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帖释文
字帖王羲之《十七帖》29篇高清合集(附释文译文)

字帖王羲之《十七帖》29篇高清合集(附释文译文)《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
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
此帖为一组书信,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十七帖》单独成“帖”,编排顺序上也是大有讲究,从开始的从容点画、字字清晰流畅,到中间的恣意奔放,到《青李来禽帖》以楷书稍事休整,再入《虞安吉帖》的狂放奔洒,纵贯起来犹如一整篇交响巨制。
此帖收入各家法帖,是为千古以来,可谓草书教科书。
《郗司马帖》王羲之《十七帖》之郗司马帖【释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
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收到您的来信,甚感欣慰。
要说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逸民帖》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释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
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
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您怎么又反复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龙保帖》王羲之《十七帖》之龙保帖【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
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
很久没见您舅舅了,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丝布衣帖》王羲之《十七帖》之丝布衣帖【释文】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
示致意。
【译文】今天送上丝布单衣料一件,仅表薄意。
《积雪凝寒帖》王羲之《十七帖》之积雪凝寒帖【释文】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
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
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
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时间,和您分别至今已经二十六年了,虽经常有书信往来,却难免对您的思念。
王羲之初月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初月帖释文及译文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被后世称为“王羲之风”,被誉为“楷书圣手”。
他的书法作品多种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作品是《王羲之初月帖》。
下面是对《王羲之初月帖》的释文及译文,以及对其艺术价值和书法技巧的探讨。
《王羲之初月帖》释文及译文:西瓜初斤甘生子而九天下毛氏初月帖十行书 Bella 爱《王羲之初月帖》的文字难度较高,这也是王羲之书法作品中的特点之一。
早期他的作品以多变且流畅的笔画为主,但《初月帖》却显示了他在晚年时期对于书法的独特理解。
译文:西瓜初斤,指的是刚刚采摘下的西瓜,新鲜多汁的水果,意味着万事开头难,从头开始需要有始有终的决心。
甘生子,意为从甘泉中涌出的泉水,代表着水的源头。
这个词的使用展示了王羲之对书法的独特见解:以「甘」为母帖,创造出稚嫩、柔韧的书法风格。
而九天下毛氏,指的是毛发浓密的孩子,引申为才华横溢的人。
王羲之通过这样的描写来表达对于青年才俊的赞扬和期望。
帖,原指用作模本的帖子,这里指初学者的练习作品。
十行书,表示《初月帖》有十行的字数,尽管行数不多,但每一个字都是经过王羲之苦心研究的结晶。
综合来说,整篇《王羲之初月帖》展现了王羲之晚年对于书法的独特见解与理解,以及对于才华横溢青年的期望与赞扬。
