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变形性状分析

合集下载

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体系安全性状动态分析

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体系安全性状动态分析

3、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具有较高的整体性和抗弯强度,能够有效地防止 渗漏和变形。同时,地下连续墙施工时对环境影响较小。然而,施工难度较大, 成本较高。
4、土钉墙支护:土钉墙支护通过在基坑边坡设置土钉,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该方案施工简便,成本低廉,适用于一些较简单的地质条件。然而,土钉墙的 支护强度较低,对环境影响较大。
1、结构安全性:包括支护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指标,确保在施工期 间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破坏或变形。
2、土体稳定性:软土地区的土质松软,容易产生变形和滑坡等现象,因此需 要对土体的稳定性进行严格控制。
3、环境影响:深基坑施工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地面沉降、地下 水流失等,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将影响降至最低。
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体系安全性状动态 分析
基本内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在软土地 区,由于地质条件的特殊性,深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尤为重要。本次演示将着重 探讨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体系安全性状动态分析的重要性及方法,以期为相关 工程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在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体系承受的土压力较大,土体的稳定性较差,因此支 护结构的安全性状至关重要。具体而言,我们需要以下几方面:
3、加强监测与预警:对深基坑支护体系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和隐患,采取有效的预警措施。
结论本次演示通过对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体系安全性状动态分析的研究,得出 了以下主要结论:
1、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体系的安全性状动态分析至关重要,有助于及时掌握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状况,避免潜在风险和隐患。
基本内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深基坑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软土 地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尤为重要。型钢水泥土墙支护作为一 种常见的深基坑支护方式,对于保障软土地区深基坑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演示将围绕软土地区深基坑型钢水泥土墙支护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展开探 讨。

深基坑开挖变形性状及受降水影响分析

深基坑开挖变形性状及受降水影响分析
通建设 的迅速发展 , 出现越来越多 的深基坑工程 。因为基坑工 程受 水文 、 地质 、 荷载 、 工等条件 以及外界各种不可预见因素 施 的影 响 , 因此仅凭以往的经验 和单从理论上很难准确判断可能
Cp 型、 a模 修正剑桥模型及硬化模 型等 。本文采用 P
2 2 降水对基坑变形影响 的分析方法 .
21 0 0年第 7 期 总第 1 5 4 期




No 7・2 1 00
Fuin Ar htcu e& Co sr cin i c iet r a n tu t o
深 基 坑 开 挖 变 形 性 状 及 受 降 水 影 响 分 析
谢 美 凤
( 福建省第 五建筑工程公 司 摘
纳 起 来 大 致 有 以下 五 种 :1 按 照规 范 上 的 分层 总 和 法 ; 2 基 () ()
单 的理论进行设计施工 , 需特殊问题特殊处理 。 随着 电子计算机和数值方法的发展 , 数值方法 已经成为模
拟分 析基坑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 , 它可 以较好地模拟复杂的土 体本构关 系, 考虑可以预见的各种 复杂施工 工况 , 并对施工 工 程 中的变形性状进行可靠的分析预测 , 指导实际工程施工 。 基坑 开挖实质是基坑 内土体卸载过程 , 如何准确反应土体 真实的应力应变状态 , 这就需要选择合理 的本构模型和计算参 数, 否则会 出现不合 理甚 至错误 的结论 。本文采用大型岩土分

me tid cd b e tr g i l ipa e a d t e n lz n ie r gd waeigafcigt ed f r t n n u e yd waei sas ds ly d,n h na ay ee gn ei e trn fe t h eo ma i . n n o n n o

基坑工程施工变形

基坑工程施工变形

基坑工程施工变形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如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管线等工程在密集的城市区域内愈发重要。

基坑工程作为这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中的变形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基坑工程施工变形不仅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还可能威胁到工程的安全稳定。

本文将从基坑工程施工变形的类型、原因及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坑工程施工变形的类型1. 墙体变形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墙体的变形是最常见的。

根据墙体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可分为刚性墙体和柔性墙体两种类型。

刚性墙体如水泥土搅拌桩墙、旋喷桩墙等,其变形表现为墙顶向基坑方向的三角形水平位移;柔性墙体如钢板桩、地下连续墙等,在设有支撑的情况下,墙顶位移不变或逐渐向基坑外移动,墙体腹部向基坑内凸出。

2. 基坑底部隆起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底部的隆起现象也较为常见。

隆起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基坑底部的土层由于自重应力的释放而产生弹性隆起;二是由于坑底存在承压水层,且上覆隔水层重量不能抵抗承压水水头压力,导致坑底过大隆起。

3. 地表沉降在地层软弱且围护墙体插入深度不足的情况下,基坑开挖过程中墙底处将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墙体旁出现较大的地表沉降。

此外,当围护结构下方有顶管和盾构穿越时,也可能引起围护结构突然沉降。

二、基坑工程施工变形的原因1. 地质条件基坑工程的地质条件是影响施工变形的重要因素。

地质条件复杂,地层不均匀,容易导致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稳定性差,从而引发变形。

