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3单元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含答案
虞美人蝶恋花等练习及答案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暮霭.()凝噎.()怆.()然荠.()麦夜雪初霁.()萧.()条今宵.()黍.()离凝噎.( ) 彩笺.()暮蔼.()憔悴.()绣闼.()熟谙.()雕阑玉砌.()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春花秋月不堪回首无语凝噎和蔼良晨好景晓风残月骤雨初歇时辰乍暖还寒不黯世事波澜壮阔谰言风情万种寒蝉凄切罗暮轻寒凄惨3.下列诗句中使用想像来抒情的一句是()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C.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D.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4.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句子的一句是()A.斜光到晓穿朱户B.欲寄彩笺兼尺素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5.下面词牌名、作者名全对的一组是()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③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⑤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A.水调歌头毛泽东雨霖铃苏轼清平乐李清照扬州慢柳永忆江南张志和西江月范仲淹B.沁园春柳亚子扬州慢柳永如梦令张志和雨霖铃姜夔渔歌子白居易浣溪沙辛弃疾C.念奴娇郭沫若水调歌头李清照清平乐辛弃疾西江月苏轼渔家傲范仲淹浣溪沙张志和D.沁园春毛泽东雨霖铃柳永如梦令李清照扬州慢姜夔渔歌子张志和西江月辛弃疾6.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B.词逐渐与音乐分离后,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成为长短句。
C.词还有别的名称,如“乐章”“歌曲”等,《东坡乐府》中的“乐府”也是词的别称。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词题,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高考全国卷一)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苏教版语文高一语文精练精析第三专题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 声声慢苏教版必修4

第三专题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学业达标评价】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一)阅读《虞美人》一词,完成1~2题。
1.有人说“月”是本词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同意。
开头“春花秋月”为眼前景,由此陷入对“小楼昨夜”的回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词人登高遥想,明月依旧,故国却如梦,自然过渡到下阕的抒写亡国之痛。
“月”为引发情思之物,又是贯穿全词的线索,因此是本词的关键。
(若答不同意,言之成理亦可)2.最后两句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其艺术魅力来自于比喻的运用,试分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好处有三:①以有形的“水”喻抽象的无形的“愁”,使“愁”具体形象可感;②“一江春水”形象地写出了愁情之多、之深、之重;③江水东流喻愁情之长,写出了愁的连续不断,无穷无尽。
(二)阅读晏殊的《蝶恋花》一词,完成3~4题。
3.“罗幕轻寒”与“燕子双飞去”看似并没有本质的联系,但作者却将两者放在了一起,你能从中体味出其中的用意吗?作者为什么特别点出“双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罗幕轻寒”与“燕子双飞去”这两种现象间乍一看不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
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说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由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4.这首词属于典型的婉约风格,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诗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题干中已指出了“风格”与“主题”,要我们谈“看法”就要求我们结合具体意象来分析。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专题三 文本14~15 虞美人

文本14~15虞美人蝶恋花学习重点 1.熟练背诵这两首词。
2.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外名句李煜名句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2.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令》3.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4.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望江南》晏殊名句1.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破阵子》2.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采桑子》3.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清平乐》4.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
