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三首》课件PPT

《古诗词三首》课件PPT

在绿草如茵的郊野,一个孩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那里放牛。天晚了,他骑着牛回家,偶尔拿出竹笛迎着晚风,吹出几支悠扬的曲子。回到家里,饱饱地吃一餐晚饭。天近黄昏,他连蓑衣也不脱,就露宿在明亮的月光下面。——作者把放牛娃的生活写得如此优美、如此快活,目的是劝告钟弱翁与其去追名逐利、巧用心机,倒不如过他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句意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我仿佛看到了………………
01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这真是一个____的村居! 这更是一个____的村居!
上片
村中环境: 村中人(老夫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秀丽 恬静
下片 (动作)

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课件

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课件
向往。
词句解析
《牧童》
通过“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等句,运用拟人和对 偶的手法,生动描绘了牧童晚归的情景。
《舟过安仁》
通过“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等句,细腻描绘了儿童 的天真和机智。
《清平乐·村居》
通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等句,形象地描绘了乡村的景色和 人物的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视野。
作者其他作品
推荐同一作者的其他优秀作品 ,以全面了解其创作风格和特 点。
相关评论
提供一些古诗词的评论或赏析 文章,帮助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
创作练习
鼓励尝试自己创作简单的古诗 词,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和欣
赏能力。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6
古诗词的应用与价值
艺术价值
语言优美
01
古诗词的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
意境深远
02
古诗词的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能够引
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表现形式多样
03
古诗词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抒情、叙事、写景、议论等,具
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风格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 语言精练,内容深刻 ,多反映社会矛盾和 人民疾苦。
苏轼词风豪放,语言 独特,不拘一格,具 有强烈的个性和创新 精神。
李清照词风婉约,语 言优美,善于运用比 兴手法,表达个人情 感。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诗词内容解析
诗词大意
拟人

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课件

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课件

二、诗中描绘的儿童生活是怎样 的?诗人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
拓展延伸
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 国古代文化瑰宝,而宋词则是这绚 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 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 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 同学们请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 的古诗词,用简短的几句话描述出 诗中的画面。
学习目标
1.自由度三首古诗借助拼音读准 诗句。 2.认读生字。 3.边读边想从整体上感知诗词大意思 考(1)每首诗写了几个孩子?是哪 句提到的?(2)诗词中的孩子分别 在干什么?你从哪句知道的?
一、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每首诗 词的意思 1、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三首诗词的意思。 2、在小组交流后,针对理解的 难点,在全班交流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语文五年级5《古诗词三首》课件

语文五年级5《古诗词三首》课件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 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走过一段山路,又 走过一段水路,我向榆 关那边行。夜深了,周 围千百座帐篷里亮着 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 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风儿刮了一更天, 雪又下了一更天,刮得我 心儿碎,连回乡的梦都未 做成。在我的家乡啊,可 没有这样的风云交加的声 音。)
选择最恰当的字填入括号内,并说 说理由: 旺、浓、闹
红杏枝头春意( )。
起、动、翻、皱、拂 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
自由填字:
春风吹( )了树梢,吹 ( )了小草, 吹( )了河水,吹( ) 了花苞。
**诗人简介**
纳兰性德(1654—1685),字容 若,康熙时宰相明珠之子,正黄 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不久晋 升一等侍卫,文武双全,尤长于 词,为清初词坛巨擘,被誉为“ 满清第一词人”、“宋后第一真 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 清词三大家”。词风接近李煜, 清新自然,隽永超逸。有《通志 堂集》《饮水词》。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明月:蕴涵着团圆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落谁 家。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5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停泊)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时期著名的政 治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他的诗歌、散文都 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青少年时代随 父亲在钟山(今南京)居住,视钟山为第二故乡 。 1042年王安石入朝为官,1069年调王安石 任参知政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 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法。但王安石推行的变法 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朝廷 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 他,打击他。皇帝也逐渐对王安石失去了信任。 王安石万般无奈,三年后,他辞去了宰相的职务 ,回到了南京的家中,从此寄情于山水。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三首》【优质版】PPT课件(完整版)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三首》【优质版】PPT课件(完整版)

