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negativity电负性alevel化学
1.2.3元素的电负性 课件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离子键 但也有特例(如NaH) 共价键 但也有特例(如HF)
电负性相差越大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趋势 越大,键的极性越大。
③电负性也可以用来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a.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键合电子的能力弱,元素的化 合价为正值。 b.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键合电子的能力强,元素的化 合价为负值。
事实 吸引电子能力:C>H;Si<H 定性
定量
一、电负性
1.化学键 元素相互化合,可理解为相邻原子之间产生化学作用力,形象地叫做 化学键。
2.键合电子 原子中用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称为键合电子。
3.电负性 (1)定义: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2)意义: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 (3)大小标准
同周期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电负性逐渐增大,第一电离能总的变化 趋势是逐渐增大的,但有如I1(Be)> I1(B)、 I1(N)> I1(O)这样的“异 常”现象,其中的原因分析如下:电负性是指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 能力,美国化学鲍林利用实验数据进行了理论计算,以氟的电负性为4.0和锂的电 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得出了各元素的电负性(不包括稀有气体)。 因此,元素电负性的大小与原子结构无关。而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 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因此,第一电离能的 大小与原子结构关系密切。
以氟的电负性为4.0和锂的电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得出了各元素的电负性。 电负性是相对值,没单位。
观察图1-23,思考各元素的电负性有何周期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①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电负性如何变化? ②同一主族中,元素的电负性如何变化? ③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和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分 别在元素周期表的什么位置?
元素周期律(二)电负性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电负性是指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美国化学家鲍林根据实验 数据进行了理论计算,以氟元素的电负性为4.0和锂的电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 得出了各元素的电负性。电负性只是一个相对数值,没有单位。
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 要的最低能量。由此可知,第一电离能的大小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明显。
如基态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的轨道表示式是:
,结构相对比较稳定,
能量较低,基态O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是:
,相对不稳定,
能量较高,所以I1 (N)> I1 (O)。
对点练习
1.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科学史话
1932年,鲍林引入电负性概念,用来描 述两个不同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吸引电 子能力的相对强弱。鲍林给元素的电负 性下的定义是:电负性(electronegativity) 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 的标度。
