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性脑膜瘤怎么回事
老年原发性溶骨性非典型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老年原发性溶骨性非典型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杜蕾;应婷婷;唐寅达;朱晋;李世亭
【期刊名称】《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5(036)01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溶骨性非典型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1例罕见的老年原发性颅内溶骨性非典型脑膜瘤的诊断、手术、病理及疗效,并对目前文献报道的相关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肿瘤位于左侧额颞交界区,在蝶骨大翼及颞骨内膨胀性溶骨性生长并穿透硬脑膜.手术采用经翼点入路Simpson I级切除,一期行颅骨重建,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提示为非典型脑膜瘤(WHO II级).结论老年原发性溶骨性非典型脑膜瘤在临床上罕见,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肿瘤侵袭性生长,手术应争取切除肿瘤、受累硬膜及颅骨.术中行一期颅骨重建可减少二次创伤,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总页数】4页(P80-83)
【作者】杜蕾;应婷婷;唐寅达;朱晋;李世亭
【作者单位】[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老年医学科,上海200092;[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8
【相关文献】
1.老年原发性溶骨性非典型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J], 杜蕾;应婷婷;唐寅达;朱晋;李世亭
2.非典型性脑膜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J], 李虎庆;刘玉光
3.原发性纵隔非典型脑膜瘤一例分析并文献回顾 [J], 黎继昕;张帆;杨绮华
4.原发性颅骨内溶骨性脑膜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周剑; 尹德民; 王辉
5.原发性颅骨内溶骨性脑膜瘤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曹磊;张小军;王守森;陈宏颉;高进喜;王如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膜瘤的常规检查有哪些

脑膜瘤的常规检查有哪些发表时间:2019-08-06T14:55:20.110Z 来源:《生活与健康》2019年第06期作者:孙国俊[导读] 脑膜瘤是一项脑科疾病,这个概念是于1922年由医学界相关人士讨论研究得出。
简阳市云龙中心卫生院四川成都 641408 脑膜瘤是一项脑科疾病,这个概念是于1922年由医学界相关人士讨论研究得出。
用于描述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的良性肿瘤。
说起脑膜瘤的起源,它是蛛网内皮细胞占据脑肿瘤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之间的症状,是颅内常见的一种肿瘤,儿童发病率低于成人,只有先天性遗传基因或后天遭受强烈变更的儿童发病率才相对较高。
脑膜瘤大多常发于女性,同男性比例为一比二。
脑膜瘤的常见生长位置与蛛网膜细胞分布有着脱不开的关系,成人常见部位是: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脑骨脊、嗅沟、鞍结节和中颅窝等好发位置,但发生在小脑上的几率是百分之九十,其余部位几率较低。
儿童脑膜瘤大多发在小脑上,颅内脑膜瘤发生概率也比成年人高出许多。
脑膜瘤多与硬脑膜互相粘连,常见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在显微镜下脑膜瘤根据蛛网膜细胞特点分为内皮型、纤维型、砂砾型和恶性肿瘤等状态。
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以及非典型脑膜瘤。
良性脑膜瘤具体变现为:发病过程较长,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晚,局部受肿瘤刺激易形成癫痫和颅内神经受压迫麻痹,早期感觉不到任何病痛,时间一长颅骨受压迫劳累,便使人出现困倦懒怠提不起精神,甚至严重时引发精神错乱,症状与中风雷同;恶性脑膜瘤和非典型脑膜瘤多发病于男性,发病年龄也相对年轻,例如:男性良性肿瘤发病在50到52岁左右,恶性肿瘤则在27或28岁时就有明显特征,发生部位概率以大脑凸面百分之四十八和矢状窦旁百分之二十为多见现象。
且男性脑膜瘤具有发病过程短,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早的特点,破坏性症状多见,轻偏瘫便是首发症状。
同时,脑膜瘤还具有无症状临床表现,看似一切正常,实则脑膜瘤已经在颅内肆意生长。
而影响脑膜瘤无症状的原因是钙化,有钙化者,基本不生长脑膜瘤或是脑膜瘤生长缓慢,因此不具备脑膜瘤病患发病时的特征,肿瘤的大小也是影响无症状的关键,若肿瘤直径小于3厘米,则继续生长缓慢或基本不会继续生长,反之若直径超过3厘米,则扩散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颅内外非典型部位脑膜瘤的MR诊断

