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备课资料稳中求变、变中求进

合集下载

稳中求变 变中求法——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浅谈语文课的授课思路

稳中求变 变中求法——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浅谈语文课的授课思路
育, 特别 是爱 国主义教 育和 历史 主义教 育 的好
视 基础 的掌握 , 以语文 教学必须 要求 学 生该 为例 , 所 就应重点 研究 第一段 的被动 译法 和 第二 语 文教 育家刘 囝正说 过 “ 语文 还是进 行思想 教
段的使 动译法 , 到少而精 。 做
3、 理解 文章 的主 旨

段 中列举 了舜 、 傅说 、 鬲 、 胶 管夷 吾 、 叔敖 、 孙
力 , 以为我们 现在 的学生似 乎 已经 具备 了汉 要 要求 学 生 自己解决 , 在解 决 不 了 的, 让 百 里奚六个 从平 凡地位 被起用 的人 物 , 误 实 要 我们 可
语言教 授水平 , 在这种错 误认 识下进 行 的所 谓 学 生学会 讨论 交 流 , 讨论 也 不 能解 决 的 问题 , 以拓 宽学生 的思 维面 , 让他们 联系历 史 和课外
认识。

必要 逼着学 生去背 诵那些 拗 口的句 子 翻译 , 理 扣住 语言信 息探究基 础 目标 解 了字词 , 也就知 道了句 子 的翻译 。疏通 语 文
2、 阅读 联 系法则

语文 学科 的博 采 性使 其 具 有 内究 和 外联
“ 中求 变 ” 语 文 教 学 改革 的策 略 , 稳 是 语 的 词义 、 义很 关 键 , 旬 如果 连课 文 每 句话 的 意 的特点 , 紧扣课 文 知 识是 死 学 , 其 语 文 篇 幅 尤 其表 面文 字 的载 体 功 能是 有 限 的 , 文教学 必须先 稳住基 础 目标 , 而基础 目标 则包 思 都理 解不 了 , 切 的热 闹形 式 都是 胡 闹 , 一 试 大 都短小 , 目标设定 要探 究 出 括 朗读 、 拼音 、 字 、 生 词义 、 句义 等方 面 , 这些 想 如果小 鸟没 有 羽 毛谈 何 飞 翔?不 过 要 在疏 但其 内涵 和外联 是丰 富的 , 但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2020北京中考数学试题解析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2020北京中考数学试题解析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2020北京中考数学试题解析2018年中考数学试题延续了2015-2017年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突出对支撑学科体系的重点知识的考查,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扩大试题的选材范围,以考查数学思维为核心,加强对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及灵活运用的考查。

试卷体现了立德树人,引导教学,服务学生发展的理念。

题目素材的选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设问的方式引导教学以核心概念为抓手、以培养数学能力为目标、以教材中的问题为生长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或者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有获得感。

试题的命制易于学生入手,层次分明,适度综合,体现应用,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充分发挥的空间。

关注育人功能体现积极导向2018年的数学试卷选取合适的素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试题中,发挥试题的育人功能。

如第4题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为背景,考查了科学记数法和学生估算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

如第16题以全球创新综合排名、创新产出排名、创新效率排名为背景,考查学生在图象中读取数据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创新发展水平。

再如第8题以老北京城一些地点的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于在不同坐标系下点的相对位置的不变性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关注四基要求体现数学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试题的命制注重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基础知识的考查,在考查的过程中,突出对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

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如尺规作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能依据作法准确作出图形,还要求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数学原理进行尺规作图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既体现了不同学生的思维水平,又培养了学生推理论证的能力,如2018年试卷中第17题在以往直接写作图依据的基础上,回归到尺规作图的一点,即以某学生设计的“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尺规作图过程为背景,考查了尺规作图中依据作法作图、推理论证的完整过程。

2024河南中考数学试题评析

2024河南中考数学试题评析

2024河南中考数学试题评析中考是每个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试,决定着他们的高中学业发展。

其中数学科目一直被认为是学生们最为困难的科目之一,曾有人说过:“ 胜数学者胜中考”。

2024年中考拉下帷幕,当我们仔细分析今年的数学命题,我相信有经验的数学老师都会有一种意料之中的快意,下面我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稳中求变。

