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交流电的基本知识(标准教案)

合集下载

交流电教案:了解交流电的形式与特点

交流电教案:了解交流电的形式与特点

交流电教案:了解交流电的形式与特点一、教学目标1.理解交流电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交流电的基本参数。

3.了解交流电的常用形式及应用。

二、教学重点1.交流电的概念及特点。

2.交流电的基本参数。

三、教学难点1.掌握不同形式的交流电。

2.理解交流电参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导入|通过展示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教学内容。

|5分钟|展示、提问理论教学|交流电的概念及特点。

|20分钟|讲授、示范理论教学|交流电的基本参数。

|20分钟|讲授、示范实验演示|展示不同形式的交流电。

|20分钟|实验演示小组探究|小组讨论交流电的应用。

|20分钟|小组讨论、展示归纳总结|总结交流电的特点、参数及常用形式和应用。

|15分钟|总结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展示法:用视频或图片展示交流电的形式与特点。

2.讲授法:详细介绍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参数。

3.实验演示法:使用实验装置演示交流电的不同形式。

4.小组探究法: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交流电的应用,并进行展示。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课堂练习、小组展示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每节课结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评估教学效果。

七、教学建议1.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

2.学生应能从多个角度理解交流电的概念和特点,尽可能参与课堂探究活动。

3.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课后练习1.画出正弦交流电和方波交流电的波形图。

2.计算正弦交流电的平均值、有效值和峰值。

3.用实例说明交流电的应用。

九、小结在学习交流电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交流电的概念及特点,掌握了交流电的基本参数,了解了交流电的常用形式及应用。

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探究,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交流电的应用,并从多个角度理解交流电的概念和特点。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交流电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交流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物理下册《第九讲交流电》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物理下册《第九讲交流电》教案、教学设计
2.通过学习交流电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明白物理实验中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尊重客观事实的重要性。
4.强调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交流电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节能措施,提高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3.教学方法:
a.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b.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评价方式: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讨论等,给予及时反馈。
5.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课堂氛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重点: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交流电的产生原理、交流电的传输和分配、交流电实验操作。
2.知识难点:交流电瞬时值、最大值、平均值之间的关系;交流电功率的计算;交流电的有效值与峰值因数的理解;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
(四)课堂练习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计算给定交流电信号的瞬时值、最大值、平均值。
2.根据给定的交流电参数,计算其有效值和功率。
3.分析给定电路图,判断交流电的传输和分配过程是否正确。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在本节课的尾声,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1.交流电的基本概念:瞬时值、最大值、平均值等。
2.交流电的产生: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主题七 第六节 交流电及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主题七 第六节 交流电及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交流电及安全用电》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交流电的基本观点和性质,掌握交流电的波形和测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交流电波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安全用电认识,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交流电的基本观点和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交流电波形及其与安全用电的干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器械:电流表、电压表、示波器、交流电源等。

2. 准备教学视频:交流电波形演示视频。

3. 安置预习:学生自行预习交流电相关内容,了解基本观点和波形特点。

4. 安排实验室或教室,确保安全用电设施齐全。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 什么是交流电?交流电与直流电有何不同?2. 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二)新课教学1. 交流电的产生a. 线圈在磁场中旋转产生交流电。

b. 电磁感应定律。

2. 交流电的表示a. 交流电的波形(正弦波)。

b. 交流电的电压值、电流值。

c. 有效值的理解和应用。

3. 安全用电常识a. 常见电气设备的安全电压范围。

b. 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c. 触电的援救方法。

(三)实例分析1. 家用交流电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2. 分析家用电器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四)实验操作1. 动手操作,实际体验交流电的电流方向和电压变化。

2.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五)教室互动1. 回答问题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诠释交流电和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深化对交流电和安全用电的理解。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效果,分享交流电和安全用电的经验和心得。

(六)总结回顾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 安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理解交流电和安全用电的知识。

(七)课外拓展1. 推荐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阅读相关文章,进一步了解交流电和安全用电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交流电基础知识教案

交流电基础知识教案

交流电基础知识教案交流电,这玩意儿可太有意思啦!咱就说电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精灵,而交流电呢,就是这个小精灵特别活泼好动的那一面。

