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教研室
经济学教研室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9月2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经济学教研室会议室三、活动主题加强教研室团队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四、活动参与人员教研室全体教师、学院领导、校外专家五、活动议程1. 学院领导致辞2. 教研室主任发言3. 教师代表发言4. 校外专家讲座5. 学术研讨6. 总结与展望六、活动内容1. 学院领导致辞学院领导首先对教研室全体教师表示了诚挚的问候和感谢,肯定了教研室在过去一年里取得的成绩,并对教研室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
领导强调,教研室要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战略,加强团队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为学院乃至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2. 教研室主任发言教研室主任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主任指出,教研室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今后的工作中,教研室将继续加强团队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而努力。
3. 教师代表发言教师代表结合自身教学和科研工作,分享了教学经验、科研心得,并对教研室发展提出了建议。
代表们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教研室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校外专家讲座校外专家以“经济学研究的新趋势”为题,为教研室教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专家从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动态、研究方法、创新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为教研室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
5. 学术研讨教研室教师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展开研讨。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
研讨过程中,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
6. 总结与展望教研室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强调教研室要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战略,加强团队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术研究水平。
同时,主任也对教研室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以下期望:(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2)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程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经济管理人才。
经济学教研室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学在我国社会各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提高经济学教研室教师的学术水平,加强教研室内部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经济学教研室于2022年3月15日组织了一次学术交流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激发教师们的学术热情,拓宽学术视野,促进学科发展。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3月15日(星期二)上午9:00-12:00活动地点:经济学教研室会议室三、活动参与人员参加本次活动的教研室成员共15人,包括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等。
四、活动议程1. 开场致辞(9:00-9:10)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发表开场致辞,对本次活动的意义和目的进行了简要阐述,并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2. 学术报告(9:10-11:00)(1)报告题目: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报告人:张教授张教授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出发,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进行了深入探讨。
(2)报告题目: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报告人:李副教授李副教授以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3. 交流讨论(11:00-11:30)在两位报告人的报告结束后,参会教师就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对产业结构调整、国际经济形势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 总结发言(11:30-11:40)教研室副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对报告人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并对参会教师的积极参与给予了高度评价。
5. 自由交流(11:40-12:00)参会教师就自己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自由交流,互相学习、借鉴经验。
五、活动总结本次经济学教研室学术交流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本次活动,教研室成员们对产业结构调整、国际经济形势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拓宽了学术视野,提高了学术水平。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几点体会:1. 教研室成员应加强学术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共同提高学术水平。
经济学课程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课程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经济学课程组于2021年11月15日开展了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探讨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目标1. 深入探讨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 加强课程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经典案例分析活动开始,课程组教师们针对经济学课程中的经典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
大家从案例背景、分析思路、解决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提高教师们对经济学理论的应用能力。
2. 教学方法探讨针对当前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们就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大家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提高教学效果。
3. 课程改革与创新课程组教师们针对经济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深入讨论。
大家认为,在课程改革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与实际经济生活相关的课程内容。
(2)创新教学模式,如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
(3)加强课程考核改革,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4. 教师成长与发展教师们就个人成长与发展进行了分享。
大家认为,在教师成长方面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2)关注教育发展趋势,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3)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学习。
四、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活动,教师们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经验得到了交流与分享,教师专业成长得到了提升。
在今后的工作中,经济学课程组将继续努力,为提高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五、活动反思1. 教师们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专业概况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教育部设立的一门新的经济学学科。
