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第四章 旅游供求关系与调节

合集下载

旅游经济学4

旅游经济学4

• 闲暇时间对于旅游需求的影响以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达到 一定水平为前提,T1为临界值,在临界值范围内闲暇时间 的变化不会引起需求量大幅度变化,超过T1,引起的变化 量增大。
时间
T2 T1
Q1 Q2
需求量
• 综上所述,旅游需求规律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 况下,人们对某一旅游产品的需求量随该产品的价 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化,随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余 暇时间的变动成同方向变化。旅游需求规律可以用 下列函数式来表示:
这种关系如下图所示: 旅游产品价格P
P3 P2
Q1 Q2 Q旅游产品数量
有约束的旅游供给曲线
2、旅游供给曲线受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发生变化 经济学理论一般把供给的变化区分为供给量的
变化和供给的水平变化。旅游供给量的变化是指在 决定旅游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只是由于 旅游产品本身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化,表 现为同一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2、闲暇时间增加是产生旅游需求的必要条件
3、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是促进旅游需求产生的重要因 素。
(四)旅游需求的特征
1、旅游需求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 2、旅游需求是一种多样性的需求 3、旅游需求是一种主导性的需求 4、旅游需求是一种复杂性的需求 5、旅游需求具有指向性 6、旅游需求具有敏感性
二、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
1、旅游供给量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 所谓旅游供给能力,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旅游经
营者能提供旅游产品的最大数量。旅游供给量与旅游 产品价格的同方向变化并非是无限制的,旅游供给能 力在一定条件下是既定的,从而决定了旅游供给量的 变动是有限的。一旦达到旅游供给能力,即使旅游产 品价格再高,旅游供给量也是既定不变的。
函数式:S =f(P)
在坐标图上,反映旅游供给量与旅游产品价格 变化关系的轨迹就是旅游供给曲线,如图所示:

《旅游经济学》第四章: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

《旅游经济学》第四章: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

二、旅游需求的形成 (一)对旅游需求产生的研究的几种观点
1. 旅游需求产生的心理观 许多研究旅游心理学的专家往往从人们的心理和个性心理 出发,把旅游视为人们追求心理满足的活动。 出发,把旅游视为人们追求心理满足的活动。 2. 旅游需求产生的社会观 社会学家通常从人们社会交往的基本特征出发, 社会学家通常从人们社会交往的基本特征出发,把旅游活 动的产生和发展视为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 动的产生和发展视为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 3. 旅游需求产生的文化观 从事文化人类学和旅游文化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 从事文化人类学和旅游文化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强调把 追求文化差异和精神享受看作是人类旅游需求产生的基本原因, 追求文化差异和精神享受看作是人类旅游需求产生的基本原因, 并且把各种旅游活动基本概括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精神消费。 并且把各种旅游活动基本概括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精神消费。 4. 旅游需求产生的经济观 经济学家主要从经济层面进行分析, 经济学家主要从经济层面进行分析,把人类旅游需求的产 生归因于人们收入的增加和对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 生归因于人们收入的增加和对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并强调人 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是旅游需求产生的客观 条件
(二)旅游需求产生的三个支撑条件
从旅游需求的定义中可以明确,从行为主游需求需要旅游动机、 游需求需要旅游动机、相应的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三个条件的 支撑。为了更好地把握旅游需求,挖掘旅游需求, 支撑。为了更好地把握旅游需求,挖掘旅游需求,满足旅游需 从需求的角度寻求推动旅游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求,从需求的角度寻求推动旅游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需要就 这三个支撑因素对旅游需求形成的影响作进一步的分析。 这三个支撑因素对旅游需求形成的影响作进一步的分析。 1.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条件。从心理学的角度, 旅游动机是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条件。从心理学的角度, 旅游动机是在旅游需要同旅游目标相遇时, 旅游动机是在旅游需要同旅游目标相遇时,在需要的推动和目 标的吸引下形成的一种活动 。所谓动机就是引发一个人为满足 自身某种需要而决定采取某种行为的内在力量。 自身某种需要而决定采取某种行为的内在力量。旅游动机是自 能动的主观愿望,是形成旅游需求的首要条件。 主、能动的主观愿望,是形成旅游需求的首要条件。 2.支付能力 旅游经济是旅游活动社会化、商品化的结果, 旅游经济是旅游活动社会化、商品化的结果,在商品化的 社会里,任何交换的实现都需要有货币的参与。也就是说, 社会里,任何交换的实现都需要有货币的参与。也就是说,旅 游需要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支付能力的大小, 游需要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支付能力的大小,旅 4 游支付能力是形成现实旅游需求的基本条件。 游支付能力是形成现实旅游需求的基本条件。

