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初探

合集下载

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初探

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初探
一 一
感 受 。主持 人 在采 访 他们 时 , 该 以换 位 思考 的方 式 , 应 站 在 他们 的 角度 去认 识 和感 受生 活 和工 作 , 充分 尊 重他 们 、 理解他们 , 进而主动同他们交朋: 只有让采访对象感受 复, 到 你 的真诚 , 才能 真诚 地 对待 你 的采 访 , 他 只有 这样 他 才 会把最真实 、 最真切的体会和认识表达出来 。在现场采 访中 , 主持人还要善于营造出融洽的情感氛围, 这样会大 大 淡 化采 访 对 象 的 紧张 情 绪 , 采访 对 象 就会 自然 地 同你 交谈 。例如 , 做新 河生 态 化工 这 篇报 道 的时 候 , 在 因为 报 道需要 , 笔者 曾经现场采访了一 电焊工。在采访 中, 吕 笔 者 没有 打 破 他 的 工作 状 态 , 是 拿来 一个 泡 沫板 和 他 面 而 对 面坐 下 , 是聊 一 些家 常 , 后 逐渐 切 入 正题 。 就好 像 先 然 朋友聊天一样 , 这位电焊工十分真实、 真诚地表达了他的 观点 , 采 访工 作顺 利完 成 , 收 到 了很 好 的效 果 。 使 并 第三 , 要使采访报道处在真实 、 自然 的状态下进行 , 这 样 的报 道 才有 说 服 力 和 感 染力 。 真 实 ” 新 闻报 道 的 “ 是 生命线 , 在采访报道中, 我们不能因为追求画面的效果而 去 营造 现场 , 这样 做 只能 是 “ 木 求鱼 ” 体验 式 现场 报 道 缘 , 在 客观 上就要 求 我们 把 采访 报 道 放在 真 实 自然 的状 态 下 进行 , 顺其 自然 , 感觉真实的生活工作场 面, 采拍 出 自然 的 原 生 态 效 果 , 样 不 仅 能使 众 认 同 并 产 生 共 鸣 , 这 同 时 , 能让 被 采 访者 自然 而更 愿 : 受 采 访 。体 验 式 现 也 煮接 场报道应该是 自然地记录, 不是演戏 , 采访对象是基层生 动鲜 明的普 通群 众 , 是演 员 , 此 , 采访 报 道 中 , 万 不 因 在 万 不能“ 折腾” 采访对象 ; 主持人也不是演员 , 而是作为一名 普通的劳动者 , 真干” 是“ 而不 是“ 做秀” 。在拍摄的过程 中, 应该 多用 跟 拍 , 用 自然 光 就不 用人 工 照 明 ; 采访 能 在 中, 主持人与采访对象是处于一种 自然交流的状态 , 不能 “ ” 教 采访对象怎么说 。例如 : 在摄制 “ 进社区帮菜农卖 白 菜” 报道时, 当看到小 区里一位大妈独 自一人扛一袋面粉 回家 , 作为主持人 , 笔者主动过 去帮大妈把 面粉 扛上七

电视新闻体验式报道的特点及表现探析

电视新闻体验式报道的特点及表现探析

电视新闻体验式报道的特点及表现探析作者:段瑞忠来源:《科技传播》2015年第11期摘要如今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中,体验式报道更多地被记者使用,这种报道方式以更贴近的姿态进入现场,更注重记者的亲身经历、更注重深入一线、更注重现场过程的展示,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可触可感、可亲可近,记者不仅仅是记录者、报道者,而进一步成为参与者、实践者,通过参与、表现、分析、判断,把自己体验的感受如实地传播出去,使新闻价值实现了最大化。

本文抓住体验式报道需要记者“亲历、亲为、亲感”等特点,阐述了体验式报道的内涵特质。

关键词电视新闻;体验式报道;特点;表现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0-0009-012015年,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一条新闻《揭秘墨西哥毒枭越狱通道》,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世界头号毒枭古斯曼从墨西哥戒备最森严的监狱越狱,震惊世界,令人关注。

