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5年分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统计

合集下载

2015年可支配收入标准

2015年可支配收入标准

2015年可支配收入标准2015年,我国可支配收入标准经历了一定的变化,这一标准的调整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

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和家庭在税收和转移支付后所拥有的收入,它是衡量人们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面我们将就2015年可支配收入标准做一些分析和解读。

首先,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为28,8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为10,489元。

与此前相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9.2%。

这表明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增长速度更快,这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2015年我国居民家庭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据统计,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195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22元。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73,较上年缩小了0.02个百分点。

这表明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减小,这对于社会稳定和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

再次,2015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相应增强。

据统计,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9,108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7,20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6.2%和8.4%。

这表明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消费能力也有所增强,这对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最后,2015年我国居民储蓄水平保持稳定。

尽管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但居民储蓄水平并未出现大幅下降。

据统计,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储蓄为9,736元,农村居民人均储蓄为4,21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7.8%和6.5%。

这表明我国居民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理性消费和储蓄习惯,这对于金融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2015年我国可支配收入标准的调整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内需、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各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2016)

各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2016)
A
城镇居民B 人均总 城镇居民C人均总 城镇居民D人均总 城镇居民E 人均总 城镇居民F 人均总 城镇居民G人均总 城镇居民H人均总
1
指标
收入_可支配收入 收入_可支配收入 收入_可支配收入 收入_可支配收入 收入_可支配收入 收入_可支配收入 收入_可支配收入
2
地区
全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3
27359.02
15788.17
21781.31
15481.12
38
17796.57
15696.18
36230.48
26340.73
30970.68
18606.13
24907.40
17494.87
39
20208.04
17759.75
40188.34
29676.97
34550.30
21024.21
28055.24
元 301.01 350.07 407.13 418.31 452.74 474.24 548.84 666.00 773.58 819.65 915.82
1052.79 1155.00 1294.68 1478.91 1883.26 2503.01 2845.72 3431.81 3944.67 4353.02 4770.53 5129.05 5535.89 6051.00 7012.90 8122.99 9136.79 10357.99 12377.84 14432.55 15849.19 17698.15 20407.57 23150.26 26003.62 28349.64 30594.10 32975.00
11581.28
26674.90

中国主要年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指数统计(1978-2019)

中国主要年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指数统计(1978-2019)

564.9
510.6
2690.3
606.1
549.0
3026.6
646.6
600.9
3370.2
697.6
662.5
3731.0
767.7
742.2
4327.0
833.1
803.5
4998.8
908.3
881.0
5435.1
1012.1
948.5
6272.4
1127.4
1028.1
7393.9
1248.1
年份
中国主要年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指数统计(1978-2019)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绝对数(元) 指数
绝对数(元)
1978
171.2
100.0
343.4
1980
246.8
131.6
477.6
1985
478.6
213.2
739.1
1990
903.9
243.8
1510.2
1995
896.2
11619.7
2007
8583.5
1015.4
13602.5
2008
9956.5
1112.2
15549.4
2009
10977.5
1234.8
16900.5
2010
12519.5
1363.3
18779.1
2011
14550.7
1503.3
21426.9
2012
16509.5
1662.5
24126.7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1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介绍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杨可佳摄中新网1月19日电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缩小0.02。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28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

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221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1894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0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9438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4544元。

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

全年农民工总量27747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增长1.3%,其中,本地农民工10863万人,增长2.7%,外出农民工16884万人,增长0.4%。

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072元,比上年增长7.2%。

《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

我国东、中、西部国民收入水平比较与分析

我国东、中、西部国民收入水平比较与分析
因此必须积极推进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机械化和科学 化,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真正把科教兴农落到实处,积极促进中西部 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大力发展。
4、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加大再分配的作用
市场经济国家通常是运用财政转移支付手段来解决地区收入差距的。地区 间的收入转移可以改变地区间的所得分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收入从 人均收入较高的地区流向收入较低的地区,那么收入的区域间差距将会缩小。为 增强国家财政支付能力,应积极采取措施,适当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实行规范 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适当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中央财政只 有在财政初次分配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才能保证有足够的财力用于对地方的转移 支付,发挥其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才能通过转移支付促进西部地 区的经济发展。
政策因素
中国政府在开放次序方面的安排使得不同地区在改革中所能够获得的收益 存在较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伊始,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便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 五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都是在东部,这些地方在财政政策上无论 对外商还是当地企业都非常照顾,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得以吸引 大量的外国资本,当地经济得到巨大发展。虽然外商投资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唯 一因素,但它毕竟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转轨经济而言是推 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1983--1996年,中国的外商投资有88.3%分布在东部沿 海地区,仅有8.3%分布于中部地区,3.4%分布于西部地区。与外商直接投资的 分布相适应,内地省份在经济发展速度上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更进一步的结 果便是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
贸易原因
贸易依存度与出口依存度是反映贸易规模的两个重要指标。从1993—2003 年,东部地区的贸易依存度从0.64上升到0.77,出口依存度从0.29—0.40,中部 地区贸易依存度从0.18下降到0.11,出口依存度从0.10下降到0.06,西部地区贸 易依存度则从0.13到0.11,而出口依存度一直在0.06左右徘徊。由此可以看出, 中国的对外贸易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则较少。1999年,东南 沿海地区12个省市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90.60%,其他地区只占不到10%。因 此,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享受对外贸易带来的利益比中西部地区的居民要多。 同时,由于中国地区之间劳动力要素流动不畅,职业转换困难程度不同,劳动 力的流动性在东部地区要强于西部地区。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劳动者收入在地区 之间的差别。

