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合集下载

醛与酮的性质及反应

醛与酮的性质及反应

醛与酮的性质及反应醛与酮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两种官能团。

它们的性质和反应对于有机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醛与酮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角色和影响。

一、醛的性质及反应1. 醛的结构与命名醛分子的结构式通常为RCHO,其中R代表有机基团。

根据官能团的位置,醛的命名采用“醛”作为后缀,基团的名称在其前面加上醛的名称。

例如,甲醛是最简单的醛,其结构式为HCHO。

2. 醛的物理性质由于醛中含有极性键C=O,醛分子极性较大,导致较低的沸点和溶解度。

一般来说,低分子醛具有刺激性气味。

甲醛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剧烈的刺激性气味。

3. 醛的化学性质醛具有许多特有的化学性质。

其中,醛分子中的羰基(C=O)易于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加成反应是醛的典型反应之一,常见的加成试剂包括水(H2O),醇(ROH),氨(NH3)等。

这类反应通常发生在醛中的羰基碳上,生成醇或胺产物。

例如,乙醛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

醛还易于发生氧化反应,醛分子中的羰基可以被氧化剂如氧气(O2)、高锰酸钾(KMnO4)等氧化为羧酸。

例如,乙醛在氧气存在下被氧化为乙酸。

此外,醛也可以通过还原反应还原成对应的醇。

还原反应通常使用还原剂如氢气(H2)、金属钠(Na)等。

例如,乙醛可以通过氢气催化下被还原为乙醇。

二、酮的性质及反应1. 酮的结构与命名酮分子的结构式通常为RCOR,其中R代表有机基团。

酮的命名采用“酮”作为后缀,基团的名称在其前面加上酮的名称。

例如,丙酮是最简单的酮,其结构式为(CH3)2CO。

2. 酮的物理性质由于酮中还存在极性键C=O,因此酮分子也具有一定的极性。

与醛不同,酮分子中的两个有机基团降低了极性效应,使得酮的沸点和溶解度相对较高。

3. 酮的化学性质酮与醛类似,具有羰基(C=O),但酮分子中的羰基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较醛弱。

与醛相比,酮不易被加成试剂如水和醇反应。

然而,与醛相似的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仍然适用于酮。

酮也可以被还原剂如氢气、金属钠还原成对应的醇。

醛酮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醛酮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醛酮的化学性质及应用醛酮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应用非常广泛。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醛和酮的化学性质和应用。

醛是含有羰基(C=O)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通式为RCHO。

它们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化学性质:1. 氧化还原性:醛能够与氧气或氧化剂反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例如,乙醛(CH3CHO)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为醋酸(CH3COOH)。

2. 缩合反应:醛能够与众多化合物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相应的缩合产物。

其中最常见的是与胺类化合物反应生成相应的胺缩合物。

3. 加成反应:醛能够与众多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加成产物。

其中最重要的是与氨、水、醇等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加成产物。

4. 氧化反应:醛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相应的羧酸。

例如,乙醛可以经过氧化反应生成醋酸。

酮则是含有羰基(C=O)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通式为R2CO。

它们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化学性质:1. 氢化还原性:酮与氢气或还原剂反应,发生氢化还原反应生成相应的醇。

例如,丙酮(CH3COCH3)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被氢气还原为异丙醇(CH3CH(OH)CH3)。

2. 缩合反应:酮也可以与众多化合物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相应的缩合产物。

例如,在肟反应中,酮与氢氧胺可以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肟。

3. 亲核加成反应:由于酮分子中的羰基上没有可供亲核试剂进攻的活性氢原子,因此酮分子不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但在碱性条件下,酮的α-碳上的酸性氢可以被碱取代,形成相应的加成产物。

4. 氧化反应:酮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酮酸。

例如,丙酮可以经过氧化反应生成丙二酸。

醛酮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应用:1. 工业化学:醛酮化合物可以作为重要的合成原料,广泛用于合成有机合成试剂、药物、染料、香料等。

