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授课教案 讲稿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授课教案 讲稿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授课教案和讲稿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教研室: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教师姓名:牛玉杰绪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和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 )。
基本任务:1识别(identification)、评价(evaluation)、预测(forecast)、控制(control)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和促进劳动者健康。
2研究职业性病伤的病因、诊断、治疗和劳动能力鉴定。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面向一切职业人群,不仅指工人、农民,也应包括服务行业的职工和脑力劳动者。
不仅包括正式工与合同工也应包括临时工下岗工人和老年职工。
有人统计全球人口的45%属于职业人群。
1996年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对人人享有职业卫生的全球策略(WHO Global Strategy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for All)的新决议。
一、职业医学的发展及概况人类自开始生产劳动以来,就出现了因接触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而发生的疾病。
而且职业病伤的发生常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1国外职业医学发展史公元前460-377年: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告戒他的同事“注意观察环境,以了解病人的根源”,他是第一个认识到铅是腹绞痛原因的人。
公元14-16世纪:意大利出现文艺复兴,西欧科技开始兴起,采矿和冶炼业的发展,出现金属中毒的病例。
曾在德国的Agricola(16世纪)出版了《论金属》一书。
同一时期,意大利的拉马兹尼(Ramazzini,1633-1714年)于1700年出版了《论手工业者疾病》,该书描述了50多种职业病,成为职业病的经典著作,而Ramazzini也因此被誉为职业医学之父。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件

01 06
05
休息设施:提供舒适的休 息场所,让员工在工作之 余得到充分的休息
照明设施:保证充足的照 明,避免长时间在暗环境
中工作
02 03
04
噪音控制: 采取降噪措 施,降低噪 音对员工的 影响
安全防护:提供必要的安 全防护设备,如防护服、
防护手套等
职业健康检查
01 目的:预防职业病,保障员工健康
职业卫生包括职业病预防、控制、监测、评 价、管理等方面。
职业卫生的目标是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提高 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职业卫生的研究对象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等。
职业医学的定义
✓ 职业医学是一门研究职业
✓ 职业医学的主要任务是
环境、职业活动、职业因
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保
康的重要手段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 学可以提高劳动者
的工作效率
提高工作效率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可以预防和减少职业病, 提高员工的健康水平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 率,降低企业的成本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 意度,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 和声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02 检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听力、视力、肺功 能等
03 检查频率:根据职业危害程度确定,如每年 一次或每两年一次
04 检查结果处理: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预 防措施,如调整工作环境、提供防护设备等
职业安全教育
01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02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员工操作行为
03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素与健康关系的学科。
讲稿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绪论

就我国职业卫生现状的对策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整体素质 政府重视,财政支持 分清职能,明确职责
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人事 技术要求低、污染比较严重的岗位工作, 而且,这部分人员文化素质往往也较低,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他们的职业健康问题 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不可忽视的问题。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温医预防医学教研室 黄陈平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environment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研究对象
职业病的时间当在11世纪以前。而世界上其他国家最早记载职 业 病的文献为公元1493-1541间,由帕拉塞尔苏斯( Paracelsus) 所作。不过帕拉塞尔苏斯只是对矿工的疾病作了偶尔的记录。 一直到公元1700年,拉马齐尼的《论手工业者的疾病》问世,
才对职业病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所以,我国最早记载职业病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发展史
(一) 经验阶段(18世纪前) (二) 实验阶段(18世纪~19世纪) (三) 全面实施阶段( 19世纪末~)
一、经验阶段
指人类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对能引起劳动者健康损害的一 些状况的感性认识阶段 我国宋朝孔平仲(公元11世纪) ,《谈苑》:“后苑银作镀
金,为水银所薰,头手俱颤。卖饼家窥炉,目皆早昏。贾谷山采石
人,石末伤肺,肺焦多死。铸钱监卒无自首者,以辛苦故也。 ”
明朝宋应星(1587~1637年)所著《天工开物》,总结了前 人保护工人免受有害因素侵袭的预防措施,例如用凿去 中节的大竹筒排除煤矿毒气的通风办法等
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因素
1、物理因素;2、化学因素;3、生物因素
(二)社会经济因素:经济水平、文化水平、劳动立
法、医疗卫生制度等都可影响之夜人群的健康。
(三)与职业有关的生活方式:劳动组织和制度、作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章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绪论
第一节 职业与健康概论
一、职业(工作)?:
