完钻所需时间、天气情况、参加练习的队员名单、在钻台或安全汇报点活动的简单描述,在演习过程中应注明队员的不规范操作或设备的故障,在日常钻井报告上也应注明每次H2S的防护演习情况。

8、演习后,对通知当地政府和警告井场附近的居民撤离现场的H2S应急计划进行讨论。

近几年钻井行业中H2S中毒事故频发,总公司为了确保钻井现场生产安全,每年在各个项目部均安排进行井控(H2S)应急预案演练,通过演练,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消项整改,以杜绝恶性事故的发生。

其中08年10月16日在第一项目部30636的43-5井组织的井控(H2S)演习更加贴近于现场实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该井在钻进过程中发生溢流,在节流循环过程中,监测到H2S含量达到35PPm,泥浆工在监测的过程中中毒晕倒,抢救人员佩戴正压呼吸器抢救并送到当地医院救治。

抢险人员佩戴正压呼吸器抢险,其余人撤离到安全地点。

现场继续加强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并对现场实施警戒,同时检查好消防器材,做好防火防爆工作。

这种演练目的明确,各个相关部门全力配合,有利于发现哪个环节容易出问题,以便在后期的工作中加强改进,彻底消除隐患。

使得整个预案执行过程中畅通顺畅,将事故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H2S预防措施中,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及要求H2S预防措施中,对人员的培训至关重要。

所有在H2S 危险区域进行参观、工作或执行特殊任务(如紧急情况的救援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指定的H2S危险区域进行工作,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禁止进入H2S危险区域,培训记录应该存档。

针对进入H2S危险区域的人员一般有三种,针对不同对象要求是不同的。

1、对于外来人员,通过培训必须达到一级应急标准,让其了解H2S危害及H2S危险区域分级标准,当听到H2S检测仪报警时应该采取的行动和措施,并且一定要给外来人员指明H2S紧急泄漏的逃生路线及逃生器材的使用。

2、对于在钻井现场经常进入H2S风险区域的工作人员,必须能过通过培训让其达到二级应急标准,识别潜在的硫化氢危险,熟悉各种H2S检测仪的安装位置,报警设置及维修要求,熟练掌握现场所配呼吸器材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便携式检测仪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检测仪报警时应该采取的行动和措施,还要掌握H2S紧急泄漏时的处理程序。

现场工作人员还必须清楚安全色、安全标识及危险区域的划分;清楚进入工作场所路线、风向指标等,并且当H2S泄露时能够做到自我保护,清楚救护程序,将中毒人员紧急转移,迅速撤离。

其实现场工作人员如果发现及时,行动迅速,就有可能将井关住,控制H2S漫延,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3、对于执行特殊任务的人员,如应急救援人员、医疗人员、现场监督人员和安全人员等,除应该具备二级预防能力要求外,还应掌握一些跟职责有关的专业技能,同时对H2S中毒人员能够在现场进行紧急抢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