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版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卫版)

括卫生资金的来源渠道,各渠道具体内容、数量、比例等。2.广义概 念:不仅包括卫生资金的筹集,还包括卫生资金的分配和使用。 29.卫生费用核算基本概念定义:national health accounts, NHA) 是采用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以整个卫生系统为核算对象,建立卫生费用 核算指标和核算框架,专门研究卫生系统的资金运动过程。 30.卫生总费用对GDP的弹性系数 弹性系数=THE增长率/GDP增长率 (主要用来比较卫生总费用和GDP的增长速度 ):弹性系数>1,卫生 总费用的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弹性系数<1,卫生总费用的 增长速度慢于GDP的增长速度;弹性系数=1,卫生总费用与GDP保持同 步增长 31.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法的相关内容及实际评价指标。相关内容:1 定义:按照卫生资金的筹集渠道与筹集形式收集整理卫生总费用数据、 测算卫生总费用筹资总额的方法。是NHA体系的第一个层次。2指标分 类: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实际评价指 标:1卫生总费用2人均卫生总费用3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4 卫生总费用构成5卫生总费用发展变化趋势 32卫生资源用于提供卫生服务过程中占用或者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 称。 33卫生资源配置具体定义:指根据一定原则,通过一定方式,对各类 卫生资源的增量进行分配和组合,对卫生资源的存量进行重组和转移, 具体包括卫生机构的合理设置、医院床位、卫生人力、卫生设备和卫生 经费配置五个方面。 34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一定时空范围内,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在总 量、结构与分布上,与居民的健康需要和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的组合状 态。 35.卫生资源配置三个要素什么方式筹资 ,什么要素组合 ,多大水 平产出 36.卫生资源配置方式1计划配置方式:体现整体性和公平性2市场配 置方式:体现效率3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配置方式4利用区域卫 生规划配置卫生资源的方式 37.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1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 适应的原则2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3以健康需要和卫生服务需求为依据 原则4重点倾斜兼顾全局的原则5成本效益原则。 38.卫生资源配置理论1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2公平与效率3以需要和需 求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 39.卫生资源配置内容1卫生物力配置(机构,床位)2卫生设备配置3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4卫生经费5卫生技术
卫生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卫生经济学定义: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目的是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为什么经济学会出现?稀缺、社会拥有资源有限资源稀缺欲望无限稀缺性与经济学:1.稀缺性产生了选择 2.人的无限需要有轻重缓急之分 3.稀缺与短缺第一节卫生领域中面临的经济问题选择包括了三个问题:1.生产什么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卫生服务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也存在着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以及如何分配卫生服务的问题。
(卫生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第二节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卫生服务的性质: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两类:实证经济分析(是如何解决)、规范经济分析(“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实际经济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问题)第三节卫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研究内容:1.卫生费用的不断上涨 2.卫生保健制度 3.市场理论 4.健康效益的衡量5.基本理论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第一节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需求:经济学将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称为需求。
需求形成两个必要条件:消费者的购买愿望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卫生服务的需求:当消费者存在健康问题时,就有可能产生利用卫生服务的愿望,如果消费者同时具有支付能力,就构成对卫生服务的需求。
卫生服务的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其实现类型及数量取决于消费者相对于价格、保障状况的收入水平(预算约束)、卫生服务的效果和个人或家庭的消费目标和偏好。
卫生服务的市场需求:在某一特定市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得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它是个人需求的总和。
卫生经济学重点

卫生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卫生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就是运用经济学得理论与方法研究医疗卫生领域中投入与产出得经济关系与经济规律得学科,研究资源如何向卫生行业分配以及卫生行业内得资源配置。
二.卫生经济学得特征:1)•不确定性存在及其程度:需求、供给2)•保险得显著作用:改变价格杠杄3)•信息问题4)•非营利机构得巨大作用5)•对竞争得限制6)•公平不需要得作用7)•政府补劣不公共提供三.卫生经济学得研究内容:a、卫生服务市场;b、卫生服务体系;c、卫生筹资;d、卫生利用与费用控制;e、卫生资源配置及利用评价;f、医疗保障制度;g、卫生机构得经济管理;h。
