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高俅
《水浒传》中的“高俅”你了解多少?

你了解高俅吗水浒全书首先出现的重要人物是高俅..作者把高俅发迹的故事安排在全书的开端;确如金圣叹在批语中所说;含有表明“乱自上作”的用意..高俅的身上典型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朽的本质;成为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王进亡命延安府;林冲刺配沧州道;杨志流落汴京城;都是由于他的迫害..其后;他又和梁山泊势不两立;是封建王朝中主张和执行征讨最力的一个人..他象一根无形的线;把出现在书里的那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全都串连起来了..在水浒中;高俅被写成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他连一个正经的名字也没有;只因踢得好脚气毯;被人称为高球;“后来发迹;便将那气球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姓高;名俅..”他“自小不成家业”;只好流落到东京开封府;城里城外;为人帮闲..凡要帮闲;就得有一套帮闲的本领..高俅也不例外;但由于他品质下劣;“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结果为人告发;被开封府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弄得“东京城人民都不容他在家食宿”..象高俅这样一个不齿于市民阶级的流氓无赖;由于善于拍马奉迎;投靠上封建统治集团;成了政治上的暴发户;又反过来仗势欺凌百姓..这种新恶霸对市民的压迫与凌辱;比起正统的地主官僚来;更为直接、凶暴和卑鄙;加上人们对这班无耻之徒固有的鄙视心理;这种有切肤之痛的压迫与凌辱;就变得更加不可忍受了..高俅当上太尉头一天;就把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拿来出气;原因只是高俅学使枪棒时;曾被王进之父一棒打翻..王进叹道:“俺道是甚么高殿帅;却原来是东京帮闲的‘圆社’高二”这就一语道破了;高俅只不过是一个“帮闲得志”的流氓..如果说高俅对王进是公报私仇;那么他对林冲的陷害;则更是极端无耻卑劣的流氓行径了..高衙内在东京倚势豪强;公然调戏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之妻..高俅得知此事;一点不曾着恼;头一句话却是问:“几时见了他的浑家”又说:“我寻思起来;若为林冲一个人时;须送了我孩儿性命;却怎么是好”于是他毫不顾及林冲是自己的下属;设下毒计;再三要谋害林冲..这就入木三分地揭露出他丑恶肮脏的灵魂..高俅对杨志的排斥;性质上与此有所不同..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曾任殿帅府制使;是一个虽经多次挫折;但仍一心要为统治者效犬马之劳的角色..他因失陷“花石纲”逃亡在外;遇赦后回京买上告下;大肆贿赂欲谋官复原职..高俅却把文书一笔批倒;将他赶了出来..高俅的主张征剿梁山泊;出于狭隘的报复心理..他第一次大声疾呼要征剿梁山泊;是在他的叔伯兄弟高廉被梁山泊杀死之后..在与梁山泊的关系上;高俅不守信义;反复无常..他被檎上山之后;答应回朝奏本;予以招安;又设下誓言;然而一旦下山;即背信弃义..在水浒中;高俅;就是一个典型的小人;是“破落户”的最突出的典型;公然为非作歹;危害百姓;是百姓深恶痛绝的对象..塑造高俅这个人物;揭示宋朝衰败的原因:高俅发迹;其害无穷;损害了国家形象;败坏了政风官风;激化社会矛盾;加速了宋朝的灭亡..。
《水浒传》高俅发迹读后感

《水浒传》高俅发迹读后感《水浒传》高俅发迹读后感《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描绘了108位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其中有像林冲、宋江等人物深入人心,但是其中的反派人物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狡诈无比的高俅。
本文主要关注《水浒传》中的高俅这个人物,以及如何通过这个人物来探讨善恶、人性等问题。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高俅这个角色。
在《水浒传》中,高俅是一个精明能干、胆大妄为的官员。
他极尽奸诈之能事,贪污受贿,刑讯逼供,掌握了一手黑道。
凭借自己的权势和手腕,他向上攀升,成为一位高官。
因为他的种种所作所为,他创造了自己的成功,但是也为自己留下了无数的阴影。
在我的阅读体验中,高俅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非常可憎的角色。
他的种种行径,几乎没有一件是能让人感到有善意的。
他是那种通过黑道、贿赂、刑讯等手段达成目的的人。
这不但会让人感到厌恶,还会让人去探究他这种行为产生的根源。
在读到高俅的故事后,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就像是一个人类失控的产物。
