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1)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6.2《共筑生命家园》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6.2《共筑生命家园》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知识,对身边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环保行为习惯尚未养成。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错误的环保观念,需要进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运用法治观念参与环保实践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4.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2.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环保观念和实际行动,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图片,制作PPT。
2.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布置教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生态环境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地球生态环境现状如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森林砍伐、空气污染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人类及自然界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观念和实际行动。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共筑生命家园》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口头汇报、小组互评、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等,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表现。
3.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
4.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2.教师强调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的生活观念。
3.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作业,如调查身边的环保问题、撰写环保倡议书等,巩固课堂所学。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2.教师以PPT或板书形式呈现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环境问题的类型、危害,以及环保法律法规等。
3.教师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讲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解决办法,引导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4.教师适时提问,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给予解答和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地球生态环境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共筑生命家园》。
2.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我们生活的地球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和未来世界有哪些影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3.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环境保护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拓展视野,提高自身环保意识。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爱生命,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生命的价值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深入的分析来深化他们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保护环境,共筑生命家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生命的价值,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的方法。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2.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生命的价值和环境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单元第二课《共筑生命家园》。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案例材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命的图片,如花草、动物等,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吗?我们应该如何珍爱生命呢?”引导学生思考,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案例,了解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
然后提问:“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做到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你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生命的价值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表和思考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生命价值和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环保信息较多,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思考。
此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环保意识。
3.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环保问题的看法和做法。
3.启发引导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深入理解生命价值和环保意识的目的。
4.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表和思考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2.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图表和思考题,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3.操练(20分钟)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环保口号创作等。
《共筑生命家园》精品教案1

播放视频:《伦敦“杀人雾事件”回顾》
问题: 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伦敦空气污染的治理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违背自然规律,必受自然的惩罚
展示图片:土地荒漠化、泥石流、沙尘暴、酸雨
思考:
(1)你从这些现象中获得什么启示?
得出结论: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播放视频:弘扬塞罕坝精神 建设美丽中国
得出结论:⑤要建设美丽中国
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诗句并回答问题学生朗读诗句学生Fra bibliotek看图片并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
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图片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图片并回答问题
目标3: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难点
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问:你怎样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祖国的成就
共筑生命家园精品教案1
课题
共筑生命家园
单元
三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
学习
目标
目标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标2: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6.2《共筑生命家园》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等理念是对国家发展和人类未来负责的正确选择,增强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认同感。
2.认识到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中所承担的责任,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环境伦理观,使学生具有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4.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和解决方法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环境挑战的乐观态度和坚韧意志。
责任意识:5.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6.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环境问题,学会思考如何推动社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自然为人类提供的滋养和条件,以及人类对自然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认识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智慧选择。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和意义掌握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要求,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等。
理解走绿色发展道路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意义。
难点:3.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学生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如在消费、出行、生活习惯等方面做到环保、低碳、绿色。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绿色生活方式和参与环保行动的途径。
4.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
让学生掌握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或视频,如森林砍伐、水土流失、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道德与法治统编九年级上册 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1)含答案

道德与法治统编九年级上册 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1)含答案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绿色发展理念,认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法情境活动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学法合作学习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准备上网查找贴近学生实际和生活的事例材料,制作适合本课实际需要的课件;划分学习小组,做好课前预习提示。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围绕课题,做好预习,动员大家积极参与进来。
教学过程环节一多媒体展示古诗词,导入新课环节一多媒体展示古诗词,导入新课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你从诗中可以看到哪些景色这些景色今天还能看到吗(2)你的家乡有几条河流有几个沙场有几个垃圾倾倒场河流周围居民的生活态度怎样(3)你的家乡有几座山有几个矿山(或者石场)道路状况怎样矿山(或者石场)周围居民的生活态度怎样教师教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似乎于我们现代生活而言已经只是一个梦境。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共筑生命家园主题: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环境意识和责任感•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教学内容1.环境的定义和分类–生态环境概念–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土地、水域、大气等环境类型2.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平衡与物种多样性–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3.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减少垃圾的产生与分类–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方式4.个人责任与行动–了解并贯彻环境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倡导可持续生活方式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给学生展示一些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引入环境保护的主题,解释为什么环境保护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非常重要。
2.知识传授(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讲解环境的定义、分类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使用生动的例子和统计数据,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3.环境保护方法和措施(20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分小组讨论,收集并总结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小组汇报: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分享讨论。
4.个人责任与行动(15分钟)–检查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并分享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法律法规,并强调个人应遵守并宣传。
–设计行动方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个人环境保护行动方案,并分享给同学。
5.总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以行动支持可持续发展,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评价•学生小组讨论和汇报情况•学生个人环境保护行动方案的设计质量和创意程度•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参考资源•《环境保护法》•健康环保网(•可持续发展知识库(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对环境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为共同建设美丽的生命家园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常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我们生活的家园,那是因为地球滋养着人类,为我们提供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源。
你们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什么日子吗?是世界地球日,(出示地球日图片)这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
那么我们该怎样爱护和保护我们的家园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学习第六课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
二、活动探究
活动一:共筑和谐家园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举办“世界环境日”活动,今年4月22日是第49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今年“世界环境日”宣传片中的一段视频,
提出思考问题: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使得灾害频发,资源日益匮乏,人类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这段视频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
学生:(不能再过度开发资源:不要再污染破坏环境:要保护地球等等)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是的,过度向自然索取,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
这警示我们:必须要爱护地球,尊重自然规律,要和自然和谐相处。
继续思考:那么,你觉得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该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呢?
