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池莉《烦恼人生》的新写实特点
生活无故事_从池莉_烦恼人生_看新写实小说特征

244生活无故事——从池莉《烦恼人生》看新写实小说特征袁 媛(昆明消防学校文化教研室 云南昆明 650208)摘 要:新写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较之于其他流派,它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所在,本文从内容、作家叙述态度、情节结构、表现手法及语言五个方面阐述新写实小说特征。
关键词:烦恼人生;新写小说;特征中图分类号:I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0)03-0244-02收稿日期:2010-04-23作者简介:袁媛(1972-),女,云南昆明人,从事军校《大学语文》、《演讲与口才》课程讲授工作,参与学校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模式构建的校级科研 课题的研究。
生活无故事……人不是生活在哲理中,不是生活在戏剧中,也不是生活在井然有序的事件中。
大概人类正是为了超越这种平凡乏味,才创造故事,才把单调的生活幻化为一个金灿灿的艺术世界。
然而,当我们对这种自己所营造的“新世界”感到兴奋不已、向往之极后,回头看看现实依旧是“生活无故事”时,才觉得真正体会到了“水中月、镜中花”这句话的含义。
一种要真正体现生活的原生态,尽力压缩虚构成分的呼声越来越为文艺界人士所重视,于是以平实的白描手法,真实地再现普通人的原生态性质的生活流、意念和心态的新品种——新写实小说孕育而生。
新写实小说是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不完全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回归、深化。
它也不是先锋派文学的“变种”,而是对先锋派文学脱离大众的一种补救。
新写实主义作家讨厌那种讲究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讲究完整离奇的情节,讲究全知全能式的叙述视角和内心分析,他们重视表现人的生存本相、生存困境的生命冲动、生命意识。
新写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它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所在,较之于其他流派,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注重反映人生存状态的真实本色,或者说,它追求的主要艺术目标是还原生活本相新写实小说放弃了对典型的极致——英雄典型的追求,不写英雄壮举,不涉及重大事件,它只写普通的人,平凡的事,只写平平淡淡的生活,平平凡凡的原型人。
论池莉“人生三部曲”的新写实主义特征

专业学位论文论文题名:论池莉“人生三部曲”的新写实主义特征专业: 汉语言文学年级: 2012级**: ***学号: ***************: ***2015 年11 月15日中文摘要池莉的“人生三部曲”,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典型代表。
本文通过三个部分来探讨其新写实主义特征:一是现实生活原生态,还原生活的本来面貌,如实反映世俗市民的生活;二是注重作家情感的零度介入,将作家的主体情感与思想冷处理,保证客观世界的真实还原;三是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平庸生活中小人物的残酷和无奈,来返还生活本真状态,以此凸显出池莉“人生三部曲”的新写实主义特征。
关键词:池莉;人生三部曲;新写实主义;零度写作AbstractChi Li "the Life Trilogy", as the new realism novel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This article has three parts to discuss the new realism characteristics: one is the real life of original ecology, restore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of life, reflect the secular life of the people; the two is zero in on the writer's