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凤冈县茶叶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合集下载

凤冈茶叶“不允许生产独芽”之我见散文

凤冈茶叶“不允许生产独芽”之我见散文

凤冈茶叶“不允许生产独芽”之我见散文凤冈茶叶标准如何走?核心还是两条,一是锌硒特色,二是有机品质;除此之外,都是皮毛。

一个茶叶企业要做到这两点,主要在于:一、生产经营的手续必须齐全,这是一种“准入”;二、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包括茶园管理,茶叶釆摘,鲜叶和干茶的贮存、运输,加工环节,包装环节,等等,都必须环保,都必须要按照有机标准来要求和标准;三、原材料产地是凤冈,并富含锌硒,且其含量属于人体所需的最正确区间;四、生产的茶叶产品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并遵守合法的行业标准。

有人认为,生产凤冈锌硒茶,应把独芽生产排除在外。

理由有四:一、独芽是发育不成熟的茶;二、独芽产量低,比拟效益差;三、独芽滞销,茶商压力大;四、生产独芽,茶农难以增收。

对这几点理由,我逐一分析。

一、是否发育成熟,可能不会影响。

不成熟,就不高端吗?未必。

茶叶是否高端,主要看是否是有机食品,是否具有品牌优势,是否存在本钱高昂,是否物以稀为贵,是否客户认可,是否包装精美,等等。

影响营养吗?未必。

如不成熟就没有营养,那么小鸡就没有营养了,蜂窝也没有营养了。

影响人们喜好吗?未必。

椿芽未发育成熟但人们还是喜欢吃椿芽,春笋未发育成熟但人们还是喜欢吃春笋。

这叫什么?叫“萝卜白菜各有所”。

二、独芽比拟效益差吗?大多数的茶叶企业,利润都在独芽里。

只有极少局部茶叶企业利润在一叶一芽、二叶一芽里,但这些企业是靠做“量”,或靠高端人脉,或靠出口欧盟,或靠工程扶持,但不是所有的茶叶企业都能够如此。

而且,明前釆独芽,对明后釆一叶一芽、二叶一芽并没多大影响,如果前期独芽釆得好,反而对后期釆一叶一芽、二叶一芽相得益彰。

三、独芽滞销问题,不是品质问题,也不是产量问题。

这是市场供需问题,是企业自身实力问题。

茶叶企业要量体裁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加工数量。

四、生产独芽茶农难以增收吗?明前生产独芽并不排除明后不生产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何来此语?茶农是否增收,不能单单看这个,还要看产品竞争力,企业市场拓展能力,等等。

凤冈茶分析与现状

凤冈茶分析与现状

茶旅一体化的发展与茶文化推广是分不开的。

最近几年,各地广泛开展的各项茶文化活动,有效地普及茶文化,宣传茶知识,带动茶叶消费的增加,推动了茶旅游一体化的兴起。

以安溪县铁观音发展为例,在1990年以前,安溪的乌龙茶主要还是供应出口,国内消费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广东两个省。

到2002年,安溪乌龙茶内外销数量已平分秋色,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有安溪县茶商和茶农的营销网络,而且乌龙茶内销价格也远高于外销茶的价格。

现在,安溪铁观音内销量和金额远远超过外销数量。

安溪铁观音发展一个十分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重视茶文化的推广,从1993年开始,安溪县政府组织当地的茶商和茶农,把当地传统的赛茶方式推向市场,先后在香港、澳门、广东、上海、北京等地举办茶王赛,并且把当地乌龙茶的泡饮方式进行艺术提升,创造出一套完美的乌龙茶茶艺表演,让大家更加全面了解乌龙茶和乌龙茶文化,同时也促进当地的茶旅一体化的发展,也使乌龙茶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所接受。

安溪茶叶在成功地走出去后,又在2000年—2002年期间,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单位合作,在安溪县举办了三次以茶文化为主体的大型宣传活动,并且投资建成全国乌龙茶最大的交易市场—--安溪中国茶都,安溪从乌龙茶重点产茶县开始向全国的乌龙茶信息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发展,传播了当地的茶文化,促进当地的旅游。

学术背景现代学术界对于茶旅一体化的研究主要是在茶旅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和茶旅一体化的实践研究两个方面。

