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线

合集下载

同轴线的工作原理

同轴线的工作原理

同轴线的工作原理同轴线是一种电子传输线路,由两个同心的金属导体组成,一个是内导体,称为中心导体,另一个是外导体,称为外导体。

它们之间通过一层绝缘体隔开,称为绝缘层。

同轴线通常用于传输高频信号和电力,可以减少信号的损耗和干扰。

同轴线的工作原理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电磁场分布:在同轴线中传输时,电流在中心导体中流动,产生一个环绕着中心导体的磁场。

由于中心导体被外导体包围,外导体能够屏蔽外部电磁场的干扰,从而防止信号损失和干扰。

2. 电磁波传输:同轴线具有传输电磁波的能力。

当在同轴线中施加电压时,电场能量沿着中心导体传输,而磁场能量则通过绝缘层传输,最终传播到外导体上。

由于电场和磁场是相互耦合的,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电磁波。

3. 信号传输和阻抗匹配:同轴线中的信号传输是通过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来实现的。

当信号在同轴线中传输时,由于电流在中心导体和外导体之间流动,会产生电压差。

这种电压差传输信号从发送端到接收端。

为了实现有效的信号传输,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电阻需要匹配,否则会导致信号的反射和衰减。

4. 信号保护和隔离:同轴线通过外导体将信号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保护信号不受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

外导体具有屏蔽功能,可以抵御来自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和噪音。

同时,绝缘层也起到了保护中心导体免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的作用。

5. 带宽和损耗:同轴线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它具有较宽的频带宽度和较低的传输损耗。

由于外导体的屏蔽作用和绝缘层的隔离作用,同轴线可以传输高频信号,常用于电视信号传输和网络通信。

此外,同轴线的导体材料和尺寸选择对信号传输损耗也有影响,可以通过合适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来减少损耗。

总之,同轴线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中心导体和外导体之间的电流流动、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的传输来实现信号传输。

同轴线的绝缘层和外导体具有阻隔和屏蔽作用,保护信号免受外部干扰的影响。

同轴线具有宽带和低损耗的特点,是一种常用于高频信号传输和电力传输的传输线路。

5.4 同轴线

5.4 同轴线

主要内容
5.1 金属波导传输线的一般分析
5.2 矩形波导 5.3 圆波导 5.4 同轴线及其高次模 5.5 带状线 5.6 微带线
5.4 同轴线及其的高次模

同轴线(coaxial line)是由同轴的内、外导体构成的双导 体传输线,也称同轴波导

同轴线主要以TEM模工作 方式广泛应作宽频带馈线,
第5章 总结


k 2 K c2
Kc 2 2 Kc
金属波导传输线的一般分析

������������ = ������������ ������������
截止频率 f c 截止波长 c
导波方程及其求解

横向分量和纵向分量都满足亥姆霍兹方程 横向分量可由纵向分量完全确定


2 w

c f r

r
(2)特性阻抗

(3)功率容量
0 0
r 120 r r
对于非磁性介质,r 1
若填充空气, 120
5.4.2 同轴线中的高次模TE模和TM模
当接近于同轴线横向尺寸时,同轴线内会出现TE或TM高次模
TE11
TM0
因为Hy0, 所以当r 1,等式右端不为0 故磁场的纵向分量不为0 • 同理
E jwH
E z E z ' j 1 r E y y y
可见,当Ey’0且r 1时,电场的纵向分量也不为0。 • 由于存在纵向分量Ez和Hz,因此微带线中不存在纯TEM波 • 但是当频率不很高时,由于微带线基片厚度h远小于微带波长, 此时纵向分量很小,色散效应也较小,其场结构近似于TEM模, 因此一般称之为准TEM模,(但不同于纯TEM波,具有色散特性)

同轴线原理

同轴线原理

同轴线原理同轴线原理是电磁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同一轴线上的两个电流环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电磁学中,同轴线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理解和解释磁场的产生和作用,对于理解电磁感应、电动势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同轴线原理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同轴线原理的基本概念。