我从2002-2022河南中考数学试题做过对比分析,这里面有五次大的转折,基本呈现五年有调整,前二次转折无论从题量还是题型甚至知识点考查调整比较大,更倾向于 变”;后三次转折可以说是微调,更注重 稳”。

1.我们先来说说稳。

发展到现在主要有三不变:①结构不变:闭卷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题目共计23题,填空选择15题45分,解答8题75分。

②题型不变: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解答题主要涵盖——计算求解、推理证明题、应用性问题、阅读分析题、类比探究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等。

③考查知识点不变: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为主,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为辅。

2.我们再来说说变。

三变”。

①选择题由原来的6题升为8题,再升为10题,填空题由原来的9题降为7题再将为5题。

②题目难度下调,2024难度系数0.65-0.70,满分120,基本平均分78-84;③阅读量增大。

二、变中求新。

1.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可以说原来我们的数学中考是考什么,学什么,所以每一年都会有 惊喜”,正如有人说平时学了一粒沙,考试考了撒哈拉;现在依据新课程标准转变为学什么,考什么。

以前我们每年可以扒拉出上百套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以后这种情况将不复存在了。

新课标明确规定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对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终结性评价。

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为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提供重要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2025与2026届仍延续的是2011版课标,今年暑假后七年级新生将正式使用新教材,2022版新课标也正式落地。

88主题词:稳中求进

88主题词:稳中求进

本期主题:稳中求进1.变中求稳有“进”的信心,优化结构有“稳”的定力,走在前列有“新”的作为,解放思想有“深”的拓展。

2.坚持“精”字当头,旨在提质;坚持“准”字为要,重在求效;坚持“实”字贯穿,要在落地;坚持“稳”字托底,贵在持续。

3.坚持谋定而后动,才能稳中求进;把握节奏和力度,才能以稳促进;保持静气和定力,才能行稳致远。

4.抓经济就要抓到项目上,抓改革就要抓到关键上,抓稳定就要抓到基础上,抓民生就要抓到人心上。

5.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和载体,就业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支撑。

6.在发展理念上对标对表,在发展目标上对标对表,在发展路径上对标对表,在发展举措上对标对表。

7.经济发展更有后劲,改革开放更有活力,文化建设更有品位、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8.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的“催化剂”,破解难题、推动转型的“助力器”,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校验场”。

9.盯住工业,抓关键、扩增量、筑底盘;盯住项目,提进度、快达产、促达效;盯住企业,服好务、解难题、降税费;盯住短板,强弱项、兜底线、保安全。

10.抓经济要聚力突破重大项目,抓改革要聚力攻克关键环节,抓民生要聚力解决痛点难点。

11.夯实“稳”的底盘,积蓄“进”的后劲;把握“稳”的内涵,强化“进”的举措。

12.在“稳”的基础上,力求“进”得更大一些;在“好”的基础上,力求发展得更“快”一些。

13.优化“动力组”,做强“火车头”,激活“发动机”,筑牢“硬底盘”,做实“稳定器”。

15.在稳经济上出实招,在增动能上谋实事,在补短板上见实效,在保平安上下实功。

16.以变应变“按季抓”,压实责任“月评比”,协同联动“专班干”,倒排进度“争高分”。

17.“稳”的格局在逐步形成,“进”的因素在不断累积,“好”的态势在明显加强。

18.项目策划再提升,招商方式再创新,服务产业再优化,增资扩产再挖潜。

19.咬定转型不动摇,聚焦创新不散光,深化改革不畏难,追赶超越不懈怠。

求稳、求实、求新、求变、求进

求稳、求实、求新、求变、求进

求稳、求实、求新、求变、求进作者:杨炳奎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09年第04期杨炳奎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名校长,苏州市英语学科带头人,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专家组成员。

从事高中英语教学27年。

现任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校长。

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已经结束,这次考试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是我省实施新高考方案的第二年,同时也是对我省高中使用《牛津高中英语》新教材情况的再检阅,备受瞩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根据高中学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水平,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等”。

可以说2009年高考较好地体现了以上培养目标。

对2009年高考英语试卷较为普遍的反应是:试题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和时代精神,强化了对学生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和灵活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稳中求变,变中求进”的高考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以高考命题改革推进课程改革的目标明晰,高考的选拔功能凸显,对推动中学英语教学以及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总而言之,2009年高考强调基础,注重能力,特点鲜明,导向明确。

