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练习(含答案)

审题立意“千古文章意为先。

”审题立意,是考场作文写作第一关,是写作教学第一难。

审题不严谨周密,作文就会不符合题意,立意不深刻高远,文章就会平庸肤浅,难得考官青睐。

所以,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仔细审题,精心立意。

一、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即时训练1(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请找出这则材料的关键句:请确立文章的立意:【思路点拨】这一试题承袭了2015年全国卷Ⅱ的比较模式——对三个风采人物大李、老王、小刘的比较,平行罗列了“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并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这是所谓标准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

这道作文试题的引导语由两句话构成。

前一句是说语文学习、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后一句是说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

关键句在于后者。

题干要求考生“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考生应针对“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三条途径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体会来谈。

题干标明“明确文体”,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充分的自由度,但文体要鲜明。

题干中有“比较上述三条途径”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的写作任务指令,考生立意时不可忽视,要对上述三者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进行必要的权衡、比较,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

2025年高考一轮复习:9月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5年高考一轮复习:9月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9月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原卷版)一、(2024届甘肃兰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的“材料二”中,有这样的表述:中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存在、历经变化而不被解构,在于它有一种“通过自身的变化而把外部性转化为可以借力的力量”。

材料中所说的这一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2024届安徽滁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新词语不断涌现,为汉语增添了新鲜的生命力,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了丰富的文化现象。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于2023年12月12日发布了2023年十大网络用语,分别为:爱达未来、烟火气、数智生活、村BA、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主打一个……、多巴胺穿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新职人。

这些网络热词是否也曾悄悄走入你的生活,并引发你的思考?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结合其所体现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现象,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2024届贵州贵阳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有三思,思过去,思现在,思未来。

有人认为,思过去才知道自己的得失,思现在才知道自己的责任,思未来才知道自己的决心。

也有人对“人生三思”的内在关系有不同的见解。

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2024届广西壮族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心里真的有一片海,一直在翻滚着,而自己的魂灵如果没有一个重重的东西去压住——类似于压舱石的东西,例如信念、理想和爱,等等。

只要某一刻某一个小小的情绪的浪过来,魂灵就会被这么打翻,沉入那海底去了。

2025届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2025届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小卜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 乡的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 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 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 注:作文材料的类别
作文材料
新闻型 寓意型
• 注:作文材料的类别
【新闻型作文材料】
某著名大学硕士新生郝同学,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几 位国内知名的史学教授出言不逊,用“垃圾”等词形容 这些学者的学识和人品。他的导师孙教授看到之后,提醒郝同学 为人治学要谦虚,谈人论事切忌污言秽语。但不久后郝同学又发 布了类似言论,孙教授极度震怒,立即发表公开信宣布与之断绝 师生关系。近日,学校正从校规和育人等层面评估孙教授的“断 绝”是否合理。
• 例二:追问原因法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 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 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由果溯因,多方追问
为什么这个人物使你感触最深?写出选择他的原因。材料是古事, 最后不妨联系今天,古为今鉴,彰显时代气息。
• 例三:分析情感倾向法
材料B:
• 例三:分析情感倾向法
请揣摩上面漫画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为班级将要召开的“理 性·包容”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画面文字说明“不能仅仅因为你是正确的,就认为我是错误的。” 这句话是立意的关键。这句话的前提是对方也是正确的,即“理性 和包容”,这个价值取向不包含包容对方的错误和缺点。在审题时 要抓住漫画文字的“不能仅仅”“就”这些带有情感倾向的字眼。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带解析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带解析
两首童谣,叙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从这“人不如蚁”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要求全面理解材 料,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立意:
十四.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水在轻轻地流,岸静静的偎在旁边,一切是那样的和谐而美好。
十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1987 年,75 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
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 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 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 法。
要求:在整体理解材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基础上,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 立意:
十一.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武汉市东湖之滨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流光溢彩,
游人如织。于是,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 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 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 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有一个晚上,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见星空晴朗,便在草地上观察星星。他一边仰头看着天空,一边慢慢地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精选30题_作文3000字_材料作文_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精选30题_作文3000字_材料作文_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精选30题材料审题立意训练精选30题1、深秋,黄叶纷纷从枝头上落下来。

有位哲人看到了说:“落叶并非殒落,是胜利凯旋!”要求:分析、理解材料寓意,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所给材料是寄寓性材料,寓意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必须透过文字表面,挖掘其深层内涵,方能捕捉材料中心。

“落叶并非殒落,是胜利凯旋”,否定了“殒落”而肯定了“凯旋”。

哲人否定黄叶因死亡而落下,而肯定它是胜利者的归宿。

它落到树根化为另一种生命的营养,再去滋润一种新的生命。

落叶的殒落,只是生命转化为另一种生命,因此,哲人不认为落叶是殒落,而是胜利的回归。

参考命题:《“落叶”是值得赞美的》《奉献--永恒的美德》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裙子成了废品。

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

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故事型材料。

(一)切题:1.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

2.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3.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二)符合题意:1.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

2.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

3.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三)基本符合题意:1.创新塑造成功。

2.天生我材必有用。

(四)离题,如“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我们不应盲目追求潮流”等。

3、阅读下面一篇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

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及答案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及答案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及答案高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及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狮子醒来发现自己的尾巴上挂了张标签,上面写着“驴”,编号、日期、鲜红的公章、签名一应俱全。