同轴线原理是指在同一轴线上的两个电流环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力。

这种相互作用的力被称为安培力,它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两个电流环之间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根据安培力的定义,我们可以推导出同轴线上的两个电流环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这对于理解磁场的产生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同轴线原理在电磁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电磁感应中,同轴线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当磁场的强度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感应出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根据同轴线原理,我们可以推导出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此外,在电动势的理解中,同轴线原理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在导体两端产生电动势。

同轴线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动势的产生机制,从而更好地应用电动势在各种电路中。

最后,同轴线原理在磁场的作用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磁场中,同轴线上的两个电流环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力,这就是安培力。

根据同轴线原理,我们可以推导出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总之,同轴线原理是电磁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对于理解和解释磁场的产生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同轴线原理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电磁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同轴线尺寸与承受功率

同轴线尺寸与承受功率

同轴线是一种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电缆,它由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护套组成。

同轴线的尺寸和承受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同轴线尺寸和其对应的承受功率范围:
1. RG-58: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同轴线尺寸,其直径约为 0.195 英寸(5 毫米)。

RG-58 同轴线通常用于低功率射频应用,如无线网络、业余无线电等,其承受功率一般在 100 瓦以下。

2. RG-59:这种同轴线的直径约为 0.24 英寸(6.1 毫米),比 RG-58 略粗。

RG-59 同轴线常用于视频传输和一些低功率的射频应用,其承受功率通常在 100 瓦至 500 瓦之间。

3. RG-6:RG-6 同轴线的直径约为 0.31 英寸(7.9 毫米),比 RG-59 更粗。

它通常用于高清视频传输和一些中低功率的射频应用,其承受功率范围一般在 500 瓦至 1 千瓦之间。

4. RG-11:这是一种较大尺寸的同轴线,直径约为 0.41 英寸(10.5 毫米)。

RG-11 同轴线常用于有线电视信号传输和一些高功率的射频应用,其承受功率可以达到数千瓦。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同轴线尺寸和其大致的承受功率范围,实际的承受功率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电缆的质量、工作频率、使用环境等。

在选择同轴线时,应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相关标准来确定合适的尺寸和承受功率。

如果你有特定的应用需求,建议咨询专业的电缆供应商或工程师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同轴线和微带线

同轴线和微带线
等领域。
微带线的历史与发展
微带线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 代,最初是为了解决微波集成电
路中传输线的问题。
随着薄膜工艺和半导体技术的不 断发展,微带线逐渐成为微波和 毫米波集成电路中重要的传输线
形式。
目前,微带线已经广泛应用于通 信、雷达、电子对抗、卫星通信
等领域。
微带线的应用场景
01
02
03
04
传输和处理。
03
同轴线和微带线的比较
03
同轴线和微带线的比较
结构比较
• 总结词:同轴线和微带线在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 • 同轴线由内导体、绝缘介质和外导体三部分组成,内导体通常是实心铜线或钢管,绝缘介质是电介质,外导体
是金属管或金属编织网。而微带线则是印刷在介质基片上的导体带,通常采用薄膜工艺制造,具有很薄的导体 层和介质层。 • 同轴线的尺寸较大,适用于传输宽带信号和高功率信号,而微带线尺寸较小,适用于集成度高、重量轻、低成 本的通信系统。 • 同轴线的内导体和外导体都是连续的,而微带线的导体带通常是断裂的,需要在两端进行连接。
性能比较
总结词:同轴线和微带线在性能方面 也存在差异。
同轴线的屏蔽性能较好,可以减少外 界干扰和信号泄漏,而微带线的屏蔽 性能较差,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
同轴线的传输带宽较窄,通常用于低 频和高频通信系统,而微带线的传输 带宽较宽,适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
同轴线的损耗较小,适用于长距离传 输,而微带线的损耗较大,通常用于 短距离通信系统。
自动化等。
02
微带线简介
02
微带线简介
微带线的定义
01
微带线是一种传输线,它由一条 导带和两侧的接地板构成,导带 通常采用薄膜工艺制作在衬底上 。