总结:《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和《村晚》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气氛上有什么 不同?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村晚》
一片繁忙的景象 悠闲的景象
再读这两首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并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童孙未解供耕织,
你能想象孩子们
也傍桑阴学种瓜。 学种瓜的样子吗?
读完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 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第2题)
小牧童( 横骑 )在牛背上,(慢悠悠) 地走着;他手里拿着一支短笛,(有模有样 ) 地吹着自己编的( 小曲 )。那头老牛似乎 听懂了小主人吹奏的曲子,“哞哞”地叫着。
朗读指导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伴读音乐
昼出/耘田/夜绩麻, 语速稍快些,表现出乡村 村庄/儿女/各当家。 耕种劳作的繁荣景象。
背诵指导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 敲成(玉磬 )(穿林响), 忽作(玻璃 )(碎地声)。
找出三首诗中描写儿童表现的词语,通过这些词, 你发现不同诗人笔下的儿童有着怎样的共同点?
古诗
描写儿童表现的词语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学种瓜
共同点
稚子弄冰
脱晓冰
朗读指导
村晚
[宋]雷震
伴读音乐
草满/池塘/水满陂, 语速稍缓,重读“ ”的字,
山衔/落日/浸寒漪。
画线词语尾音拉长,表现出 恬静悠远的感觉。
牧童/归去/横牛背, 画线字词尾音略微拖长,表
短笛/无腔/信口吹。 现出牧童的悠闲自在。
背诵指导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 水满陂), 山衔(落日)( 浸寒漪)。 牧童( 归去)横( 牛背), 短笛(无腔)( 信口吹)。

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课件(共61张PPT)

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课件(共61张PPT)
诗意: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 从盆里剜出,用彩线穿起来当做锣来敲。
(2)这两句诗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 刻画出一个的什么样的儿童形象。
天真快乐 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
(3)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白天除田里的杂草,夜里把麻搓成麻绳,村里 的青年男女都各自为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
想一想
➢ 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 还要干些什么活? 犁地、插秧、积肥、收割……
想一想 ➢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情景?
农村里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想一想
➢ 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 说些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
理解词意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 里剜冰。 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磬(qì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 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 不是现在的玻璃
划分节奏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释题:
“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 的各种即兴作品。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 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朗读方法
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注意生字、多音字。注意节奏、平常仄短熟读、 字正腔圆、朗朗上口、有板有眼。七言绝句一般 按照2/2/3的断句方法。整首诗通常1、2、4句 押韵,韵脚要适当延长,恰当重读。要读出诗歌 的节奏感,韵律美。
稚子金盆脱晓冰,银彩丝穿取当钲。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课件三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课件三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 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 “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 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 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 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 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 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 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 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 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 傍晚的静寂。
帮忙,促使船向前行驶。
句意
•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 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
在船中。 •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
风让船前进。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词和词牌
•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 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 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 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 牌。
yán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mèi

醉里吴音相媚好,

ǎo
白发谁家翁媪。
·
村 居
辛 大儿锄豆溪东,
弃 疾
中儿正织鸡笼,
wú lài
最喜小儿无赖,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 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 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 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 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 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 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 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 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 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 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语文主题策略五年级下《5.古诗词三首》课件