艺术价值与书法技巧的探讨:《王羲之初月帖》在艺术价值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首先,这幅作品所展示的流畅自然的笔画风格,让人感受到王羲之对于书法的独特理解。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规范,而是主张用自然流畅的笔法来表达情感。
其次,王羲之在《初月帖》中的技巧运用也非常独到。
他巧妙地运用了变化多端的笔法,创造出了独特的书法风格,并展示了他对于字形结构和布局的深刻把握。
每一个字都呈现出饱满的气韵和生命力。
最后,作为一幅书法作品,王羲之的《初月帖》还表现出了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
整幅作品流畅自然,每一个字都富有生命力,使人感受到一种内外合一的境界。
这种境界体现了王羲之对于书法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对于才华横溢青年的期望与赞扬。
王羲之书法手札全集(带释文)

王羲之书法手札全集(带释文)1、《姨母帖》释文:“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
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
因反惨塞,不次。
王羲之顿首顿首。
”帖前引有跋,“臣十代再从伯祖晋右车将军羲之书”,是王羲之后裔唐武则天时期王方庆所附。
《姨母帖》,行楷,硬黄纸本,纵26.3厘米,横53.8厘米,藏辽宁博物馆。
《姨母帖》原迹已无,现存的是唐代的墨迹钩填摹本,行草书尺牍帖。
这篇书法虽为行书,但间杂隶书,是隶行转向真行的代表书法。
古朴凝重,自然随意,是王羲之的名帖,也是中国书法的经典之作。
此帖本无名引,是唐时重新摹本时所加《姨母帖》,因内容是哀悼其姨母逝世的文字。
王羲之的母亲姓卫,卫氏的姐姐就是王羲之曾师从书法的晋代著名书法家卫夫人,《姨母帖》中所哀悼的姨母也就指卫夫人。
此帖钩填技术极其精妙,可谓“下真迹一等。
” 董其昌曾称此帖“奕奕生动,并其用墨之意一一备具,王氏家风漏泄殆尽”。
2、《初月帖》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
遣信昨至此。
旦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
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
力不具。
羲之报。
《初月帖》,草书,藏辽宁博物馆。
王羲之父名“正”,为避父讳,“正月”书为“初月”。
此帖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书帖之一。
和王羲之其他草书比较,具有古意,可能是较早的作品。
此帖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有很多特点。
如其中倒数第二行之“道忧怀”,末行之“报”字,一点一画均非直过,而是具有丰富的变化。
如“忧”字的首笔和末笔,“怀”字的左侧竖画,“报”字的最后一笔,笔画或短或长,或藏锋或露锋,都呈曲势,非一带而过,中间充满了微妙的变化。
翁方纲所谓“中过”,包世臣所谓“善用曲”,“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等等,于此帖皆可领略一二。
用笔以中锋为主,有些字如“山”字、“报”字使用侧锋也十分明显。
结字大小不一,或长或短,或平正或倚斜,皆随字形和性情而定,行字不求垂直匀称,行距不求密疏划一,这就决定了此帖的错落跌宕、变幻莫测的整个面貌。
最全王羲之法帖(带释文)

最全王羲之法帖(带释文)
王羲之(321年-379年),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生长于江苏无锡,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其书法师承卫夫人、钟繇。
他的书法流传甚多,但都是双钩摹本及刻本。
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王羲之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
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圣教序》等。
其中《兰亭序》被誉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唐太宗李世民视《兰亭序》为至宝:。