旅游经济学-第4章 旅游需求与供给

旅游经济学-第4章 旅游需求与供给

2.旅游需求量与人们收入成同方向变化
3.旅游需求量与人们的闲暇时间成同方向变化
旅游经济学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 唐明贵
旅游经济学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 唐明贵
旅游经济学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 唐明贵
旅游经济学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 唐明贵
第2节 旅游需求规律
第3节 旅游需求弹性
二、旅游需求价格弹性
1. 涵义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旅游产品价格波动对旅游需 求波动的影响程度。
旅游需求变化百分比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 —————————— 旅游产品价格变化百分比
旅游经济学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 唐明贵
某一次价格弹性公式(点弹性):
Q2-Q1 P2-P1 Ep= ——— ÷ ——— Q1 P1 某一段时间平均价格弹性公式(弧弹性):
第4章 旅游需求与供给
第1节 旅游需求的概念和特征 第2节★ 旅游需求规律 第3节★ 旅游需求弹性 第4节 旅游需求的衡量和预测
旅游经济学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 唐明贵
第5节 旅游供给的概念和特征 第6节★ 旅游供给的规律与弹性
第7节
旅游供求矛盾和平衡
【目的要求】
熟悉旅游需求与需求的概念;掌握旅游需求和供给的规律及 其弹性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旅游供给和需求的规律; 难点:旅游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教学方法】
提问式启发讲授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6节
【教学过程】
旅游经济学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 唐明贵
1 2 3

《旅游经济学》教学课件04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供给

《旅游经济学》教学课件04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供给
2009年6月
二、旅游目的地的类型
观光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专题型旅游目的地
观光旅游目的地是指那些旅游资源性质和特点适合开展观光旅游活动的
旅游地,主要有风景名胜观光地和城市观光地等。
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是指接待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游客的旅游地。
专题型旅游目的地是指具有适合修学、探险、节会、康体、科考等专门
第四章 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供给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
– 1. 解释什么是旅游目的地,理解旅游目的地的 形成条件,判断出旅游目的地的类型;
– 2. 理解旅游目的地容量的概念、内容、测量标 准及决定因素;
– 3. 掌握旅游目的地供给的含义、内容、特点、 规律、弹性及影响因素;
– 4. 了解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理论,理解影响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因素。
●旅游供给含义
•旅游供给就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旅游经营者愿 意并且能够向旅游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数量。旅游供给从广 义旅角游度产品来价格理(解P) ,即凡是能够提供给旅游者的服务及其凭借物 都是旅游供给的内容。
P1 P0 P2
0
Q1 Q0
Q2
旅游产品数量(Q)
0
Q1
Q2
旅游产品数量
2009年6月
旅游供给的内容
主类 基本旅游供给 保障性旅游供给
亚类 旅游资源
旅游设施 旅游服务 基础设施
基本类型
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社会旅游资源 交通运输设施 食宿接待设施 游览娱乐设施 旅游购物设施 商业性旅游服务 非商业性旅游服务 公用事业设施 现代社会生活基本设施
2009年6月
三、旅游目的地的供给特点
山地旅游区
电影院、剧院

旅游经济学第四章《旅游市场》

旅游经济学第四章《旅游市场》

第四章旅游市场内容提示旅游市场是旅游经济的基本范畴,旅游市场运行反映了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

在前章分析的基础上,本章着重研究旅游市场的类型、旅游市场的特点、旅游市场竞争和旅游市场开拓,深入探讨旅游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律,进一步推动旅游经济活动的顺利发展。

第一节旅游市场概述一、旅游市场的概念“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1;“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 2;“生产劳动的分工,使它们各自的产品互相变为商品,互相成为等价物,使它们互相成为市场” 3。

这表明,市场就其本质而言,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也包括人们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

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也是第三产业的一个部门。

因此,旅游市场除具有一般市场的共同属性以外,还具有服务市场的某些特征。

此外,旅游市场与旅游业一样,还因旅游供求的一些特征而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如旅游活动的跨空间性、产品和需求的多样性、中间商和供应商的高度参与性、旅游消费的纯享受性、产品和服务的等级和相关产业的制约等。

