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火宫殿八大小吃历史典故及制作
火宫殿的特色小吃

龙源期刊网
火宫殿的特色小吃
作者:帅语琴
来源:《小天使·三年级语数英综合》2012年第10期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火宫殿吃小吃,因为我们听说那里有很多长沙正宗小吃,比如:臭豆腐、白粒丸、龙脂猪血……
走进火宫殿的那一刻,我非常好奇,为什么叫火宫殿呢?后来,我发现墙上的石板上刻着,这里有火神庙,故命名为火宫殿。
我们走进大厅,好多人啊,终于找到了位置坐下。
刚一拿到菜单,我的眼睛都花了,上面有很多小吃,恨不得都品尝一下,但我们还是点了最有名的臭豆腐、白粒丸、龙脂猪血、糖油粑粑等等。
第一个上来的是臭豆腐,看起来黑黑的,像煤炭一样,闻起来特别臭。
我小心翼翼地吃了一点点,哇,好好吃哦,我狼吞虎咽地又吃了几块。
白粒丸也上来了,又白又圆的,像珍珠一样,我迫不及待地舀了一勺,吃起来软软的、甜甜的,口感非常好,所以我把那一碗都端到面前来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最后,我们把点的小吃都吃光了!
今天我开心得不得了,因为我品尝了很多没吃过的小吃,还知道了火宫殿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长沙火宫殿臭豆腐大揭秘

长沙火宫殿臭豆腐大揭秘一般来说,浸泡臭豆腐的卤水不但要补充营养,还要定期给卤水放放假,即使用两次后,要休息一天。
这三四十缸卤水,其貌不扬,却很娇贵。
在我们去的前一天(1月15日),因为气温回升,才刚刚撤掉煤炉。
何谷良解释,卤水需要在5摄氏度以上的气温上才能发酵。
在冬天,豆腐坯在一缸卤水中一般浸泡6小时以上;春秋季节3小时以上,夏天则需2小时左右。
记者问,这缸卤水中是否沾染过油腥。
答,绝对不能沾染油腥,沾染油腥或其他杂物后,卤水便不再发酵。
每一缸卤水都必须保持时刻发酵,才不会变坏。
火宫殿曾往卤水里倒过茅台酒何谷良守护着一池池火宫殿的百年卤水以及关于它的历史和秘密。
在闲聊中他透露在计划经济时代,火宫殿曾不计成本往卤水中成瓶成瓶倾倒过茅台酒,后来也倒过五粮液。
当白沙水酿出的甘洌白沙液酒在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屡获金奖时,白沙液酒也成为制作臭干子专业卤水中的营养素,当年,火宫殿的臭豆腐飘扬着白沙水的浓情。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编著的各类湘菜书籍中,石荫祥、许菊云等诸位餐饮界大佬等均介绍了臭豆腐的制法和发卤方法。
除香菇、冬笋、曲酒之外,另须加入食用碱、盐及豆腐脑等用料。
此外,蒋志权先生在《湖南名点与小吃》中还介绍了长沙臭干子专用卤水在发卤时,甚至添加了烤燥辗碎的公丁香、八角、广木香等,还要蒸黄豆、铺面粉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长沙臭干子正宗专业的卤水都在冬天起卤制作,为保持室温,常用棉被裹住卤缸并生火炉。
警惕不法商贩用劣质有害的卤水长沙臭豆腐,因口味独特及其历史文化内涵,声名远播。
在长沙,外地客和新老长沙人总想用味蕾来体验这张长沙美食的“牌”。
但在飘着臭豆腐的“臭”的大街小巷,有些不法商贩,用劣质有害的卤水来浸泡豆腐干,以低成本速成一片片臭豆腐坯。
据调查,市面存在两种有害卤水。
一种为旧已传之的荤卤,这种卤水掺杂有螺砣或蚌壳肉,在夏天或一年四季中均可发酵,臭味浓烈,翻阅上世纪90年代前后的长沙报刊,当时卫生部门在夏季打击荤卤制作臭干子的报道时可一见。
流传百年的经典小吃——火宫殿臭豆腐

龙源期刊网 流传百年的经典小吃——火宫殿臭豆腐作者:海涛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3年第01期小吃风味“火宫殿臭豆腐”已经有百年历史。
一块臭豆腐,长宽不过5厘米,厚约 1厘米,经师傅小火慢炸后,就“香”飘十里,勾人食欲。
