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一、概括故事情节
记叙文阅读——概括内容专题练习(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概括内容专题练习(含答案)在我家乡的田野上,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而我的父亲则是花生的大户。
很多人向他请教,父亲总是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他的声音很长,像在讲述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事实上,花生真的是一个好活。
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每年的秋天,田野上都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种作物几十年来从未让人失望过。
在我印象中,每当麦子将要熟时,父亲就开始种植花生。
他只需要一把铲子和一个三角撑子这样的简单工具。
不久,小花生种子就在土里发芽了。
等到麦子收割完毕,花生苗已经长成了一片翠绿的景象。
看着这些苗,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对它们爱不释手。
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地拉着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使它们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
我们心疼得直哭,但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果然,一段时间后,我们再次见到它们,它们都好好的,青叶之间还缀满了小黄花。
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些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
他还向我们讲述了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
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我们心里溢满了欢喜。
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人难以相信。
有一年,麦子收割完毕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
可是火势借着风力殃及了我们家的地,一片青青的景象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
父亲一向自信的表情变得煞白,他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然而,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
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花生特别容易管理。
只需要一遍除草剂,就可以让它自由生长。
在漫长的夏天里,容易干旱,但花生并不怕。
当玉米和棉花的叶片因为焦渴而耷拉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
在秋天收获时,即使碰上连绵的风雨天气,也不会有什么关系,因为果实长在下面,雨水反而滋润了它们。
每年的父亲节,班级都会开展以“感恩父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一——概括主要内容(练习+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一——概括主要内容(练习+答案)概括内容时应该尽量准确表达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二是“简洁”,概括内容要简明扼要,避免冗长和繁琐。
三是“全面”,概括内容要尽可能全面,不要遗漏重要信息。
在解题时,可以结合以上方法,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概括。
同时,还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篇章逻辑,理清文章的思路,确保概括的内容完整、准确、简洁、全面。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周一早晨,我紧张又兴奋,因为我的竞赛课即将开始。
这是一节级别很高的竞赛课,有各校领导做评委,还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到场。
我希望获得掌声和奖杯。
教研组长特地嘱咐我,一定要安排好时间,万万不可拖堂,否则一票否决,与奖杯无缘。
我感激地点点头,正准备去教室,美术老师却气呼呼地闯了进来。
他告诉我,市里举行“我最爱的人”儿童绘画大赛,我班绘画天分颇高的安锐却故意捣乱,把妈妈画成了老巫婆,还拒绝修改。
看到安锐的画,我也很吃惊。
画上的妈妈没有任何美感可言,那一双眼睛尤其奇怪,一只画成了一团浑浊的雾,另一只眼角有泪滴下来,而手用了怪诞的紫黑色。
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铃声响起来。
我上的是一节口语交际课,题目是“我爱四季”。
面对众多陌生的面孔,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
我微笑着启发他们,他们小脑瓜里的记忆一下子复苏了,春天里高高飞起的风筝,夏天里一园一园的石榴花,秋天里满地厚厚的落叶,冬天里孩子们玩疯了的打雪仗,他们争先恐后,唱歌似的说个不停。
课堂上时时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场面,连那些正襟危坐的评委,也露出赞许的表情。
教研组长眉开眼笑,也给我一个胜利的手势。
只要一个简单的小结,这节课就可以漂亮地结束了,而我似乎已感受到那只奖杯的厚重。
忽然一直沉默的安锐举手了,他的声音很小,却很清晰:“老师,我不爱秋天和冬天,可以吗?”几乎所有的人都转过头看着这个奇怪的学生。
安锐惶恐至极,一下子变得结结巴巴,他的脸憋得通红。
教研组长皱着眉,对我指指墙上的时钟。
记叙文阅读专题 概括文章故事情节

考点一概括文章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情节) (难易程度:★)【考点2011】①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011年河南)《漓江情韵》②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悟?(2011年大连)《回家去问妈妈》【考点讲析】“概括文章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①理清故事情节和行文思路;②抓住表明情感变化的词句;③注意文章的情感线索。
注意:情节=主要人物+事件(故事的意义)。
或者:情节=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考点测试】一、2011广东茂明市窗外(李均)在语文阅读课上,班主任王老师给学生们讲岳飞小时候的故事,“在宋朝的时候呀,有一个叫岳飞的孩子,他的家境很贫寒,念不起书。
每当周围的小朋友背着书包去学堂上学时,小岳飞就跟在后面,等学生们都进了教室之后,他就一个人站在教室窗户的外面听老师讲课。
有一次,他在外面听课的时候不小心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问明情况后,被他这股爱学习的劲头打动了,便破格免了他的学费,允许他进教室里面听课……”孩子们都津津有味地听着,仿佛入迷了一般,故事讲完后好半天,教室内仍静悄悄的,鸦雀无声。
看学生们都被故事打动了,王老师顿了顿,微笑着问,“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都有什么感想,请举手发言。
”学生甲说,“条件那么艰苦,岳飞还坚持不懈地学习,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学生乙说,“岳飞交不起学费,本可以整天玩的,但他没有,反而努力学习,他确实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学生丙说,“岳飞后来当上了大元帅,这和他小时候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也要像他那样刻苦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其他的孩子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踊跃发言,教室内的气氛十分活跃。
王老师不住地点头微笑,“恩,不错。
”正这时,教室后排靠窗的地方出现了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一个学生向老师报告,“老师,你看,窗外。
