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
试析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

试析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摘要: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当前社会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一问题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本文试图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分析教育公平的现状和对策,再进一步探析教育公平对于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结构功能主义;教育公平;和谐社会教育是振兴国家经济、实现社会各类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
本文将以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与视角,分析教育公平问题,以及教育公平对和谐社会的构建的意义。
一、关于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是现代西方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最重要的领袖人物是是帕森斯,他为建立结构功能主义的系统性理论贡献卓越,他建构起一整套以结构功能分析为特征的社会理论。
结构功能主义用系统、功能目标、隐性功能、显性功能、整合、结构、规范、价值、社会和谐、秩序等体系来分析组成社会的各个结构,如何发挥自己的功能来维护社会的和谐。
[2]它主张追求社会的稳定有序,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教育公平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和保证,接下来将讨论教育公平问题以及教育公平如何作用于和谐社会的建构。
二、教育公平的内涵与现状(一)教育公平的内涵公平是指公正和平等,指以一定的价值规范对人们的权利或财产在性质上和数量上平等状况的推断。
而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换而言之,它是指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地拥有接受某种教育的机会。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上的公平、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
[3](二)教育公平的现状在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世界性教育改革浪潮中,教育公平成为“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问题有关的人最关心的问题”。
[3]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国情,教育公平政策和措施的全面具体落实和展开存在着某些阻滞。
对我国教育公平制度功能失调问题的探析

对我国教育公平制度功能失调问题的探析摘要:教育公平制度是落实教育公平的关键,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保证。
目前,我国教育公平制度存在目标导向偏差、结构体系失调、实施机制缺陷等问题,它将直接使其制度功能失衡,直接制约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
要通过完善公平制度体系、丰富公平制度內涵和创新公平制度实施机制等,构建现代教育公平制度,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育公平制度;导向;结构;机制近期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乎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方针,提出制度保障公平的重要理念。
当前,我国教育公平建设已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全面深化制度建设时期,如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制度,落后地区、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教育补偿制度,等等。
但从目前教育公平制度建构和实施状况看,我国教育公平制度仍存在目标导向偏差、结构体系失调、实施机制有缺陷、制度功能失衡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影响教育公平制度的落实,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一、目标导向偏差我国教育公平制度目标导向偏差是指我国教育公平制度在建构和选择方面,长期存在“五重五轻”即“重效率公平、轻制度公平,重即时收益、轻社会成本,重数量设定、轻质量规则,重阶段性、轻终身性,重教育制度规则、轻制度伦理建构”的问题。
1重效率公平,轻制度公平效率与公平是由来已久的话题。
教育效率和教育公平并不矛盾,也没有主次之分,两者辨证统一,互为支持。
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并重,具有同等价值,我们不能因为追求教育效率的政策目标,而回避、压抑甚至放弃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反之亦然。
目前我国教育公平制度在价值观和目标取向上仍然以效率优先为核心,是效率型公平,这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有效率的公平和有公平的效率统一的制度。
“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是两个相互联系的、同等重要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
国家教育公平政策目标至少应该是建构公平型制度或者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制度,而不是效率型公平制度。
结构功能主义视野下的教育公平问题

结构功能主义视野下的教育公平问题作者:廖小芬来源:《硅谷》2009年第10期[摘要]教育公平问题是当前一个从中央政府到我们每个人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试图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理解教育公平这一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结构功能主义教育公平和谐社会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520108-0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包括教育公平在内的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内在的、基本的内容和核心价值理念。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显著特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没有教育公平,很难达到社会公平,没有社会公平,自然也谈不上社会和谐。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现状(一)教育公平的内涵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两个基本方面。
就层次而言,教育公平可区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这样三种不同类型的公平,各自表现为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受教育者成就机会的均等。
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平等是实现受教育者成就机会均等的条件,而受教育者成就机会均等则是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平等的最终目标。
就性质而论,教育公平可分为均等性的公平和非均等性的公平。
均等性的公平,即平等地对待相同者,是一种水平性的、横向的、平均性的公平;非均等性的公平,即不均等地对待不同者,是一种垂直性的、纵向的、不均等的公平。
教育权利平等属于均等性的公平;教育机会均等是均等性公平和非均等性公平的有机结合;受教育者成就机会的均等主要是非均等性的公平,即以承认个体差异、发展的不平衡性为前提,为每个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使其天赋、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二)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1.城市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2.东部与西部地区区域教育之间的不公平;3.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校际的不公平;4.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教育的不公平。
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案分析