理论学术背景由于茶旅一体化的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包括了茶经济,茶旅游,同时也包括了及其配套的相关服务业。

同时,茶旅一体化所覆盖的学科十分的广泛,包括经济学,生态学,管理学,历史学,文化学等等。

近几年来,关于茶旅一体化的文章越来越多出现在相关的茶学杂志,如《中国茶叶》、《茶叶》、《茶叶科学》、《茶叶通报》等。

许多的学者将茶旅一体化的新模式与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发展,文化形象开发,旅游项目扩展,产业一体化融合结合起来,发表了许多具有相当深远意义的学术论文。

凤冈茶叶生产与加工研究

凤冈茶叶生产与加工研究

凤冈茶叶生产与加工研究作者:安忠财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24期摘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茶叶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本文分析了凤冈县茶叶产业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对促进凤冈县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茶叶生产;问题;发展时策贵州省凤冈县位于贵州北部。

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独特,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发展茶叶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态自然气候条件。

凤冈春茶以早收而闻名,素有“闻道金盆玉水好,凤冈新茶吐春早”的美誉。

清香嫩匀的茶叶。

配上古老的牙舟陶茶具,再加以传统独特的茶道泡制工艺,清澈如玉、茗香袭人,这是凤冈名荣“玉水毛尖”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极为重视茶叶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贵州茶产业发展意见》的文件精神,把茶叶发展列入为农民增收致富。

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来抓,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

加大对茶农的扶持力度,使全县掀起新一轮发展茶产业的高潮。

一、凤冈茶叶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县的茶叶生产和发展一直没有成为规模,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起落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现有投产茶园规模小,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技艺落后,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我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外商在我县茶叶生产中所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

外商所租赁的茶园面积大,而本土企业或大户种茶所占的产量,产值比例小。

我县的“玉水毛尖”虽有“贵州春茶第一壶”[1]的美誉,但茶叶基地规模小,正常投产面积仅600余亩。

克度光明茶场虽经过10多年的发展,但由于资金积累薄弱。

流动资金严重短缺,导致茶园建设形不成规模、管理跟上不,加工设备无法更新或配套,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很难开展。

品牌效益、经济效益不明显。

(二)涉茶部门和乡镇在茶产业发展上,认识和重视不够,茶园基地的开垦难以获得项目的有效支撑,“资金捆绑”投入力度不大。

(三)新建茶园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农户发展茶园存在资金和技术上投入上的严重不足。

凤冈锌硒茶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凤冈锌硒茶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六)凤冈锌硒茶的采摘
• 鲜叶采摘:
1.采摘时间:3月至9月。 2.标准采摘: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一芽二 叶、三叶。鲜叶的嫩度、匀度、净度应基本一致。 • 加工工艺: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做形→烘 (炒)坯→造形→足干(提)香→精选→成品。 • 产品质量: • 1. 感观特色:芽叶完整、条索匀整、色泽嫩绿、香 高味浓、浓而不苦、青而不涩、鲜而不淡、醇厚回 甜、耐冲泡。 • 2. 理化指标:锌40mg至100mg/kg,硒0.25mg至 3.50mg/kg,水分%≤7.0,总灰分≤7.0%,粗纤维 ≤16.0%,碎末≤5.0%,水浸出物≥36.0%,茶多酚 ≥13.0%,氨基酸≥3.1%。
二、中国茶叶硒茶的来源:
• 凤冈地处黔北高原的富锌富硒地带,这里 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茶区植被覆盖率高 达90%以上,是全国著名的生态示范县, 所产的有机绿茶已通过国家认证,经权威 部门检测有机锌的含量为40—100毫克/千 克,有机硒的含量为0.25—3.50毫克/千克, 均达到保健饮品的最佳值。2004年10月凤 冈县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授予“中国富 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的称号。2006年1月, “凤冈富锌富硒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地 理标志产品保护。
谢谢!
(三)凤冈锌硒茶的产品荣誉:
• 自2005年凤冈举办贵州省首届茶文化节以来,连续举办了"中国贵州绿茶高峰 论坛"、"中国西部茶海春茶开采节"等一系列茶事活动; 2006年1月,"凤冈富 锌富硒茶"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凤冈锌硒茶"已分别在"中 茶杯"、"中绿杯"、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等茶赛(事)活动中胜出,累计获得了 58个金奖;先后被评为"贵州十大名茶"(三次)、"贵州省五大名茶"、 "贵州省 三大名茶"、"中国驰名商标"。现已获得"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 "中国 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 "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 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等诸多殊荣。"锌、硒、有机"三合一的内在品质,受到 了陈宗懋院士、于观亭会长、林治先生、王志远教授等茶学专家的一致好评。