同轴电缆的说明

同轴电缆的说明

同轴线缆是一种优质的宽带传输介质优点:传输信号的衰减小技术水平同轴:目前我国的同轴产品的技术水平已经做到了0-20Gz;双绞线:双绞线的传输带宽约为同轴的1/10抗干扰性:同轴线:它把传输信号产生的电磁场全部限制在屏蔽层内部,不向外辐射,根据收发可逆原理,外界电磁场也不能穿过屏蔽层进入内部。

双绞线:双绞线不同了,干扰产生原理是另一回事,它的信号传输电磁场理论上是分布在无限空间。

根据收发可逆原理,外部空间电磁场也可以直接进入双绞线。

双绞线无法防止外界电磁场进入,但采用了螺旋扭绞的办法,让两条线接收到的信号“尽量完全一样”,并采用平衡差分信号处理技术,把这种完全一样的“共模信号”抑制掉。

这里关键是双绞线的“平衡”特性,“平衡”一旦有差别,干扰便乘虚而入,外界物体也会影响平衡。

工程上“平衡”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电路的“共模抑制”性能是有一定范围的。

这两项实际问题,决定了双绞线的抗干扰能力,是有限制的,整合网络布线规则中规定强干扰情况下,必须使用屏蔽双绞线,就是这个道理。

传输特性:同轴线特线:同轴和双绞线的传输特性是由国标规定的,改变不了。

如视频信号上边频为6M,对于2000米传输距离,SYWV-75-5电缆衰减为40db,即电压衰减100倍,1Vp-p的6M视频信号衰减到10mv,或80db微伏,在这个电平进行视频恢复,可以保证高信噪比。

具有有线电视系统设计经验的工程师,对此十分清楚;对于非屏蔽双绞线,2km的6M衰减为92db,衰减将近4万倍,比75-5同轴电缆大52db(近400倍);双绞线特性:双绞线传输2km,1Vp-p信号衰减到了25微伏,即电平为28db微伏,已经可以和电路噪声电平接近了,仅用末端补偿,信噪比会严重变坏,出路只能是提高前端电平。

这就是目前双绞线传输必须采用的“前推后拉”技术方案,要求前后设备的补偿提升总能力必须大于92db,实际应该做到100db。

需要注意的还有,前端大信号放大提升电路本身产生的固有噪声,要比末端小信号电路产生的固有噪声大很多,系统信噪比变坏的更快,有人提出双绞线传输设备接力的中继级数可以做得很多(比同轴多很多),这纯属想象,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讲不通的;结论:比较同轴和双绞线传输系统时,有两个要点必须抓住:一是比较两种线传输特性的区别,二是看传输设备的水平和性能。

同轴线

同轴线
03:25:07
双导体传输线——宽频带微波传输线 硬同轴线:内外导体之间的介质为空气,内导 体用高频介质垫圈等支撑。 软同轴线:又称为同轴电缆,电缆的内外导体 之间填充高频介质,内导体由单根或多根导体 组成,外导体由铜线编织而成,外层再包一层 软塑料等介质。



1.8.1 同轴线中的主模— —TEM模 1.8.2 同轴线中的高次模 1.8.3 同轴线尺寸的确定
03:25:07
1 (r , ) 1 2 (r, ) (r ) 2 0 2 r r r r
同庆制作
淡 泊 以 明 志 , 宁 静 以 致 远 。
03:25:07
r dR(r ) 2 (r ) kr (r ) r R dr
1 d 2 F ( ) 2 k F ( ) d 2
n=1,2,…
cTE (a b)
11
同庆制作
同轴线尺寸的确定
淡 泊 以 明 志 , 宁 静 以 致 远 。
03:25:07
首要条件是保证同轴线只传输TEM模。由上述 分析可知,同轴线中的最低次波导模式是TE11。
min (a b)
式中λmin是最小工作波长。
Rs 1 1 ac ( ) 2 ln(b / a) a b
ac / a 0 (固定b不变)
b 3.591 a
同庆制作
淡 泊 以 明 志 , 宁 静 以 致 远 。
03:25:07
1 | V0 |2 p 2 Z0
pmax
b | U br | aEbr ln a
2 1 Vmax a 2 Ebr b ln 2 Z0 0 a
pmax / a 0
2 (b a) n