央视记者深入事发地,以现场报道的方式对越狱通道进行了揭秘,让观众身临其境般了解了毒枭逃跑的线路,这条新闻现场感强、画面直观真实,令人耳目一新,在众多国际媒体对热点新闻的竞争中,也独树一帜,有了自己的声音。

这条新闻之所以吸引观众,除了事件本身具有新闻性外,记者的体验式报道可谓给力出彩。

片中我们看到,记者曹卿云深入关押古斯曼的牢房,从挖开的洞口开始,顺着木制的梯子,垂直90度往下爬,到达位于地下19米的地道的最深处,一边体验一边介绍,展示古斯曼逃跑的线路、地下的环境以及挖地道的工具设备等,让观众仿佛看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令人唏嘘感叹。

与一般的现场报道相比,体验式报道以更贴近的方式进入现场,更注重记者的亲身经历、更注重深入一线、更注重现场过程的展示,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可触可感、可亲可近,记者不仅仅是记录者、报道者,而进一步成为参与者、实践者,通过参与、表现、分析、判断,把自己体验的感受如实地传播出去,使新闻价值实现了最大化[1]。

体验式现场采访报道应注意的问题

体验式现场采访报道应注意的问题

人 自身的存 在 和发 展 的价值 。社 会建 设
要 以人为本 , 关注 社会 的 公平 、 正 义 和 和
在这部著作 中马克思 、 恩 格 斯跨 越 了 黑格 然 的关系提 供 了一套 正确 的思路 和 强有
谐 , 将 服 务 人 和 发 展 人 作 为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目标和价值理念 。
手 资料 。次 日, 以 诬 滨 工商 分 局 工作 时
间“ 关 门谢客’ 为题进行了报道 。 一篇 5 4 0
摸清 了传销分 子和骨干 的活动规律 后, 笔
心理则可以增 加传播效果。
字的短消息 , 由于事 实准确 、 角度适 中、 批 者 及 时 联 系 了 公 安 、 工 商 及 街 道 办 事 处 上
正 常 工 作 时 间关 门 进 行 了调 查 , 获 得 了 第

来 到新 乡搞 非 法 传销 , 这 在 当时 肆 虐 一 德 日报》 记者周瑜打入 传销 队伍与笔者 取
得 联 系 后 千 里 迢 迢 来 到 新 乡进 行 暗 访 , 在
普通市 民前来办 理手续的身份 , 对工商局 时, 其 中湖南人 占有相 当的比例。湖南 嫦
第一 , 纠 正 了 以往 哲 学 的错 误 认 识 , 实
现 了人学史上 的伟 大变革 。 礁 意志意识
形 是 一 部 具 有 里 程碑 意义 的著 作 , 正 是 尔 思 辨 的人 和 费 尔 巴 哈 自然 的 人 , 考 察 了
第三, “ 现实的人”为我们处理人与 自
力 的 理 论 支 撑 。人 是 自然 的 人 , 为 了生 存
பைடு நூலகம்
导意 义 。
确 立表踢 , 马克思 主义哲 学 正是 以 人为

最新 主持人如何融入现场报道-精品

最新 主持人如何融入现场报道-精品

主持人如何融入现场报道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对于传统媒体人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主流媒体面对自媒体,唯有将专业优势最大化,才能在强烈的冲击之下保有一席之地,立于不败之地。

电视作为传统媒体,拥有大批专业的传播技术人才,这是电视在诸多媒体形态中的天然优势。

新闻事件特有的现场感是电视新闻的生命,作为主持人,只做导语“传声筒”的时代早已过去,融入现场报道是主持人的基本技能。

一、现场报道要发挥优势弥补劣势作为现场报道的主持人或记者首先要明确,不是所有题材和事件都可以做现场报道,现场报道的优势是现场感,比如事件正在发生,或处于事件的核心现场,由于强调报道的及时性,可能会存在信息掌握无法精确,调查角度不够全面,很难进行深度分析和评论,这就需要主持人、记者学会分析,多做准备,加强现场报道的技能训练,发扬现场报道的优势,弥补现场报道的劣势。