feelings, emotions and ideas will be the main writer of cold treatment, to ensure the objective world is true; thre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showing the banality of life of the ordinary people in a cruel and helpless, to return the essence of life, which highlights Chi Li's "Life Trilogy" of new realism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Chi Li;The Life Trilogy;New Realism;Zero Writting目录引言 (1)一、现实生活的原生态 (1)二、作家情感的零度介入 (3)三、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5)结论 (8)注释 (9)参考文献 (9)致谢 (9)论池莉的“人生三部曲”的新写实主义特征郝思玮(内蒙古师范大学教科院 12级公共事业管理班 20121104066)指导教师:韩彦斌引言池莉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崛起于我国文坛的女作家,她以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朴素细腻的创作特色被称为新写实主义的一员骁将。
从池莉的《烦恼人生》看新写实小说的特征

从池莉的《烦恼人生》看新写实小说的特征作者:杜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2期摘要:池莉的《烦恼人生》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它集中体现了新写实小说在内容、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征,本文通过对《烦恼人生》的分析来解读新写实小说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池莉;《烦恼人生》;新写实小说;特征分析作者简介:杜娟,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2-0005-01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股创作潮流,其创作方法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有池莉的“新写实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刘恒的《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方方的《风景》、《桃花灿烂》、刘震云的《塔铺》、《一地鸡毛》等。
下面本文就以池莉的《烦恼人生》为例来分析透视新写实小说的特征。
一、内容上,选取小人物的生活,还原生活的本真面貌。
新写实小说在内容上摈弃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中强烈的政治色彩,瓦解了文学的崇高光环,力求还原生活的本真本相,大多是对平凡人生活的庸俗、客观的描写,表现的是一种普通大众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意识。
池莉的《烦恼人生》描述了武汉的一名普通工人印家厚一天的琐碎生活。
小说以“流水账”一般的形式叙述印家厚如何为早晨上厕所、挤公共汽车、吃早点、发奖金、接待日本人参观、给自己父亲和老丈人买生日礼物、支付昂贵的菜金、儿子就近入托、黑白电视换彩电等等事情而烦恼。
作品所叙述的小说人物的生存状态,既未被理想化,也未被丑化,是对现实生活的还原。
新写实小说的创作强调作家应该“泡在生活的原汤汁里,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不要矫情,不要造作,不要取悦于谁,更不要屈服于谁,用整个身心去感受历史,感受这个世界,感受人类的欢乐和呻吟,也感受自己生命的流程。
从_烦恼人生_看池莉新写实小说的思想意识

“
”
。
他 们 的 改 革 意 识 参 政 意识 以 及 对人 生 哲 理 的
, ,
, 。
、
,
她 说 我 们在 做 着 同 一 件 事 少 骂 娘 多 做 事 让 现 状 在 一 件 件 的事 情 中得 到 改 即使