求稳、求实、求新、求变、求进是2009年高考值得关注的五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求稳2009年高考英语试题严格按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2009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

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题型、分值、时间分布均与2008年高考完全一致,保持稳定。

纵观全卷,试卷涵盖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仍以中等题为主,力求稳妥推进高考的改革。

1 听力测试:2009年听力测试仍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为重点,注重交际,通过简短的对话和独白考查考生获取事实性信息、理解主旨和要义、推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的能力。

稳中求变稳中求新

稳中求变稳中求新

稳中求变稳中求新评析2007年福建省高考数学试题(理)福建省厦门市集美中学龚洪洋2006、2007福建省高考数学试题(理)分值分析表知识章节分值(2006)分值(2007)分值所占比例(2006)分值所占比例(2007)课时安排课时所占比例集合与简易逻辑 5 9 3.30% 6% 20 6.50% 函数11 7 7.40% 4.70% 30 9.70%数列14 17 9.30% 11.30% 20 6.50% 三角函数22 17 14.70% 11.30% 36 11.70%平面向量 5 8 3.30% 5.30% 25 8.40%不等式 5 5 3.30% 3.30% 16 5.30% 直线与圆的方程 5 4 3.30% 2.70% 25 8.40%圆锥曲线方程21 17 14% 11.30% 18 5.90%直线、平面、几何体22 22 14.70% 14.70% 39 12.60%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4 2.5 2.70% 1.70% 17 5.60%概率 5 5 3.30% 3.30% 13 4.30% 概率与统计 4 4 2.70% 2.70% 14 4.60% 极限 4 2.5 2.70% 1.70% 10 3.30%导数18 25 12% 16.70% 18 5.90%复数 5 5 3.30% 3.30% 7 2.30%总计150 150 100% 100% 308 100%一.总体评价2007年福建省高考数学试题(理)的试题结构、题型、题量与2006年基本保持稳定。

试题平稳朴实,其中12道选择题和前三道填空题入手较易,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思想。

后面六道大题由易入难,以能力立意,力求创新,体现了较好的区分度,有助于各级高等学校选拔优秀人才。

二.试题特点1.全面考查,突出重点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理科试题与2006年一样,对高中十五章知识均有考查。

试题注重基础,着力对概念、公式、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强化对通性、通法的掌握,减少了人为的技巧化。

主动谋变,变中求通——对一道教材课后习题变式拓展的思考

主动谋变,变中求通——对一道教材课后习题变式拓展的思考
关键词 课后习题变式拓展; 基本图形; 数学能力
一、前言
书本上的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通过专家 们精心构思, 反复斟酌推敲设计出来的, 具有不容置疑的典 型性、示范性和探索性. 课后习题一方面能使学生巩固所学 的新知识, 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它有助 于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从 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因此, 如何恰当地运用课 本习题, 如何充分地挖掘和深化这些习题, 使其发挥内在潜 能, 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36
中学数学研究
2019 年第 10 期 (下)
说明 例 1(1) 对原题作了条件上的
变化, 图形不变, 考察学生用定理“两角
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相似,
以此巩固新知. 例 1(2) 在 (1) 的基础上将 其中点 E 设置为动点, 加入函数元素. 要
图 3.1
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 实际上只要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BE ⊥ EF,△ABE 与 △DEF 相似吗? 为什
么?
图3
(2) 如图 3, 如图, E 是正方形 ABCD 的
边 AD 上的动点, EF ⊥ BE 交 CD 于点 F .若正方形的边长
为 4, AE = x, DF = y.则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为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给予学生数学阅读的指导, 多给一些阅读时间, 多给一些阅读的材料, 根据数学学科阅 读的特点和学生阅读的水平, 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 充分利 用阅读的形式.
图4
说明 本题增设了圆的背景, 将基本图形与圆、动点巧妙
结合笔者十多年的一线数学教学实践, 对教材中习题的 拓展和开发作了一些尝试, 旨在让学生通过“主动谋变”实现 “变中求通”, 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2020年高考数学热点分析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2020年高考数学热点分析