职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手段;
适宜的、愉快的工作与健康是相符相成、相互促 进的。
不良的工作条件,不但能影响劳动者的生活质量, 进而危及健康、导致职业性病损,严重者可危及生 命。
内科学专家吴执中教授是我国职业医学的先驱者和 奠基人.他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职业病研究和防治 工作,主编了《职业病》。我国已形成较为系统的全国 性网络。
9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职业医学与环境医学的融合:
职业医学起源于临床医学,起始任务是筛检就业 禁忌症,诊断和治疗职业性疾患,服务对象主要是个 体。随着流行病学和工业卫生学(industrial hygiene) 的发展,职业医学除针对个体病例实施医疗保健外, 还应: 1、及时识别致病因素、揭示和评价接触人群职业性病 损的发生规律,最后采取措施控制有害因素; 2、实施职业卫生服务与管理,并开展健康教育。从而 由“个体医疗保健”(individual medical care)发 展为“群体卫生保健”(group health care)。 这是职业医学从“个体”到“群体”的一次飞跃。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英文名称: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课程学时数:40学时授课科室:劳动卫生教研室 授课对象:MPH 执笔人:栗学军课程编码:MD264011 课程类别:选修 课程学分:2 授课地点:三楼多媒体教室 授课时间: 编写日期:═══════════════════════════════════════一、课程简介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
研究与职业生命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
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以职业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旨在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本学科的新内容、新进展及有关的法律和法规,达到能适应我国现代职业卫生工作的要求,成为能解决本学科实际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课程学时分配课时分配表授课内容理论教学时数合计 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绪论) 2 2 2、职业生命质量 2 2 3、职业生理 4 4 4、职业毒理学基础2 2 5、职业流行病学调查4 4 6、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6 6 7、职业卫生服务与健康促进 4 4 8、职业卫生标准及其制订方法 4 4 9、职业病防治法及其相关法规 4 4 10、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4 4 11、职业安全 4 4 考试 2 24242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1、了解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任务及其相互关系2、熟悉不同作业条件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3、掌握职业性病损及职业病的种类4、掌握职业病的发生条件及其特点5、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准则及职业卫生服务的内容[讲授内容]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任务2、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3、劳动条件4、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5、职业性病损及法定职业病的种类6、发生职业病的条件7、职业病的特点8、职业卫生工作中的三级预防原则9、职业卫生服务内容[授课时数] 2学时[外文专业术语]Occupational health; Occupational medicine; Occupational hazard; Occupational adverse effect; Occupational diseases; Work-related diseases; Occupational injuries[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二章职业生命质量[目的]1、掌握生命质量的概念2、了解人类生命的三个阶段及职业生命3、熟悉提高职业生命质量的措施[讲授内容]1、职业生命2、职业生命质量3、提高职业生命质量的措施[授课时数]2学时[外文专业术语]Health promotion for working population; Workplace health promotion;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Hazards transfer; Occupational stress[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三章职业生理[目的]1、掌握体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2、掌握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3、熟悉劳动和作业类型的划分4、了解作业能力及提高作业能力措施[讲授内容]1、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2、作业时氧的消耗动态3、作业时的能消耗量与劳动强度分级4、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5、脑力劳动的内容与生理特点6、脑力劳动的职业卫生要求7、劳动和作业类型的划分8、劳动过程中作业能力的动态9、作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改善措施[授课时数]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Intensity of work; Work physiology; Oxygen debt; Mental work; Physical work; Work capacity; Fatigue; Dynamic work; Static work; Maximum oxygen uptake[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四章职业毒理学基础[目的]1、掌握职业毒理学的研究内容2、熟悉职业毒理学的研究方法3、了解职业毒理学的实际应用[讲授内容]1、化学物在职业环境中的特征2、职业环境对化学物中毒的影响3、职业人员健康状况与化学物中毒的关系4、职业毒理学的研究方法5、职业毒理学的实际应用[授课时数]2学时[外文专业术语]Occupational toxicology[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五章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目的]1、了解职业流行病学的特点与应用2、掌握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设计要求及研究方法3、熟悉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讲授内容]1、职业流行病学的特点与应用2、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设计3、职业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4、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5、混杂和偏倚因素及其控制[授课时数]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Occupational epidemiology; Cross-sectional