。
∃
,
善 普 通 人 的 信 条 就 是 这 样 一一 我 们 不 可 能 主 宰 生 活 的 一 切 但 却 竭 尽 全 力 地 去 做
,
#
。
《 》 中 引 用 了 北 岛 的 一 首 诗 《生 活 》 烦 文
。
,
∃ “
网
”
。
是 的 谁不 是 生 活在
“
”
。
,
纵 横 交 错 的 网 中 % 北 岛揭 示 了 生 活 的 一 个 方 面 但作 者 又 从 印家厚 嘴 中 说 出生 活 是 梦
,
#
人 生 还 有 理 想 还 有 追 求 更 反 映 了 作者 对 未 来 的 向往 人 们在 网 中 生 活 一切 烦 恼 都 在 梦
惑 与 烦恼 在 新 的一 天 赢 得 新 的希 望
,
。
,
,
池 莉在 谈及 创 作 《烦 》 的体会 时说 只 是写 出人 生 的
。
∃
烦 恼 是 不 够 的 还 要 写 出 被 平 庸 的 外表 和 平庸的 生活 方 式 掩盖 着 人 们的 那些 忍 耐力 对 整
个 国 家 的 变 化保 持 着 那 种 高 度 的 敏 感 真知 灼 见
,
象 印家 厚这样 的 人 社会 上 比 比 皆是 他 能 自我 忍 耐 因 为 他 对 明 天 充满
, # ’ ,
从《烦恼人生》看池莉小说的世俗化-还原生活

从《烦恼人生》看池莉小说的世俗化还原生活论文导读::池莉是20世纪90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小说视角更多投注到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描写,表现了普通百姓的生存态度。
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的世俗认同的作家,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而《烦恼人生》则是突出体现了世俗化这一特征。
论文关键词:烦恼人生,世俗化,还原生活池莉是20世纪90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小说注重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了普通百姓在当下环境里,适应环境的生存态度。
她的成名作《烦恼人生》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现代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存状况与内心世界,揭示了生活的原本状态,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
一、现实生活的世俗化池莉曾说:“我不介意别人说我是小市民或者是世俗作家。
我的小说一开始即不讨文学殿堂的喜欢,被批评为‘苟活’和‘小市民’,但我一点不生气也不着急,甚至从来不反驳。
因为我与大家看世界的视点可能不一样,中国的小说只能从“俗世”获得生命力,获得艺术的源泉和创作的自由。
所以大俗即是大雅”。
池莉说自己只是一个小市民,生活在普通人中间,所以希望和愿意站在小市民的立场上表现小市民的生存。
她直接将自己置身于市民的立场,让普通的市民生活走入大众视野中,并表现出自己身边无所不在的琐碎生活。
“在描述生活的本来面目,‘新写实’作家总是力图将叙事情感压制到‘零度状态’,以‘流水帐’式的‘只作拼板工作还原生活,而不是剪辑,不动剪刀,不添油加醋,使当下此时的真实’(池莉语)凸现出来。
”[1](P182)她对现实生活进行如实还原,力图展示她所看到的理解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本来面目,达到她对生活的理解和评判,对普通人的普通琐碎生活进行细致描写,描写他们吃喝拉撒睡这样极其平常的生活状态,描写他们喜怒哀乐,描写他们琐碎而烦恼的生存状态,描写他们的理想与信念与生活重压下的矛盾和纠结。
在还原生活的细节上,小说《烦恼人生》的第一句话是“早晨是从半夜开始的”,这就把主人公印加厚这一家普通人一天生活开始的那种忙乱给揭示了出来:房间的狭小,生活和工作的超紧张忙碌。
试论池莉小说《烦恼人生》的新写实风格

的本 来 面 目 , “ 生态 ” 生活 。丁帆 、 关注 原 的 徐兆 淮认 为 :18 “97年至 18 年 的创 作 实践 表 明 , 实 主义 小 说在 经 过 一段 时间 的 萎靡 困 98 现 顿之 后 , 终于 又吸 取了新 的养 料 , 以一种 崭新 的姿 态跃 入文 坛 , 呈 它 现 出一种 新 的风 采 , 们 姑且 称 之 为 新 现 实 主义 小说 。 池 莉 的 我 《 烦恼 人 生》 为新 写 实小 说 的 代 表 作 , 分体 现 了 新 写 实 小说 的 作 充
、