2. 围护结构设计不合理围护结构的设计不合理也是导致施工变形的原因之一。

如墙体插入深度不足、支撑体系设计不合理等,都可能导致基坑工程施工变形。

3. 施工技术与管理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对基坑工程施工变形也有很大影响。

如施工工艺不当、监测不到位、施工速度过快等,都可能导致基坑工程施工变形。

三、基坑工程施工变形的控制措施1. 合理设计围护结构针对地质条件复杂、地层不均匀的情况,应合理设计围护结构,确保墙体插入深度,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浅谈相邻双基坑开挖相互影响性状分析

浅谈相邻双基坑开挖相互影响性状分析

浅谈相邻双基坑开挖相互影响性状分析在进行基层单独开挖时,基坑设计施工显得十分重要,其影响因素需要得到人们的控制,对开挖顺序和支护行为进行控制。

标签:相邻双基坑开挖;影响性状分析以某实际相邻双基坑工程为原型利用PLAXIS建立相邻基坑开挖的二维模型采用HS土体本构模型分析相邻基坑同步开挖对土体位移、支护结构变形与内力的影响考虑不同开挖工序和不同基坑间距分析相邻基坑开挖的影响范围和基坑支护结构在不同开挖工序下的变形特征。

1、工程概况本工程根据四川某基坑项目进行解析,详细状况如下所述:相邻基坑A和B 坑平面形状接近相似,两基坑之间距离20m地下水位为地表下-4m处土层沿高度分布。

B基坑右侧交通量较大故其右侧考虑10~20m处施加10kPa的交通荷载。

A基坑开挖深度为12m基坑存在放坡比例设为3:4。

采用双排H700x300型钢+3道锚索的支撑形式土体开挖到-4m、-7m、-10m处各设置一道道锚杆.B基坑开挖深度为15.5m支护结构采用排桩+内支撑的形式排桩采用Φ1200@1500钻孔灌注桩桩长30m。

土体开挖到-2.35、-8.35、-12.75m处各设置一道水平支撑。

2、二维模型建立采用PLAXIS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

二维模型长420m高60m.A基坑H型钢、放坡支护和B基坑排桩均采用刚度等效方法模拟为地下连续墙等效后计算参数如表2所示。

A基坑锚杆采用点对点锚杆模拟自由段土工格栅模拟锚固段锚杆自由段轴向刚度EA为6x105kN m-1锚固段弹性模量E为3x107kNm-2锚固体直径D为0.16m侧摩阻力Ttopmax为150kNm-1钢管斜撑轴向刚度为5x106 kNm-1。

B基坑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截面为0.8m*1.2m内支撑立柱为钢结构箱型杆件截面为0.32mx0.32m。

在PLAXIS模型底部施加固定约束水平和竖直方向均固定两侧竖直边界施加滑动约束水平方向固定竖直方向自由。

土体参数采用不排水指标泊松比vur=0.49。

基坑变形的特征

基坑变形的特征

基坑变形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这主要是因为围护墙体的被动土压力作用以及受周围环境影响造成的。

由于重力等的作用会导致墙体下沉,进一步导致周边地面的相应变化。

2. 竖向方面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坑底的回弹。

在开挖深基坑的过程中破坏了地下原有的力学平衡系统,会产生一定的空隙积聚现象,造成基底标高的下降和地基的隆起。

3. 时间因素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雨水浸泡的影响下,很可能会导致滑坡等现象发生。

4. 支护结构的变形:对于连带的支护结构也会有相应的变性表现出现。

比如角撑被压弯或者是锚杆头段向下倾斜的现象也会有所体现。

5. 安全隐患问题:如果控制不当或者操作不规范的话,还会产生有毒气味的冒出或坍塌等情况的发生。

6. 监测位置的影响:由于监测位置的不同,其反映出的数据也有所区别,且可能出现误差但总体趋势保持一致。

7. 其他特性:对于一些特殊性质的工程可能会出现其他的一些特性如蠕变、应力释放等。

以上是基坑变形的特征,具体情形会根据工程条件、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和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有所不同。

因此,
在进行基坑施工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变形,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

房建基坑变形监测分析

房建基坑变形监测分析

白适房建基坑变形监测分析Fang jian ji keng bian xing jian ce fen xi 目前我国城市化规模逐渐增大,房地产建设项目也逐渐增加,房建基坑也越来越多,为了实时对基坑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控制,掌握开挖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必须进行现场监控量测。

通过对量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及时调整或确定相应的施工参数和施工措施,确保施工过程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一、工程概况该工程为1栋57层超高层住宅楼、临街2层商业。

规划用地面积17840.63m 2,总建筑面积(含地下室)105732m 2。

地块设满铺三层地下室,地下建筑面积25792m 2。

采用明挖法施工。

基坑的支护方式采用钻孔灌注桩加钢筋砼内支撑梁进行支护。

场区地形平坦,原始地貌属长江冲积一级阶地。

根据钻探揭示及对地层成因、年代的分析,本基坑地层主要由第四纪全新统人工堆积层( )组成,岩性为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互层、粉砂夹粉土、粉砂、砂类土。