study; Retrospective study[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六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目的]1、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的方法和依据2、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的概念及方法3、掌握职业环境监测对象的确定4、掌握作业场所采样方式及采样点的确定原则5、掌握作业场所中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水平的估计方法及原则6、掌握生物监测的特点及监测类别7、熟悉职业性有害因素危险度评定的作用及基本过程8、了解作业场所通风的基本类型及卫生学要求[讲授内容]1、识别、判定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方法和依据2、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的意义和基本内容3、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的方法4、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水平估计表示方法5、生物监测的概念、特点及意义6、生物监测的类别及指标的选择7、职业性有害因素危险度评定的作用、目的及内容8、职业性有害因素危险度管理9、作业场所通风的意义和目的10、作业场所通风的主要类型11、不同作业的通风设备及要求[授课时数]6学时[外文专业术语]Occupational hazard; Exposure; Exposure assessment; Time weight average (TWA); Biological monitoring; Biomarker; 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 (BEL);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七章职业卫生服务与促进健康[目的]1、了解职业卫生服务的概念及模式2、掌握职业卫生服务的内容3、熟悉我国职业卫生服务特点4、了解健康监护的概念5、熟悉医学监护的内容及目的6、掌握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讲授内容]1、职业卫生服务概念及变迁2、职业卫生服务内容3、职业卫生服务模式4、我国职业卫生服务特点5、健康监护的概念6、职业医学监护的内容及目的7、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授课时数]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Occupational health service (OHS); Health surveillance; Pre-employment health examination; periodical health examination[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八章职业卫生标准及其制订方法[目的]1、了解有关职业卫生标准的概念及种类2、熟悉职业卫生标准的制订依据及步骤3、掌握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4、了解生物接触限值及化学致癌物职业接触限值的概念[讲授内容]1、职业卫生标准的种类2、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概念及意义3、制订职业接触限值的依据和步骤4、制订职业接触限值的原则5、生物接触限值及化学致癌物职业接触“限值”6、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授课时数]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 (OEL);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MAC);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 average (PC-TWA);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 (PC-STEL) [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九章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目的]1、了解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制的发展2、掌握职业病防治法主要条款3、熟悉与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讲授内容]1、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化的发展过程2、职业病防治法的内涵3、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授课时数]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Law on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十章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目的]1、掌握预防性卫生监督的内容2、掌握经常性卫生监督的内容3、熟悉事故处理与卫生监督的方法及程序4、了解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监督管理内容[讲授内容]1、预防性卫生监督2、经常性卫生监督3、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监督管理4、事故处理与卫生监督[授课时数] 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Preventive health inspection; Routine health inspection; Diagnosis of occupational disease[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第十一章职业安全[目的]1、了解职业安全的意义和任务2、熟悉职业伤害的范围和分类3、了解常见职业伤害事故类型及其危险因素4、掌握职业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讲授内容]1、职业安全的意义和任务2、职业伤害的范围和分类3、常见职业伤害事故类型及其危险因素4、职业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方法5、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事故预防对策[讲授时数]4学时[外文专业术语]Occupational safety[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2、多媒体及有关图表投影四、习题作业讨论(略)五、考试形式与方法笔试(100%)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在修完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基础、现场调查技术及毒理学原理等课程后开设的课程。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生对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领域的学习,使其了解职业病危害和机理、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以及职业各种危险因素的监测和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卫生意识,并提高其从事职业健康管理和策划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职业病危害和机理–职业病及其分类–职业病危害的途径、结果和机理–职业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2.