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期末复习提纲
金融学 复习提纲(含答案)

《金融学》复习提纲一、单项选择题1.影响和决定货币存量大小的是()A.财政收支 B.国际收支C.信贷收支D.黄金外汇储备2.“货币供给”这个概念的性性是()A.流量 B.存量C.增量D.动态3.在二级银行体制下,货币供应量等于()A.原始存款与货币乘数之积 B.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C.派生存款与原始存款之积 D.基础货币与原始存款之积4.个人手持的货币和社会各单位货币收入最终只可能来源于()A.财政部门 B.单位发的工资C.企业D.银行5.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银行是1171年成立的()A.瑞典银行 B.威尼斯银行C.英格兰银行D.法兰西银行6.我国的人民币发行机构是()A.中国银行 B.中国建设银行C.中国工商银行D.中国人民银行7.现金流通一般主要对应于()A.大宗商品买卖 B.消费品的交易C.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D.投机8.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相互转化必须的件是()A.贷款 B.存款C.基础货币D.非现金结算制度9.假设存款乘数为4,存款准备金率为10%,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现金漏损率()A.5% B.10%C.15%D.20%10.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为15万元,超额存款准备金为8万元,则实际存款准备金为()A.7万元 B.8万元C.15万元D.23万元二、多项选择题11.货币供给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有()A.货币供给的定义 B.货币供给的渠道和程序C.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D.中央银行的调控E.货币流量与商品流量是否相适应12.货币供给的三个因素是指()A.基础货币 B.货币供给量以及货币供给量的决定C.货币乘数 D.原始存款 E.派生存款13.货币供给的结构成份是()A.存款货币 B.现金货币 C.基础货币D.原始存款E.派生存款14.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在的具体形式有()A库存现金 B.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存放同业存款D.占用可户资金E.流通中的现金三、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和计算公式)请问:15.根据资产负债表,我国现金(M0)总量为多少?16.从该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影响一国现金供应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7.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在黄金市场上又购入了价值10亿的黄金,货币供应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二)已知一国商业银行系统,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20%,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10%,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为0.67,提现率为1%,超额准备金率为5%。
金融学复习提纲.doc

金融学复习提纲1.货币的产生形式(p3倒数共三段话,请仔细看)2.货币形态的演变的五个形式(重点掌握信用货币和纸币)3.马克思认为货币的本质(记住两句话)4.货币的范围(四种类型)5.货币的五个职能(至少记住小标题)6.主币和辅币(pl2四段话)7.P12第一段和第二段话8.信用的五个类型(重点掌握国家信用,商业信用)9.货币名口论和货币金属论(P7)10.丝厘毫的含义和叫法(p31)11.利率的第六个分类12.古典利率利率理论的内涵和图表13.流动偏好利率理论的内涵和图表14.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四段话都要看)15.格雷欣法则16.金融工具四个特征和关系17.直接金融工具和间接金融工具的概念和类型18.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的概念19.债券的定义(P61第一段和第二段)20.股票与债券的区别(p69)21.普通股的权利22.股票债券和基金的区别(p75, 3-1)23.公司型基金与契约型基金的区別和定义24.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概念和种类25.金融市场的分类(第一个到第四个分类,4-2图表)26.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的概念27.境内上市外资股(p72最后一段)28.资本市场的特点29.英格兰银行,意大利银行,瑞典银行产生的时间和其分别所属时代的背景30.商业银行的职能31.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木内容(请以详细框架记忆理解)32.商行资本业务中几个比率的含义(4%, 8%, 10%, 50%)33 •几个盈余的含义34.同业拆借的概念和内涵35.储蓄存款和活存的概念和内涵以及特点36.不良贷款的概念和范畴37.商行中间业务的种类38 •商行表外业务的种类及与屮间业务的区别39.商行经营三原则及关系40.利率敏感性缺口的含义和相关理论(5-1图表要弄懂)41.央行三大职能仔细看42.我国的央行制度43.央行的负债业务框架仔细记,比较与商行的负债业务的区别和各自特点44.央行的资产业务框架仔细记,比较与商行的负债业务的区别和各自特点45.第一准备和第二准备的概念和范围46.法存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异同47 •比较央行和商行的有价证券买卖业务48.央行的资本构成及与其职能的影响(此为上课补充内容)49.专业银行的范圉50.投行同商行的区别(7-1图表)51.信托的概念52.融资租赁的7个特点(p208)53.IMF货币层次的划分(三个层次仔细看)54.美中货币层次的划分,注意M0.M1, M255.货币供给过程(p234至p240上所有内容,请每个字看清楚,弄清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存款乘数,各个乘数的构成要索及关系,对公式及公式的细则非常熟悉,熟悉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56.冋购的概念和实质,补充逆冋购定义(逆冋购一般指屮央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金融学复习提纲及解答