有关调查结果表明,一个国家的年国民收入达到人均300美元时,人们就萌发了近距离旅游的愿望,达到人均1000美元时,人们便产生出境旅游的需求,达到人均3000美元时,远程洲际旅游的动机就会形成。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形成了巨大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形成了满足此种需求的旅游供给,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通过特殊的商品交换方式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旅游市场。

旅游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旅游市场指旅游产品供给者与旅游产品消费者在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

狭义的旅游市场指对旅游产品具有购买能力的旅游需求,即旅游客源市场。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旅游需求不断增大,旅游市场也在持续发展。

据WTO统计:1950年,全世界的国际旅游人数为0.25亿人次,旅游收入21亿美元。

到2001年世界旅游总人数为6.93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4620亿美元。

旅游经济学 第四章 旅游供求关系与调节

旅游经济学 第四章  旅游供求关系与调节
也可以鼓励旅游业将这些投资用于发展旅游供给的扩大 再生产。 还可以降低税率(800——1600)
5、着力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旅游促销)
旅游供给的短期弹性较小,在旅游供给体系既 定的条件下,旅游供求矛盾主要依靠刺激旅游需 求来调节;
旅游需求很大程度上受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 目的地形象的影响,因而在促进旅游供给均衡的 过程中,重点应是促销推广,着力改善和强化旅 游目的地形象。
2、旅游供求均衡的价格政策调控
根据旅游市场上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变化来调控 旅游均衡,是一种过程控制。
通过宏微观两个方面来调控旅游供求均衡,如 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下降,旅游供给减少; 供不应求——产品价格上升,旅游供给扩大。
同时,根据旅游需求发展的趋势,适时扩大旅 游供给,提高旅游供给随旅游需求而动态平衡的主 动性。
三、调节旅游供求平衡的机制
1、价值规律:
在旅游市场上,当旅游价格上涨时,根据旅 游需求规律的作用,旅游需求就会相应减少;同 时由于旅游供给规律的作用,旅游供给就会相应 增加。反之,当旅游价格下跌时,旅游供给就会 减少,而旅游需求就会增加。因此,价格机制是 调节旅游供求平衡的一个重要杠杆。
2、旅游供求规律
3、改善闲暇时间的总量和分配(时间调控) 制度创新的重要切入点。目前法定假日114天,
占全年时间的1/3。 闲暇时间的增多改善了旅游需求,但由于闲
暇时间的过分集中,又导致了短期内旅游供求矛 盾非常突出。
“削峰填谷”可改善旅游供求时间矛盾。
4、税收政策
旅游目的地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调节旅游供求矛盾。 可以通过减免征税的办法刺激民间对旅游业的投资
第四章 旅游供求关系与调节
第一节 旅游供求矛盾及其平衡
一、旅游供求的矛盾运动 旅游供求之间这种不平衡到平衡再

《旅游经济学》全部重点总结

《旅游经济学》全部重点总结

《旅游经济学》第一章旅游经济活动第一节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经济活动的概念是指采用商品交换形式所形成的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需求和供给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引起的旅游行业与政府和社会经济中其他相关行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二、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旅游经济活动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商品经济社会后产生的。

它的突出特点是旅游或旅行活动必须具有商品化和社会化特征。

所谓商品化是指采用商品交换的方式。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满足衣食住行购物的需要都必须以支付一定量的货币为前提,游客和服务提供者之间是商品交换关系.社会化是指不仅出现了专门为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旅游生产商,而且出现了与之配套的旅游服务组织和环境。

二、游经济活动的产生⏹原始社会末期:经商旅行⏹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帝王将相、贵族僧侣、文人墨客的巡游、漫游、宗教旅行、学习旅行、探险旅行.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这些旅行活动只是社会中极少数入的个别行为、他们的活动并未构成社会经济中的一种经济活动.安格斯·麦迪逊(荷兰经济学名誉教授)在《人类在1820年以前都很贫穷》一文中指出:“在中世纪时代,即从1000年至1500年,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0.05%,同期人口年均增长为0.09%;初级资本主义时代,即从1500年至1820年,每年世界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

