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中世纪英国城市的起源
中世纪城市的诞生和特点

中世纪之花——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而农村聚落是城市聚落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城市聚落是农村聚落的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而诞生的。
大多数人认为中世纪的西方文化相比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来说是一种倒退,中世纪意味着落后,腐朽,禁锢和迷信。
然而历史总是进步的,刚刚诞生的城市成为中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为什么城市会在这一时期出现呢?首先是西欧封建庄园与农业的发展。
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在经济上的表现形式.在11 世纪,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当村外的世界还非常陌生、充满危险,打算离开的人是很少的.因为村庄提供更多的安全、更多的家族联系,并且使人们能更方便地找到铁匠和神甫.村民们轮流到领主的地里去劳动,向领主交上一部分他们自己生产的农产品。
在农业生产方面,大量新技术和新式工具的产生和运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进步。
随着耕地面积的扩大,农作物单位产量也增加了.一般认为有高出播种量三倍的收成,农夫就有余粮可卖.西欧的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亦是促进了人口迅速增长.公元600 年左右,欧洲人口降至二千万,到1200 年突破六千万,1250 年接近七千万,1300 年约七千三百万,达到欧洲中世纪人口最高峰.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为城市和商业的兴起,提供了前提.西欧新兴的城市首先在意大利发展起来,如威尼斯,热那亚,米兰,佛罗伦萨.威尼斯是第一个依赖商业贸易生存的国家.威尼斯与君士但丁堡和穆斯林北非之间开展了兴旺的三角贸易,贩运来自东方的货物.接着热那亚、比萨、那不勒斯等口岸也相继仿效,并进而促进意大利内陆城市米兰、佛罗伦萨的发展.但是西欧城市的大量涌现,还是从11 世纪到13 世纪这二、三百年间.佛兰德尔地区的城镇布鲁日、根特从英国进口羊毛,形成北欧的工业中心.在莱茵河、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也出现了汉堡、不来梅、卢卑克等城市.在内地的商路上则出现定期大集市,其中以香槟伯爵领地的集市最为有名.然而毕竟受到生产力的限制,但是的城市规模并不大,所居住的人口也并不是很多。
中世纪英国的城市发展

中世纪英国的城市发展中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具有浓郁历史文化遗产的国度,这个时期也是英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城市的发展是随着英国社会的变化而发生的,很多新的城市在这个时期出现,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有代表性的城市,这些城市的建设影响着当时的英国社会。
这篇文章将探讨中世纪英国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发展情况及城市的特点。
一、历史背景中世纪的英国是一个极端封建的社会,地主阶级占据着社会的主导地位,在这个时期城市发展与广大农村是截然不同的。
中世纪初期,英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农村社会,在这个时期城市的存在并不重要,城市人口的数量也不多,城市的发展也十分有限。
中世纪后期,随着英国社会的变革,城市发展开始逐步加速。
在这个时期,一些新的城市开始出现,而且城市人口也逐渐增多,城市的地位也开始逐渐提升。
这个时期的城市主要以商业为主要活动,商人们借此机会实现了财富的积累,从而越来越富有。
城市通常也是政治和文化中心,许多重要的宗教、文化和社会活动都在城市中展开。
二、城市的发展情况中世纪的英国城市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城市的初步发展阶段,通常是从12世纪到13世纪初期,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相对较小。
在这个阶段,城市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墙内,城墙是城市最重要的防御工事,也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分界线。
第二阶段是城市发展的高峰期,通常是从13世纪中期到15世纪。
在这个时期,城市的发展规模和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城市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城墙内,而是向外扩展,城市和农村的联系也开始加强。