2015年山东省上一年度收入及支出标准

2015年山东省上一年度收入及支出标准

2015年上一年度工资收支统计表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22元/年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323元/年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882元/年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963元/年5.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2460元/年6.农林牧渔:42788元/年3565.67元/月117.23元/天7.采矿业:62351元/年5195.92元/月170.82元/天8.制造业:55952元/年4662.67元/月153.29元/天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68798元/年6733.17元/月188.49元/天10.建筑业:51612元/年4301元/月141.40元/天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6878元/年5573.17元/月183.23元/天1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3136元/年6928元/月227.77元/天13.批发和零售业:59583元/年4965.25元/月163.24元/天14.住宿和餐饮业:40294元/年3357.83元/月110.39元/天15.金融业:95518元/年7959.83元/月261.69元/天16.房地产业:44584元/年3715.33元/月122.15元/天1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3378元/年4448.17元/月146.24元/天1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67307元/年5608.92元/月184.4元/天1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5020元/年3751.67元/月123.34元/天2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50651元/年4220.92元/月138.77元/天21.教育:59673元/年4972.75元/月163.49元/天2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64105元/年5342.08元/月175.63元/天2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5300元/年5441.67元/月178.90元/天2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54069元/年4505.75元/月148.13元/天。

各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2016)

各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2016)


313.20 400.56 402.48 432.84 448.68 519.24 630.72 766.44 855.00 1080.48 1256.88 1397.35 1489.32 1763.40 2201.04 3007.68 3991.72 4429.66 4958.67 5084.64 5365.03 5661.16 5984.82 6679.68 7239.06 7951.31 9107.09 10304.56 11690.47 13441.09 14718.25 16263.43 18292.23 20543.44 22226.75 24141.34 26152.16 28249.00
频度







4
单位
5
1978
6
1979
7
1980
8
1981
9
1982
10
1983
11
1984
12
1985
13
1986
14
1987
15
1988
16
1989
17
1990
18
1991
19
1992
20
1993
21
1994
22
1995
23
1996
24
1997
25
1998
26
1999
27
2000
28
2001
2183.00
1463.79
1932.00
1354.60
1749.00
1187.88
18
1395.36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一、宏观经济环境1.国民经济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GDP为676708亿元,同比增加6.9%。

图表12013-2015年中国GDP变化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农业生产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62143万吨,比上年增加1441万吨,同比增长2.4%。

其中夏粮产量为14112万吨,同比增加3.3%;早稻产量3369万吨,同比下降0.9%;秋粮产量44662万吨,同比增加2.3%。

图表22010-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表3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占比单位:万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3.工业生产2013年至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8%。

分门类看,制造业年均增长9%,采矿业年均增长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年均增长3.8%。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年均增长4.4%;集体企业年均增长2.4%,股份制企业年均增长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年均增长6.1%;私营企业年均增长10.4%。

2013年至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6.3%,利润总额年均增长4.2%。

其中,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7.3%,利润总额年均增长8.6%,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水平。

从人均创造的主营业务收入看,单位劳动产出的上升体现出企业提质增效的进展。

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人均主营业务收入达117.4万元,与2012年98.8万元的水平相比,三年内提高了18.6万元,提高18.9%。

4.固定资产投资随著经济放缓,2013-201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也逐步回落,名义增速依次为19.6%、15.7%和10.0%。

2013-2015年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5.9%,比全部投资年均增速高0.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8.5%,比全部投资年均增速高3.5个百分点。

但高耗能行业投资年均增9.9%,比工业投资年均增速低2.6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