金融学复习提纲及解答一、金融市场1.金融市场的分类及特点金融市场根据交易工具的种类可以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主要交易短期债务工具,资本市场则交易长期债务工具和股权工具。
金融市场的特点包括流动性、风险性、权益性和信息性。
2.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具有资金调剂、风险管理、信息传递和资源配置等功能。
通过金融市场,资金从蓄储者流向需求者,同时市场价格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风险和回报的评估。
3.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包括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个人投资者和政府等。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
二、金融工具1.债务工具债务工具是一种承诺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金融工具,包括国债、公司债券、债务证券化产品等。
债务工具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利息收入。
2.股权工具股权工具是一种代表股东权益的金融工具,包括普通股、优先股和证券投资基金等。
股权工具的收益主要来自于股息和资本利得。
3.衍生工具三、金融风险管理1.风险的分类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其中,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违约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无法迅速变现的可能性,市场风险是指资产价格变动带来的损失,操作风险是指内部和外部交易操作过程带来的风险。
2.风险管理工具风险管理工具包括风险传递和风险规避。
风险传递通过保险合约和衍生工具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市场参与者。
风险规避通过分散投资和选择低风险资产来降低风险。
3.金融风险管理的方法金融风险管理的方法包括风险度量、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
风险度量通过风险价值和风险敞口等指标评估风险的大小。
风险监测通过市场数据和风险模型等工具追踪和识别风险。
风险控制通过限制头寸和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来减少风险。
四、资本结构与成本1.资本结构的决策资本结构决策是指企业选择债务与股权融资的比例。
企业的资本结构会影响资本成本和风险水平。
企业应该通过权衡债务成本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最优的资本结构。
国际金融复习提纲

国际金融复习提纲《国际金融》期末考试复习提纲1. 国际金融包括哪些基本理论和主要业务基本理论: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国际货币体系理论主要业务:(一)国际融资:1. 直接融资 2. 间接融资(二)国际结算:1. 汇款结算2. 托收结算 3. 信用证结算(三)外汇交易:1. 基本外汇交易方式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掉期外汇交易2. 创新外汇交易方式外汇期权交易外汇期货交易货币互换交易2. 主要因素如何影响汇率变动(一)国际收支影响顺差国→外汇流入>流出:本币升值外币贬值逆差国→外汇流入<流出:本币贬值外币升值顺差→本币升值→逆差→本币贬值(二)利率水平差异1.如一国利率低于另一国→资本流出增加,流入减少→外汇供给减少→外币升值、本币贬值2.如一国利率高于另一国→资本流出减少,流入增加→外汇供给增加→外币贬值、本币升值(三)通涨率差异1.如一国通涨率高于另一国→本国商品出口外币价格上升→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外汇供给减少→本币贬值、外币升值2.反之,则相反。
(四)经济政策的影响1.“松”的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增长2.“紧”的经济政策→抑制经济增长→则相反(五)中央银行的干预1.如一国货币贬值→抛售外币,收购本币→外汇供给增加,本币供给减少→本币升值,外币贬值2.如一国货币升值→收购外币,供给本币→外汇供给减少,本币供给增加→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六)心理预期1.预期外汇汇率上升→对外汇购买增加→外汇升值2.预期本币汇率上升→对本币购买增加→本币升值(七)经济实力与经济地位1. 一国经济实力增强→经济地位上升→其货币趋于升值2.反之,则相反。
(八)其他因素:经济政治军事3. 比较国际借贷理论与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汇率决定的解释一、国际借贷说(国际收支说)(一)汇率决定的因素:汇率决定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而供给与需求又由国际借贷决定。
1、国际借贷2、外汇供求3、流动债权债务(二)汇率决定的方式1、当国际收支贷方>借方→外汇供>求→外币贬值,本币升值2、当国际收支借方>贷方→外汇求>供→外币升值,本币贬值3、当国际收支借方=贷方→外汇供=求→汇率稳定二、购买力平价说(一)汇率的决定因素1、一国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国外对商品具有购买力,而外国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它在本国具有购买力。
推荐-金融学考试复习提纲 精品

