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学:重点

卫生经济学:重点
卫生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卫生经济学

定义: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目的是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为什么经济学会出现?稀缺、社会拥有资源有限资源稀缺欲望无限

稀缺性与经济学:1.稀缺性产生了选择 2.人的无限需要有轻重缓急之分 3.稀缺与短缺

第一节卫生领域中面临的经济问题

选择包括了三个问题:1.生产什么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

卫生服务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也存在着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以及如何分配卫生服务的问题。(卫生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卫生服务的性质: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两类:实证经济分析(是如何解决)、规范经济分析(“应该是什么”的

问题或实际经济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卫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研究内容:1.卫生费用的不断上涨 2.卫生保健制度 3.市场理论 4.健康效益的衡量

5.基本理论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

第一节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

需求:经济学将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称为需求。

需求形成两个必要条件:消费者的购买愿望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卫生服务的需求:当消费者存在健康问题时,就有可能产生利用卫生服务的愿望,如果消费者同时具有支付能力,就构成对卫生服务的需求。

卫生服务的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其实现类型及数量取决于消费者相对于价格、保障状况的收入水平(预算约束)、卫生服务的效果和个人或家庭的消费目标和偏好。

卫生服务的市场需求:在某一特定市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得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它是个人需求的总和。

卫生服务需要:指从消费者的健康出发,在不考虑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或变得更健康所应获得卫生服务量。

需要: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政策意义:降低不合理利用、提高满足程度

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第二节卫生服务需求分析

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1.一般的经济学因素

消费偏好: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都会有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存在着偏爱心理,称为消费偏好。

消费者对卫生服务存在着质量偏好

2.健康状况:人口、性别、婚姻状况、文化水平、消费者住房布局、结构、规模等条件

3.供给状况

4.医疗保健制度

道德损害:起付线过低,可导致人们过多地利用医疗服务,即所谓的“道德损害”。

5.时间

机会成本:是决策者在资源既定条件下,为获得某种收入所弃其他机会的最高收入。

6.供给者的双重身份医生诱导需求理论是1976年加拿大卫生经济学家蒙伊文思提出。

需求定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这就...。

例外:1.为了炫耀的 2.受对于价格预期的影响 3.质量与价格关系的认识

需求的变动含义:一是需求量的变动二是需求水平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卫生服务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点移动)

需求水平的变动:在卫生服务本身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其它因素的变动(如收入的改变)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水平的变动,在图形上,这种变动表现为整

个需求曲线的移动。(曲线发生位置移动)

需求的变动一定影响需求量的变动,但需求量的变动不一定影响需求的变动。

第三节卫生服务需求弹性

弹性:是指反应性。弹性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两种。

点弹性:Ed=Q2-Q1/ Q1 /P2-P1/P1 通常取绝对值

弧弹性:Ed=Q2-Q1/ (Q2+Q1)/2/P2-P1/ (P2+P1)/2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弹性的五个种类:1.完全弹性:价格的微小变动引起需求量的无限变化弹性系数无穷

2.富有弹性:需求量变动率大于价格变动率弹性系数>1

3.单位弹性:需求量变动率等于价格变动率弹性系数1

4.缺乏弹性:需求量变动率小于价格变动率弹性系数<1

5.完全无弹性: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变动无影响弹性系数0

弹性在生活中的两个应用:富有弹性(大于):奢侈品例:薄利多销(药品)

缺乏弹性(小于):大米、必需品例:谷贱伤民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1.商品或服务的可替代程度 2.对商品或服务的需要强度

3.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在收入中占的比重

4.商品的使用时间

第四节卫生服务消费者行为理论

效用理论:衡量人们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心理满足程度。

效用(U Utility)使幸福感上升的有效方法是:欲望不变而提高效用

满足程度高,效用大满足程度低,效用小

基数效用分析法:

总效用(TU):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商品或服务的总满足程度之和称为总效用。

边际效用:指卫生服务消费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减少)量。边际效用(MU):Marginal Utility

效应的特点:1.效用的主观性 2.效用不含伦理学判断 3.效用计量可大、可小也可负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原因:生理、心理原因物品用途的多样性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物品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增加的满足感程度,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点:1.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者欲望的强弱成同向变化

2.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量成反向变化

3.边际效用的大小与特定时间有关

4.边际效用为正值MU=0,TU大MU>0,TU增多MU<0,TU下降

序数效用分析法(无差异分析)

无差异曲线: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相同的点的组合。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1.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3.不同的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水平的效用,代表消费者不同的满足程度

4.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几种特殊情况:1.一般是凹向原点 2.若为替代品: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

3.若为互补品:为直角折线

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差别:无差异曲线:他愿意买什么预算线:消费者能够买什么消费者均衡点:只有E0点是最理想的,可以再预算约束下达到效用最大化。我们称这点为...。

第三章卫生服务供给

供给:提供者愿意,能够提供,供给的目的:产量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

供给: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是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应具备两个条件:有供给愿望和有供给能力,缺一不可。

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

1.即时性

2.不确定性:a.服务对象存在着个体差异b.疾病的表现各有不同

3.专业性和技术性

4.垄断性

5.无误性与高质量性

6.供给者的主导性

7.效益外在性:a.正外部性(传染病预防) b.负外部性(抗生素滥用)

8.非抗争性和非排他性服务供给的短缺性

产品分为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在消费和使用上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抗争性(某人用了其他人不能用),二是具有排他性(付钱能用,不付钱不能用)。