他对于权势的执着与对于利益的贪婪使得他失去了对于自己行为的控制,他身陷于自己所创造的这个黑暗世界以至于无法自拔。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这个故事不只是用来娱乐读者,它更像是一本道德的启蒙读本,让人对人性的本性有更深入的思考。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水浒传》的重要性在于它的揭示性。
这部小说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涉及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深层社会问题。
书中的正面英雄和反面人物都有各自的立场和形象。
在描述人物时,作者通过对于人物性格,人物心理的刻画,以及通过人物与社会的互动,来展示出人性的复杂性。
其中包括权谋、人与人关系、个人贪欲等人性缺陷,使得作品成为一个探讨人性缺陷和存在的作品,在人群最密集的城市里大声呼喊,拉响了人性缺陷之警钟。
究竟该如何应对人性缺陷和存在的问题呢?在我的思考中,我觉得需要有一种对于“群体意识”的建立。
这种群体意识不仅包含了个人的自我约束,为社会做出贡献等方面,还包含了为相对陌生的人所做的善行。
《水浒传》高俅1000字读后感

《水浒传》高俅1000字读后感《水浒传》是一部描绘江湖英雄豪杰的长篇小说,通过刻画一百零八位各具特色的英雄人物,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而其中一位重要的人物——高俅,他的形象和行为深深地触动了我。
高俅,一个出身贫寒的泼皮无赖,因为机缘巧合得到朝廷的赏识,从而一步登天。
他善于钻营取利,惯于拍马屁,而且手段狡诈,深得皇帝宠爱。
然而,在他卑微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凶狠、阴险、狡诈的灵魂。
首先,高俅身上的一个显著优点是他极高的情商。
他擅长察言观色,能准确地把握皇帝的心理动态,用最合适的方式表达皇帝的意图。
他的口才和技巧使他在皇帝面前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进而得到了皇帝的信任。
这种情商在当今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激烈的竞争中,人们需要具备察言观色的能力,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意图,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然而,高俅身上的缺点也是不能忽视的。
他为人阴险狡诈,心胸狭窄,对待异己从不手软。
他在权力斗争中不择手段,甚至利用无辜的生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行为模式对当今社会是有害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循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对待他人应该有理有节,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成功。
作者通过高俅这个角色,传递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在封建社会中,权力斗争激烈,道德沦丧,贫富差距巨大。
高俅这样的泼皮无赖可以因为机缘巧合而飞黄腾达,而许多优秀的人才却因为出身贫寒而无法改变命运。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腐败。
在当今社会,虽然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公和腐败的现象。
我们应该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和腐败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不断努力去消除这些不公和腐败的因素。
此外,《水浒传》中的一些思想也适用于当今社会。
例如,《水浒传》强调了忠诚、勇敢、正义等品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这些品质是当今社会依然需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秉持这些品质,对待朋友、家人、同事应该忠诚守信、关爱有加;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勇敢坚韧、乐观向上;对待社会问题,我们应该秉持正义和公平的原则,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高俅的奸诈与阴谋

高俅的奸诈与阴谋随着历史的长河不断流转,人们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而在唐朝,高俅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智谋过人,心机深沉,凭借着自己的机智与权谋,一步步跻身于朝廷的高位。
然而,他也是一个极度奸诈阴险的人,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停地制造恶意阴谋,让无数人蒙受不白之冤。
