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通信原理labview实验报告
labview试验报告

labview试验报告Labview 课程作业学号:21113009姓名:刘培峰1、按如下要求创建⾯板和流程图,⾯板上要求显⽰信号频率、采样频率、采样点数、相位差等信息和两信号的曲线图,并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两信号信号频率100Hz,采样频率1000 Hz,采样点数30,利⽤互相关函数求取两个同频信号的相位差φ,并将两信号的数据记录到数据⽂件中。
信号1:y1=15sin(ωt+π/6)信号2:y2=30sin(ωt+π/3)解:1、新建⼀个VI,打开前⾯板,为了显⽰信号曲线图,通过“控件—新式—图形—波形图”建⽴⼀个波形图,改名为“函数波形图”。
然后通过“控件—新式—数值—数值显⽰控件”建⽴⼀个数值显⽰控件,改名为“相位差”。
2、打开程序⾯板,通过“函数—信号处理—波形⽣成—正弦波形”建⽴两个“正弦波形”,以产⽣所需波形。
选中“进⾏连线”⼯具后,右键点击“正弦波形”图标,通过“创建—输⼊控件”来新建“频率”、“幅值”、“相位”、“采样信息”的输⼊控件。
因为两个函数的频率和采样信息相同,故建⽴⼀个“频率”输⼊控件和⼀个“采样信息”输⼊控件,可以供两个“正弦波形”使⽤。
3、为了得到两个函数的波形,通过“函数—编程—数组—创建数组”新建⼀个“创建数组”,将两个“正弦波形”的输出通过“创建数组”,数组的输出与波形图相连,即可通过波形图观察两个函数的图形。
4、为了保存两个波形的信息,通过“函数—编程—⽂件I/O—写⼊测量⽂件”,建⽴⼀个“写⼊测量⽂件”,将步骤3中数组的输出与“写⼊测量⽂件”中的信号连接,即可通过保存⽂件来保存两个函数的信息。
5、通过“编程—簇与变体—解除捆绑”来建⽴⼀个“解除捆绑”,将函数的“采样信息”通过“解除捆绑”来分为“采样频率”和“采样数”两个数据。
6、通过“函数—信号处理—信号运算—互相关”建⽴⼀个“互相关”函数。
将两个“正弦波形”的输出分别通过“互相关”的“X、Y”通道输⼊。
labview的通信原理课程实验设计

labview的通信原理课程实验设计
LabVIEW通讯原理课程实验设计旨在通过LabVIEW,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
实验的本质是使用LabVIEW对标准的数字通信系统进行模拟,以检测其行为特性。
这些特性包括信号处理、信道模型和数据传输等。
实验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
LabVIEW通讯原理实验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要掌握LabVIEW各种功能,学习如何使用它来模拟数字通信系统,理解一些基本概念,例如基带,脉冲编码调制(PCM),归一化差分码,误码检测和纠错等。
其次,要学会如何搭建模拟通信系统,具体来说,就是要掌握如何在LabVIEW中实现想法,实现发送信号,建立信道,模拟星座图等。
最后,要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分析,以了解实际结果是否与理论相符,然后根据结果调节信道和参数,来达到最佳模拟效果。
LabVIEW通讯原理实验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应用技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
此外,实验也有助于学生了解LabVIEW的技术原理,从而熟悉LabVIEW的软件工具,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灵活运用LabVIEW。
通信原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2. 掌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技术。
3. 熟悉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过程。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三、实验器材1. 通信原理实验箱2. 双踪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信号分析仪5. 计算机四、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部分。
1. 模拟通信:模拟通信是指将声音、图像等模拟信号通过调制、解调、放大、滤波等过程,在信道中传输的通信方式。
模拟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后,再将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2. 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是指将声音、图像等模拟信号通过采样、量化、编码等过程,转换为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的通信方式。
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后,再将数字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五、实验内容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2)放大与滤波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放大和滤波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放大和滤波的基本原理。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与解码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编码和解码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编码和解码的基本原理。