准公共物品:只具备其中一个即可纯公共物品:必须具备非排他性、非抗争性

第二节卫生服务供给分析

一.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 卫生服务价格

3.卫生服务成本:成本增高供给下降,反之相反

4.卫生服务需求水平

5.卫生资源

6.卫生服务技术水平

7.医疗保障制度

二.供给曲线

Qs=F(x) x表示影响卫生服务供给量的因素Q表示卫生服务的供给量

横轴Qs表示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数量纵轴P表示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供给与价格成正比,需求与价格成反比

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变动所引起该商品或服务供给数量的变动,表现为供给量在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移动。

供给的变动:指在某商品或服务价格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其他因素(如生产成本、相关商品或服务的价格、预期价格等)变化所引起的该商品或服务供给数量的变动,表

现为整个供给曲线位置的变化。

供给定理: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下降

市场中决定价格的是:供给需求只是影响因素

影响供给的因素:1.厂商的目标 2.生产成本的变化 3.产品的价格 4.税收和补体

5.其他相关物品的价格

6.价格预期

7.市场上供给者数目

例外:1.无法多生产的商品或孤品 2.劳动

第三节卫生服务的供给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指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可用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来衡量。公式=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1.时间 2.产品调整的难易程度 3.需求弹性

第四节卫生服务供给者行为理论

一.生产理论

生产要素:一般被划为劳动(L)、资源(N)、资本(K)、供给者才能(E)

生产函数:Q=f(L,K,N,E)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αKβ

(Q代表产量,L、K代表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A、α、β为三个参数)

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是假设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考察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得变动对产出量的影响,可用于反映短期内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

曲线特点:1.交点:AP=MP MP>AP,AP,增加MP

MP<0,TP下降MP>0,TP增加

2.当MP=0时,总产量TP达到最大

3.当TP下降时,AP继续下降,而MP为负值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超过一定限度以后,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是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生产的三个阶段:总生产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

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长期:生产者可以改变所有生产函数短期:生产要素是否全改变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等产量线:公式:Q=f(L,k)=Q0 其中Q0为常数,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特点:1.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会相交

3.凸向原点

等成本线:斜率为-w/r 分成三个部分

二.成本理论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VC:随着产量而发生变动的成本

FC:不管产量如何变动,成本保持不变

总固定成本SFC 图像为:平行于横轴的一条水平线

总变动成本SVC 图像为:先递减增加,后递增增加的一条曲线

总成本TC=SFC+SVC 图像为:始终比SVC高出SFC...

平均固定成本AFC= FC/Q 图像为: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线,为横轴的渐近线

平均变动成本AVC=VC/Q 图像为:先下降后上升,U型

平均成本SAC=STC/Q=AFC+AVC 图像为:始终比AVC高于AFC的一条U型曲线

边际成本MC=△TC/△Q 图像为:先下降后上升,先后通过AVC、SAC最低点

STC=FC+VC 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图像为U型

短期边际成本:SMC 指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1.SMC与SA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SMC

SMC>SAC,SAC增加SMC=SAC,SAC最低

2.SMC与AVC相交于AVC的最低点N点:收支相抵点M点:停止营业点

M点之上,产品价格能弥补AVC,损伤的是全部或部分AFC

M点之下,无法弥补AVC,停止生产

M点:厂商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可变成本,为了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应该停止生产。

三.卫生服务供给者行为分析

1.营利性卫生服务供给者的行为:服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

2.非营利性卫生服务供给者的行为:社会效益、追求效用极大化等

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 有利可图,比扩大产量

MR

MR:边际收益MC:边际成本

长期和短期的划分取决于: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平均可变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MC曲线与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

拿自己收入一部分作提供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资金:隐性成本

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一直趋于下降固定成本:不变

第四章医疗服务价格

第一节价格的形成及其作用

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市场均衡:指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状态下的均衡,即当提供者愿意提供的数量恰好等于需求者愿意购买的数量时,供给量与需求量的交汇点就是市场均衡点。

均衡价格的形成:SQ2>DQ1供>求SQ1

价格的功能及作用:1.传导信息 2.资源配置 3.促进技术进步

第二节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

价格机制:又称市场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的规律。

条件:1.供求双方能够做出独立消费决策 2.具有供求双方发生交易的场所

3.市场竞争不受限制与干扰

4.完全信息

市场机制下的价格包括:

1.生产或提供成本与价格

2.需求水平

3.需求价格弹性与价格

4.市场性质与价格

5.医疗保险与价格

6.信息与价格

7.诱导需求与价格

第五章政府在卫生领域中的作用

第一节市场与市场机制

定义: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的是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物品或服务价格与数量的过程。

市场构成的五大基本要素:1.可供交换的商品 2.商品交换的场所 3.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

4.以价格为核心的各种市场信号

5.作为市场活动主体的消费者和提供者

生产什么、如何生存、为谁生产

通过图来了解:消费者和生产者通过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相互作用,而价格和利润是要素市场中调节货币和资源流动,产品市场中调节货币和产品流动的信号。

市场机制:各市场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了经济运行的内在机理,即...。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1.价格信号的灵敏度 2.完备的市场主体

3.经济主体具有充分的经营决策权

4.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5.供求双方处于基本平衡和平等地位

市场机制的功能: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使之趋于合理化。

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了:供求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

市场机制的作用:1.在部门内生产同种商品的各生产者的竞争

2.在部门之间生产不同种商品的各生产者的竞争

市场经济:当社会经济运行与资源配置是由市场机制起基础性调节作用时,则称为市场经济。市场与市场经济的联系:市场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存在商品生产