“火宫殿臭豆腐”总体特点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其次是鲜、香、辣,外焦微脆、内软味鲜。
来历传说说到火宫殿臭豆腐,不能不提火宫殿的历史。
长沙火宫殿本来是一座神庙,始建于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后于 1826年(清道光六年)重修,又名“乾元宫”。
建庙之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都会举办庙会,举行隆重的祭祀。
由此世代相传,现在已经是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和北京天桥一样热闹非凡、独具风味的小吃场所。
1938年,“文夕”大火令火宫殿毁于一旦,只剩下庙前的那块石碑。
1941年开始重建,但是那些泥塑神像却用木质神牌代替了,上面写着“赤皇上品三火宫洞阳大帝南丹纪寿天尊”,据说这是火神的全称。
火宫殿重建后,神庙主事人就与周围的商贩商议决定:商贩出钱修建殿前空坪上的木架棚屋,而铺面的产权则归神庙所有。
3年之内神庙不收房租。
就这样,1942年,在火宫殿原址建成了48间木架棚屋,面积约2200多平方米。
之后一批风味小吃就在这里恢复,涌现。
其中比较著名的姜二爹的臭豆腐、周福生的荷兰粉、李子泉的神仙钵饭、张桂生的煮馓子、罗三的米粉,姜氏女的姊妹团子、胡桂英的麻油猪血、胡建岳的牛角饺子等。
这里我们单说火宫殿的臭豆腐。
在长沙,臭豆腐是一种独具风味的名牌小吃,最好的应该是这火宫殿臭豆腐。
有史料记载说,臭豆腐诞生于北京,后来有个湘阴人把它传到长沙。
据说火宫殿臭豆腐的开山鼻祖姜二爹12岁就开始从师访友,潜心钻研,终于自成一家,做出了味道鲜香辣的火宫殿臭豆腐。
湖湘文化、火宫殿臭豆腐、豆腐文化

Vo . . 1 21 No 1
F b2 1 e .0 0
湖 湘 支 亿 、 宫殷 要 腐、 腐 支亿 火 重
谭 献 民 王 , 军
(. 1湖南师范大学 , 湖南长沙 40 8 ; . 10 1 2 长沙市岳麓 区委党校 , 湖南长沙 40 1) 10 3
[ 摘 要] 火宫殿 臭豆腐 是 湖 南省 长 沙市著 名 的传 统 风味 小吃 。 臭豆腐 其 实有很 多 , 以长 但
[ 中图分类号] 17 4 G 2 6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09 03 (00 0 —0 60 10— 39 2 1 )107 ~4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 ,是 中华民族文化宝库 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 最引国人骄傲
和世 界瞩 目的乃是 饮食 文化 。毛泽 东 曾在 14 99年 2 月 6日会见 苏联 客人 时指 出 :我 相信 , “ 一个 中药 , 一 个 中国菜 , 将是 中 国对 世界 的两大 贡献 。 这 ”而火 宫
”
一
( 豆腐 ) ” 。 明代诗人苏秉衡写的《 豆腐诗》 “ 日:传得淮
至明代万历年间这条街车水马龙香火旺盛朝拜络绎不绝后清乾隆年间修建火宫殿祭祀祝融火神并将六月二十三日定为火神寿辰祭日故而火宫殿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庙宇
第 2 卷第 1 l 期
21 0 0年 2月
广西 社会 主义学 院学报
Ju a fGu n x n tu eo o il m o r lo a g i si t fS cai n I t s
至公元前 2 世纪 , l 帝喾任命专 门的火官。据《 史记 ・
楚世家》 记载 :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 , “ 甚有功 , 能
光融天下 ,帝喾命日祝融。”左传 ・ 《 昭公二十九年》
长沙美食

推荐菜:猪脚
