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山东优质课教案《生命生命》获奖优秀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说明】《生命生命》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青少年时期,渐渐地会开始思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塑造自己,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对生命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空泛的生命道理这一层面,因此,有关生命的话题学生是渴望了解的,进行生命的思考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
具体到对《生命生命》一文的阅读来看,四、五自然段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文中三个生命个体所展现的生命精神内涵,学生在体会时会因对作者的不了解,对生命话题的认识较粗浅而产生学习困难。
【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词,会背诵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叹之情和珍惜之情,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叹之情、珍惜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包括杏林子相关资料及文中重点语句)【教学过程】一、走进生命话题,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生命生命》,这节课让我们同台湾作家杏林子一起继续探讨关于生命的话题。
(师板书课题,生读)二、感悟生命形态1、品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小飞蛾的.生命形态:⑴导入:第一个走入我们视野的是一只飞蛾。
(生读第二自然段。
)⑵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飞蛾?找出印证自己观点的语句,谈谈你的体会。
(生读,思考,全班交流,练习朗读重点。
学生思考的结果肯定是多方面的,如可恶的,可怜的,顽强的,了不起的等,师可相机引导生思考讨论:作者重点想表现的是哪一方面?)⑶现场采访:热爱写作的作者捉住飞蛾我们很容易理解,放了飞蛾我们也能理解,但为什么会“忍不住”放了它呢?假如你是作者,能否接受我的采访,为大家解开谜团?(师采访生,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评价,可适时引导学生再读“但……放了它!”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019-2020学年最新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第15课《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
正确书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深刻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情感导入1、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生交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2、简介作者: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遇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
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学习,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就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
二、初步感知,整体把握1、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抢读生字,读的好的学生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4、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用简洁的语言对三个事例概括,并进行板书,共同进行评点.。
三、细读课文,突出重点。
1、自渎自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畅谈自己的体会,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指名读学生自己选择的段落,联系实际谈感受。
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感悟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反复诵读。
2、小组交流: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集体赏评: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通读课文,畅谈收获1、回读全文,在我总结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人教课标版《生命生命》语文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课标版《生命生命》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生命生命》的主题思想。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提高朗读和默写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命的可贵,珍惜每一刻。
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命的价值。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生命”、“价值”等。
2.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生命是什么吗?生命对于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2.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进行解析。
三、课文解析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四、生字词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跟读,记忆生字词。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课文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生命的价值。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以“生命生命”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课文背诵1.学生自选段落进行背诵。
2.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主题进行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
五、作业布置1.默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课文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拓展,如:生命中的感人瞬间、生命的意义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生命生命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语文上册生命生命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生命生命
一、分析教材、引发思考1教材内容:生命多么神奇、生命多么美好!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2教材的特点和作用:课文写作者从亲身经历的三件小事中,引发对生命的感悟。
文章的内涵与本组“感受生命的美好”的主题非常吻合。
课文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很好地体现“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训练重点。
思考:反复读这篇课文,我总是沉醉其中,总会被那意蕴深远的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所打动,每读一次,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为什么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这般深刻?那是因为:作者杏林子12岁时染上类风湿性关节炎,致使全身瘫痪,命运的坎坷使她对生命的感悟更加深刻。
而这有点沉甸甸的生命话题,四年级的孩子能感受到吗?他们能从中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从而珍爱生命吗?如何实现文章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向学生的转移,实现三情融合,怎样进行有效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从而感悟生命的价值?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也就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将要达成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生命生命》优秀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优秀教学设计《生命生命》通过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三个事例“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身的心跳声”引发出对生命的深刻考虑,阐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在文章结尾直抒胸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身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表达了自身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下面带来《生命生命》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欢迎阅览!《生命生命》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意图】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
生命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深奥,他们对生命的感悟还不是很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理解作者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的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1、课件。
2、收集杏林子的资料。
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
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5人)二、导入:刚才同学们交流了珍惜生命的名言,相信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
生命是一个神圣的话题,生命是什么?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入《生命生命》去寻求生命的真谛吧!(板书课题)齐读2 走进作者—杏林子师: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她吗?(课件展示)三专题研究,感悟体验。
1这篇课文就是她其中的一部作品,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
请翻开课本63页,结合你的预习,再次朗读课文,找出作者是从哪些事例中引出对生命的思考?(求生的飞蛾、生长的瓜苗、律动的心跳)《生命其实就是求生的飞蛾、生长的瓜苗、律动的心跳》2、学习第二段:求生的飞蛾过渡:同学们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让我们首先走进第一个小故事,去感受生命的奇迹。
小学语文山东优质课教案生命生命获奖优秀教学设计精编版

小学语文山东优质课教案生命生命获奖优秀教学设计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生命生命》教案庄艳芝【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程改革与主题构建的宗旨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因此,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与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尤其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