二、监测数据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反映:1.从监测数据趋势图中可以很直白地看出在7月03日~7月04日期间,建筑物沉降、桩顶沉降及桩顶位移测点监测数据出现较大速率变化,桩顶水平位移部分测点监测数据出现向基坑内急剧变化。

且支护桩体出现多条裂缝且桩间出现少量渗水;2.在7月04日~7月08日期间,随着现场采取相关有效措施,建筑物沉降、桩顶沉降及桩顶位移测点监测数据变化速率逐步降低,逐渐稳定。

三、原因分析1.施工工艺不规范开挖前期施工单位对线支撑后开挖没有足够的重视,在未架设支撑的前提下进行基坑土体开挖;围护桩间距之间未及时挂网喷锚,未进行有效的防水措施;钢筋堆载距基坑距离过近,荷载超过设计要求;基坑周边排水沟清理不及时,造成雨水无法顺利排放,导致基坑积水。

2.地质条件差本基坑地层主要由第四纪全新统人工堆积层( )组成,岩性为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互层、粉砂夹粉土、粉砂、砂类土。

复杂环境中某软土深基坑变形性状监测分析

复杂环境中某软土深基坑变形性状监测分析

复杂环境中某软土深基坑变形性状监测分析
赵升峰;邬喜春;汪敏营;李明东
【期刊名称】《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42)2
【摘要】为研究南京河西地区复杂环境中软土深基坑开挖与施工过程,基坑变形和地面沉降等规律,以南京河西南部地区某基坑工程为实例,在整个基坑施工过程进行了现场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对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管线沉降、周边道路沉降、支撑立柱沉降、支撑轴力变化各测点进行筛选,最后对所选监测数据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与总结。

【总页数】5页(P88-91)
【作者】赵升峰;邬喜春;汪敏营;李明东
【作者单位】中建材岩土工程江苏有限公司;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43
【相关文献】
1.软土深基坑微变形控制技术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应用
2.基于复杂环境下软土基坑开挖阶段的变形监测与分析
3.城市复杂周边环境异形软土深基坑变形控制研究
4.软土地区复杂环境条件下的超深特大型深基坑变形监测与分析
5.复杂环境下软土深基坑支护变形控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筑工程深基坑的变形观测分析

建筑工程深基坑的变形观测分析

建筑工程深基坑的变形观测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工程愈加复杂,深基坑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深基坑工程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如土体变形、地下水位变化、沉降等。

因此,对深基坑工程进行变形观测和监测分析,能够及时掌握其变形情况,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工程的顺利施工和使用。

变形观测原理深基坑变形观测主要基于以下原理:一是根据建筑物自身变形情况,推导基坑边界土体的变形情况。

二是根据深部土体的力学特性,确定基坑周边土体的静力作用,并以此来判断变形情况。

深基坑的变形观测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测量法、摄影测量法、形变测量法等。

其中,形变测量法是变形观测中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测量基坑周边土体、建筑物和周边配套工程设施的竖向位移、沉降和横向位移的变化,并利用数学模型对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变形观测步骤深基坑变形观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变形观测系统:根据工程特点和变形特征确定变形观测点分布,并布置测点和安装测量仪器,建立变形观测系统。

2.质量控制:对测量仪器进行校验和质量控制,确保相关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数据采集:通过测量仪器采集各测点的变形数据,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

4.数据分析: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利用变形观测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判断深基坑工程变形情况。

5.结果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深基坑工程的变形情况,预测未来变形趋势,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措施调整和预防措施实施。

变形观测注意事项在进行深基坑变形观测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布点:在实施变形观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工程特点和变形特征,认真选择变形观测点的分布位置,确保观测系统完整、科学、合理。

2.确定变形系数:变形系数是进行变形观测的重要参数,其选择应参考实际情况和工程特点,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3.保证数据质量:在进行数据采集时,要对测量仪器进行严格的校验和质量控制,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变形性状分析
要:结合沈阳市浑南新区某基坑工程,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引起的变形性状进行分析,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对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测得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分析深基坑变形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深基坑变形变形性状
1 引言
基坑开挖时,破坏了土体原有的应力状态。

开挖后竖直方向卸载,土体自重应力释放,使得基坑底部土体隆起。

水平方向卸载使基坑外土体移动,引起围护结构变形,进而引起基坑周围地表沉降。

因此,基坑变形由支护结构的变形、坑底隆起及基坑周边地表沉降三部分组成。

本文结合沈阳市浑南新区某基坑工程,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深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和对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测得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分析深基坑变形的基本规律。

2 工程概况
3 模拟结果分析
3.1 桩体水平位移分析
(1)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整体上略小于实测结果,原因是本文没有考虑地下水渗流、开挖的时空效应、基坑周边环境及施工机械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在进行基坑计算时,不仅要建立合理的模型、选取合适的地质参数,还要考虑到基坑周围的实际环境,才能得到较为可靠的结果。

(2)基坑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基坑底部,桩底位移较小,是因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