——《诉衷情》5.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玉楼春》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虞.美人()(2)煜.()(3)不堪.() (4)雕阑玉砌.()(5)槛.菊() (6)泣.露()(7)不谙.() (8)彩笺.()2.理解词语(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雕阑玉砌.应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槛.菊愁烟兰泣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欲寄彩笺兼尺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①槛⎩⎨⎧ 槛.菊愁烟兰泣露: 故夫养虎豹犀象者,为之圈槛.: 便破槛.出之:②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 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 了.无恐色:③故⎩⎪⎨⎪⎧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既克,公问其故.: 燕太子丹,故.尝质于赵: 故.木受绳则直:(3)古今异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词类活用(1)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昨夜西风凋.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句翻译(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苏教版语文必修4:第3单元 学业分层测评11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学业分层测评(十一)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①昨夜/西风凋/碧树②念去去、/千里/烟波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④只是/当时/已/惘然⑤怎/敌他、/晚来/风急⑥万里/悲秋/常/作客A.①③⑥B.②③⑥C.③④⑥D.①②⑤【解析】①应为“昨夜/西风/凋碧树”,②应为“念/去去、/千里烟波”,⑤应为“怎敌他、/晚来风急”。
【答案】 C2.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导学号:08902098】A.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槛菊愁烟兰泣露D.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解析】C项,为拟人手法。
其余均为比喻。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08902099】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要休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憔悴损:枯萎凋谢C.便纵有千种风情..风情:情意D.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解析】A项,将息:休息,调养。
【答案】 A4.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晏殊,北宋词人,其词多写诗酒生活和闲情逸致,语言婉丽。
《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B.《蝶恋花》是一首豪放词,尤其是词的下阕境界开阔,风格近于悲壮,使得全词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意境之美。
C.晏殊的大部分作品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的。
据《蝶恋花》的意象可知,这首词表现的是女主人公离别的痛苦。
D.这首词充满了凄切的情调和真挚的感情,且又在秋天这一典型的环境里,使得主人公怀念远人的情感更加深切感人。
【解析】B项,这是婉约词,不是豪放词。
【答案】 B5.下列对《雨霖铃》《声声慢》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是虚实结合,刻画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是想象今晚旅途中的情景: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训练:第3单元+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Word版含解析.doc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完结B.雕阑玉砌....应犹在雕阑玉砌:代指现在所住的宫殿C.欲寄彩笺.兼尺素笺:信笺D.昨夜西风凋.碧树凋:使……凋落【解析】B项,“雕阑玉砌”代指故国的宫殿。
【答案】 B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08902031】A.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D.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解析】B项,正确的停顿应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案】 B3.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槛菊愁烟兰泣露。
(“兰”和“菊”被人格化,作者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B.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燕子的双飞,反衬出词人心中对感情的向往) C.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 D.昨夜西风凋碧树。
(“昨夜”承上句“到晓”)【解析】B项,燕子的双飞,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答案】 B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08902032】A.⎩⎨⎧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年复一年)满地黄花..堆积(菊花) B.⎩⎨⎧斜光到晓穿朱户..(即朱门,指富贵人家)明月不谙.离别苦(熟悉,知晓) C.⎩⎨⎧独自怎生..得黑(怎么)留恋处、兰舟..催发(对船的美称) D.⎩⎨⎧多情自古伤.离别(悲伤)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情形,光景) 【解析】 D 项,伤:为……忧伤。
【答案】 D5.名句默写。
【导学号:08902033】(1)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2)____________,燕子双飞去。
(3)昨夜西风凋碧树。
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对长亭晚,____________。
(5)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课雨霖铃声声慢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4