这个时期的城市一般都非常繁华,城市内部的贸易商业等经济活动也非常活跃。
三、城市的特点中世纪的英国城市具有以下特点:1.众多的手工业和手工商业:城市作为商业中心,众多的手工业和手工商业在城市中逐渐兴起,其中某些手工业更成为当时的精英行业。
手工业和手工商业为城市带来了人才和财富,也成为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桥梁。
2.依靠俊秀公共建筑取得卓越的声誉:在中世纪的英国城市中,公共建筑如教堂、政府大厅等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建筑的存在不仅是城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代表。
城市传奇英国伦敦的历史演变

城市传奇英国伦敦的历史演变伦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繁忙的城市之一。
它作为英国的首都,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背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历史爱好者。
在伦敦的历史演变中,它经历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和发展阶段。
下面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简要介绍伦敦的历史演变。
1. 罗马时期(43年-410年)公元43年,罗马人征服了这片土地,建立了一座名为“伦敦尼乌姆(Londinium)”的城市。
伦敦成为了罗马在不列颠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是政治、商业和文化的中心。
罗马人在伦敦建造了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包括著名的伦敦塔。
然而,罗马在公元410年撤离不列颠后,伦敦开始经历一段不稳定的时期。
2. 中世纪时期(11世纪-16世纪)在中世纪时期,伦敦重新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英格兰最重要的城市。
威廉一世于1066年征服了英格兰,将伦敦作为政治和行政中心。
在这个时期,伦敦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城市规划和组织。
大教堂、城堡和市政厅被兴建起来,如圣保罗大教堂和伦敦桥等便是中世纪建筑的代表。
14世纪末,伦敦开始遭受黑死病的破坏,但城市很快恢复,并迎来了繁荣的时期。
伦敦金融和商业业务的发展打造了一个富裕的城市,将伦敦建设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
同时,威斯敏斯特宫的建造也使伦敦成为英国的政治中心。
3. 十七世纪的大火(1666年)1666年,伦敦遭受了一场毁灭性的大火,几乎烧毁了整个城市。
这场大火迫使人们重新考虑城市的建设和安全问题。
大火后,伦敦开始重建,克里斯托弗·雷恩设计了一份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包括宽敞的街道和防火建筑。
4. 工业革命(18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使伦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的人口急剧增长,工厂和工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伦敦成为贫富差距最大的城市之一,城市中心的贵族和富商伫立在笼罩着煤烟的工业区旁边。
同时,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贫民窟和社会不平等。
5.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成为纳粹轰炸的目标之一。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形成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形成公元5世纪,庞大而又衰弱的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冲击下终于寿终正寝.自此之后的四五百年里,西欧大地一片空旷萧条:繁华的城镇转眼成了堆堆废墟,凋敝的农村到处是荒草丛生;闭塞割据,自给自守,听不到手工作坊的叮档锤声,也看不见熙熙攘攘的市井气象.这就是5至10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情调。
从10世纪以后,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城镇突然像蘑菇般地冒了出来,散布在西欧各个地方。
城市的兴起给发展着的西欧社会注入了充满生机的活力,也孕育了更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力量,最终导致西欧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一、欧洲中世纪城市兴起的背景介绍贸易的扩展,生产者和贸易者懂得,生产和销售过程可以从封建经济中解脱,成为集中于城市的独立活动。
