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电力变配电所自动化系统全解
铁路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铁路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摘要:随着交通网络日益完善,电气化铁路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其具有环境污染小、承载能力强、高速等特点,是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
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作为电气化铁路的关键部分,确保其可靠性与稳定性,是铁路牵引变电所的重要研究课题。
为此,通过综合自动化系统,对牵引变电所内的设备进行监控、调试,可促进设备正常运行,有利于保障铁路可靠运营。
本文主要分析综合自动化系统在铁路牵引变电所中的运用。
关键词:铁路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不断发展,信息化、自动化技术被运用于各行业、各领域,铁路供电系统也正在逐渐创新、发展。
针对铁路供电系统中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有利于提升铁路运行质量,保障铁路供电效率,并集成了多种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
通过综合自动化系统,可实现铁路牵引变电所供电设备监控智能化,促进应急处置的快速化。
为了满足智能电网的发展,在铁路牵引变电所运行中,运用综合自动化系统,已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点研究课题。
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电力系统运维管理经验,主要分析综合自动化系统在铁路牵引变电所中的运用。
一.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首先,分立原件的自动化装置。
20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诸如晶体管和其他离散元件构成的模拟电路等设备被开发并应用于电力系统,例如自动重合闸、备用电源自投等,使电力系统的整体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但各个设备都是独立的,缺乏自我诊断的功能,整体的操作水平仍然十分有限。
其次,智能自动装置。
上世纪70年代,微机保护、远动装置逐步被集成电路、微机取代。
该设备具有较强的运算能力,具有较高的智能化程度和自诊断能力,使测量精度、监控可靠性及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但是,目前还存在着许多设备独立操作、资源无法共享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三,综合自动化系统。
70年代中期和晚期,欧、意、美等发达国家相继研制出一套完整的自动控制系统。
然而,日本在1975年完成了首个数字控制系统SDCS-1,1980年开始商业化。
我国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综合自动化系统分析

在电气化铁路微机监控系统的发展过 程中,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 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不同时期有 不同的产品。第一代是继电器和晶体管保 护装置+RTU;第二代是集成电路保护装 置+RTU;第三代是微机保护装置+RTU; 第四代是综合自动化系统。目前,我国已 有几家生产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厂商,在技 术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 外相比,我国铁路牵引供电综合自动化技 术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牵引变电所的自动 化水平参差不齐,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1.1 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
通信前置处理器
通信通道
直流电源系统 智能电度表
视频通信处理器
双以太网 网络数据库服务器
以太网
调制解调器
视频通信处理器 BUS 屏蔽双绞线/光纤
BUS 光纤双环自愈环网
2#变电所综合 自动化系统
视频通信处理器
变压器间隔单元
并补间隔单元
1#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馈线间隔单元
视频安全单元
视频安全单元 1#分区所综合自动化系统
(2)工厂化施工:智能化保护 测控单元可嵌入一次设备,在工厂完 成大部分安装调试工作,现场施工期 可显著缩短,建安费用也随之降低。
(3)无人值班:高速可靠 的间隔层通信网络和完备的安全 监控系统,为无人值班创造了条 件,值班人员的大幅裁减将带来
可观的经济效益。 (4)减少投资:高度集成化
的设备可缩小占地面积,降低造 价,减少投资。 1.3 综合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
通信切换装置
调制解调器
视频通信处理器
通信前置处理器 网络数据库服务器
双以太网
后台机
通信通道
RS232/RS485 直流电源系统 RS232/RS485 智能电度表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自动化监控ppt课件

6
调度端——远动调度中心机房
.
7
变电所—(测量、控制屏/信号、保护屏/RTU)
(综合自动化设备)
.
8
牵引供电监控系统新功能
1)“四遥”功能,增加的新功能
例如:
1)故障区段自动定位
2)故障录波与远程传输
3)程序化控制
4)实时数据的集成与共享
5)供电拓扑的动态着色
6)图库一体化绘图
7)防误操作
。。。。。。
(Master)
(StandBy)
以太网通信设备 Ethernet Router
Ethernet Router
骨干传输网络 Backbone Transmission Network * (not part of SCADA scope of supply)
.