第14课雨霖铃声声慢(一)作者简介(二)人物轶事“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因在家族中排行第七,又有“柳七”之谓。
柳永是个风流才子,自命为“白衣卿相”,常出没于秦楼楚馆,混迹于烟花柳巷,因擅长作词曲,而且常常在词曲中表露对遭遇不幸的歌伎的同情,颇得歌伎们的好感,在歌伎圈流传着一句话:“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而生于官宦世家的柳永并没有沉沦于秦楼楚馆,他一生对仕途追求不懈,少年时就赴京城应试,但没想到自断前程;第二次落榜后,牢骚盛极的他无以排遣心中的郁闷压抑,作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变,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将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首词不胫而走,传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仁宗深斥浮艳虚华之文,以致在柳永考进士临发榜时,原本欣赏柳永的宋仁宗特地把他的名字勾掉,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后又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希望朝廷任用他,仁宗说:“得非填词柳三变乎?……且去填词!”柳永受了这种打击,别无出路,自我解嘲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京城、苏杭等地流浪。
“奉旨填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对柳永悲惨命运的最好譬喻。
为功名奔波三十多年后,他改名“柳永”才考取进士,在江、浙一带做了几任小官。
(一)背景链接《雨霖铃》《雨霖铃》是词人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所作。
词人屡试不第,一生落魄,直到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考中进士,那时他已年近半百了。
可是仕途坎坷,词人并没有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
因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漂泊之感是可以想象的,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别离。
宦途失意的压抑和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的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声声慢》《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高中语文 专题三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第1课时同步练习 苏教版 Word版含解析.doc

文本14~17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万年。
好诗已几乎被唐朝诗人写尽,宋人只有另辟蹊径。
于是又一朵奇葩——宋词在中国这片肥沃的文化土壤上绽放,与唐诗争奇斗艳。
【作者简介】1.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五代南唐李璟第六子。
徐州人。
北宋建隆二年(961)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五代的南唐战乱较少,经济发展较快,但因统治者沉湎于宴乐逸安致使国势危殆。
李煜即位后即向北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穷奢极欲,政治上既不甘心应命入朝北宋,又无治国良策,反而听信谗言,诛杀直言进谏的潘佑、李平等人。
公元975年,南唐被北宋所灭,李煜被俘。
环境和身份的急剧转变,深刻影响了李煜的思想和性格,产生了悔恨、怨痛、想挣扎而又无能为力的内心矛盾。
以亡国为界,李煜的创作分前后两期。
前期之词,多反映帝王的荒淫生活和颓废思想意识,风格绮丽柔靡。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所谓的苏、辛“豪放”派打下了基础,成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
2.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7岁能属文,真宗景德初年(大约14岁)以神童召试,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
“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得到皇帝赞赏,赐同进士出身。
仕真宗、仁宗两朝,历任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宰相。
他的诗词当时声誉很高,文字典丽,音调和谐,承袭南唐风格。
他的诗文追崇“西昆体”。
晏殊词主要表现富贵人家的景致气象及闲愁闲绪,承南唐传统,为北宋初期一大家,尤承冯延巳深婉含蓄的风格。
3.柳永(?~约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练习:第三专题+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Word版含答案.doc

词别是一家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一、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任宣州团练判官时。
②春秋时范蠡曾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
1.本诗尾联用了春秋时范蠡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登阁远眺,由五湖的美景,联想到隐居于此的范蠡,表现出对范蠡的艳羡之情。
B.从范蠡的故事推断,如果杜牧能够建功立业,也会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归隐山水。
C.宣州美丽的江南景致并不能带走诗人内心的忧伤,只能徒劳地怀想着范蠡的逍遥。
D.诗歌借范蠡的故事和六朝旧痕,抒写人世变易的感慨,为全诗渲染出浓重的沧桑感。
解析:B “也会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归隐山水”理解错误,杜牧慨叹的是没有范蠡的机遇。
2.古人认为杜牧的律诗有豪迈之气,请结合首联,分析此特点。
解析:注意结合“草连空”“今古同”等诗句从今昔对比,营造出一种浓重的人世变易的沧桑感;时空结合,在无限的时空中体现了怀古的满腔豪情的角度分析。
答案:(1)今昔对比,昔日六朝的文物尽成今日“连空”的荒草,在对比中,营造出一种浓重的人世变易的沧桑感;(2)时空结合,“草连空”与“今古同”相对,将阔大的空间与悠长的时间融为一体,在无限的时空中体现了怀古的满腔豪情。
(二)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3~4题。