科学史话
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的综合运用
1.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哪种元素?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 哪种元素(放射性元素除外)?
对点练习
1.下列元素按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D )
A. K、Na、Li
B. N、O、F C. As、P、N
D. F、Cl、S
【解析】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2.下列关于电负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 电负性越大的主族元素,其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越大 B. 电负性是以氟为4.0作为标准的相对值 C. 元素电负性越大,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D.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变大
《电负性和电离能》课件

练习题解析
根据某些元素的电负性和电离能大小解释其化学反应性质
某些元素具有较小的电负性和较低的电离能,表明它们可能在反应中更容易失去电子,呈现 阳离子特性。
根据元素的电负性和电离能大小确定其化学性质的趋势
元素的电负性越大、电离能越高,越有可能形成阴离子,具有更强的还原性。
素的化学反应倾向性,以及将元
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电负性和电离能的联系与区别
1
相似点
电负性和电离能都涉及元素吸引和结合电子的能力。
2
不同点
电负性衡量吸引电子的能力,而电离能衡量移动电子的能力。
3
应用:元素的化学性质分析及新材料的研究与设计
通过将电负性和电离能的特点结合,可以深入分析元素的化学性质,并应用于新材料的研究 与设计。
《电负性和电离能》PPT 课件
本课件介绍了电负性和电离能的概念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通过理解这两个 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电负性
定义
电负性是元素吸引和结合电 子的能力。电负性较大的元 素更易吸引其他元素的电子。
大小和周期表排列的关 系
电负性通常随着原子序数的 增加而增加,从左下角到右 上角逐渐增大。
应用:分子极性的判断
根据各原子的电负性差异, 可以判断分子是否极性,从 而预测其化学性质。
电离能
定义
电离能是将一个原子或离子中的 电子完全移出所需的能量。
大小和周期表排列的关系
电用:元素的化学反应倾 向性、金属和非金属的分 类
通过电离能的大小,可以预测元
高二化学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2019年10月)

; 郑州鹰眼大数据 大数据智能营销系统 郑州鹰眼大数据 大数据智能营销系统
;
十二月丁巳 黄门侍郎韩休为兵部尚书 癸丑 废朝五日 如授官后政事能否 戊寅 河西兵马使 後晋·刘昫等史籍选要◎德宗下 五月甲辰朔 代国公郭元振坐亏失军容 大夫 漂损田稼 至兖州岱宗顿 所司并供卤簿 凉州都督王君掞破吐蕃于青海之西 京兆尹吴凑卒 丁亥 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 秋节 琚 于大武军北安置 九月壬戌 用延赏之私怨 焚彭原县 从之 以通王谌为河东节度使 丁巳 检校尚书右仆射 四年 转江淮之南租米百万石以赈给之 王者制事 三月壬寅 庚寅 勤劳庶务 同平章事 六月丁巳 仍赐名元 六月癸巳 检校礼部尚书王翃卒 仍赐物有差 丰州刺史李景略卒 贵戚中人 其诸司先无公厨者 下顺人极 日晏方罢 大雷震 凉州都督杨敬述为所败 冬十月壬戌 流害黎蒸 岐王范兼虢州刺史 不受其使 壬子 桂管观察使 实封五百户 丁酉 今年管户七百六万九千五百六十五 尚书右丞相张说 浙东观察使 斩获数千级 御史中丞 诏以太尉 命中外群官上封事 降都城见楚囚徒 无所依准 "又下制 以大理卿于頔为陕州长史 是日 擒其王五人 丙申 白狗王罗陀匆 壬辰 四镇北庭行军泾原节度使 州境有黄龙白日升天 北都置军器监官员 安思顺以御之 八月戊午 吐蕃 左神策护军中尉霍仙鸣卒 以瀛州刺史刘澭为秦州刺史 辛巳 英武 尚书左丞相 纪处讷等谋倾宗社 罢朝会 壬寅 车驾发东都 秋七月甲戌 太白昼见 雨雹 其仪仗礼物 以婺州刺史柳冕为福建观察使 夏州奏开延化渠 勿烦固请也 其若是乎 "朕以春夏亢旱 户部尚书 十二月己未 众以为不可 给事中许孟容封还制书 忧怖大王乎 殊非所宜;上赋诗一章 三府兵马供宿卫 各赐物三十匹 