”王老师循着声音望去,发现在教室后门靠窗的外面,露着一个扎着羊角辫子的小脑袋。
王老师抿了一下嘴唇,似乎有些不悦,他用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走了出去。
期末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概括类题型(附答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记叙文阅读——概括类题型考点解读:专题一:找准线索概括中心传说有几个盲人摸象,摸到身子的说大象似一堵墙,摸到象腿的说大象像一根柱子,而摸到尾巴的说大象如一条蛇,大家争论不休。
同学们,大象像什么呢?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像“盲人”一样把局部当成整体,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整体感知文章能避免我们成为这样的盲人,掌握了整体感知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比较快速地提取文章的信息,把握全文的主旨了。
一、阅读全文,知其大意1、阅读方法:速读全文,并作适当的勾画圈点。
应该特别注意开头、结尾,看文中是否具有概括性的段落,每段的开头或结尾是否有概括或总结性的语句,必要时还应将各个段落的主要信息提取出来,加以整合。
考点之一: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考点答题方法: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
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①文章标题法。
②叠加法(把文章主要段落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③六要素法(必要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基本格式:(时间/地点)+谁+干什么+结果3、经典试题分析:少年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
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的很准时。
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
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钟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
记叙文阅读分类练习之概括故事情节——湖南省2021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中考专项复习之记叙文阅读分类练习一、概括故事情节(一)、概括文章主要情节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一亩地的父爱①我上初中时,有一次趁星期天从学校回家,见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晾晒着刚从地里收获来的花生。
那年月,花生对我们来说是稀罕物,只有来了客人或逢年过节,家里才可以买半斤或一斤,平时根本无法吃到。
后来,乡里号召村民调查种植结构,推广大面积种植花生,并免费提供种子。
村里大部分村民改种了花生。
而我家仍旧种植的是小麦。
倔强的父亲始终认为老百姓以食为天,花生米难道能顿顿当饭吃?②晚饭时,闻着从邻居家飘来的煮五香花生米的味道,我抱怨父亲当时没选择种植花生,不然我现在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花生米,还可以带给老师和同学们吃。
父亲骂我没出息,不像个男子汉。
但母亲坚持要到邻居家买一些花生来给我吃,父亲却坚决制止,两个人继而发生了争执。
我在心里站在母亲一边,因为我知道,父亲之所以急红了脸阻拦母亲去买花生,一定是虚荣心作怪,生怕邻居嘲笑他当初没种花生的失算。
③父亲和母亲的争吵让家庭气氛很压抑。
我因为第二天要早起赶回学校,就抱着对父亲的些许不满早早睡下。
第二天刚睁开眼,一股扑鼻的煮熟五香花生米味道就飘了过来。
我趿着鞋奔到灶间,见父亲蹲在地上往炉膛里添着柴,母亲正在蒸气弥漫中从锅里往外捞煮熟的花生。
一定是母亲最终说服了父亲,从邻居家买来了这大半盆花生,我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
④母亲说:“你爸在咱们都睡熟后,一个人冒着大风和小雨,悄悄到村里人秋收完以后的花生地,一镐一镐刨了一夜,把一亩多地深翻了一遍,才一粒一粒捡回了这大半盆花生,要亲手煮给你吃。
”我心头一热,这才平生真正第一次细看蹲在灶间的父亲:头发花白、背微驼,一双布满了老茧和伤疤的大手正把柴送进灶膛,明灭的火光照亮了脸上沟壑的底部,虽然被灶膛中倒呛出的烟熏得不停咳嗽,但微眯的双眼分明透着一种笑意。
⑤我这时才第一次发现父亲真的老了,也第一次看到倔强的父亲流露出来笑会这样充满温情。
望着父亲放在灶旁烘烤着的湿透的衣服,我心里发热,泪往下流,滴在了那冒着热气的花生上面。
记叙文阅读训练一:概括内容。梳理情节

记叙文阅读训练一:概括内容。
梳理情节每年下第一场雪时,作者回忆起多年前的一个雪天经历。
当时,作者受到了一些闲言碎语的困扰,听说有人对他说三道四,他非常生气并决定当面质问对方。
出差到对方所在城市时,他去了对方家,义正辞严地声讨对方后离开。
当天天空阴沉沉的,风湿暖闷,火车晚点,到达城市已经是傍晚时分,空中开始飘起雪花。
作者心生胆怯和疑惑,但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对方的地址。
雪越下越大,风越来越凛冽,作者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在漫漫风雪中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
这时,作者看到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露出微弱的灯光,他敲响了门,门开了,一位老大娘接过他的纸条,看了看后决定领他去找对方。
老大娘问作者是否去看望病人或亲戚朋友,作者含糊地应了一声。
亲戚?朋友?……我沉默着,无言以对。
我如何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
那个人似乎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她之所以要伤害我,也许是随波逐流,也许是由于无知,也许是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病人”呢!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老大娘一把将我扶住。
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着。
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
”她说,“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
”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喑哑了。
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
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天太阳出来,雪一化,就有路了!”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纷扬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肩头,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
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雪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XXX交给阳光去处理吧,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有阳光就会融化。
虽然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但是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够宽恕和融化它。
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了跳下火车时那种愤激的心情。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一、概括故事情节

第八讲现代文阅读(记叙文)(一)1、概括文章故事情节方法:主要人物+事件+(故事的意义)2、常见的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精辟深刻。