店 名: 红灯区
地 址:岳麓山半山腰
推荐菜:酸菜炒肉
店 名:周大福汤店
地 址:渔湾市天马公寓门口
推荐菜:肚片莲子汤,乳鸽汤
店 名:毛坨子
地 址:南门口长郡中学巷内
推荐菜:各色凉菜,糖醋排骨,干粉
本兔的最爱之一喔!酥、脆、绵、软,夹带着葱的特有香味的葱油粑粑,喜食者甚众。梁实秋赞之曰“葱油饼太好吃,不需要菜!”倒是深知其味。相传许多年前,靖港一位摊贩经熟人介绍到长沙南门口,架起行头炸葱油粑粑,飘散的香气吊人口味,立刻把长沙城里人吸引来尝新鲜,爽!由此一传十十传百,靖港葱油粑粑摊前的食客更是从早到晚络绎不绝,靖港葱油粑粑由此在长沙城里扎下了根,仿制者满城皆是。后来,小吃名店火宫殿把那位靖港师傅找了去传经送宝,从那以后,火宫殿除臭豆腐之外又多了一样招牌小吃。
店名:铁胖子
地址:桂花公园
推荐菜:口味田鸡
店名:大碗厨
地址:东风路上大陇段
推荐菜:猪脚5元/个
店名:
地址: 星电宾馆对面有家餐厅
推荐菜:香油猪脚切的碎碎的,当时是当作正餐前的冷盘端上来的
店名:保和轩
地址:伍家岭陈家湖车站对面
推荐菜:老干妈腰花
1826年(清道光六年) 客绅蔡世望等倡省城绅商贾重建火神庙,并将其规模扩大。使火宫殿分前坪、后院,前坪包括古牌坊、戏台、火神庙,后院包括财神庙、弥罗阁、普慈阁三个寺庙。形成南通坡子街、东通保安巷、西通三王街的大型庙群格局。根据商家建殿意愿,取《易经》“乾元亨利贞”之义,而名“乾元宫”.古牌坊中门上面,为清代书法家黄自元书的“乾元宫”三字,戏台两边柱上雕刻了—对楹联:“象以虚城,具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系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撰写。
火宫殿茶馆

长沙火宫殿位于长沙市坡子街,过去是一座祭艳火神的庙宇,又名“乾元官”,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清乾隆十二年(1747)重建。
道光六年(1826)客绅蔡世望等倡议省城绅商重修,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宏伟,正殿为火神庙,供有3米多高的泥塑火神像,屋脊上安有7个铜铸大葫芦,金光闪耀,左为弥陀阁,右为普慈阁(财神殿)。
钽电容前坪搭一戏台,据传台前“静观”与“一曲熏风”困及柱联皆由清朝大书法家何绍基书。
联云:象以虚成,具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于,都从苦里曰甘i戏台后矗立一座面向坡子街的浮雕大牌坊,中门上原有清代书法家湖南安化人黄自元竖书的“乾元官”,今为“火宫殿”三字所盖。
旧时长沙因火灾多,来火宫殿敬火神的人川流不息。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都将举行大规模的祭把活动,同时形成庙会,每到这天,火宫殿里人群熙镕,热闹非凡。
久而久之,便有零食、小饮、说书、相面、卖艺各色人等聚集于此,逐渐形成独具风味的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小吃市场。
晚清时期,发展成为祭招、看戏、听书、观艺、小吃的庙市c1938年“文夕”大火中,火宫殿全部建筑毁之一炬,只剩庙前一块石碑。
1941年重建神庙,遂于t942年建成木架棚屋48 间,占地2删多平方米,——批各具特色的风味小吃相继恢复和涌现。
其规模与特色均可与当时上海的城陛庙、南京的夫子庙和天津的三不管等处姐美。
火宫殿的小吃具有浓郁地方特色,著名的有:姜二爹的臭豆腐、周福生的荷兰粉、胡桂英的麻泊猪血、邓春秀的红烧蹄花、姜氏女的姐妹团子、张挂生的煮墩子、李子泉的神仙钵饭、罗三的米粉、陈益样的卤味、胡建岳的牛角饺子等。
这些小吃来自民间,经年累月改进,从选料,配方到制作代代相传,各具独特风味,vishay电阻流传至今,久盛不这。
清代至民国戏曲繁盛,茶馆与戏园同为民众常去的地方,久而久之便合二为一了c据记载,190年,长沙辟为商埠后,茶铺茶馆居全省之首;抗日战争后,长沙茶馆仍有百余家。