和商品交换,就必然存在市场。

市场经济一方面与市场有联系,以市场的存在为基础,另一方面,市场又只是商品的经济本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社会化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市场机制对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状况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市场经济。

卫生服务

一.卫生服务市场的构成

卫生服务定义:卫生服务产品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由卫生服务的生产者提供卫生服务消费的一种商品的交换关系的总和。

四个内涵:接受市场信息反馈部分卫生服务的消耗由市场补偿满足多层次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相关市场:1.要素市场:人力、药品、材料、设备

2.服务市场:医疗保险、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供给

3.筹资市场:医疗保险、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居民卫生支出

二.卫生服务产品分析

卫生服务分4类:1.预防服务 2.保健服务 3.康复服务 4.医疗服务

卫生服务产品分为: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必需消费品和特需消费品

2.正外部性(带来好处)、负外部性(带来危害)

3.必需消费品:卫生服务中的必需消费品是指那些社会认为是人人都应该得到的卫生服

务。

特点:价格弹性小、成本-效益好、如急诊就诊、接生、阑尾炎

4.特需消费品:指那些被大多数人认为可有可无的卫生服务(有钱消费、没钱不消费)

特点:服务的价格弹性大、成本-效益差、如美容手术

三.卫生服务各市场的特殊性

1.卫生服务产品特征,就诊距离及可及性

2.卫生服务市场的主体特征

3.医疗需求与供给的不确定性

4.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

第二节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

一.市场失灵

定义:市场机制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失灵的原因:

1.市场机制对某些领域的调节作用很微弱:表现为:a.信息不对称 b.效益外在性 c.公共

产品 2.垄断 3.市场机制的调节与社会经济利益不一致 4.市场调节的滞后性5.市场调节的消极性 6.市场机制的作用导致收入上的差别

二.政府失灵

定义:政府采取立法、行政管理以及各种经济政策手段,矫正和弥补市场机制的功能缺陷时,往往会出现各种事与愿违的结果,最终导致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低下和社会福利损伤。政府失灵的原因:1.政府决策失误 2.政府的过度膨胀 3.官僚....的低效率 4.分配的不公平

第六章卫生筹资和卫生总费用

卫生资金:指一定时期内卫生领域占用的社会劳动。表现为货币形态

卫生费用:指一定时期内消耗的社会劳动。表现为流量

卫生筹资渠道和使用:1.政府卫生筹资 2.社会卫生筹资 3.个人卫生筹资

卫生总费用: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用于卫生事业的货币总和,卫生总费用的核算期通常为一年。

卫生总费用的影响因素:1.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 2.物价上涨因素 3.疾病谱发生改变

4.医疗科学技术进步和新药的应用

5.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增长

6.管理体制方面某些弊端

卫生总费用筹集和使用的评价:

1.卫生筹资总额

2.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

3.人均卫生费用

4.卫生总费用年增长速度

5.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服务总费用的百分比

6.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

7.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

8.国家预算支出的卫生事业占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

9.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占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

10.卫生总费用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弹性系数

《行为金融学》复习重点,饶育蕾,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概论 ◆标准金融和行为金融区别:①信息处理(标准投资者能正确处理信息,行为投资者处理信息有偏差);②形式是否影响决策(标准处理问题形式不会影响决策,行为会影响);③市场是否有效(标准有效市场假说,行为指出有效市场假说缺陷)。 ◆标准金融诞生标志:马科维茨有效组合。 ◆最早将人的行为与经济学结合的理论: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 ◆从行为金融角度分析出售比买入难: ◆有限理性决策标准:满意标准,而非决策标准。 ◆同质信念下的交易动机:风险偏好 第二章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 ◆有效市场的类型:①弱式有效性(最底层次的市场有效性。在弱式有效市场中,资产价格充分及时反映了与资产价格变动有关的历史信息。对任何投资者而言,无论他们借助何种分析工具,都无法就历史信息赚取超常收益);②半强式有效性(资本市场中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对资产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对处于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任何已公开信息都不具获利价值);③强势有效性(市场有效性最高层次。表明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都已充分及时包含在资产价格中)。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缺陷:①理性交易者假设缺陷;②完全信息假设缺陷;③检验缺陷;④套利的有限性。 ◆噪声交易者:指非理性地根据似乎是真实信息而实际是噪声信息开展交易的智能体。 ◆公开信息:指向市场主体、市场运营机构和公众公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资本市场中与资本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包括历史信息以及投资者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公司财务报告、竞争性公司报告、宏观经济状况通告等。 ◆私人信息: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占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其中经验是市场参与者的最宝贵的个别知识。 ◆内幕信息:指为内部运作人员所知悉而尚未对外公开,且具备商业价值的信息。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吗: 第三章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异象:大量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股市不是有效的,这些无法用有效市场理论和现有定价模型来解释的收益异常的现象,即为“异象”。 ◆动量效应: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表现不好的股票也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 ◆反转效应: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有强烈趋势在其后一段时间内经历相当大的好转,而表现好的股票则倾向于其后的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 ◆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原因:产生的根源在于市场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当投资者对信息未充分反应时,信息逐步在股价中得到体现,股价因此在短时间内沿初始方向变动,表现出动量效应;而投资者受到一系列利好信息或利空信息刺激,对收益表现出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的判断,导致定价过高或过低,而随后投资者普遍意识到时,股价则会反方向变动,即为反转效应。 ◆过度反应:投资者对最近的价格变化赋予过多的权重,对近期趋势的外推导致与长期的平均值不一致。 ◆反应不足:指证券价格对影响公司价值的基本面消息没有做出充分及时的反应。 ◆规模效应:股票收益率与公司大小有关。