第一章货币概述本章重要概念有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货币在每一次支付行为中使用的数量受到限制,超过限额的部分,受款人可以拒绝接受。
格雷欣法则: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就是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规则、措施和组织形式。
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②汇率制度的确定。
③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方式。
特里芬难题: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的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
因此,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美元,以满足国际间清偿的需要;同时,还要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
而这两方面是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风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而美元供给太少又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
这种矛盾就是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本章思考题1.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货币起源的?马克思依据货币根源于商品的理论,用以下两种方法阐述货币的起源。
(1)抽象的逻辑分析法马克思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方法,说明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而且这种商品是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形式。
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四个阶段,有过四种价值形式,它们分别是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价值形式;④货币价值形式。
这四种价值形式的发展,解决了“商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的问题,使货币从商品中脱离出来,成为一般等价物。
(2)具体的历史分析法马克思运用具体的历史分析方法,通过考察商品内在矛盾的发展来揭示货币的产生,侧重说明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
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进行分析,认为在原始共同体中,劳动产品归整个共同体所有,既不存在商品,也不存在货币。
金融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
1、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来调节利率、信贷规模,从而调节货币量的一种活动。
1 外汇指可自由兑换的、并在国际经济往来中被各国普遍接受和使用的外国货币及其所表示的资产。
1远期合约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
1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出资者作为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红利的凭证。
股票代表的是所有权而非债权。
1通货紧缩指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过程。
1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政策性金融机构专门配合宏观经济调控,根据政策要求从事各种政策性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
1、开放式基金也称共同基金,其股票数量和基金规模不封闭:投资人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向基金购买股票以实现投资,也可以回售股票以撤出投资。
1金币本位制国家规定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金铸币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1银行券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1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也会相应变动。
1收益资本化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来算出其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1期权合约赋予购买者在规定期限内按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的合约。
1银行券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1准中央银行制度国家或地区只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
1投机需求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
1强式市场假说指投资者能得到的所有信息均反应在证券价格上。
这里,所有信息包括历史价格信息、所有能公开获得的信息和内幕信息。
李健-金融学复习提纲

金融学复习提纲一、货币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如:金属货币制度下的本位币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货币的职能1.交换媒介职能交换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
计价标准:用(观念中或者想象中的)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标价,成为交易的前提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2.资产职能指货币可以作为人们总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货币的作用1.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提高交换效率。
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扩大;2.克服了价值衡量与交换比率确定等交易困难,便利了商品交换3.支付抵消以节约流通费用,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4.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和资产保存形式5.通过发挥支付手段和资产职能形成的存款)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货币的负面影响1.因其买卖分离的交换过程而出现商品买卖脱节、供求失衡。
2.因其支付手段而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3.因其跨期支付而产生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货币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1.币值稳定2.有能够使货币流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调节机制货币中性与非中性货币中性:货币面纱论:古典主义二分法理性预期学派:理性的预期会使得货币的影响消失货币非中性:凯恩斯学派:人们注重名义价值而忽视实际价值货币学派:现代货币数量出发,“货币最重要”货币的层次划分通货(M0):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货币(M1):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可以随时签发支票或者刷卡来消费)准货币(QM):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
本身虽不能直接用来购买,但在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就能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货币的计量狭义货币量:货币层次中的现金加银行活期存款,即M1。
广义货币量: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即M2。
《金融学》复习提纲