{特别策划}
·考点预测·
总结与建议
总结 1 遵循考纲,稳中求变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 的内容及要求,对命题原则、试题题型及试题难度做 了说明.高考试题的背景、考查内容及要求不变,与 教材的相同之处即高考命题之“源”;而不同之处在 于高考试题是对教材中的习题素材进行了加工改造。 高考命题坚持“遵循考纲,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 对《考试大纲》与教材进行比较,不难发现:①高考 数学试题严格遵循《考试大纲》要求;②高考数学试 题源于课本,是从课本中变化而来的;③“变”的表 现类型为知识应用型——应用教材上探究出来的认知 及练习得到的结论来解答高考试题.因此,同学们复 习备考要“以纲为纲,立足课本”,稳稳抓住考查内 容及要求,探究高考试题是怎样“变”出来的 .
{特别策划}
·考点预测·
心中的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工有的是朝气,有的是热情,像嫣红的木棉花,这就是华工的精神之所在。——华工一校友
1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策划}
·考点预测·
12
心中的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支持您的脊梁,浮山描绘您的体魄,黄海展示您的胸怀,八关山写就您的品格,三山融一海,铸就的是
{特别策划}
·考点预测·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2020年高考数学热点分析
●云南昆明 王祥林
【素材速用】 事例一: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进入 21 世纪,世界烈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 深的战争是叙利亚战争,牵涉十几个国家。在这场战争中, 俄罗斯 8 年花费几十亿美元,付出沉重的伤亡;伊朗不光 10 万革命卫队损失惨重,而且整个战争花费多达百亿美元, 为此国内还爆发混乱;叙利亚还是个残缺的叙利亚,巴沙尔 虽然保住了地位,但是国家一片废墟,百姓流离失所……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也正如处在高高 的平衡木的两端,如果失去平衡,就会两败俱伤。 事例二:肺炎疫情,“野味”酿祸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肆虐,给许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中求变、变中求进
今年是浙江省高考自主命题的第四年,数学试卷继续保持前三年省自主命题的风格,立体几何作为高中数学一块重要内容,通过整卷立体几何命题的设置看,充分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进”的特点。

笔者对2007年高考立体几何试题(浙江省)与前三年立体几何试题比较后认为:从总体上讲,今年立体几何试题的命题风格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命题的立足点兼顾知识立意,又着重于能力立意;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大了对基本能力的考查力度;在考查主体知识、基础内容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题型有所创新,成了高考内容与形式革新的试验田。

特别是通过对2007年立体几何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高考立体几何方面的命题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在此基础上命题更强调了基础,凸现了能力,特别是空间想象能力的考察。

以下是笔者通过近四年高考立体几何试题的分析得出的一些看法,现例举如下。

一、信息统计
立体几何试题所占的分数、考查的知识点、题型等相对稳定,立体几何试题设置时强调基础、凸现能力要求。

这些可以从近四年来高考立体几何考查的知识点、各知识点所占分值的比较表中看出,如下表。

近四年高考理科立体几何考查知识点统计表:
1、考查基础知识,经纬分明,突出重点.
这四年中,浙江省的立体几何命题从上表的数据分析中不难得出以下结论:(1)、命题集中在一些重点知识上.如主要考察“线线垂直”、“二面角”,这两块内容四年中考了三年.(2)、从知识点的分布上看,05年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共有8个,而06年就略有减少,是6个,04、07年均只有4个.(3)主线条明显,经纬分明,“角、平行、垂直”是主
线,距离、球、台体、圆柱基本不考。

2、考查基本能力,设问求变,变中求进.
从06、07年两年有命题看,选择题、解答题仍考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填空题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设问翻新,在考查能力上更显示了良好的愿望,以着力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判断能力、决断能力,以体现考查的较高要求.
如06年有填空题: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1,棱AB ∥平面α,则正四面体上的所
有点在平面α内的射影构成的图形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
⎡21,42;07年
的填空题:已知点O 在二面角AB αβ--的棱上,点P 在α内,且45POB ∠=︒。

若对于β内异于O 的任意一点Q ,都有45POQ ∠≥︒,则二面角AB αβ--的大小是
_____________。

答案:
2
π
.这两个题从难度上看,07年比06年有所下降,但从考查的能力上看有一脉相承之势,对能力的考查均有较高要求,而且都涉及到空间的想象能力、决断能力等.
3、考查所占分数稳定,彰显立体几何重要战略地位.
从理科整份试卷的所占分值上看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也是保持稳定的。