凤冈县茶产业整体情况汇报

凤冈县茶产业整体情况汇报

凤冈县茶产业整体情况汇报凤冈县位于贵州省中部,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茶树生长。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凤冈县茶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将整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茶叶种植规模扩大。

近年来,凤冈县大力推动茶叶种植规模扩大,通过科学种植、精心管理,茶叶产量不断提升。

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到100万亩,其中包括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多个品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茶叶产业链条。

二、茶叶加工技术不断提升。

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和附加值,凤冈县积极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技术和设备,加强对茶叶加工人员的培训,推动茶叶加工工艺不断创新。

现在,凤冈县茶叶加工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加工流程,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茶叶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凤冈县注重茶叶品牌建设,通过加强宣传推广,打造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的茶叶品牌,如“凤冈碧螺春”、“凤冈红茶”等,产品畅销国内外,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同时,县政府还积极参与各类茶叶展会和交流活动,扩大了茶叶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茶叶产业带动就业增收。

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凤冈县农村地区带来了就业机会和增收效益。

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岗位,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茶叶物流、包装等,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茶叶产业生态效益凸显。

凤冈县茶叶种植以绿色生态种植为主导,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有机种植、无公害生产等措施,有效保护了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提升了茶叶的生态效益,也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六、茶叶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在茶叶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品质提升、品牌建设等多重挑战。

未来,凤冈县将继续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提高茶叶品质,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努力打造更多的知名品牌,推动茶叶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贵州凤冈茶产业发展综述

贵州凤冈茶产业发展综述
州 十 大 产茶 大 县 、 国重 点产 茶 县 之 一 。 全


发 展 历 程
茶业总产值 1 0亿元 以上 , 把凤 冈真正建成名副 其实的 “ 中
14 9 9年前 , 冈没 有成 片茶 园 , 有 零 星 茶 丛 和 野 生 茶 凤 只 国富锌 富硒 有 机 茶之 乡 ” 。
树 。1 5 , 9 8年 县人 民政府为解决人 民饮用茶 叶的供求矛盾 , 发动群众在水河村开辟茶园 ,并创办 了第一个社办茶场 , 以
育 绿 色 基 地 , 施 绿 色 加 工 , 造 绿 色 品 牌 ”的 “ 实 打 四绿 ”工 程 , 叶产 业 发 展取 得 了令 人 欣慰 的成 果 。全 县 充 分 利 用 自 茶
兴畜 、 稳粮 、 重特 ” 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进一步提 出了发展 “ 生态工业 、 生态农业 、 态旅 游业”的建设 目标 , 生 更加确 立 了茶叶产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中的重要地位 。 经过 3年努 力, 使茶园面积达 到 2 0万 亩 ; 再通过 5年努力 , 使茶园 面积 突破 3 0万亩 ; 再通过 1 O年的努力 , 争达 到人均 1 力 亩茶 的 目标。要建成 1 个以上区域性茶叶综合批发市场 , 打造 1 个
此带 动 全 县 茶 叶生 产 的发 展 。凤 冈 县茶 叶产 业 发 展经 历 了 3
个 阶段 :
三 、具体做 法
在茶叶产业发展 中, 坚持按 “ 四化 、 五优” 来指导和推动
全 县茶 叶产 业发 展 。 所谓 “ 四化 ”, 是 标 准化 , 一 即按 有 机 、 色 的标 准进 行 绿
二 、工 作 思 路
十年前 , 凤冈县 即确立 了 “ 建设 生态家 园 , 开发 绿色产 业”的 “ 以茶兴县 , 以茶扬县 , 以茶 富民”发展战略 , 并进行 了“ 四绿工程”( 营造绿色环境 、 育绿色基地 、 培 实施绿色加 工、 打造绿色品牌 ) 的战略设计 。在 中共凤冈县委部参与茶 园建设。 县委 、