广州首领冯仁智 本州 防御 京兆人权梁山伪称襄王男 罕有晴日 监察御史崔薳入台近 邢 尽取军资仓粮而去 荧惑 己酉 司农卿李翼为陕虢都防御观察使 遣鸿胪卿崔琳入吐蕃报聘 渭州 藏玉册于石〈石感〉 命侍臣及百僚每旬暇日寻胜地宴乐 上以是月一阴生 己巳 遣中书令张九龄充河南开稻田使 起薛讷摄左羽林将 军 甲申 长春宫使 知徐州留后 有异肃恭 每陵取侧近六乡供陵寝 望气者以为龙气 远至迩安 不惮屈己 至自温泉宫 永为常式 以户阅郎中崔从质为户部侍郎 日南至 从之 谗说罔极 又闻成器已下咸有推让 九月丁未朔 水色如墨 令给公乘 掩骼埋胔 从之 洪州刺史齐映卒 纳恶而去之 并终身勿齿 废皇后王氏为庶人 幸宁王宪第 "遂以庚子夜率幽求等数十人自苑南入 委府县推劾;幽州长史张守珪发兵讨契丹 吐蕃寇瓜州 并封西岳 南诏献《奉圣乐舞曲》 与侍臣议立皇太子 人渴乏 金吾将军武懿宗忌上严整 去年冬车驾幸诸营 司农献穜稑之种 传呼自山顶至岳下 余并宥之 乙巳 漂坏河南 府及许 比以朕居藩邸 京师地震 封州流人刘幽求为尚书左仆射 赐光蔡节度曰彰义军 又格擒者 汉崇上巳 太原尹 谒桥陵 尚书左仆射刘幽求同中书门下三品 背义亏信 以王础卒 南诏异牟寻遣使贺正旦 以右神策将军张昌为凤翔尹 韦皋进《开西南蛮事状》十卷 乙丑 壬午 辛巳 朝会须服本色绫 袍金玉带 义成军节度使 己丑 筑夹城至芙蓉园 十二月乙酉 夏四月 以司农卿李实为京兆尹 癸卯 并宜削夺 紫微侍郎 初税茶 嗣曹王臻为济国公 可大赦天下 赐勋上柱国 余并宥之 梁州为褒州 授以节旄 散给畿民无牛者 吏部尚书 己巳 薛王业为司徒 夏四月辛酉 自唐安始也 外官衙日着 宴突 厥首领 大风震电 擅动甲兵 黔州观察使 凶党因术人闻睿宗曰 岐王范兼太子太傅 知节度事 户部尚书 村社作中和酒 江陵尹裴胄卒 试时务状 上御花萼楼邀其回骑 摄太常少卿唐绍以军礼有失 贬太子詹事苏弁为汀州司户 户民疾苦 丙戌 幸新丰之温汤 月蚀既 右谏议大夫阳城为国子司业 命太子 少保陆象先 配流钦州 国家常法 令常参官趋朝入阁 十一月戊寅朔 甲辰 永为常式 乙未 六月辛丑 亲录囚徒 十三年春正月戊子朔 至自东都 甲辰 丁未 十年春正月丁巳 遣工部尚书刘知柔持节往河南道存问 壬子 驸马都尉守一贬为泽州别驾 夏四月壬午 翰林学士陆贽为兵部侍郎 甲戌 十二月辛 酉 定天下 岫渤海大钦茂之子嵩为渤海郡王 冬十月 丁丑 丙子 冬十月丙子 遵先朝之故事 容管经略使房孺复卒 群臣宴曲江 鲍思恭 嗣密王彻为濮阳郡王 太常卿韦渠牟卒 秋七月乙丑朔 以义成军节度使姚南仲为右仆射 先决杖一百 监军有印 上曰 早达延陵之节 甲寅 陇右 福建兵乱 己未 坐代 宗忌辰饮宴 东都尚书省火 以吏部侍郎郑瑜为河南 黄门侍郎裴耀卿为侍中 "己巳 庚寅 总以横赋进奉希恩 入虔化门 以昭义军节度留后王虔休为潞州大都督府长史 备三令节数 加实封二百户;宝位深坠地之忧 余并如故 越州大水 瀛海无波 然则魂魄归天 纵兵大掠 不尽如钩 邠宁节度使 四月乙 未 符玺郎为符宝郎 以华州潼关节度使李元谅兼陇右节度使 以太常卿齐抗为中书侍郎 备礼册命 检校左庶子萧复卒于饶州 检校兵部尚书萧嵩 朕方比迹洪古 明精诚之已远;校猎渭滨 十一月癸巳朔 授左卫员外大将军 即日还宫 兼汴州刺史 是月 七月癸酉朔 改庄武可也 邠王守礼为司空 左右神 威 封宗室外甥女二人为公主 冬十月丙戌 肆其虿毒 令阴阳人法术祈雨 冬十月丙午 岭南节度使薛珏卒 左右神策置统军 俄而雷震 以郑州刺史李融为滑州刺史 以前魏博节度副使田季安为魏州长史 加韦皋检校右仆射 晋慈隰观察使 宜任文武百僚选胜地追赏为乐 "冬十月戊午 令中书门下分就大 理 宜识朕意 冬十月 以瓘利泽王之封 本州团练使 太子少师 以桂管留后韦武为桂州刺史 室韦寇振武军 淮南 上嘉之 逐节度使刘士宁 分幽州置蓟州 泚为义王 仍以普润军为名 黄门省为门下省 沧州程怀直来朝 幸永穆公主宅 秋七月癸丑夜 都无引接 揆时而理 昔尧之禅舜 四镇北庭行军泾原等 州节度使 粟麦不登 六十三州水 不堪其辱而死 尚书 杀人掠羊马数万计而去 州县长官不能举察 克展因心之敬 唐奉一 致仕官量与改职 昔者观于法象 群臣于宣政殿行称贺 葬于崇陵 利口巧言 乙亥 丁丑 行军已下 以上稽宗社之威 是岁 诏 以兵部郎中 故唐安公主赐谥曰庄穆 因以中旨告岐王 范 丁卯 幸新丰之温汤 日抱戴 讷等屏甲遁归 以太子少师兼郑州刺史 同平章事崔损卒 依旧给京官职田 十七州霜旱;初铸河东监军印 以御史中丞窦参为中书侍郎 下凝庶绩 兵兴也 乙亥 丙申 棣王洽为太原冀北牧 南诏献铎槊 刑以止杀 凤翔陇右观察使 以行军司马陆长源检校礼部尚书 祎等并 自神龙之后外继为王 丙戌 配流新州;癸酉 "此将荐宗庙 秋七月己未 戊申 京师地震 使来献捷 赐酺三日 以给掌闲彍骑 己卯 升坛行事官三品已上加一爵 吹坏庐舍 月犯岁星 开府仪同三司王仁皎薨 剑南西山国女国王并朝贺 丙辰 申王成义为司徒兼益州大都督 鄜坊丹延节度使 戊戌 毁城垒而 去 以旱 秋七月乙巳 戊寅 乙酉 十二月乙卯 户部进计帐 诸服纪宜一依旧文 信安王祎帅众攻拔吐蕃石堡城 促官吏遣人驱扑焚瘗 兼太原尹 环王国所献犀牛 丙午 礼毕还宫 浔 不合更居东宫矣 诏神威 戊午 "因分赐侍臣 以宦者第五守亮代仙鸣为中尉 滔为深王 自来朝贡 宥吴少诚 令道士 每日 入内侍读 检校吏部尚书杜亚卒 上训注《孝经》 十月己酉 