例如,乙醛被广泛用于合成乙醇、醋酸、醋酸乙酯等化合物。

2. 生物化学:醛酮化合物在生物化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醛酮化合物是糖的代谢中间产物,在糖的酵解和糖新生中起着关键作用。

剖析酮与醛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剖析酮与醛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剖析酮与醛的化学性质和用途酮和醛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两类功能团,它们在化学性质和应用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酮和醛的化学性质和用途进行剖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类化合物。

一、酮的化学性质和用途1. 酮的结构和性质酮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碳链相连而成的化合物,通常以R-C(=O)-R'的结构表示,其中R和R'可以是不同的有机基团。

酮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通常是无色液体或固体。

酮分子中的碳原子与酮基团之间的键强度较高,使得酮具有较稳定的化学性质。

2. 酮的化学反应酮可以通过多种反应进行化学变化。

其中,酮的氧化反应是较为常见的反应之一。

酮可以被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羧酸,或被氧气氧化为酮酸。

酮还可以与氨和氨衍生物进行反应,生成相应的酮胺化合物。

3. 酮的用途酮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酮可以作为溶剂和反应中间体,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催化剂和试剂。

酮还可以作为药物和香料的合成原料,用于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此外,酮还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可用于涂料、溶剂和清洁剂等领域。

二、醛的化学性质和用途1. 醛的结构和性质醛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碳链相连而成的化合物,通常以R-C(=O)-H的结构表示,其中R可以是不同的有机基团。

醛具有低沸点和熔点,通常是无色液体或气体。

醛分子中的碳原子与醛基团之间的键强度较低,使得醛具有较活泼的化学性质。

2. 醛的化学反应醛可以通过多种反应进行化学变化。

其中,醛的氧化反应是常见的反应之一。

醛可以被氧化剂如氧气或过氧化物氧化为相应的羧酸。

醛还可以与胺和胺衍生物进行反应,生成相应的醛胺化合物。

3. 醛的用途醛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醛可以作为重要的合成中间体,用于制备醇、酸、酯等有机化合物。

醛还可以作为染料和颜料的合成原料,用于制备具有特定颜色和化学性质的有机化合物。

此外,醛还具有良好的杀菌和防腐性能,可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

总结:酮和醛作为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功能团,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应用。

酮与醛的化学性质

酮与醛的化学性质

酮与醛的化学性质酮和醛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两类官能团,它们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但也存在一些重要的区别。

本文将重点讨论酮与醛的化学性质,并就它们在有机合成和生物体系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酮与醛的结构酮和醛都含有碳氧双键,但在分子结构上有所不同。

酮分子中,碳氧双键与两个碳原子相连,而醛分子中,碳氧双键与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相连。

这种结构差异对它们的化学性质产生了影响。

二、酮与醛的还原反应酮和醛都可以通过还原反应转化为对应的醇。

还原反应是指通过添加氢化剂,在合适的条件下,将酮或醛中的碳氧双键还原为碳氢单键,生成相应的醇。

在这个过程中,氧原子获得了两个氢原子,形成了醇的羟基。

三、酮与醛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相反,酮和醛也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是指将酮或醛中的一对氢原子替换为氧原子,形成羰基(C=O)连接的羧酸。

氧化反应可以通过氧化剂的作用实现,例如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四、酮与醛的亲核加成反应酮和醛都具有活泼的羰基碳,可以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亲核加成反应是指通过亲核试剂的攻击,将酮或醛中的碳氧双键打开,形成新的碳-亲核试剂结合物。

这种反应常用于有机合成中,可以构建出多样化的有机分子骨架。

酮与醛的一个重要区别是酮分子中羰基碳上的两个碳原子连接其余官能团,这使得酮分子比醛分子更为稳定。

这些不同的化学性质使酮和醛在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中有着不同的应用。

在有机合成中,酮和醛是重要的中间体。

它们可以作为反应底物,参与到多种有机反应中,如羟醛缩合反应、烯醇化反应等。

同时,酮和醛也可以作为合成目标,通过合适的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在生物体系中,酮和醛也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例如,酮体作为能量的替代物质,在饥饿或长时间不摄入碳水化合物时,能够提供给脑部能量。