颅内外非典型部位脑膜瘤的MR诊断作者:刘海平王岩张永生翁志蓬关国信来源:《中外医疗》2013年第13期[摘要] 目的探究并分析颅内外非典型部位脑膜瘤的MR诊断,增加对非典型部位脑膜瘤的了解,帮助临床颅内外非典型部位脑膜瘤患者的诊断并及时给予治疗。
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9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颅内外非典型部位脑膜瘤患者8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进行MR诊断和CT诊断。
采用MR进行诊断,称MR诊断组即为试验组;不采用MR,而用CT进行诊断,称CT诊断组即为对照组。
分别观察两组颅内外非典型脑膜瘤患者用不同的诊断方法后,是否能准确确定瘤体生长部位,对患者的治疗有何临床意义。
结果在经不同的诊断方法后,试验组经MR诊断的患者瘤体生长部位的准确诊断有41例(51.25%)明显高于经CT诊断的患者20例(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颅内外;非典型部位;脑膜瘤;MR诊断[中图分类号] R7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a)-0029-02脑膜瘤是一种在脑膜或者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在颅内肿瘤中发病率较高,多好发于女性,常发生于45岁左右[1],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在最近研究发现脑膜瘤还能生长于颅外[2]。
MR诊断是指进行磁共振检查,包括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波波谱分析,是一种检查脑膜瘤的重要影像学技术,它能准确的确定脑膜瘤的大小及位置,对临床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脑膜瘤的生长位置可以在颅内脑膜的任何部位,侧脑室、小脑、脑池、松果体区等。
该研究于2012年12月针对颅内外非典型部位脑膜瘤的MR诊断等问题,进行一系列临床研究,以探讨MR诊断与颅内外非典型脑膜瘤的关系,增加对非典型部位脑膜瘤的了解,并帮助临床颅内外非典型部位脑膜瘤患者的诊断并及时给与治疗。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自2010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颅内外非典型部位脑膜瘤患者8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进行MR诊断和CT诊断。
什么是非典型脑膜瘤WHO二级

什么是非典型脑膜瘤WHO二级脑膜瘤是脑膜的肿瘤,脑膜是覆盖大脑和脊髓的膜。
较常见的是良性脑膜瘤或I级脑膜瘤,它们很小,不会像癌性肿瘤一样无限期地生长。
非典型脑膜瘤who二级,非典型脑膜瘤,也称为II级脑膜瘤,是一种脑膜瘤,在治疗或切除后可能会恶变并重新生长。
Ⅲ级脑膜瘤会迅速生长,威胁到压缩邻近的脑组织并侵入骨骼。
即使是良性脑膜瘤,由于其在大脑中也可能很危险。
脑膜瘤是脑肿瘤的较常见形式之一,约占所有此类癌症的30%。
脑膜瘤的诊断通常是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进行的。
有症状的患者将先接受神经系统检查,然后再进行脑成像以确定他们是否患有脑肿瘤。
在无症状患者中,诊断有时会在需要其他医学投诉的脑部成像期间发生。
头痛、恶心、视力模糊,小心脑膜瘤有症状的患者通常具有非典型或恶性变种。
他们报告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头痛,癫痫发作,感觉丧失,恶心,视力模糊和对光敏感。
它们几乎可以在神经系统中的任何地方发育,但是大多数脑膜瘤发生在头部,通常在脑干,颅底,静脉窦或视神经鞘附近。
非典型脑膜瘤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少见于儿童。
男性很少见到脊髓型脑膜瘤。
它们的生长速度快于I级肿瘤,但生长速度不及明显的恶性肿瘤。
II级脑膜瘤占总发病率的不到10%。
恶性II级病例约占2%。
非典型脑膜瘤who二级即使手术复发率也很高非典型脑膜瘤可能需要治疗以防止进一步增长。
通常将导致患者症状的任何肿瘤视为恶性的。
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和后续放射治疗以杀死剩余的肿瘤细胞。
治疗的选择在于肿瘤的生长,对脑组织,患者年龄和健康的当前和未来风险以及手术的可能后果,例如感染或脑水肿。
有时,放射线和手术的电击可能比肿瘤缓慢生长所带来的风险更大。
例如,在没有快速增长的肿瘤的老年患者中,经常优选定期观察作为治疗方法,因为手术可能比肿瘤本身具有更多威胁生命的并发症。
如果已通过外科手术切除,I级肿瘤很少复发,但非典型脑膜瘤的复发风险更高。
手术切除率决定着复发率的高低脑膜瘤既接受颈外动脉系统如脑膜动脉、板障血管供血,又接受颈内动脉系统如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供血,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分支供血,故血供非常丰富。
非典型性脑膜瘤怎么回事