卫生经济学评价;i、卫生经济研究与卫生改革。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稀缺:一种商品或服务无论何时都有非零得机会成本,称之为稀缺。
机会成本:指人们利用一定得资源去获得某项收益(货币得与非货币得),所放弃得以同样得资源从事其她而获得得相应得收益。
1.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系列不同得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得数量。
2.卫生服务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系列不同得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种卫生服务得数量。
3.卫生服务需要:指从消费者得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支付能力得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或变得更健康所应获得得卫生服务量。
4.需要与需求得区别及联系:⑴、过度需求:及没有需要得需求,如保健品、整形美容、抗生素等。
⑵、有需要得需求: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医生从专业得角度也认为有必要提供得卫生服务量。
⑶、潜在需求:个体没有认识到就不会去利用得服务或认识到得需要,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转化为需求。
(计划经济缺陷:消费不足,激励不够)5.卫生服务需求与卫生服务需要得政策意义:⑴.根据需要为基础得分配倾向于以公平为依据,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对市场分配结果地肯定。
⑵.根据需求为基础得分配倾向于市场得手段配置,提高了资源得利用率,但导致卫生服务公平性得降低。
6.卫生服务需求得特点:⑴.消费信息缺乏。
卫生经济学重点(医院管理)

第一章 绪论1 、卫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它应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卫生服务系统中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及其规律。
(名词解释)2、卫生经济学四个基本问题(简答)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应该生产什么样的医学和非医学服务和产品?配置效率从卫生经济角度看应该生产什么样特定的医疗服务和产品?配置效率什么样特定的卫生服务资源应该用于生产最终的医疗服务和产品?生产效率谁应该得到医疗服务和产品?分配问题(公平和效率)3、1963年,Arrow 的“不确定性与医疗保健的福利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真正建立的标志。
(选择)4、卫生经济学研究方法:实证经济学研究:描述。
运用经验观察及描述方法,说明和分析过去、目前和将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规律;规范经济学研究:解释。
研究各种规范、标准并做出分析、解释和判断。
(看病贵、看病难)第二章 卫生服务需求1、 卫生服务需求——由健康需求派生定义:指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卫生服务数量。
或一定时期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
(名词解释)2、 指标(选择):两周就诊率——调查人群中调查前两周内就诊人次数/调查人数(%);住院率——调查人群中调查前一年内住院人次数/调查人数(%)潜在需求:未就诊率——两周内有病患者未就诊人次数/患病人次数(%);未住院率——一年内经医生诊断应住院未住院人次数/应住院人次数(%)3、 需要是需求的基础需求和需要是政策和计划的出发点(多选题)P174、 卫生服务需求特点?P21卫生服务需求的盲目性;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四个阶段:自我判断→求医→医务人员诊断→服务利用);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卫生服务需求的外部性;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5、 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其它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预期、政策的变化。
6、 A (意义见课本)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卫版

12.伤残调整寿命年的定义
定义:(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两部分。
13.疾病经济负担的发质趋势;详细见P458
(1)对家庭造成的不良影响
(2)疾病社会负担的多维研究
定义: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作为供给应具备两个条件:(1)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2)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
特点:1、即时性 2、不确定性3、专业性和技术性4、垄断性5、准确性与高质量性 6、供给者的主导性7、外部经济效应8、非抗争性和非排他性服务供给的短缺性
分类:包括直接经济负担和间接经济负担
(1)直接经济负担:是指由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所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包括两个部分:购买卫生服务的费用,为获得卫生服务的费用
(2)间接经济负担:因疾病引起劳动力有效工作时间减少或工作能力降低给社会经济或社会生产造成的产出损失,或由于发病、失能等缺勤造成的生产力损失、收入减少和因早亡造成收入减少的现值:包括以下方面:1.因疾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所损失的工作时间;2.由于疾病和伤残导致个人工作能力降低而造成的损失;3.病人的陪护人员损失的工作时间;4、疾病和伤残导致个人生活能力降低造成损失;5.疾病和伤残对于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所造成的沉重精神负担等。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卫版)

欢迎阅读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卫版)1.卫生经济学的定义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2(一(二3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
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需求的前提。