刻意 写 实 , 示生活 的“ 生态 ” 展 原
存在 的恒 久不变 的 生命 、 活形 态撷 于 笔 端 , 生 来展 露小 人 物 庸 常的
新 写实小 说 家由 于立足 于个 体的 生存 体验 , 他们 不再 努力 去反 生命 状态 。 三、 用压 制到 “ 度状 态” 叙述情 感 , 消 了作家 的情感 介入 零 的 取 映 能展 示生 活 必 然 趋 向 的历 史 真 实 , 试 图 用 生 活 的 “ 常 性 ” 而 平 、
创 作风 格 。
一
点 问题 , 品从 开始 孩子摔 在地 上 起 , 作 就讲 到 了住 房 问题 ,母 子俩 “ 在窄 狭壅 塞的 空间 撞 翻 了 几件 家 什 , 跌 撞撞 抱 成 一 团 ” 印家 厚 跌 , 的一 家一 直为 “ 而 发 愁 着 。 行 作 品 里 也 一 直 是 提 到 的 话 住 在 题, 从今 天轮到 印家 厚带 孩 子 跑 月票 , 公 交 , 轮 渡等 。可 见 , 挤 赶 这 些都 是普 通老 百姓 所关心 的基 本生 存问题 , 它尽 力 回避明 晰的 政治 思想 倾 向 , 而注 目于 那些 司空 见 惯 的世 俗 百态 , 现 实 生活 中大 量 把
论池莉小说思想和艺术特征 (娉)1

内容摘要:本文以池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作品的深入分析来阐释其作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的写作特点。
池莉的作品以独特视角和真实的笔触展现了一个个生活画面,描写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存烦恼,采取客观化的审美态度和叙述态度,追求生活的原生魅力,展示生活的原生状态,同时也反映了作为市场化时代与市民文化之崛起的代表作家的时代印记、基本特征及其世俗化的认同,以及轻视思想和精神价值的重要缺憾。
关键词:生存烦恼独特视角1987年,池莉发表了她的第一篇“新写实主义”小说《烦恼人生》,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和震撼。
在“先锋小说”精心营构各种语言迷宫和故事圈套的时候,《烦恼人生》却透过纷乱、琐屑的原生态的生活表象而显露了丰富的内涵。
二十几年以来,池莉一直保持着持续的创作激情,写出了上百万的作品,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许多作品被改变成影视剧,有较广泛的社会影响。
论池莉小说思想和艺术特点池莉在1978年就开始创作诗歌、散文,1981年起开始发表小说。
她的作品,真切地展现了一个个生活画面,采取了客观化的审美态度,追求生活的原声魅力,展示生活的原生状态。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池莉小说思想和艺术特点:一、生存的困惑池莉的作品迄今为止有很多,但真正确立其在当代文坛地位的作品是《烦恼人生》,这篇作品集中地反映了池莉的写作态度和写作风格。
可以说以“烦恼系列”概括她的作品有一定的准确性。
池莉善于找寻生活中一些细小的矛盾,细腻、深刻地再现市民生存中的烦恼,形成了一个烦恼网结。
如《烦恼人生》写日常生活中的诸般烦恼;《不谈爱情》写婚姻的烦恼;《太阳出世》写生育的烦恼;《金平》写爱情的烦恼;《一去永不回》写青春的烦恼;《白云苍狗谣》写事业的烦恼;《你是一条河》写生存的烦恼;《预谋杀人》写复仇的烦恼等等。
池莉所描写的烦恼又是生活之中平凡地不能再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的烦恼。
《烦恼人生》对中年人的生活遭遇和人生烦恼表示了世俗化的认同和理解,手中之笔切入到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层一层地展现普通的、琐屑的、最明了但却无奈而窘迫的生活。
论池莉新写实小说中的世俗化人物形象

论池莉新写实小说中的世俗化人物形象摘要:池莉的新写实小说引人注目,她以其“仿真”的写作手法,塑造了一系列世俗化人物,个个真实而鲜活,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她细致而生动的描述,将小人物的凡俗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池莉新写实小说世俗化一、新写实小说与世俗新写实小说以其回归到大众群体的世俗化写作,使得原本被人忽视的大众群体一跃到了人们的眼前。
平淡却真实,故事都是耳闻目见的,却又不乏一种小说呈现上的新鲜感,新写实小说不再像传统现实小说那样将现实启迪放在第一位,它仅仅是对大众群体的关照、对世俗人物的关照。