二、现场报道的技巧1.资料查询比如化工厂燃爆这样的突发性事件,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前往途中尽可能通过手机和网络查阅背景资料。

如工厂建立的时间,所属单位部门,地理位置的特性,工厂人员数量,化学品存储情况,化学品燃爆常识等,除此之外还应该了解背景链接,分为“纵向链接”和“横向链接”。

“纵向链接”即同一主体历史上是否有过类似情况的发生,比如:此化工厂是否曾经出现过事故或有过安全隐患的报道。

“横向链接”即是否存在其他主体有相同的情况,比如:近期是否有其他地区出现过类似的爆燃事件,当时的情况怎样。

了解这些基本资料有助于到达现场后对事件的判断和分析。

2.现场了解到达现场后,应第一时间实地观察,多方采访目击者和当事人,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作为基础对目击者和当事人提出疑问,了解核实情况,从而接近真相,尽可能发布真实准确的信息,但因突发事件信息瞬息万变,在报道中应避免绝对化的言辞,已查明确认的信息除外。

比如,报道中应注意“截至到目前……”“至少有……”“据目击者称……”等言辞的运用,以加强现场报道的严谨。

浅议体验式报道

浅议体验式报道

浅议体验式报道作者:夜翠生程立来源:《文化产业》2015年第01期摘要:在电视新闻采访中,有多种采访报道形式,体验式采访就是其中之一,也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一种报道形式。

体验式采访是新闻记者深入生活、体察民情的一种好方法,这种报道真实、自然、亲切,现场感强,有可读性。

本文就体验式报道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电视新闻;体验式报道;探讨;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所谓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为了深切地理解生活,亲自去体验某一行业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写出报道的采访方式,写出的新闻报道又称之为体验式报道。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而眼见又不如亲身感受来的真切。

体验式报道和其他的报道方式不同的是,在体验式报道的采访过程中,记者不但是新闻信息的传递者,而且还是新闻事件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承担着记者和新闻当事人的双重角色。

因此,要求新闻记者能够近距离地感知、接触和体验报道对象,将自己的笔触深入到人物的情感世界,贴近人、贴近人的内心和灵魂,让读者心潮随着作者的思绪而动,从而达到同频共振的目的,使新闻更具吸引力。

同时,记者在正确认识体验式报道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角色意识,不仅要“身入”更要做到“深入”。

在一般的新闻报道中,记者只需客观采写可不必亲身感受,但是要做出一些鲜活的、让人感动的报道,就需要记者深入新闻事件里去体验、感受了。

只有深入其中去亲身体验后引发共鸣的感受,才能够在新闻作品中呈现给受众。

大多数做过深入人心、令人感动的新闻报道的记者都有类似的体会,正因为体验式新闻报道中有了记者的亲身体验,在报道中受众跟随记者更加仔细地去感受新闻细节,这样的体会更加深切,而新闻报道也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这是其他采访形式的新闻报道所无法达到的。

笔者在新闻一线从事采访报道已有20余年,曾不断尝试了体验式报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这种采访方式的魅力所在。

2013年3月在央视二套节目中播出的《漾濞县旱情严重取水点几乎干涸》这条新闻,笔者就是以体验式的报道采写的。

主持人新闻现场报道的技巧

主持人新闻现场报道的技巧

主持人新闻现场报道的技巧主持人是媒体人员中最负责任的角色之一,他们需要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现场报道包含了现场采访、现场直播、现场报道等,因此主持人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来完成这项重要的工作。

以下是一些主持人在现场报道时需要掌握的技巧:1.准备充分:在进行现场报道之前,主持人需要对报道的主题进行充分的准备,了解事件的背景、相关信息和相关人物。

这样可以保证主持人对事件有深刻的理解,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地进行报道。

2.沟通能力:主持人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相关人员和观众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采访时,主持人需要聆听对方的发言并合理地提问,以引导对话的方向,并且要能够准确地传达信息给观众。

3.抗压能力:现场报道往往需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压力,主持人需要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保持冷静、淡定和专业,以应对各种情况。

4.灵活应变:在现场报道中,往往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主持人需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及时做出调整和反应,确保报道的顺利进行。