4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5.卫生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5.卫生服务供给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定义: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量性6性4)6(1(2(37.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1)卫生服务产品的特性(服务形态,公共性,产出的特殊性)(2)卫生服务市场的主体特征(三方存在)(3)医疗需求与供给的不确定性(4)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5)在卫生服务市场中存在垄断和诱导需求(6)医疗服务需求弹性小(7)医疗服务价格不是经充分竞争形成的(8)提供者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8.卫生服务市场的失灵表现在那些方面(1)信息的不对称影响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2)效益的外在性影响市场调节对资源最优配置的效力(3)垄断带来低效率和技术进步受限(4)市场调节带来不公平的问题(5)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6)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卫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9现,不仅对资源配置起到了恶化作用,而且还直接消耗了社会资源用于偏离社会目标的地方。
10.卫生服务领域中政府与市场机制如何结合(1)政府作用与市场调节在卫生资源配置中的结合(2)政府作用与市场调节在满足居民不同卫生服务需求方面的结合(3)政府作用与市场调节在其他领域中的结合11.疾病经济负担的定义和分类,疾病直接经济负担和疾病间接经济负担分别包括哪些定义:也称疾病成本/费用costofillness,是指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以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由于预防治疗疾病所消耗的经济资源。
卫生经济学重点整理

卫生经济学引论一、经济学与卫生经济学经济学的两个最基本假设:理性人与资源的稀缺性欲望是无限的(needs are unlimited)是指人们的需要,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
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
欲望指在无成本(如果价格为零)的条件下我们希望拥有的产品和服务。
资源是有限的(resources are scarce)资源稀缺性: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稀缺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稀缺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二、经济学的产生背景选择的必要性:由于存在资源的稀缺性,因此产生了如何配置和使用资源以取得更高经济效率的问题-机会成本选择: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主体如何通过选择来确定社会稀缺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科学卫生资源的稀缺性、消费欲望的无限性经济学适用于卫生领域吗?观点一:医疗卫生具有高度技术性、专业性,最好由医疗专家决定观点二:卫生资源也具有稀缺性,同样适用经济学理论三、卫生经济学是什么?卫生经济学(HealthEconomics)是经济学领域一个分支科学,研究卫生服务系统中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及其规律,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卫生经济研究必须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政府是否应该把有限的资源越来越多的投入到卫生服务领域?投入到卫生领域的资源,应该如何分配,该向哪些群体倾斜?在确定了配置原则后,找到一个在人群中有效分配资源的方法或方法体系。
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就是卫生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四、为什么研究卫生经济学背景1:卫生经济的规模背景2:“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背景3:卫生资源的配置的公平与效率背景4:治疗方案的选择:药品五、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1、卫生经济学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在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存在着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以及如何分配卫生服务问题其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卫生经济学案例分析

卫生经济学案例分析卫生经济学是一个涉及卫生保健系统的经济学领域,它研究了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以及卫生保健服务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分析卫生经济学的应用和影响。
案例背景。
某国家的政府决定对全国范围内的流感疫苗进行大规模接种,以减少流感对公民健康和经济的影响。
政府希望通过这一举措来降低医疗支出,减少因流感而导致的工作时间损失,以及提高公民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成本效益分析。
卫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成本效益分析,它可以帮助政府和决策者评估不同卫生保健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来评估流感疫苗接种计划的效果。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接种流感疫苗的总成本,包括疫苗的采购成本、接种程序的费用以及宣传和宣传的成本。
然后,我们需要估算接种疫苗后可以避免的医疗支出、工作时间损失和其他相关成本。
最后,我们可以将接种疫苗的成本与避免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评估这一政策的成本效益。
社会影响分析。
除了成本效益分析,卫生经济学还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卫生保健政策对社会的影响。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通过卫生经济学的方法来评估流感疫苗接种计划对公民健康和经济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模型来估算接种疫苗后可以避免的流感病例数量,以及因此而导致的医疗支出和工作时间损失。