你看啊,交流电它总是在不停地变化,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在蹦蹦跳跳。

咱家里用的电大多数可都是交流电哦。

它能让电灯亮起来,让电视有画面,让冰箱能制冷,多神奇呀!交流电的好处那可真是不少。

比如说,它可以通过变压器很方便地改变电压。

这就好比我们走在路上,遇到高坡就把腿抬高一点,遇到低坡就正常走,多灵活呀!这样就能让电更好地传输到各个地方,减少损耗。

而且交流电还能让电动机转起来,那可是各种机器的动力源泉啊!想象一下,没有交流电,那些大工厂里的机器都不动了,那得是啥场面呀!那交流电是怎么来的呢?这就得提到发电机啦。

发电机就像是一个魔法盒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交流电。

就好像魔术师能把一个东西变成另一个东西一样神奇。

在交流电的世界里,频率也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哦。

它就像是小精灵跳动的节奏。

不同国家的交流电频率还不太一样呢,咱国家一般是 50 赫兹。

学习交流电基础知识,就像是打开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门。

你会发现原来电的世界这么丰富多彩。

你可以试着想想,要是没有交流电,我们的生活得变成啥样啊?肯定会变得很不方便吧!所以说呀,了解交流电基础知识可太重要啦!我们每天都在享受交流电带来的便利,却很少有人真正去了解它背后的奥秘。

其实只要我们稍微花点时间去学习,就能发现好多有趣的东西呢。

比如说,为什么交流电会有正弦波的形状呀?这就像是问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发光一样,充满了神秘感。

我们可以通过做实验来更好地理解交流电。

就像小时候玩游戏一样,自己动手去探索,去发现。

这样学起来多有意思呀!还能加深印象呢。

总之呢,交流电基础知识是个很值得我们去了解的东西。

它就像一个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不要觉得它很难,只要用心去学,肯定能学好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交流电的奇妙世界吧!交流电真的很神奇,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好好去认识它呀!。

6.1认识三相交流电-教案

6.1认识三相交流电-教案

模块六:三相交流电二、新课讲授(一)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三相交流电动势是由三相交流发电机产生的。

1.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结构。

(1)依据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可以得知,三相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

(2)转子L是电磁铁,其磁极表面的磁场按正弦规律分布。

(3)定子:铁芯中嵌放着三个在尺寸、匝数和绕发上完全相同绕组,三相绕组始端分别用U1,V1,W1表示,末端分别用U2,V2,W2表示,它们分别为U相、V相、W相。

三个绕组在空间位置上彼此相隔120°。

图 1 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2.原理:当转子在原动机带动下以角速度ω作逆时针匀速转动时,三相定子绕组依次切割磁感线,产生三个对称的正弦交流电动势。

3.三相交流电动势的表示方法(1)解析式:(2)波形图:图 2 三相交流电动势的波形图(3)向量图:(见下一页)图 3 三相交流电动势的向量图4.相序的概念三个交流电动势到达最大值(或零)的先后次序称为相序。

每相电动势的正方向是从线圈的末端指向始端,即电流从始端流出时为正,反之为负。

【课堂练习】1.相序判断:(1)V-W-U-V()(2)W-V-U-W()2.演示实验:(1)用小型实验电动机,按教材图6-5所展示的两种方式接线,采用直接启动的方法观察电动机的旋转方向。

思考:依据三相对称交流电动势的向量图判断,三相电压向量值和是多少?(二)三相四线制连接方法:将发电机三个绕组的末端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公共端点,该断电称为“中性点”,用符号“N”表示。

从中性点引出的输出线北称为中性线。

中性线通常与大地相接,并把接地的中性点称为零点,而把接地的中性线零线。

图4所示,为三相四线制电路。

图 4 三相四线制电路在工程上,从三个绕组的初始端引出的输电线称为相线,俗称火线。

U、V、W三根相线分别用黄、绿、红三种颜色座位标志。

有时候为了简便,常不画发电机的绕组连接方式,只画四根输电线表示相序。

图 5 三相四线制电路的简易示意图相电压与线电压的概念:相电压:相线与相线之间的电压,称线电压。

交流电教案

交流电教案

新课11 .掌握交流电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2 .了解交流电的波形图表示法。

交流电的变化规律及波形图表示法。

交流电的波形图表示法。

课前复习1 .电流产生磁场。

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3.电磁感应现象E B l v sin第一节交流电的产生演示:由图引出交流电的概念。