另一方面,古罗马时代的城市遗址,主教管区的城市,主教贵族庄园所在地,也为城市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1。
二、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建立(一)对领主的斗争大体说来,11世纪和12世纪的各种城市典章制度,都是在反抗封建生活限制的斗争中形成的。
原是领主农奴的手艺工匠和货物收购代理人,纷纷要求有权自己做买卖赚现钱。
土地耕种者力求有权出售某些农产品来换现钱,用以购买在庄园里无从得到的商品和生活用品,亦即购买那些业已争得自由、摆脱封建体制束缚的买卖人和工匠正在出售的东西。
在领主的领地以内开设的市场上出售货物,1《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P.52是要缴纳各种捐税的,对于这种捐税,不论是土地耕种者、手艺工匠、还是买卖人,都同样力图修订或者取消.为了自己的经济权利,他们开始和领主进行了一场持久的战争。
典型的作法是,由数十以至数百个手艺工匠、领主官吏、下级教士、自耕农民、逃亡奴隶、以及其他人等结合而成的集体组成公社要求能在一座城市的地域以内得享各种权利,包括立法和执行权利.他们要求有权主持正规市场,免缴各种过境税,并举办定期集市,让远方的商人不受阻碍地前来参加。
中世纪城市的兴起.ppt

四、 行业街
• 在中世纪,由同行业的人集中起来形成的
行业街和集市并存,这种商业习俗一直持 续到十八世纪。
• 在行业街上,同一行业的店铺在业务上经
常互相排斥。
• 开店铺的人经常以防止出售质量低劣的商
品为名,监视或驱逐叫卖的货郎。
第四节 早期的印刷广告
一、早期的印刷术
• 十五世纪,木版印刷技术传入欧洲,德国是当时
的印刷中心。
• 古藤堡发明活字印刷术。 • 1452年,最早的活字印刷书《圣经》。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印刷传单、招贴标语
和商业名片等,一些初级形式广告的发展,并且 促使第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报纸的产生和发展。
• 时代环境的变化也影响到招牌的变化,原来的图
案不合时宜了,就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组合图案招牌
组合图案招牌 王冠鞋店
鞋店
砂糖店 典当铺
5 关于招牌的法令
• 1419年,伦敦的市政府会议上的法令。 • 1430年,牛津的法律规定。 • 英王查尔斯一世即位时,颁布了要求大街
小巷所有店铺必须悬挂招牌的法令。
二、“Si quis” 广告
• “Si quis”,意为 “If anybody” , “如
果有谁”
• 古罗马寻物广告总是以“Si quis”开头 • 绝大多数“Si quis”广告是个人广告和供
需信息广告(want-ad)
• “Si quis”广告贴在人群聚集的地方 • “Si quis”广告的特点是使用最华美的语
二、 旗帜
• 中世纪是骑士制度盛行的时代,旗作为骑士
阶级的象征。旗的大小和形状各异,在旗上 绘制纹章可以作为代表个人的一种标志。
中世纪欧洲城市(资料和描述)

世界城市史之中世纪欧洲城市一、中世纪城市的起源公元5世纪,庞大而又衰弱的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冲击下终于寿终正寝。
自此之后的四五百年里,西欧大地一片空旷萧条:繁华的城镇转眼成了堆堆废墟,凋敝的农村到处是荒草丛生;闭塞割据,自给自守,听不到手工作坊的叮档锤声,也看不见熙熙攘攘的市井气象。
这就是5至10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情调。
从10世纪以后,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城镇突然像蘑菇般地冒了出来,散布在西欧各个地方。
城市的兴起给发展着的西欧社会注入了充满生机的活力,也孕育了更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力量,最终导致西欧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完全可以说,近代西欧工业文明的诞生,其源流不能不溯之于中世纪时代的工商业城市;也可以说,工商业城市的蓬勃兴起与发展,正是西欧封建社会与同时代的中国或东方相比较而具有的一个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不同点,正是西欧较快实现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关键因素。
西欧城市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能普遍而又迅速地兴起,原因当然有许多,几个世纪来也有不少人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流行的说法有“手工业起源说”和“商业起源说”。