语文主题策略五年级下《5.古诗词三首》课件
再读全诗,发挥想象,抓住“弄”“卧”等字 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 牧童的乐趣。 此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____________, 耳边似乎听到_________,感受到_______。
合作学习:
《舟过安仁》 《清平乐·村居》
自学提示:
1.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意。 2.通过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儿童生活的 乐趣。
五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
2 多彩童年
古诗词三首
《牧童》 《舟过安仁》 《 清平乐·村居》
读一读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语/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2.画面我会说: 我仿佛看到 听到 , 。
3.感受我能谈: 我从 感受 到 。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你的观看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 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除豆溪东,中儿/正 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默读古诗 ,结合文中的注释和插图,想想 每句诗的意思。 2.小组交流讨论:这是一个( )的 牧童。从诗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想一想,说一说
小练笔
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词,结合想象 的画面,改写成一则小故事,感受童年 的乐趣。
《舟过安仁》
1.诗意我会讲:
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 看到 ,哦, 原来, 。
2.画面我会说:
。 3.感受我能谈 我从画面中看到 感受到
, 。
《清平乐·村居》
1.诗意我会讲: 作者把 、 、 、 这些农村景物组合成一 个画面。写了一对翁媪 在 ,大儿在 ,中 儿在 ,小儿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 ),字幼安 城(今属山东济南)人。21岁抗金义军,曾任耿京 今属山东济南) 21岁抗金义军, 岁抗金义军 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 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 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 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 江西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北伐, 江西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 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 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 有爱国热情。本课所选《清平乐·村居》 有爱国热情。本课所选《清平乐·村居》就是作者 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 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 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 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
《舟过安仁》是 宋 代诗人杨万里的 舟过安仁》 作品。诗中, 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 的 所见 ,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 所悟 。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 小池 》 。
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
后退
回首页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卧剥:身体伏着剥东西。 卧剥:身体伏着剥东西。
无赖:顽皮。 无赖:顽皮。
译义: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译义: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吃)。 赏析:这里,词人善于抓住切合人物年龄、身份的特征,用寥寥数语, 赏析:这里,词人善于抓住切合人物年龄、身份的特征,用寥寥数语,活灵活现地 描绘出人物的神情意态。只是那“小儿”顽皮好玩,在两个哥哥劳动的时候, 描绘出人物的神情意态。只是那“小儿”顽皮好玩,在两个哥哥劳动的时候,躲在一 剥着莲蓬吃莲子。一个“ 字传神地写出“小儿”活泼天真的面貌形态, 旁,剥着莲蓬吃莲子。一个“卧”字传神地写出“小儿”活泼天真的面貌形态,情趣盎 读之便感到那顽皮小儿瞒人的举动,天真的心思实在逗人喜爱。 然,读之便感到那顽皮小儿瞒人的举动,天真的心思实在逗人喜爱。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 有人说, 是一幅幅美丽的画, 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 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 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 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 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 许多美好的事。今天, 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们就一起 来试试吧。 来试试吧。
作者介绍
吕岩,字洞宾,一名岩客 唐代京兆人 唐代京兆人。 吕岩,字洞宾,一名岩客,唐代京兆人。 礼部侍郎渭之孙。 咸通举进士, 礼部侍郎渭之孙。 咸通举进士,曾两 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 为县令。值黄巢起义, 学道,不知所终。 学道,不知所终。
(继续品味“醉”字。) 继续品味“
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 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 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 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说一说这首词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图, 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图, 描绘了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 描绘了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 生活之趣。 生活之趣。
后退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锄豆: 锄豆:把豆地里的杂草用 锄头除掉。 锄头除掉。
译义: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译义: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赏析: 这里,词人善于抓住切合人物年龄、身份的特征,用寥寥数语, 赏析: 这里,词人善于抓住切合人物年龄、身份的特征,用寥寥数语,活灵活现 地描绘出人物的神情意态。 大儿”锄豆,俨然一位懂事的大哥哥; 中儿”织鸡笼, 地描绘出人物的神情意态。“大儿”锄豆,俨然一位懂事的大哥哥;“中儿”织鸡笼, 正认真地学哥哥做事。 正认真地学哥哥做事。
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 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 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看出来的? 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看出来的?
可爱、调皮、疲倦。 可爱、调皮、疲倦。 一个“ 一个“弄”,一个“卧”。 一个“
舟 过
宋 杨 万 里
安 仁
字廷秀,号诚斋。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他是南宋杰出的诗 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 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 “中 兴四大家” 之一。 杨万里一生写作极为勤奋, 兴四大家” 之一。 杨万里一生写作极为勤奋,相传 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 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 百三十三卷, 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 诚斋集》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醉:带着酒意。 带着酒意。 相媚好: 相媚好:表示两人很亲热的意 思。 翁媪:老年男子和老年妇女, 翁媪:老年男子和老年妇女, 这里指一对老年夫妻。 这里指一对老年夫妻。
译义:带着酒意操着吴语两人谈得很亲热, 译义:带着酒意操着吴语两人谈得很亲热,是哪一家的白发夫 妻二老。 妻二老。
赏析: 先闻其声,再见其人。茅屋前一对老夫妇,他们大概是喝了一些酒, 赏析: 先闻其声,再见其人。茅屋前一对老夫妇,他们大概是喝了一些酒,脸上红 扑扑的,一副微醉的样子,正操着乡音在高兴地聊天。白发翁媪,不知谁家? 扑扑的,一副微醉的样子,正操着乡音在高兴地聊天。白发翁媪,不知谁家?这里 设一问语,便觉声情摇曳,意趣平添。 设一问语,便觉声情摇曳,意趣平添。 回首页
草铺横野六七里,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从诗中哪个词可以体会到绿草的繁茂,感 你从诗中哪个词可以体会到绿草的繁茂, 受到牧童的快活? 受到牧童的快活? 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 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牧童悠 闲地放着牛,吹响了短笛, 闲地放着牛,吹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 徐徐的晚风传来。多美的风光,多自在的牧童! 徐徐的晚风传来。多美的风光,多自在的牧童!
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草铺/横野/六七里,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句理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 茅檐:茅草盖的 屋子。 屋子。
译义:一所低小的茅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 译义:一所低小的茅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赏析: 赏析: “茅檐”交代了地点,“溪上青青草”交代了时间在暮春初夏。 茅檐”交代了地点, 溪上青青草”交代了时间在暮春初夏。 短短两句把农村景色的清新美丽给表现出来: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 短短两句把农村景色的清新美丽给表现出来: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屋 子附近一条清澈的小溪,溪边的草儿一片青青之色。 子附近一条清澈的小溪,溪边的草儿一片青青之色。
一叶渔船两小童,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不是遮头是使风。
词句解析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 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 船前进啊! 船前进啊!
•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 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 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 长短句” 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 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 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 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 闲居的人家”。《清平乐 村居》 清平乐•村居 闲居的人家”。《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是南 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 往。)
•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 都是草地。 都是草地。 •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 他连蓑衣都没脱, 天空中的明月。 天空中的明月。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 怪生无雨都张伞, 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 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 到了什么? 到了什么?
使风”表现出两个孩子的淘气、 “张、使风”表现出两个孩子的淘气、可爱 和天真。 和天真。
舟过安仁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 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 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 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 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 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 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 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 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 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 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