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黄浦区中考模拟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上海模考题真题-2011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上海模考题真题-2011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1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I.草枯鹰眼疾,____________(《观猎》)2.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饮湖上初晴后雨》)3.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4.当年万里觅封侯,____________。

(《诉衷情》)5.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6.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项是______(2分)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词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9.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柳宗元是(朝代)的文学家。

2011年中考模拟试卷 语文卷-33

2011年中考模拟试卷 语文卷-33

2011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卷考生须知:●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和准考证号。

●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考试结束后,上交试题卷和答题卷。

一、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玷.污(diàn)睥.睨(pì) 龙吟凤哕(huì)B.猝.然(cú) 濯.洗(chuō) 戛.然而止(jiá)C.羸.弱(yíng) 悲怆.(chuàng)惟妙惟肖.(xiāo)D.羼.水(chàn) 恣睢.(suī) 吹毛求疵.(zī)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A.竦峙毛骨竦然重叠险象迭生B.凄凉荒草萋萋挈约锲而不舍C.和谐悲欢离和立即一反既往D.急迫迫不及待班师斑斑驳驳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最近,一些地方出现碘盐抢购现象,权威部门提醒碘盐无助预防放射性碘纳.入.。

B.游客沉湎..在运河沿途迷人的风光中,真正领略到了杭州作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亲水型宜居城市的风貌。

C.地震中被抢救出来的伤员被快速地送进了手术室,大家等在外面有如坐针毡....之感,恨不得推门进去看个究竟。

D.某市原副市长经查实贪污了7000多万元,这样的巨贪也可谓是凤毛麟...角.了。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

①在苦难中奋起②有的人甘于沉沦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④最终获得了成功⑤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A.②③⑤①④ B.⑤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③①④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既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无比高贵的大脑,我们为何不带着希望,登上峰顶,去迎接朝阳呢?B.国家有关法律文件对非法制造、运输、贩卖、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植物,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行为,都作了相应的处罚规定。

上海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

上海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

上海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题+解析)一、文言文部分(一)默写(18分)1.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2.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3.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4.当年万里觅封候,。

(陆游《诉衷情》)5.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6.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答案】1、雪尽马蹄轻2、淡妆浓抹总相宜3、出师一表真名世4、匹马戍梁州5、学而不思则罔6、在乎山水之间也(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4分)7、酣睡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8、B【解析】本题考察对词的内容的理解。

这首词的意思是说: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所以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依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眼,笑答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也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因此选项B“海棠依旧”是“卷帘人”对“词人”的回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

(8分)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

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

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范文(优选.)

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范文(优选.)

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全卷满分为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 根据括号里的注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跨越杭州湾,这是多美妙的(xīá)想。

为了这一时刻的到来,我们一直在期待。

从酝酿(chóu) 建到前期勘测、从技术论证到全线贯通整整十四(zǒī)。

十几年来,所有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在我们跨越天堑的一刻得到了(kuì) 赠。

2. 根据语境,把备选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3分)(推脱营利借镜)(1)谁也不能以任何理由赡养父母的义务。

(2)要合法经营,不能靠歪门邪道来。

(3)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我国新文化的。

3.新词语对换题。

(2分)如果我们稍微留意,便可发现,语言在悄然演变。

比如,现在有人叫“粉丝”,说的是“追星族”;现在有人叫“海选”,说的就是“初赛”。

请写出下面时兴词语的通常说法(任选两个)。

(1)物流(2)甩卖(3)瘦身(4)的士4.下列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4分)(1)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创新强市,关键是能否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的大企业。

(2)来自新华社等二十多家媒体的摄影记者相聚在南湖边,参加由嘉兴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全国摄影记者“聚焦嘉兴”。

5.古诗文名句默写。

(共4题,任选3题作答)(6分)(1)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李白《行路难》里说的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直挂云帆济沧海;又要像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的那样,对世事乐观豁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和谐是什么?有人说,和谐就是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所描绘的天人合一的优美图景;和谐就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所盼望的亲人团聚的温馨时刻。