10世纪后,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有了更多的剩余产品,不仅能满足农民及封建主的需要,而且能够提供粮食和原料给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促使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使之达到了专门化的水平;商业活动开始活跃,促进了商品的交换。
这样在主教驻地、城堡周围、修道院附近和一些交通便利、比较安全,能够获得廉价原料与可以顺利出售产品的港口、交通要道等地,一些手工业者通过各种方式摆脱封建领主的束缚,脱离封建庄园,在这些地区定居下来。
其后人口逐渐聚集,来往商人增多,于是城市兴起。
城市居民大多是来自附近乡村的农奴,他们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成为城市市民。
“从中世纪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
这种发展方式即是称为城市的“手工业起源说”。
西方史学界主要流行的则是“商业起源说”,它是由皮雷纳提出的。
历史英国知识点总结

历史英国知识点总结英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史前时期。
下面将对英国历史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涵盖了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古代英国古代英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
在新石器时代,英国地区就有人类居住,他们通过狩猎和采集谋生。
在青铜时代,英国地区的人民开始使用青铜制品,发展了农业和畜牧业。
在铁器时代,英国地区先后被凯尔特人、罗马人、盎格鲁-撒克逊人、维京人等不同民族侵略和统治。
罗马统治公元43年,罗马帝国开始对英国进行征服,将其列入罗马帝国的版图。
罗马人在英国建立了许多城市和道路,并推动了英国地区的文明发展。
罗马统治结束于公元410年,当时罗马帝国内部和外部的压力都很大,无法再维持对英国的统治。
盎格鲁-撒克逊统治盎格鲁-撒克逊人是日耳曼民族的一支,他们在罗马撤离后的英国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盎格鲁-撒克逊人在英国地区的定居不断扩张,并逐渐形成了七个王国,即肯特、埃塞克斯、苏塞克斯、威塞克斯、埃尔格、伊斯特安格利亚和诺森布里亚王国。
这个时期,英国基督教传入,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文化和宗教也得以发展。
维京统治维京人是另一个日耳曼民族的分支,他们在9世纪开始对英国进行侵略,并建立了一些王国。
其中最重要的是丹麦维京人在英格兰的统治,直到11世纪被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
诺曼征服1066年,诺曼征服发生,诺曼公爵威廉率领诺曼军队成功征服了英格兰。
这次征服标志着英国历史进入了中世纪阶段,同时也深刻影响了英格兰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
在诺曼人统治下,英国的封建制度得到了发展,国王和贵族对英国的控制进一步加强。
中世纪英国中世纪是英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包括了诸多重要的事件和变革。
骑士文化在中世纪初期,骑士文化在欧洲盛行,英国也不例外。
骑士作为受封的贵族,是封建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骑士们通常从事骑士精神的沉淀,并以尊严和勇气为荣。
骑士文化也是中世纪英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世纪欧洲城市(资料和描述)

中世纪欧洲城市(资料和描述)世界城市史之中世纪欧洲城市一、中世纪城市的起源公元5世纪,庞大而又衰弱的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冲击下终于寿终正寝。
自此之后的四五百年里,西欧大地一片空旷萧条:繁华的城镇转眼成了堆堆废墟,凋敝的农村到处是荒草丛生;闭塞割据,自给自守,听不到手工作坊的叮档锤声,也看不见熙熙攘攘的市井气象。
这就是5至10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情调。
从10世纪以后,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城镇突然像蘑菇般地冒了出来,散布在西欧各个地方。
城市的兴起给发展着的西欧社会注入了充满生机的活力,也孕育了更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力量,最终导致西欧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完全可以说,近代西欧工业文明的诞生,其源流不能不溯之于中世纪时代的工商业城市;也可以说,工商业城市的蓬勃兴起与发展,正是西欧封建社会与同时代的中国或东方相比较而具有的一个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不同点,正是西欧较快实现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关键因素。