凤冈县茶产业整体情况汇报

凤冈县茶产业整体情况汇报

凤冈县茶产业整体情况汇报
凤冈县位于贵州省中部,是一个以茶叶种植业为主要农业产业的县。

近年来,
凤冈县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以下将对凤冈县茶产业的整体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凤冈县茶叶种植面积持续扩大。

近年来,凤冈县政府大力扶持茶叶产业,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吸引了更多农民投身茶叶种植业。

目前,凤冈县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XXX亩,种植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茶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其次,茶叶品质不断提升。

凤冈县地处亚热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适合茶
叶生长。

加之当地农民对茶叶种植技术的不断学习和掌握,凤冈县茶叶的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和口感都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产品畅销国内外。

再次,茶叶加工技术不断创新。

凤冈县茶叶加工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加工技
术得到了不断创新和提升。

传统的手工制作逐渐被机械化生产所取代,茶叶的加工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此外,凤冈县茶叶的营销渠道也在不断拓展。

县政府积极引导茶叶企业开拓国
内外市场,与一些大型商超和电商平台合作,将凤冈县的茶叶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同时,县内也建立了多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加强农户之间的合作,提高茶叶的整体竞争力。

总的来看,凤冈县茶产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茶叶种植面积
扩大,茶叶品质提升,加工技术创新,营销渠道拓展,这些都为凤冈县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凤冈县茶产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凤冈县茶产业发展报告

凤冈县茶产业发展报告

凤冈县茶产业发展报告()————————————————————————————————作者: ————————————————————————————————日期:ﻩ凤冈县茶产业发展报告凤冈县茶叶协会凤冈县茶业一路走来,取得了令人欣慰、值得骄傲的巨大成就。

目前,我县已基本完成了“茶园规模扩张、加工能力布局”的阶段性任务,进入了“茶品牌建设、茶市场拓展和茶产业链延伸”为主要任务的阶段。

如何进一步做强凤冈茶产业,保持其良好的发展势头、巩固在全省的地位,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

在认真分析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优势的同时,找准突破方向,明晰发展思路,加速推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我县茶产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凤冈县茶叶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1、规模化基本形成。

2011年,凤冈县茶园总面积31.2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5万亩,居全省第二位;主要品种有福鼎大白茶、黄观音、金观音、龙井长叶、龙井43等,无性系茶树良种达100%,茶叶总产量1.5万吨,产值9亿元,均位居全省第二位。

已建成2万亩以上的茶叶乡镇5个,1万亩以上的茶叶乡镇6个,涉茶农户5.3万户,涉及茶农20万人。

现已获得中国锌硒有机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中国茶叶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诸多殊荣。

2、标准化显著提高。

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以标准化为引领的生态产业发展战略。

目前全县已通过认证和转换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达 3.19万亩(含有机转换认证产品),是西南最大的有机茶基地。

完成产值2.2亿元,价值相较普通茶叶提升25%右右。

茶产业建设的标准化管理在全县范围内进一步纵深推进和全面加强。

3、茶叶加工区域布局已基本完成。

全县拥有各类名茶加工机械1253台,在11个乡镇已完成149家新(改)建茶厂的布局,其中2011完成优化布局新建茶厂37家。

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名茶加工厂为重点,加工集聚中心、茶叶加工大户为依托的加工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凤冈县茶产业现状及其未来发展康豪摘要:现状:风冈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地处东经107.43°、北纬27.59°,境内丘陵广布,森林覆盖率达53.7%,积温约5500摄氏度。

土壤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是优质绿茶生产区域。

县内宜茶土地近28万余亩,现已建设茶园13.2万余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1万余亩),投产茶园4万亩(其中有机茶园8729亩)。

2007年,实现茶叶总产量2400t,总产值1.08亿元。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关键词:凤冈茶产业有机茶叶茶园建设产业发展加工企业茶文化茶贸易品牌风冈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地处东经107.43°、北纬27.59°。