本文将从高俅的奸诈与阴谋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高俅的奸诈高俅是个聪明的人,他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对权力的渴望让他变得毒辣狡诈,不择手段地追求自己的利益。
他在朝廷上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无懈可击的形象。
他总是以一副正人君子的姿态示人,表面上看似忠心耿耿,实则在背后耍弄权谋。
高俅不仅在政治上用尽了心机,对于自己的个人利益也是极为在意。
他常常以克扣农民税收和以权谋私,暗中收取巨额财富,损害国家和百姓利益。
他曾经利用职权之便,凭借政治手腕排挤异己,让一些无辜者蒙受冤屈,遭受牢狱之灾。
他的奸诈之举无人能料到,甚至连自己最亲密的朋友都被他所利用,最终以背叛告终。
二、高俅的阴谋高俅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他善于设计并执行阴谋,以迫害敌对势力。
他不仅在政治上过绞肉机,也在私人生活中施展阴谋。
他从从容容地渗透到皇帝身边,成为唐玄宗的亲信。
借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引导政策走向,从而达到自己的私欲。
高俅还因为勾结厄鲁特人与吐蕃人举事,让百姓遭受战乱和苦难。
高俅的阴谋手段可谓百出,他伪造证据,栽赃陷害无辜,让诚实善良的人成为替罪羊。
他曾经设计并实施了一场大规模的阴谋,将著名诗人杨炯诬陷为谋反的罪名,导致杨炯被逼自杀。
高俅的种种阴谋不仅损害了社会正义,也对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综上所述,高俅是一个聪明却极度奸诈阴险的人。
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追求权力和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地迫害异己,让无数无辜者蒙受冤屈。
而他的阴谋手段更是使得他在朝堂上左右逢源,左右横跳,让人防不胜防。
高俅的奸诈与阴谋成为历史长卷中令人唏嘘不已的一笔,也成为对人性黑暗面的记忆。
高俅是太监吗 带给大家关于高俅的人物介绍

[键入文字]高俅是太监吗带给大家关于高俅的人物介绍高俅是太监吗,在历史上没有相关记载,史书上对他的介绍较少,高俅应该不是太监,历史上高俅原是苏轼的小史,蹴鞠技术高超,善于溜须拍马,在北宋徽宗未登基之前深受其宠爱,为他日后升官打下了基础。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高俅是太监吗。
高俅介绍北宋晚期社会生活为题材的历史小说《水浒传》里,朝廷中有一个殿前都太尉(掌管军事的高官)高俅,这是个令人憎恶的反派人物,他逼得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背井离乡,把另一位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弄得家破人亡。
他时时出奸计与梁山好汉作对,最后还陷害宋江等人。
虽然《水浒传》是小说,刻画出的这样一个恶贯满盈的人物,不能作为信史来看待。
但也不是空穴来风,凭空捏造出来的。
高俅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但是史书上对这个人记载不详。
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说,“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草札颇工。
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
由此可见,高俅原是苏轼的小史(也就是小秘书一类的角色,《水浒传》中说是书童),他为人乖巧,,擅长于抄抄写写。
元佑八年(1093 年)苏轼从翰林侍读学士外调到中山府,将高俅送给曾布,虽然苏与曾布分属新旧两派,二人在元佑年间是有所交往的,而且还有着一定的交情。
据一些学者考证,《挥麈录》作者王明清的外祖父乃是曾纡,而曾纡就是曾布的儿子,他所记载的曾家发生的事情应该是可以信赖的。
但是曾布婉拒了苏轼的好意。
于是苏轼又把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即王晋卿),于是高俅又回到了东京。
高俅性格特点能从底层爬上来,拍马屁的能力自然不用质疑,其人多疑,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1。
北宋权臣高俅的生平简介

北宋权臣高俅的生平简介高俅,北宋末年权臣,宋徽宗时期的官员汴京(今河南开封)人。
因是《水浒传》的主要反派人物而广为人知,也是北宋新党领袖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北宋权臣高俅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高俅的生平简介人们知道高俅主要是因为他是《水浒传》里面的大反派,但是在北宋历史上确实是一个叫高俅的人,而且也正好事宋徽宗时期的权臣。
高俅在历史上本来是苏轼的书童,非常擅长蹴鞠,在宋哲宗时因结识端王赵佶受到宠信,赵佶即位后,高俅官至太尉,但是正史上对他的事迹记载不多。
