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笔译领域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上海大学英语笔译硕士培养方案

英语笔译硕士培养方案创建日期?2011/10/20?刘佳 ??浏览次数 ?564 返回字号:?大?中?小英语笔译硕士攻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笔译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笔译硕士教学内容突出口笔译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笔译操作能力,兼顾翻译理论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培养要求:1. 笔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创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2. 应在了解和掌握一定翻译理论的同时,拓宽涉猎范畴;从夯实双语功底,提升双语文化素质入手,以增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3. 应掌握某一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了解本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的能力;4. 熟练掌握英语和汉语,能顺利进行一般难度的英汉语文字材料的互译。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培养方式主要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同时适当在相关单位进行翻译实习。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学位论文由学校具有丰富笔译实践经验的导师进行具体指导。
三、主要研究方向1.文学翻译2.应用翻译3.典籍翻译4.商务翻译四、课程设置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需修满58学分。
其中学位课32学分;非学位课26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备注学位课政治理论课0010007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1必修00100072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12第二外国语032000701日语4021任选一门032000702法语4021032000703俄语4021032000704德语4021专业必修课032001701中国语言文化3031必修032001702翻译概论4041032001703基础笔译4041032001704基础口译4041032001705英语文学汉译4042032001706汉语文学英译4043032001707非文学翻译4042非学位课专业选修课032001801文化对比与翻译3032必修032001802文体与翻译3033032001803应用文翻译3033032001804传媒翻译3033032001805中国典籍英译3033032001806商务翻译3033032001807笔译工作坊3032实践环节002000601专业实践?5?五、培养计划制定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培养计划的制定,并报学院(学科)学位分委员会批准,在入学后一个月内报研究生部。
南京师范大学-翻译硕士MTI-培养方案

055101 翻译硕士(英语笔译)一、专业领域简介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翻译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翻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南京师范大学于2009年正式成为全国第二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并于2010年首次招收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
目前学位点已形成两大培养领域。
第一,本地化产业翻译。
结合国际本地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江苏省和华东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培养针对本地化产业的专业翻译人才。
以技术产品、服务、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本地化翻译实务为主要内容,联合本地化领域的国际组织和相关企业,通过专业翻译人员的指导、一定程度的理论教学、以及大量的案例实习,提高学生在本地化翻译方面实践能力。
第二,财经翻译。
结合江苏及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本领域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地方经济急需的财经类翻译人才,突出企业上市、股份制改革、网络信息发布、涉外经济诉讼等业务所涉及的翻译流程,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二、培养目标学位点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特别是能够胜任江苏及华东地区企事业单位的本地化产业和财经翻译工作。
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达到或超过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二级水平;同时具有创新能力,了解语言服务行业特点与趋势,具有良好笔译职业操守,能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三、学制与学分我校英语笔译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制为2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
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四、培养方式我校英语笔译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培养方式。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习方式,强调笔译实践。
采用实践研讨式、职场模拟式教学,课堂讲授与项目翻译相合的方式授课。
包括采用项目式授课,将职业翻译工作内容引入课堂,运用笔译实验室或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加强翻译技能训练的真实感和实用性;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等。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5101 学科门类:文学(05)一级学科:翻译硕士学分要求:50一、学科、专业简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英文简称MTI,是在遵循翻译学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通过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而设立的具有我国特色的专业研究生学位。
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职业指向性明确,即培养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及国家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需要,具备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该专业学位强调培训高水平专业技能和高度的职业道德,综合培养学生独立承担专业领域翻译工作的能力。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教学大纲设定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
我校外国语学院于2010年9月获得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授予权,2011年开始招生。
目前,本硕士点共有英语笔译和英语口译2个专业。
外国语学院共有导师1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师资力量雄厚,指导经验丰富。
学院汇聚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依托健全的学术梯队、富有特色的学科方向以及良好扎实的科研基础,近年来取得了卓越的教学和科研成绩。
目前拥有1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品牌与特色专业、4门精品课程、6门优秀课程,获得2项省级教学优秀成果奖,并承担30多项校级和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近三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译著近20部,获得1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8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12项省市级科研成果奖。
翻译硕士(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551

