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卫生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卫生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选择题:卫生总费用特点:信息性、社会性、动态性、基础性卫生总费用影响因素:人口因素、物价上涨、技术密集程度、疾病模式的转变、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增长卫生筹资职能:资金筹集、集中统筹、购买服务卫生筹集影响因素:公平价值观、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失灵与政府管制政策、社会文化卫生筹集渠道:政府卫生筹集、社区卫生筹集、患者直接支付、社会健康保险、私人健康保险医疗保障制度特征:社会性、均等性、福利性卫生经济分析与评价的基本概念:产出、效果、效益、效用的概念卫生经济分析与评价的基本方法: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效用疾病负担常用指标:传统指标、潜在寿命损失年、质量调整生命年、失能调整生命年经济负担分类: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无形经济负担测定疾病经济负担的相关指标:死亡指标、疾病(发病)指标、残伤(失能)指标、时间指标卫生服务需求条件:有获得卫生服务的愿望和要求;具备支付卫生服务的能力卫生服务供给条件: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卫生服务供给弹性影响因素:时间、供给量调整的难易程度、卫生服务项目的替代性、需求弹性卫生服务价格构成:卫生服务市场构成:卫生服务筹资市场、卫生服务要素市场、狭义卫生服务市场名词解释:卫生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经济领域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新兴学科。
卫生服务需要:从消费者健康出发,在不考虑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或者使自身变得更健康所应获得的卫生服务量。
卫生服务需求: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
个人需求: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所购买的卫生服务以及其数量。
市场需求:在某一特定市场,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是个人需求的总和。
卫生服务供给: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方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数量。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卫生服务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卫生服务价格:由卫生服务机构或医务人员向卫生服务消费者提供医疗技术服务时所收取的服务费用卫生服务市场:卫生服务产品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卫生服务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相互交换的关系总和卫生筹资:卫生筹资是为了购买卫生服务而进行的资金筹集活动。
卫生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卫生经济学(卫生资源更稀缺)P2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FI的是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2.看病贵的四大原因P2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先进技术在卫生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人们対卫生服务需求水平和对健康要求的不断增加3.为什么服务,服务什么,为谁服务提供什么服务?准能得到服务?如何提供服务?(眼务的分配〉图1 - 1医疗服务提供过程与三个基本选择问题4.国内外研究的主要内容5.卫生服务市场问题(方法一定不考)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1.卫生服务需求(从需求概念为基础)2.卫生服务需求与需求之间的特殊之处P183.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严重稀缺,前五点)P214.卫生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健康)P31第三章卫生服务供给1.什么是卫生服务供给2.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5个以上)3.柯布道德拉斯函数(最佳产品总合)4.范围经济的三大模型(没有利润最大化)5.什么是卫生服务诱导需求(主观恶意)第四章卫生服务市场1.卫生服务市场的特点(垄断,…)2.医疗服务市场的构成P703. 医疗服务市场的特点(7个)P754. P78页最后一段倒数第二行:没有管制的卫生服务市场, 尤其是贫困人口……排斥在保险体系外第五章卫生筹资1.卫生筹资的概念(狭义和广义)P922.卫生筹资的功能P933.卫生筹资的目标P96〜P974.卫生筹资的来源P985.我国卫生筹资资金的来源(图)P1046・我国卫生筹资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图)P113~P114第六章卫生总费用1.卫生总费用的概念(一年)P1202.卫生费用核算的一般口径(OECD,中国护理少)P1233.卫生核算的三个层次4.卫生费用核算的来源,四大渠道(公立支出)P2185.社会医疗保障支出P1296.公共卫生机构的费用P1327.卫生费用核算结果表的主要项目(图)P140~P141第七章卫生资源配置1.卫生资源配置的概念(硬件和软件(技术和信息资源))2.配置的主要问题P145〜P1463.新医改的六个阶段P154〜P1554.卫生资源配置的内容和指标P158第八章医疗保险和医疗保险市场1.八八没听到,待补2.风险3.对风险的态度4.风险管理的三种方式5.保险的(定,合,功)6.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区别1/2的几率会考,不是a卷就是b卷第九章四大医疗模式看ppt,国家型,社会统筹型etc的特点!第十章医疗卫生服务成本测算1.医院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概念和分类P33142・医疗成本的构成P3173・成本科室的划分P3194・分摊参数P3205.十四类P322第十一章药品市场与价格管制1.什么是药品(服务组成,合格的投入品)P352药品是卫生服务过程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表现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改 善病人的生命质量以及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影响生物学过程等方面。
卫生经济学:重点