黑林①吴兆骞②黑林天险削难平,唐将曾传此驻兵。
形胜万年雄北极,勋名异代想东征。
废营秋郁风云气,大碛宵闻剑戟声。
历历山川攻战地,只今旌甲偃边城。
【注】①黑林,黑松林,在长白山一带。
②吴兆骞(1631-1684),清初诗人,遣戍黑龙江宁古塔二十三年,诗作慷慨悲凉。
3.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起句看似突兀,实则气势雄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本课话题——忧国忧民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靖康之难后,李清照的丈夫亡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文物,都已丢失殆尽。
她漂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变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词中表现的是其因国破家亡、孤独凄凉而引起的国恨家仇,像铅块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心里点燃了忧国忧民的火花。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语道出了乱世中陆游的心声。
陆游是宋朝众多爱国人士当中的一员。
陆游眼见着北宋王朝被金国消灭,南宋王朝在一片歌舞升平中,渐渐忘却了收复故土的责任,心中难掩悲凉与愤怒,一心希望抗击金国入侵、恢复故土。
然而陆游一生官运不佳,多次被人弹劾下野。
但他依然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思索着造福百姓、恢复国土的办法。
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他写下了《示儿》一诗,表达决心收复失地的情怀。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
——贾谊2.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曹植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4.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杜甫5.赤心事上,忧国如家。
——韩愈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虞.美人( ) 雕阑.( ) 玉砌.( )槛.菊( ) 不谙.( ) 彩笺.( )骤.雨( ) 都.门( ) 凝噎.( )今宵.( ) 暮霭.( ) 寻觅.( )戚.戚( ) 乍.暖( ) 堆.积( )【答案】 yú lán qì jiàn ān jiānzhòu dū yē xiāo ǎi mì qīzhà duī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知⎩⎪⎨⎪⎧往事知.多少( )知.明而行无过矣( )失其所与,不知.( )(2)故⎩⎪⎨⎪⎧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既克,公问其故.( )故.木受绳则直( )暮去朝来颜色故.( ) (3)将⎩⎪⎨⎪⎧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信将疑(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 (4)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 【答案】 (1)动词,知道/名词,同“智”,智慧/形容词,同“智”,明智 (2)形容词,旧的,原来的/名词,缘故/连词,所以/动词,衰退,衰老 (3)动词,保养/副词,且,又/动词,扶/副词,将要/名词,将领 (4)动词,对付,抵挡/名词,敌人,仇人/动词,攻击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小楼昨夜又东风..( )__________ (2)都门帐.饮无绪 ( )__________ (3)昨夜西风凋.碧树 ( )__________ (4)多情..自古伤.离别 ( )__________ (5)寒蝉凄切.. ( )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动词 吹进了东风 (2)名词作动词 设帐 (3)动词使动用法 使……凋零 (4)形容词作名词;动词的为动用法 多情的人;为……忧伤 (5)形容词作动词 凄切地鸣叫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都门帐饮无绪..古义:今义:没有头绪。
(2)便纵有千种风情..古义:今义:①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多含贬义);②风土人情。
【答案】 (1)没有心情。
(2)情意。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译文:(2)今宵酒醒何处? ( )译文:【答案】(1)宾语前置句不忍心回望那(依旧)被明月照耀的故国山河。
(2)省略句今晚酒醒之后我身在何处?[识作者]千古词帝——李煜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
在位15年,世称李后主。
975年南唐亡后被俘,978年七夕是他42岁生日,宋太宗命人在宴会上赐毒酒将他毒死。
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的词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艳情、闲愁,皆风情绮丽,婉转缠绵。
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充满对昔日生活的追恋和悔恨之情,风格沉郁凄怆。
现存词40余首,收在《南唐二主词》中。
代表作有《虞美人》《相见欢》《望江南》等。
词人宰相——晏殊晏殊(991—1055),少有才名,7岁能做文章。
14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后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谥元献。
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晏殊擅长诗词,尤工小令,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所以多描写旖旎风光,淡怨闲情,有的则流露出一种寂寞衰迟之感,颇有哲理意味。
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后人称之为“词人宰相”。
有《珠玉词》及清人胡示堂所辑《晏元献遗文》传世。
代表作有《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等。
宋朝第一词人——柳永柳永(?-约1053),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进士。