(3)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在诗词中表达出自己的远大理想:唐代大诗人杜甫年轻时在其《望岳》诗中借泰山以明志:“会当凌绝顶,。

上海市黄浦区2011年高考模拟考语文试卷(二模)

上海市黄浦区2011年高考模拟考语文试卷(二模)

黄浦区2011年高考模拟考语文试卷(150分钟完成,满分150分) 2011.4.13学生注意:1.答案与作文全都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2.答题时注意试卷题号和答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雅舍①思雅①应有高人立意,在梁实秋故居雅舍绿藤拂壁的灰暗临街墙上,镌了几纵行填绿的行书:“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

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

②这是实朴的雅,□□精致的雅,如粗布衫之于淑女裙,全非一格。

以此语概括雅舍风度,可传其神。

③此语出自《雅舍小品•序》,还是上个世纪读过。

来到北碚居住,听说雅舍还在,很惊讶。

因为印象中的雅舍,在四十年代初梁先生笔下已是不堪风雨,更兼鼠子们多年啮盗,即使存留,亦应是废墟一抔了。

来到它跟前,始知今日雅舍,并非缀补翻盖的老屋,应称之“雅舍遗址纪念馆”才是。

它建于2003年,里面除一间布置成梁先生居室状——所谓“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又挂了舒乙等人的题诗,没有其他,另几间均为先生生平介绍、照片、著作展示。

细看一遍也只需半小时。

④这雅舍和当年阅读所得的雅舍自然很是不同。

仿佛当年那个雅舍是某僵手滞足的文人草成的一幅字,被丢置墙角多年,现在拾起除尘熨平装裱,悬于壁上。

⑤先生后来从这间雅舍走向台湾,走向西雅图,走过程季淑,走过韩菁清……蔚为大家的后事,全收集进雅舍里,倒冲淡了雅舍先前的气息。

⑥所谓先前的气息,我指的是一种矮檐之下人不矮的肃挺之雅。

一间“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的房子,一间鼠阵蚊雷充斥、滂沱大雨中“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满室狼藉,抢救无及”的房子,一间“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的房子,却赞它“有个性就可爱”,还以“雅”名之,透着倔犟,仿佛说你逼我背井离乡,想看我狼狈吧?我偏在这烂房子里雅给你看。

2011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2011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2011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和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上交试题卷和答题卷。

一(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阴霾.(mái)猝.然(cù)锲.而不舍(qì)B.佝偻.(lǚ)蹒.跚(pán) 面面相觑.(qù)C.污秽.(suì) 哂.笑(shěn) 蹑.手蹑脚(niè)D.荫庇.(bì) 狡黠.(xiá) 度.德量力(duó)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A.娇贵娇揉造作精粹鞠躬尽瘁B.惊惶张惶失措挺拔长途跋涉C.摒弃摒除杂念精力养精蓄锐D.瑕疵瑕不掩瑜和谐悲欢离和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全长12公里,起用..后,钱塘江水将首先为西溪湿地国家公园提供优质水源。

B.一些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最大利益,常常用尽各种方法,或偷税漏税,或造假卖假,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C.自然是伟大的。

那雄奇高峻的山峰,那广袤无际的草原,那深邃幽美的海洋……简直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D.李小芳从门外进来后哑口无言....,默默地坐在了自己的书桌前,同学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4.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稍不经意的一次回眸,满眼往事中最令人难忘和记忆犹新的注定是曾经有过的些许遗憾, , , , 。

①就像我们常常忘记的夏日的沐浴,而记住了难捱的燥热。

②每一个遗憾倒给我们的都是凝重的思索,每一个遗憾留给我们的总是流年的感动。

③重要的是不要因为一次遗憾,而忘却了我们仍要风雨兼程的行旅。

④忘记了冬季树挂上的棉絮,而记住了严寒的冷酷。

2011二模黄浦语文卷

2011二模黄浦语文卷

黄浦区2011学年初三语文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水光潋滟晴方好,。

(《饮湖上初晴后雨》)2、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3、,笑语盈盈暗香去。

(《青玉案·元夕》)4、。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5、芳草鲜美,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6、峰回路转,,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乡关”的意思是(2分)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中“空”字表现了鹤去楼空,诗人怅然有所失的心情。