真草千字文字帖释文

真草千字文字帖释文
真草字帖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真草草书法笔法流
畅自然,洒脱大气,尤其适用于书写长篇大幅的文章。
下面是一份真
草千字文字帖的释文:
望云深处,阳光斜照,林间鸟语,风景宜人。
一蓑一笠一荷篮,
默默行走在山路上,路上行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迎面而来的人总
是眼神闪烁,目光里流露出追逐名利的渴望。
而我却在这个繁忙的世
界里,寻找清静,放下了外在的无意义追求,内心倍感满足。
或许这
就是一种智慧吧,看淡功名利禄,平静安详地走自己的路。
突然间,
路上的人都消失了,四周白茫茫的一片,望不到头。
我像是落入一个
奇遇里,有些迷茫,有些惶恐。
渐渐地,一道道奇特的景象呈现在眼前——一只只飞舞的蝴蝶,一道道呼啸的风声,一片片欢快顽皮的笑声。
这个陌生而神奇的世界像是在呼唤我,召唤我去寻找真正的自己,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没有再迷茫,没有再惶恐,努力让自己融
入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归宿。
终于,我找到了自己的
云端,找到了自己的梦想。
在阳光普照的地方,我躲避不了它,也追
不上它;在黑暗里,我可以看见它,也能抓住它。
我的梦想在这里,
我的青春在这里,我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不被时光和现实轻易打败。
我愚钝,不知天高地厚,但我的内心世界是真实的,而我要用我的真
草草书之道,用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王羲之圣教序髙清大字字帖有释文

王羲之圣教序髙清大字字帖有释文
上卷
─字帖原文─
王羲之圣教序
(帖尾)№王羲之
髙清大字帖
(帖首)№
──────────
───释文───
王羲之的圣教序
王羲之在帖末署名
───
解读: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被誉为“天人合一”的境地。
这是他写的一篇圣教序,深刻表达了他对书法的理解与追求。
在帖尾,王羲之亲自以自己的名字签字,显得庄重而自信。
下卷
─字帖原文─
圣教序髙清大字帖
(帖尾)王羲之
───释文───
圣教序的髙清大字帖
王羲之在帖末署名
解读:
这是一份题为《圣教序髙清大字帖》的字帖,王羲之在帖尾再次签字确认了他的创作。
这份字帖以髙清大字为主题,展现了王羲之精湛的书法技艺与深厚的文化素养。
这两篇字帖都彰显了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娴熟造诣与卓越才华,也展现了他对独特艺术风格的追求与坚持。
这些字帖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珍品,更是传世的文化遗产,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鉴赏与学习的资源。
书法字帖译文

1《一日无申帖》(又称《喉痛帖》)释文:臣六代从叔祖梁中书令临汝安侯志书一日,无申只□正属雨气方昏,得告深慰。
吾夜来患喉痛,愦愦,何□晚当故造迟叙。
诸惟□不□。
2便大报,期转差也,知不快,当由情感如佳,吾日弊为尔,解日耳。
3王慈《栢酒》《汝比》释文:唐怀充,臣六代从伯祖齐侍中懿子慈书得栢酒等六种,足下出此已久,忽致厚费,深劳念慰。
王慈具答。
唐怀充,范武骑。
汝比可也,定以何日达东,想大小并可行。
迟陈赐还。
知汝劣劣,吾常耳。
即具。
4王徽之臣九代三从伯祖晋黄门郎徽之书二日,告□氏女,新月哀摧不自胜,奈何奈何。
念痛慕,不可任。
得疏知汝故异恶悬心,雨湿热复何似,食不?吾牵劳并顿,勿复,数日还,汝比自护。
力不具。
徽之等书。
姚怀珍,满骞。
5王荟《疖踵帖》、《翁尊体》见于辽宁省博物院藏的《唐摹万岁通天帖》,唐摹本。
释文:臣十代叔祖晋侍中卫将军荟书荟顿首□□□□,为念。
吾疖肿□□,甚无赖,力不□,□顿首。
翁尊体安和,伏慰侍省,小儿并健。
适遣信集泽。
□邨,自当令卿知吾言之不虚也。
郭桂阳已至,将甲甚精。
唯王也。
郭桂阳已至,将甲甚精。
唯王临庆军马小不称耳!以病告皆差耶,秋冬不复忧病也。
迟更知问。
七月廿七日。
……(后为王徽之:《新月帖》)6王献之 A洛神赋十三行释文晋中(书令)王献之书。