此外,酮和醛还参与到生物体内的一些重要代谢反应中,如葡萄糖新生途径和脂肪酸合成等。

需要注意的是,酮和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醛可以通过氧化反应生成酮,而酮则可以通过还原反应生成醛。

醛和酮的性质原理应用

醛和酮的性质原理应用

醛和酮的性质原理应用一、醛和酮的基本性质1.醛和酮是含有羰基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2.醛分子中羰基碳上连接一个氢原子,而酮分子中则连接两个烷基基团。

3.醛和酮的分子式分别为RCHO和R₂CO,其中R代表烷基或芳香基团。

4.醛和酮具有较高的沸点和溶解度,且都是挥发性较强的液体。

二、醛和酮的命名规则1.对于醛,首先要确定羰基碳原子的位置,然后根据所连接的基团名称以及取代基的位置进行命名。

2.对于酮,首先要确定两个烷基基团所连接的碳原子个数,然后根据基团的命名,以及取代基的位置进行命名。

3.醛和酮的命名中,应该采用数字表示取代基的位置,并用连字符将其与基团名称相连。

三、醛和酮的化学性质1.醛和酮通过氧化反应能够生成羧酸。

2.醛和酮可以进行还原反应,还原为相应的醇。

3.醛和酮在含有碱性条件下,可以进行缩合反应,形成烯醇化合物。

4.醛和酮可以进行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醇或碳氢化合物。

5.在强酸或碱的条件下,醛和酮可以发生环化反应,生成环状化合物。

6.醛和酮可与伯胺反应,生成亚胺化合物。

四、醛和酮的化合物应用1.醛和酮在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可作为重要的中间体。

2.醛和酮可用于制备羧酸衍生物,从而得到一系列功能化合物。

3.醛和酮可通过还原反应得到相应的醇,用于制备醇类化合物。

4.醛和酮可以进行缩合反应,可以制备出具有饱和和不饱和环结构的化合物。

5.由于醛和酮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因此可以用于合成复杂的天然产物。

6.醛和酮在医药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制备药物中间体和合成抗生素等。

五、醛和酮的安全注意事项1.醛和酮具有刺激性气味,应注意防护措施,避免吸入。

2.醛和酮易燃,应避免接触明火和高温源。

3.在操作醛和酮时,应戴上适当的防护手套和眼镜,防止暴露于皮肤和眼睛。

以上内容简单介绍了醛和酮的性质、命名规则、化学性质以及在化合物应用方面的一些重要内容。

醛和酮作为具有羰基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合成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深入理解其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醛与酮知识点总结

醛与酮知识点总结

醛与酮知识点总结一、醛和酮的性质醛和酮都是含有羰基的有机化合物。

醛的通式为RCHO,酮的通式为RCOR',其中R和R'分别代表有机基团。

醛中的碳原子上含有一个羰基,而酮中的碳原子上同时连有两个有机基团。

醛和酮的结构式如下:醛和酮的存在形式是平行极性化合物,它们通常都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

醛和酮在水中能够发生氢键作用,因此它们有一定程度的溶解性,但溶解度并不高。

在物理性质上,醛和酮在常温常压下的沸点和熔点相对较低,而其密度通常较小。

这些性质为醛和酮的分离和纯化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二、醛和酮的命名正式命名:根据IUPAC的命名规则,醛的命名以羰基所在的碳原子为起点,加上-AL的后缀,例如甲醛和丙醛。

