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 詹天佑》教学设计及反思
《詹天佑》教学设计(精选3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阻挠、毅然、恶劣、泥浆、岔道口”等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份,摘录喜欢的词句。
3、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味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2、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味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揭示课文题目1、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英雄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祖国,用毕生精力报效祖国。
今天,我们将认识了解深怀赤子之心的爱国人士——詹天佑,重温那段特殊历史,感受詹天佑的忠诚与智慧。
2、揭示课文题目:詹天佑。
3、简介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中国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工程的先驱。
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主持修筑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在修筑中,因地制宜地运用“人”字形路线,解决了火车爬坡难的难题,并利用竖井施工法,大大缩短了工期。
4、老师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整体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交流学习本课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3)交流学习不容易读的句子,要多读多体味。
2、再读课文。
(1)用“读了课文……我知道……”的句式交流读课文后的感受。
(2)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
)(3)图文结合,简介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南起北京丰台,北至张家口,全长200 千米。
因为它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所以引起了帝国主义的垂涎,他们千方百计阻挠中国人自己建造京张铁路。
三、了解背景,研读体味1、帝国主义国家是怎么阻挠和要挟清政府自己修筑铁路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3 自然段,读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詹天佑》教学设计及反思(最新3篇)

《詹天佑》教学设计及反思(最新3篇)课文《詹天佑》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的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下面是整理的《詹天佑》教学设计及反思(最新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詹天佑》教学反思篇一《詹天佑》这篇课文是一篇传统经典的课文,难点较多,如何较好地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地探索学习,我采用了旧教材新教法,总体的感觉还不错。
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致始终保持不灭。
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
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
上课时我与学生共同探讨“示意图”的画法。
既注意认真去倾听学生的意见,又注重适时的点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
在这堂课上,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了。
在讲读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
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
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
特别是当谈到设计“人”字形线路时,许多孩子上台充当了讲解员,又是比,又是画,通过他们生动的讲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车爬上青龙桥的情景,不时,有同学质疑,马上有同学为他解答,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孩子们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经验,学得不亦乐乎。
我认为这堂课是一堂成功的课,因为这堂课充满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人人参与,平等对话,个性飞扬!课文《詹天佑》教学反思篇二今天,我们结束了《詹天佑》一文的学习。
回味自己的课堂,有欣喜,也有遗憾。
欣喜:一、读书方法的渗透说句实话,学生虽然是六年级了,读书、思考、批注的习惯还没有养成。
今天,在课堂上我再一次进行了指导,多数孩子有了觉醒。
例如:在学习“勘测线路”的段落时,我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詹天佑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的。
詹天佑教学反思(9篇)

詹天佑教学反思(9篇)《詹天佑》教学反思篇一《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
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
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一、创设情境在我的开场白介绍的感染下,将学生带到詹天佑的画像面前,使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激发动机时入情。
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二、体现多种形式的读法。
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这句话,我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
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
这句话又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三、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来进行阅读理解、感悟。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四、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
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
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观看课件解说,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
但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
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
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
2、因为我在这堂课中处理的内容是直接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那部分内容没有以理解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作铺垫,把任务放在了背景之外,那么学生的情感当然很难调动,所以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语言多是贴标签式的词语。
3、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
(教学反思)《詹天佑》教学设计与反思

詹天佑教学设计与反思站在巍巍的八达岭上,看着那纵横的铁路,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詹天佑,这位中国的铁路之父。
以下是我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期望对您有所挂念!詹天佑教学设计与反思1教学目标:1. 通过独立阅读, 用简笔画画出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不同的开凿方法及知道火车是怎样利用“ 人〞字形线路爬上陡坡的。
2. 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 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学习课文选取典型素材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 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知道火车是怎样利用“ 人〞字形线路爬上陡坡的,体会詹天佑制造性的杰出才华。
教学预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忆同学们,今日我们连续学习第22课詹天佑。
(板书题)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学习了1至3自然段,知道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请同学们快速扫瞄课文的第2、3自然段,回忆一下詹天佑是在什么状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这一困难任务的(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称赞下接受任务的。
)师:正是在国家的危难之际,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足可以看出他的拳拳报国之心。
二、学习课文的重点局部。
1、快速默读4-6自然段, 思考: 围围着“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这一中心句,课文选取了詹天佑在铁路施工过程中的哪几项典型工作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 人〞字形线路2、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在勘测线路时詹天佑遇到了怎样的困难画出在困难面前他是怎么说, 怎么做, 怎么想的句子,思考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批注在书上。
重点点拨:①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 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或许’‘差不多’, 这类说法不应当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抓重词语,理解詹天佑严谨的工作作风。
“精密〞是什么意思(精确细密)假如工程人员设计的图纸用的是“或许〞或“差不多〞的数据会是什么结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从这一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詹天佑有着怎样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精益求精。
《詹天佑》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7篇】