此外,我们还可以评估接种疫苗对公民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从而全面评估这一政策的社会影响。
政策建议。
最后,基于成本效益分析和社会影响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向政府和决策者提出政策建议。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成本效益分析显示接种流感疫苗的成本低于避免的成本,同时社会影响分析显示接种疫苗可以显著改善公民健康和经济,那么我们可以向政府建议全力推进流感疫苗接种计划,并加大宣传力度,以确保更多的公民受益于这一政策。
结论。
卫生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卫生保健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和社会影响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卫生保健政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从而提出科学的政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卫版)1.卫生经济学的定义: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2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一)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一般为:实证经济学研究, 规范经济学研究(二)卫生经济学的X和Y理3.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定义和区别卫生服务需求: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实现购买的卫生服务总量就是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数量。
区别:卫生服务需要重要取决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
而卫生服务需求形成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
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需求的前提。
4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生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5.卫生服务供给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定义: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作为供给应具备两个条件:(1)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2)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特点:1、即时性 2、不确定性3、专业性和技术性4、垄断性5、准确性与高质量性 6、供给者的主导性7、外部经济效应8、非抗争性和非排他性服务供给的短缺性影响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卫生服务价格(3)卫生服务成本(4)卫生服务需求水平(5)卫生资源6.卫生服务产品的总类和特点(1)准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有一定外部效应(2)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3)个人物品:1。
必须消费品:价格弹性比较小,成本-效益好2。
特需消费品:需求价格弹性大,成本-效益差7.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1)卫生服务产品的特性(服务形态,公共性,产出的特殊性)(2)卫生服务市场的主体特征(三方存在)(3)医疗需求与供给的不确定性(4)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5)在卫生服务市场中存在垄断和诱导需求(6)医疗服务需求弹性小(7)医疗服务价格不是经充分竞争形成的(8)提供者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8.卫生服务市场的失灵表现在那些方面(1)信息的不对称影响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2)效益的外在性影响市场调节对资源最优配置的效力(3)垄断带来低效率和技术进步受限(4)市场调节带来不公平的问题(5)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6)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卫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9.政府干预失灵的原因(1)政府决策失误:信息的有限性、公共决策的局限性、决策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2)官僚主义:公共物品供给缺乏竞争,提供和使用效率低下;政府官员缺乏追求公共利润的动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乏力(3)特殊利益集团作用:政府干预经济运行存在两种情况:A:提升公众利益B:保护利益集团的利益人类自身经济利益的行为分两类:A:生产性的,寻利活动B:非生产性的,寻租活动寻租活动它破坏了市场机制对生产者的激励作用,也影响了政府干预目标的实现,不仅对资源配置起到了恶化作用,而且还直接消耗了社会资源用于偏离社会目标的地方。
10.卫生服务领域中政府与市场机制如何结合(1)政府作用与市场调节在卫生资源配置中的结合(2)政府作用与市场调节在满足居民不同卫生服务需求方面的结合(3)政府作用与市场调节在其他领域中的结合11.疾病经济负担的定义和分类,疾病直接经济负担和疾病间接经济负担分别包括哪些定义:也称疾病成本/费用 cost of illness,是指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以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由于预防治疗疾病所消耗的经济资源。
分类:包括直接经济负担和间接经济负担(1)直接经济负担:是指由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所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