同轴电缆对接方法

同轴电缆对接方法

同轴电缆对接方法【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引言2.同轴电缆的概念与结构3.同轴电缆的对接方法3.1 准备工作3.2 具体操作步骤4.注意事项5.结论正文(篇1)【引言】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信号的一种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电视、宽带网络等领域。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遇到需要对接同轴电缆的情况。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同轴电缆的对接方法,帮助大家轻松应对这一问题。

【同轴电缆的概念与结构】同轴电缆,简称同轴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视、宽带网络等领域的传输信号的电缆。

它主要由内外两层导体构成,内外导体之间用绝缘材料隔开。

内导体通常为铜线,外导体为铜网或铝箔,绝缘材料一般为聚乙烯。

【同轴电缆的对接方法】【准备工作】在开始对接之前,需要准备好以下工具:同轴电缆、同轴电缆接头、剥线钳、电工刀、螺丝刀等。

【具体操作步骤】1.剥线:使用剥线钳将同轴电缆的外皮剥去约 1-2 厘米,露出内导体和绝缘层。

注意不要剥得太深,以免损坏内导体。

2.剥内导体:使用电工刀将绝缘层剥去,露出内导体。

剥内导体时,要小心,避免损坏内导体。

3.插入接头:将同轴电缆接头的内导体插入同轴电缆的内导体中,确保接头的内导体与电缆的内导体紧密连接。

接头的内导体通常有一个扣压装置,用来固定电缆的内导体。

4.剥外导体:使用电工刀将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剥去,露出绝缘层。

剥外导体时,要小心,避免损坏电缆的绝缘层。

5.接外线:将接头的外导体与电缆的外导体连接。

通常接头的外导体有一个螺丝,用来固定电缆的外导体。

将螺丝拧紧,确保接头的外导体与电缆的外导体紧密连接。

6.检查:对接头进行检查,确保接头的内外导体与电缆的内外导体都连接紧密。

如有松动,需重新连接。

【注意事项】1.在剥线过程中,要小心,避免损坏内导体和绝缘层。

2.接头内外导体与电缆内外导体连接时,要确保连接紧密,以保证信号传输质量。

3.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使用不当导致的触电等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m ( K c a ) N m ( K c b) − J m ( K c b) N m ( K c a ) = 0
(2.6-17)
上述方程为同轴线TM模本征值方程,其解有无穷多个, 表明同轴线中的TM波形有无穷多个(TMmn,m=0,1,...; n= 1,2...)。该方程为超越方程,求解困难,一般采用图解法或数 值方法。 同轴线TMmn模的截止波数和截止波长近似为
综合上述尺寸选择影响因素,通常采取折衷尺寸 b a ≈ 2.3 , 相应于同轴线特性阻抗为50欧。或者根据特殊要求,结合单 模传输要求,选择较大的功率容量或者较小的衰减系数。
可得:
1 ∂Er β E0 a − jβz β Hϕ = = e = Er − jωµ ∂z ωµ r ωµ
第2章 规则金属波导
2-6 同轴线
η= µ / ω
E 0 a − jβz Hϕ = e ηr
(二) 同轴线中 二 同轴线中TEM模的特性参量 模的特性参量 对于TEM波, β=K = ω µε 至此:
第2章 规则金属波导
2-6 同轴线
上述两个方程通解为: 上述两个方程通解为:
1 E r = A + A ′r r 1 H ϕ = B + B ′r r
根据电磁场关于同轴线场分布结论,同轴线电场 根据电磁场关于同轴线场分布结论,同轴线电场Er和 磁场H 与半径r成反比 上面二式中右边第二项系数为零, 成反比, 磁场 φ与半径 成反比,上面二式中右边第二项系数为零, 即: 1
0 l