《詹天佑》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7篇】《詹天佑》教学反思篇一教学完了《詹天佑》,我总体的感觉还不错。
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致始终保持不灭。
学生的这种表现是在逐步分析、理解詹天佑这个人物的品质的过程中显露的越来越明显和高涨。
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
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
1、对教学模式的运用,要在“活” 字上下功夫。
学习课文时,我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师生共同感悟文章,最后通过美读再次体味文章相结合。
可分成这样的三步:第一步、自读自悟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自由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作者重点想我们介绍了詹天佑修京张铁路的哪几件事?直奔重点,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建立起一个自己的认知体系。
第二步、加强引导深入细致感悟当我们读这段话时,同学们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围绕这一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对自学成果进行交流讨论。
我仿佛看到了漫天卷地的沙尘,一阵又一阵地刮来,吹得人睁不开眼睛。
但是詹天佑和工人们不顾这些,坚持在野外工作。
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处都是崇山峻岭,到处都是深不见底的山涧。
环境十分恶劣。
是啊!怒号的狂风吹动了漫天的黄沙,但吹不动詹天佑坚定的信念;陡峭的悬崖挡住了铁路的延伸,但挡不住詹天佑前进的步伐。
我仿佛看到了:白天,詹天佑在山间艰难行走的脚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灯下认真地计算的身影。
刚开始时学生不能抓住重点把画面说具体,着急时,我说读了这些句子我仿佛看见了白天詹天佑在山间艰难行走的脚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灯下认真计算的身影。
怒号的狂风吹动了漫天的黄沙,但吹不动的是詹天佑的坚定信念;陡峭的悬崖挡住了铁路的延伸,但挡不住詹天佑前进的脚步。
学生听了仿佛一下子明白了什么,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我仿佛看见了詹天佑背着经纬仪来到陡峭的悬崖旁进行定点、测绘;我仿佛看见了詹天佑不顾狂风怒号在山间勘测线路的身影……第三步、美读之中再体味,提升思想境界老师重点指导朗读,通过范读设境,想象移情,多元解读,读出詹天佑的令人感动之处。
詹天佑教学反思 《詹天佑》教学反思(6篇)

詹天佑教学反思《詹天佑》教学反思(6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6篇《詹天佑》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詹天佑教学反思。
詹天佑教学反思篇一《詹天佑》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认识詹天佑是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教学开始我出示京张铁路100周年的时候搞的一些活动的报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大家用一句话概括詹天佑这个人。
接着:为什么这条铁路如此重要?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通过快速读文,了解文中重点介绍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时候三件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教学时直奔重点段落4~6自然段。
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4~6自然段,把感动自己的。
细节画下来,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印象深?学生交流的时候其实就是更深一层次的,更多面的,更立体地了解詹天佑这个人。
在交流中我重点抓住了几个片段品读:片段(1)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片段(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这句话是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内心想法,也是他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
这句话更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教学时我抓住这句话品读,通过层层深入地学习,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詹天佑的爱国和杰出。
片段(3)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榜样,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
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课文5~6自然段是写詹天佑在修筑铁路时是怎样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的,这是詹天佑杰出才能的充分体现。
《詹天佑》教案设计15篇

《詹天佑》教案设计15篇《詹天佑》教案设计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詹天佑》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詹天佑》教案设计1【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汇;继续训练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能用“阻挠”、“主持”造句;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3.认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努力锻炼自己的创造才能。
【教学重点】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
【教学难点】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课时安排】三课时【课前准备】查阅资料,充实感性认识,丰富教师情感;自制投影片。
备课时主要教学内容:第一教时:整体感知,讲读课文1—4节。
第二教时:讲读课文5—7节,认识中心。
第三教时:练习巩固,用“阻挠”、“主持”造句,背诵3、4节。
【教学步骤】第一教时一、谈话引入,存疑激趣同学们,这学期咱们第1课学了《长城》,也许你们说过:有一天我们登上高高的八达岭,亲眼去看看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长龙,领略万里长城的雄伟气魄,该多美!那么,今天,咱们就从这里出发,登上北行的列车吧。
到了北京,再换乘从北京到张家口的这一趟列车。
火车奔驰。
当我们经过长城脚下的青龙桥车站时,你们看,月台旁矗立着一座青铜像——他目光炯炯,正视前方,神情刚毅自若。
这时,我们似乎听到车厢里议论纷纷。
看到这青铜像,你们想到些什么?(强调学生质疑)好吧,就带着你们的问题学习第15课。
二、整体入手,感知中心(一)詹天佑是怎样一个人?1.齐读课文首句。
2.再默读此句,在关键词下面记上“.”(杰出爱国);再按所注符号朗读。
(二)就本小节看,詹天佑最杰出的贡献是什么?(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三)读到这里,有什么感受?(崇敬、热爱、自豪)用朗读表达感受。
语文《詹天佑》教学反思(优秀7篇)