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职业病预防和控制的基本原则–职业病危害的监测和评价–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职业各种危险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危险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危险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4.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的评价和管理方法–职业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问题导向、小组讨论等,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对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实际操作更加熟练。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考核、实验报告、小组讨论报告和期末考试等。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因素,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考察学生对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的掌握情况。
五、教材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二版,由学校出版社出版。
教材细致全面,对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领域的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供学生参考、学习。
六、参考书目1.恒久职卫.职业健康知识之职业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高大明,吕锡民,职业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劳卫出版社,2004.4.要害岗位职业卫生管理[M].北京:中国劳卫出版社,2007.七、结语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提高职业卫生意识,追求职业生涯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二版教学设计简介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通向企业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职业卫生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技术及其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掌握职业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社会医学调查的方法和实践技能,了解职业疾病的检查和诊断,提高预防职业疾病的能力;了解职业病的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能够进行职业病的管理和治疗。
教学目标•了解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职业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职业病的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能够进行职业病的管理和治疗。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1.职业卫生基本概念和内容;2.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3.工作环境因素;4.职业病概述;5.常见职业病的防治;6.职业病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
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教师授课,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学生自主查询课本、文章或其他相关资料,扩大知识面;2.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课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知识共建和合作学习;3.实践教学:结合案例、模拟实验、场地参观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职业卫生防护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职业卫生实践能力;4.知识测试:组织考试、问答交流等形式,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估。
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
其中,形成性评价主要是针对整个学期的学业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平时考核、小组演讲等;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估,包括问卷调查、教学反馈、实验操作等。
通过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发现并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教学资源本课程需要提供的基本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幻灯片、案例分析文献、实验设备和教学团队。
教材应包含职业卫生、职业医学的相关知识点和实践技能,同时应该结合企业实际需要,紧贴时代发展,不断更新。
幻灯片和案例分析文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实验设备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职业卫生实践能力。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大纲全套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大纲全套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
它包括两门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学科,即职业卫生学与职业医学。
职业卫生学从卫生学的观点出发,着重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措施;职业医学从临床的观点出发,着重研究职业病在个体上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职业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与预防。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在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职业生命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这门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树立预防医学医师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防治工作(服务与管理)方面的正确观点;熟悉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并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领域中国内外新成就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本门课程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际,运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从事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实际工作、以及教学和科研工作,并为进一步钻研、提高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任务。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生厂工艺过程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类别。