非典型性脑膜瘤怎么回事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非典型性脑膜瘤怎么回事导语:对于脑膜瘤,不少人都是比较陌生的,但是脑膜瘤总是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的困扰的,而也是给患者的健康造成困扰的,而非典型脑膜瘤便是常见的一对于脑膜瘤,不少人都是比较陌生的,但是脑膜瘤总是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的困扰的,而也是给患者的健康造成困扰的,而非典型脑膜瘤便是常见的一种。
现在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关于非典型性脑膜瘤的一些基本信息,希望大家可以认真阅读一下。
2007年WHO对脑膜瘤进行了新的分类共分3级,1级:绝大部分脑膜瘤具有良性特征,病程长、局部复发率低,2级:其中多数为非典型,少数为脊索瘤型和透明细胞型,该型脑膜瘤具有一定侵袭性,易复发;3级:有型、横纹肌型和间变性脑膜瘤,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
2级中的非典型脑膜瘤占有很大的比重,次手术后放疗?带来了诊疗上的新问题。
非典型脑膜瘤术后是否都要放疗?还是只有残留肿瘤做放疗?或再作者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术后放疗对非典型脑膜瘤的复发和进展无医疗上益处,而肿瘤切除程度与非典型脑膜瘤复发之间的关系显著。
作者指出,虽然放射治疗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和成功经验,但伴随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有些还很严重甚至影响生活质量;包括放射性坏死、脑白质病、认知能力下降、视觉障碍、垂体功能低下和放疗后新肿瘤形成等。
放疗还可以引起再次手术的患者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和颅底重建困难等不利影响。
通过该项回顾性研究,作者提出,对已经全切的非典型脑膜瘤不进行术后放疗;术后发现残瘤或复发的非典型脑膜瘤患者建议在定期核磁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共振随访的前提下,适时行放射外科治疗;如果在首次进行肿瘤部分切除后,残留肿瘤较大,不适合放射外科治疗者,以后不再考虑再手术的患者可以采取术后放疗。
作者提出非典范脑膜瘤须谨慎施行术后放疗的观点是中肯和有益的。
脑膜瘤的不典型MR表现

脑膜瘤的不典型MR表现
方松华;章士正;甘海鹏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年(卷),期】1999(015)002
【摘要】目的脑膜瘤的不典型MR表现。
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30例,所有病例均行MR检查,并做增强扫描,其中部分病例还做了CT检查。
结果(1)囊性脑瘤15例;(2)多发脑膜瘤4例;(3)颅餐脑膜瘤4例;(4)侧脑室区脑膜瘤4例;(5)完全钼化性脑膜瘤2例,(6)脑膜瘤伴发胶质瘤1例。
结论绝大多数脑膜瘤具有典型MR表现,民有极少数脑膜瘤表现不典型,在鉴别诊断时应引起注意。
【总页数】1页(P103)
【作者】方松华;章士正;甘海鹏
【作者单位】浙江医科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放射科;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50.4
【相关文献】
1.非典型性和间变性脑膜瘤的MR表现及病理对照 [J], 马永刚;陈利军;陈士新
2.WHO Ⅰ型脑膜瘤瘤旁脑水肿的MR表现与脑膜瘤病理类型的关系研究 [J], 秦成伟;谭晓天;赵俊军;张泳华
3.不典型脑膜瘤和恶性脑膜瘤的长期预后:71例外科手术病例的研究 [J], 张威廉
4.脑膜瘤瘤内多发肺腺癌转移MR表现分析一例 [J], 柏福运;刘旭斌;关键
5.不典型脑膜瘤和恶性脑膜瘤的病理学 [J], 吴浩强;赵海潞;杨堤;刘冬戈;董志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头部疾病】 脑瘤1

脑瘤生长于颅内的肿瘤通称为脑瘤,包括由脑实质发生的原发性脑瘤和由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至颅内的继发性脑瘤。
其病因至今不明,肿瘤发生自脑、脑膜、脑垂体、颅神经、脑血管和胚胎残余组织者,称为原发性颅内肿瘤。
由身体其它脏器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称为继发性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最多见。
近年来,颅内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5%,占儿童肿瘤的70%,而其它恶性肿瘤最终会有20-30%转入颅内,由于其膨胀的浸润性生长,在颅内一旦占据一定空间时,不论其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势必使颅内压升高,压迫脑组织,导致中枢神经损害,危及患者生命。
概况生长于颅内的肿瘤通称为脑瘤,包括由脑实质发生的原发性脑瘤和由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至颅内的继发性脑瘤。
原发性脑瘤依其生物特性又分良性和恶性。
良性脑瘤生长缓慢,包膜较完整,不浸润周围组织及分化良好;恶性脑瘤生长较快,无包膜,界限不明显,呈浸润性生长,分化不良。
无论良性或恶性,均能挤压、推移正常脑组织,造成颅内压升高,威胁人的生命。
在全身恶性肿瘤中,恶性脑瘤约占1.5%,居第11位,列胃、肺、肝、食管、乳腺、直肠、结肠、胰、膀胱及鼻咽部癌肿之后。
男性稍多于女性,性别比约为1.12~1.52:1,各个类型脑瘤的性别比例不尽相同,有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加大的趋势。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2岁以下的婴儿及年龄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较少。
在儿童,脑瘤所占比重较大,约为全身肿瘤的7%,占全部脑瘤病例的20%。
脑瘤的年发病率约7/10万,占全身肿瘤的2%。
死亡率居12岁以下儿童的第1位,成人的第10位。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真头痛"、"厥逆"、"头风"等范畴。
颅内肿瘤脑瘤颅内肿瘤即各种脑瘤,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很大的危害。
一般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
脑膜瘤临床诊疗指南