2πE0 a
η
e
− jβz
内外导体间电压:
U = ∫ Er dr = ∫
a
b
b
a
E0 a b − jβz − jβ z dre = E0 a ln e r a
特性阻抗:
U b 138 b 60 Zc = = ln = lg I εr a εr a
第2章 规则金属波导
2-6 同轴线
二、同轴线中的高次模 在同轴线中,除传输TEM主模外,还可能传输高次 模—TE模和TM模。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不用高次模 传输功率,而采用主模TEM工作。 分析方法与圆波导类似。但由于内导体半径不为零, 圆波导分析过程中的诺依曼函数要保留。 1. TM模 TM波型
(2.6-40) (2.6-42)
如果介质为空气:
2 Ebr a 2 b ln Pbr = 120 a
b 对上式求导分析可得: a ≈ 1.65 时,功率容量Pbr最大。
第2章 规则金属波导
2-6 同轴线
3. 同轴线的衰减常数 同轴线是双导体传输线,通常介质损耗很小,一般只 计算导体衰减常数: 1 1 Rs ( + ) R a b Np / m αc ≈ ≈ b 2Z c 2η ln a 对上式求导分析可得: b a ≈ 3.6 时,衰减常数最小。
′ ′ ′ ′ J m ( K c a ) N m ( K c b) − J m ( K c b) N m ( K c a ) = 0
(2.6-27)
上述方程为同轴线TE模本征值方程,其解有无穷多个, 表明同轴线中的TE波形有无穷多个(TEmn,m=0,1,…; n= 1,2…)。该方程为超越方程,求解困难,一般采用图解法或 数值方法。 同轴线TEmn模(m≠0)的截止波数和截止波长近似为
nπ 2 Kc = n = 1,2, L λc (TM mn ) ≈ (b − a ) n b−a 最低次模TM01模的截止波长为
λc (TM 01 ) ≈ 2(b − a )
第2章 规则模 TE波型
Ez = 0 , H z ≠ 0
根据圆波导分析结论:
cos mϕ − jβz H z = [C1 J m ( K c r ) + C2 N m ( K c r )]D sin mϕ e 根据式(2.2-21a): v 1 v Et = 2 ( jωµz × ∇ t H z ) Kc
Er = A
ϕ
H
r 1 = B r
第2章 规则金属波导
2-6 同轴线
电场分量系数: 设z=0,r=a处电场Er=E0,考虑到纵向传播因子,则有:
E0 a − jβz Er = e r
磁场分量系数: 根据 有:
v v ∇ × E = − jωµH
v ∂Er ∇× E = ∂z v v ϕ = − jωµϕH ϕ
nπ Kc = b−a
n = 1,2, L
第2章 规则金属波导
2-6 同轴线
三、同轴线尺寸选择 1. 单模(TEM)传输 最小工作波长应满足:
λmin > λc (TE11 ) ≈ π (a + b )
即:
λmin (a + b ) ≤ π
2. 功率容量 根据传输功率一般表达式 1 ∗ v P = Re ∫ ( Et × H t ).z dS s 2
(2.6-24)
可得:
cos mϕ − jβz jωµ ∂H z jωµ ′ ′ Eϕ = 2 = 2 [C1 J m ( K c r ) + C2 N m ( K c r )]D sin mϕ e K c ∂r Kc
第2章 规则金属波导
2-6 同轴线
边界条件为:r=a和r=b时,Eφ=0,由此可得:
第2章 规则金属波导
2-6 同轴线
在同轴线中即可传输无色散的TEM波,也可能存 波 在同轴线中即可传输无色散的 在有色散的TE和 在有色散的 和TM波。 波 柱坐标下,同轴波导中的场可表示为: v v v v E ( r , ϕ ) = r E r ( r , ϕ ) + ϕ Eϕ ( r , ϕ ) + z E z ( r , ϕ ) v v v v H (r ,ϕ ) = r H r (r ,ϕ ) + ϕH ϕ (r ,ϕ ) + z H z (r ,ϕ ) 同轴波导中的场满足柱坐标形式的齐次赫姆霍茨方程:
E0 a − jβz Er = e r
其它特性参数:
K c = 0 λc = ∞