卫生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卫生经济学(2014.11.20) 一、选择题 1、卫生资源计划配置方式: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 2、区域卫生规划应优先发展和保证的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3、目前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问题主要有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卫生技术人才缺乏,医疗服务水平低;农民缺乏医疗保障制度;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运行机制缺乏活力。 4、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益评价指标: 1)卫生费用评价指标(5个):卫生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人均卫生费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费用比例;门诊与住院之间资源配置比例;医疗、预防、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之间的资源配置比例。 2)其它评价指标(3个):卫生资源配置总量指标;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指标;卫生资源利用的效率指标。 5、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单元有(成本构成要素):人力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理费、材料成本、公务业务费、药品、其他费用。 6、以竞争为定价中心的定价方法:随行就市定价法、竞争价格定价法、投标竞争法、直觉定价法、组合定价策略。 7、医疗卫生服务中属于医院直接成本的:临床和医疗技术科室的成本,如医疗器械。 8、医院总成本包括: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经营成本。 9、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福利性和公益性。 10、卫生服务的主体有各类医疗、卫生、保健和康复机构。 11、卫生总费用的来源:政府卫生投入、医疗保健制度投入、居民个人支付的医疗卫生保健费用、国际贷款及援助。 12、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有: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健康权益;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效率与公平兼顾;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以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预防为主;坚持按投入产出原则配置资源。 13、(卫生服务市场)政府干预失灵的原因:政府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具有不一致性;政府限制垄断的困难;公共决策的失误;政府机构的低效率。 14、卫生服务供给者对卫生服务需求的主要影响:服务价格。 15、公共产品特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6、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实际操作原则需要考虑的因素:供需平衡。 17、影响卫生服务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卫生服务的价值;医疗需求因素;医院的供给;政府所提供的政策环境;医疗保障制度。 18、医疗卫生服务价格的制定原则:分级定价原则、差别定价原则、比价合理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体现技术劳务价值原则。 19、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首先,许多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行为的目标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其次,医生的职业资格对职业许可设置了一个障碍,减少了医生的竞争;最后,对许多医疗服务,消费者缺乏价格和技术方面的信息。 20、如何推进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建立规划的组织保障,推进区域卫生规划顺利实施;强化行业管理;规划卫生资源总量,调整资源布局和结构;完善规划实施的有关配套政策。

区域经济学复习资料

区域经济学 知识点 一.中心地:城市化地区或大都市区内占有支配地位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可以是商店,超市,城市。 二.新产业区:是弹性专精的区域,强调专业化企业之间广而精细的合作,手工技术与现代微处理技术的混合使用,公共和私立部门提供广泛的商业服务。强有力的非正式或制度化地调节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 三.城镇规模体系理论: 定义:指以一定地域范围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种规模不同特点各异而又互相关联的城镇组成的空间系统,城镇规模分布是一个区域城市人口规模的层次分布。 特点: (1)关联性。城镇体系的关联性是指体系内部各城镇之间有着合理的分工和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关联性是城镇体系最重要的特征。 (2)整体性。城镇体系的建立,使得各个城镇之间有发达的交通通讯网路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整体。 (3)层次性。城镇体系的层次区域之间的科技合作是科学技术在不同的地区转移和再配置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科技研发合作、技术贸易和技术转让与技术援助三大类。 四.城乡一体化: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五.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区域就是一定的地理空间。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状况、交通状况、教育水平、技术水平、工农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政治制度等等,对于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的影响极大。如何使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达到整体最优效果呢?区域经济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它的形成和发展最早源于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至今已有近180年的历史。然而,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它大体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区位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各国政府为解决区域问题而加强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干预,大规模开展各

卫生经济学 重点整理

卫生经济学引论 一、经济学与卫生经济学 经济学的两个最基本假设:理性人与资源的稀缺性 欲望是无限的(needs are unlimited) 是指人们的需要,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欲望指在无成本(如果价格为零)的条件下我们希望拥有的产品和服务。 资源是有限的(resources are scarce) 资源稀缺性: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稀缺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稀缺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二、经济学的产生背景 选择的必要性:由于存在资源的稀缺性,因此产生了如何配置和使用资源以取得更高经济效率的问题-机会成本 选择: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主体如何通过选择来确定社会稀缺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科学 卫生资源的稀缺性、消费欲望的无限性 经济学适用于卫生领域吗? 观点一:医疗卫生具有高度技术性、专业性,最好由医疗专家决定 观点二:卫生资源也具有稀缺性,同样适用经济学理论 三、卫生经济学是什么? 卫生经济学(HealthEconomics)是经济学领域一个分支科学,研究卫生服务系统中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及其规律,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卫生经济研究必须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政府是否应该把有限的资源越来越多的投入到卫生服务领域? 投入到卫生领域的资源,应该如何分配,该向哪些群体倾斜? 在确定了配置原则后,找到一个在人群中有效分配资源的方法或方法体系。 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就是卫生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四、为什么研究卫生经济学 背景1:卫生经济的规模背景2:“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背景3:卫生资源的配置的公平与效率背景4:治疗方案的选择:药品 五、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1、卫生经济学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在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存在着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以及如何分配卫生服务问题其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这是卫生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2、卫生经济学分析方法 描述分析:说明“是什么”解释分析:说明“为什么” 评价分析:说明“孰优孰劣”