26
京津城际铁路自动化监控系统
2x Special-
Tool
Overview/Configuration - SCADA and SMS of Jing Jin DPL at CCR
调度Operator Terminal 1
Printer 1
工作站 Printer 2
调度 Operator
Terminal 2
信号机
供电臂主供方向
高压 开关 自动闭塞线
10kV/ 380V
信号机
10kV/ 380V
信号机
配电所B
车站
车站
车站
10kV/
10kV/
10kV/
380V
380V
380V
高压
高压
开关
开关
高压 电力贯通线 开关
.
13
铁路电力远动监控系统示意
变配电所综自系统

班级日期1、综合自动化系统屏:主体设备。
对变配电所的主要设备进行自动监测、护。
2、交直流屏:提供交直流电源。
3、网上隔离开关控制屏:对接触网上隔离开关进行远方控制。
4、环境监控屏:实时监测变配电所工作环境:温度、人员非法出入、电缆沟、明火、空调工作状况等。
5、故障标定装置及电缆头绝缘在线监测。
二、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1.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应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通信与网络技术等,完成对变电所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监视、控制、测量、继电保护、远动控制以及调度通信等二次系统功能。
2.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利用多台微型计算机、接口电路、通信网络等组成的自动化系统,通过收集所需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借助计算机的高速计算力和逻辑判班级日期班级日期班级日期TA-21型牵引变电所安全监控及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图牵引主变压器是牵引变电所最重要的一次设备,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对每一台主变设置一套保护测控单元,按主变主保护、主变后备保护、主变测控三套独立装置设计,每套装置作为一个节点与LonWorks 现场总线交换信息。
完成一台牵引主班级日期班级日期班级日期班级日期图2-41 微机保护装置硬件原理示意图⒈数据采集单元班级日期班级日期⑵开放性。
硬件平台对于未来硬件的升级应具有开放性。
⑶通用性。
不同类型的保护装置应尽可能具有相同的硬件平台。
⑷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硬件平台应该适用于不同保护装置的不同需求,对于现场的不同保护应用和对资源的不同需求,可增减相应的模块,完全不必对硬件及软件重新设计。
⑸模块化与智能化状态检测。
装置的硬件数量总体上减少,相互通用,功能模块技术成熟,经历更多的检验与现场考验,因而可靠性更高。
(三)提高微机保护可靠性的措施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之一,它包括两个方面:不误动和不拒动。
班级日期班级日期班级日期班级日期班级日期班级日期图2-43 SCADA系统结构示意图)调度端调度所的远动装置部分称调度端,一般设于各分局(或总公司)总部。
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备用电源自投装置

运行方式一下的进线自投
TV1 TV3
1号进线
1QS 5QS
1QF
3QS
TV6 TV5 T1
α相并补 β相并补
2号进线 TV2
2QS TV4
2QF 4QS
T2
3QF
5QF
7QF
8QF
4QF
6QF
α相母线
β相母线
运行方式一下的进线自投
TV1 TV3
1号进线
1QS 5QS
1QF
3QS
时间 继电器
中间 继电器
1号自 用变进 线失 压预告 2号自 用变进 线失 压预告
事故 照明 自动 投入
图2 互投操作二次回路展开图
变电所自用电系统同投操作
1# A B C N
Q F1 FU1
KM1
ST1 SA1
KM22
KM11 Q F5
A B C N
Q F3
2# A B C N
Q F2 FU2
KM2 ST2
α相并补 β相并补
2QS TV4
运行方式一:1号进线带T1
2QF
主变运行。
T2
3QF
5QF
7QF
8QF
4QF
6QF
α相母线
β相母线
运行方式二:
1号进线 TV1
进线主变运行方式分析
2号进线 TV2
TV3
1QS
5QS
1QF
3QS
4QS
TV6 TV5 T1
α相并补 β相并补
2QS TV4
运行方式二:1号进线带T2
SA 2 KM12
KM21
A B C N
Q F4
浅谈铁路 10kV 变配电所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及施工

浅谈铁路 10kV 变配电所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及施工摘要 :在我国的铁路建设直接影响了我国的交通情况和人们的正常出行,随着科技的发展,铁路电力自动化的应用对于铁路的调试和控制起到了促进作用。
铁路电力系统中也逐步应用了变配电所的自动化系统,为全面提升铁路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提出在10kV变配电所内建设自动化系统的建议。
本文将就铁路10kV 变配电所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以及施工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变配电所,自动化系统,应用,施工1 铁路 10kV 变配电所自动化系统的应用1.1配电所系统铁路变配电所系统由监控装置、远动装置、继电保护等装置组成,并且通过电流的互感和电缆的连接来实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操作复杂,维护工作较为困难。
1.2变配电所自动化变配电所的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组合和优化了设备的功能和传送方式,通过计算机的分布式综合监控和保护替代了传统的变配电所的控制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维护简便程度,对于有效的监控和更新更为灵敏准确,具有更为优化的功能和显示效果。