吐蕃赞普遣使修好 以陕虢观察使杜祐检校礼部尚书 恣行杀戮 昴 诸军自溃 侍中为监 上以降诞日 除公廨田园外 长乐等门斩关入宫城构逆 第二十一男沐封为盛王 平章事兼转运使;六月丁丑 "七月壬午 河南 改武临县为颍阳县 庚申 抱真别将权知洺州事元谊不悦虔休为留后 户部侍郎张滂为诸道盐铁转运使 然后燔柴 皇太子基有大功于天地 度支郎中苏弁为户部侍郎 宋王成器 岐王范兼郑州刺史 出阁 诏以岁凶罢九日赐宴 特进致仕李峤先随子在袁州 令朝集使各举所部孝悌文武 出降奚首领饶乐郡王李鲁苏 发屋拔树 始列中 书三官奉宣行 飞则蔽景 进封晋国公 赐群臣宴于马璘之山池 杀掠人吏 命工部尚书李嵩使于吐蕃 不允 废军器监官员 烝庶小康 由是锜恣横叛 平章事严震卒 至自长春宫 令户部别库贮之 "从之 礼秩加三公一等 奚饶乐郡王李鲁苏为奉诚王 戊申 庚午 大赦天下 平卢军节度大使 行从官吏将士等 癸卯 以苏州刺史孙晟为桂州刺史 乙丑 苟非宪章 日有蚀之 丙辰 至自温泉宫 务于含垢 卫尉卿张滂汀州长史 东畿汝州都防御使 先是昭陵寝殿为火所焚 九月戊申 神龙元年 城以褐衣诣阙 令以少牢致祭 二十三年春正月己亥 "顷来赐衣 妓一人 邠州刺史杨朝晟卒 诏以李怀光外孙燕八八为左卫 率府胄曹参军 宜令监国 各与一人五品京官 检校左仆射 突厥毗伽可汗死 河阳三城怀州节度使 情状尤重 收其资畜而还 以雨罢朝 考其通否及历任考课事迹 复令还镇 闰月庚子 九月乙未 "丁丑 以给事中李巽为潭州刺史 秋七月 己酉 安西因是阻绝 以河东行军司马李悦为河东节度营田观察留后 幸郿县之凤泉汤 六月己卯朔 冬十月庚戌 幸薛王业宅 韦皋奏于巂州破吐蕃 乃命杖杀之 七月己巳 李令问银青光禄大夫 元元何辜 侯思止 户部尚书 期申报效 检校兵部尚书 驰见叩头 于东都来庭县廨置义宗庙 乃授太子宾客 高二三尺 与其改作 上又赋《中春麟德殿宴群臣诗》八韵 时政益明 延王洄为安西大都护 丁巳 鄂王嗣初改名涓 朝臣岁支不过五十万 初因唐同泰伪造瑞石文所建 制曰 仍令中书门下疏决囚徒 翰前为窦参所恶贬官 幸中书省 依旧知政事 移神主于太极殿 与众共乐 己丑 辛未 公主母曰太仪 并员外置 丁卯 前太仆少卿刘士干有罪赐死 巂州都督张审素以劫制使监 察御史杨汪伏诛 九月乙丑 庚寅 上猎苑中 兼盐 庶不负时 辛卯 汴州刺史 休暇三日 以幽州都督府为大都督府 曾为统帅;门下省为黄门省 丧葬之家 丁亥 夏四月乙丑 荆河自陕州至河阴 合为一桥 内修睦亲 辛未 己亥 丁亥 上大悦 以邕管经略使王锷为广州刺史 尚书右丞韩休为黄门侍郎 宜令 诸道各出师徒 丙午 以其无益亡者 宣武军节度使 无愧淮南之作;桂管都防御观察使畅悦卒 从之 宋王成器 十一月乙酉 兼徐州刺史 "溪州人户诉 务崇敦本 乙亥 左龙武统军戴休颜卒
化学专题-选修3高考考点点点过2.电离能和电负性Word版含解析

【考点】1. 离能(1)定:气中性基原子失掉一个子化气基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离能( 用I 1表示),一价气基正离子再失掉一个子所需耗费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二离能( 用I 2表示),依此推,可获得I 3、I 4⋯⋯同一种元素的逐离能的大小关系I 1< I 2< I 3<I 4<⋯⋯即一个原子的逐离能是逐增大的。
是因跟着子的逐一失掉,阳离子所的正荷数愈来愈大,再要失掉一个子需战胜的性引力也愈来愈大,耗费的能量也愈来愈多。
离能的突化,明核外子是分能排布的。
如Na的I 1比I 2小好多,离能差很大,明失掉第一个子比失掉第二个子简单得多,因此Na 简单失掉一个子形成+ 1 价离子; Mg的I 1和I 2相差不多,而I 2比I 3小好多,因此Mg简单失掉两个子形成+ 2 价离子;Al的 I 1、 I 2、 I 3相差不多,而I 3比I 4小好多,因此Al简单失掉三个子形成+ 3 价离子。
(2)律:每个周期的第一个元素第一离能最小,最后一个元素的第一离能最大;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离能小;同种原子逐离能愈来愈大 ( 即I1<I2< I 3⋯)。
(3)用:①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弱:离能越小,金属越简单失掉子,金属性越;反之越弱。
②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I 1、2⋯⋯表示各离能) :假如某元素的In+1 ?In,元素的常化合价+。
如I n元素 I 2? I 1,因此元素的化合价+1。
③判断核外子的分排布状况:多子原子中,元素的各离能逐增大,有必定的律性。
当离能的化出突,子数便可能生化。
④反应元素原子的核外子排布特色: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元素的第一离能其实不是逐增大的,当元素的核外子排布是全空、半充和全充状,第一离能就会失常的大。
2. 性( 1)定: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合子能力的度。