卫生经济学:重点第一章卫生经济学定义: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目的是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为什么经济学会出现?稀缺、社会拥有资源有限资源稀缺欲望无限稀缺性与经济学:1.稀缺性产生了选择 2.人的无限需要有轻重缓急之分 3.稀缺与短缺第一节卫生领域中面临的经济问题选择包括了三个问题:1.生产什么 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卫生服务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也存在着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以及如何分配卫生服务的问题。
(卫生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第二节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卫生服务的性质: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两类:实证经济分析(是如何解决)、规范经济分析(“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实际经济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问题)第三节卫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研究内容:1.卫生费用的不断上涨 2.卫生保健制度 3.市场理论 4.健康效益的衡量5.基本理论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第一节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需求:经济学将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称为需求。
需求形成两个必要条件:消费者的购买愿望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卫生服务的需求:当消费者存在健康问题时,就有可能产生利用卫生服务的愿望,如果消费多源性第二节卫生服务需求分析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1.一般的经济学因素消费偏好: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都会有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存在着偏爱心理,称为消费偏好。
消费者对卫生服务存在着质量偏好2.健康状况:人口、性别、婚姻状况、文化水平、消费者住房布局、结构、规模等条件3.供给状况4.医疗保健制度道德损害:起付线过低,可导致人们过多地利用医疗服务,即所谓的“道德损害”。
卫生经济学 重点整理及卫生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卫生经济学引论一、经济学与卫生经济学经济学的两个最基本假设:理性人与资源的稀缺性欲望是无限的(needs are unlimited)是指人们的需要,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
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
欲望指在无成本(如果价格为零)的条件下我们希望拥有的产品和服务。
资源是有限的(resources are scarce)资源稀缺性: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稀缺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稀缺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二、经济学的产生背景选择的必要性:由于存在资源的稀缺性,因此产生了如何配置和使用资源以取得更高经济效率的问题-机会成本选择: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主体如何通过选择来确定社会稀缺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科学卫生资源的稀缺性、消费欲望的无限性经济学适用于卫生领域吗?观点一:医疗卫生具有高度技术性、专业性,最好由医疗专家决定观点二:卫生资源也具有稀缺性,同样适用经济学理论三、卫生经济学是什么?卫生经济学(HealthEconomics)是经济学领域一个分支科学,研究卫生服务系统中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及其规律,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卫生经济研究必须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政府是否应该把有限的资源越来越多的投入到卫生服务领域?投入到卫生领域的资源,应该如何分配,该向哪些群体倾斜?在确定了配置原则后,找到一个在人群中有效分配资源的方法或方法体系。
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就是卫生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四、为什么研究卫生经济学背景1:卫生经济的规模背景2:“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背景3:卫生资源的配置的公平与效率背景4:治疗方案的选择:药品五、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1、卫生经济学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在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存在着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以及如何分配卫生服务问题其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卫生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

卫生经济学复习重点卫生经济学第一章绪论1、代表人物、代表作 P2① 缪尔达尔被一些人推崇为研究健康在经济上的重要性的第一位经济学家。
他在《世界卫生组织记事》上发表《卫生经济问题》一文,被称为是卫生经济学的经典文献之一。
② 美国卫生经济学家赖斯在1966年发表了《计算疾病成本》、1967年发表了与柯柏合写的《人类生命的经济价值》,这两篇著作,系统地总结了计算疾病经济负担的人力资本计算方法。
2、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方法①抽象法②矛盾分析法③系统分析法:A.投入产出分析 B.需要、需求与供给分析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1、卫生服务需要的定义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应该获得的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的数量。
2、卫生服务需求的定义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购买卫生服务及其数量。