5.注意安全:现场报道往往会涉及到一些危险因素,主持人需要时刻关注自身的安全和团队的安全,确保现场报道的安全进行。

6.保持专业:主持人需要保持专业的态度和素质,避免出现情绪化或个人情感干扰报道。

同时,要能够客观、中立地进行报道,准确传递信息给观众。

7.控制情绪:在现场报道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令人感动或震惊的事件,主持人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情绪化的表现影响报道的客观性和专业性。

8.团队合作:现场报道需要主持人和团队的密切合作,主持人需要与摄像师、制片人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报道的顺利进行。

9.反思总结:在现场报道结束后,主持人需要进行反思总结,分析报道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报道能力。

总之,主持人在现场报道时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技巧和素质,如准备充分、沟通能力、抗压能力、灵活应变、注意安全、保持专业、控制情绪、团队合作和反思总结等,只有具备这些技巧和素质,主持人才能完成一次成功的现场报道。

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初探_1

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初探_1
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初探
现场的一部分,原始的生活状态已经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影响现场的真实情况和气氛, 怎样介入现场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考虑。在现场采访的介入方式上,要求实事求是,辩证地看 待。一方面现场介入时,要尽量不干扰采访对象、不改变现场气氛、不破坏现场环境。另一方面, 必要时主持人要积极、主动、适时介入。利用交流、行为、姿态、表情等手段融入现场,甚至适度 调动现场情绪、发掘现场信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爱心白菜进社区”的活动中,笔 者作为主持人到达现场后,为避免有“做秀”之嫌,没有一介入就直接卖菜,而是从外围人手,随手 捡起地上的塑料袋儿、整理蔬菜包装,从方便居民挑选蔬菜人手,很是随意。很快有观众认出主持 人,攀谈起来,然后主持人再继续深入,帮助居民挑菜、买菜、装袋儿、称重、收钱,并在这个过 程中自然地完成采访。作为一种公益性的体验式现场采访报道活动的介入,就要求主持人不要摆拍、 不做秀,应该是主持人的身体力行,这样才不会引起观众的反感,才会把公益活动做好、做实。因 此,笔者认为,在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活动中,主持人的现场活动及现场表现,既会影响采访对 象的情绪以及现场气氛等因素,又会直接构成采访现场的成分。所以,在现场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 能动性,调动所有的感官,融入到事实中去,参与到工作实践中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 观众地参与意识,产生出身临其境的感受,主持人也会因此拉近同观众之间的距离。
如何真正实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走转改”活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走基层、走进劳动者 们中间,会发现新闻的源头活水是基层群众,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地俯下身子,沉下心来,用心体验, 就一定会做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时代的新闻作品。</p

探析主持人新闻采访现场的环境和细节把握

探析主持人新闻采访现场的环境和细节把握

探析主持人新闻采访现场的环境和细节把握作者:袁兰来源:《传媒论坛》2020年第17期摘要:随着数媒技术和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已经成为我国百姓日常生活中接受外来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随着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新闻的及时性和现场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同时对新闻主持人在现场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从新闻采访现场的细节及环境两个角度着手,简要分析了主持人在采访时所需要注意和掌握的工作策略,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主持人;新闻采访;现场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7-00-01一、引言当主持人处于现场采访环境时,如果能有效掌握现场环境并与采访内容相结合,则能让整体采访报道画面中向观众所呈现出的信息更加具有生动性,通过语言报道和画面两者的动态结合,能够极大程度提高新闻的观赏性和信息的现场感,提高观看体验。

此外,主持人也同时需要对受访者的细节进行把控,根据受访者的细节变化及时调整采访策略。

可以说,把握好环境能提高采访氛围,但最终核心信息的呈现需要受访者的积极配合,因此作为专业的新闻现场主持人,需要将细节和环境两点要素重视起来,牢牢把握二者的关系和要点,以提高采访水平和质量。

二、主持人对于新闻现场环境的把握新闻采访的现场环境通常可分为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内在环境即指主持者本身在环境中所体现出的气质、氛围等,外在环境则是指受访者、现场状况以及一切可能出现在采访中的各类现场要素。