包括两个部分: 购买卫生服务的费用,为获得卫生服务的费用(2)间接经济负担:因疾病引起劳动力有效工作时间减少或工作能力降低给社会经济或社会生产造成的产出损失,或由于发病、失能等缺勤造成的生产力损失、收入减少和因早亡造成收入减少的现值:包括以下方面:1.因疾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所损失的工作时间;2.由于疾病和伤残导致个人工作能力降低而造成的损失;3.病人的陪护人员损失的工作时间;4、疾病和伤残导致个人生活能力降低造成损失;5.疾病和伤残对于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所造成的沉重精神负担等。
12.伤残调整寿命年的定义定义:(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两部分。
13.疾病经济负担的发质趋势;详细见P458(1)对家庭造成的不良影响(2)疾病社会负担的多维研究(3)寻找影响疾病负担的因素14.健康投资的基本意义(1)健康投资广义讲:是社会为了恢复和提高人民的健康、发展各种有利于人民健康的事业而投入的全部经济资源。
狭义讲: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经济资源。
(2)保护健康是政府的责任,健康投资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强调了政府向健康投资的责任,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3)政府向健康投资的理论基础:一穷人通常无力承担提高自身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医疗保健,国家对穷人的健康投资能够减少贫困或削弱其后果。
二有些促进医疗卫生发展的行动完全是公共货物,或能创造重大的外部有利条件,私营市场根本或几乎无力承担。
三医疗保健和医疗保险方面的市场缺陷意味着政府干预可以通过改善这些市场的运营来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15.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的定义指卫生机构根据卫生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一系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附表展示其财务收支状况及其成果的说明。
16.卫生事业单位收支预算中收入包括哪些方面(1)财政补助收入: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定额和定项补助)(2)上级补助收入:从主管部门或主办单位取得的非财政性补助收入(3)卫生事业收入:在开展医疗业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
(4)经营收入:在专业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5)附属单位上缴的收入;(6)其他收入: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废品变价收入、不受用途限制的捐赠和对外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等17.零基预算法和基期预算法的优缺点;(1)零基预算法的优缺点优点:适用于不同大小的项目;真正实现公共支出的“目标、有效和效率”原则缺点:时间长,工作量大(2)基期预算法的优缺点优点:简单,易操作缺点:合理性、科学性问题;单位内部各部门争经费;18.当前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法1、不再将事业单位划分为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单位;2、事业单位实行预算内外收支统管;3卫生单位实行统一的“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新的管理办法。
19.卫生经济学评价的定义和目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是应用一定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将相关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的投入和产出相联系进行比较评价目的:1.论证某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实施方案的可行性;2.比较改善同一健康问题的各个方案;3.比较改善不同健康问题的各个方案;20.卫生经济学评价有哪几种评价方法成本-效果分析:1、成本相等,比较效果2、效果相等,比较成本3、成本和效果都不同,比较单位效果的平均成本4、成本、效果都可以变化时,计算增量成本和增量效果的比率;成本-效益分析:(1)净现值法(2)效益-成本比法(3)年当量净现值法(4)增量的效益成本比率成本-效用分析:(1)生命为效用指标(2) 生命年为效用指标(3) 质量调整生命年(4)伤残调整生命年21.增量成本与增量效果比较的计算,净现值法计算,增量效益成本比率的计算(1)增量成本和增量效果的比较增加一个病人的边际成本,从方案1到方案2为1300元/人,从方案2到方案3为1900元/人;由查出1例病人的成本来决定方案的选择净现值法计算:(1)①净现值法是按照一定的年利率,计算规划期内方案各年效益的现值总和与成本现值总和之差,记为NPV。
②净现值法的计算公式:其中:B表示所有效益现值和;Bt 表示在第t年发生的效益;C表示所有成本现值和;Ct表示在第t年发生的成本;i表示年利率;n表示规划或活动实施周期③净现值法的评价原则:a 论证某一方案的可行性:NPV > 0,可以接受该方案;NPV < 0,不可以接受该方案。
b比较多个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的实施方案: NPV最大例1:某医院拟购买一台核磁共振,表为预计今后4年内各年的成本投入和效益产出。
试用净现值法评价该医院是否应该购买一台核磁共振。
(按照年利率为10%计算)第0年(现在)的成本现值为当年发生的实际数额2000万元第1年成本现值=F*(1+i)-1=500*(1+0.1)-1=454.5万元第2年成本现值= F*(1+i)-2=500*(1+0.1)-2=413.2万元第3年成本现值= F*(1+i)-3=500*(1+0.1)-3=375.7万元第4年成本现值= F*(1+i)-4=500*(1+0.1)-4=341.5万元各年发生的成本现值和=2000+454.5+413.2+375.7+341.5=3584.9万元第0年(现在)的效益现值为当年发生的实际数额0元第1年效益现值= F*(1+i)-1=1500*(1+0.1)-1=1363.6万元第2年效益现值= F*(1+i)-2=1500*(1+0.1)-2=1239.7万元第3年效益现值= F*(1+i)-3=1500*(1+0.1)-3=1127.0万元第4年效益现值= F*(1+i)-4=1500*(1+0.1)-4=1024.5万元各年发生的效益现值和=0+1363.6+1239.7+1127.0+1024.5=4754.8万元净现值NPV=效益现值和-成本效益和=4754.8-3584.9=1169.9万元例(2)在没有资金预算约束时,比较方案的净现值,选净现值最高的方案。
增量的效益成本比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用于某项规划的可以用于别的净效益为正的规划,常采用增量的效益成本比率法来进行分析。
22.质量调整生命年与伤残调整生命年的区别(1)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是计算不同生命质量的存活年数相当于多少生命质量为完全健康的存活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