1 .交流电:强度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交流电。

2.交流电的变化规律e E sinω tm式中:e电动势的瞬时值电动势的最大值Em由上式知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线圈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

②当线圈平面转到与磁感线平行的位置时,由于ω t ◆ 2,sinωt 1,所以此时的感应电动势最大 e 2 B l v;当线圈平面转到与磁感线垂直时,此时感应电动势最小,e 0。

m③ 若线圈和电阻组成闭合电路,则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

e式中: R —— 整个闭合电路的电阻I —— 电流的最大值 i —— 电流强度的瞬时值④ 电压的瞬时值u = I R'= I m R' sin ω t = U m sin ω t式中: R' —— 某段导线的电阻U —— 电压的最大值 由上可知: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外电路中一段导线上的电压都按正弦规律 变化。

(2)线圈平面跟中性面有一夹角Θ 时开始计时e = E m sin (ω t + Θ ) i = I m sin (ω t + Θ ) u = U m sin (ω t + Θ )正弦交流电: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

1.讲解如图2.用描点法画出 I = I m sin ω t 和 u = U m sin (ω t + Θ)的图形,其中 Θ = 6π。

1 .交流电、正弦交流电的概念。

2 .交流电的变化规律。

I = R= sin ω t = I m sin ω tm新课2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有效值、频率、初相)。

2 .掌握相位差的概念。

3 .理解正弦交流电的特征。

电工基础教案交流

电工基础教案交流

课题:交流电的基本概念课题: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2.表现形式:u=U m sin(ωt+ϕ)例2:已知i=sin(wt+π/2)mA,作出它的波形图?三.旋转矢量表示法(1)用旋转矢量表示正弦交流电的方法。

(2)表示方法:(a)矢量的长度表示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或有效值);(b)矢量与横轴的夹角表示初相角,ϕ>0在横轴的上方,ϕ<0在横轴的下方;(c)矢量以角速度ω逆时针旋转。

i=I m sin(ωt+ϕ)三.练习,课题:纯电阻电路课题:纯电感电路4.感抗X L=ωL=2πfL表明感抗与通过的电流的频率有关。

所以,电感线圈在电路中有“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的特性。

二、电感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电感电流与电压的大小关系无论触头向上或向下滑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发生变化,但两者的比值不变,总是等于感抗X L,即U/I=X L这说明,正弦交流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之间也满足欧姆定律。

2.相位关系把电感线圈两端的电压和线圈中的电流的变化输送给示波器,在荧光屏上就可以看到电压和电流的波形。

从波形看出,电感使交流电的电流落后于电压。

精确的实验可以证明,电感电压比电流超前90︒(或π/2),即电感电流比电压滞后90︒。

(1)瞬时值关系设加在电感L上的正弦交流电压瞬时值为u = U m sin(ωt+φu),则通过该电阻的电流瞬时值为i = U m/X L sin(ωt+φI-90)(2)电压、电流的相量关系4.学习感抗的计算1.学习电感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记住结论:正弦交流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之间也满足欧姆定律。

2.学习电感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感电流比电压滞后90︒。

了解电流电压瞬时值关系了解电压电流相量关系通过讲授引导学生学习电抗的性质通过电阻电路欧姆定律引导学生得出电感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电感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5分钟四.点评1.讲解习题,并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五.小节1.指导学生对本课知识小结。

交流电备课教案

交流电备课教案

交流电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交流电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并学会绘制交流电的电路图。

二、教学重点1. 交流电的定义和特点;2. 交流电的电路图绘制。

三、教学难点交流电的电路图绘制。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相关实物装置和设备;3. 计算器、电池和电阻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交流电的定义和应用,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电与直流电的区别。

2. 理论讲解(10分钟)a. 交流电的定义和特点:讲解交流电的定义,并着重强调交流电的模拟周期性变化以及正弦形状的特点。

b. 交流电的频率和周期:讲解交流电的频率和周期的概念,并介绍频率的单位“赫兹”。

3. 电流方向与振幅(10分钟)a. 交流电的电流方向:通过实物装置和示意图向学生展示交流电的电流方向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b. 振幅的概念:解释振幅代表了交流电的最大值,与电流大小和灯泡亮度等因素相关。