(2)调制与解调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六、实验步骤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调制和解调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放大与滤波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放大和滤波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与解码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编码和解码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调制与解调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调制和解调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调制过程将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解调过程将传输的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word完整版)LabVIEW实训报告

目录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实训目的 (8)二、实训器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三、实训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实训步骤 (8)五、心得体会 (15)绪论散热器在生活中大家应该都见过并且使用过.首先散热器是用来传导、释放热量的一系列装置的统称。
散热器工作原理是散热器主要靠对流,如果对流被破坏,热效率会被大大降低。
传统的家居装饰往往是包暖气罩,而根本不考虑最基本的物理原理——热对流,是取暖设备的正常供暖遭到破坏。
热空气轻,冷空气重,因此,空调装在高处,目的是让冷气从头而降,散热器装在低处,易于热气上升。
加强对流才能迅速提高热量,取暖费就不白交。
散热器的结构可以分为弯头形式同集箱形式,弯头形式主要用在蒸汽加热空气,导热油加热空气等,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弯头可以伸缩散热管不容易拉裂,缺点是管与端板处易漏风,解决方法是把弯头用钢板全部封住焊死;集箱形式的散热器也可以用在蒸汽加热空气,导热油加热空气等,这终结构在高温或温差变化的情况下管子容易拉裂,所以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设计成浮头式。
散热器的种类:1.水冷散热器:水冷散热器水冷系统一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热交换器、循环系统、水箱、水泵和水,根据需要还可以增加散热结构。
而水因为其物理属性,导热性并不比金属好(风扇制冷通过金属导热),但是,流动的水就会有极好的导热性,也就是说,水冷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与其中散热液(水或其他液体)流速成正比,制冷液的流速又与制冷系统水泵功率相关。
而且水的热容量大,这就使得水冷制冷系统有着很好的热负载能力。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LABVIEW 2.1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实验1掌握用Labview 产主随机数的方法实验2统计随机数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及相关函数特性实验3产生m 序列信号源,验证m 序列的伪随机性以及伪随机序列的自相关函数的双值特性。
实验4模拟产生AWGN 及ISI 信道,添加到数字通信仿真系统中实验1 随机数产生及直方图统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在一般微型计算机上产主随机数的方法。
(2)统计随机数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
二、实验内容1.用计算机产生[0,1]均匀分布的(伪)随机数。
2.由[0,1]均匀分布随机数产生其它分布的随机数,例:正态N (0,l )分布的随机数。
3.用直方图统计随机数的分布密度。
三、实验设备微型计算机及其高级程序语言编译环境,例C++、FORTRAN 、PASCAL 等,也可以应用工程计算工具软件如MA TLAB 等。
四、实验原理1. 计算机产生均匀分布随机数在计算机算法中,为实现方便,通常使用伪随机数(序列)来代替(真)随机数。
伪随机序列是有周期性的数值序列,当其周期N 相对很大时,统计特性一定程度上逼近随机序列,故效果与(真)随机数相近。
2. 高斯分布随机数的获得实际研究当中,高斯(正态)分布是经常被使用到的数学模型,可以近似描述很多随机事件的统计特性。
,我们可以采用非线性变换法,对比较容易产生的均匀分布随机序列进行变换,(近似)得到高斯分布随机序列。
22/112cos )ln 2(R R X c π-=公式中,若R 1和R 2是[0,1]区间两个均匀分布随机变量,理论上可以证明X C 是标准正态分布(均值为0,方差为1的高斯分布)的随机变量。
3. 直方图对于一个随机变量,假如我们知道它是正态的(或其它分布形式)我们可以从随机变量的抽样估计它的均值和方差,从而得到它的分布密度函数。