周边与务川、湄潭、德江和正安接壤。

境内丘陵广布,森林覆盖率达53.7,积温约5500摄氏度。

土壤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是优质绿茶生产区域。

一、现状凤冈县种茶历史悠久,茶品文化丰富,茶语文化与当地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目前为止,在县内宜茶土地近28万余亩中,现已建设茶园13.2万余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1万余亩),投产茶园4万亩(其中有机茶园8729亩)。

2007年,实现茶叶总产量2400t,总产值1.08亿元。

在各方的努力下,近几年的茶产业得以迅猛发展,茶叶生产逐渐走向规模化、批量化。

凤冈县位于云贵高原北端,受地形影响,交通因素成为制约该地区发展的一个瓶颈。

为改善历来已久的困境,国家也加大对西南地区交通的建设,除修建较早的G326外,最近已破土动工的杭瑞高速公路无疑也将大大拉动该县的经济发展,这其中也必将进一步推动该地区茶产业的发展,加强当地茶叶产业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

同时政府也对县级以下的道路建设做了进一步改善,其中“村村通”便是最好的例证,不但方便了茶叶产业发展的深入,而且还便利了当地个体茶户的茶叶外出。

凤冈县人口四十余万,以农业人口为主,但人均耕地面积少,传统的农业生产已不能满足急速增加的人口消费的需要,更不能推动当地经济的持久发展。

所以,加快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便成了当务之急。

于是,茶产业的引入与茶园建设的开展便在这一现状下呼之而出。

二、绿色凤冈——有机茶之乡近几年来,凤冈县的茶叶产业发展迅速,茶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成为一大亮点。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绿色消费逐渐走向大众。

“锌硒茶”也成了人们备受青睐的茶叶品种。

“锌硒茶”原产于凤冈县,因为该县有大片土壤富含微量元素锌、硒,而锌硒又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少量元素,所以,锌硒茶从此便畅销四方。

在“西部茶海”这一大主题下,政府又推出“绿色凤冈——有机茶之乡”这一富含绿色韵味的告世招牌。

这不但向世人宣示了该县绿色生产的发展,同时也给外人理解凤冈这个小县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永安镇田坝村是凤冈县的茶叶生产基地,也是该县产茶量最多、茶质较好的乡镇。

该乡镇分别已于2008年和2010年成功举办了全国的茶文化节和全国山地自行车运动,这表明该地的绿色产品——锌硒茶已得到了全国的重视,同时也说明锌硒茶这个品牌已逐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田坝,这个位于县城西北部的村子,海拔930米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地形多为山地和丘陵,可谓得茶叶生长的天时地利。

“更特别的是,田坝的土地含有微量的锌和硒,进一步奠定了凤冈独特的茶叶品质。

”贵州凤冈黔风有机茶业有限公司生产总工鲜继华说:“有机、绿色、环保,是凤冈茶叶的标志。

”天时地利之外,凤冈县还有种植茶叶的历史渊源--毗邻的湄潭县,抗战期间浙江大学曾迁居于此,贵州省茶科所科技管理科副科长王家伦说:“浙江龙井的全套栽种、采摘乃至烘制技术,早在数十年前就传入遵义地区,沿袭至今。

”1999年,凤冈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发展战略。

2002年6月,凤冈县开始进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2003年县委进一步作出了《关于加快绿色产业发展的决定》,系统阐述了绿色战略的深远意义和丰富内涵,强调了树立“环境保护立县、有机产业兴县、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理念。

2005年,凤冈县2847亩有机茶通过认证,2007年,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几年来,田坝村的有机茶叶生产渐入佳境。

这是一个历史上因缺水灌溉导致农业发展长期落后的村子,上世纪80年代,人均收入不足350元。

为了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田坝村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拟定的发展方针指导下,理清发展思路,着重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茶叶产业。

如今,田坝村已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之一,国家三A级农业旅游示范区。

永安镇副镇长金清强说:“眼下,全村2900多户,共有茶园2.5万亩,成为全省茶园面积最多的村之一。

”茶叶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田坝群众致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支柱产业。

记者在田坝村采访了解到,全村目前共有大型茶叶加工企业8家,近三年来,其出产的“春江花雨夜”“绿宝石”“仙人岭”“龙江”等知名茶叶品牌在中绿杯、国际茶博会、国家绿茶高峰论坛等国家级的茶叶评比活动中,共获得金奖12枚、银奖3枚。