4. 交流电的电路图(20分钟)a. 交流电的电路图符号:向学生展示交流电的电路图符号,并与学生一起学习和理解各个元件的意义。

b. 绘制交流电的电路图: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电路要求,正确绘制交流电的电路图。

5. 教学实践(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或一对一进行实践操作,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电路要求,使用实物装置和设备,绘制交流电的电路图。

6. 实验分析(15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交流电的特点,例如电流方向的变化、灯泡亮度的变化等。

7. 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交流电的概念、特点和电路图的绘制方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交流电的特点和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然而,在实践操作中,有些学生对于电路图的绘制仍存在困难,下节课需要加强对电路图绘制的指导和练习。

同时,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实验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深入地理解交流电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师学院教案
第页
技师学院教案
第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2.稳恒直流电:电压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正弦交流电:大小和方向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动势,电压和电流
统称为正弦交流电。

4.非正弦交流电: 电压的大小和方向不安正弦规律变化.非正弦
交流电可以看成一系列正弦交流电叠加合成的结果.
注意:无特别说明所讲交流电都指正弦交流电
二.交流电的产生
交流电可以由交流发电机提供也可以由振荡器产生.交流发
电机主要用于提供电能,振荡器主要用于产生各种交流信号.
如图交流发电机,当线圈在磁场中以角速度 逆时针匀速转
动时,由于导线切割磁感线,线圈将产生感应电动势,
技师学院教案
第页
技师学院教案
第页
技师学院教案
第页
技师学院教案
第页
技师学院教案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方 法
情况。

【教学回顾】
复习交流电的瞬时值表达式,能够画出简单的正弦波形
图。

给出解析式能够熟练求出交流电的最大值,有效值和平均值。

【新课进行】
三.正弦交流电的周期.频率.角频率 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图如图
1.周期:交流电每重复变化一次所需要的时间.用T 表示,单位:秒
(s)
2.频率:交流电在1s 内重复变化的次数.用 f 表示,
单位:赫兹(HZ)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T
f 1
=
或者f T 1=
说明:我国动力和照明用电的标准频率为50赫兹(称工频),高频感应电炉的电源频率为200-300KHZ,我国广播电视的频率为几十兆赫兹到几百兆赫兹.
技师学院教案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方 法
3.角频率:正弦交流电每秒变化的电角度.用ω表示,
单位:弧度/秒(rad/s)
角频率和周期频率的关系f T
ππ
ω22==
四.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和初相位 1.相位
(1) 定义:任一时刻线圈平面与中性面的夹角.称相位或者相
角.
它反映了交流电的变化进程.
(2)初相位:正弦量在t=0时的相位,也称初相角或者初相.
(1) t=0时正弦量的瞬时值为正,则初相为正 (2) t=0时正弦量的瞬时值为负,则初相为负
(3) 初相通常用不大于0
180的角来表示.
如: V t e )240sin(500
+=ω
应记为V t e )120sin(500
-=ω
【练习】
技师学院教案
第页
技师学院教案
第 页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方 法
2. 公式:2121)()(ϕϕϕωϕωϕ-=+-+=t t
即: 两个同频正弦量的相位差等于它们的初相之差。

3. 说明:
(1)021〉-=ϕϕϕ,称1e 超前2e 或者2e 滞后1e
(2) 021=-=ϕϕϕ,称1e 和2e 同相位.
(3) 0
21180=-=ϕϕϕ,称1e 和2e 反相.
(4) 0
2190=-=ϕϕϕ,称1e 和2e 正交.
技师学院教案
第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①超前、滞后关系;②同相关系(;
③反相关系, ④正交关系
三.正弦量的三要素
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反映了正弦交流电的变化范围,角频率
反映了正弦交流电的变化快慢,初相反应了交流电的起始状态.他
们是表征正弦交流电的三个重要物理量.称为交流电的三要素.
即: 最大值角频率和初相位
例题:分析课本课本96页例题由学生自己练习.
【练习】
P96页2,3,4
【小结】
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学生看书记住所学公式定义并会计
算相位差,判断两个正弦量的相位关系.初相位,最大值,有效值,平
均值等的相关计算.
技师学院教案
第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