语文《詹天佑》教学反思(优秀7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作者编辑给家人们整理的语文《詹天佑》教学反思(优秀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詹天佑》教学反思篇一由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所著的《反思性教学》是一本指引教师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的书,是一本关心教育事业、关爱教师发展的书,是一本与广大教师一同探讨教师职业发展与成长历程的书。
熊川武教授说:反思乃个体成熟之标志。
教师,要走向成熟,就应学会反思。
只有学会反思,才能成为有能耐的教师;只有学会反思,才能走向成熟。
该书很好的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从各个实用的角度给了我们一线教师很多启发,书中关于各种教育细节的描写、问题解决的阐述、个案的叙述,都给我们提供了开放式的探讨机会,书中的各个章节和案例都促使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教学实际出发来思考教师应遵守的职业规范,切身处地的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思量,在教师职业的道路上扮演引路人。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有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
教学反思是多方面的,既可思教育观念与教学艺术,又可思教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可思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又可思学生学习方法我发现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
但反思却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反思可以使我们扬长避短,不断修正错误,不断创新。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詹天佑》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阻挠”等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周密”、“藐视”造句。
2.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
3.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重点和难点:
重点: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
难点: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以前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
今天我们再来理解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以及简介)
请一位同学根据投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詹天佑。
(学生介绍)
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詹天佑》。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答案。
出示问题:(1)詹天佑是怎样的人?用波浪线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本文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
2.理解过渡句,理清段落层次。
(1)课文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前的情况?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后怎样完成任务?
(2)“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
”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给课文分段,用“‖”作记号。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第三段:4—6自然段。
第四段:第7自然段。
)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投影给出的提示一起学习、讨论。
3.请个别学生回答:
(1)当时的情况怎样?(帝国主义的阻挠)怎样阻挠?“要挟”什么意思?
那么在这里,帝国主义是利用我们什么弱点,强迫答应他们的什么要求呢?
(2)当地的情况怎样?我们能够从外国报纸的一句话能够看出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
这句话我们还能看出什么?
(外国人对中国人民十分藐视,认为中国人是不可能修成这条铁路的。
)
还能从课文的哪里看出这点?
(3)全国的反映如何?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你想象一下当时中国人民会怎样议论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
4.这个段对当时的环境的描写,对表现詹天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齐读)
四.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已经看到了帝国主义藐视中国的丑恶嘴脸。
那么,詹天佑是怎样修筑京张铁路,给帝国注意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的呢?
三、学习第3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段,边读边思考: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能够同桌互相探讨一下。
2.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1层,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轻声把第4节读一遍,在书上找出答案回答,能够四人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理解。
(投影出示问题:詹天佑为什么要勘测线路?詹天佑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分别表现了詹天佑的什么精神?)
学生划找——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探讨
3.经过詹天佑的亲自勘测,周密计算,终于完成了第一步的勘测工作,接下来他要怎么办了呢?我们继续来学习下面的课文。
大家知道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今天我也想请同学们都来当一会小工程师。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3段的第二、三层,并请同学们根据对文中“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的理解,画出一个简单的铁路施工示意图
4.刚才同学们的设计都非常棒,大家都能够当小工程师了,如果你长大以后也想像詹天佑一样成为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那么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打好基础。
5.那么老师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请大家来看看。
(投影出示动画)
詹天佑的这些设计真是巧夺天工啊,那么从这些设计我们又能够看出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6.那么同学们,这段中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所以,我们在读文章时,不但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只有弄清了当时当地的情况,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理解人物。
四.略讲第4段
就这样,詹天佑忍辱负重,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才干,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给予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注意要读出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自豪的感情。
并思考,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句和课文哪个部分照应?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哪句相照应?
五.总结
同学们,火车将离开青龙桥车站,沿着詹天佑首创的“人”字形线路驶向八达岭,望着
越来越远的詹天佑青铜像,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对詹天佑无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一起来把课文最后一段来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