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案分析教育公平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
教育公平主要指的是人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和家庭条件,都应该拥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受教育的机会。
然而,事实上,教育公平问题却在现实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矛盾,例如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不平等待遇、城市和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差异、教师的素质差异等。
本文将针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教育公平问题的原因要想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其产生的原因。
教育的公平性是由社会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共同所决定的。
一方面,教育的公平性与社会制度紧密相关。
在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中,教育资源的分配不仅与各家庭财产水平相关,还与教育机构的优劣程度以及教育的评价标准紧密相关。
另一方面,教育的公平性也与个人的能力和经济条件有关,这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教育机会和受教育的成果。
二、教育公平问题的表现和深层次原因1. 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差异城市与农村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等,是中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突出表现。
城市学校各方面的资源都较为充足,但很多农村学校缺乏基础设施、教师人数和教育经费等资源。
农村教育条件不如城市,导致很多学生具有相对低的能力和素质,使得他们难以与城市学生同步而肩,甚至断送了他们的上升之路。
这种学校教育资源差异化的现象,与我国国土大势和城市、农村之间的发展差异紧密相关。
2. 教师素质和培训不足教师是学生受到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如果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达不到一定标准,那么就难以为学生提供高效且优质的教育。
我国教育中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教师素质低下的问题。
其中,一些教师可能缺乏对现代教学方法的全面掌握,课程设置和开设不合理,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波动,拖累了教育公平努力的实现。
有时,政府资源分配不到位会导致教师培训不足,学校的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实施。
三、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1. 提供公共教育资源为了保证教育的公平性,首要任务是给予所有人相等的教育机会。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课堂教学公平

传统教学 中“ 激发学习动机 一 复习旧课 一 讲授新课 一 巩固运用 一 检 查 旧知 一 接受 ” 的教学模式一直在课堂教学 中起着主导作用 。 这种教学 模式强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 中心作用, 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 在 存 着挫伤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等严重 弊端 ,已不能完全适应 当今社会对 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对 传统课 堂教学的思考批判中 , 构主义课 堂教学 建 理论应运而生。 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模式可概括为 :以学生为 中心, “ 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 由教师起组织者 、 指导者 、 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情境 、 协作 、 会 话 等学 习环境要 素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 、 积极性和首创 精神, 达 最终 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 意义建 构的 目的” ,与传统 以教 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相 比, 建构主义显然更 能调动学生的学 习热情 , 建 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 中心 ,强 调获取知识是一种动态 的可 变 的, 学习者基于个人原有的经验与认知学 习的过程 , 学生是主动学 习的 知识建构者。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给课堂注入了新 的活力 的同时, 也深 刻改变着课堂运行模 式 ,教育课堂教学公平 在建构主义背景下呈现 出 不 同的特点 , 由此 也带来 了新的公平问题。 二、 建构主义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存在的公 平问题 1 凸显学生主体 , 、 强调情景教学 , 引发公平偏差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 是认 知的主体, 意义的主动建 构者。 建构 主 是 义教学课 堂设 计通常 不是 由分析教 学 目标开始 , 而是结合各个 学生 的 先 前认知 , 创造学生 学习的适合情境开始, 。整个教学过程 的准备 以建 立一个 适合的高效情 景为中 。“ t 尽管设计教学 是重要的 , k , 但建构 主义 的教学较少是关于按顺序安排 的一 系列 事件 ,而更多的是符合情境 的 需 要” , 情境教学在课堂的教学 中地位 的重要性 , 情境创设一般可 以分 两种情况 : 一种是学科 内容具有严 谨结构 的情 况, “ 要求创设有 丰富资 源的学习环境 , 包括许 多不同情境 的应用 实例 和有关的信息资料, 以便 学 习者 根据 自己的兴趣 去主动发现 、 主动探索 ; 一种是学科 内容不具 另 有严谨 结构的情况, 要求创设接近真实情 境的学习环境, 该环境 主要是 仿 真实际情境, 而激发 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 习的积极性 、 从 主动性 。” [ 6 1 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或通过多媒体营造 的逼 真环境中学习, 生动 、 直观 的环境 唤醒长期 记忆 中有关的知识 、 经验 或表 象, 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 自己原有认 知结构中的有关 知识与经验而建 构。 “ 情景建设与传统教 学方法相 比, 主义教学方法所 要求 的条件 建构 比较苛刻,7建构 主义课 堂教学在情景教学 的具体实施 中存在很多客 -1 [ 观约束 , 由此不同条件的情景创 建必将 引发新 的公平偏 差问题 。 在 凸显学 生为主体 的过 程 中, 要求学生更积 极的投入到课堂之 中, 参 加情境 的创 设 , 在情境 教学 中主动 发现 、 主动 探索 , 这就要 求学生具 备一定 的建构 能力 , 学生能力的差异 , 必然影 响学 生在此情境教学 中的 付 出与收获 . 教学一 方面积极增加 了教 师与学生 的互动 , 情境 使学生获 得更 多活泼生 动教学体 验 ,一方面又增大没有获 得交流机会的 同学 的 不公平性 , 师有更 多的权 利根据 自身 的偏好安排情境 的创设 , 教 一部分 更符合教师偏好 的学生 获得 更多更好 的互动机会 ,这无 疑加剧课堂教 学 中的不公平 。 2协 商分享 教学 , 、 师生互 动交 流 , 埋藏公 平隐患 “ 建构 主义课 堂教学理论强调 学生 与师生之 间的协作交 流活动 。 协 商 是建构 主义课 堂的一个 重要特征 , 它把教师和学 生的共 同 目标 联系 起来 。”协商在建构 主义课 堂中地 位显得尤为突 出 “ 在合 作情境 中, 学 生有机会 与他人分享经验, 流各 自的观点, 交 接触新 的观点或方法 _ 转换
教育行业中教育公平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改善建议