酮的命名则以含有羰基的两个碳原子之间的主链为基础,并在主链两端进行编号,以表示羰基的位置。

酮的命名则以-ONE为后缀,例如丙酮。

通用命名:通用命名系统则根据它的名称和结构,例如甲醛可以通用地称为(甲醛)或(甲基醛)。

这种命名方法通常适用于一些小分子的醛和酮。

三、醛和酮的合成1. 氧化醛和酮:氧化醛或酮可用氧化剂氧化相应的醇得到。

2. 加成反应:双键在加成反应中会发生开裂,生成醛和酮。

例如,过氧化氢对双键的加成的产物是醛;双键的高效对映选择性氢氧化产物是酮。

3. 酸碱催化的羰基化反应:更常见的有机合成方法是通过酸或碱对羟基的酸碱催化下,进行醛和酮的羰基化反应。

四、醛和酮的反应1. 还原反应:醛和酮均可通过还原反应生成相应的醇。

常见的还原剂包括金属碱金属、醛酮类还原剂和其他有机金属还原剂。

2. 条件反应:醛和酮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发生亲核加成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缩合反应、酰基化反应等多种有机反应。

3. 氧化反应:醛可以被氧化成酸,而酮则不易被氧化。

常见的氧化剂有氧气、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五、醛和酮的生物学作用醛和酮在人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它们是生物体内糖类和脂肪酸代谢的中间产物,也是许多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酮与醛的性质与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酮与醛的性质与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酮与醛的性质与反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酮与醛的性质与反应一、酮与醛的定义酮和醛都是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类功能团,酮的通式为R1-CO-R2,醛的通式为R-CO-H。

它们在化学结构上都含有一个碳氧双键,而酮分子中的碳氧双键是接在碳链中的,醛分子中的碳氧双键则是接在碳链的末端。

二、酮与醛的性质1. 沸点和熔点:酮和醛的沸点和熔点相对较高,这是由于它们分子中的极性碳氧双键以及分子间的氢键相互作用所致。

2. 溶解性:酮与醛通常可溶于极性溶剂,如水、醇等。

酮是非常好的溶剂,可溶于一些有机溶剂,如醚、醇等。

而醛则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醇,因此溶解性较差。

3. 反应活性:由于酮和醛分子中碳氧双键的存在,它们具有一定的反应活性。

酮中的羰基碳亲电性较强,易于发生亲电取代反应;而醛中的羰基碳和羰基氧都具有亲电性,容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4. 氧化性和还原性:酮具有相对较低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醛则比酮更容易被氧化,可以发生醛的氧化反应生成相应的羧酸。

而酮的羰基碳不能够被氧化。

三、酮与醛的反应1. 加成反应:酮和醛都可以与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

例如,可以与氨或胺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亚胺或胺;与水或醇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醇。

酮和醛与罗丹明B等亲核试剂的加成反应可用于化学定量分析中。

2. 缩合反应:酮和醛可以与亲核试剂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相应的α-羟基化合物。

例如,与氨或胺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相应的肼;与含氢试剂(如硼氢化钠)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相应的醇。

3. 氧化反应:醛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与氧和氧化性试剂反应,生成相应的羧酸。

常用的氧化性试剂有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4. 还原反应:酮可以通过还原反应转化为相应的醇。

常用的还原试剂有金属钠、金属铝等。

四、应用领域酮和醛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香料、合成材料等领域。

例如,酮类化合物多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是许多重要药物的结构骨架;醛类化合物常用于染料和香料的合成。

第八章醛和酮

第八章醛和酮

CN C OH
还原
CH3 CH3—C—CH2—NH2 OH
β-羟基胺
CH3 CH3OH CH2=C—COOCH3 H2SO4
α-甲基丙烯酸甲酯
例如:
O C H3C HCN CH3 NaOH OH H3C C CN CH3
水解
脱水 H2C C COOH H3C C COOH CH3 CH3
OH
适应范围:
溶解度:与醇相似。低级醛、酮可溶于水;高级醛、酮 不溶于水。 因为醇、醛、酮都可与水形成氢键:
H R-O H H-O R H C=O H H-O R R' C=O H H-O
第三节 醛、酮的化学性质 一、羰基的结构