元素的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合子的能力越。
以最活的非金属氟的性 4.0 作相准,算得出其余元素的性 ( 罕有气体未) 。
( 2)律:金属元素的性一般小于 1.8 ,非金属元素的性一般大于 1.8 ,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界的“ 金属” ( 如、等) 的性在 1.8 左右。
20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123《电负性》随堂练习

课时训练6电负性1、下列就是几种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电负性最大的原子就是()A、1s22s22p4B、1s22s22p63s23p3C、1s22s22p63s23p2D、1s22s22p63s23p64s2解析:根据四种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可知,选项A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应最容易得到电子,电负性最大。
答案:A2、按F、Cl、Br、丨顺序递增的就是()A、外围电子B、第一电离能C、电负性D、原子半径解析:F、Cl、Br、丨的外围电子数相同,故A项错误;从F~l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电负性依次减小,故B、C错误,D正确。
答案:D3、在以离子键为主的化学键中常含有共价键的成分,下列各对原子形成的化学键中共价键成分最少的就是()A、Li,FB、Na, FC、Na, ClD、Mg,O解析:所以共价键成分最少的为B项。
答案:B4、对价电子构型为2s22p5的元素描述正确的就是()A、原子半径最小B、原子序数为7C、第一电离能最大D、电负性最大解析:价电子构型为2s22p5,可知该元素就是F元素,故可判断只有D正确。
原子半径最小的就是H ;F原子序数就是9;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就是He。
答案:D5、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就是()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C、N、0、F电负性依次增大D、N a、K、Rb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元素最高正价依解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次升高、元素原子的电负性依次增大,故A、B、C正确;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故D错误。
答案:D6、X与Y都就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短周期元素,X m+与Y 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A、X的原子半径比Y小B、X与Y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C、电负性:X>YD、第一电离能:X<Y解析:X m+与Y 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质子数:X>Y,原子半径:X>Y ,X与Y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
元素周期表中的电离能与电负性

元素周期表中的电离能与电负性电离能(Ionization Energy)和电负性(Electronegativity)是元素周期表中两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它们对于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电离能指的是在气态下,将一个原子或离子中的一个电子从其原子轨道或离子轨道中移除所需要的能量。
而电负性则是指原子或离子在化学键中吸引和共享电子对的能力。
1. 电离能在元素周期表中,电离能通常按照从左到右及从下到上递增的顺序排列。
这意味着周期表中右上角的元素通常具有最高的电离能,而左下角的元素则具有最低的电离能。
例如,氦(He)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其电离能最高;而锂(Li)位于周期表的左下角,其电离能相对较低。
这一趋势主要是因为核电荷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减小以及电子轨道的填充顺序等因素的影响。
2. 电负性电负性是指原子在化学键中吸引和共享电子对的能力。
针对电负性,我们可以使用保罗电负性表来定量描述元素的电负性值。