07%,而同期人口年均增长却高达0.28%.人口的增长远远快于经济的增长。

"-—载于《华尔街日报》,1999。

1.11在这种社会经济条件下,人类获取温饱都十分艰难,没有能力出外旅行。

旅游经济活动是建立在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的,而旅游活动则又是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西方产业革命的结果,一方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使经济的发展速度更快,另一方面又大大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居于支配地位.⏹产业革命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也为旅游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具体表现为:(1)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人们外出观光、度假旅游奠定了经济基础。

自学考试《旅游经济学》第四章重点辅导

自学考试《旅游经济学》第四章重点辅导

自学考试《旅游经济学》第四章重点辅导2017自学考试《旅游经济学》第四章重点辅导在复习自学考试《旅游经济学》各章节知识点时候,考生们要抓住重点,有目的性地备考,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自学考试《旅游经济学》第四章重点辅导,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一、重点概念:旅游需求:就是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人们为了满足其对旅游活动的欲望,愿意在一定时间和价格条件下所购买的旅游产品数量。

旅游需求规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对某一旅游产品的需求随该产品的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化,随人们可支配收入和余暇时间的变动成同方向变化。

旅游需求弹性:是旅游需求对于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动反应程度。

旅游供给: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旅游经营者愿意并且能够向旅游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旅游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旅游产品的供给量与该旅游产品的价格呈同方向的变化。

旅游供给弹性:指旅游供给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动反应程度。

旅游供求平衡: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促进供求矛盾不断的转化,推动旅游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不断趋于均衡。

旅游供求平衡: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促进供求矛盾不断的转化,推动旅游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不断趋于均衡。