《金融学》复习提纲《金融学》复习提纲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概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产生:货币起源于商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价值形式演变的结果。
职能:A.价值尺度(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通过价格形态使商品、服务能够相互比较B.流通手段(交易媒介)使商品的买和卖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支付手段减少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节省大量现金促进商品流通的发展D.贮藏手段(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可以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起到蓄水池的作用E.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国外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2、货币制度建立目的:A.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的发挥各种智能,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有利客观条件。
B.在现代社会,建立有效的货币制度日益成为建立宏观调控系统的重要内容,以便有效地利用货币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要素:A.货币材料的确定B.货币单位的确定C.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D.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E.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种类:A.金属本位制(银本位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B.纸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不稳定;等等。
理解:略第五章外汇与汇率1、直接标价概念:以一定基数(1或100)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折合多少本国货币来表示数值变化意义:在直接标价法下,若汇率数字下降,则说明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跌,即外汇汇率下跌。
2、间接标价概念: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用折合成多少外国货币单位来表示。
数值变化意义:在间接标价法下,若汇率数值上升,则说明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即外汇汇率下跌。
3、P76习题5 汇率的波动对一国经济和金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汇率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杠杆,其变动能反作用于经济,对进出口、物价、资本流动和产出都有一定影响。
略,请自己百度《金融学》(第二版精编版)课后答案第六章金融市场的概述1、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差异及包含的工具●直接融资资金直接在最终投资人和最终筹资人之间转移;在直接融资中,金融媒介的作用时帮助资金提供者与资金需求者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在整个过程中,金融媒介并不因此与资金提供者或者资金需求者形成债券债务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学》复习
一、学习要求一般分可分为三个层次:了解,明确(认识),
理解(掌握)。
二、了解(主要是弄清楚有哪几个要点);
明确(在了解的基础上,再弄清楚每个要点的涵义是什么,明白其所表达的意思);
理解(就是在明确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楚我为什么要这么说或者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怎么做等)
各章的要求及思考如下
第一章生活中的金融(略)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了解货币价值尺度(计价标准)职能的含义(P37)
2. 明确什么是流动性(P40)
3. 了解货币层次的划分:M
0、M
1
、QM是指什么(P43)
4.明确什么广义货币量,什么是狭义货币量(45)
5. 明确什么是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P48)
6. 了解金本位制下的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P48)第三章汇率与汇率制度
1.明确什么是汇率(59)
2.了解直接标价和间接标价的表示方法(60)3.了解汇率变化对商品进出口的影响(68)
第四章信用与信用体系
1.明确什么是经济范畴的信用(80)
2.了解信用产生的基础是什么(82)
第五章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
1.了解复利计息与单利计息的区别(117)
2.明确什么是基准利率(P123)
3.了解古典学派实际利率理论的观点(P127-128)
4.理解利率的一般作用(P134-136)
5.明确利率市场化内涵(P138)
6.了解利率市场化的实质(138)
7.掌握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P138-140)
第六章金融资产与价格
1.了解金融工具的特点(145)
2.明确什么是股票(P147)
3.了解普通股东的权利(147)
4.明确什么是道德风险(P148)
第七章金融市场与功能结构
1.了解金融市场按不同期限的分类(176)
2.了解金融市场的一般功能(185-186)
第八章货币市场
1.了解货币市场的特点(P192)
2.明确什么是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P208)
3.明确什么是支票、本票和汇票
第九章资本市场
1.明确资本市场的特点(219)
2.明确什么是柜台交易市场(230)
第十一章金融机构体系(略)
第十二章存款类金融机构
1.明确什么是商业银行(P314)
2.了解商业银行的有哪些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317-318)3.明确什么是分业经营,什么混业经营
4.明确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优缺点
5.掌握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现状及发展
6.明确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原则及相互关系(321-322)7.明确什么是流动性风险(324)
第十三章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1.明确分业经营投资基金的特点(342;347-348)
第十四章中央银行
1.理解中央银行的职能作用(374-376)
2.了解中央银行有哪些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381-384)
3.了解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原则(389-390)
第十五章货币需求
1.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398)
2.明确什么是流动性陷阱(405)
3.掌握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403-404)
第十六章货币供给
1.明确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主要制约因素(P429-430)
2.了解金融机构的经济行为与货币乘数的关系(435)
第十七章货币均衡
1.了解国际收支差额对汇率变动的影响(451)
2.明确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462)
第十八章货币政策
1.了解货币政策目标的主要内容(474-475)
2.了解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482)
2.明确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及其优缺点(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