B.“黄鹤”两句表达了白云悠悠,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

C.叠音词“历历”“萋萋”细腻地描写了凄凉稀疏的河岸景色。

D.“日暮”两句以黄鹤楼气象万千的景色映衬诗人复杂的情感。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天时不如地利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学说的主要代表之一。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的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011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卷s

2011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卷s

2011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30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污秽.(huì)睥.睨( bì) 长吁.短叹(xū)B.蓬蒿.(hāo)凛冽.(lèi)叱咤.风云(zhà)C.驯.良(xùn)荫.庇(yìn)踉.踉跄跄(liàng)D.扶掖.(yè)匀称.(chèng)强聒.不舍(guō)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慰藉沧海一粟通谍融会贯通B.急躁人情世故慑服枉费心机C.宣泄箴口不言请帖伸张正义D.诺大色厉内荏提炼人参鹿茸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口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原意的一项是()(3分)A.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人文学途径的不是寥寥,而是几乎没有。

(不计其数)B.刘家两兄弟自三十年前失散后,各无音信,今天在杭州久别重逢....,两人激动不已。

(破镜重圆)C.有些官员讲成绩口若悬河,洋洋洒洒;说问题吞吞吐吐....,雨雾缭绕,巧于应付。

(期期艾艾)D.在泰国,大象已经沦落为都市里乞讨的“象丐”,在马路上跟川流不息....的汽车抢道,向陌生的游客乞求施舍。

(经久不息)4.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农历六月初十,一个阴云密布的傍晚,盛夏热闹纷繁的大地突然沉寂下来;____。

只听见那低沉的、连续不断的嗡嗡声从远方的天空传来,带给人一种恐怖的信息——一场大雷雨就要到来了。

①天闷热提像一口大蒸笼,黑沉沉的乌云正从西边的老牛山那边铺过来。

②地平线上,已经有一些零碎而短促的闪电,但还没有打雷。

③地上没一丝风尘,河里的青蛙纷纷跳上岸,没命地向两岸的庄稼地和公路上蹦窜着。

④连一些最爱叫唤的虫子也都悄没声响了,似乎处在一种急躁不安的等待中。

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C.④②①③D.④③①②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18日上午宣布:原计划在今日完成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新电源管线的铺敷作业,因为核辐射量过高,铺敷作业十分困难,估计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黄浦区模拟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00分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第一部分阅读(87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一)默写(18分)1.,阴阳割昏晓。

(《望岳》)2、,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3、山河破碎风飘絮,。

(《过零丁洋》)4、。

更吹落,星如雨。

(《青玉案·元夕》)5、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6、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二)阅读唐诗,完成7—8题(4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作者是唐朝的(人名)。

(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开头两句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突出了浩瀚的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的雄伟景象。

B、三四两句描写洞庭湖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波涛汹涌使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

渲染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C、五六两句以自己意欲渡湖可是没有船只为喻,表达自己因无法实现政治理想而退隐江湖的决心。

D、最后两句巧妙地化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古语,委婉含蓄地希望对方给予帮助。

(三)阅读下文,完成9—12题(8分)陈涉世家(节选)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9.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之:相当于“的” B.举.大计亦死举:举行、发动C.扶苏以数谏故.故:故意、特意 D.未知其.死也其:他(指代扶苏)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若为佣耕,何富贵也?11.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第①段中陈涉的话语表现出他具有远大的志向。

B.第②段中“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既说明秦王朝法律苛酷,也点明了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C.第②段中陈胜、吴广决定假称扶苏、项燕的队伍,是为了让起义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响应。

D.第②段中“卒皆夜惊恐”主要是因为大家听见了狐狸“大楚兴,陈胜王”的嗥叫声。

12.选文中,陈胜、吴广采取的两项“威众”措施是和篝火狐鸣。

(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0分)曹冲①救库吏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②,犹惧不免③。

