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内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共分两个大块(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两栖动物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而且两栖动物是学生生活当中比较熟悉的动物,所以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而言更容易接受,但需要与此前学习了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适当区别。
二、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通过了解青蛙求偶过程中各种行为,确定两栖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生物适应环境的观点。
【科学思维】: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比较、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科学探究】:尝试收集生活当中环境变化影响生物生存的实例。
【态度责任】: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难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资料分析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两栖动物视频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检测】1、家蚕的发育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个时期,属于_______发育。
2、家蚕的幼虫有退皮现象,所退掉的皮叫做_______。
3、吐丝是在家蚕的_______时期进行,作茧自缚是_______时期。
4、蝗虫的发育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时期,它的发育属于____发育。
5、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危害最严重的是_______。
4分钟限时检测。
巩固上节课内容。
6、蝗虫的若虫与成虫相比,个体小,_______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
【复习导入】1、你还记得两栖动物的概念吗?2、你还能举出几种不同类型的两栖动物吗?【过渡】每当夏季夜晚,乡间的田野里就会响起阵阵蛙鸣声,此时此地,青蛙聚集,你们知道这是清完在干什么吗?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并一一回答。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一章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件

、 没有覆盖物、有少量 黏液 。 (4)比较青蛙前后肢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
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前肢短小,可以身体; 后肢发达,趾间有蹼 , 既能 跳跃 也能划水游泳 。
(5)仔细视察青蛙的头部有哪些器官? 分别有什么作用?
成蛙
身体分为头、躯干 身体分为头、躯干
外形特征 和尾部,没有四肢 和四肢,没有尾
呼吸器官 运动方式
用鳃呼吸 (外鳃 内鳃)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 摆动产生运动,适 于在水中游动
用肺呼吸,皮肤 辅助呼吸
后肢强大,前肢短 小,适于陆地上跳 跃。后肢趾间有蹼, 适于在水中游泳
受精卵 成蛙
蝌蚪
变态发育
尾巴逐渐消失
资料分析一:
据报道:在四川某个林场的公 路上,有人看见10万多只青蛙 在集群行进。对这样的现象作 何解释?
1、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 造成的?
2、从上述事例中,你得到什么启 示?
先长后腿 后长前腿
什么是两栖动物呢?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生活在陆地,也可以生活在 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 助呼吸。 具有以上特点的动物称为两栖动物
又称娃娃鱼
其他两栖动物:蝾螈
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农田害虫的天敌(青蛙); 药用(蟾蜍); 食用(牛蛙); 加大保护力度,制止对它们滥捕乱杀。
约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探究活动一:
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青蛙
2、视察与思考
(1)视察青蛙成体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动,同时环境变迁还影响了两栖动物正常的发
环 境
育,最终导致两栖动物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
种群的数量和种类减少。
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 造成的?
畸形蛙可能 是由于水环 境污染而造 成的,这种 水中有影响 蛙正常发育 的物质。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鸣叫:雄蛙——有鸣囊;作用——招引雌蛙 2、抱对:提高受精率 3、生殖特点:有性生殖,体外(水中)受精,卵生 4、发育特点:变态发育 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视觉、听觉敏锐, 无鳃有肺,适于陆 地上生活
后肢强大,前肢短 小,适于陆地上跳 跃。后肢趾间有蹼, 适于在水中游泳
二 P14-15资料分析:讨论
两
栖 1、上述事例说明,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
动 物
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的
生
环境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殖
发
的环境,使两栖动物不能正常地进行生殖活
育
与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雌雄蛙抱对——产生受精卵——蝌蚪(先长出两条后
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比较 外形特征
早期蝌蚪
身体分为头、躯干 和尾部,没有四肢
头部
感觉器官不发达, 头后两侧有鳃, 适于在水中生活
躯干、 四肢、 尾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 摆动产生运动,适 于在水中游动
成蛙
身体分为头、躯干 和四肢,没有尾
青蛙的生殖过程:雄蛙鸣叫和雌雄蛙抱对是一 种繁殖行为,雄蛙通过鸣叫,吸引雌蛙实现抱对, 而抱对是青蛙产卵和排精时的行为,抱对有利于精 液直接排在卵上,提高卵的受精率。
青
1、水中的受精卵首先发育成了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这也是一种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无论 中与精子结合,受
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 精卵的发育极少受
生活在水中。慢慢地,蝌蚪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尾、 到亲代的关照。它
鳃都逐渐萎缩消失,还形成了能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肺, 们一般一次产出数
发育为能上陆地生活的成蛙。
十枚到数千枚卵,
这对它们繁衍后代
有什么意义?
确保有一定数量的 受精卵发育成熟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2、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与家蚕 的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 不同点
青蛙
家蚕
有性生殖 变态发育
1、体外受精
2、经过卵、幼体、成体 3个阶段
1、体内受精
2、经过卵、幼虫、蛹、 成虫4个时期
两栖动物的生殖 和发育环境
动物的畸形举例
动物的畸形举例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雄蛙鸣叫(求偶)
雌雄抱对
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
幼蛙 成蛙
幼蛙
幼蛙 幼蛙
探究 两栖动物的发育
将下列图片按照青蛙的发育顺序进行排序
1
2
3
4
5
笔记
1.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经过哪些阶段?