职业性病损的概念和种类,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工伤的概念,职业病发生的条件,职业病的特点、诊断依据、诊断原则和职业病报告要求,职业性损害的三级预防原则和内容。
熟悉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共同点,劳动条件的构成,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来源、分类,我国法定职业病的种类数。
其他为了解内容。
第二章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研究方法与应用掌握职业流行病学、健康工人效应、职业毒理学的概念,职业生理学的概念。
肌肉能量供应的一般特点、氧需、氧债、最大摄氧量、动力定型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授课教案和讲稿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教研室: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教师姓名:牛玉杰绪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和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 )。
基本任务:1识别(identification)、评价(evaluation)、预测(forecast)、控制(control)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和促进劳动者健康。
2研究职业性病伤的病因、诊断、治疗和劳动能力鉴定。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面向一切职业人群,不仅指工人、农民,也应包括服务行业的职工和脑力劳动者。
不仅包括正式工与合同工也应包括临时工下岗工人和老年职工。
有人统计全球人口的45%属于职业人群。
1996年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对人人享有职业卫生的全球策略(WHO Global Strategy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for All)的新决议。
一、职业医学的发展及概况人类自开始生产劳动以来,就出现了因接触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而发生的疾病。
而且职业病伤的发生常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1国外职业医学发展史公元前460-377年: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告戒他的同事“注意观察环境,以了解病人的根源”,他是第一个认识到铅是腹绞痛原因的人。
公元14-16世纪:意大利出现文艺复兴,西欧科技开始兴起,采矿和冶炼业的发展,出现金属中毒的病例。
曾在德国的Agricola(16世纪)出版了《论金属》一书。
同一时期,意大利的拉马兹尼(Ramazzini,1633-1714年)于1700年出版了《论手工业者疾病》,该书描述了50多种职业病,成为职业病的经典著作,而Ramazzini也因此被誉为职业医学之父。
18世纪:英国纺织机械的革新和蒸汽机的出现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但当时劳动条件恶劣,职业病及传染病流行,经常发生意外工伤事故。
19世纪:德国因电力的广泛应用,又产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大规模的采矿和冶炼,还发明了合成染料,出现了苯胺中毒等。
自19世纪末职业性危害受到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开始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劳动条件进行职业性病伤的防治,许多国家的政府建立了职业卫生与劳动保险的法规,开展了防治职业病的服务与研究。
20世纪:20世纪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迅速,合成了许多种有机化合物,出现了多种急、慢性化学中毒和职业肿瘤等问题。
美国的汉密尔顿(Hamilton)-第一位从事职业医学的美国医生于1925年出版了《美国的工业中毒》。
后来又兴起了以原子能、高分子化合物和计算机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职业卫生问题。
英国的亨特(Hunter,1889-1976年,是对职业病倾注无尽心血的通科医生)所著《Diseases of Occupation》在该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后期: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卫生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使一些古老传统的职业病得到有效控制。
2我国职业医学概况北宋时期(11-12世纪):在《谈苑》中述及“后苑银作镀金,为水银所熏,头手俱颤”,“采石人,石末伤肺,肺焦多死”。
明代: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1593年)中明确提到铅矿工人的铅中毒。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1637年)中述及“煤矿井下简易通风方法,并指出烧砒(三氧化二砷)工人应站在上风向操作,并应保持十余丈的距离,以免发生中毒。
在长期封建统治和外国压迫下的旧中国,职业医学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从1954年起,我国开始建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的防治机构。
杰出的内科专家吴执中教授是我国职业医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他在实践的基础上主编了〈职业病〉一书,为我国的职业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80年代初开始,在各省市、自治区及部分地区或省辖市及某些工业部门所属机构先后建立了防治机构为一体的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机构200多所,另外在全国2000多个防疫站都设有劳动卫生科。
自2001年以来,国家对卫生防疫机构进行调整,职业病防治工作隶属于疾病控制中心。
专业队伍:1959年具有大专水平的专业人员不足300人,现已有6000多人,现从事本专业的人数达3万多人。
全国有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硕士点17个,博士点7个。