3号床的那个男人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三号床那个男人。
男人姓苏,三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
男人是本市菜农,城市扩建后被征了地,用补偿款开了一家沙石料厂,阔绰的出手与邋遢的外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词:爆发户。
男人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象是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每天坐在桌边大快朵颐,真想不通他怎么就那么爱吃肉。
而且,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他便当人不让的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与三号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
女人患乳腺癌,刚刚手术。
儿子上小学,男人只靠种地养些鸡鸭过活。
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是那个男孩守侯着母亲。
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
一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个也是推来让去的。
有时男人会带些街上卖的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的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日,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婵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
男人给我和三号床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
尤其是三号床的男人,象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一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说自己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元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一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一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三号床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一号床的男人不肯收,三号床的男人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新鲜的有多少要多少。
一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挖。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学生快速梳理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2、结合典型题例,总结概括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3、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重点】1、阅读记叙文《我的大学》、《乡村的灯火》,结合文本分析并总结答题思路。
2、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分清范围和准确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要点:1、在整体上:(1)明确记叙的中心。
(2)理解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
(3)分析记叙的详略。
(4)明确记叙的线索。
(5)概括全文内容,或概括事件,或概括人物思想品质。
(6)评析人物性格。
(7)指出文章的结构模式。
(8)领会全文的主旨。
(9)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10)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要点:2、在局部上:(1)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
(2)理解赏析重要文段。
(3)品味人物语言。
(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词句的含义进行感受与品味。
(5)品味词句、文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6)分析表达技巧和手法。
(7)对文章的艺术特色进行自由赏析。
(8)叙述自己的感受。
等3、在细节上:(1)对词语、句子的品析。
(2)对段的内容与表达方式的把握一、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畴。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把握文章的线索、思路和结构:1.所谓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思路,就是作者的思想脉络,是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活动过程;结构,即是作者思路的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现代文阅读(记叙文)
(一)1、概括文章故事情节方法:主要人物+事件+(故事的意义)
2、常见的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
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精辟深刻。
3号床的那个男人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三号床那个男人。
男人姓苏,三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
男人是本市菜农,城市扩建后被征了地,用补偿款开了一家沙石料厂,阔绰的出手与邋遢的外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词:爆发户。
男人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象是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每天坐在桌边大快朵颐,真想不通他怎么就那么爱吃肉。
而且,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他便当人不让的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与三号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
女人患乳腺癌,刚刚手术。
儿子上小学,男人只靠种地养些鸡鸭过活。
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是那个男孩守侯着母亲。
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
一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个也是推来让去的。
有时男人会带些街上卖的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的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中已用“//”分为三个部分,请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3、作者先写对3号床那个男人讨厌,最后又赞扬他,这是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那盆水仙花
上学期我到横河村小支教。
那天正在上课,突然,隔壁教室里传来了李老师愤怒的呵斥声:“你又来了,出去!出去!”很多学生也跟着喊。
嘈杂声影响了我的课堂,我连忙打开教室门,只见李老师正连拉带拽地把一个老头推出教室。
老头六十来岁,满身邋遢,拖着个大麻袋,傻笑着一步一顿地离去。
课后,李老师告诉我,老头子是本地的孤寡老人,脾气古怪倔强,不管你上没上课,常常旁若无人地闯入教室乱找乱动,把垃圾桶翻得一片狼藉。
正说着,我班有个学生跑来,“杨老师,快,快去,陈业被那老头打了!”