烟台大学翻译硕士(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551适用学科:055101英语笔译、055102英语口译、055105日语笔译、055106日语口译、055111朝鲜语笔译、055112朝鲜语口译。
一、研究方向(一)英语笔译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笔译实践,掌握文学、文化、经贸、法律、新闻、传媒等领域的英汉及汉英翻译技巧及规律,大力拓宽主要英语国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的基础,掌握跨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原则和技巧,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及满足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笔译人才。
(二)英语口译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大量口译实践,把握文学、文化、经贸、法律、新闻、传媒等领域的英汉及汉英翻译技巧及规律,以各类文体的英汉双向口译为重点,大力拓宽主要英语国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的基础,掌握跨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原则和技巧,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及满足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口译人才。
(三)日语笔译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笔译实践,掌握文学、文化、经贸、法律、新闻、传媒等领域的日汉及汉日翻译技巧及规律,大力拓宽日本国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的基础,掌握跨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原则和技巧,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及满足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笔译人才。
(四)日语口译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大量口译实践,把握文学、文化、经贸、法律、新闻、传媒等领域的日汉及汉日口译技巧及规律,以各类文体的英汉双向口译为重点,大力拓宽日本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的基础,掌握跨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原则和技巧,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及满足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口译人才。
翻译硕士培养方案

方案一:翻译硕士培养方案在遵循翻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翻译实践领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方法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有口笔译实践经验者优先考虑;鼓励具有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生源报考。
入学考试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统考(或联考)及招生单位自行组织的专业复试,结合工作业绩择优录取。
(三)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可以脱产学习,也可以半脱产或不脱产学习。
全脱产学制为两年;半脱产或不脱产学习者视其修满学分与完成论文情况,最多不超过五年,最少不低于三年。
(四)培养方式1、实行学分制。
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可按学位申请程序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2、采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教学。
口译课程要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如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开展,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
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教学单位承接各类文体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
少数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研究生,修个别课程时可采用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通过学校统一的课程考试方式取得学分,或者已经掌握某门课程,通过本人申请经过考试准予免修,取得学分。
3、重视实践环节。
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至少有10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或不少于100小时的口译实践。
4、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南京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英语笔译

南京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英语笔译)(2015版)类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领名称(代码) 055201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特别是科技笔译方面的高水平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具有扎实的英汉语言基础,熟练掌握各种翻译技能,并了解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2、具有较强的逻辑思辨能力以及快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3、具有基本的科技专业知识,特别是农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够适应新经济时代社会发展需要;4、了解职业翻译工作的性质,熟悉翻译服务的内容和工作流程,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对职场规范、职业道德、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都有初步了解;5、能够初步运用第二外国语;6、了解学术规范,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科学研究能力。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鼓励具有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生源报考。
考生参加每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择优录取,秋季入学。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全日制学习方式:2年四、培养方式1、实行学分制。
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完成专业实习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方能申请硕士学位。
2、采用实践研讨式、职场模拟式教学。
口译课程可运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如网络技术、口译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开展;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式授课,将职业翻译工作内容引入课堂,运用笔译实验室或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加强翻译技能训练的真实感和实用性;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
3、重视实践环节。
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在学期间至少有15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或不少于400磁带时的口译实践。
4、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导师组应以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译员参加;可以实行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或专业人员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双导师制。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外语学院