湖南长沙特色美食小吃

湖南长沙特色美食小吃篇一:[湖南长沙特色美食小吃]长沙旅游必吃的十大特色小吃湖南长沙是出名的旅游景点,不是因为它的旅游景点多,而是因为那儿的小吃是出了名的。
大多数去旅游的人,都不忘在那儿大吃一顿。
下面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到长沙旅游必吃的十大特色小吃,希望能够为大家的长沙旅行锦上添花。
长沙旅游必吃的十大特色小吃1、火宫殿臭豆腐 [湖南长沙芙蓉区]长沙的臭豆腐要数百年老店火宫殿最有名,进火宫殿的人没有不吃臭豆腐的。
1958年,毛泽东到长沙视察时,还专门到火宫殿吃了一顿臭豆腐。
火宫殿的臭豆腐是用优质浏阳豆豉加冬笋、香菇、曲酒等煮制的卤水点成的,炸好的臭豆腐外脆里嫩,再浇上辣椒油、香油、酱油等调料,非常好吃。
除了火宫殿外,很多散落于民间小巷中的个人摊点味道也相当不错,如南门口的“五病保虺舳垢亩游榫R懦梢惶醭ち长沙旅游必吃的十大特色小吃2、口味虾 [湖南长沙芙蓉区]口味虾是前几年兴起于长沙教育街、南门口等地的特色小吃,后来蔓延至全城乃至全省,至今长盛不衰。
口味虾色艳、汤、浓、味重、香辣无比,深受口味颇重的长沙人喜爱。
起先,口味虾以夜宵的形式走上餐桌,现在在全长沙已经有不少的专营口味虾的特色餐馆,比较知名的有南门口的“四病薄艘磺畔碌摹笆⒓恰薄ⅰ懊吩啊钡取?谖断菏且猿ど趁米影愕幕鹄辈┑贸ど橙朔夹牡模鞘且恢执幽钥且恢崩钡浇胖竿返睦保钡媚闵嗤分鄙欤蠛艄8赏暌槐【坪螅绦髡剑略谡庋囊股胁槐ゴ欢倏谖断海惚氵攘丝鳌?谖断夯褂衅浠钌悖煅扪薜南嚎牵啄勰鄣南喝猓μ郎细∽偶父痰拇卸魏妥仙淖纤铡4优柚辛嗥鹨恢环蚀笸ê斓南鹤樱绞质咕⒁凰海断铝街幌呵缓笄崆彡嚎牵冻鐾湓掳愕南喝猓慌吕钡氖晨突箍梢栽僬车闾乐2煌谏虾H搜狼┨扌钒愕木拢ど橙顺钥谖断和缸乓还勺雍榔压质芯嫡饪谖断夯褂小弊逞簟惫πб凰长沙旅游必吃的十大特色小吃3、酱板鸭 [湖南长沙岳麓区]酱板鸭湘都的酱板鸭的特点在香,干瘦瘦的一只小鸭子,放秤上称顶多一斤,但肉干而不韧,用白话说就是有嚼劲而不费牙。
火宫殿

都要举办火宫殿庙会,以继承弘扬火庙文化,丰富 节日文化生活,受到广大顾客的喜爱盒称赞。
2、火宫殿救火会:清同治元年(1862年)经火宫殿 火宫殿救火会:
董事会同意,出资从广州购进救火机,成立火宫殿 救火会进行义务救火,为民众减轻火灾损失。
3、祭拜火神:火--公元前21世纪(距今4000年), 祭拜火神:
2、风味小吃:臭豆腐,据有关资料介绍,臭豆腐源于北京。 风味小吃:
清康熙八年(即1669年),北京前门外延寿街一豆腐作 坊王致和,某年夏天将受热发霉的豆腐撒上盐,几天后 便有清香,味鲜美,喜出望外,上市出卖,一销而空。 姜十二岁学艺,从师访友,不断钻研摸索出了一手制作 臭豆腐的高超空,从此专门制作,生意兴隆。长沙臭豆 腐以火宫殿的姜二爹的为最佳技术。姜死后,其妻王满 珍带徒传艺,将制作臭豆腐的“绝技”传了下来。现在 火宫殿负责制作臭豆腐的刘涛云就是姜妻带的两个徒弟 之一。 特点:呈豆青色,外焦内软,质地细腻,鲜香可口, 既有白豆腐的新鲜细嫩,又有油炸豆腐的芳香松脆。 其他:龙脂猪血、红烧猪脚、肉丝馓子、姊妹团子、 鳞皮豆腐、糖油粑粑。
3、传统湘菜:毛家红烧肉、鸡汁干笋、安 传统湘菜: 东仔鸡、发丝牛百叶、红椒皮蛋、辣味 合蒸、浓汤白珠鱼、糯米排骨、双味鱼 头王、糖醋排骨、荷包蛋炖泥鳅、红烧 寒菌、大烩墨鱼片、鸡汁脆笋。 名流师宴:主席宴、将帅宴、特首 宴、宗师宴、文人宴、外宾宴、财神宴、 冠军宴、左公宴、曾侯宴。 火宫殿名师: 4、火宫殿名师:河谷良、简忠姚、王焰峰、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火宫殿八大小吃历史典故及制作
一、臭豆腐
臭豆腐是长沙独特的小吃,民间流传有话道:“住在长沙冒吃过臭豆腐,不为地道长沙人;来到长沙不吃臭豆腐,有如白到长沙走一遭。
”
清同治年间,长沙府湘阴县姜氏世代制作豆腐,他在当地经营豆腐脑、白豆腐干子、酱腌豆腐等制品,深受当地人喜爱。