......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拳拳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字帖怀素《草书千字文》高清附释文

字帖怀素《草书千字文》高清附释文怀素《草书千字文》,又称《小草千字文》、《小字贞元本》,因有一字一金之誉故又名《千金帖》。
绢本墨迹,28.6×278.6厘米,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公元799年,年过花甲的怀素在故里零陵写就这件小草千字文,共84行,共1045字。
| 怀素 | 书法展 / 点击查看【释文】勅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次韵。
沙门怀素字藏真言。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释文】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崐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释文】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释文】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树,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释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释文】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似兰斯【释文】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乐殊【释文】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释文】节蒙廉退,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芒面洛,浮渭据泾。
宫殿盘【释文】郁,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亦聚群【释文】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麾将军李思训碑释文
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
观夫地高公族,才秀国华,德名昭宣,冲用微婉,动必简久,言必典彝,人之仪形,固以为天下式(下缺)守中,轖重养福,亢宗以长其代,迈德以闶其门者,其惟我彭国公欤?公讳思训,字建,陇西狄道人,至信徙於秦,克复其任。
子仲翔,讨叛羌於狄道。
子伯考因家焉。
泊孙,汉前将军广。
子侍中敢,十四卿讳叔良,考原州长史,华阳县开国公,赠宁州
刺史,讳孝斌,或集事云雷,拥旄为将,或承光(下缺)然寡欲超然,远寻好山海,图慕神仙事,且束以名教,阻於从游,乃博览群书,精虑众艺。
百□偕妙□(下缺)耸义,直道首公,非忠益之论不关於言,非侯度之谟不介其意,夫如此可以近大化,渐家□功烈(以下缺)睾。
子赞禹,甘生相秦,莫可得而闻,已十有四,补崇文生举经明行修科甲,明年吏曹以文翰擢(下缺)朝散太夫。
满岁,除常州司仓参军事,出纳之吝,职司其忧,盖小小者。
於时也,鼎湖龙升,椒宫燕叹,近关而出,罔知所从,临河而还,复将安处,僶俛转扬州江都宰。
公日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情。
敷祐话言,所以广德化;扇杨和气,所以畅仁心。
及履霜坚冰,终风折木,公叹曰:天将雨,蛾变土。
诟俟时,变名求活,所恨南阳宗子,未举勤王。
西京宰臣,不闻复辟者,旷十有六载。
及太□御太常寺丞,渐也。
未月,迁太府员外少卿,五旬擢宗正,即真彤伯,加陇西郡开国公,
食邑二千户。
虽吠伤嗣害国,诱关通之邪,甘言悲词,售谗巧之赞,助逆封己,害正乱朝。
公密奏封章,累陈启沃,孽之谀,开臣祸之兆,放逐
勋旧,慰荐寇讎。
后族握兵,党与屯卫,仡仡贾勇,凶凶作威,持戟导其(下缺)。
或外廷揣摩,飞白乌之难。
然以楚兵致讨,尝惧季良,淮南荐凶,独防汲黯。
出,公为岐州刺史,累□旧也,家富势足,目指气使,驱掠以为浮费,剑戟以为盗夸。
公乃急於长雄,缓於孱弱,峻科□(下缺)泰崇文,事危尚武,取申忠义,具屈才能,以左屯卫将军徵家口,并给传乘,议者以为式。
是百□(下缺)峤则文雅洽通,故散骑平迁中兼掌。
昔也所重,今之所难,公得之矣。
复换散骑常侍,□□赞,相此之再任,以心膂升,故一从一横,一文一武,丈夫也,君子哉。
寻拜右羽林卫大将军,(下缺)且师丹廉贞,则拜斯职,宋昌心腹,亦登厥官。