《行为金融学》复习重点,饶育蕾,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概论 ?标准金融和行为金融区别:①信息处理(标准投资者能正确处理信息,行为投资者处理信 息有偏差);②形式是否影响决策(标准处理问题形式不会影响决策,行为会影响);③市场 是否有效(标准有效市场假说,行为指出有效市场假说缺陷)。 ?标准金融诞生标志:马科维茨有效组合。 ?最早将人的行为与经济学结合的理论: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 ?从行为金融角度分析出售比买入难: ?有限理性决策标准:满意标准,而非决策标准。 ?同质信念下的交易动机:风险偏好 第—章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 ?有效市场的类型:①弱式有效性(最底层次的市场有效性。在弱式有效市场中,资产价 格充分及时反映了与资产价格变动有关的历史信息。对任何投资者而言,无论他们借助何种 分析工具,都无法就历史信息赚取超常收益);②半强式有效性(资本市场中所有与资产定 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对资产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对处于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任何已公开信息都不具获利价值);③强势有效性(市场有效性最高层次。表明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都已充分及时包含在资产价格中)。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缺陷:①理性交易者假设缺陷;②完全信息假设缺陷;③检验缺陷;④ 套利的有限性。 ?噪声交易者:指非理性地根据似乎是真实信息而实际是噪声信息开展交易的智能体。 ?公开信息:指向市场主体、市场运营机构和公众公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资本市场中与资本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包括历史信息以及投资者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公司财务报告、竞争性 公司报告、宏观经济状况通告等。 ?私人信息: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占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其中经验是市场参与者 的最宝贵的个别知识。 ?内幕信息:指为内部运作人员所知悉而尚未对外公开,且具备商业价值的信息。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吗: 第三章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异象:大量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股市不是有效的,这些无法用有效市场理论和现有定 价模型来解释的收益异常的现象,即为“异象”。 ?动量效应: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表现不好的股票也会持续 其不好的表现。 ?反转效应: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有强烈趋势在其后一段时间内经历相当大的好转,而表现好的股票则倾向于其后的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 ?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原因:产生的根源在于市场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当投资者对信息未充 分反应时,信息逐步在股价中得到体现,股价因此在短时间内沿初始方向变动,表现出动量 效应;而投资者受到一系列利好信息或利空信息刺激,对收益表现出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的 判断,导致定价过高或过低,而随后投资者普遍意识到时,股价则会反方向变动,即为反转 效应。 ?过度反应:投资者对最近的价格变化赋予过多的权重,对近期趋势的外推导致与长期的平 均值不一致。 ?反应不足:指证券价格对影响公司价值的基本面消息没有做出充分及时的反应。 ?规模效应:股票收益率与公司大小有关。 第四章预期效应理论与心理实验 ?确定性效应:在现实中,与某种概率性的收益相比, 人们赋予确定性的收益性的收益更多权重。 ?阿莱悖论:由确定性效应产生的,一种与标准理论偏离的悖论。 ?反射效应:反射效应表明,受益范围内的风险厌恶伴随着损失范围内的风险寻求。 ?偏好反转:决策者在两个相同评价条件但不同的引导模式下,对方案的选择偏好出现差异,甚至逆转的现象。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一、简答题 (一)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内容 1.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状况。 2.区域经济的整张与发展(主要研究介绍区域经济学发展所依托的资源环境的主要内 容和评价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路和方法, 介绍区域经济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实现路径)。 3.区际关系(主要研究区域贸易利益的形成及实现路径,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 论和主要内容)。 4.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主要研究城乡结构与区域城市体系的建设问题,研究宏 观空间结构)。 5.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宏观政策与管理的角度介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 以及如何规范地方政府的职能,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来指导,监督区域经济战略目标的 实现以及如何改善投资环境,塑造地区形象并提升所在地区的区域竞争)。 6.区域经济学的展望(探讨21世纪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态势)。 (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1.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 2.中间产品的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 3.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 4.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 (三)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均衡增长理论 1.低水平均衡的描述理论 2.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增长理论 3.非均衡增长理论 非均衡增长的概念 1.首先发展某一类或几类有带动作用的部门,通过这几类部门的发展,带动其他部门 的发展

2.连锁效应:(前向关联效,后向关联效应,旁侧关联效应) 新增长理论 1.外部性与经济增长理论 2.收益递增与经济增长理论 3.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 (四)区位选择基本要素 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与劳动力,资金,市场、运输) 3.科技因素(投资软环境,智力资源) 技术进步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技术进步改善了产业本身的分布状况;技术进步改变了产业内部结构。(科技对产业区位选择影响是通过技术进步体现的) (五)产业布局的指向类型 ①能源指向, ②原料地指向, ③劳动力指向, ④交通运输枢纽指向, ⑤无固定指向, ⑥高科技指向 (六)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1.在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 2.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地区经济发展。 3.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二者之间的联系越广泛,越深刻,越能通过乘数效应 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 4.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富有生命力的产业。 (1)根据本区域所处经济发展阶段选择主导产业。 (2)根据产业发展阶段来选择主导产业。 (3)根据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来衡量。 (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与类型 a)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b)进口替代战略(下游产业进口替代,上游产业进口替代)。 c)出口替代战略。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卫版完整版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 卫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卫版) 1.卫生经济学的定义 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2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一)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一般为:实证经济学研究, 规范经济学研究 (二)卫生经济学的X和Y理 3.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定义和区别 卫生服务需求: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实现购买的卫生服务总量就是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数量。 区别:卫生服务需要重要取决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而卫生服务需求形成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需求的前提。 4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 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生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5.卫生服务供给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定义: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作为供给应具备两个条件:(1)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2)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