酱腌豆腐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偶尔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发臭、变黑,虽然可惜,但为了保持声誉,姜老板也只好忍痛倒掉。
一次,又有一罐酱干因久置发臭,姜老板执意倒掉,老板娘却心痛舍不得,偷偷留下几片另做打算。
第二天,她用豆豉辣椒蒸了几片发臭的酱干,谁知越蒸越臭,实在难闻,无法入口。
老板娘并不灰心,又将有臭味的干子拿茶油去炸,结果奇迹出现了,一股异香飘满了她家里,引得大家都来观看,口水都流了出来。
姜老板知道后,经反复试验、不断改进,终于制作出了远近闻名的“臭豆腐”。
姜老板的后人于清道光十六年进入火宫殿,并将臭豆腐的制作工艺发扬光大,流传至今。
臭豆腐选料讲究,制作严谨,过程复杂。
其制作要选用上等大豆,经洗豆筛除杂质后泡软磨碎,磨出豆浆后制胚成形,再放入卤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出缸后就变得又黑又臭。
此时再经油炸,臭气立时消退,香味渐渐飘了出来,“臭”名远播的臭豆腐就这样出锅了。
臭豆腐的制作,最重要的是卤水。
火宫殿的卤水是姜氏亲传配方,采用纯植物制剂制作而成,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安全、卫生、质量过硬。
用这种卤水制作出来的臭豆腐,保持了纯正的黑与臭,炸熟之后更是外焦内嫩、质地细腻、芳香爽口,几百年来一直深受大众喜欢,连毛主席都赞不绝口。
主料:大豆
辅料:卤水
产品特色:外焦内嫩、质地细腻、芳香爽口
二、姊妹团子
传说上世纪初,长沙有一位叫姜立仁的铜匠,练得一手制铜器的好手艺。
生意的兴隆使他衣食无忧,经常就着店铺的灶台做点小吃打打牙祭,做得最好的是糯米团子。
姜师傅生有一对孪生女儿,长大后亭亭玉立,聪明美丽。
姜老爹想把养家的铜器手艺传给两个女儿,女儿却对铜器手艺不感兴趣,偏偏喜欢上了做糯米团子。
姜老爹无奈,做了一副担子让姐妹俩在火宫殿的庙会场上卖起了糯米团子。
团子,用糯米粉蒸制而成,一甜一咸、一高一矮,高的馅咸,矮的馅甜;一团一尖,圆的矮的像荸荠,尖的高的像蒜球。
不知是什么原因,这卖糯米团子的担子往场上一摆,买的人就多,围观的人更多。
团子很快就在长沙城出了名。
一天,有位爱吃的食客说:“妹子,这团子还叫什么‘糯米团子’,干脆叫‘姊妹团子”算了。
”这名字很快就在市面上传开了。
而“姊妹团子”也成了姜氏两姐妹的谋生品牌,流传至今。
姊妹团子采用纯手工制作,外观白净、吹弹可破,口感细腻油润、鲜香爽口,深受食客喜爱。
主料:糯米
辅料:白糖、猪肉
产品特色:外观白净、细腻油润、鲜香爽口
三、红烧猪脚
红烧猪脚历来就是火宫殿的著名小吃。
早在一百多年前,火宫殿里有一摆摊的邓姓人家,以卖红烧猪脚出名。
邓氏将猪脚加桂皮、干椒、八角、香叶等配料煨之,其口味独特,总能引得食客驻足品尝。
到上世纪三十年代,邓家一能干媳妇把红烧猪脚牌子做得更响,取
店名为“邓春香”。
邓春香制作红烧猪脚选料讲究,猪脚采用宁乡所产米坨子猪的前脚,经火炙去毛后泡水刮净,再用开水掸去气味,解切后加入桂皮、八角等佐料,用文火慢慢烹制即成。
做出来的红烧猪脚色泽红亮,骨肉分离而不烂,肥而不腻,味浓鲜香,至今仍为饕餮一族必选。
主料:猪脚
辅料:八角、桂皮、香叶、草果、白蔻、糖色、料酒
产品特色: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味浓鲜香
四、荷兰粉
荷兰粉名字洋气,却是地道的长沙风味,俗称“鳞皮豆腐”。
清末年间,有一民间小贩以卖蚕豆粉为生,也就是“鳞皮豆腐”。
上世纪三十年代,火宫殿的周福生对其加以创新,将其切成薄片后加入上等汤料,其味爽开胃,取名“荷兰粉”。
荷兰粉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将优选出来的上等蚕豆磨碎,取其淀粉浸泡之后,放入热水迅速搅拌至凝胶状,待其自然冷却成形之后切成薄如蝉翼的片状,再配以煨炖的原汤。
就这样,一碗食味浓郁、嫩滑鲜香的荷兰粉热气腾腾的端了出来,怎么能不吸引你的眼球、勾起你的食欲呢?