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④。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⑤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⑥柱乎?”一无所问。

【注释】①曹冲:曹操的儿子。

文中“太祖”即指曹操。

②面缚首罪: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请罪。

③免:免于祸④自归:自首。

⑤谬:假装。

⑥县:通“悬”。

13、“今单衣见.啮”中“见”的解释是()(2分)A.看见 B.见解 C.出现D.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E.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14、对画线句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A、我儿子的衣服在旁边被咬了,何必在意悬着的马鞍呢?B、我儿子衣服侧面尚且被咬了,何况马鞍是悬在梁柱的呢?C、我儿子的衣服在侧面,和尚用牙咬了,何况马鞍是悬在梁柱的呢?D、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坏,何况马鞍是悬在梁柱的呢?15、“库吏惧必死”是因为(2分)16、短文表现了曹冲是一个的人。

(3分)二、现代文阅读(共47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7—22题(23分)外白渡桥归来的另一个视角①连续两天的风雨交加,似乎丝毫没有影响外白渡桥“回家..”的行程。

②这是一座有历史的桥。

作为上海最著名的百年老桥,外白渡桥在经历10个多月的搬移检修之后,乘驳船回归原位,以焕然一新的身姿,重新横跨在苏州河河口。

获得“新生”的这座老桥,至少还能再使用50年。

③上海人对有历史的城市古迹总是充满感情。

尽管电视、网站都作了直播,很多市民还是一大早冒雨赶来,在黄浦公园的堤岸上撑伞观看。

看到动情处,很多人或鼓掌或欢呼,驳船上的工人也挥手致意,似乎在迎接一位老友归来。

④很多人感慨,上海对一座百年老桥的“不抛弃、不放弃”,投入巨资、动用最好的技术将其修旧如旧,着实让人动容。

这其中,当然充分体现了这座城市对历史古迹的细致呵护,对城市文化记忆的尊重。

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打量外白渡桥,或可发现在这样的真古董身上,总能感悟到城市发展历程中的某种内涵与精神。

⑤从一定意义上说,上海的历史,是一段水上沉淀的历史,是一篇水和桥的发展史。

建于1907年的外白渡桥,可以看作这段历史在最近二百年中的重要节点之一..。

⑥很多人都知道,外白渡桥既是跨苏州河的第一座近代化桥梁,也是上海第一座钢结构桥。

但它的价值仅止于此吗?更重要的是,自外白渡桥之后,苏州河上又陆续建了20多座桥,把苏州河南北两岸连接起来。

此举为苏州河北岸的工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交通基础,使城市发展进入“跨越苏州河时代”。

⑦上世纪70年代,上海打通打浦路隧道,90年代又建起了南浦大桥、杨浦大桥等,加上过江隧道,把黄浦江两岸连了起来,为浦东开发开放创造了条件。

于是,上海发展进入“跨越黄浦江时代”。

近年来,随着上海长江桥隧工程和东海大桥的建设,城市发展和辐射进入腹地更广阔的“跨越长江”和“跨越东海”时代。

⑧应该看到,建桥是人类克服自然阻隔的重要手段。

百多年来,上海的桥梁建设已经实现了从江河湖泊到辽阔海洋的飞跃,对上海的发展和腾飞起到了不可替待的重要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的发展也是克服种种阻隔的跨越过程,而这些险阻显然不仅仅指自然地理的障碍。

17、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风雨交加 B.焕然一新 C.细致呵护 D.不可替待18、第①段加点词“回家”在文中是指(2分)19、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是(3分)20、第⑤段说外白渡桥是“这段历史在最近二百年中的重要节点之一..”,因为除了外白渡桥,还有和等也标志了“这段历史在最近二百年中的重要节点”。

(4分)21、文章标题“外白渡桥归来的另一个视角”中的“另一个视角”是从这“另一个视角”看外白渡桥,作者的结论是⑪;⑫(9分)22、读了本文后.....,作为一个上海人,你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何新的认识?请用一句话表述你的看法:(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23—26题(24分)记和父亲的三次分离①记忆中,与父亲的第一次分离是在“文革”的初期,在一家企业当党委书记的父亲被隔离审查了。