因此对于现场环境的把握需要主持人内外统一起来同时把握。

三、对内认清主持人自身的角色定位主持人在把握现场环境时需要正确认识该环境的性质和特点,虽然来自受访者的信息是采访的核心内容,但主持人在不同的采访环境中一定要注意自身所扮演的角色,事先调整好主持风格和现场的信息环境融为一体。

镜头下主持者的着装打扮、言语速度、语气语调都会改变主持人在环境中的地位和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初探
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初探
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初探
曲伟
(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以来,笔者作为青岛电视台的主持人参与了《今日》节目推出的《走基层:在那偏远村庄》、“爱心大白菜”行动等采访报道活动,在深入农村、走进社区进行采访报道的过程中,通过一次次与基层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体验式现场报道”,笔者不仅带回了许多新鲜生动的基层一线见闻,得到了来自基层群众的启迪、激励和感染,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著名记者穆青生前的座右铭:“勿忘人民”这四个字份量,坚定了笔者作为一名新闻工作的价值认识:基层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新闻的本源。

在此,笔者就深入基层进行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走基层”;体验式现场报道
“走基层”不能仅仅表现在形式上和距离上,更重要的是要在内容上、认识上深入基层、融入基层,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鲜活生动的报道。

体验式现场报道,就是要求主持人在采访活动中,与基层的群众同吃住、同劳动,通过亲身实践,使主持人真正融入到基层群众的生活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获得鲜活生动的切身经验和感受,并把这种感受传递给观众,才有可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因此,在采访报道中,要围绕主持人的所见所感去描述基层群众的工作生活。

摄像机就是观众的眼睛,主持人要带着观众走入基层的各行各业的平凡工作中去,真实地反映基层生活,体验他们的真实感受,相同、相近的生活体验更能引起群众共鸣和认同,使我们的节目吸引观众的目光,发挥应有的作用。

当然,并不是说,只
要我们能够与基层群众一起生活、劳动就一定能得到好的新闻作品,要想拍到真实、自然的人物活动和人物谈话,特别是要让采访对象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和心里话表达出来,主持人必须下一番功夫,要做一个有心人,不作门外汉、不说外行话,这样才能够真正走进采访对象的内心深处。

首先,主持人必须具有驾驭现场的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主持人必须要对整篇报道,现场的各个场景做到全盘在胸、心中有数。

只有这样,主持人才能对现场报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应对自如,牢牢掌握采访报道的主动权,有效地引导观众去认识现场采访报道的闪光点,感受基层群众生动实践的共鸣点。

为此,主持人要通过先,期的屏幕外采访活动,收集、了解大量的有关资料,对新闻事实和现场有个初步了解,熟悉重点采访对象;到达现场后,观察和分析现场,掌握现场的构成因素,并初步构思出整个报道的框架;要不断加强与摄像工作人员的沟通,在行动上达成默契,以保证镜头能够跟上,不漏掉任何有特色、有价值的画面。

其次,主持人在进行人物采访时,一定要有换位思考意识,以感同身受的真挚情感来推动采访,赢得采访对象的信任。

每一个采访对象都有自己的经历、经验和价值观,生动的生活实践使人们对各自的人生都有着不同的.感受。

主持人在采访他们时,应该以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认识和感受生活和工作,充分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进而主动同他们交朋友,只有让采访对象感受到你的真诚,他才能真诚地对待你的采访,只有这样他才会把最真实、最真切的体会和认识表达出来。

在现场采访中,主持人还要善于营造出融洽的情感氛围,这样会大大淡化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采访对象就会自然地同你交谈。

例如,在做新河生态化工这篇报道的时候,因为报道需要,笔者曾经现场采访了一名电焊工。

在采访中,笔者没有打破他的工作状态,而是拿来一个泡沫板和他面对面坐下,先是聊一些家常,然后逐渐切入正题。

就好像朋友聊天一样,这位电焊工十分真实、真诚地表达了他的观点,使采访工作顺利完成,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要使采访报道处在真实、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这样的报道才有说服力和
感染力。