主料:蚕豆
辅料:
产品特色:白皙嫩滑、鲜香清醇、食味浓郁
五、八宝果饭
早在唐代,湖南人每逢腊月时,使用糯米、红枣、湘莲、核桃仁等干果果料蒸熟,掺入白糖做成一道甜品,以庆五谷丰登,又兆来年吉祥。
旧时火宫殿小贩用这些方法,制成小碗八宝果饭分装出售,大受食客欢迎。
如今的八宝果饭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改良,选用上等糯米,配以核桃仁、葡萄干、瓜仁、莲子、红枣、枸杞、乔饼、香柚条等八种干果,经蒸熟、加糖、洒果、上色、搅拌、装钵等程序,再稍加蒸制即成。
做出来的八宝果饭软糯油润,香甜可口,十里飘香,神仙难拒。
主料:糯米
辅料:核桃仁、葡萄干、瓜仁、莲子、红枣、枸杞、乔饼、香柚条、糖色
产品特色:软糯油润、香甜可口
六、龙脂猪血
清同治年间,火宫殿卖猪血的摊担有好几家,但只有胡家猪血摊担的生意最好。
胡家一代又一代在火宫殿经营猪血,从收取血浆、上火烫血,到入碗调料,各道工序都有他自己非常严格的制作方法,做出的猪血佐以小磨麻油与葱花,吃时有如龙肝凤脂般细嫩,故得“龙脂”之名。
制作龙脂猪血是将新鲜的猪血放置于盐水中,之后进行烫血,待猪血稍稍凝固后划成薄片,放入沸水中煮熟,再入碗加调料即成。
其制作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内有玄机,各道工序均有严格的要求,各种材料的配比、火候与温度等丝毫差误不得。
火宫殿龙脂猪血的传人继承了胡氏精湛的技艺,保持了这一传统风味小吃的特色,做出来的猪血细嫩滑爽、鲜香可口。
主料:猪血
辅料:麻油、葱花
产品特色:细嫩爽滑、鲜香可口
七、三角豆腐
清代,在火宫殿的豆腐经营者为吸引顾客,在豆腐的外形和汤料上加以创新,制作出了“三角豆腐”。
三角豆腐采用上等大豆制成豆腐,成形后再将四方豆腐干子对角切开呈三角形,油炸后用加入香料的高汤煨之,出锅后颜色翠黄、口感嫩滑、鲜美多汁,广受食客喜爱,老长沙称其为“三角干子”。
主料:大豆
辅料:
产品特色:口感嫩软、鲜美多汁
八、牛肉煮馓子
馓子在我国有千余年的历史,宋代大文豪苏轼曾为一位做馓子的少妇写了一首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火宫殿的煮馓子是火宫殿的一大创新,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张桂生制作馓子开始,就开始了对原料的精挑细选和对制作过程的精益求精。
馓子的面粉原料采用山东产上等小麦磨成粉,用八十目的罗筛过筛后,经和面、搓条、成盘、扭形油炸、调味烹制等程序,出锅后入汤,配以香葱花、芝麻油等调料,最后入碗时色香味美、落口消融。
制作中,和面要九搓八压,拉丝要柔顺如棉,油炸时更要掌握火候、不断翻动,原汤更是经秘方精制而成,如此才形成了发泡均匀、通体金黄、酥脆芳香、软而带脆的馓子。
故馓子深受广大食客喜爱,一直流传了下来。
主料:小麦
辅料:牛肉、葱花、芝麻油
产品特色:色香味美、落口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