λ λp = = = f β εr 1 ω v = vg = v p = =
vp 2π
β
µε
εr
第2章 规则金属波导
2-6 同轴线
同轴线中TEM模的场结构如图:
第2章 规则金属波导
2-6 同轴线
轴向电流:
I = ∫ H ϕ dl = ∫ H ϕ rdϕ =
2m Kc = a+b
m = 1,2, L λc (TE mn ) ≈
π ( a + b)
m
第2章 规则金属波导
2-6 同轴线
最低次模TE11模的截止波长为
λc (TE11 ) ≈ π (a + b)
高次模TE0n模的截止波数和截止波长为
2π 2 λc = ≈ (b − a ) Kc n
高次模TE01与TM11,以及TM01具有相同的截止波长 2(b-a),为简并模。 TE11是包括TE和TM波型在内的所有高 次模中截止波长最长的模。
第2章 规则金属波导
2-6 同轴线
同轴线传输功率为: 1 v ∗ v P = Re ∫ [(r Er ) × (ϕH ϕ ) ].z dS s 2 代入场分量表示式,整理得: πE02 a 2 b P= ln η a 由于r=a处电场强度最大,设同轴线介质击穿强度为Ebr:
2 πEbr a 2 b Pbr = ln η a
v v 2 ∇ E (r , ϕ ) + K c E (r , ϕ ) = 0 v v 2 2 ∇ t H (r , ϕ ) + K c H (r , ϕ ) = 0
2 t
其中,纵向场分量Ez、Hz满足下面的波动方程: ∇ t2 E z ( r , ϕ ) + K c2 E z ( r , ϕ ) = 0
∇t2 H z (r , ϕ ) + K c2 H z (r , ϕ ) = 0
第2章 规则金属波导
2-6 同轴线
一、同轴线传输主模—TEM模 同轴线传输主模 模 (一) TEM模的场分量和场结构 一 模的场分量和场结构 同轴线传输的主模是TEM模,这种模Kc=0,λc=∞, 模 这种模K =0,λc=∞, 同轴线传输的主模是 同时E =0, =0, 同时Ez=0,Hz=0,TEM模横向场分布函数满足二维拉普拉 模横向场分布函数满足二维拉普拉 斯方程: 斯方程:
v ∇ r Er (r , ϕ ) = 0 v ∇ ϕH ϕ (r , ϕ ) = 0
2 t 2 t
根据同轴线电场和磁场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特点, 根据同轴线电场和磁场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特点, 展开后整理有: 展开后整理有:
∂ 2 Er 1 ∂Er Er + − 2 =0 2 ∂r r ∂r r ∂ 2 H ϕ 1 ∂H ϕ H ϕ + − 2 =0 2 ∂r r ∂r r
v ∇ E (r , ϕ ) = 0 v ∇ H (r , ϕ ) = 0
2 t 2 t
(2.6-3) (2.6-4)
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
r = a, r = b处: Eϕ = H r = 0
第2章 规则金属波导
2-6 同轴线
同轴波导场方程与静态场一致,根据电磁场理论, 同轴波导场方程与静态场一致,根据电磁场理论,同 模电场只有E 轴TEM模电场只有 r分量,磁场只有 φ分量,因此 模电场只有 分量,磁场只有H 分量,因此2.6-3、 、 4式可简化为: 式可简化为: 式可简化为
第2章 规则金属波导
2-6 同轴线
同轴线是一种双导体传输线, 如图所示。 同轴线是一种双导体传输线 , 如图所示 。 同轴线按 结构可分为两种:硬同轴线和同轴电缆。 结构可分为两种 :硬同轴线和同轴电缆。 硬同轴线内外 导体之间媒质通常为空气,内导体用高频介质垫圈支撑。 导体之间媒质通常为空气, 内导体用高频介质垫圈支撑。 同轴电缆的内外导体之间填充高频介质, 同轴电缆的内外导体之间填充高频介质, 内导体由单根 或多根导线组成, 或多根导线组成, 外导体由铜线编织而 成,外面再包一层软 塑料等介质。 塑料等介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