“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线,在采访报道中,我们不能因为追求画面的效果而去营造现场,这样做只能是“缘木求鱼”,体验式现场报道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把采访报道放在真实自然的状态下进行,顺其自然,感觉真实的生活工作场面,采拍出自然的原生态效果,这样不仅能使观众认同并产生共鸣,同时,也能让被采访者自然而更愿意接受采访。

体验式现场报道应该是自然地记录,不是演戏,采访对象是基层生动鲜明的普通群众,不是演员,因此,在采访报道中,万万不能“折腾”采访对象;主持人也不是演员,而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是“真干”而不是“做秀”。

在拍摄的过程中,应该多用跟拍,能用自然光就不用人工照明;在采访中,主持人与采访对象是处于一种自然交流的状态,不能“教”采访对象怎么说。

例如:在摄制“进社区帮菜农卖白菜”报道时,当看到小区里一位大妈独自一人扛一袋面粉回家,作为主持人,笔者主动过去帮大妈把面粉扛上七楼。

摄像师及时发现这一情况,运用“旁观式”镜头,在后面跟拍,记录这一场景。

男主持人在前面扛着面粉,女主持人在后面陪着大妈上楼,由于大妈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扛面粉的主持人身上,所以直到把面粉帮她放好,她才发觉陪着她的也是她喜爱的主持人,一边感谢一边开怀大笑。

我们也顺势对大妈进行了采访,这个时候与其说是采访,倒不如说是在和大妈聊家常,所以大妈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摄像机的存在,整个采访自然、流畅、真实,受到观众的好评。

第四,善于提炼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积极营造与观众的互动是采访报道成功与否关键点。

在现场采访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基层群众在习以为常的琐碎而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往往蕴藏着感人的闪光点,如果现场报道的主持人不能及时将这些闪光点提炼出来,毫无疑问会直接影响采访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因此,笔者认为,除了采访前设计的问题和感受外,主持人自身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是形成一篇精彩采访报道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同时,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还要求主持人能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有价值的材料,善于即兴提出一些启发性、引导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这样的提问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与被采访者的沟通交流中,主持人还要善于即兴总结,总结出这一行业的特点、劳动者的智慧,从而加深人们对这一行业的理解,达到“沟通产生和谐”的效果。

第五,在体验式现场报道过程中,主持人要找准切入点,掌握好现场参与的“度”。

主持人应该意识到在体验式现场报道时,自己是观众的代表。

尤其是作为一名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主持人出现在现场时,现场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主持人在现场出现,这是一种介入,这种介入已经构成现场的一部分,原始的生活状态已经有所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影响现场的真实情况和气氛,怎样介入现场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考虑。

在现场采访的介入方式上,要求实事求是,辩证地看待。

一方面现场介入时,要尽量不干扰采访对象、不改变现场气氛、不破坏现场环境。

另一方面,必要时主持人要积极、主动、适时介入。

利用交流、行为、姿态、表情等手段融入现场,甚至适度调动现场情绪、发掘现场信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爱心白菜进社区”的活动中,笔者作为主持人到达现场后,为避免有“做秀”之嫌,没有一介入就直接卖菜,而是从外围人手,随手捡起地上的塑料袋儿、整理蔬菜包装,从方便居民挑选蔬菜人手,很是随意。

很快有观众认出主持人,攀谈起来,然后主持人再继续深入,帮助居民挑菜、买菜、装袋儿、称重、收钱,并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完成采访。

作为一种公益性的体验式现场采访报道活动的介入,就要求主持人不要摆拍、不做秀,应该是主持人的身体力行,这样才不会引起观众的反感,才会把公益活动做好、做实。

因此,笔者认为,在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活动中,主持人的现场活动及现场表现,既会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以及现场气氛等因素,又会直接构成采访现场的成分。

所以,在现场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所有的感官,融入到事实中去,参与到工作实践中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观众地参与意识,产生出身临其境的感受,主持人也会因此拉近同观众之间的距离。

如何真正实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走转改”活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

走基层、走进劳动者们中间,会发现新闻的源头活水是基层群众,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地俯下身子,沉下心来,用心体验,就一定会做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时代的新闻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