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中通过计算机的实时监控实现了在线运行的故障自检,通过自检功能有效地提高了安全可靠性,及时地进行维护工作。
计算机程序的科学设定之后能够由计算机自动进行监视、测量和记录的工作,通过变配电所的各设备及元件的参数显示,工作人员就能够对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的判断,从而实现电力配电系统的有效运行,运行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并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实现了远动控制和远程监测等内容,提高了运行管理的水平。
1.3铁路 10kV 变配电所自动化系统铁路 10kV 变配电所自动化系统通过远动系统、主站网络、配电网络以及通信系统实现了馈线控制、定位隔离、供电恢复、自动读表、故障指示、设备自动化管理等内容,大大减轻了人工负担,提高了工作精确度。
2铁路10kV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2.1分布控制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分布控制,建设分布分散式控制、保护结构,应用单个或多个智能化的测控单元将传统断路器取而代之,实现采集、维护与调控数据的功能。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自动化监控

高效的监控和运维。
自动化监控技术应用领域
电力系统监控
环境与安全监控
自动化监控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 用,包括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线 路等的监控和运维。
自动化监控技术还广泛应用于环境监 测、安全监控等领域,如空气质量监 测、水质监测、火灾报警等。
网络安全防护
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等网络 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系统网络
的安全性。
数据备份与恢复
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 制定完善的数据恢复方案,确 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设备巡检与维护
制定设备巡检和维护制度,定期对 关键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设 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应急处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对突 发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最
维护管理机构设置
成立专门的维护管理团队,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工 作。
维护管理制度建立
制定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维护工作的规范化 和高效化。
维护人员培训
对维护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维护能力和水平。
故障诊断与排除技术支持
故障诊断技术
采用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
交通运输监控
自动化监控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也有 广泛应用,如铁路、公路、航空、水 运等交通方式的监控和调度。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自动化监控需求
实时监控需求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需要实时监控供电设备的运行状态 和电量参数,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故障诊断与处理需求
当供电设备出现故障时,自动化监控系统需要能够快速准 确地诊断出故障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或措施。
高速铁路电力供电系统

001第三章 高速铁路电力供电系统高速铁路电力岗位维修人员,必须掌握高速铁路电力专业基本知识。
了解高速铁路电力供电系统和电力SCADA 系统基本原理和设计特点。
第一节 电力供电系统一、电力系统概述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配电系统和负荷组成的有机整体,是现代社会最重要、最庞杂的系统之一。
通常把包括动力、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及用电的全部系统称为动力系统。
将电力系统中输送、变换和分配电能的整个环节称为电力网。
它们的关系如图3-1所示(以水力发电为例)。
图3-1 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和电力网示意图(一)发电厂发电厂就是将煤、水力、原子能等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二次能源的工厂。
按照发电厂所使用的一次能源不同,发电厂可分为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原子能发电厂等,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在我国电能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除此之外,还有风力、地热和太阳能发电等。