预先对一个随机变量分布一无所知,要估计它的分布密度函数可借助于直方图统计方法:设有图1所示密度函数f x (x)把随机变量X 的取值量化,量化阶为2ε,例如对于以x =2为中心的量化阶内,如果ε足够小。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基本的通信原理和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2. 掌握各种调制解调技术以及通信信号的传输方式;3. 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实验设备和器材:1. 信号发生器2. 采样示波器3. 调制解调器4. 麦克风和扬声器5. 示波器6. 功率分贝计7. 电缆和连接线等实验原理:通信原理主要涉及调制解调、传输媒介、信道编码和解码等方面的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内容为调幅、调频和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的验证,以及传输信号质量的评估和性能测量。
实验步骤:1. 调幅实验: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正弦波信号调幅到载波上,并使用示波器观察调幅波形,记录幅度调制度;2. 调频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调制信号,将其调频到载波上,并使用示波器观察调频波形,记录调频的范围和带宽;3. 数字调制实验:使用调制解调器进行数字信号调制解调实验,并观察解调的信号质量,记录解调信号的正确性和误码率;4. 信号质量评估:使用功率分贝计测量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信噪比和失真程度,并记录测量结果;5. 性能测量:采用示波器和其他测量设备对通信系统的带宽、传输速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1. 对于调幅实验,观察到正弦波信号成功调幅到载波上,并记录幅度调制度为X%;2. 对于调频实验,观察到调制信号成功调频到载波上,并记录调频的范围为X Hz,带宽为X Hz;3. 对于数字调制实验,观察到解调后的信号正确性良好,误码率为X%;4. 信号质量评估测量结果显示信噪比为X dB,失真程度为X%;5. 性能测量结果显示通信系统的带宽为X Hz,传输速率为X bps。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通信原理中的调制解调技术和信号传输方式,并且成功进行了调幅、调频和数字调制解调实验。
通过信号质量评估和性能测量,我们对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例如在数字调制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解调算法,提高解调的正确性。
labview专题实验报告

扩展要求:正弦信号的发生及频率、相位的测量
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双路正弦波发生器,其相位差可调。
设计一个频率计
设计一个相位计
分两种情况测量频率和相位:
在一般情况下,+p/2 >φ>-p/ 2,1 > COSφ> 0, 。这时,正值功率的时间长于负值功率的时间,即电源对电路提供的能量大于电路回授给电源的能量。
所以,在下述实验中,我们以一般单相交流电路为基础,其中有功功率P=UICOSφ,功率因数=COSφ,无功功率Q=UIsinφ,视在功率(S)、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我们称为功率三角形。得S*S=P*P+Q*Q,且COSφ= P/Q。
电阻元件的瞬时功率p=ui=UI(1-Cos2ωt)。
瞬时功率是Δt趋近于0时的功率p=lim(Δt–0)W/Δt=lim(Δt–0) F*s*cosθ/Δt = F*v*cosθ。
其中v是瞬时速度,W是功,s是位移,θ是力与位移或速度的夹角。
在正弦稳态电路中我们知道P(t)=u(t)*i(t)。
在这里都是瞬时值,其中u(t)和i(t)是用正弦表示的函数。
前面板如下:
程序框图:
实验小结:
实验一的扩展内容为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的增添。在实现了虚拟信号发生器的基础上又实现了双路的信号发生。于此同时,实现了信号的相位差可调。
在最初设计时,我们本是考虑可以设计两个信号的相位可以同时调节,又可以独立调节相位差,但是考虑这两者之间似乎有些矛盾。于是最后决定令其中一路信号的相位为0,这样,只要调节另一路信号的相位,就可实现相位差的调节。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优秀范文5篇)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通信原理实验报告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步骤:(详细记录你的实验过程)例如:(1)安装MATLAB6.5软件;(2)学习简单编程,画图plot(x,y)函数等(3)进行抽样定理验证:首先确定余弦波形,设置其幅度?、频率?和相位?等参数,然后画出该波形;进一步,设置采样频率?。
画出抽样后序列;再改变余弦波形的参数和抽样频率的值,改为。
,当抽样频率?>=余弦波形频率2倍时,怎么样?否则的话,怎么样。
具体程序及图形见附录1(或者直接放在这里,写如下。
)(4)通过DSP软件验证抽样定理该软件主要有什么功能,首先点“抽样”,选取各种参数:a, 矩形波,具体参数,出现图形B,余弦波,具体参数,出现图形然后点击“示例”中的。
具体参数,图形。
4、思考题5、实验心得6、附录1有附录1的话有这项,否则无。
第二篇: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必做题目1.1 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1.1.1 实验目的1)了解无线信道各种衰落特性;2)掌握各种描述无线信道特性参数的物理意义;3)利用MATLAB中的仿真工具模拟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
1.1.2 实验内容1)基于simulink搭建一个QPSK发送链路,QPSK调制信号经过了瑞利衰落信道,观察信号经过衰落前后的星座图,观察信道特性。
仿真参数:信源比特速率为500kbps,多径相对时延为[0 4e-06 8e-06 1.2e-05]秒,相对平均功率为[0-3-6-9]dB,最大多普勒频移为200Hz。
