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全书概念习题集带答案

合集下载

八上物理课后习题和答案

八上物理课后习题和答案

八上物理课后习题和答案八上物理课后习题和答案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学科。

为了帮助八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我们整理了一些八上物理课后习题和答案,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一、力和压力1. 什么是力?力的单位是什么?答案: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什么是压力?压力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答案: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P = F/A计算,其中P代表压力,F代表力,A代表面积。

3. 为什么针尖比针底更容易插进物体?答案:针尖比针底更容易插进物体是因为针尖的面积较小,相同的力作用在较小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力较大,容易刺穿物体。

二、机械能1. 什么是机械能?机械能的表达式是什么?答案: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可以用公式E = K + U表示,其中E代表机械能,K代表动能,U代表势能。

2. 什么是动能?动能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答案: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公式K = 1/2mv²计算,其中K代表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3. 什么是势能?势能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答案: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公式U = mgh计算,其中U代表势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物体的高度。

三、电和磁1. 什么是电流?电流的单位是什么?答案: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是电荷通过单位时间的数量,单位是安培(A)。

2. 什么是电阻?电阻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答案:电阻是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可以用公式R = V/I计算,其中R代表电阻,V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

3. 什么是磁力?磁力的方向如何确定?答案:磁力是磁场对物体的作用力,其方向由磁场线的方向决定,磁力的方向垂直于磁场线和物体的运动方向。

四、光学1. 什么是光的反射?什么是光的折射?答案:光的反射是光线遇到界面时,部分光线返回原来的介质中的现象;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初中八年级物理全册概念题汇总(含答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全册概念题汇总(含答案)

初中物理概念八年级(上)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是测量的工具。

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2.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使用刻度尺时,要把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秒表。

5.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消除.。

6.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比较速度的大小。

7.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

8.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公式为v=S/t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m/s 。

1m/s= 3.6 km/h。

9.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运动。

10.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t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1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传播,在不同介质声速不同,常温下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12.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13.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叫音调,音调与频率有关;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

14.物理学中把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Hz 。

15.人的听觉范围是20 Hz至20000 Hz。

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

1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来源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减弱噪声可以从以下三条途径进行:一是防止噪声产生;二是阻断噪声传播;三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物理九年级人教版练习册答案

物理九年级人教版练习册答案

物理九年级人教版练习册答案【第一章力学基础】1. 什么是力?答: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答: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什么是重力?答: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指向地球的中心。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1. 什么是速度?答: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2. 加速度是什么?答: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快慢,等于速度变化量与变化时间的比值。

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答: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

【第三章力和运动】1. 什么是牛顿第二定律?答: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2. 什么是摩擦力?答: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3. 什么是平衡状态?答: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第四章功和能】1. 什么是功?答:功是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所做的工作,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2. 什么是机械能?答: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3. 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答: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量保持不变。

【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波】1. 什么是简谐振动?答:简谐振动是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周期性往复运动,其加速度与位移成正比,方向相反。

2. 什么是波?答:波是一种能量传递的方式,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

3. 波的传播速度与什么有关?答: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如密度和弹性模量。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和练习,同学们应该已经对物理九年级人教版教材中的力学基础、运动的描述、力和运动、功和能以及机械振动和波等章节有了深入的理解。

九年级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

九年级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

九年级物理配套练习册答案【第一章1.1分子动理论答案】基础练习1、大量分子;无规则;引;斥2、彼此进入对方3、液;气;固4、扩散;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引力;斥力6、扩散现象;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7、引;无规则运动8、9、10、CBD拓展提高11、D12、因为用手抹几下可以使胶带与纸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大胶带与纸的分子引力,这样做才能揭干净。

【第一章1.2内能和热量答案】基础练习1、动;势;内部;大2、做功;热传递3、化学;内;3.0×10⁷J/kg;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了3.0×10⁷J的热量;3.0×10⁵J;3.0×10⁷J/kg4、做功;汽化5、不停息无规则运动;运动越快6、扩散;热传递7、8.4×10⁷J8、9、10、11、ACCD拓展提高13、热传递14、①摩擦生热使筒壁的温度升高②压缩气体做功使筒壁的温度升高③给自行车打气,用手摸一摸筒壁上下部分的温度来进行比较【第一章1.3比热容答案】基础练习1、比热容、质量、温度的变化2、1003、吸收;比热容4、0.35kg;__5、比热容;4.2×10⁷6、比热容;沸点7、8、9、CBA10、4.2×10⁵J拓展提高11、A12、解:(1)水吸收的热量Q=cm(t-t₀)=4.2×103J/(kg-℃)×50kg×(30℃-20℃)=2.1×10⁵J(3)因为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高山上气压小,所以水沸点降低,铁锅里的水尽管沸腾了,但是温度比较低,马铃薯还是煮不软。