投资心理与行为金融学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题型:(相关概念的)简述题、(理论思想的)论述题、(经典文献)综合题 本科教务办 请大家注意考试时间地点并相互转告。 简述题(解释如下概念): 1.预期效用理论、理性经济人及其预期效用理论的四个公理; 2.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风险和赢者诅咒风险; 3.交易者的类型与股票波动性的关系(流动性冲击、信息冲击、噪声冲击); 4、平均值回归现象和逆向投资策略关系、“赌徒谬误”何在? 5、贝叶斯推断、直觉推断; 6、过度自信、过度乐观、控制力幻觉和信息幻觉与专家幻觉; 7、金融市场有哪些异象? 8、“神投手”、小数定律、正反馈策略; 9、联合假说问题和套利有限性检验; 10、你认为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如何刻画?厌恶损失、厌恶风险、厌恶模糊; 11、遗憾理论、原赋效应、维持现状偏好; 12、心理会计、享乐编辑(对好坏大小事件); 13、“IPO热市”、投资者的情绪指标、“机会窗口”; 14、封闭式基金折扣之谜; 论述题: 1.套利的成本、风险(基本面风险、市场风险、模型风险、杂音交易风险)2、展望理论、效用理论;二者在投资决策中的关系和区别! 3.“埃尔斯伯格悖论”和“埃莱斯悖论”。违犯了哪个公理?如何违犯的?

4.股票溢价之谜及其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5.股市回报的过度波动性及其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综合题: 1.个体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有哪些表现?通过什么途径实证检验“交易的过度性”; 2.“卖出股票的处理效应”和“买入股票的注意力效应”。 3、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在解释公司资本结构决策中的“均衡理论”、“优序融资理论”、“市场时机假说”、“市场迎合假说”?

浙大经济学考研必看的参考书

浙大经济学考研必看的参考书 喜欢就争取,得到就珍惜,错过就忘记。人生也许不尽完美,正因为不完美,我们才需要不断地努力创造努力奋斗。下面凯程浙大经济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考研所遇到的问题,凯程就是王牌的经济学考研机构! 一、浙大经济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浙大经济学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凯程经济学老师推荐以下参考书: 《政治经济学教材》蒋学模主编,第13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现实问题》(第二版)赵伟等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八版,上下册),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财政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张馨主编,科学出版社 《经济计量学精要(第4版)》,古扎拉蒂、波特著,张涛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货币金融学》(第2版),米什金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新编国际金融》(第3版),黄燕君、何嗣江编著,浙大出版社 《证券投资学--理论、实践与案例分析》,戴志敏编著,浙大出版社 以上参考书比较多,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二、浙大经济学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浙大经济学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浙大经济学,您直接问一句,浙大经济学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浙大经济学考研,更谈不上有浙大经济学考研的考研辅导资料,有考上浙大经济学的学生了。在业内,凯程的浙大经济学考研非常权威,基本上考浙大经济学考研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凯程有系统的《浙大经济学讲义》《浙大经济学题库》《浙大经济学凯程一本通》,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浙大经济学深入的理解,在浙大有深厚的人脉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并且,在凯程网站有成功学员的经验视频,其他机构一个都没有。 三、浙大经济学专业培养方向介绍 2015年浙大经济学考研学费总额2.4万元,学制三年。 浙大经济学培养方向如下: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卫生经济学 定义: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目的是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为什么经济学会出现?稀缺、社会拥有资源有限资源稀缺欲望无限 稀缺性与经济学:1.稀缺性产生了选择 2.人的无限需要有轻重缓急之分 3.稀缺与短缺 第一节卫生领域中面临的经济问题 选择包括了三个问题:1.生产什么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 卫生服务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也存在着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以及如何分配卫生服务的问题。(卫生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卫生服务的性质: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两类:实证经济分析(是如何解决)、规范经济分析(“应该是什么”的 问题或实际经济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卫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研究内容:1.卫生费用的不断上涨 2.卫生保健制度 3.市场理论 4.健康效益的衡量 5.基本理论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 第一节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 需求:经济学将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称为需求。 需求形成两个必要条件:消费者的购买愿望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卫生服务的需求:当消费者存在健康问题时,就有可能产生利用卫生服务的愿望,如果消费者同时具有支付能力,就构成对卫生服务的需求。 卫生服务的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其实现类型及数量取决于消费者相对于价格、保障状况的收入水平(预算约束)、卫生服务的效果和个人或家庭的消费目标和偏好。 卫生服务的市场需求:在某一特定市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得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它是个人需求的总和。 卫生服务需要:指从消费者的健康出发,在不考虑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或变得更健康所应获得卫生服务量。 需要: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政策意义:降低不合理利用、提高满足程度 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第二节卫生服务需求分析 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央财金融考研 公司财务你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央财金融考研|公司财务你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温馨提示:到了考研后期,凯程希望考生能够根据中财金融硕士推出的文章,将431科目的基本知识系统地梳理、反复梳理,以强化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就是我们知识框架的骨架!对于这些最基本知识,大家千万不要以是否考过作为是否重点学习的判断标准,不管是否考过,都要认真对待! 小题目计算知识点: 1.先付/后付年金现值/终值计算 2.永续年金现值、永续增长年金现值、增长年金的计算 3.一年内多次付息的债券价值计算 4.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转换 5.债券久期的计算 6.PVGO计算 7.股利增长率g的估算 8.投资回收期的计算 9.净现值、IRR、MIRR的计算,资本限量决策中利用PI做项目选择 10.初始现金流、营业现金流、终结现金流的计算 11.个别资本成本的计算(注意是否考虑发行费用) 12.IPO折价成本的计算 13.租金的确定