当我赶到时,陈业已被老头推倒坐在地上哭喊着:“还我……我还没喝完啊,臭老头!”原来老头盯上了他手中的饮料瓶,没等他喝完就抢去了,在他眼里,能卖的垃圾简直就是“宝”。
校长也赶来了,一边骂一边把老头踉踉跄跄地推出了校门。
几天后,我班正在朗读课文。
“嘭”的一声巨响,教室门猛地被撞开,大家吓了一跳。
一看,又是那老头。
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那架势随时等着反抗我来推他。
“臭老头,出去!”“臭老头,快出去!”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喊着,整个课堂一片喧哗。
当老头走近我时,我出人意料地让开了道,并向学生作了个安静的手势。
“继续朗读吧,不要打扰老爷爷捡东西了!”我平静地说。
犹豫间,琅琅书声又逐渐响起。
我们反常的举动让老头有些发愣。
他从垃圾桶里翻出了几个饮料瓶后,竟加快了脚步往外走,饮料瓶掉出了一个也不知道。
我捡起来送到他手中,他疑惑地看了看我……
又过了几天,我正在上课,教室的门又突然被推开,老头刚探进半个身子,一看是我,竟缩了回去,还轻轻地带上了门离开了。
我们发现老头和以前都不大一样了!
我问学生:“老爷爷为什么会变了呢?”
“我知道,因为前几天老头子没有被老师推出去。
”
“杨老师没骂他,还帮他捡瓶子!”陈业若有所思地说,“老头……老,老爷爷好像知道杨老师对他好!”
我说道:“老爷爷一个人孤零零的,每天起早贪黑到处捡破烂不容易呀,老师有个办法可以帮帮他:大家平时把丢弃的那些废品专门放进一个袋子收集起来,送给老爷爷,谁愿意负责这件事?”
“我愿意!”“我也愿意!”……好多学生都争着说。
没想到陈业也抢着举手,我把这件事交给陈业负责。
从那以后,我班无论上什么课,老头子再也没有闯进教室了。
临近期末的一天,我一进教室就看见讲台上多了一盆水仙花,我惊讶地问:“这花是哪位同学放在这里的呀?”陈业兴奋地说:“老师,花是老爷爷从菜市场买来的,他让我带到教室摆在讲台上,说是谢谢同学们,谢谢您呢!”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那节课上得特别开心。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
暑假里我又被临时通知回到原单位。
教师节那天,遇到了李老师,我问起老头子的事。
李老师说:“他死啦。
”“啊,怎么死了呢?”我很是惊愕。
“暑假里,他跳入水中救上了一个小孩,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被淹死啦。
听村里人说老头也不怎么会游泳。
”李老师补充道,“对了,他救的小孩就是你班的陈业……”
1、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相关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6个字)。
(4分)
老头闯课堂——我善待老头——同学帮老头————
2、小说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老头,一个是杨老师(“我”),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1号床母子互相关爱,生活清贫;3号床富有却不知善待同病房的人。
3号床苏大哥执意购买蝉蛹,1号床母子有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发现了3号床苏大哥买蝉蛹的真相,赞扬他的爱与细心,无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善举。
3、运用了先抑后扬的表达方法,这样写,具有鲜明的对比,可以使人物形象更深刻、更生动、更丰满、更传神。
二、1、老头送水仙老头舍身救人
2、我欣赏老头。
他虽然穷,但他有穷人的风骨,他有尊严,他懂得感恩。
他明知不谙水性却纵身跃入水中。
孩子得救了,他却牺牲了。
这是多么值得尊敬的老人啊。
我欣赏杨老师。
面对生活中的一个弱者,杨老师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对他嗤之以鼻,恶语相加,甚至拳打脚踢。
杨老师给了弱者以尊严,改变了一个
人对生活仇视,这是一个何等伟大的教育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