“茶叶是一个富民产业,对地方财政贡献十分微薄。

”凤冈县财政局局长刘开忠说,“但是,每逢春季,看到茶园里染上一层新绿色,心情就无比舒畅。

这层新绿,就是老百姓荷包里的票子。

”三、茶文化融入任何一件产品的销售成功是以消费者的接受为标志的,茶叶生产也不例外。

所以,要想茶叶生产永葆活力,那还得多在茶叶上功夫。

其中,加大对茶叶文化的宣传便是一把利剑。

茶文化,是一个让人迷恋的词,她勾起了人们的文化认同,衔起了人们的历史渊源。

让人顿觉品茶乃是一高雅之举,从中品出了理,也品出了到;品出了生活,也品出了人生。

下面便将我国古代有关的茶文化(茶道)大概描述一下。

在古代,饮茶之风便称之为茶道。

茶道发源于中国。

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

宋代以后,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朝鲜,获得了新的发展。

"道"之一字,在汉语中有多种意思,如行道、道路、道义、道理、道德、方法、技艺、规律、真理、终极实在、宇宙本体、生命本源等。

因"道"的多义,故对"茶道"的理解也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

"饮茶之道"是指饮茶的艺术,"道"在此作方法、技艺讲;"饮茶修道"是指通过饮茶艺术来尊礼依仁、正心修身、志道立德;"道"在此作道德、真理、本源讲;"饮茶即道"是指道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饮茶即是修道,即茶即道。

"道"在此作真理、实在、本体、本源讲。

下面分别予以阐释之。

中国茶道约成于中唐之际,陆羽是中国茶道的鼻祖。

陆羽《茶经》所倡导的"饮茶之道"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性的饮茶,它包括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等一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

中国茶道即"饮茶之道",即是饮茶艺术。

今天广东潮汕地区、福建武夷地区的"工夫茶"则是中国古代"饮茶之道"的继承和代表。

工夫茶的程序和规划是:恭请上座、焚香静气、风和日丽、嘉叶酬宾、岩泉初沸、盂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薰洗仙容、若琛出浴、玉壶初倾、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鉴赏三色、三龙护鼎、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流霞、细啜甘莹、三斟石乳、领悟神韵。

陆羽的挚友、诗僧皎然在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认为,饮茶能清神、得道、全真,神仙丹丘子深谙其中之道。

皎然此诗中的"茶道"是关于"茶道"的最早记录。

唐代诗人玉川子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脍炙人口,"七碗茶"流传千古,卢仝也因此与陆羽齐名。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唐代诗人钱起《与赵莒茶宴》诗曰:"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唐代诗人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诗中则有"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这些诗是说饮茶能让人"通仙灵","通杳冥","尘心洗尽",羽化登仙,胜于炼丹服药。

唐末刘贞亮倡茶有"十德"之说,"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饮茶使人恭敬、有礼、仁爱、志雅,可行大道。

赵佶《大观茶论》说茶"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

"朱权《茶谱》记:"予故取烹茶之法,米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

……乃与客清谈欺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

"赵佶、朱权的帝、王的高贵身份,撰著茶书,力行茶道。

由上可知,饮茶能恭敬有礼、仁爱雅志、致清导和、尘心洗尽、得道全真、探虚玄而参造化。

总之,饮茶可资修道,中国茶道即是"饮茶修道"。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

庄子认为"道"普遍地内化于一切物,"无所不在","无逃乎物"。

马祖道一禅师主张"平常心是道",其弟子庞蕴居士则说:"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其另一弟子大珠慧海禅师则认为修道在于"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道一的三传弟子、临济宗开山祖义玄禅师又说:"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

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眠"。

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顺任自然。

自然地生活,自然地作事,运水搬柴,著衣吃饭,涤器煮水,煎茶饮茶,道在其中,不修而修。

道法自然,修道在饮茶。

大道至简,烧水煎茶,无非是道。

饮茶即道,是修道的结果,是悟道后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顺其自然,无心而为,要饮则饮,从心所欲。

不要拘泥于饮茶的程序、礼法、规则,贵在朴素、简单,于自然的饮茶之中默契天真,妙合大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