教育行业中教育公平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改善建议一、引言教育公平是指每个学生都有平等获取优质教育机会的权利。
然而,当前教育行业普遍存在着教育资源不均衡、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导致了教育公平的缺失。
本文将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二、原因分析1. 教育资源不均衡制约教育公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育资源在各地区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分配。
发达地区拥有更多高质量的学校、先进的设备和优秀教师资源;相反,欠发达地区则经常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短缺等困境。
这种不公平现象导致了城乡之间、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2. 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育行业中另一个影响公平性的问题是培养目标不明确。
当前,大部分学校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过度强调应试能力的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的欠发展,从而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 家庭背景差异家庭背景也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富裕家庭通常可以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例如优质学校、辅导班等,而贫困家庭则往往无法提供相同条件。
这种差异使得富人阶层和穷人阶层之间在教育上的机会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教育公平问题。
三、改善建议1. 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投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招聘优秀师资力量。
同时,应推行跨区域师资共享计划,让优秀老师走出城市,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开设支援项目,以提高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2. 推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校应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建立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
这样有利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3.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政府可以通过推出家长教育计划和专业培训课程,帮助家长提高对子女教育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此外,各级学校也可开设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挫折与困惑,鼓励他们追求知识,并为将来做好准备。
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与对策探索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与对策探索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引言:教育公平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它关乎人们的权利和机会平等。
然而,教育公平问题的存在令人担忧,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情况更为严峻。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分析教育公平问题,并探索相关对策。
一、概念与理论:教育公平是指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不受家庭背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影响。
教育公平的理论框架包括资源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
资源公平指教育资源的分配要公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同数量和质量的资源。
机会公平强调每个学生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结果公平关注的是教育的成果是否公平,并避免因种族、性别或经济背景而导致学生成绩的差距。
二、实践现状:在现实中,教育公平问题仍然存在。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机会不均衡分布,导致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富有和贫困家庭之间的教育差距加大。
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各种社会不公平因素,如贫困、性别歧视等,一些弱势群体仍然面临着教育机会有限的问题。
三、原因分析:教育公平问题的存在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是问题的核心。
富裕地区的学校拥有更好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而贫困地区的学校则面临严重的资源匮乏。
其次,社会不公平因素如贫困和性别歧视也限制了一些学生的教育机会。
再者,教育制度本身的缺陷和不完善也是造成教育公平问题的原因之一。
四、对策探索:为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采取综合的对策是必要的。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公共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
其次,建立和完善教育评估体系,确保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
此外,要强调教师培训和质量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最后,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五、案例分析:以中国为例,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
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里致力于提高教育公平水平,并取得了一定成就。
例如,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得到了改善,学校和教师的数量大幅增加。
教育学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分析