羰基中C和O均采取Sp2杂化成键。O上有两对孤 电子未参与成键。
甲醛的结构
键 H C H p轨道 甲醛的结构与羰基的极性 O H 键 孤对电子 O C
二、亲核加成反应
δ -O δ C
+
Nu 慢 + Nu A C (1) O A (2)快
Nu C OA
负氧离子中间体
注意与烯烃的 C=C 的亲电加成反应区别。
影响亲核加成的因素:
一般来说,醛比酮活泼些。这是因为一方面酮的羰基碳连有 两个烷基,而烷基具有给电子的诱导效应,这样使羰基碳所 带正电荷比只连有一个烷基的醛少;另一方面,两个烷基的 空间位阻也比一个烷基大。例如:脂肪族醛酮的活性顺序为:
H C O > H H R C O > H3C R C O > R' R C O
对于芳香醛、酮而言,苯环上有吸电子基团使羰基碳的正电 性增强,有利于亲核加成;反之,活性降低:
O O2N C H O O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121.7°
图11.2 甲醛分子的结构
Cδ Oδ
CO
CO
A
B
电子离域
偶极矩
μ = (7.7 ~9.7)×10–30C.m
乙醛 (acetaldehyde)
丙酮 (acetone)
图11.2 乙醛和丙酮 的球棍模型
图 11.1 醛分子的结构
δ+ δ-
CO
由于氧的电负性大,成键 电子偏向氧原子,使氧原子带
–CHO
醛基
O
C
酮基
O
O
O
O

(quinone)
α,β–不饱和
双羰基化合物
“醌式构造”
醛和酮 的分类
脂肪醛和酮、芳香醛和酮、 脂环酮 饱和醛和酮、不饱和醛和酮 一元醛和酮、二元醛和酮
单酮、混酮
11.1 醛和酮的命名
11.1.1 普通命名法 醛:“烃基” + 醛
O
O
CH3CHCH2CHO
CH
CH3CH2CH2 C H
第十一章 醛、酮和醌
11.1 醛和酮的命名 11.2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11.3 醛和酮的波谱性质 11.4 醛和酮的结构
11.5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11.5.1 羰基的亲核加成
11.5.2 α–氢原子的反应
11.5.3 氧化和还原反应
11.6 醛和酮的制法 11.6.1 醛和酮的工业合成 11.6.2 伯醇和仲醇的氧化 11.6.3 羧酸衍生物的还原 11.6.4 芳环的酰基化
溶解度:低级的醛、酮溶于水; 芳醛、芳酮微或不溶于水
醛和酮能与水形成氢键
11.3 醛和酮的波谱性质
羰基的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
C O 伸缩振动 1750 ~ 1630 cm -1 (s)

1740 ~ 1690 cm -1

1750 ~ 1680 cm -1
O C H 伸缩振动 2820 和 2720 cm -1 (m)
11.7 α,β–不饱和醛、酮的特性
11.7.1 亲电加成 11.7.2 亲核加成 11.8 醌 11.8.1 醌的制法 11.8.2 醌的化学性质
O
O
O
H C H R C H R C R'
甲醛


(formaldehyde) (aldehyde) (ketone)
O
羰C基
(carbonyl group)
沸点:醇 > 醛、酮 > 烃和醚
羰基具有极性,但不能形成分子间的氢键
CH3CH2CH2CH3 CH3OCH2CH3 CH3CH2CHO
沸点/℃
-0.5
8
49
沸点/℃
CH3COCH3 56
CH2CH3
CH3CH2CH2OH 97
CHO CH2OH OH
沸点/℃ 136.1
179.0 205.2
CH3 201.8