3、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①消费者信息缺乏;②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③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④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⑤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4、了解卫生服务需求弹性 P21 (价格弹性的计算)5、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①健康状况;②社会人口文化因素:婚姻、教育程度等③一般经济因素:个人主观偏好、相关物品价格、对未来物品供应情况的预期④时间价值;⑤卫生服务供给者;⑥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第四章卫生服务市场1、卫生服务市场失灵的表现①信息不对称;②效益的外在性影响市场调节对资源最优配置的效力;③垄断带来低效率和技术进步受限;④市场调节带来不公平的问题;⑤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⑥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卫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2、政府失灵的表现3、政府失灵的原因①政府决策失误具体体现:信息的有限性;公共决策的局限性;决策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②官僚主义主要原因:A.官僚机构垄断公共物品的供给,缺乏竞争,造成产品提供和使用效率的低下B.官僚机构的官员缺乏追求公共利润的动机C.缺乏对政府官员的有效监督③特殊利益集团作用政府的干预是为了保护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回导致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造成政府干预的失灵第六章卫生总费用1、卫生总费用的定义是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全社会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
卫生经济学期末复习大纲

第10讲医疗保险1.疾病风险的特殊性。
⑴风险的严重性——生命与健康⑵风险的复杂性——对生命与健康的影响后果不一⑶风险诱因的多样性——疾病产生的原因预后不一⑷风险的普遍性——任何人都不可避免⑸风险的社会外溢性——如SARS2.医疗保险需求分析(图)。
3.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异同点。
共同点:⑴标的相同:人的健康与生命⑵功能相同:互助共济、分担风险、保障生产、安定生活4.医疗保险费用的分担方式的定义及特点。
(一)扣除保险1.定义:指被保险人在就医时先自付一笔规定的费用,其余费用全部或部分由保险机构支付。
2.特点:⑴管理成本较少;⑵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被保险人费用意识;⑶有利于保大病。
⑷起付线的确定(过低:费用约束力量弱过高:抑制需求,小病变大病)(二)共付保险:1.定义:又称按比例自付,是指保险机构和被保险人按一定比例共同支付医疗费用。
2.特点:⑴操作简单、易于管理;⑵控制费用;⑶有利于降低供方医疗服务价格。
⑷共付率的确定:(过高:抑制需求过低:不利于费用控制)(三)限额保险:1.定义:保险机构为被保险人医疗费用补偿设立一个最高限额(封顶线),保险机构只支付限额内的医疗费用,超出限额的医疗费用由被保险人自己负担。
(与扣除保险相反的费用分担方式)2.特点: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保证基本医疗服务;⑵供、需双方行为都可受到控制;⑶防止小病不治酿成大病。
⑷与医疗保险的本质不符,风险分担程度小。
⑸不利于大病的保障。
(四)混合保险:1.定义:将上述扣除保险、共付保险和限额保险的内容结合起来应用的费用分析方式。
2.特点:对费用控制力度较强。
(五)巨额保险:1.定义:也称高额保险。
是将少数人的大笔医疗开支包括在保险范围之内,只支付超过一定水平之后的医疗费用。
2.特点:多用于自愿性医疗保险或商业医疗保险。
5.医疗保险费用偿付方式有哪些,对比。
(一)分类:按服务项目支付、按人头付费制、总额预算制、按病种付费制(DRGS)、按定额付费(二)对比:6.四种保障模式的代表国家。
卫生经济学复习资料

卫生经济学复习参考资料1、卫生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和医学的办法和理论,分析卫生保健产业的经济学活动,是研究资源如何向卫生行业分派以及卫生行业内资源如何分派的学科。
研究对象:卫生服务过程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即卫生生产力和卫生生产关系;研究内容:揭示上述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达成最优化地筹集、开发、配备和运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研究目的:最佳、有效、公平地使用稀缺的卫生资源,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或需要。
研究办法:实证经济学研究, 规范经济学研究2、卫生总费用(THE):以货币形式作为综累计量手段,全方面反映一种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普通指一年),全社会在卫生保健服务上所消耗的资金总额。
(与宏观经济:经济发展是卫生资源投入的基础/卫生资源投入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3、卫生资源:用于提供卫生服务过程中占用或消耗的各生产要素的总称(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信息)4、卫生筹资:狭义:指卫生资金的筹集,涉及卫生资金的来源渠道,各渠道具体内容、数量、比例等。
广义:不仅涉及卫生资金的筹集,还涉及卫生资金的分派和使用。
(构造分析:政府卫生支出分析/社会卫生支出/个人卫生支出分析)5、卫生服务需求:由健康需求派生。
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乐意购置并且有能力购置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
或一定时期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实际运用。
(特点:盲目性/被动性/不拟定性/外部性/支付的多源性)6、卫生服务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Ed=需求量变动/价格变动率。
=0 完全无弹性,>1 需求富有弹性,<缺少,=1 单位弹性,=∞弹性无穷大7、影响卫生服务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急迫性与强度/费用水平在收入或总预算支出所占比例/卫生服务和医疗产品持续时间长短/第三方支付能力8、影响卫生服务供应弹性因素:伸缩性/时间因素/替代品9、卫生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将引发需求量的变动。
卫生经济学重点

卫生经济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卫生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定义:研究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政府组织如何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稀缺资源的使用的科学。