在历史上高俅本是苏轼的书童,高俅这个人很擅长抄写,而且毛笔字写得很漂亮,在苏轼身边肯定肚子里还是有墨水的,后来是苏轼把高俅介绍给了王诜。
正是因为王诜,高俅最后才能平步青云。
但是历史上高俅这个人应该是有恃宠营私的,因为在《靖康要录》里面就有人上书揭露高俅的罪行。
高俅在历史上没有参与宋徽宗与宋钦宗集团的斗争,所以他比较幸运,当时高俅与童贯有摩擦,所以高俅最后以生病休养为由回到了开封,但是在《宋史》里面高俅最后是死于1126年的,当时皇帝还为他的死感到哀伤。
高俅是怎么死的在水浒传后来的演义里面人们因痛恨高俅最后将他的结局是写被吊死的,但是历史上高俅最后应该是病死的。
实际上非常奇怪的就是宋朝修史书很多,不仅朝廷官府修史书而且民间也有人修史,但是无论是官方正史还是民间野史,北宋人们对高俅的记载真的很少。
在北宋历史上高俅并不是一个大奸臣,所以施耐庵所写的高俅是经过加工的。
高俅在历史上死于靖康元年,在《宋史》关于李若水的传记里面高俅死的时候,按照以前的传统,身居高位的人死后朝中应该要为他举办丧礼但是里若水向皇帝上书说道,高俅以幸臣的身份身居高位,败坏军事政体,导致金兵在北宋长驱直入,这样的错过应该和童贯一样被斩首,要剥夺他的官职,并以此示众,但是现在非常时期,我们就不再去追究了,关于举丧的事情也不应该再谈了,可见高俅之后应该是善终的。
高俅发迹高俅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小人形象,千百年来,这个形象深入人心,却是作为一个反面人物。
描写高俅的用意

高俅的用意高俅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一位善于蹴鞠 (古代足球) 的太监,因球技出众而得到皇帝的赏识,成为了皇帝身边的红人。
本文将探讨高俅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高俅的用意》,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俅的用意》篇1高俅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复杂人物,他是一个善于蹴鞠的太监,因球技出众而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成为了皇帝身边的红人。
在小说中,高俅扮演了多种角色,他的作用和意义也因角色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高俅是一个反映封建社会太监地位和待遇的角色。
太监在古代是一种特殊的官职,他们被阉割后进入宫廷服务,通常担任内侍、官员、仆人等职务。
高俅作为一个太监,他的地位比较低下,但他通过蹴鞠这项技能获得了皇帝的青睐,从而得到了较高的待遇和地位。
这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太监的地位和待遇是由皇帝决定的,也反映了皇帝对蹴鞠这项运动的重视。
高俅是一个反映封建社会官场文化的角色。
在小说中,高俅在官场中是一个典型的“马屁精”,他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信任。
他的行为反映了封建社会官场文化中的“媚上”现象,即下属通过讨好上级来获得晋升和优厚的待遇。
高俅的形象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官场中的腐败现象,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关系,贪污受贿,剥削人民,成为了一个富甲一方的贪官。
高俅是一个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角色。
在小说中,高俅是导致林冲被发配边疆的罪魁祸首。
他因贪图林冲的妻子,设计陷害林冲,最终导致了林冲被发配边疆。
这一情节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引发了梁山好汉起义的故事,也因此成为了《水浒传》中的一个经典情节。
综上所述,高俅在《水浒传》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多重的。
他既是一个反映封建社会太监地位和待遇的角色,也是一个反映封建社会官场文化的角色,同时他还是一个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角色。
《高俅的用意》篇2高俅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角色,他是一位善于蹴鞠(古代足球运动)的市井小人。
高俅发迹读后感

高俅发迹读后感《水浒传》中的高俅,从一个街头混混摇身一变成为朝廷重臣,他的发迹之路让人唏嘘不已。
高俅原本就是个浮浪破落户子弟,整天只知道帮闲抹嘴,吃喝嫖赌,没有一点正经本事。
可命运就是这么爱开玩笑,让这样一个无赖之人有了飞黄腾达的机会。
起初看到高俅的种种劣迹,心中满是愤怒和不屑。
他在东京城里胡作非为,被人告了好几次,最后被赶出了京城。
按常理来说,这种人应该从此销声匿迹,在社会的角落里苟延残喘。
但高俅的运气实在是好得让人咋舌。
他辗转到了淮西临淮州,被一个开赌坊的柳大郎收留。
这柳大郎也是个不怎么正经的人物,和高俅倒是臭味相投。
高俅在柳大郎那里白吃白住,依旧是那副游手好闲的模样。