或以公包□词□(下缺)门也。
因假开喻,是究意谈,以实明宗,非差别行,其道流也。
默论参玄,深视见圣,始作汦於不(下缺)□复皇道。
决策谋府,经德智囊,而日月有除,雾露成疾,莫可救药,谁能度思?
鸣呼,春秋六十六,以开元督赠布绢四百端匹,米粟四百石,葬日官给,谥昭曰公。
宜家魏国夫人窦氏,德心守彝,礼容弘矩(下缺),以八年六月廿八日合袱陪於桥陵园礼也。
侄,吏部尚书兼中书令集贤院学士,修国史(下缺)布和,弘恕以归厚,刑器有典,轨物有伦,尝追如父之恩是切,加人之感相与。
公之长子,朝议大夫院昭道等,并才名用誉,业尚居多,至性纯深,终天孔亟,尝恐竹简纪事未极声华,石字形言,再扬(下缺)麟定时秀,人才国工;诗书乐地,典礼良弓;率心载德,济义输忠;湖海雅度,松竹清风;九流摠集,(下缺)通赫赫复,(下缺)子,振振秩宗;三思啬祸,诸韦荐凶;忧缠家国,气薄华嵩;绍名□实,安刘□同;(下缺)逆子惟孝,灵龟是从;桐柏烈烈,碑阙崇崇;盛业何许?佳城此中。
《史晨碑》释文
史晨前碑
建宁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鲁相臣晨,长史臣谦,顿首死罪上尚书,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臣蒙厚恩,受任苻守,得在奎娄,周孔旧寓,不能阐弘德政,恢崇壹变,夙夜忧怖,累息屏营。
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臣以建宁元年到官,行秋飨,饮酒畔宫,毕,复礼孔子宅,拜谒神坐,仰瞻榱桷,俯视几筵,灵所冯依,肃肃犹存。
而无公出酒脯之词,臣即自以奉钱,—则,修上案食醊具,以叙小节,不敢空谒。
臣伏念孔子,乾坤所挺,西狩获麟,为汉制作,《孝经援神挈》曰:“玄丘制命帝卯行。
”又《尚书考灵燿》曰:“丘生仓际,触期稽度为赤制。
”故作《春秋》,以明文命。
缀纪撰书,修定礼义。
臣以为素王稽古,德亚皇代。
虽有褒成世享之封,四时来祭,毕,即归国。
臣伏见临璧雍日,祠孔子以大牢,长吏备爵,所以尊先师重教化也。
夫封土为社稷而祀,皆为百姓兴利除害,以祈豊穰,《月令》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
矧乃孔子,玄德焕炳,光于上下。
而本国旧居,复礼之日,阙而不祀,诚朝廷圣恩所宜特加。
臣寝息耿耿,情所思惟。
臣辄依社稷出王家榖春秋行礼,以共烟祀,余□赐先生执事。
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臣尽力思惟庶政,報称为效。
增异辄上。
臣晨诚惶诚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上尚书。
時副言大傅、大尉、司徒、司空、大司農府治所部從事。
昔在仲尼,汁光之精,大帝所挺,颜母毓靈。
承敝遭衰,黑不代倉,□流應聘,叹凤不臻。
自衛反魯,養徒三千。
獲麟趣作,端門見徵,血著紀,黃玉響應。
主為汉制,道審可行。
乃作《春秋》,復演《孝經》。
刪定六藝,象與天談。
鈎《河》摘《雒》,卻揆未然。
巍巍荡荡。
與乾比崇。
史晨後碑
相河南史君諱晨字伯時,從越騎校尉拜。
建寧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乃以令日拜谒孔子,望見闕觀,式路虔跽,既至升堂,屏氣拜手。
祇肅屑僾,髣髴若在。
依依舊宅,神之所安。
春秋復禮。
稽度玄靈,而无公出享獻之薦,欽因春饗,導物嘉會,述修璧雍,社稷品制。
即上尚書,参以苻验。
乃敢承祀,餘胙赋赐。
刊石勒銘,並列本奏。
大漢延期,彌歷億萬。
時長史廬江舒李譚敬让,五官掾魯孔。
功曹史孔淮,戶曹掾薛東門榮,史文阳馬琮,守廟百行孔讚,副掾孔網。
故尚書孔立元世,河東太守孔彪元上,處土孔褒文礼,皆會廟堂,國縣员冗吏无大小。
空府竭寺,咸俾来觀。
並畔官文學先生、執事諸弟子,合九百七人,雅歌吹笙。
考之六律,八音克諧,蕩耶反正,奉爵稱寿,相樂終日,於穆肅雍,上下蒙福。
長享利貞,與天無極。
史君饗後,部史仇誧,縣吏劉耽等,補完里中道之周左牆垣壞決,作屋涂色,修通人溝。
西流里外。
南注城池,恐縣史敛民,侵擾百姓,自以城池道濡麥給令還所斂民錢材。
史君念孔瀆颜母井去市遼遠,百姓酤買,不能得香酒美肉,於昌平亭下立會市,因彼左右,咸所願樂。
又勑:瀆井,復民餝治,桐車馬於瀆上,东行道,表南北,各种一行梓。
假夫子冢颜母開舍及魯公冢守吏凡四人,月與佐除。
大周天授二年二月廿三日,金台觀主馬元貞,弟子杨景聖,郭希玄奉敕於东岳作功德,便谒孔夫子之庙,题石記之。
內品官杨君尚,以欧阳智琮,宣德郎行兗州都督府倉曹参军事李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