(二)电力网电力网担负着将发电厂和电能用户连接起来组成系统的任务,它对于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3-2是电力系统组成示意图,虚线框内是电力系统的电力网部分。
电力网由各种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线路和变(配)电站(所)组成。
电力网的任务是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和分配到电能用户。
按其功能常分为输电网和配电网两大部分,输电网是由220 kV及以上的输电线路和与其相连接的变电所组成,是电力系统的主要网络,其作用是将电能输送到各个地区的配电网或直接输送给大型企业用户。
配电网是由110 kV及以下的配电线路和与其相连接的配电所(或简单的配电变压器)组成,其作用是将电能输送到各类用户。
为了减少电流在输电网络上产生的电能损耗,在远距离的输电网中,一般采用超高压(330 kV以上)输电方式。
发电厂的发电机端电压不可能过高(一般为6~10 kV),电能用户的电压也不可能很高(一般为10 kV及以下),因此,电力网还担负着改变电压等级的作用,这就是变(配)电所(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7xx 88xx 99xx 1100xx 1111xx 1122xx
77xx 88xx 99xx 1100xx 1111xx 1122xx
AA 112233445566
11xx 22xx 33xx AA 44xx 55xx 66xx
11xx 22xx 33xx BB 44xx 55xx 66xx
通信管理机
TCP/IP协议的体 系结构分为四层: 应用层、传输层、 网络层和链路层
TCP/IP和OSI模型
二、变电所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
2.常用的通信技术
➢ 工业以太网
工业控制网络不同于普通数据网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必须满 足控制功能对实时性的要求,即信号传输要足够的快和满足 信号的确定性。 所谓工业以太网,一般来讲是指技术上与商用以太网(即 IEEE802.3标准)兼容,但在产品设计时,在材质的选用、 产品的强度、适用性及实时性、互操作性、可靠性、抗干扰 性和本质安全等方面能满足工业现场的需要。
1.通信概述
➢ 变电所自动化系统通信子系统功能
变电所和调度中心的信息交换
(1)遥测信息,变电所上送模拟量的相关信息。 (2)遥信信息,变电所上送开关位置信号、有关状态信号、保 护动作信号等。 (3)遥控命令,调度中心下发命令控制断路器、隔离开关位置, 保护装置的保护元件的投入/退出,装置复归等。 (4)遥调命令,调度中心下发命令改变变电所设备的工作状态 和参数调整。
2.结构形式
➢ 分层分布式结构的几种方式 系统集中组屏 分散安装与集中组屏相结合 全分散模式
全分散式的自动化系统是指以变压器、断路器、母线等一次 主设备为安装单位,将保护、测量、控制、闭锁等功能单元 就地分散安装在一次主设备的开关柜上,安装在主控制室内 的变电所层设备通过网络与这些分散的单元进行信息交换。
二、变电所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
3.网络结构
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结构和自动化系统采用的通信技术有关,和 变电所的规模有关,和智能装置采用集中组屏或分散安装有关,还和 厂家给每个智能装置的功能分配有关。另外变电所中还有一些其它的 智能设备如交直流屏,智能电度表、一次设备在线监测装置等,它们 的信息也可以通过通信接口接入变电所自动化系统中,这些设备一般 都是第三方厂家的产品,我们将其称为智能设备,或称其为第三方设 备。
一、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集中组屏的铁路配电所自动化系统结构图
一、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监控子系统
调度中心
变电所层
远动管理机
通信网络
开关柜
间隔层
1#进线 保护测
控装置
过程层/一次设备
开关柜
调压器 保护测 控装置
开关柜 间隔单元开关柜 开关柜
馈线保 护测控
装置
。。。。
自闭贯通 线保护测
控装置
开关柜
星型以太网自动化系统结构
二、变电所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
故障信 息系统
继电保护工程师站
当地监控单元
远动主站
调度 GPS
以太网光纤自愈环网
变电所层
网关
网关
协议转换器
保护、测控设备 保护、测控设备
保护、测控设备 保护、测控设备
HUB/MAU
NIC
% UTILIZATION
TAB
GD RE I F JA KB L C
二、变电所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
2.常用的通信技术
➢ 现场总线技术(种类)
目前世界上存在着大约四十余种现场总线,如法国的FIP,英国的ERA, 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的ProfiBus,挪威的FINT,Echelon公司的 LONWorks,PhenixContact公司的InterBus,RoberBosch公司的CAN, Rosemounr公司的HART,CarloGavazzi公司的Dupline,丹麦ProcessData公 司的P-net,PeterHans公司的F-Mux,以及ASI(ActraturSensorInterface), MODBus,SDS,Arcnet,国际标准组织-基金会现场总线FF: FieldBusFoundation,WorldFIP,BitBus,美国的DeviceNet与ControlNet等 等。
三、变电所自动化系统通信协议
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有间隔层设备和变电所层设备的通信, 变电所与调度中心的通信,这两者的通信规约是不一样的。间 隔层设备之间、变电所层内部的通信不在变电所自动化系统通 信规约讨论的范围内。
1. 变电所层和间隔层设备通信的内容
➢ 故障信息 ➢ 整定值功能 ➢ 事件、自检信息 ➢ 历史数据查询功能 ➢ 其他功能
能模块(通常是各个从CPU)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