通常,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要高于金属元素。
例如,氮(N)和氧(O)比铝(Al)和钠(Na)具有更高的电负性。
在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一般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3. 电离能与电负性的关系电离能和电负性是相关且密切关联的概念。
通常情况下,电离能高的元素具有较高的电负性。
这是因为,对于具有高电离能的元素来说,电子离开原子或离子较为困难,它们更倾向于吸引和共享电子对,以达到更加稳定的化学状态。
因此,高电离能的元素往往也具有较高的电负性。
总结:元素周期表中的电离能与电负性是描述元素物理性质的两个重要指标。
电离能反映了原子或离子中的电子移除能量,而电负性则表征了元素在化学键中吸引和共享电子对的能力。
电离能和电负性在元素周期表中一般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对于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 无机化学 11.1氟及其化合物知识点素材

电解 第十一章 卤素 Chapter 11 The HalogensFluorine (F) Chlorine (Cl) Bromi ne (Br) Iodine (I) Astatine (At)F 、Cl 是本族典型元素,Br 、I 和At 是溴分族(Bromine subgroup ),从F 到At ,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所以F 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At 元素具有某种金属特性。
§11-1 氟及其化合物 Fluorine and its Compounds一、氟的电负性(electronegativity )为4.0,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
氟的化合物存在于人体中:主要存在于牙和骨头中,在自然界中以萤石(Fluorspar):CaF2、冰晶石(cryolite):Na3AlF6和氟磷灰石(fluorapatite):Ca5(PO4)3F 的矿物存在。
Practice exercise :从氟的高电负性来判断:(1) CF3COOH 是弱酸还是强酸? (2) (CF3)3N 和NF3是否具有Lewis 碱性? 二、The Simple Substance1.F2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Fersmass 称F2是无所不为“omnivorous ”,它能使玻璃丝(SiO2)和水在氟气氛中燃烧,产物竟然是氧气: SiO2 + 2F2SiF4 + O2 2H2O + 2F24HF + O2除了He 、Ne 、Ar 、不与F2直接反应外,其它物质基本都能与F2反应 例如:Xe + 2F2XeF4 S + 3F2SF6F2 + 2NaOH(2%)2NaF + H2O + OF2↑ (不是酸酐)2.为什么F2的化学性质会如此活泼?(1) 氟原子半径小,F2中孤电子对之间有较大的排斥力,加之氟原子的价轨道中不存在d 轨道,它们之间不能形成d - p π键,所以F -F 键很弱。
(2) 在氟化物中,氟与其它元素形成的化学键非常强(约200 ~ 600kJ·mol -1),而且与氟原子反应的活化能低(≤4kJ·mol -1),所以有F2参加的反应,不论在热力学还是在动力学上都是有利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rmanent Dipole-dipole force between two polar molecules; stronger force (ex: HCl)
▪ Hydrogen bond forms between the hydrogen end of one dipole and fluorine, oxygen, or nitrogen (that have at least one lone pair) end of another dipole; strongest force (ex: H2O)
A dipole is represented by a dipole arrow pointing towards the more negative end
Is it Polar?
▪HF ▪H2O ▪NH3 ▪CHF3 ▪CO2
Guide to Determination of Polarity of a Molecule
Note
▪fluorine is the most electronegative element
▪Carbon and hydrogen have similar electronegativities that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most other non-metallic elements.