影响反应活性的因素 (a) 烃基的电子效应
烷基的给电效应使羰基稳定, CH3 降低反应活性;
O C CH3
取代基的吸电效应活化羰基,
O
提高反应活性。
CF3 C CF3
(b) 烃基的空间效应
O
R
C
H2O
R
• C: sp2
OH R C OH
R
sp3
R: –H < –CH3 < –C(CH3)3
空间效应依次增大,活性降低。 C: sp2 sp3, 键角: 120° 109.5°
CH3
正丁醛
异戊醛
苯甲醛
(benzaldehyde)
酮:以甲酮作母体,“甲”字可省略
O CH3 C CH2CH3
甲基乙基(甲)酮 甲乙酮
C O
二苯甲酮
(benzophenone)来自11.1.2 系统命名法
• 选择含有羰基的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 • 从醛基或靠近羰基一端编号。醛基的位
次为1,可不标。酮中的羰基位次要标 明。
羰基上的亲核加成反应:
H Nu +
δ
C

Nu C OH
Nu:
Nu : OH−,H− ,R3C− , NH3, ROH
• Nu: 从 C
Nu CO
H Nu
• C: sp2
sp3
O 的上方或下方进攻
亲核加成通式:
C O + NUO- 亲核 加成
C OO- H+ NU
C OH NU
羰基的反应活性
δ
C
羰基与双键共轭,特征吸收向低频方向位移
O (CH3)2CHCH2 C CH3
O O (CH3)2C CH C CH3
O CH
σ / cm-1 1717 1715
1690
1700
1H NMR: O
CH
O CH3C
δ: 9 ~ 10 δ: ~ 2.2
O CH2C
δ: ~ 2.5
O
O
CH
C
图 11.3 正辛醛的红外光谱图
极性强 部分负电荷,羰基碳上带部分
N1OUδ+
CC H
正电荷,羰基为极性基团。
O
1、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
3
R (H)2、α – 氢的反应
2
3、氧化还原反应
羰基的极性使α-
氢具有活性。
11.5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醛和酮的反应部位:
氧化还原反应
亲核加成反应
O C C R (H) H
α-氢的反应
11.5.1 羰基的亲核加成
O
O
CCH3
C
图11.4 苯乙酮的红外光谱图
O 图11. 5 丁酮的核磁共振谱图
C CH3 O
C CH2
1H NMR δ:2.2 δ:2.5
δ
图11.6苯甲醛的核磁共振谱图
11.4 醛和酮的结构
CO
CC
•羰基的碳原子是sp2杂化
•羰基为平面三角形的几 H 121.7°
何构型
116.5° C O
产物中基团的拥挤程度增大。
Nu: Nu:
乙醛
丙酮
图11.7 亲核加成反应中的烷基的空间效应
羰基化合物亲核加成的活性次序:
HCHO > CH3CHO > ArCHO > CH3COCH3 > CH3COR> CH3COAr > RCOR' > ArCOAr'
• 不饱和醛和酮的命名是从靠近羰基的 一端编号。
O CH3CH CHCH
2–丁烯醛 (巴豆醛)
CH2 CHCH CHCHO CH3 CH3
2,3–二甲基–4–戊烯醛
O
CH3CH CH CH CCH3 CH3
3–甲基–4–己烯–2–酮
• 命名芳香族的醛和酮,把芳基看成 取代基。
CHO
苯甲醛
O C CH2CH3
• 英文命名 醛:烷烃名称的词尾 “e” “al”; 酮: “e” “one”
O CH3CH2CH2CHCH2CHCH2CH
CH3 C2H5
5–甲基–3–乙基辛醛
(3-ethyl-5-methyloctanal)
O CH3CH2CCHCH2CH3
CH3
4–甲基–3–己酮
(4-methyl-3-hexanone)
1–苯基–1–丙酮
(1-phenyl1-propanone)
•脂环族醛和酮的命名:羰基在环内的— “环某酮”;羰基在环外的——环作为 取代基。
O
H3C
CHO
CH3
4–甲基环己 酮
3–甲基环己基甲醛
11.2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状态: 气体:甲醛;液体:C12以下的脂肪醛; 固体:高级的醛和酮 芳醛或芳酮为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