受精卵→蝌蚪 (后肢→前肢→尾与腮消失→形成肺) →幼蛙→成蛙
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比较蝌蚪与青蛙的不同之处
牛蛙
树蛙
蝾螈
大鲵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为两栖 动物,而鳄鱼、龟、鳖却不是两 栖动物,请说明原因,并思考两 栖动物包含了什么含义?
两栖动物包含了两个含义:
一是从脊椎动物的演变历史来看,两栖动物是 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
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四 肢运动,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环境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家蚕的发育方式:2、蝗虫的发育方式:3、家蚕和蝗虫都是昆虫,二者的发育方式可概括为:发育。
在动物界,除了昆虫以外,还有什么动物是这种发育方式?二、情境中质疑:1、(多媒体展示)娃娃鱼,蟾蜍、青蛙、蝾螈等的动画图片。
请说出它们的名字?它们都属于哪一类动物?2、展示田园中青蛙的叫声,及“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画面。
想一想,青蛙在什么季节开始鸣叫?为什么鸣叫?三、预习学案(一)两栖动物的生殖1、青蛙繁殖一般在什么季节?2、所有青蛙都能鸣叫吗?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4、雄蛙和雌蛙经过_______,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到_______中,精子和卵细胞在_______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叫______________。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1、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这种发育方式叫__________ 。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__________,湖泊、河流的干涸及水体的污染都会造成青蛙数量的下降,因此我们要保护好它们的生活环境。
3、除青蛙外,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属于两栖动物,它们的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探究学案:1、雄蛙鸣叫的意义是什么?2、雌雄蛙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3、蛙卵有什么特点?蛙卵的这种特点有什么意义?4、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哪一个时期特别像鱼?5、请同学们从外部形态、运动器官、生活环境、呼吸器官等方面比较青蛙和蝌蚪。
比较蝌蚪青蛙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生活环境呼吸器官6、青蛙的发育过程为什么属于变态发育?7、什么叫两栖动物,请据所学发表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35张ppt)

1、完全变态: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 __卵_、_幼_虫__ 蛹和__成__虫四个阶段,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差异很大。代表:___蝴__蝶_、__家__蚕__、__家_蝇____ 等。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只经过了 __卵__、__若__虫__和__成__虫_____三个阶段,若虫和成虫的形态差 别不大,代表:__蝗__虫__、__蟋__蟀__、__蝼__蛄____ 等。
它的叫 声很像 幼儿哭
声
1、青蛙的生殖
——有性生殖方式 发生时间 春末夏初
鸣叫目的 招引雌蛙
阅读 课本 14页, 回答 问题
抱对意义 提高体外受精率
鸣 囊
2、蛙的发育过程
卵 块 中 的 受 精 卵
体外受精
蝌 蚪
长 后 腿 的 蝌 蚪
长 前 后 腿 的 蝌 蚪
尾 部 逐 渐 消 失 的 幼 蛙
鸟 类
乳 类
水生
陆生
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环境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
发育——变态发育
受精卵
蝌蚪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幼蛙
成蛙
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讨论
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有人认为这是 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重要原 因之一。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呼吸器官
鳃
肺(皮肤辅运动,适 于在水中游动
四肢
练一练:
1 雌雄蛙抱对的作用是( )
A 使精子和卵结合的可能性增大 B 进行体内受精
C 雌蛙保护雄蛙
D 保证精子和卵一定结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 下册 第七单元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课件

畸形动物
看到这些畸形动物 你想说些什么?
知识拓展
你知道青蛙和蟾蜍有什么区分?