二、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有较高政治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提升国际竞争力需 要及满足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 具体要求是:
1.热爱中华民族,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爱国主 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 耐劳的品质、勇敢的创新精神以及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修养。
四、 研究方向
序号
1 2 3 4
研究方向名称
非文学普通翻译 国际商务翻译 涉海专业翻译
英汉口译
五、 修读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学制为 2 年。
六、 学分要求和培养体系
总学分不低于 39.0 学分; 学位公共课 总学分不低于 6.0 学分,计入总学分; 核心课总学分不低于 6.0 学分,计入总学分; 方向必修课 总学分不低于 8.0 学分,计入总学分; 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 12.0 学分,计入总学分;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总学分不低于 1.0 学分,计入总学分; 补修课不计入总学分; 公共选修课不计入总学分;
Students will be trained in translation theories, skills, and practice to grow into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equipped with fundamental translation theories, preliminary abilities to independently conduct translation research, and an extensive scope of knowledge.
文学翻译 非文学翻译
090K0002 高级英语写作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翻译专业硕士,隶属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英语笔译2010年获得国家学位办审批通过,2011年正式招生。
本专业学位点旨在培养能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外语人才。
MTI(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是以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为目标,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强调行业经验积累。
为提高翻译硕士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到相关翻译实习基地参与翻译实践活动,为毕业后的就业做好铺垫,实现培养与就业有效对接。
研究生在第三学期开始定点、定内容、定时间、定工作量参加实习,培养高级英汉笔译专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熟悉某一领域的业务,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词汇,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具有熟练翻译技能和宽广知识面的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
院校图书资料丰富,有可以满足教学和专业训练需要的多媒体教室、数字化网络语言实验室和同声传译模拟实验室,可开展翻译教学和训练。
本专业硕士培养实施双导师制,学科点现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11人,院外兼职导师5人,校外实习基地4个,能够满足校内学习指导、校外实习和翻译实践的需求。
主要研究方向:英语笔译二、培养目标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努力为祖国建设服务。
2.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
三、学制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学习年限原则上为2年,最长可延长1年。
四、学分要求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笔译”领域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055101)(2017年修订)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良好的道德修养、宽厚扎实的专业技能、丰富的行业经验、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符合国家翻译专业资格认证标准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严谨的学风。
2.具有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宽广的人文视野、国际视野和良好专业素养。
3.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系统的翻译技能,能够担负大型翻译项目。
4.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扎实的英汉双语基本功、较强的英汉双语笔译能力。
5.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能基于翻译实践撰写实践报告或研究论文。
6.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英汉—汉英笔译本方向以语言转换为形式和手段,以交流为目的,培养学生的笔译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合格的职业翻译人才,能够承担法律、政治、外交、新闻、金融、工程技术、文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笔译工作。
三、基本学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四、培养方式1.实行学分制。
研究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方可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2.采用实践研讨式教学。
课程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承接各类文体的翻译任务,研究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训练。
同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研究生授课或开设讲座。
3.重视实践环节。
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
4.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翻译人员参加;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资深译员或编审共同指导。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分为学位课与非学位课两大类,其中学位课又分为公共学位课与专业学位课,均为必修;非学位课为选修(或必选)。
具体如下:1.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得低于4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专业学位课14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
2.学位课程必须以考试形式考核,非学位课程可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
考试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记分,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成绩合格者,方能取得相应的学分。
同时,各门课程修习期间笔译实践量应累计不少于15万汉字或英语单词,第三学期末课程学习结束一个月内研究生将笔译实践汇总并装订成册后上交学校。
3.补修课程:补修课程是指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领域大学本科主要课程2-3门。
补修课程为《高级英语》、《英汉翻译》、《汉英翻译》。
补修课程由学院根据本科生的教学计划,统筹安排。
补修课程不记学分。
4.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附表。
六、专业实践除课程学习外,学院及研究生导师应为研究生安排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及随后暑假。
导师可以安排研究生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或政府、企业部门从事翻译服务工作,期间学生应有不少于10万汉字或英语单词的笔译实践,并能提供译作采用单位的实习鉴定书。
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将笔译实践、实习单位出具的实习鉴定、3000字的实践心得体会等装订成册交给学校,导师签字、审阅译稿后可获得6学分。
七、中期筛选中期筛选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进行,一般安排在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专业素养等进行综合考核。
具体操作参照《济南大学研究生中期筛选暂行办法》执行。
八、学位论文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日止)不得少于8个月。
学位论文可在以下两种形式中选择一种:1.翻译实践报告: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中文或外文的文本进行原创性翻译,字数不少于15000汉字或英语单词,并就翻译的过程写出不少于10000英语单词的实践报告;2.翻译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不少于10000汉字或单词的文本进行原创性翻译,并就翻译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写出不少于15000英语单词的研究论文。
无论采用上述任何形式,学位论文都须用英语撰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文格式符合学术规范。
论文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1.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开题的程序及成绩评定等参照《济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及中期检查工作暂行办法》执行,一般在专业实践过半后的第四学期末进行。
2.阶段性成果汇报: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研究生应向导师或导师组汇报论文进展和写作的阶段性成果,一般不少于2次。
3.中期检查:导师组就论文撰写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提出建议。
具体规定参照《济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及中期检查工作暂行办法》执行。
一般在第五学期末进行。
4.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按照《济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办理。
一般在第六学期末进行。
九、毕业及学位授予研究生在修业年限内按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应修学分,完成必修环节,通过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准予毕业并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
学位授予工作按照《济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十、其他1.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由学校统一布置,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经学校批准备案后执行。
2.培养方案一经批准,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
如遇特殊情况确需修订的,必须按上述程序审批。
3.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研究生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
4.本方案适用于“英语笔译”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自2017级开始实行,全日制研究生自2018级开始实行。
十一、参考书目(一)必读书目[1] Baker, M. In Other W 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 Bassnett, S. Translation Studies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 Bielsa, E, & S. Bassnett. Translation in Global News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4] Dollerup, C. Basic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5] Gentzler, E.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Revised Second Edition)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6] Hatim, B.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7] Munday, J.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8] 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9] Nida. E &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0] Nida. E. 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1] Nida. E.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on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2] Nord. C.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13] Reiss, K.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4] Somers, H. Computers and Translation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15] Trosborg, A. Text Typology and Translation.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16] Tytler, A.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7] 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8] 廖七一. 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原典选读[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9] 卢敏. 英语笔译实务2级[M]. 北京: 外文出版社,2009.[20] 周兆祥. 翻译与人生[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21] 庄绎传. 汉英翻译500例[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二)选读书目[1] Bassnett, S. & A.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 Chesterman, A. Memes of Translation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3] Cronin, M. Translation Goes to the Movies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4] Davis, K. De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s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5] Gut, E.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