按照教育部学科门类划分,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
授予经济学学位。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研室承担培养硕士生、博士生的任务,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点,与我校环境学院共建教育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是教育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唯一重点学科。
2、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主要培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口经济学,宏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及规划。
3、研究内容
本专业侧重于人口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它的专业优势在于人口学、经济学与环境、资源科学的交叉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人口与粮食安全,生态脆弱区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区域人口容量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等。
4、专业培养目标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研室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高层次理论人才,以及相应的宏观与区域性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及规划的高级研究人才。
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有创新能力,有组织实际工作的能力,能熟练地应用外语。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经济学.ljp

西南石油大学教案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任课教师李建平院(系、部) 经济管理学院教研室经济学教研室2007年8月25日课程表《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英文名称:Econometrics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课程学时:总学时56,实验学时84、学分:3.5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6、适用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7、大纲执笔:信息管理教研室张吉军8、大纲审批:工商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9、制定(修订)时间:2005年9月18日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计量经济学是应用数学方法和统计推理等计量技术,根据实际统计资料,对经济理论提出的经济关系进行数量分析的一门经济学科。
《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主要讲授理论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理论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原理,以及运用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应系统地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全部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1)了解现代经济学的特征,了解经济数量分析课程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在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在实际经济工作中的作用;(2)掌握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3)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现实经济现象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实际分析;(4)具有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和能力。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第一章绪论 4 学时内容: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内容体系,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工作步骤。
重点:对基本概念、内容体系,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工作步骤的掌握。
难点:对基本概念、内容体系,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工作步骤的理解。
第二章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12学时内容: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参数的估计、检验,以及模型的应用。
重点:对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的熟练掌握。
经济学教研室学期工作计划

一、前言为了提高经济学教研室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经济学人才,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本计划将围绕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确保教研室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二、工作目标1. 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 加强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提升教研室整体科研实力。
3. 优化课程设置,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经济学人才。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5. 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经济学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具体工作安排1. 教学工作(1)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2)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开展教学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科研工作(1)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2)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学术交流。
(3)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升教研室整体科研实力。
3. 学科建设(1)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明确学科发展方向和目标。
(2)优化课程设置,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经济学人才。
(3)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提高学科整体实力。
4. 师资队伍建设(1)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2)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学科骨干。
(3)加强教师考核,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 教研室内部管理(1)加强教研室内部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2)定期召开教研室会议,讨论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方面的问题。
(3)加强与其他教研室、学院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工作计划落到实处。
2. 加大经费投入,为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3.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 加强与校外相关机构的合作,拓宽教师的发展空间。
专业选择:嘘“暖”还须问“寒”

专业选择:嘘“暖”还须问“寒”专业无好坏,但有“冷热”之分。
这一点从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的高低就可以看得出来,比如同一院校中,经济类专业录取分数往往偏高,而地矿类专业则一般偏低。
究竟它们“热”的原因在哪,而“冷”就真的那么“凉”吗?热力四射:引无数学子竞折腰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从古代人们以牲畜换陶瓷的原始交易到唐朝横跨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我们的祖先用朴素的思维方式演绎出商品交换的市场经济。