脑膜瘤临床诊疗指南一、流行病学1.脑膜瘤是指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的肿瘤。
大部分为良性。
占颅内肿瘤的15〜24%,椎管内肿瘤22~43%;男女比例约为1:2;幕上较幕下多见,约为8:12.病因一尚不明确:①病毒感染:DNA病毒可能在脑膜瘤发生上起一些作用,但确切因果关系仍有待阐明。
②放射线: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机制损伤DNA,导致肿瘤发生;③外伤:观点不统一;④遗传因素:22号染色体长臂上抑癌基因的缺失;⑤激素和生长因子受体:存在较大争议。
二、病理分型迄今未统一。
WH0将其分为3级。
I级为良性脑膜瘤, Ⅱ级为不典型胶质瘤,Ⅲ级为恶性(间变性)脑膜瘤。
2000年WHO关于脑膜瘤的分型(根据脑膜瘤复发倾向和侵袭性)三、诊断——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一)临床表现:病程一般较长,许多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癫痫、精神障碍,部分患者因头外伤或其他原因,经头颅CT 检查偶然发现。
可伴有颅内高压症状及局灶神经功能缺损。
可见于任何颅内部位。
(二)影像学检查(1)X线平片:较少应用:①高颅压表现;②肿瘤钙化,见于砂粒型;③局部颅骨增生或破坏;④板障静脉增粗和增多,脑膜动脉沟增粗,棘孔可扩大。
(2)CT:重要方法:①瘤呈圆形或分叶状或扁平状, 边界清晰;②密度均匀呈等或偏高密度;③增强后密度均匀增高;④瘤内钙化多均匀,但可不规则;⑤局部颅骨可增生或破坏;⑥在肿瘤附近有不增强的低密度带,提示水肿、囊变。
(3)MRI:主要诊断方法:①以硬脑膜为其基底;②T1加权多为高信号,T2加权上,肿瘤呈低至高信号;③在T1和T2加权上常可见肿瘤与脑组织之间一低信号界面,代表受压的蛛网膜或静脉丛;④T2加权可清晰显示瘤周水肿;⑤脑膜尾征:反映该处硬脑膜的通透性增大,并不是肿瘤浸润。
(4)特殊MRI检查方法:①MRV:明确肿瘤和静脉窦的关系;②MRA:明确肿瘤和周围动脉的关系;③MRS:典型表现为丙氨酸峰升高,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④DWI:有助于明确瘤周水肿及肿瘤是否侵犯正常脑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非典型性脑膜瘤怎么回事
导语:对于脑膜瘤,不少人都是比较陌生的,但是脑膜瘤总是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的困扰的,而也是给患者的健康造成困扰的,而非典型脑膜瘤便是常见的一
对于脑膜瘤,不少人都是比较陌生的,但是脑膜瘤总是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的困扰的,而也是给患者的健康造成困扰的,而非典型脑膜瘤便是常见的一种。
现在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关于非典型性脑膜瘤的一些基本信息,希望大家可以认真阅读一下。
2007年WHO对脑膜瘤进行了新的分类共分3级,1级:绝大部分脑膜瘤具有良性特征,病程长、局部复发率低,2级:其中多数为非典型,少数为脊索瘤型和透明细胞型,该型脑膜瘤具有一定侵袭性,易复发;3级:有乳头型、横纹肌型和间变性脑膜瘤,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
2级中的非典型脑膜瘤占有很大的比重,
非典型脑膜瘤术后是否都要放疗?还是只有残留肿瘤做放疗?或再次手术后放疗?带来了诊疗上的新问题。
作者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术后放疗对非典型脑膜瘤的复发和进展无医疗上益处,而肿瘤切除程度与非典型脑膜瘤复发之间的关系显著。
作者指出,虽然放射治疗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和成功经验,但伴随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有些还很严重甚至影响生活质量;包括放射性坏死、脑白质病、认知能力下降、视觉障碍、垂体功能低下和放疗后新肿瘤形成等。
放疗还可以引起再次手术的患者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和颅底重建困难等不利影响。
通过该项回顾性研究,作者提出,对已经全切的非典型脑膜瘤不进行术后放疗;术后发现残瘤或复发的非典型脑膜瘤患者建议在定期核磁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