数据通信。
监控子系统
调度中心
➢变电所分层结构
变电所层
远动管理机
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按照
设备的功能被分为三层:
变电所层、间隔层(或
间隔层
称单元层)、过程层
(或称设备层)
过程层/一次设备
保护、测控设备
通信网络 保护、测控设备
变电所分层结构
一、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三、变电所自动化系统通信协议
2. 通信规约介绍
➢ 间隔层设备通信规约 规约结构
IEC 60870-5-103“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是其工作 的一部分,它规定了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的信息接口 规范。该标准被等同采用为我国的国标,标准号为DL/T 6671999。
M7 N 8 O9 GD GD GD BNC 4Mb/s GD T 2 U 3 V0 W. X Y Z
ENTER RUN
PRINT HELP ALPHA SHIFT
保护、测控设备 间隔单元
保护、测控设备 间隔单元
智能设备
主干环网的自动化系统结构
间隔层
二、变电所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
调度中心
牵引供电运营管理系统 当地监控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
HUB/交换机 变电所层 间隔层
HHUUBB/M/MAAUU
NNICIC
间隔层保护测控装置
网络通信 服务器
。
%%UUTTILILIZIZAATTIOIONN
TTAABB
GGDD RREEIIFF
JJAA MM77
KKBB LLCC NN88 OO99
EENRRNUTUTENENRR PPRRININTT
V0 W.X YZ SHIFT
。
。
HUB/MAU
NIC
%UTILIZATION
TAB
GD RE I F
JA KB LC M7 N8 O9
ERNUTENR PRINT
GD GD GD HELP 4BMNbC/s GD T2 U3 ALPHA
V0 W.X YZ SHIFT
其 他 智 能 IED
间隔层环网的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
二、变电所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
2.常用的通信技术
➢ 现场总线技术(背景)
采用RS422/RS485通信接口虽然可实现多个节点(设备)间 的互连,但连接的节点数一般不超过32个,在变电所规模稍 大时,便满足不了自动化系统的要求 在多节点下其通信方式只能采用查询方式,即由主机查询, 保护单元或自控装置应答,通信效率低,难以满足较高的实 时性要求 整个通信网上只能有一个主节点对通信进行管理和控制,其 余皆为从节点,这样主节点便成为系统的瓶颈,一旦主节点 出现故障,整个系统的通信便无法进行
JJAA MM77
KKBB LLCC NN88 OO99
EENRRNUTUTENENRR PPRRININTT
4B4BMNMNbCb/Cs/s
GGDD GGDD
GGDDGGDD TT22 UU33
HHEELLPP AALPLPHHAA
VV00 W.WX.XYYZZ SSHHIFIFTT
其 他 智 能 IED
高速铁路电力变配电所 自动化系统
电气工程学院 林国松
目录
一、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二、变电所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 三、变电所自动化系统通信协议 四、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站控层 五、监控子系统实例
一、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1.概述
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是将变电所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 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 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 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所设备的自动监视、自动测量、自动控制 和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二、变电所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
2.常用的通信技术
➢ 工业以太网 以太网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的 一种,有四种体系结构在局域网中占主导地位:以太网、令牌总 线、令牌环、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IEEE将数据链路化分为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层LLC(Logic Link Control)和介质访问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
GPS
远动管理机
以太网
MIS 通信管理机 光纤接入以 太网交换机
变电所层 间隔层
以太网光纤双环自愈环网
间隔层保护测控装置
通用通信装置
HUB/MAU
NIC
。
%UTILIZATION
TAB
GD RE I F
JA KB LC M7 N8 O9
ERNUTENR PRINT
GD GD GD HELP 4BMNbC/s GD T2 U3 ALPHA
二、变电所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
1.通信概述
➢变电所自动化系统通信的要求 变电所通信网络的要求
快速的实时响应能力 高的可靠性 优良的电磁兼容性能 分层式结构
信息传输响应速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