二、简答题1、简要回答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有: (一)人口因素 (二)经济因素 (三)社会文化因素 (四)政治法律因素 (五)旅游供给因素2、旅游供给有哪些特点?答:旅游供给的特点有:(一)旅游供给的计量差别性(二)旅游供给的产地消费性 (三)旅游供给的持续性 (四)旅游供给的关联性 (五)旅游供给的多样性3、旅游供求之间存在哪些矛盾?答:旅游供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有:(一)旅游供给与需求数量方面的矛盾(二)旅游供给与需求质量方面的矛盾(三)旅游供给与需求结构方面的矛盾(四)旅游供给与需求时间方面的矛盾(五)旅游供给与需求空间方面的矛盾4、怎样理解旅游需求弹性?答:旅游需求弹性可以理解为,是旅游需求对于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动反应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旅游经济的宏观调控
❖ 一、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市场失效 旅游资源垄断性的特征 旅游产业是脆弱的综合性经济产业 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经营环境
❖ 二、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主体 政府管理部门 旅游行业组织
❖ 三、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内容和手段 (一)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内容 指引方向 完善市场 服务企业 协调关系
*旅游企业定价时要采用谋求企业整体最佳
效益为目标的策略。
❖ (四)旅游价格的实现 市场上旅游价格的实现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差 价和优惠价而进行的。
1、旅游差价 (1)地区差价 (2)季节差价 (3)批零差价 (4)质量差价
2、旅游优惠价 (1)同业优惠价 (2)销售量优惠价 (3)老客户优惠价 3、旅游差价与旅游优惠价的区别 差价的基础是价值,优惠价的基础是供求关系 差价是公开价格,优惠价不公开
(2)心理定价策略 声望定价 根据产品在游客心中的声望来确定价格 招徕定价 以低于一般市场价格来吸引顾客 需求习惯定价 以对某产品习惯的心理价格来定价 整数定价 尾数定价
(3)产品线定价策略 产品线:指旅游企业提供的一系列功能相 近、技术和结构密切相关的旅游产品。
根据各条线路的成本、游客的评价和竞争 者价格制定各条线路的价格。
第四章 旅游市场 及开拓
❖ 旅游者希望以最少的花费得到最大的效用
❖ 旅游产品提供者希望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较 高的价格进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实现效益 最大化。
❖ 供求之间的矛盾主要反映在旅游产品的价格 上
❖ 二、旅游供求关系的本质 ❖ 旅游需求与旅游产品的价格呈反向变化 ❖ 旅游供给与旅游产品的价格呈正向变化
❖ 二、旅游市场竞争的目标、手段与策略 (一)旅游市场竞争目标 1、 争夺客源 2、争夺旅游中间商 3、提高旅游市场占有率:旅游市场绝对占
有率、旅游市场相对占有率 (二) 旅游市场竞争手段 1、价格竞争:低价、高价、同价 2、非价格竞争:高质量、新产品、专营化
❖ 旅游供求主要矛盾: ❖ 1源自总量上的矛盾❖ 一、旅游价格调节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最直接也是最敏 感的调节供求矛盾的重要因素。
❖ (一)旅游价格的概念与构成 旅游价格是游客为满足其旅游活动的需要所 购买的旅游产品的价值表现。
旅游价格受价值、供求和币值三者综合变化 的反映。
主要是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的住宿、餐饮、 交通、游览和娱乐等活动的价格。
❖ 构成 1、从价值上分析
价格由成本和利润两部分。 成本由物化劳动耗费的转移价值和活劳动耗 费的补偿价值两部分。 2、从购买方式上分析 单项价格、统包价格和部分包价构成。 3、从旅游活动范围分析 国际旅游价格和国内旅游价格。
❖ (二)旅游价格的决定因素
1、旅游产品价值量决定旅游供给价格 旅游经营者可接受的价格,决定了旅游价格
3、供给增加
4、供给减少
❖ 注: 一般而言,后两种情况不随着影响因素的变 动而在短时间内再现,旅游供给对影响因素 变动的反映往往出现滞后性和不敏感性。但 在一相对长的时期内是可能出现的。
旅游供求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第三节 旅游供求关系的市场调节机制
❖ 市场机制就是指运用价值规律、供求规律、 竞争规律等实现对供求矛盾的动态调节。
旅游需求量与接待能力在一定时期可能不一 致。 ❖ 2、空间上的矛盾 供求的空间矛盾是由于产品供给所依托的资 源空间分布的不均衡。 ❖ 3、时间上的矛盾 由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形成的。
❖ 4、结构上的矛盾 是指同一时间内旅游产品的供给结构和旅游 者的需求结构不相适应或存在差距。
旅游供给结构是根据旅游需求层次比例提供, 但旅游需求层次波动性大,而供给则在短期 内很难作出相应调整。
的下限 2、旅游市场对旅游产品价值的认知决定了旅游
需求价格 游客愿意和能够支付的价格,决定了旅游价 格的上限
3、旅游市场竞争决定成交价格 旅游市场竞争决定了最终价格
在制定旅游价格过程中,要考虑影响旅游价 格其他因素(汇率、通货膨胀、政府政策及 替代品价格等)。虽然这些因素不能决定旅 游价格,但在产品定价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
❖ (二)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
发展规划调控:运用旅游规划来进行旅游经济 的宏观调控。
经济政策调控:制定各种政策和措施进行旅游 经济的宏观调控。
❖ (三)旅游价格制定的目标与策略
❖ 1、旅游价格制定的目标 (1)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 (2)以反映产品质量为目标 (3)以维持或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 (4)以符合市场行情为目标 (5)以有助于其他市场营销因素为目标
❖ 2、旅游价格制定的策略 (1)新产品定价策略 撇脂定价 新产品刚推向市场时的一种高价策略 渗透定价 以低价格将新产品推向市场的一种策略 满意定价 是一种适中价格策略
差价是价格上,而优惠价除价格外,还可有其 他方面的优惠。
❖ 二、旅游市场竞争调节机制 (一)旅游市场竞争的目标 争夺游客 争夺旅游中间商 提高旅游市场占有率 包括旅游市场绝对占有率和旅游市场相对占有

❖ (二)旅游市场竞争的主要策略 1、价格竞争策略 2、非价格竞争策略 (1)高质量策略 (2)促销策略 (3)引导需求策略
第二节 旅游供求关系的表现
❖ 一、旅游供求矛盾的主要表现 供给的相对稳定性和需求的明显波动性结构 成了旅游供求的矛盾运动。
通过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来实现旅游供求平衡
平衡是暂时的,正是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反复运 动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 第二节 旅游市场竞争 一、旅游市场竞争的类型与特点
(一)旅游市场的竞争性因素与垄断因素 1、旅游市场中的竞争性因素: 2、旅游市场中的垄断因素: (二)旅游市场竞争的类型与特点 1、完全竞争旅游市场 2、完全垄断旅游市场 3、寡头垄断旅游市场 4、垄断竞争旅游市场
❖ 二、旅游供求均衡
(一)旅游供求的静态均衡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只探讨供给量、 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变动关系,所形成的供 求均衡就是静态均衡。
❖ (二)旅游供求的动态均衡
由于影响旅游供求的因素很多,我们将旅游 供求由于受到价格以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实 现新的均衡称为动态均衡。
1、需求增加
2、需求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