西欧城市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能普遍而又迅速地兴起,原因当然有许多,几个世纪来也有不少人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流行的说法有“手工业起源说”和“商业起源说”。
10世纪后,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有了更多的剩余产品,不仅能满足农民及封建主的需要,而且能够提供粮食和原料给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促使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使之达到了专门化的水平;商业活动开始活跃,促进了商品的交换。
这样在主教驻地、城堡周围、修道院附近和一些交通便利、比较安全,能够获得廉价原料与可以顺利出售产品的港口、交通要道等地,一些手工业者通过各种方式摆脱封建领主的束缚,脱离封建庄园,在这些地区定居下来。
其后人口逐渐聚集,来往商人增多,于是城市兴起。
城市居民大多是来自附近乡村的农奴,他们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成为城市市民。
“从中世纪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
这种发展方式即是称为城市的“手工业起源说”。
西方史学界主要流行的则是“商业起源说”,它是由皮雷纳提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述中世纪英国城市的起源
【摘要】本文从中世纪英国城市产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两个角度出发,阐述了中世纪英国城市是尚处于脆弱和不完善的英国封建制度下,农业迅速发展、工商业独立发展的经济条件、深受从中古原始社会、古典社会乃至基督教义中继承下来的平等自主理性等思想观念及商人等阶级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的产物。
【关键词】中世纪;英国;城市起源
在全世界多数人居住在城市的21世纪,对城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毋庸置疑,英国发展了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那么英国最初的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呢?对中世纪城市的起源,西方历史学家提出了诸多理论:如“罗马城市论”、“世袭领土论”。
本文主张的是“市场论”,认为城市由市场发展而来的,生产力发展是市场产生继而导致城市产生的必然条件,脆弱的封建制度、阶级因素、法律基础、思想因素则是产生和维持市场稳定,从而保障城市诞生的可能条件。
一、中世纪英国城市产生的必然性
英国在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生产力较为低下。
直到10世纪,全民的大规模的开垦荒地和围海造田,即垦地运动才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随着铁制农具的使用增加和土地耕种方式的改善,尤其是用马牵引的带轮的铁犁和二圃、三圃制的广泛流行以及大面积垦荒,生产率迅速增长,从而使得剩余农业产品增多,如此便为手工
业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粮食和原料。
此外,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消费水平得到提升,社会要求生产更好的产品,从而扩大了手工业市场。
手工业逐渐成为具有专门熟练技巧的部门,要求更高的专业水平,这是一般农家所不具备的。
于是,庄园内手工业者所生产的剩余产品可供交换,商品比重开始增加,则必然导致个体小商品生产的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手工业的发展则要求个体手工业生产者聚居在一起,客观上与农业生产者聚居地发生分离,手工业生产者聚居地从而成为城市产生的一个前身。
在英国,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促进农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从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同时,手工业生产者聚居地和农业生产者聚居地的分离和不同的生产方式,必然导致双方差异,前者形成乡村,而后者部分逐渐转变成城市。
两个或者多个手工业生产聚居地和农业生产者聚居地之间的交易,必然有固定的地点,而这个固定地点的选择必然具备诸多优越条件,如便利的交通、安全的保障。
如安全保障则来源于该地点附近的庄园领地和城堡。
此处的庄园领主乐于在这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发展,这也使此地点更加固定并增强了吸引性,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市场的形成。
二、中世纪英国城市出现的可能性
政治方面,如《剑桥中世纪史》所认同:权利的分散是城镇兴起的重要因素。