例如信道设置如下图所示:移动通信系统1.1.3 实验作业1)根据信道参数,计算信道相干带宽和相干时间。
fm=200;t=[0 4e-06 8e-06 1.2e-05];p=[10^0 10^-0.3 10^-0.6 10^-0.9];t2=t.^2;E1=sum(p.*t2)/sum(p);E2=sum(p.*t)/sum(p);rms=sq rt(E1-E2.^2);B=1/(2*pi*rms)T=1/fm2)设置较长的仿真时间(例如10秒),运行链路,在运行过程中,观察并分析瑞利信道输出的信道特征图(观察Impulse Response(IR)、Frequency Response(FR)、IR Waterfall、Doppler Spectrum、Scattering Func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科技大学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通信1303
学号:41356071
姓名:李成钢
同组成员:陈灿,安栋,张秋杰,王亮
实验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 年 1 月14 日
实验二PAM 信号的labview 实现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 AMI、HDB3、CMI 和双相码的编码规则。
2.根据编码规则,自主设计完成以上码的编译码实验。
二、实验仪器
计算机一台,labview2013 软件
三、实验内容
根据几种常规线路码型的编码规则,在 labview 仿真软件上,自
主设计完成 AMI、HDB3、CMI 和双相码的编译码实验,得到正确的编
码波形。
四、实验步骤
1.AMI码:首先在前面板上插入预输入的数组行,插入两行,分别表示要输入的消息码以及经过程序变换后的显示码,数组位数相同,然后设置一个波形显示用的仪器来显示输出的波形,设置好后进入程序设计页面。
在程序设计页面,为程序添加一个while循环以实现程序可控,因此在里面添加stop模块同时显示停止按键在前面板上,接着我们开始处理输入的数组元素,
首先添加for循环,将处理后的数组大小置入for循环来控制for循环的次数,然后将数组通过索引来与1进行比较,所谓索引即将按顺序输入的数组依次派出,同时添加一条件结构,若输入为1则进入条件结构真,否则进入假,条件结构为真时,由于此时为1,AMI码要求连续的1按+1,-1电平来计,而AMI 码为半占空波形,故连续的1应分别为(+1,0),(-1,0),因此我们要用到子VI(判断整除,下文讨论)来实现逢偶数个1时,就会输出(-1,0),同时还必须统计1的总数,而显示的码不显示半占空的电平,因此将显示的AMI码处输出+1和-1,显示的波形处送入(+1,0),(-1,0),成假时显示的AMI 码处输出0,显示的波形处送入(0,0),由于输出处为二维数据,因此用到子VI(nrz将二维转换为一维,见下文),在数据输出处使用层叠氏顺序结构以连接输入的数据。
子VI:(判断整除)在前面板添加两个数据输入控件以及布尔逻辑显示控件,将输入的一的个数通过计数器统计,与2整除便得到逢偶数条件结构为假,逢奇数条件结构为真,以此来区分偶数个1与奇数个1的区别。
(nrz二维转一维)在前面板分别添加二维数组和一维数组控件,一维值预设定为0,二维输入与一维混编输出为一维数组。
2.CMI码: AMI码类似,但由于CMI码并不是半占空波形,输入奇数个1时,输
出为(1,1),输入偶数个1时,输出为(0,0),而输入为0时,输出为(0,1),因此用到一个表示电平的子VI(0,1到+1,-1)即0表示+1电平,1表示-1电平。
3.HDB3码:将输入的0进入连0判断器,若为连续输入的4个0,则考虑其前面输入的1的奇偶个数,若为奇数个1则将破坏键V替换到第四个0处,并考虑最近1的符号,为+则为V,为-则为-V,若前面有偶数个1,则依然将破坏键替换到第四个0处,此时在第一个0处加入B,若最近的1符号为+,则为-B00-V,若最近的1符号为-,则为B00V,且B当作1来看,1之间符号依然是正负交替,其它码型按正常输入。
在最后输出处,用到了子VI:(字符串转数值)将带有B,V
的码变为相应的1,-B,-V则变为相应的-1,以此在波形上显示出来。
4.数字双相码:将输入的0表示为(0,1),输入的1表示为(1,0)即可,其它与CMI码类似。
五、实验结论及思考
1,AMI码输入11100100001,码及波形如图
CMI码输入11100101000,码及波形如图
HDB3码输入100001100001000011,码及波形如图
数字双相码输入11100100110,码及波形如图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1)AMI码在输出时,又要输出半占空波形,又得不显示半占空码型,这里想了很久,后来通过分别输给波形带半占空的码和输给码型显示器不带半占空的码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2)HDB3码在之前对书上概念也不熟悉时去想毫无头绪,在老师讲了一种可行方案通过判断连0的数目来置入破坏键后,我们开始按照这种想法去做,但是
符号问题又得不到解决,不能先将带1的符号进行+,-区分,而是等到置入了破
坏键后,在进行符号判断。
(3)HDB3码在最后波形显示不出B和V,最后采用一个转换函数将B,V转换为1,-B,-V转换为-1才得到解决。
实验体会:
通过实验,我们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了解了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等波形特点并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我们掌握绝对码、相对码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变换关系,掌握了相对波形与2PSK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绝对码波形与2DPSK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并对2ASK、2FSK、2DPSK信号有了进一步了解。
教师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