教育学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日益重视,教育公平问题成为教育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获得相同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育不公平问题却普遍存在。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教育公平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首先,教育公平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家庭背景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富裕家庭的孩子往往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则面临着缺乏师资和教育资金等问题。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也是造成教育公平问题的原因之一。
大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集中,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此外,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也可能导致教育公平问题。
一些学校的教学质量较差,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这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其次,教育公平问题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个体层面上,教育不公平可能使一些人失去了发展的机会,限制了他们的人生选择。
由于缺乏教育资源,他们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往往只能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
社会层面上,教育不公平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现象,造成社会矛盾的激化。
一些社会群体可能因为受教育程度低而无法融入现代社会,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矛盾的加深。
针对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学领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首先,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拨款、改善教育设施、培训优秀教师等方式来改善这种局面。
其次,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需要进行改革。
学校应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精神,避免过分依赖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
此外,家庭教育也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应提高教育意识,注重对孩子的引导和培养,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除了以上提到的解决方法,还需要加强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和监测。
教育学者应积极探索一些更加有效的教育公平指标,深入分析各种不公平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
摘要: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当前社会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一问题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本文试图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分析教育公平的现状和对策,再进一步探析教育公平对于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结构功能主义;教育公平;和谐社会
教育是振兴国家经济、实现社会各类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
本文将以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与视角,分析教育公平问题,以及教育公平对和谐社会的构建的意义。
一、关于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是现代西方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最重要的领袖人物是是帕森斯,他为建立结构功能主义的系统性理论贡献卓越,他建构起一整套以结构功能分析为特征的社会理论。
结构功能主义用系统、功能目标、隐性功能、显性功能、整合、结构、规范、价值、社会和谐、秩序等体系来分析组成社会的各个结构,如何发挥自己的功能来维护社会的和谐。
[2]它主张追求社会的稳定有序,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教育公平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和保证,接下来将讨论教育公平问题以及教育公平如何作用于和谐社会的建构。
二、教育公平的内涵与现状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
公平是指公正和平等,指以一定的价值规范对人们的权利或财产在性质上和数量上平等状况的推断。
而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换而言之,它是指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地拥有接受某种教育的机会。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上的公平、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
[3]
(二)教育公平的现状
在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世界性教育改革浪潮中,教育公平成为“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问题有关的人最关心的问题”。
[3]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国情,教育公平政策和措施的全面具体落实和
展开存在着某些阻滞。
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城乡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大。
2、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3、由于学生成绩、身份、背景等得不同而致使教育的不平等。
三、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
教育公平的实现是需要一个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很大程度上,它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它需要我们的努力争取,它需要国家给予行之有效的政策。
我们应当确立新的资源配置的理念:在发展中缩小差距,增加公平。
教育新的发展布局、教育的增量部分应向薄弱地区倾斜,增加其教育机会,如高等学校扩招的部分主要应向人口大省和贫困地区倾斜。
我们应积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农村倾斜。
我们应合理调整师资力量,目前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的差异主要在师资力量上,重点学校集中了太多的优秀教师,而普通学校则几乎没有,这是造成两类学校差异的主要原因,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教师这个主要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通过提高优秀教师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来均衡教师这类资源。
扩大教育机会,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公平的教育,从而缩小各地教育质量的差距,缓解教育中难以协调的矛盾。
而各级政府必须保证教育经费持续增长;通过制度创新、政策调整开放教育,吸引和促进社会资源向教育的流动。
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造就人才的奠基工程,它是保证教育公平的起点,而城乡之间基础教育的差距是一直引人深忧的,如何在政策上对农村地区实行适当地倾斜,成为一个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四、从结构功能主义角度探析教育公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教育公平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有学者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起点平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
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实现完全的教育公平,是不太现实的,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又是一个美好的理想。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秉持着公平的原则,坚持做到尽善尽美,坚持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
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有更多美好的可能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才会有更多的提高的空间。
参考文献
[1]R.Merton,Social Theory and Social Structure, New York:Free Press,1968.
[2]王承绪主编,《比较教育学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83.
[3]钱志亮,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公平问题—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年会综述[J] .高等教育研究,2001(1).
[4]查尔斯﹒赫梅尔,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教育中国[M].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68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5.
[6]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教育的使命》[M].教育科学出版社,1945:76.
[7]翁文艳,教育公平的多元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01(3).
[8]C.Arnold Anderson,Comparative Education over a Quarter Century:Maturity and Challenges[J],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1977.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Equity
From Structral Fuctionalism Perspective
Abstract: Currently, educational equity is a hot issue of social concern and all of us,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blem for us. The educational equity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social equity. Promoting equity in education is the basic education policy of the state. From the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status and measures of educational equ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abou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with fairness and justice.
Key Words: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Educational Equity; Harmonious Society。