14、(1)质量(2)大于;60(3)215、(1)质量(2)受热均匀;吸收相同的热量(3)快;水【第二章2内燃机答案】基础练习1、蒸汽机;瓦特2、化学;内;做功;内3、汽缸;汽油;柴油4、A5、四;2;2;16、做功;内;机械;惯性7、压缩;机械;内;变小;变大;升高8、增大;后;前;相互的9、热传递;比热容10、B11、大气;噪声;热拓展提高12、D13、A【第二章3热机效率答案】基础练习1、有用功;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内;28%3、4.6×10⁶;1.38×10⁶4、D5、2506、7、8、9、ACAA拓展提高10、D11、30;6.6×10⁷12、解:(1)W=FS=3.0×103N×5.6×103m=1.68×10⁷J (2)m=ρV=0.8×103kg/m3×1.5×10‐3m3=1.2kgQ=qm=4.6×10⁷J/kg×1.2kg=5.52×10⁷J(=W/Q=1.68×10⁷J/(5.52×10⁷J)≈30.4%【第三章3.1电现象答案】基础练习1、正;负;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一种电荷相互吸引2、摩擦起电;吸引轻小物体3、物体是否带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4、定向移动;正电荷5、分开;负6、摩擦起电;梳子沾点水7、B8、B9、分子;负10、B11、B拓展提高12、正;同种13、细丝张开;异种电荷相互排斥14、BCD;AF;E【第三章3.2电路答案】基础练习1、电源、开关、用电器2、电路图3、通路;开路;短路4、断开;短路5、正极;用电器;负极6、断路;通路;短路7、开关8、9、10、CCB拓展提高11、向左;向右12、C【第三章3.3电路的连接答案】基础练习1、逐个按顺序首尾;一定;不能2、并列;能3、并;串4、不能;并5、并联;串6、S₁;S₂、S₂;S₂、S₂;S₁;S₁;S₂7、L₁、L₂;串;L₂、L₃;并8、A9、A拓展提高10、A。

初中物理概念题大全(含答案)

初中物理概念题大全(含答案)

初中物理概念八年级(上)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是测量的工具。

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2.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使用刻度尺时,要把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秒表。

5.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消除 .。

6.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比较速度的大小。

7.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

8.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公式为v=S/t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m/s 。

1m/s= 3.6 km/h。

9.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运动。

10.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t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1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传播,在不同介质声速不同,常温下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12.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13.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叫音调,音调与频率有关;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

14.物理学中把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Hz 。

15.人的听觉范围是20 Hz至20000 Hz。

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低于20Hz 的声叫次声波。

1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来源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减弱噪声可以从以下三条途径进行:一是防止噪声产生;二是阻断噪声传播;三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初中八年级物理全册概念题汇总(含答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全册概念题汇总(含答案)

初中物理概念八年级(上)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是测量的工具。

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2.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使用刻度尺时,要把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秒表。

5.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消除.。

6.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比较速度的大小。

7.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

8.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公式为v=S/t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m/s 。

1m/s= 3.6 km/h。

9.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运动。

10.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t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1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传播,在不同介质声速不同,常温下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12.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13.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叫音调,音调与频率有关;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

14.物理学中把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Hz 。

15.人的听觉范围是20 Hz至20000 Hz。

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

1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来源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减弱噪声可以从以下三条途径进行:一是防止噪声产生;二是阻断噪声传播;三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完整版初中物理全书概念习题集带答案

完整版初中物理全书概念习题集带答案

初中物理全书概念习题集初中物理概念总复习精要提纲第一章初步知识1 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常用的国际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1m= 1000(10) mm= 1000000(10)μm=1000000000(10) nm。

963使用刻度尺的规则:(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是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准确值、估计值、单位;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包括估计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

(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用积多求少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用以轮代尺法测量硬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园的周长。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34/ 1初中物理全书概念习题集2 时间测量的基本工具:__刻度尺_。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常用的单位有小时和分钟。

第二章简单的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需要明确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观察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把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即把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需时间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它只能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1分子热运动1、把分子看成球形,紧密平铺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Lcm,分子的直径约为d×10-10m,该正方形中约有个分子,每个分子占有的面积是m2。

(1)正方形的边长:a=1cm=1×10-2m;正方形的面积:S=a2=(1×10-2m)2=1×10-4m2;正方形中分子个数:n=1×10−4m2(10−10m)2=1×1016 个;(2)是全球人口的倍数:1×10166×10102、=1.67×105.3、下列不属于扩散带来的危害的是()。

A.花香四溢B.腌咸菜C.加油站的汽油扩散到空气D.空气清新剂的使用3.向两杯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放入相同的糖块,过一会,热水热水杯中的更甜。

说明扩散块慢与温度有关。

4、把干净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测力计示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

弹簧测力计示数玻璃板的重力,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5、§2、内能1、分析以下过程内能和机械能的变化。

(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雨滴。

内能;机械能。

(2)火箭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

内能;机械能。

(3)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

内能;机械能。

(1)冰粒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2)火箭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3)子弹的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2、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炙手可热”是指利用热传递使手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砖木取火”是指克服摩擦力做功即对木头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