我们好多天都见不到他,也得不到他丝毫的音信。

想念父亲的时候,我连忙出去奔跑一大圈,转移念想,生怕落了泪后形成不祥的预兆。

②记得父亲被放出来的那一天,站在家门口先把肩上的尘灰掸干净,然后对着他的孩子微笑着,仿佛一切苦难都不曾发生过。

③与父亲的第二次分离是在1971年,我去黑龙江当知青,父亲一直认为这一切与他当了“走资派”有关,所以他特别难过。

过了三年,到了冬天,父亲有机会去嫩江一带公出,他提前办完事后,中间居然腾出了大半天的空余。

他急忙打了一个电报给我,然后按着我的地址往我所在的林场赶来。

那天大雪飘扬,当地封山似的冷清,邮递员没有出工,所以我并没有接到电报。

父亲先坐火车,下了火车没有看到我的踪影,于是他又坐汽车,接着再搭乘拖拉机,孤行在深山老林之中。

父亲找到我们林场时,已是后半夜了,我在睡梦中见到顶着一身白雪的父亲,还以为是在梦里呢。

④清晨即至,父亲马上又要往回赶路,我手忙脚乱地给父亲煮了一碗面,打上一只鸡蛋,化开了一点固体酱油淋了上去,父亲推让着,怕我也饿了,非要我吃那唯一的鸡蛋。

父女俩只是简单说了说各自的近况。

父亲临走时,还是微笑着的,他不喜欢伤感,说亲眼来看看女儿生活的地方,心里就放心了。

我望着他的背影,心里明白,他辛劳辗转十多个小时就为了见女儿一面,像父亲那么疼惜我的人,世上不会再有第二个了。

⑤第三次分离,是最严酷的一次,当父亲被查出胃癌晚期后,那种对分离的恐惧就开始压在我的心上。

而父亲很泰然,不论在医院还是在家里,患病期间,他从不喊痛,也从无怨言。

我那身经战火,荣立战功的父亲,骨髓里留有一种永不磨灭的钢性和尊严。

⑥我知道这次分离与以往的任何分离不同,父亲一定也明白。

父亲很爱花,过去他每年都要种很多水仙花,养到快开花了才让我们带回各自的家中,今年初,他却早早地把水仙花分给我们,也许他早有预感。

春节已至,我和弟弟家里种的水仙都迟迟不肯开花。

在初一全家聚会时,父亲喝了几口酒后忽然说:“这也许是我和你们最后一次欢聚了,我想为你们唱一支歌。

”⑦父亲仙逝了,事先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微笑着对大家说累了,想睡上一小会。

就在那一天,父亲微笑了好多次,说着话就笑了,怎么也不像是真正的生离死别呀。

也许是他太依恋着我们了,才不愿意面对这世上最绝情的分离,也许他和我们一样,都认为还没有正式道别呢,就预示着不可能分离。

⑧我们怎么能失去父亲呢?无论是人之将老,还是青春年少,失去父亲,满心都是当孤儿的凄凉感觉,我的心也许无法暖起来了。

连我家阳台上种得好好的一大盆红掌,在父亲去世的那天突然一下子全倒了,花败了,叶也残了。

⑨又过了一周,父亲送我们的水仙花像约好了似的,一起竞相开放,吐露美丽的芬芳。

生命,多美丽,多香,可是人跟花一样容易枯萎,难以永恒。

通过这沉沉的分离,人会明白许多,这种明白令人要么走向虚无,要么会更执著。

⑩父亲离去了,明知这是他最后的离去,却还想,这意味着今后父亲就不会有病痛和衰老了,不必再经历伤悲的离去,他将安好地留在我们的心里。

父亲永久的笑容让我看到他对世界的爱,那是他在叮嘱我们珍惜所拥有的每一个白天与黑夜2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和父亲的三次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