学术交流:专著、高级参考书不断问世:1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2现代劳动卫生学3现代职业病学4劳动卫生国家标准汇编5职业病诊断国家标准汇编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规汇编7劳动卫生学进展8职业病进展9临床职业病学10高温生理与卫生11尘肺病学12职业中毒防治专业杂志10余种:1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杂志2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杂志3中国卫生工业医学杂志4职业医学杂志5职业卫生与病伤杂志6职业与健康杂志7卫生研究杂志8铁道医学杂志9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0公共卫生学杂志11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JOEM)学术会议: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每5年召开一次:第一届:杭州(1973年,收到论文篇)第二届:长沙(1978年,收到论文篇)第三届:杭州(1983年,收到论文篇)第四届:天津(1988年,收到论文350 篇)第五届:武汉(1993年,收到论文593篇)第六届:大连(1998年,收到论文740 篇)第七届:成都(2001年,收到论文534篇)中、日、韩劳动卫生研讨会每年召开一次,第十三届在北京召开(2001.5),第十四届在韩国召开专业学组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粉尘与尘肺学组、职业病学组、职业流行病学学组、劳动心理与健康学组、人类工效学学组、物理因素学组科学研究:自国家七五规划开始,一些重点职业病(尘肺、职业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中毒性肝病、职业性哮喘、振动病和混配农药中毒)的诊断、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课题。
全国尘肺流行病学调查、八种职业肿瘤调查、五种职业中毒普查、乡镇企业劳动卫生学调查都是全国性科研课题。
自20世纪80年代起全国对近80种职业病的诊断治疗进行了研究。
“尘肺高危人群健康监护、诊断技术和危害控制技术研究”列为国家十五攻关课题。
职业病立法:1997年底已制定有74种职业病的国家诊断标准,对全国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及管理起到了指导作用。
1996年颁布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T-16180-1996)》为职业性病伤患者提供全国统一的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和实施劳动保险的医学依据。
劳动卫生立法工作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不断完善,于2001年10月27日九届人大常委会24次会议通过了职业病法,2002年5月1日起实施。
1999年10月国家经贸委发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对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提出了基本要求。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1997年同意等同采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五项标准为我国国家标准,目前,ISO18000、ISO9000和ISO14000共同成为评价企业在产品质量、环保及职业安全及卫生方面的国际标准,对企业安全卫生、环境、质量管理的考核成为国际贸易的必备的证件。
ISO管理体系关于环境与职业安全卫生的有关规定ISO9000 ISO14000 ISO18000产品安全性作为质量特性之一,将伤害(对人)或损坏的风险限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应考虑产品故障对操作者及周围环境带来的不良后果承诺和满足政府的环境法规标准,加强对从原料开发到产品制造、使用及用后处置的全部活动和过程引起的环境危害的控制及控制危害因素承诺并遵守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有效地控制和消除员工和其他有关人员可能遭受的危害二、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劳动条件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性有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
劳动条件包括: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三个方面,按其来源分为: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常常随着生产设备、使用的原料和生产工艺的变化而变化。
按其性质分为:⑴化学因素:有毒物质:金属及类金属、有机溶剂、有害气体、农药。
生产性粉尘:有机粉尘、无机粉尘、混合性粉尘。
⑵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电磁辐射⑶生物因素:病原微生物: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致病寄生虫:煤矿井下钩虫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⑴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比例不当,工间休息不当,倒班制度不合理等⑵劳动强度过大、生产定额不当: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屏作业者的视觉紧张和腰背肌肉紧张,钢琴演奏家的手指痉挛等。
⑷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如计算机操作人员、流水线工作人员如坐椅不适易产生颈、肩、腕损伤。
长期操作手柄、轮盘等引起掌挛缩病。
长期站立、行走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和扁平足⑸精神紧张: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之间的一种失衡。
由于不能满足需求就可能引起相应的功能性紊乱。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⑴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寒冷、炎热、太阳辐射⑵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厂房建筑面积过小,械设备安置过密,热源、噪声无隔离,有害工段不独立。
⑶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的环境污染上述各种有害因素随着产品种类、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设备的不同有时单独存在,多数情况下几种职业性有害因素联合存在,它们的不同组合,构成不同的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产生不同的特殊影响。
职业性病损(occupational disorders)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所致)的各种职业损伤统称职业病损。
它可以是轻微的健康影响,也可以是严重的损害,甚至导致严重的伤残或死亡。
职业性损害:工伤(occupational traμma)职业性疾患:occupational diseases and work-related diseases WHO1996年统计,全球每年约发生职业性外伤1.25亿例,死亡约20万人,每年新出现职业病患者1.6亿例,其中约110万被工伤和职业病夺取了生命。
据卫生部的调查,83%的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其中60%的企业没有配备任何防护措施,90%以上的粉尘作业场所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近30%的乡镇企业职工接触尘、毒等职业危害,几种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检出率高达15.8%。
目前职业危害的人群覆盖面已经远远超出生产安全事故和交通事故。
(职业病防治法45页)1.职业病: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