可他似乎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反而觉得这世界亏欠了他。
后来哲宗大赦天下,高俅想着回东京。
柳大郎还挺够义气,写了封信把他推荐给了董将士。
董将士一看高俅这副德行,心里就犯了嘀咕。
但又不好驳了柳大郎的面子,只能暂且收留他。
然而,董将士可不想让高俅带坏了自家孩子,于是又使了个心眼,把他推荐给了小苏学士。
小苏学士也是个精明人,一眼就看出高俅不是个好东西,又把他推荐给了驸马王晋卿。
这一路的辗转,高俅就像个皮球一样被人踢来踢去。
可谁能想到,这竟然成了他走向荣华富贵的契机。
在驸马府上,高俅有了接触宋徽宗的机会。
那一次,高俅奉命给端王送东西,正巧碰上端王在踢球。
高俅那一身的球技,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他露了几手,把球踢得花样百出,一下子就赢得了端王的欢心。
从此,高俅就留在了端王身边。
后来端王登基成了宋徽宗,高俅也跟着鸡犬升天。
宋徽宗对他百般宠爱,给他高官厚禄,让他掌管禁军。
高俅哪里懂得什么治军之道,在他的管理下,禁军军纪涣散,操练松弛。
可他不在乎,只顾着自己享乐。
想想高俅这一路走来,真的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他没啥真本事,全凭着运气和一些歪门邪道就爬上了高位。
这让那些真正有才华、有抱负的人该如何是好?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也不乏高俅这样的人。
他们没有真才实学,却靠着溜须拍马、投机取巧获得了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高俅
《水浒》全书首先出现的重要人物是高俅。
作者把高俅发迹的故事安排在全书的开端,确如金圣叹在批语中所说,含有表明“乱自上作”的用意。
高俅的身上典型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朽的本质,成为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
王进亡命延安府,林冲刺配沧州道,杨志流落汴京城,都是由于他的迫害。
其后,他又和梁山泊势不两立,是封建王朝中主张和执行征讨最力的一个人。
他象一根无形的线,把出现在书里的那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全都串连起来了。
在《水浒》中,高俅被写成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
他连一个正经的名字也没有,只因踢得好脚气毯,被人称为高毬;“后来发迹,便将那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姓高,名俅。
”他“自小不成家业”,只好流落到东京开封府,城里城外,为人帮闲。
凡要帮闲,就得有一套帮闲的本领。
高俅也不例外,但由于他品质下劣,“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结果为人告发,被开封府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弄得“东京城人民都不容他在家食宿”。
象高俅这样一个不齿于市民阶级的流氓无赖,由于善于拍马奉迎,投靠上封建统治集团,成了政治上的暴发户,又反过来仗势欺凌百姓。
这种新恶霸对市民的压迫与凌辱,比起正统的地主官僚来,更为直接、凶暴和卑鄙,加上人们对这班无耻之徒固有的鄙视心理,这种有切肤之痛的压迫与凌辱,就变得更加不可忍受了。
高俅当上太尉头一天,就把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拿来出气,原因只是高俅学使枪棒时,曾被王进之父一棒打翻。
王进叹道:“俺道是甚么高殿帅,却原来是东京帮闲的…圆社‟高二!”这就一语道破了,高俅只不过是一个“帮闲得志”的流氓。
如果说高俅对王进是公报私仇,那么他对林冲的陷害,则更是极端无耻卑劣的流氓行径了。
高衙内在东京倚势豪强,公然调戏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之妻。
高俅得知此事,一点不曾着恼,头一句话却是问:“几时见了他的浑家?”又说:“我寻思起来,若为林冲一个人时,须送了我孩儿性命,却怎么是好?”于是他毫不顾及林冲是自己的下属,设下毒计,再三要谋害林冲。
这就入木三分地揭露出他丑恶肮脏的灵魂。
高俅对杨志的排斥,性质上与此有所不同。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曾任殿帅府制使,是一个虽经多次挫折,但仍一心要为统治者效犬马之劳的角色。
他因失陷“花石纲”逃亡在外,遇赦后回京买上告下,大肆贿赂欲谋官复原职。
高俅却把文书一笔批倒,将他赶了出来。
高俅的主张征剿梁山泊,出于狭隘的报复心理。
他第一次大声疾呼要征剿梁山泊,是在他的叔伯兄弟高廉被梁山泊杀死之后。
在与梁山泊的关系上,高俅不守信义,反复无常。
他被檎上山之后,答应回朝奏本,予以招安,又设下誓言,然而一旦下山,即背信弃义。
在《水浒》中,高俅,就是一个典型的小人,是“破落户”的最突出的典型,公然为非作歹,危害百姓,是百姓深恶痛绝的对象。
塑造高俅这个人物,揭示宋朝衰败的原因:高俅发迹,其害无穷,损害了国家形象,败坏了政风官风,激化社会矛盾,加速了宋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