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方面来看,新写实小说仍然可以划归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大范畴中,但无疑它已经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新写实小说以其独特的世俗情怀关照到了社会中最为普遍的人群,以文学的包容态度理解和包容了小人物世俗化生活中的困扰和无奈。
二、世俗化人物代表形象剖析1.世俗化的平民大众平民大众的世俗化看上去也许是理所当然的,就像去菜市场看到的情景一样,所有人都会觉得那里的人从来都是斤斤计较,从来也都是嗓门大、爆粗口。
他们普通、庸俗,没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也没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大众平民生活在底层,就连他们的形象和性格也像是处于社会底层。
他们的世俗是由来已久的世俗,是根深蒂固且无法改变的世俗,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
世俗成了大众的典型特征,使得人们认为大众本来就是世俗的。
仔细思考,这当中忽视了岁月和生活的力量,那是一种具有腐蚀性的力量,可以将原本真善美的外在和内在变得面目全非。
(1)消解个性和理想《烦恼人生》中,池莉细致而深刻地描述了印家厚烦恼的一天,现实的无情和生活的烦恼骤然清晰而真实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睡觉、挤车、上班、吃饭、做家务、带孩子、做梦……故事中的印家厚,在妻子面前显得有些憋屈;在工厂同样,他的性格显得有些压抑和无可奈何,就像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一般,不敢反抗,更多的是无力反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池莉《烦恼人生》的新写实特点【摘要】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在八十年代后期写了一系列写实主义作品,《烦恼人生》堪称是她的代表作,究其作品的写实特点来讲,主要是还原生活本来面貌、反对典型性原则、情感的零度介入、中外各种手法的融通以及都市平民语言。
【关键词】烦恼人生;新写实;特征在我国现代文学创作中,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迎来了新的文学创作之风。
一批小说家摒弃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专注于重建世俗世界,着力表现凡人、凡俗的生活,再现生活的原本色相和人的原生状态。
从而形成了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有所不同的文学载体,他们的作品也因此被称为“新写实小说”。
池莉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下面就以池莉的《烦恼人生》为例来分析透视新写实小说的特征。
一、还原生活本来面貌自建国以来到70年代的文学作品大多被赋予了太多政治教化的东西,文学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而是在充当教育者的角色,文学的社会功能被无限夸大。
而传统的“文以载道”观念,使得文学的描写对象大多是帝王将相、英雄伟人,很少去关注小人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民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成为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一个有影响的群体。
他们的生活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们社会的状况,文学不应该忽视这样一个阶层。
关注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生活,是文学发展的必要任务。
池莉最先认识到了这一点,她说:“我觉得我们从前所说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似乎并不能描绘出真正的现实,我模模糊糊地感到自己受到了某种召唤某种激动。
我想我再写作时,我要写一种新的现实,我要写真正的生活。
”《烦恼人生》描绘了武汉的一名普通工人印家厚一天的琐碎生活。
文章以“早晨是从深夜开始的。