14.营业/财务/复合杠杆 15.期权的内在价值计算 16.期权的基本损益状态图像 17.从期权的角度分析股东权益和负债 18.认股权证的稀释效应 19.可转债的转股比率&转股价值 20.现金周转期的计算 21.商业信用成本的计算 大题目计算知识点: 1.内插法的应用 2.债券估值 3.普通股估值(现金流贴现模型、PVGO模型、增长率g的估算) 4.项目选择决策、设备更新决策、项目比较决策(增长现金流法、等价年金法)(注意所得税、折旧、机会成本、分摊管理/销售成本) 5.期望值决策 6.资本市场线+β系数+CAPM计算 7.WACC的计算 8.WACC法(自由现金流贴现法)、APV法 9.创业融资-初次融资&二次融资资产负债表编制 10.配股权价值计算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思考: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差异? ?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区域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熟悉其它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是一门应

卫生经济学重点

卫生经济学的定义: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服务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揭示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达到最优地筹集、开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国外卫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卫生总费用研究、健康保险制度研究、卫生服务内部市场研究、卫生服务投入与产出研究、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以便最优地筹集、开发、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达到提高卫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概念: 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 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6.卫生服务需求的多层性7.卫生服务的刚性需求 卫生服务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指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熟悉: 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定义和区别 卫生服务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的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数量。 区别:卫生服务需要重要取决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而卫生服务需求形成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需求的前提。 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种类:①E大于1为富有弹性,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奢侈品②E小于1为缺乏弹性,生活必需品③E=1为单一弹性,现实中极端情况④E=0为完全无弹性,现实中罕见情况,棺材、火葬、特效药⑤E无穷大为完全弾性,罕见的极端情况。 卫生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将引起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变动对于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收入弹性为负值的产品为低档产品或劣质产品,需求收入弹性在0-1之间的产品为正常品,大于1的为高档品。 卫生服务需求的交叉弹性:许多服务的需求量会受到相关服务价格变化的影响。需求交叉弹性反映一种物品的需求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值为正值说明两种服务具有替代功能,负值说明具有互补功能,为零说明互不相关。 了解: 卫生服务需求的应用:卫生经济学理论研究、政府和卫生机构决策

西南财大米什金版货币金融学简答及一些知识点(自己总结的-仅供参考)

西南财大米什金版货币金融学简答及一些知识点(自己总结的-仅供参考)

第一章: 1.什么是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金融市场是资金由盈余单位向短缺单位转移的市场。金融市场履行的基本经济功能是:从那些由于支出少于收入而积蓄了盈余资金的人那里把资金引导到那些由于支出超过收入而资金短缺的人那里。 第二章:金融体系概述 1.金融市场的种类划分 (1) 股权市场和债权市场。(按契约的性质) (2)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按在发行和交易中的地位) (3) 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按交易的地点和场所) (4)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按所交易金融工具的期限长短) 2.主要的货币市场工具和资本市场工具有哪些? 货币市场工具:(1)美国国库券(贴现发行)(2)可转让银行定期存单(3)商业票据(4)回购

协议(5)联邦基金 资本市场工具:(1)股票(2)抵押贷款(3)公司债券(4)美国政府债券(5)美国政府机构债券(6)州和地方政府债券 3.金融中介机构的概念和类型 概念:金融中介机构是通过发行负债工具筹集资金,并且通过运用这些资金购买证券或者发放贷款来形成资产的金融机构。 (1)存款机构(商业银行,储贷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用社) (2)契约型储蓄机构(保险公司,养老金,退休金) (3)投资中介机构(财务公司,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投资银行) 4.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 (1)在直接融资中,借款人通过将证券卖给贷款人,直接从贷款人那里取得资金;在间接融资中,金融机构居于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帮助实现资金在二者之间的转移。 (2)直接融资的优点:短缺单位可以节约一定

案例版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卫版) 1.卫生经济学的定义: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2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一)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一般为:实证经济学研究, 规范经济学研究 (二)卫生经济学的X和Y理 3.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定义和区别 卫生服务需求: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实现购买的卫生服务总量就是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数量。 区别:卫生服务需要重要取决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而卫生服务需求形成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需求的前提。 4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 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生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 5.卫生服务供给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定义: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作为供给应具备两个条件:(1)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2)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 特点:1、即时性 2、不确定性3、专业性和技术性4、垄断性5、准确性与高质量性 6、供给者的主导性7、外部经济效应8、非抗争性和非排他性服务供给的短缺性 影响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卫生服务价格(3)卫生服务成本(4)卫生服务需求水平(5)卫生资源6.卫生服务产品的总类和特点 (1)准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有一定外部效应 (2)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3)个人物品:1。必须消费品:价格弹性比较小,成本-效益好2。特需消费品:需求价格弹性大,成本-效益差7.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 (1)卫生服务产品的特性(服务形态,公共性,产出的特殊性)(2)卫生服务市场的主体特征(三方存在)(3)医疗