请同学们看第81页下段做出回答。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通过大屏幕用图示将下列观点进行总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应该作出的智慧选择。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
通过上述观点理解提升思想认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我们要共筑和谐家园(黑体字板书)
活动二:共筑文明家园
面对地球现在出现的种种生态危机,我们非常担忧,尤其近几年严重的雾霾天气更使我们忧心忡忡,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改变现状呢?
其实早在50年代作为工业发展比较发达的英国,就已经饱尝了肆意破坏生态环境所遭受到的惩罚。
第一步:请同学们迅速阅读P82页“探究与分享”资料。
了解一下英国当时经历了一场什么灾难?这场灾难是怎么造成的?又是如何度过的?
学生看完后,师提出:曾被视为人类进步、繁荣的滚滚浓烟夺走了上万人的生命。
伦敦“杀人雾霾事件”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可当我们看到那触目惊心的死亡数字时,心情仍然非常沉重。
提出问题:英国治理这场雾霾整整用了30年时间,那么从英国经受灾难到治理空气污染成功的艰难历程启示我们,面对现在地球出现的种种生态危机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呢?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后总结:我们应该告别野蛮肆意索取,开启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之路。
得出观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板书:共筑文明家园)那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呢?(大屏幕出示)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面对环境资源的恶劣形势,我们人类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展示巴黎协定图片)
引出“人类已经关注环境问题,是时代的选择”;继而发问“我们国家在这一问题上又有哪些举措呢?”(展示图片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关于环境治理的决策)。
我国早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就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
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九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教师提问: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什么样的国策?坚持什么样的发展理念?由“绿色”这一发展理念提出问题“什么是绿色发展?”。
活动三:共筑绿色家园
那么什么是绿色发展呢?(大屏幕展示定义让学生简要了解)
提出问题: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首先遇到的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这个两难问题,展示图片“有人说发展经济就不能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就无法发展经济!”面对这一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段视频“看浙江省安吉余村是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展示知识图表:金山银上=绿水青山);得出观点
继续发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走上富裕道路的余村人会对“绿水青山”有着什么样的感情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走绿色发展道路,就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教师:“余村人通过守护绿水青山走上了富裕之路,那么我们的家乡又是怎样实施绿色发展的呢?”
请学生欣赏视频并回答问题,
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与学生互动,用视频中的现象引出书中对应的“如何实施绿色发展的3个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大屏幕展示总结。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保护生态的做法?通过这些做法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哪些变化呢?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交流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图片辅助说明。
通过以上教师大屏幕总结:我们国家如何实施“绿色发展”?(4点)教师提出问题:实施绿色发展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同学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我们祖国的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看一看我们国家这些年来在环境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播放视频),
提出问题:视频中为我们描绘了美丽中国应该是怎样的图景?总书记温馨的话语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大屏幕展示)。
课堂小结:展示本课所学知识点。
布置课堂作业:为美丽校园建设提3-5条倡议!
教师寄语: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参与者,用行动来践行我们的责任,为建设美丽家乡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