”流水账一般的叙述了印家厚半夜孩子跌下床的慌乱,晨起洗漱上厕所排队的无奈,带儿子挤月票的拥挤争吵,评奖金只得了个三等奖的恼怒,对徒弟雅丽一往情深表白的恍惚,食堂吃饭吃到青虫的愤懑,为父亲准备礼物的奔波,住房的拥挤,经济的拮据、、、、、、零零碎碎地写出了生活的本色,本色的生活,道出了我们这个社会一个微不足道的工人过日子的辛苦与无奈。
印家厚的一天是充满烦恼的一天,他要解决住房问题,要解决工资少的问题,还有上班路远,交通不便等等问题。
印家厚是普通老百姓的一员,他这一天的生活状况也是我国普通老百姓一天生活的缩影。
全文没有一个高潮的故事,但有着人民日常生活中特有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人民生活的不易。
作品所叙述的小说人物的生存状态,既没被理想化,也未被丑化,是对现实生活的还原。
二、反对典型性原则在对人物的处理上,“新写实小说”往往取消他们的个性特征,不再像传统现实主义小说那样通过情节而呈现人物的独特个性,他们往往面目模糊,性格缺少强烈的自主意识,经历着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凡俗,也体现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坚韧与顽强。
因此,它奉行的是非典型性原则,反对典型化塑造文学形象。
对池莉来说,用描述普通市民阶层对世俗生活的烦恼,张扬他们为超越这种常人的烦恼所作出的努力,表现他们积极、执着、顽强的生活态度,更是她新写实小说的一大亮点,乃至感动读者、征服读者和拥有广大读者群的一大法宝。
在《烦恼人生》中,主人公印家厚只是一个工厂的普通工人,承受着种种压力。
作为儿子,他想表达孝心,却是囊中羞涩;作为丈夫,他被老婆骂作“不是男人”,家里拥挤的房子还是老婆托人去借的;作为工人,在单位奖金被扣发,又无端被人诬陷……生活的压力如影随形。
在家忍气吞声,在外使点小坏。
他好色,与女徒弟暧昧不清,到工厂加班加点与她的存在不无关系;见到儿子漂亮的女老师也想入非非。
但他还是很有责任心的,离不开俗气平凡的老婆,“你遗憾老婆为什么不鲜亮一点吗?然而这世界上就是她一人在送你等你。
”印家厚不是坏人,也不是好人,只是俗人。
他吃力的扮演着生活中的丈夫、父亲、工人、师傅等各种角色,在来自各方面的重压之下,他顽强而又自尊地生活。
他一方面为人生烦恼,同时又挚爱着现实中的一切。
不论生活如何的难和烦,印家厚每天都在忍耐着、希望着、实干着。
他算不上一个典型,只是生活流中的一个类型,一个原型。
作家并不人为地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或是展示他们的心理深度,只是让你看到真实的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
池莉喜欢没有典型性的真实自然的事物和人物,不刻意塑造典型人物,她笔下的人物是鲜活的。
池莉曾经说过:“如果再用从前的时代激情,用高大全似的人物形象,用虚构的理想中的人情味做成精神食粮端给人们吃,人们吃吗?”因此,她放弃了对典型的极致——英雄典型的追求,不写英雄壮举,她只写普通的人,平凡的事,只写平平淡淡的生活,平平凡凡的原型。
三、情感的零度介入新写实主义作家由传统现实主义的主观情感介入变为主观情感的逃避,由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变为冷峻旁观的叙事者。
叙事者尽量隐藏自己的态度,采用”零度视角色”方式描述生活,不像传统小说的叙述者随时对故事人物作种种心理分析,在客观、平静的叙述中也很少夹杂议论等。
小说中描述主人公的挤车的场景:“车启动,马路上的臭骂暴雨般打在售票员身上。
骂声未绝,车在前面忽然停住了。
“哗啦”一下车门全开,车上的人带着参加了某个密谋的诡笑冲下车来;等车的人们呐喊着愤怒地冲上前去。
印家厚是跑月票老手了,他早就看破了公共汽车的把戏,他一直跟着车子小跑。
车上有张男人的胖脸在嘲弄印家厚。
胖脸嘬起嘴,做着唤牲口的表情。
印家厚牢牢地盯着这张脸,所有的气恼和委屈一起膨胀在他胸里头。
他看准胖脸要在中门下,他侯在中门,好极了!胖脸怕挤,最后一个下车,慢吞吞好像是他自己的车。
印家厚从侧面抓住车门把手,一步蹬上车,用厚重的背把那胖脸抵在车门上一挤然后又一揉,胖脸啊呀呀叫唤起来,上车的人不耐烦地将他扒开,扒得他在马路上团团转。
印家厚缓缓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段引文,我们可以体察到叙述者不动声色、持重、冷静的风格。
作者只把主体的能动局限于对当事人心理及行为的客观叙述上,这使作者的行为叙述获得了极强的微观真实感。
她把所有的倾向和结论完完全全隐藏在故事背后成为潜能,期待读者的挖掘和感悟。
作家的叙述不加任何评议,不对阅读作任何的领启和引导,始终保持“局外人”的身份。