选择包括了三个问题:一是生产什么;二是如何生产;三是为谁生产。
●卫生经济学定义: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卫生部门和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学。
用经济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来解决卫生事业中的问题,希望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
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
●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卫生服务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即卫生生产力和卫生生产关系。
●卫生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上述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达到最优地筹集、开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卫生服务市场;生服务提供体系;卫生资源的筹资、分配与使用;卫生经济学评价;医疗保障制度;卫生机构的经济管理;药品经济学3.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分为两大领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描述性)研究:用经验观察及描述性方法,说明和分析过去,目前和将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规律。
规范经济学(解释性)研究:研究各种规范,标准并作出分析,解释和判断。
4.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健康的价值:健康是基本人权;健康是国家的财富;健康是一种投资(Mushkin,1962)(健康人力资本理论:智力、体能;在整体方面:健康是劳动力与资本,是社会经济体系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在个体方面:健康是人力资本,是能提高消费者满足程度的耐久性资本品;农业社会时代-工业社会时代-商业社会时代-信息网络时代-健康革命时代)●资源的有限与选择●卫生费用的快速增长●卫生服务与国民经济的关系5.资源的有限与选择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如何分配卫生服务6.国外卫生经济学的发展卫生经济研究的萌芽: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威廉•配第(17世纪中叶)和爱德文•查特维克(19世纪前半叶)被称为卫生经济研(3)的先驱卫生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60年代(英国)70年代以后卫生经济学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卫生经济已成为热门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1.1卫生经济学:是研究卫生生产、服务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揭示其中的经济规律,优化筹集、开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门学科。
1.2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①适应了中国卫生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②有利于提高卫生事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③有助于认识和把握卫生领域中的经济规律④
2.1卫生服务需求:是指卫生服务的消费者(患者)在一定时期、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购买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两个基本条件:有购买愿望、有购买能力
2.2卫生服务需要和卫生服务需求的关系(先有需要后有需求)
Ⅰ没有认识到的需要(医学专家已判定,但自己位认识或察觉到)
Ⅱ认识到的需要(健康出现状况已经被患者认识或觉察,有需要,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去就诊,放弃就医,没有形成需求)前两种潜在需求
Ⅲ需要=需求(消费者有购买愿望且有支付能力)
Ⅳ没有需要的需求(本来没有需要,医生诱导需求)过度需求
2.3 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
消费者信息缺乏、需求的被动性、卫生服务利用效益外在性、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2.4 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⑴经济因素
卫生服务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卫生服务的价格、医疗保障水平、消费者偏好(质量偏好)
⑵人口学因素
人口数量、人口性别、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所处环境、人口文化层次、人口家庭结构
⑶科学技术因素⑷时间价值因素⑸供给因素⑹医疗保障制度
2.5 消费者均衡点
当消费者可能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时,在切点处,消费者获得的效用最大,这个点称为消费者均衡点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每一元钱支出的边际效用相等
2.6、总效用(TU):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用(MU):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2.7 无差异曲线特点
①同一坐标平面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效用水平越低。
②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③无差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的。
3.1卫生服务供给
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两个条件:生产者有提供的意愿、生产者有能力提供
3.2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
垄断性、及时性与即时性、准确性、专业性、连贯性
3.3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
卫生服务价格、卫生服务提供者动机、卫生服务技术水平和设备、设施条件、支付方式、卫生政策