投资学知识点整理446

投资学知识点整理 主编:陈尊厚 副主编:李建英 第一章导论 1.投资定义:广义的投资是指以获利为目的的资本使用,既包括运用资金建造厂房、 购置设备和原材料等从事扩大再生产的经济行为,也包含了“金融学”领域有价证券的交易,即基于收益角度的股票、债券及衍生品的交易;狭义的投资仅限于有价证券投资,包括个人及公司团体以其拥有的资本从事证券买卖而获利的投资行为,其投资的主要对象有政府公债、公司股票、公司股票、公司债券、金融债券等。 2.投资的特点: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和风险性。 3投资的分类: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居民个人投资 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 国内投资和国际投资 4.投资的作用: ①投资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②投资促进吧国经民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③投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④投资影响着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 ⑤投资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 5.实物投资的概念:从定义的角度分析,实物投资是指企业将资金或技术设备等投放于本企业或合资合作等关联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取投资收益的行为:从投资对象的角度看,实物投资的直接结果是形成实体资产,包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需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形成新的、改造现有的固定资产、生产经营能力,为从事某种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必要条件,或者购买有增值潜力的实物,如黄金、艺术品等。

6.实物投资的特点: ①实物投资与生产经营紧密联系在一起 ②实物投资的变现速度较慢,资本流动性差,投资回收期长 ③实物投资依次经历货币资产、生产资产和商品资本三种不同的资本形态,三者存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和空间上的共存性 ④实物投资具有投资范围广和投资过程复杂的特点 ⑤实物投资的收益具有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⑥实物投资具有资本投入的持续性和均衡性的特点 7.金融投资的概念:金融投资是指投资主体以获得未来收益为目的,在承担一定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将资金投入在货币、证券和信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金融市场中的经济行为。 8.金融投资的特点: ①金融投资是在金融市场上,以金融资产为直接投资对象进行交易的一种间接投资方式 ②金融投资的运行要求具有偿还期限 ③金融投资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④金融投资具有风险性和收益性 9.投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促进效果通过三种运行机制实现: ①投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需求效应 ②投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供给效应 ③投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均衡效应 第二章投资规模、投资结构和投资布局 1、投资规模的概念:投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或部门为形成资产而投入的资金总量,即某一时刻内投资活动的总量,所以投资规模又称为投资总量。 2、年度投资规模和在建投资规模的区别: 按投资时间或项目开工与否投资规模分为年度投资规模和在建投资规模 年度投资规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年度内所有在建项目当年完成的投资额,流量在建投资规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年度内所有在建项目建成投产所需要的投资,存量 ①统计口径不同 ②反应的供求关系不同

卫生经济学:重点

卫生经济学:重点第一章卫生经济学定义: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目的是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为什么经济学会出现?稀缺、社会拥有资源有限资源稀缺欲望无限稀缺性与经济学:1. 稀缺性产生了选择2. 人的无限需要有轻重缓急之分3. 稀缺与短缺第一节卫生领域中面临的经济问题选择包括了三个问题:1. 生产什么2. 如何生产3. 为谁生产卫生服务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也存在着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以及如何分配卫生服务的问题。(卫生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卫生服务的性质:政府 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两类:实证经济分析(是如何解

决)、规范经济分析(“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实际经济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卫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研究内容:1. 卫生费用的不断上涨2. 卫生保健制度3. 市场理论4. 健康效益的衡量 5. 基本理论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 第一节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需求:经济学将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称为需求。 需求形成两个必要条件:消费者的购买愿望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卫生服务的需求:当消费者存在健康问题时,就有可能产生利用卫生服务的愿望,如果消费者同时具有支付能力,就构成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卫生服务的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其实现类型及数量取决于消费者相对于价格、保障状况的收入水平(预算约束)、卫生服务的效果和个人或家庭的消费目标和偏 好。

区域经济必考知识点

区域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 区域定义 区域是指在某一主权国家疆域内的,在经济功能上具有同一特征的相对独立的地域单元。 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古典区位理论: 核心观点:理想的厂商区位是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所需运输里程最短和运输货物重量最少的地点。主要研究厂商选择何种地点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成本问题。 新古典区位论 核心观点:理想的生产区位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厂商或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本,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地点。主要研究以市场规模为中心的利润最大化问题。 区位研究转向区域研究 二战后,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发达国家区际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越来越严重。随着这种区域问题和城市问题的出现,许多经济学家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区域经济政策、劳动力就业以及城市问题。这样,从单纯的区位研究逐渐转向区域经济研究,从微观逐渐转向宏观,进而区域经济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经济活动空间聚集机制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假说,无法解释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现象。为此,克鲁格曼等学者以迪克西特和和斯蒂格利茨的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解释经济活动空间聚集做出了贡献。随着这些基本理论的突破,区域经济学进一步趋向于成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改革开放前,萌芽时期 改革开放前,我国区域经济研究领域重点研究了生产力布局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要实现生产力的平衡布局,而实现生产力平衡布局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地区投资倾斜和兴建国有企业,把国内资本和工业从沿海转移到内陆地区,为广大内陆地区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奠定基础,改变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差距过大的局面。 改革开放后20至90年代初步形成 改革开放后,我国强调以效率为主,投资重点放在效益高、见效快的沿海地区。学术界也提出了倾斜式不平衡发展理论,认为欠发达地区不具有经济全面增长所需的资本和其他资源,无法实现平衡的经济增长,选择一些具有发展潜力较大的部门或地区进行投资,使得这些部门和或地区优先得到发展,然后带动其他部门或地区的发展。 十八大之前,蓬勃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首先,提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 其次,研究和布局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