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建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真正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内涵和意蕴,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对人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和有益启示,展现教学预设和动态生成的和谐课堂。
并以此调动学生对整体感知单元教材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充分阅读文本,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
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爱生命。
【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大家愿不愿意好,请大家双手捧胸,双眼合闭,静心感受或聆听自己的心跳,然后读读自己的感受。
(是的,活着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生命就是有归律的心跳。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与反思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与反思《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与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与反思【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作者杏林子的简介。
2、纸条。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人。
(打开多媒体资料中作者的图像)她叫杏林子,本名刘侠,台湾著名女作家。
出生于西安,12岁时得了罕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至今全身关节均损坏,但她并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
69年当选十大杰出女青年,72年获颁国家文艺奖,79年获吴三连基金会社会服务奖。
著作有剧本、散文、小说、传记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的文章──《生命生命》。
板书课题。
二、品味探究1、出示探究题目:(小黑板)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共写了哪几个事例?作者分别从每个事例中想到了什么?⑵在2~4自然段中,划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解释。
⑶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理解。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以上题目,自由讲一讲,遇到难得可以和同桌讨论。
全班交流汇报。
3、听课文录音,谈感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怎样珍惜生命,怎样让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三、教师总结是啊,我们今天的课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的,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的呢?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你的人生更有意义。
四年级语文下册《生命生命》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生命生命》教案生命生命教案如何来做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四年级语文下册《生命生命》教案,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四年级语文下册《生命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①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②积累词语。
③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设计一、整体感悟①导人新课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
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
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②配乐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思考: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③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
去掉一个不可以。
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生命》教案
庄艳芝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课程改革与主题构建的宗旨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因此,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与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尤其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
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建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真正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内涵和意蕴,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对人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和有益启示,展现教学预设和动态生成的和谐课堂。
并以此调动学生对整体感知单元教材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充分阅读文本,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
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逐
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教学难点】
学生能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爱生命。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大家愿不愿意?好,请大家双手捧胸,双眼合闭,静心感受或聆听自己的心跳,然后读读自己的感受。
(是的,活着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生命就是有归律的心跳。
)
2.那生命还是什么呢?我们大家来欣赏几幅图片,但同学们也不能白白地欣赏,我是有条件的,条件是你观赏了图片后,请你告诉我,生命是什么?
3.是啊,正因为有了这多姿多彩的生命,才有了这个丰富多彩,五彩斑斓的世界。
那么在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眼里,生命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她以生命为主题的文章《生命生命》。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认真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3.思考:文中的哪几件事情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学生自由读课文。
)4.检查反馈:
⑴大家在读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难读的语句?(交流,抽读,正音。
)
⑵文中哪几件事情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感悟到了什么?
课堂小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 ).()等几件小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但是,我们却可以让()体现出()。
三.精读课文,感受生命
1.这是三件及其细小、极为普通的事情,但作者却通过这三件小事向我们传递了她对生命的感悟。
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说说你是从那些文字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含义?把自己的感悟写在空白处。
2.交流讨论、体味语言文字,教师于交流中指导学生朗读。
(1)从第一个事例你感受到了什么?从那些词语体味到的。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跳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从三个感叹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谁能把小飞蛾的求生和作者惊叹读出来。
教师小结:当小飞蛾在生命面临严重威胁时,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
你有没有看到过像“小飞蛾求生”的这种生命现象?
⑵当小飞蛾因自己的努力获得新生时,那砖缝中生长的小瓜苗又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是从那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几天。
”
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当你看到这样的一株小瓜苗时,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情?谁能读出小瓜苗的倔强和对小瓜苗的敬佩之情。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像小瓜苗那样顽强生长的生命现象?
(3)刚才,我们都静听了自己的心跳,为什么一次小小的心跳也能引起作者深深的思考呢?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杏林子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四.交流讨论,理解真谛
1.作者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这种折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作者很有可能会感到活着是一种负担,还不如死去,但是当作者发现小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时,当她看到一棵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泥土的砖缝中生长时,当她亲耳听到自己的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时,作者深深的思考。
2.自己读读这句话,你能结合杏林子的生平来读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3.教师小结:杏林子就是一个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她的生命是美丽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想使自己的生命光彩有力,就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无论构成生活背景的是快乐还是痛苦。
五.拓展升华
1.学到这儿,我想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
其实,社会生活中也有很多能引发我们思考“生命”这一话题的人或事,谁能来说说?
2.你打算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
3.如果让你给课题加标点,你如何加?为什么?
4.小结:文章可以结束,课堂也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青春的生命不必像张海迪、海伦、杏林子那样有太重的负担。
我想说的只是,每个人都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灿烂的阳光下!。
六.作业
1.课下准备一篇读了<<生命生命>>后的感受,第二课时交流。
2.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设计意图:实践型作业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社会生活,把握了语文生活化的精髓,为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
用有限的生命
瓜苗生长创造无限的价值
静听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