柳永是宋朝第一位专业词人,在词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柳词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词继承和发展了唐代民间慢词,奠定了宋代慢词的基础,被公认为北宋“婉约派”的词宗。
著有《乐章集》,收词近二百首,其中著名的有《望海潮》《雨霖铃》等。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主中原,流寓南方,赵明诚病死,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一带,在孤寂中度过晚年。
她的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独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艺术上独有成就,被称为“易安体”。
她是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
著有《漱玉词》。
前期的代表词有《如梦令》二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后期的代表词有《永遇乐》《武陵春》《声声慢》《渔家傲》等。
[探背景]《虞美人》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
宋太宗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李煜作此词,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结果被徐铉出卖,太宗极为震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
死时四十一岁。
《蝶恋花》宋初百余年间,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出现了一个暂时的太平盛世。
晏殊早年显达,诗酒成为他生活的中心。
晏殊的词作善于造语,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苦心刻画而又不显斧凿痕迹的丽句,在他的词中多见。
《雨霖铃》《雨霖铃》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所作。
词人柳永屡试不第,一生落魄,直到晚年才考中进士,那时已经年过半百了,可是仕途坎坷,并没有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
词人赴任时的那种羁旅之愁、沦落漂泊之感是可以想象的,何况又要与心爱的人别离。
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的内心充满了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声声慢》《声声慢》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后南渡,志趣相投的丈夫病逝,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其词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作。
[巧识文]词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故名“长短句”;又因和乐歌唱,又叫“曲子词”,还有“诗余”等别称。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原是曲谱的名称,乐曲失传后就成了词的格式的标志。
不同的词牌规定了不同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词牌与词的内容无必然联系,有的在词牌下面有标题,表明作品的主题。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四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虞美人》《虞美人》抒发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其中既有他为失去曾经拥有的王国、权力、荣华富贵、享乐生活而发的痛苦哀叹,又包含了对故国山河的思恋和对自己逸乐亡国的悔恨。
上片:写诗人在秋月之夜登楼远望,引起对故国的怀念。
下片:抒发作者怀念故国的悲伤之情。
《蝶恋花》《蝶恋花》是写离别的词,上阕写景,借景传情,抒发了词人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情;下阕写人,写主人公的相思与期待,意境深远。
《雨霖铃》《雨霖铃》是一首写离情的词作。
全词通过对秋天傍晚江上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缠绵悱恻的惜别之情,上片写离别的情况,下片写别后的层层设想,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惆怅的心情和真挚感人的恋情。
《声声慢》《声声慢》写的是无法言说的“愁”,主要通过清冷的秋景来渲染愁情,表现词人因国破、家亡、夫死而只身流落江南的孤苦无依的凄苦心境。
蝶恋花⎩⎪⎨⎪⎧⎭⎪⎬⎪⎫景⎩⎪⎨⎪⎧⎭⎪⎬⎪⎫② , 燕双飞,月照户西风凋碧树间接抒情人⎩⎪⎨⎪⎧⎭⎪⎬⎪⎫夜不寐,上高楼,望天涯彩笺尺素无寄处直抒胸臆伤离别离别痛雨霖铃⎩⎪⎨⎪⎧离别之前⎩⎪⎨⎪⎧⎭⎪⎬⎪⎫寒蝉、长亭、骤雨帐饮无绪,兰舟催发渲染离别氛围③ ⎩⎪⎨⎪⎧⎭⎪⎬⎪⎫执手泪眼,无语凝噎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情景交融突出离情离别之后⎩⎪⎨⎪⎧⎭⎪⎬⎪⎫杨柳岸、晓风残月好景虚设,风情难诉想象别后突出相思声声慢⎩⎪⎨⎪⎧上阕⎩⎪⎨⎪⎧⎭⎪⎬⎪⎫风急晚冷——借酒浇愁——更愁④ ——联想惆怅——更伤心内心愁苦下阕⎩⎪⎨⎪⎧⎭⎪⎬⎪⎫无心赏花梧桐细雨独坐无眠,无限愁情【答案】 ①不堪回首 亡国之恨 ②菊含愁 兰泣露 ③离别之时④旧时雁过一、阅读《虞美人》,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试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案】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
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愁思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2.《虞美人》一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分析。
【答案】上片“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实景,接着转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往事知多少”,这里是虚写,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
忽然又转到眼前的景物上来——“小楼昨夜又东风”,于是登楼遥望,然而“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又是虚写,作者再一次沉入到对往事的回忆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