如右图,立体几何虽仍占居第三位23分占15.3%,但与第二位解析几何相差6.3个百分点,而代数仍以62.7%即94分占居首位(因学
科知识内的互相交叉,统计分数为一约数)。

这进一步彰显了立体几何的重要战略地位,谁赢得了立体几何,就赢得了高考决胜的一个关键战场.
4、空间向量年年涉及,给予考生更多选择余地.
在这四年中立体几何解答题均可用几何法和向量法求解,给考生以多项选择的余地,有利于考生发挥出正常水平,减轻考生备考负担.在设题的设置中均较易建立空
间直角坐标系,通过向量求出角,证明垂直、平行关系,这也充分体现了考
查“向量法解立体几何问题”的命题意图,07就表达得更加明显.
如07年的解答题: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EA ⊥平面ABC ,DB ⊥平面ABC ,AC BC ⊥,2AC BC BD AE ===,M 是AB 的中点。

(Ⅰ)求证:CM EM ⊥;
(Ⅱ)求CM 与平面CDE 所成的角。

此题可以用几何法求解,也可通过建立空间直线坐标系求解,如以CA
为x 轴,CB 为y 轴,过C 垂直于平面ABC 的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这样CM 与EM 的垂直关系用向量的点积便可证明,线面角也可用法向量求解.而且此题对于第(1)小题用几何法可行,对于第(2)小题用几何法证明较为困难,用向量法求解较为容易.也体现了考查的意图,即要求学生掌握好用空间向量化解有关立体几何中的计算问题,如“三个角”的计算、距离的计算,甚至通过计算来证明平行、垂直问题.也即要强化向量知识化解立体几何的能力,使学生能将几何问题通过代数转化化解.
三、08预测
1、重点突出,基础知识考查是主阵地.
通过对这四年的立体几何命题分析,不难得出基础知识是常考常青,如“三个角”: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三个“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三个“垂直”:线线垂直、线面重直、面面垂直.这此是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在此命题最能反映出学生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情况,使命题更显得成熟稳定
.
E M
A
C
B D
2、稳中求变,变中求进仍是主旋律.
在2004年高考立体几何中充分体现了立体几何试题的考查意图;但05年、06年做了适当的调整,调整使考查的面更广,而06年在难度上也有所增加;然后07年在前三年的基础上就显得成熟大气,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更瞄向重点内容,难度上较06年有所降低,更好体现了立体几何在选拔人才上的区分功能.可以说是稳中求变,变中求进.由此估计2008年仍将保持这一主旋律.考查的重点知识更加明确,难度更加适中,在解题的方法上使几何法和向量法可同时采用,让部分小题在解法上选择向量法,以体现向量法解题的优越性,从而强化向量法的考查力度.
3、立足中等,适当拔高是战略要地.
立体几何考查的知识点几乎都是基本知识.从难度上讲,有19分左右的分数属中档难度,占立体几何的83% ,其中有17%的题目略有拔高,有利于对中档学生进行考查;从知识的切入角度看,这四年试题的切入口较宽,难度中档,有利于学生放开手脚解题,让学生充分发挥出应有实力;从难点的渗透上看,06、07在立体几何上均放有一个填空题以拉开档次,特别是06年的影子面积问题更是充分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等殊多因素,但学生得分率较低,此题所体现的选拔功能受到影响,07年的填空题就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可从两个以上角度上进行分析、猜想,以得出正确答案,因此更显成熟.从以上三点分析不难看出,2008年必将立足中等,但个别试题也将有所拔高,以体现其选拔功能,然而不会太难,更不会形成06这样的难点,较为理想的模式是07模式.
从“信息统计、四年分析、08预测”不难得出,07年立体几何的试题是相对稳定的,重视基础、凸现能力,显得成熟大气,特别是在能力的凸现上,更是下足了功夫,注意了各种能力的综合,如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等等。

而重视基础,加强能力则永远是一种时代的趋势,我们只有把握高考立体几何试题的命题脉搏与方向,理性地看待试题的变化与发展,才能谋求在08高考中有所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