他想不能自行摘掉,得合法地摘下这标签。

他先是愤怒地质问驴子和狼等动物:“我是不是狮子?我怎么会是驴?我从来不吃草!”动物们众说纷纭:“依照法律,我看你是一头驴子。

”“你的外表,无疑有狮子的特征,可具体是不是狮子我们说不清!”“你倒不是驴,可也不再是狮子!”狮子变了口气,低三下四,求这个作证,向那个解释,同情狮子的不少,但谁也不敢把那张标签撕去。

憔悴的狮子变样了,为这个让路,给那个闪道。

终于有一天,从狮子洞里忽然传出了“呃啊”的驴叫声。

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

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锻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请以“非走不可的弯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您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您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没有画完整,留下一个缺口。

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

”“未完成的事业。

”“成功。

”……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不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

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请以“留个缺口给别人”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余华在他的长篇小说《兄弟》后记中写道:“起初我的构思是一部十万字左右的小说,可是叙述统治了我的写作,篇幅超过了四十万字。

高三语文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高三语文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高三材料作文审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一)材料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

其实,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命题•1、要正确面对困难(跑题)•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丽(偏题)•3、双赢的智慧善于合作(合题)(三)写作提纲双赢的智慧•大海因为浪花而澎湃,浪花因为大海而美丽;天空因为星星而深邃,星星因为天空而闪耀;无论是大海、浪花,还是天空、星星,它们都是在互助中得到了双赢。

在帮助对方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这就是双赢的智慧。

(点题)• 1、世界需要合作,小到个人,大到国家。

•战国时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向使六国各爱其人,精诚团结,互帮互助,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倘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2、合作需要智慧,需要宽阔的胸怀。

战国时的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发难,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先国家之急而后私。

他的宽容使廉颇幡然醒悟,成就了“将相和”的美谈,也使蔺相如的文、廉颇的武相得益彰。

• 3、宇宙间的万物,其实都是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所以,我们要善于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这也是双赢的智慧。

(深化主旨)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材料•杰克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后来因杀人罪而被判终身监禁。

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其中一个与他老爸一样有很重的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后来因故意杀人而坐牢。

另一个儿子靠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为何同样环境熏陶下的兄弟俩,命运截然不同呢?!与人们问起其中的原因时,两人的答案竟然是相同的:“碰上了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呢?”•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角度构思一篇作文。

2024年高考作文审题训练12---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

2024年高考作文审题训练12---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

2024年高考作文审题训练12---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致广大而尽精微”语出《礼记•中庸》,意指通达广大之境而又极尽精微之处。

在习近平总书记所著的《之江新语》中,有一段文字对此作出形象的诠释,学习曹冲称象,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这头“象”,又要小处着手,学习庖丁解牛、善于从具体的现象中把握客观规律,入关键环节之“有间”,拿出具体的工作措施。

以上论述对我们新时代青年的成长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以《中庸》中的“致广大而尽精微”引出话题,第一句对此句进行了简单阐释。

而材料第二段,则通过习总书记的话对于“致广大而尽精微”进行了生动的解释:从大处着眼,既抓住精神实质又立足广大意境;从小处着笔,在细节上极尽精微。

所以,写作时要充分理解“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的含意,“致广大”,可理解为要有远略,或要有大局观,有大格局;“尽精微”,可理解为要注意细节,要从小事做起,要有格物致知的态度。

二者看似矛盾,实则是辩证统一的,考生在写作时要把握好二者关系。

对于个人而言,“致广大”意味着人生要有格局和胸怀,要把个体选择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高举信仰的旗帜。

同时,也要能日拱一卒、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从而达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人生境界。

对于组织、国家而言,“致广大”意味着明确的战略方向和愿景。

同时,为了实现理想目标,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尤其是要做好一时、一事的“绣花针功夫”,认真对待工作中每一处细节,这样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用形象化的比喻,“致广大”就是学习曹冲称象的整体思维、全局思维,“尽精微”就是学习庖丁解牛的细节意识。

从“思考与感悟”这一要求来看,文体可以是议论文,也可以是记叙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材料作文审题训练(课前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一年,英国牛津大学发现,有着350年历史的学校大礼堂的横梁已经风干朽化,必须得更换。

这二十根横梁由巨大的橡木制成,可到哪里去找长得一般粗壮的橡树,来保持这所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大礼堂的原有风貌?学校园艺师向校方报告,当年的设计师已经预想到这种情况,所以早在校内一块土地上安排种植了大片橡树林。

在一代代园艺师的守护下,现在,每棵橡树的尺寸都超过了横梁所需。

大礼堂的横梁问题,可以圆满解决了。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请写出:
1.我的立意:
2.我的拟题:
3.我的思维过程: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香樟对白杨说:“你的叶子到了冬天就落光了,光秃秃的树枝真难看,哪像我,终年翠绿,枝繁叶茂,美丽无比。

”白杨说:“是的,我不如你:春天来了,我绽绿;冬天来了,我凋零。

就这么平常而简单。

”不就,一场大雪降临了,香樟身上满是翠绿的叶子,雪堆积在上面,最后由于重量太大把树枝压断了。

白杨由于叶子已经落尽了,全身枝桠伸展,安然无恙,轻松自如。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请写出:
1.我的立意:
2.我的拟题:
3.我的思维过程:
三、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请写出:
1.我的立意:
2.我的拟题:
3.我的思维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