经济学又是一门很现实的学科: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石油价格上涨还是下跌,东南亚金融风暴,国企海外上市……有关经济的每一条新闻无不触动着人们的敏感神经,它关系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经济学专业着眼于整个国家经济和区域经济,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也是其他应用性经济学科延伸的母体。
经济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知识,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算、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学习经济学不仅需要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因为它所学的内容除了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学和资本论等课程外,还有许多与数学有关的专业课,如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市场营销等,这些课程与数学可是“亲密无间”的。
另外,经济学特别强调学生掌握现代经济的分析方法、应用文写作和计算机应用等技能,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可以使你走向工作岗位后如鱼得水。
日后的工作岗位当然也都与经济有关,主要到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目前国内开办经济学专业的院校比较多,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大学都对它“情有独钟”。
在这些大学中,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院久负盛名。
不管是理论经济学还是应用经济学,它在全国都处于领跑的地位。
人大的经济学院有四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建立经济学教研室和世界经济教研室;第一个成立经济学系;第一个成立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第一批建立经济学硕士点和博士点。
文法与经济学院简介

文法与经济学院简介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一、学院简介文法与经济学院涵盖法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哲学等四个一级学科,设有行政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等四个本科专业,科技哲学(授哲学硕士学位)、社会保障学(授公共管理学硕士学位)、行政管理学(授公共管理学硕士学位)、政治经济学(授经济学硕士学位)、马克思主义原理(授法学硕士学位)、思想政治教育(授法学硕士学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授法学硕士学位)等七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公共管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公共管理(MPA)、社会工作(MSW)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570余人。
社会保障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为省级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此外,还有基金会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金融证券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根据2007年国务院学科水平评价报告,我院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42位,是武汉科技大学十个进入全国50强的一级学科之一。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治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努力将我院建成较高水平和较具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定位:将公共管理学科办成全国一流,经济学、法学、哲学、社会学达到国内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型学院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标准,培养具有知识面广、专业能力强的经济类、法律类和公共管理类应用型人才。
为达到上述人才培养的目标,学院依照专业学科的不同特点,根据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采取加强基础课、优化专业课、调整选修课、强化技能课,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努力构建以人为本、多元发展、注重应用、强化特色的教学体系,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能以较强的应变性适应社会的需要。
此外,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办学,拓宽人才培养新路子。
2005年,学院承办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正式开始接受欧美留学生作短期汉语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一)实验室建设 2013年中央财政项目财经类综合 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目前正在进行互联网+经济学综合 实验室的筹建工作
(二)实训基地建设
铜陵新能集团 铜陵物华集团 安徽华阳服装集团 铜陵金威铜业
三、代表性科研成果
(一)科研项目 近年来,经济学教研室共承担教育部项目1项, 省规划项目1项,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 地项目4项,皖江专项课题20余项。 李停,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城乡统筹 视角下农地证券化模式选择和体制创新研究》 李停,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 演化博弈理论的皖江城市带集群式承接产业 转移的机理及模式选择》 江六一,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皖江城市带收入分配研究》
(二)师资队伍
姓名 1 付旭军 年龄/高校教龄 60/38 职称 教授 学历 双学士 毕业学校 辽宁大学
2 王海滨
3 韩正安 4 李停
52/30
54/32 44/10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硕士
学士 博士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上海社科院
5 王敬勇
6 江六一 7 杨洋 8 张威风 9 方文革
37/8
41/10 31/4 38/8 50/33
经济学教研室
经济学院
经济学教研室
一、基本情况 二、课程及教材建设 三、代表性科研成果 四、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一、基本情况
经济学教研室成立于2004年9月, 现有专职教师10人,兼职教师1人。 教师队伍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 博士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 比90%。近年来,通过引进和深造 相结合,逐渐形成一支年龄结构、 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科 研队伍。
二、课程及教材建设
(一)课程建设 2007年铜陵学院《西方经济学》精 品课程。 2015年安徽省级质量工程《西方经 济学》精品视频公开课。 2014年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经济 学专业综合改革》
(二)教材建设
王海滨 第三章 《新编政治经济学》安徽省“十二五”规划 教材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6年第三版; 江六一 副主编《微观经济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14; 苏证山副主编《国际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15年版; 李停参编《国际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15年版; 江六一参编《国际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15年版; 李停主编《产业经济学》,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筹)。
副教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博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中国矿业大学
东北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安徽大学
经济学教研室
经济学教研室下设公共经济学和专业 经济也教研室。2014年成功申报商务 经济学专业,并于2015年开始招生。 经济学教研室承担全校西方经济学、 微观及宏观经济学,以及经济学专业 课程的教学。 2008年经济学专业第一届本科生毕业, 迄今共培养600余名毕业生。
(二)论文
近五年来,经济学教研室共发表各类学术论 文30余篇,其中CSSCI论文12篇,中文核 心16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1篇。 代表性成果: 李停:市场结构、创新与社会福利,经济问 题,2011年第2期 李停:中国工业部门流动性研究,经济经纬, 2013年第1期 江六一:结构优化对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的作用机理研究,管理世界,201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