3、生活中有时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有时又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请你各举两个实例。

冬天利用电热毯在睡觉时取暖及爆炒菜时将火开得很大等都是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利用暖水壶来装开水及为了防止液化气钢瓶爆炸,不能将其放在烈日下暴晒是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从气态变化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时要放热。

液化的两种方法是: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四、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 ------ . . ---------- --------------------------- ----------------- . .
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第五章光的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x i08m/s。

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

二、光的反射现象: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
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_角。

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的。

右图中,入射光线是A0,反射光线是OB,法线是_ON
叫做入射点,/i是入射角,/Y是反射角。

B 反射类型:
(1)镜面反射: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
镜面、水面);
(2)漫反射: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
看到物体的原因。

三、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
等,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成像原理:根据光的反射成像。

成像作图法:可以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反射定律作图。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求会画反射光路图
第六章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
N
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于入射
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变大。


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在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_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于入射角。

二、透镜的概念:
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

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光心。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
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4. 有一封冻的河面所能承受的压强是7.3 x iO4Pa,有一重36吨的坦克它的每条履带
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480dm 2,问这辆坦克能否从冰面上通过?( 3.75 x i04Pa,能)
5. 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浮在水面,它露出水面的部分高4cm,求:(1)
水对木块向上的压强、压力是多大?(2)木块受到的浮力多大?(3)木块的重力是多大?(4)这个木块的密度是多大?()
6. 一个物体的体积是1000cm 3,在空气中称出它重44N,浸没在某种液体中称时为
36.2N,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7. 把体积是0.1dm 3的木块放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有3/10的体积露出水面。

求:(1)
水对木块的浮力有多大?(2)木块所受的重力是多大?(3)木块的密度是多大?(4)要想使木块没入水中,应施加多大的力?方向如何?
8. 一根扁担AB长1.6m,在A端挂300N 重物,在B端挂500N 重物,人挑起重
物时要使扁担在水平位置平衡,肩膀离A端的距离应为多大?
9. 机械效率是50%的起重机在1分40秒内把4.8吨的物体匀速提高10m,求:(1)
起重机完成的有用功是多少?(2)有用功率是多少?(3)总功率是多少?
10. 一辆汽车质量为5 X103kg,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汽车的功率为80KW,所
受到的阻力为5X103N,求:(1)汽车在10秒内所做的功;(2)汽车在10s内通过的距离。

11. 用一根不计重力和摩擦阻力的杠杆在2s内,把一个重196N的物体,匀速举高
0.2m而杠杆的动力作用点下降1,则动力做的功为____________ 焦,动力的功率为_________瓦,
动力是______ 牛,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是__________ 。

12. 用图1-3的装置使物体A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钩码的总质量是
100克,物体A的质量是500克,并且以0.2米/秒的速度向前
运动。

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 牛顿,5秒内钩码的重力所
做功是_______ 焦耳,功率是_____ 瓦特。

13. 使质量为540克的铝球能悬浮在水中,求:(1)铝球的体积应是多大?⑵球内中空部分的体积多
大?(铝的密度是2"何千应米丄空
14 . 用图1-11所示的滑轮组将重2000牛顿物体匀速提升1 米,已知滑轮组机械效率80%,求(1)绳的
自由端被拉下多少米?⑵有用功?⑶总功?⑷对绳的拉力F是多大?
初三物理知识结构要点第一章机械能
一、能的概念:
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能量的多少可用
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能量的单位是焦耳,用符号J表示。

二、机械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质量越
大速度越大,则物体动能越大。

2、势能: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质量越大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3、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

动能和势
能转化过程中,若不考虑其它能量损耗,则总机械能不变。

机械能=动能+势
第二章分子动理论内能
一、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如图所示用电器电阻R=100 Q,若要求用电器的功率在1W〜
2.25W的范围内变化,则;
(1)用电器两端电压应在什么范围内变化? (2)选用的电源电
压U o至少应多大?(3)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范围至少应多大?
2、在图所示的电路里,电源的电压是6伏特,R2的阻值是10欧姆,
通过R i的电流强度是0.4安培,求
(1)通过电阻R2的电流强度。

(2)干路的电流强度。

(3)电路
的总电阻。

3、图中电流表使用0.6安的量程,电压表使用3伏的量程,定值电阻R1 = 8欧,灯泡电
阻R2 = 5欧,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R3 = 20欧,求:
(1)开关S1闭合,S2断开,电流表的示数为0.25安,电压表的示数为2.5
伏,那么电源电压和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值各为多少?
(2)要测量灯泡在不同状态下的功率,将开关S1断开,S2闭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为了保证电流表和电压表不超过其量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只能在什么范围变化?
后两页附初中物理基本物理量、公式及常数
初中物理基本物理量、公式及常数
—、基本物理量:
物理量名称速度质量密度力重力压强浮力符号v m p F G P F
国际单位名称米每秒千克
千克每立方

牛顿牛顿帕斯卡牛顿符号m/s kg kg/m3N N Pa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