尚处于脆弱和不完善的英国封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
促进了中世纪英国城市的形成。
在行政制度上,虽然不能说英国是无官僚的封建国家,但是英国的官僚性的确很弱,这缘于英国的行政制度的模糊和英国行政机关与国王宫廷的管理机关的混淆。
诺曼征服后,11~13世纪,英国行政机构、行政制度的发展,就是一些机构逐渐退却国王宫廷管理者的性质,而取得国家行政机关的名分与权能,但中世纪英国法权的特征之一便是公法与私法不分,国王和国家不分。
从而导致国王的权利也并不明确。
在土地制度上,英国建立了封君封臣关系,并给予其封土的权利。
根据封建规则,任何一个封建主都可把受封得到的土地再转封出去,而且还可以设定其受领条件。
一个封建主可以拥有多个封君,同时他也可以拥有多个封臣。
这就导致土地领有关系复杂,土地几经转手,有好几个封建主对它享有不同权利,谋取不同利益,只有他的直接领主才是经营和剥削其耕作者的封建主。
这种封建规则,并不像资产阶级所有权的绝对性,而是权利的相对性,条件性。
封君、封臣对土地的权利互相牵制。
这必然分割国家对土地的权利和国家对土地的利益。
既然国王和国家都不能对国家进行完全的统治,那么地区就必然产生一个较为有势力的力量或者说人的集体去进行区域管理。
在阶级关系上,西欧城市的产生也是农奴和其他依附于封建领主进行阶级对抗的结果。
专业化手工业农奴为了摆脱封建领主的压迫与剥削,于是他们开始逃离封建庄园,到便于销售自己产品的地方,如封建城堡、主教驻地、寺院附近和交通方便的渡口、港口、要道、关隘
等地。
1168年圣托美儿城规定,农奴入城后,领主不得追捕。
这使得城市成为后来的农奴逃脱封建庄园之后能够得到安全保障的一
个理想地方。
此前农奴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人口逐渐增加,来往商人和交换增多,渐次成为商业集中的城市。
而后来入城的农奴则大大地增加了城市的人口,也巩固了城市的地位。
军事方面,因军事需要而建立的城堡和城镇成为城市的踏脚石。
在加洛林时代而开始的那个时期,城镇和城堡只是筑垒之地和行政中心。
此时的城镇和城堡与商业活动和工业活动无关。
有一部分城堡的建立之前,这里已经是一个市场,筑堡的目的则是为了保护市场。
也有一部分是城堡建立是为了设立安全据点,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才逐渐出现市场。
不管是为了保护市场而建立的堡,还是设立安全据点的堡,都极大地保护了市场这一城市产生的重要因素。
后来的城市多出现在城堡的附近,因此城堡成为城市的踏脚石。
法律方面,为满足新颖的职业人员——商人进行商业活动的需求,在市集和市场上,制定了一种商业习惯法,最早的记载见于十世纪。
在这种习惯法的保护下,各国商人定期而且我们知道设有负责快速审判的特别法庭的大市集,无疑从一开始就继承了一种商业判例汇编。
商人因享有此习惯法,或者可以称作为特别法的保护,摆脱了仍然压在农民身上的领地权利和领土权力。
因此商人更加专注于商业,使市场发展更加稳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市诞生的进程。
思想方面,中世纪从原始社会、古典社会乃至基督教义中继承下来的平等自主理性等观念,成为英国中世纪城市诞生的思想基础。
这种观念在中世纪早期就有明显的表现。
而基督教中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表现出普遍的特点,这就为平等原则的彻底性提供了一个理论的前提。
在信仰至上的西方中世纪,不仅一直存在,而且从弱到强,并最终导致普遍理性在中世纪的确立与盛行。
同时,一股追求个体的自主理性的意识也逐渐萌生。
在这种思想源流的影响下,其主体力量如逃亡农奴、商人积极自主的复兴城市。
因此在中世纪,平等理性观念或多或少的影响着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建立,成为其诞生的重要思想条件。
总之,中世纪英国城市是生产力导致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然条件下,不完善的封建制度、古典社会乃至基督教义中的平等自主理性思想、各个阶级的商业贸易行为及商业习惯法的确立等可能条件的综合作用的产物,该作用是通过市场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推动下出现的,脆弱的英国封建制度提供了生存发展的契机,并由人们所固有的平等自主理性思想作为动力,商业习惯法作为市场出现和市场生存并演变成城市的过程中的保护伞下,由各个阶级客观或者主观上作出一系列商业贸易行为来完成,并最终随着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演变成了中世纪英国的城市。
【参考文献】
[1]亨利.皮雷纳:古世纪的城市[m].陈国樑译,北京:商务
印书馆,1985.
[2]马克.英国封建社会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朱孝远.近代欧洲的兴起[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4]赵文洪.中世纪西欧的平等的观念[j].世界历史,2004(1).
[5]沈芝.再述西欧中世纪城市的起源[j].历史教学,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