蛙皮肤光滑,卵呈块状 ,蝌蚪体圆尾细长,褐 色,口在身体前端
蟾蜍皮肤粗糙,有毒 腺,卵呈长带状,蝌 蚪体长尾短,黑色, 口在身体前端腹面
1. 两栖动物的生殖特点:雌雄异体、 体外受精
2. 两栖动物的发育特点:变态发育
3. 青蛙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 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1. 在四川省一个林场附近的公路上,曾出现10万多只 青蛙集群行进。这些青蛙在寻找水源充分、水质良好的产 卵场所。
2. 科学家根据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推断,两栖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
3. 1995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 河流和沼泽中发现了三条腿的蛙, 经研究那里的水质受到污染。
4. 青蛙是“农田卫士”,是庄稼的 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保护青蛙 的生活环境。
检测目标
1.大多数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为( D )
A.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受精必须在陆地上进行 B.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受精必须在水中完成 C.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必须在陆地上进行 D.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必须在水中完成
特征是( D )
A.陆生、用肺呼吸、无尾、有四肢 B.陆生、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
C.水生、用肺呼吸、有尾、无四肢 D.水生、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
检测目标
5.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众所周知青蛙 是“田园卫士”,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
叙述,正确的是( B )
A.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卵细胞 B.发育过程是变态发育 C.雌蛙直接将受精卵产在水中 D.生殖和发育都在陆地进行思考并回答:雄蛙的鸣,雌雄蛙的 抱对各有什么意义?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优秀教学案例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
3.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4.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生物学伦理教育,让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两栖动物为什么要在水中产卵?”“青蛙的发育过程是怎样的?”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
4.教学策略灵活多样:本节课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物学知识的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5.教学评价全面深入:本节课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讨论发言等,了解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旨在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特点和发育过程。通过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A组与B组实验除了温度不一样外,其它条件都相 如都用池塘水
6.两栖动物由繁盛到衰退与的变化有关 7.××√√
水中受精,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率低;受精卵的发育极 少收到亲代的关照,环境的影响和天敌的捕食,都会降低 受精卵的发育为成蛙的概率。所以,一次产出数千枚卵, 是对受精率低和受精卵孵化率低的一种适应,有利于种群 的生殖和繁衍。
阅读课本16页“资料分析” 思考4个讨论题
环境质量的优劣与变迁会严重影响两栖动物 的生殖发育以及分布
观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1.会鸣叫的是雌蛙还是雄蛙?它靠身体的哪种结构发出叫声? 它的鸣声能起到什么作用? 2.雌雄青蛙抱对的作用是什么?青蛙的卵细胞和精子受精过 程是在哪里进行的? 3.青蛙的发育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蝌蚪的结构有哪些特点? 蝌蚪先长出后肢还是前肢?蝌蚪与青蛙分别用什么呼吸? 青蛙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吗?
B 受精卵→幼体蟾蜍→蝌蚪→成体蟾蜍
C 卵细胞→幼体蟾蜍→蝌蚪→成体蟾蜍
D 卵细的叙述,错误的是(B)
A皮肤裸露,表面有黏液,可辅助呼吸 B 前肢发达,趾间有蹼,能 跳跃和划水 C 繁殖季节,雄蛙鸣叫,招引雌蛙抱对 D 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蝌蚪用鳃呼吸
肺、皮肤 无 有
浅水及湿润的陆地
从受精卵到蝌蚪,再到幼蛙、成蛙,这个过程与 昆虫的发育过程有什么相似之处?
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 显著差异,是变态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课本15页右上“旁栏思考题” 蛙、蟾蜍一般一次产出数十到数千枚卵,这对它们 繁衍后代有什么意义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1.生殖特点:有性生殖,体外受精 2.发育特点:变态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两栖动物的特征: 幼体:水中生活,用鳃呼吸 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小蝌蚪的尾巴怎么没有了?
小蝌蚪的尾巴没有的原因是由于蝌蚪体内的基因 程序的控制,就好像是按照编好的“程序”一样使蝌蚪 尾部细胞死亡消失,又叫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 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 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 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 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细胞凋亡 是细胞的一种基本生物学现象,在多细胞生物去除不需 要的或异常的细胞中起着必要的作用。
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见下表),其自身的
主要原因是( D )
距今大概的年数 环境条件 发展情况
3.45~2.25亿年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 种类多,繁盛
2.25亿年至今
气候干燥,水域减少
种类减少,衰退
A.繁殖能力很差 B.神经系统不够发达 C.产生了巨大变异 D.生殖和幼体发育离不开水
1、蛙满塘,谷满仓。一只青蛙一天捕食害虫少则五六十只,多则
二百余只,是当之无愧的“农田卫士”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A)
A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B雌雄同体,体内受精,体中发育 C雌雄异体,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D雌雄同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2、下列能够正确表示蟾蜍发育过程的是( )
A
A 受精卵→蝌蚪→幼体蟾蜍→成体蟾蜍
实验物品准备: 每组带一套 1.一个生鸡蛋,一个盛鸡蛋的容器(浅底阔口 的碗或杯子)、一支注射器 2.周四带来,组长分配好任务
1-5 C B C B C 6-10 C A A D 二1.卵生(或有性生殖) 变态
2.(1)水中 (2)卵细胞 精子 受精卵 体外 (3)尾 四肢 游泳 跳跃 变态发育
春末夏初,蛙“呱,呱,呱”的 叫声此起彼伏。蛙的叫声有什么 意义呢?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能说出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 3.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青
蛙
蟾
蜍
大
鲵
蝾
螈
青蛙的生殖与发育
雄蛙 鸣叫
鸣囊
求 雌雄蛙
偶 抱对
蛙的 卵块
产卵
拓展: 受精过程发生在体外的方式,叫做体外受精。
抱 雌蛙将卵子排到水中 对 雄蛙将精子排到水中
受精卵
抱对的作用: 提高受精率
受精卵
蝌蚪
长出后腿
成蛙
尾巴逐渐消失
长出前腿
比较蝌蚪与青蛙的不同之处
呼吸器官 尾
四肢 生活环境
蝌蚪 外鳃→内鳃
有 无 水中
成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