即使有的小说出现“我”的形象,那个“我”也是浮游的一份子,只是一个参与者,既不全知全能,也不料事如神,更不指点江山,评判是非。
它的出现只是加强贴近生活原生本真的可能性。
四、中外各种手法新写实小说作家广泛学习和吸收了中外小说的各种表现手法,对于现代派技巧的运用也是大胆而成功的,许多新写实小说在谋篇布局、叙述方式、思维模式上,对象征、夸张、荒诞、魔幻、黑色幽默等西方现代派手法都有所吸收和融合。
在《烦恼人生》中,池莉把梦作为一个象征反复加以运用。
印家厚一天的人生劳顿中,竟然做了三次梦,一次是半夜慌乱平静后,一次是下班回家乘轮渡时,最后一次是辛苦了一天后主人公再次躺在床上时。
第一次,印家厚只做了一个关于家庭的梦,但内容却不记得了;第二次,一个短短的觉他居然做了许多梦,醒来那些具体的情节却全忘记了,只剩下满口的涩味;第三次,他在梦中看见自己在空中对躺着的自己说:“你现在所经历的这一切都是梦,你在做一个很长的梦,醒来之后其实一切都不是这样的。
”种种人生的烦恼像“网”,而那些美好的希望就是“梦”,现实和梦境如影随形的交织在一起了,“网”与“梦”的矛盾正是现实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矛盾。
在“网”与“梦”的较量中,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脆弱和人生的无奈。
“网”的能量是巨大的,覆盖面广,渗透性强,无处不在,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存在就是顺从。
在这张“网”面前,人们只会感到自己的弱小。
这些“网”横七竖八,毫不客气的阻碍主人公去实现自己的“梦”。
与这些“网”相比,主人公的“梦”是那样微不足道:印家厚想有固定的房子,和老婆、孩子一起吃一顿西餐,为父亲买寿礼时不再感到囊中羞涩。
“梦”虽不大,却撞不破“网”。
五、都市平民语言中国传统的“正宗”文学,强调语言的规范化、书面化、典雅化。
而新现实小说作家在语言上追求通俗化。
尚未进入规范的流行语以及日常生活的粗话俗语,都被引入作品中,这就使作品与大众间的距离又靠近了一步,更能真实地反映作家所描写的都市世俗人物的人生境遇,与都市平民生活相和谐。
池莉摒弃那些半文不白,晦涩难懂的文字,她喜欢城市日常口语,偏爱民间语体,还注意吸收古今通俗小说中有生命的语言。
比如在《烦恼人生》中老婆埋怨印家厚时,“是男子汉要老婆儿子,就该有个地方养老婆儿子!窝囊吧叽的,八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算什么男人!”在轮渡上和小白的对话,“他妈的!”小白说,“你他妈裤子开了一条缝。
这,好地方,大腿里,还偏要迎着太阳站。
”“挤的。
没办法。
”这些词语在平时看来会让人生厌,会觉得无比粗俗,但放在她的小说中会觉得十分贴切,如果少了这些口语方言,作品将失色乏味不少。
特定环境下特定的语言给我们创造了更真实、更鲜活的生活画面。
池莉小说的语言不仅通俗、口语、平民化,“汉味”十足,而且轻灵含蓄,在对生活自然情趣的描绘中透出机智、幽默。
在《烦恼人生》中,“他背后不长眼睛,但却知道,那排破旧老朽的平房窗户前,有个烫了鸡窝般发式的女人,披了件衣服,没穿袜子,趿着鞋,憔悴的脸上雾一样灰暗。
她在目送他们父子。
这就是他的老婆。
你遗憾老婆为什么不鲜亮一点呢?然而这世界上就只有她一个人在送你和等你回来。
”幽默在平静的叙述中油然而生。
池莉用的是最普通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新奇的比喻,但是却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作品的思想感情。
六、结语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反映小人物在社会中的烦恼与忧愁;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仿佛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故事,构成了池莉小说独具特色的艺术风采。
我们可以感受到《烦恼人生》的艺术表现力,从而理解作品的写实主义的内涵和特点。
【参考文献】[1]袁媛.生活无故事——从池莉《烦恼人生》看新写实小说特征,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3).[2]杜鹃.从池莉的《烦恼人生》看新写实小说的特征.2011.[3]李强.从池莉的《烦恼人生》看新写实小说文学教育.2008.[4]池莉.《烦恼人生》争鸣小说百年精品(4).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