4.1 卫生服务市场:是指卫生服务产品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由卫生服务的生产者提供给卫生服务消费者的一种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由三个相关市场组合:卫生服务要素市场、卫生服务市场、卫生筹资市场
4.2卫生服务市场的分类
①按卫生产业职能分为:卫生防疫服务市场、预防保健服务市场、医疗康复服务市场、医教科研服务市场
②按地域分为:农村卫生服务市场、城市卫生服务市场
③按卫生消费层次分为:必需基本卫生服务市场、必需非基本卫生服务市场、特需卫生服务市场
4.3 卫生服务产品类型
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必需消费品、特需消费品(私人产品)
4.4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性
①卫生服务产品的特殊性②卫生服务市场经济主体的特殊性③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④存在垄断与诱导需求⑤卫生服务需求弹性小⑥医疗需求与供给的不确定性⑦医疗服务市场价格不是经充分竞争形成的⑧提供者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4.5卫生服务市场失灵的表现
①卫生资源利用率不足②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不足③卫生事业发展结构性失衡④卫生服务市场公平性缺失
4.6卫生服务市场失灵的原因
⑴市场机制存在缺陷
市场机制存在自发性与盲目性、滞后性、微观利益性、解决宏观能力缺乏、缺乏公平性⑵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
卫生产品的公共性导致市场供给不足、信息不对称不利于卫生服务的有效利用、垄断带来低效率和技术进步受限、效益外部性影响卫生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⑶中国卫生服务市场存在功能障碍
卫生服务市场发育不完善、存在政府履行经济职能不适当现象
5.1卫生筹资:研究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卫生领域的资金筹集、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
5.2中国卫生资金的筹集渠道
⑴政府筹资
优点:广覆盖、资源范围广、治理模式简单缺点:不稳定性、富人收益更大、卫生服务提供的潜在性失效、对政治压力的敏感性
⑵社会保险
优点:资金充裕、对政府预算依赖性不强、风险分担
缺点:将许多人群排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复杂而又昂贵的管理费、增长的成本、对慢性病和预防服务覆盖不足
⑶个人现金支付
优点:公立医疗机构可获取发展资金、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抑制了非必需的卫生服务需求、防止穷人陷入困境、顾虑人群需求更为有效的卫生服务、良好的心理导向作用
缺点:抑制了卫生服务需求、减少了政府财政预算、影响了公众健康、补偿贫困人群制度操作困难、公共预算可提高初级保健的分配效率、消费者的理性行为
⑷社会筹资
优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不排斥其他筹资方案的存在
缺点:面临可持续性问题、为贫困者获益水平有限、卫生服务提供的影响有限
5.3卫生支付方式分类
⑴①按支付对象供方支付(按项目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需方支付(起付线、封顶线、支付比例)
②按时间节点预付制、后付制
⑵常见的支付方式
按项目付费、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分项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按床日付费、按病种付费、预付制、按绩效付费
6.1卫生总费用(TEH):是货币形式作为综合计量手段,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年)全社会用于卫生保健支出的资金总和
6.2卫生总费用核算(NHA),也称国民卫生账户,是指采用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以整个卫生系统为核算对象,建立卫生费用核算指标和核算框架,专门研究卫生系统的资金运动过程
7.1医疗服务成本:就是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7.2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缺乏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缺乏成本核算的方法学研究、医疗服务成本核算对象复杂、参考文献少、实际成本不等于合理的成本
8.1疾病经济负担:是指由于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由于疾病、失能、伤残、早死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为防治疾病而消耗的经济资源
包括:疾病直接经济负担、疾病间接经济负担、无形经济负担
9.1卫生人力资源:是指为了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以延长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各类卫生工作者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
10.1卫生服务效用:是指人们对不同健康水
平和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
卫生服务效果:是指卫生服务方案实施后产生的健康结果的改善
卫生服务效益:是指对健康干预后所获得健康结果的货币测量,实质上是卫生服务效果的货币表现
10.2贴现:是指不同时间发生的投入和产出折算为同一时间的投入和产出的过程
贴现率:贴现使用的利率
10.3成本-效果分析(CEA):是指评价使用一定量的卫生资源(成本)后的个人健康产出的方法和过程
①成本相同,比较效果的大小②效果相同,比较成本的高低③成本和效果均不相同④预算不受约束
10.4成本-效益分析(CBA)
10.5卫生经济学评价:应用一定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将相关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的投入和产出相联系进行比较评价
10.6卫生经济学评价步骤:
明确待评价的方案、明确评价目的、各个方案投入的测量、每个方案产出的测量、投入产出分析定量评价、确定方案得出结论11.1药物经济学(PE)是在通用领域经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医药领域的特殊性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11.2基本药物:是指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12.1 卫生经济政策:是在特定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关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地方公共政策之一,是规定卫生事业总体发展目标和方向的关于卫生资源筹集、配置、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法令、措施、条例、计划、方案和规划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