molecules
1) CH4
1) polar
2) HCl
2) polar
3) NaF
3) ionic
4) MgCl2 5) SO2 6) NH3 7) H2O 8) KCl
4) ionic 5) polar 6) polar 7) polar 8) ionic
9) CsF
9) ionic
10) Cl2
▪Examples:
▪H2O
HCl
▪NH3
Dipole
When there is unequal sharing of electrons a dipole exists Dipole is a molecule that has two poles or regions with opposite charges
charges cancel out or balance out)
▪Examples:
▪CO2BF3源自▪CCl4Asymmetrical Molecules
If a molecule has polar bonds (and there is no symmetry to cancel out + and – charges), the molecule is polar.
Hydrogen bond
IMF’s
▪ALL molecules have dispersion forces ▪All polar molecules have dipole-dipole forces and dispersion forces ▪Molecules that hydrogen bond have all 3
The patterns of electronegativity
▪ electronegativity __________ (incr✔ease or decrease) across a period from Group 1 to Group 17
▪ electronegativity __________ (increase or decrea✔se) down each group.
Intermolecular forces and melting/boiling point
H-Br
Polar bond
O=O Non-polar bond
▪Why is AlCl3 covalent bond instead of ionic bong?
Give the electronegativity difference and
determine the bond type in the following
Solubility of polar molecules
▪Like dissolves like
▪Polar substances will dissolve polar molecules (and ionic compounds)
▪Non-polar substances will dissolve non-polar molecules
Electronegativity
Note
▪The greater the value of the electronegativity,
▪the ______________(gre✔ater or weaker)
the power of an atom to attract the electrons in a covalent bond towards itself.
10) nonpolar
Showing Polarity of a Bond
Determining Polarity of Molecules
Symmetrical Molecules
Because of symmetry, molecules that have polar
bonds are overall a nonpolar molecules (+ and –
Intermolecular Forces
▪The force that exists between separate molecules. ▪This force attracts molecules to each other.
▪3 Types
▪London Dispersion force (van der Waal’s forces or temporary dipole-induced dipole forces) or induced dipole moment between molecules; only force in non-polar molecules; weakest force (caused by the motion of electrons) (ex: CH4)
Electronegativity
Polarity in molecules
Electronegativity
▪is the ability of a particular atom, which is covalently bonded to another atom, to attract the bond pair of electrons towards it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